声律启蒙 (一东)图文注释
声律启蒙,第一节,1东,内容解析

①晚照夕阳的余晖。
[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云:“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唐]杜甫《秋野》诗云:“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晴空晴朗的天空。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唐]刘禹锡《秋词》诗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来鸿去燕鸿雁和家燕都是候鸟,春回北方繁殖,秋来南方越冬。
文人常用“来鸿去燕”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③宿鸟鸣虫归巢栖息的鸟与会鸣叫的昆虫。
[唐]无可《陨叶》诗云:“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
”④三尺剑古剑长约三尺,故名。
刘邦(今江苏丰县人)任泗上亭长时,为沛县衙送民工往骊山(在今陕西西安)筑秦始皇墓。
夜经大泽,一条白蛇(传说是秦朝“白帝子”)当道,便拔剑斩之。
刘邦推翻秦朝、被封为汉王后,曾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见《史记·高祖本纪》)⑤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
一钧相当于30斤,六钧即180斤。
比喻强弓。
据《左传·定公八年》记载,鲁定公入侵齐国,夸耀说:“颜高(鲁国武臣)之弓六钧。
”令众士传观。
齐人出城应战,六钧弓施展不开,颜高便夺来下士的弱弓射杀齐兵。
⑥岭北泛指山的北面。
特指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五岭以北;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以北。
[唐]韩愈《次同冠峡》诗云:“无心思岭北,猿鸟莫相撩。
”江东泛指江河的东面。
特指从芜湖、南京到入海的长江以南地区,史称“江东”。
西楚霸王项羽(今江苏宿迁人)领江东八千子弟西渡打天下,最后兵败乌江(在安徽和县东北),“无一人还”,项羽仗义自刎,而“不肯过江东”。
(见《史记·项羽本纪》)⑦人间清暑殿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二十一年(396)春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建造清暑殿,“殿前重楼复道,通华林园,爽垲奇丽,天下无比;虽暑月,常有清风,故以为名。
”(见《晋书·孝武帝纪》、王琦《景定建康志》)南北朝的北魏时期,洛阳华林园的主体建筑也叫“清暑殿”。
声律启蒙原文带详细注释版

《声律启蒙》上平声一东1————————注释————————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
白叟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
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
《声律启蒙》一东(全)PPT

··
梁 帝 讲 经 同 泰 寺
26
疆不央汉 ”尽宫高 四之”祖 字谓,刘 ,。二邦 可清宫先 说康连修 是熙成葺 “间一秦 未,片“ 央曾,兴 宫在宫洛 ”未名宫 涵央相” 义宫联而 之遗成改 注址义名 脚立 “ 。有 长
一“乐 石长宫 碑乐” ,末, 上央后 刻”又 “,兴 万即建 寿永“ 无乐未
——
汉 皇 置 酒 未 央 宫
27
尘 虑 萦 心
懒 抚 七 弦 绿 绮 28
霜 华 满 鬓 羞 看 百 炼 青 铜 29
男 女 荷野 半 天 鬓 贫 《
儿 子 风渡 溪 浩 皤 对 声
气 壮
眉 纤
。燕 穿
流 水
浩 ,
对 眉
富 ,
律 启
,, 杨绿日绿塞 蒙
胸额 柳,融,对 》
中下 吐现 万一
雨千融齿通 ,树,皓, 芳落佩对野
人包按
物罗韵
、天分
器文编
物、。
等地
知理
识、
和花
典木
故、 鸟
1
兽
、
一 两 花两 人 三 来 云 《
蓑 鬓 红岸 间 尺 鸿 对 声
烟 风 。晓 清 剑 对 雨 律
雨霜 烟暑,去, 启
,, 杨殿六燕雪 蒙
溪途 柳,钧,对 》
边次 晚早 钓行
绿天弓宿风 ,上,鸟, 满广岭对晚
一 东
之之 园寒北鸣照
翁客 春宫对虫对
鬓心 经足,海, 启
,, 同水阮雾异 蒙
羞懒 泰,途,对 》
看抚 百七 炼弦
寺门穷牧同 ,外,子, 汉打冀对白
一 东
青绿 皇头北渔叟
铜绮 置风对翁对
声律启蒙-一冬-原文及解释-全集-图文排版说课材料

