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七年级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课件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业
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
的
陶器和骨器。由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当
发 展
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墓葬中出土的骨笛,
可以发出七声音阶,能够吹奏乐曲。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年代最早的笛子。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
有的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具有某些相似之处。
60米。为了防止城墙被洪水冲毁,良渚居民在城址以北的丘陵地带,修建了长3500米、宽十
几米、高数米拦洪水坝。城的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古城、
水坝高台上多处高等级建筑,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的组能力。城内
外还发现了几处祭坛,祭坛上的权贵墓地里,随葬了数十件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举行祭祀
其
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些贵族墓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相比,
他
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城距今5 200-4 5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等级
最高的城址。据此,有些学者认为,距约5000年左右,良渚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和玉钺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课件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 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 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
在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前。
一
原
始
农
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
业
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的
发
展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一 原
相关史事
始 农
今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 000多年的原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 (27张)(共27张PPT)

问题探讨
(4)这种地理环境差异是如何影响房屋建筑的?
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风、保暖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
干栏式房屋既通风又防潮,下层还可以饲养家畜。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的发展
居住区
原
半坡
生产工具
始
居民
农
生活用具
耕
生 活
房屋、水井
河姆
渡人
农业生产
雕刻艺术
再见
(2)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 (3)种植什么? (4)饲养什么? (5)使用什么?
问题探讨
(1)居住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问题探讨
(2)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问题探讨
(3)种植作物—粟。 (4)饲养家畜—猪和狗。
(5)生活用具—陶器,彩陶最具特色。
新课讲解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归纳半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半坡遗址产生的关系? (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典型。 (1)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4)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1)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除了半坡遗址外,还有哪些?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5)使用什么? 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 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2早期文明区域》课件

早期文明区域
教学课件
古印度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中国
• 随着定居生活的拓展,在亚洲和非洲的大河 流域,各自形成了几个早期文明区域
两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西亚
(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自然环境: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洪涝少雨) 河流:幼发拉底河 底格 里斯河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一部关于统治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王朝的都市国家乌鲁 克的英雄吉尔伽美什的赞歌,虽然这是一部残缺了近1/3的作品,但从余下的2000多行诗中我 们还是能够感遭到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歌颂之情。史诗所述的历史时期据信在公 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比已知最早的写成文字的文学作作品早200到400年。
人类早期城市之一——乌鲁克遗址(5000多年前) 发觉于伊拉克最南端的田野的一座山丘上。
图画文字
楔形文字
比较直观,容易理解
说明苏美尔人的文字日趋成熟
比较抽象,但能更加自由地表达 而且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
两河流域文明的表现
1、原始农业显现后,开始有农业聚落,并逐渐发展成早期城市。 2、社会上渐渐形成靠农夫养活的阶层(手工业者、商人、祭司、书吏), 国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新的社会秩序初露端倪。 3、苏美尔人创造了文字——楔形文字
大约距今6000年左右,埃及就有了象形文字,最初刻在石头上,后来用纸草、芦 苇做材料,写在纸草卷上。
印度河、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地理位置:南亚 自然环境: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河流:印度河、恒河
距今4500年左右,显现了城市国家。人们学会了修筑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还 通过海陆与其他地区进行频繁的贸易。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二课初期文明区域

1教学目标1.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初期文明发源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品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技术。
3.知道初期文明发源地代表性的文明成绩,如象形文字、古城等。
2学情分析在学本课之前,学生一直在学习地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学习,所以如何学习历史对于他们来讲仍是陌生的。
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本课大体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激起学习兴趣课前播放“四大文明”视频,问:通过观看课前视频,同窗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了吗?活动2【教学】读图探讨——了解各区域自然条件(一)各区域地理位置1.请你说一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别离位于哪个大洲的哪里?)(埃及:非洲东北部,古巴比伦:西亚,古印度:南亚,中国:东亚)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吗?唐僧师徒去哪里取经的啊?(西天或说天竺,就是古印度)(二)各流域水文状况1.四大文明古国对应的别离对应哪个流域呢?(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2.四大流域对应的河流别离是哪些河流?(尼罗河流域:尼罗河,两河流域的两河指的是哪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恒河流域: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流域:黄河、长江)结论:这些文明产生的区域大多临近大河流域,咱们把这样的文明成为大河文明。
(三)各流域自然环境1.这些文明区域位于哪个温度带上?(这些文明区域大致处于温带。
)2:为何四大文明起源于大这些区域?(或位于北温带的大河流域有哪些有利于文明起源的优势?)临近河流,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够知足人类生存的大体需要。
结论:这说明一个道理,初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成为人类文明发源及形成的先决条件。
文明探源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ppt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大河流域 的早期文明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与 恒河流域 黄河与 长江流域
文明产生的标志
文字形式 是否有国 家产生
是否有阶 级出现
文明出 现的时 间
地理位置 代表性的 城市遗址 的名称
楔形文字 国家产生 象形文字 国家产生
距今 阶级出现 5000年
距今 阶级出现 5500年
西亚 (今伊 拉克境内
乌鲁克、 巴比伦、 乌尔
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79页1-6题、80页1、2题
课后作业:
作业本上其余作业题目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古印度的农业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管理,工地以内的所有文明标准化用工材料转运,局部工程或主体完工后的周转材料应将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利用铁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和种植棉花。并大规模地 进行垦荒,兴修水利。
自小主组学展习示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管理,工地以内的所有文明标准化用工材料转运,局部工程或主体完工后的周转材料应将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
该工程施工按成都市施工现场标准化 工地管 理,工 地以内 的所有 文明标 准化用 工材料 转运, 局部工 程或主 体完工 后的周 转材料 应将分 类分规 格堆放 整齐。
金字塔(古埃及) 空中花园(古巴比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共24张PPT)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原始农业起源于何地?兴起于何时? 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距今10000年左右 2.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 的贡献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
2、农业
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 的国家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
3、工具
石凿
石斧
鹤嘴锄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骨耜
骨镰
河姆渡
4、住房
干 告别洞穴 栏 式 房 建房定居 子
z.x.x.k
上面住人 下面养猪
通河姆渡
6、畜牧业、手工业
猪下颌骨 陶 猪 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
南方农耕的代表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 坡
1、遗址
今 陕 西 西 安
约 五 六 千 年
半 坡
2、农业
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 种植粟和 蔬菜之国
半 坡
3、工具
z.x.x.k
石刀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力大大进步了
半 坡
4、住房
半 地 穴 式 房 子
半 坡
5、纺织
纺线 织布 制衣
半 坡
6、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 绘 鱼 船 纹 形 彩 壶 陶
长江流域河姆渡 小结 七千年前水稻出 河姆渡 磨制石器耒耜古 南方 原始居民 居住干栏式建筑 原 始 黄河流域半坡落 农 半坡 六千年前已种粟 耕 北方 原始居民 磨制石器彩陶酷 居住半地穴房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7年级下册8.2《早期文明区域》第1课时课件

•
遗憾的是,这种历法比现行的阳历要少6个小时,每隔4
年就误差一天,每隔120多年将有1个月的出入。如此累进,
400余年后,将会周而复始。
新知讲解
印
四、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度
河
1.阅读课本P102-p104,结合下面图片,
说说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条
件。 地理位置:南亚
自然条件
气候 河流 土壤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自
气候:干旱少雨
然 条
幼发拉底河
件
河流: 底格里斯河
河流水量不稳定
新知讲解
2.两河流域文明的表现
(1)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两河流过,依靠修建灌溉系统发展农业 (2)城市: 原始农业出现后,开始有农业聚落,并逐渐发展成早期城
市。乌鲁克、乌尔
乌尔: 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始建于6000多年前。