sān chǐ jiàn liù jūn gōng lǐng běi duì jiāng dōng
三 尺 剑,六 钧 弓 ,岭 北 对 江 东 。
〖三尺剑〗《汉书》记载,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高祖曰:吾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钧:三十斤。
pín duì fù sāi duì tōng yě sǒu duì xī tóng
贫 对 富,塞 对 通 ,野 叟 对 溪 童 。
〖野叟〗即野老。古时城邑以外叫作郊,郊外叫作野。 〖溪童〗在溪边嬉戏的儿童。
bìn pó duì méi lǜ chǐ hào duì chún hóng
鬓 皤 对 眉 绿,齿 皓 对 唇 红 。
〖打头风〗元伊世珍《琅嬛记》引《江湖纪闻》:昔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 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后因称逆 风﹑顶头风为“石尤风”。
liáng dì jiǎng jīng tóng tài sì hàn huáng zhì jiǔ wèi yāng gōng
rén jiān qīng shǔ diàn tiān shàng guǎng hán gōng
人 间 清 暑 殿,天 上 广 寒 宫 。
〖清暑殿〗洛阳古宫殿名,出《洛阳宫殿簿》。 〖广寒宫〗即月宫。《明皇杂录》载唐玄宗(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 “广寒清虚之府”。 榜:指大门上的匾额。
〖皤〗老人发白。
tiān hào hào rì róng róng pèi jiàn duì wān gōng
天 浩 浩,日 融 融 ,佩 剑 对 弯 弓 。
bàn xī liú shuǐ lǜ qiān shù luò huā hóng
一东拼音注释

yīdōnɡ一东tiān duì dì, yǔ duì fēnɡ。
dà lù duì chánɡ kōnɡ。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shān huā duì hǎi shù,山花对海树,chì rì duì cānɡ qiónɡ。
léi yǐn yǐn , wù mēnɡ mēnɡ。
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rì xià duì tiān zhōnɡ。
日下对天中。
fēnɡɡāo qiū yuè bái , yǔ jì wǎn xiá hónɡ。
niú nǚ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èr xīnɡ hé zuǒ yòu ,二星河左右,shēn shānɡ liǎnɡ yào dòu xī dōnɡ。
shí yuè sāi biān ,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sà sà hán shuānɡ jīnɡ shù lǚ;飒飒寒霜惊戍旅;sān dōnɡ jiānɡ shànɡ,màn màn shuò xuě lěnɡ yú wēnɡ。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hé duì hàn , lǜ duì hónɡ。
yǔ bó duì léi ɡōnɡ。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yān lóu duì xuě dònɡ,烟楼对雪洞,yuè diàn duì tiān ɡōnɡ。
声律启蒙一东全文

十一真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1。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2。
韩五鬼,李三人3,北魏对西秦4。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5。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6。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7。
[注释]1獬豸(音xièzhì):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羊,有一角,见争讼者,能用角去顶触理屈者。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祥的兽,出现则天下大治。
2韩卢:犬名,又叫韩子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猎犬,《战国策》的《秦策》、《齐策》中都有记载。
此处只用其字面意义与“苏雁”构成对仗。
苏雁:苏武用来传递书信的大雁。
《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19年,后来两国交好,又互通使者。
汉使追问苏武的下落,匈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知道苏武流放的地方,就假称汉朝天子在长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了苏武亲笔所写的书信。
匈奴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叫来,让他归国。
陆橘:陆绩所收藏的橘子,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在六岁时在袁术处做客,偷偷塞在怀中三个橘子留给母亲。
表现了孝道,被归入“二十四孝”。
后用怀橘表示孝敬父母。
庄椿:庄子在书中所提到的大椿树。
《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棵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长寿的代表。
3韩五鬼:唐代文学家韩愈曾作《送穷文》,文中提到穷鬼有五类,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李三人:唐代诗人李白《花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4北魏:南北朝时,北朝的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
西秦:可指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国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秦,为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统治区域在今甘肃一带,史书上称之为西秦。
5啭(音zhuàn):鸟叫。
《声律启蒙》一东

声律启蒙·一东①云对雨,雪对风,晚照[1]对晴空[2]。
来鸿[3]对去燕[4],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5],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6],天上广寒宫[7]。
两岸晓烟[8]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9]风霜,途次[10]早行之客;一蓑[11]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1]晚照:夕阳的余晖。
宋朝宋祁《晚冬行园》有“霜逼晴空迥,霞牵晚照低。
”之句。
[2]晴空:晴朗的天空。
[3]鸿:大雁。
[4]燕:家燕。
鸿雁与家燕均为候鸟,春秋之际在南北间迁徙。
[5]三尺剑:三尺长的宝剑。
六钧弓:六钧重的强弓,钧为古代计重单位,一钧约等于现在的三十斤。
此联为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曾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六钧弓,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要用一百八十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6]清暑殿:宫殿名,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于太元二十一年(396)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所建。
[7]广寒宫:神话中月亮上的宫殿,嫦娥住在里面。
相传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8]晓烟:清晨像烟一样的雾气,这里用以形容杨柳嫩叶初生时,远望去如轻烟笼罩的样子。
[9]两鬓:鬓角,耳朵前长头发的部位。
[10]途:路途、旅途。
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短暂停留。
途次:途中,半路上。
[11]蓑:蓑衣,用蓑草编织的衣服,用来遮雨。
声律启蒙·一东②沿[1]对革[2],异对同,白叟[3]对黄童[4]。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5],阮途穷[6],冀北[7]对辽东[8]。
池中濯足[9]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10],汉皇置酒未央宫[11]。
尘虑萦心[12],懒抚七弦绿绮[13];霜华满鬓[14],羞看百炼青铜[15]。
注解[1]沿:沿袭。
[2]革:变革。
[3]白叟:白发老人。
[4]黄童:幼童。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一东).doc

上:一“ ”指“ 韵”,是宋金期的“平水韵”(也叫“ 韵”)中的一个韵部。
“ ”叫韵目,即个韵部的代表字。
韵中包含有多字,它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期的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空、虫、弓、、、、翁、同、童、、、通、融、虹等15 字,尽管在代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韵,如果是作格律,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分106 个韵部,其中因平声的字多,故分上下两个部分,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雨,雪。
晚照晴空。
来去燕,宿虫。
三尺,六弓①。
岭北江。
人清暑殿,天上广寒②。
两岸烟柳,一园春雨杏花。
两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晚之翁③。
【注】一是两个典故。
①上出自《史 ?高祖本》。
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的宝而取了天下。
下出自《左》,国有个勇士叫高,他使用的弓六(古代重量位,一30 斤),要用180 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原文】云雨,雪。
晚照晴空。
来去燕,宿虫。
三尺,六弓。
岭北江。
【文】云和雨相,雪和相,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
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回巢的儿和低的虫子相。
三尺的,六重的弓,岭北和江相。
② 清暑殿:洛阳的一座殿。
广寒:《明皇》,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看大上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后代便以广寒代指月。
【原文】人清暑殿,天上广寒。
两岸烟柳,一园春雨杏花。
【文】人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
两岸晨弥漫,柳翠,一园春雨霏霏,杏花。
③ 次:扎,引申一般的短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原文】两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晚之翁。
【文】两斑白,清晨就有急于赶路的人了。
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垂。
沿革,异同①。
白叟黄童②。
江海,牧子翁。
巷陋,阮途③。
冀北。
池中濯足水,外打④。
梁帝同泰寺,皇置酒未央⑤。
心,七弦;霜,羞看百青⑥。
【注】① 沿:沿、遵照原去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
岭北对江东2。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3。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4;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1、三尺剑,六钧弓
1)古代的剑长什么样?
出土古剑大多没有剑把,因为当时剑把大多是用麻绳缠绕,就跟现在缠绕羽毛球拍一样,年久剑把即是裸露的状态。
2)三尺有多长?
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
商代的一尺16厘米多一点,因而“大丈夫”之说。
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
3)钧
钧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jūn,有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六钧弓,需要180斤的开合力。
4)古代哪些人佩剑?
见链接文章
5)古代名剑:干将与莫邪
见链接文章
2、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山会遮挡阳光,中国大部分地区太阳偏南,南面阳光照射充足为阳,北面照射较少为阴。
中国的主要水系都是自西向东流,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的影响,水流冲刷南岸,南岸高差较大,地势低湿,岸下光照较少,北岸则相反。
因此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3、清暑殿、广寒宫
《洛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明皇杂录》中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4、途次
次: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
途次,旅途当中的处所。
沿对革,异对同1。
白叟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1 沿对革
《说文》中,緣水而下也。
这里指沿袭,按照原样去做。
《说文》中,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
又,上廿下十。
是三十也。
年爲一世而道更
也。
2、白叟对黄童
叟(sǒu),年老的男人,如童叟无欺。
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
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3、颜陋巷,阮途穷
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
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
颜回呀,真是个贤人!)
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
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
《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
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
4、濯足
濯(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
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濯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5、
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
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
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
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关于“未央”
“未央”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诗中的“未央”作“未尽”、“不尽”、“未已”解。
汉代文献中有关未央的记录绝大多数是以宫名的形式出现的,特指“未央宫”。
除特指外,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未央”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语汇同时出现,包含吉祥之义。
这一点在汉代瓦当文字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如“长生未央”、“长乐未央”、“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等;在铜镜铭文中也大量出现,如“长相思,毋相忘,常贵福,乐未央”;“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等,且带有这种铭文的铜镜全国各地都曾出土。
此外,“未央”也是汉简记载最为多见的人名之一,上至于“侯”,下至于“奴”,都有以此为名号者。
由此说明,在汉代“未央”、“长乐”是全国各个阶层通行的吉语。
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
见链接文章“唐代大明宫与汉代未央宫比紫禁城大很多倍这是真的吗?”
6、
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
萦:缠绕。
绿绮(qǐ):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
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
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
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
某日,卓王孙在家晏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
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
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
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
两个人互相爱慕。
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
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
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
卓文君的家乡是四川邛崃(古称临邛),文君酒缘自典故。
另外成都的琴台路也由此故事化名。
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青铜镜
贫对富,塞对通。
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
佩剑对弯弓3。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4。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1
皤(pó):白色,白发~然。
绿:这里指青色、黑色。
皓(hào):白色。
2
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
融融:暖气上腾的样子。
,鬲(gé),古代炊具。
3
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宾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看成偏正词组,即佩带的剑、被拉弯的弓。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仗。
4
芰(jì):菱角的一种。
两角为菱,四角为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