新知讲解
人类早期城市之一——乌鲁克遗址(5000多年前)
整个南亚次大
陆经济、政治、文 化的中心,也是古 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恒河
新知讲解 2.说说古印度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和早期文明状况? (1)修筑拦河堤坝、引水灌溉农田, 培植出棉花
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 栽培棉花的地区
新知讲解 (2)出现了城市国家
摩亨佐·达罗城(现巴基斯坦及国内)
摩亨佐.达罗城富人 住宅区示意图
摩亨佐•达罗遗址
新知讲解
城市下水道
公共浴池
板书设计
大河流域的 文明发祥地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长江黄河流域
拓展提高
太阳历
•
在公园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
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他们把每年一 度的尼罗河泛滥日(大约在6月15日,潮头在孟菲斯)定为 一年之开始,这一天在下埃及天狼星和太阳恰恰同时相遇在 地平线上。只会的埃及人还根据尼罗河和谁的涨落和作物的 生长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没已集 结为4个月,公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5天称为“闰日”, 作为节日,如此全年365天。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归类小游戏
后果:食物来
源不人天采工稳然集取定火火;居 住条狩件猎差;增
加死亡的几率 等。
山顶洞人洞穴
平均寿命 21.7岁
北京人洞穴
平均寿命 仅13.5岁
一、文明奠基:原始农业的发展
1. 原始农业的起源
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区域:黄河中下游(北方)
弓箭
骨制箭头
鱼钩
角锥
种植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石球 捕猎工具
捕鱼工具
骨鱼叉
采集(补充食物)
半坡居民的手工业:彩陶、陶埙(乐器)、纺织&制衣
尖底瓶 陶埙
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
纺轮
半坡遗址·鱼纹彩陶盆
陶器与彩陶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
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彩陶:也称陶瓷绘画,用天
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陶胚上描绘 各种图案。
表现3:家畜饲养开始出现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兴起和 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文明遗迹: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
1.河姆渡人的生活 2. 半坡居民的生活
1.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人·活动区域
距今时间:均今约7000年
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氏族 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乐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器
2.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居民·活动区域
距今时间:均今约6000年
发现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氏族聚 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雅文明
•距今1700多年前,玛雅文明在数学、天文、 艺术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发展到了巅 峰期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阶级的分 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
两河流域
•亚洲西部
•两河:幼发拉底河
•
底格里斯河
•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 境内
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
原始农业
农业聚落(定居)
城市
乌鲁克遗址
•伊拉克南部的沙漠和沼泽中,瓦卡山丘
•农业发展——手工业者、商人、祭司和书吏等阶层,国 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和社会秩序也初见端倪
图 画 文
楔 形 文
字
字
图画文字表示的是与它 形象类似的事物,比较直 观、容易理解,而楔形文 字与它所指的事物在形象 上没有对应关系,比较抽 象,但是能够更加自由地 表达,而且传达的信息也 更加丰富
尼罗河流域
•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 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 地中海,全长6600多千 米,世界第一长河
•尼罗河孕育了灿烂பைடு நூலகம்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每年7-10月 定期泛滥
•距今5500年前后,尼罗河两 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小国 •距今5000年前后,初步统一 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最初: 刻在石头上
后来: 写在纸草卷上 (纸草文书)
印 度 河 与 恒 河 流 域
南亚
•距今4500年前后,印度河 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以农 业为主,大河附近土地肥沃,便于发展农业,有 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在大河附近生活和 繁衍,大河附近就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克里特文明
•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 上,克里特岛
•今天希腊的第一大岛
克里特岛出现文明曙光的条件有哪些?
➢克里特岛东部平原适于农耕,…… ➢特殊的地理位置,克里特岛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贸易中 转站
•种植棉花
•摩亨佐·达罗城 •(位于巴基斯坦境内)
•城墙;堡垒(浴池、粮 仓);居民区(街道、 下水道)
•富人的房屋 •简陋的小屋
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 的财产不平等和阶级分化现象
黄河、长江流域
•亚洲东部 •大约4000年前,夏王 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 文明的序曲
夏朝的宫殿
探析大河流域形成人类早期文明的原因
距今4000年前后,文明的曙光就已投射到克里 特岛上
米诺斯王宫遗址
克里特文明之后,爱琴海地区又出现了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中美洲文明
•中美洲: •从墨西哥南部到哥伦 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 地区 •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
•新石器时代,古老的印第安人, •学会了种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