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17论证

合集下载

依据逻辑学证明论证的一般策略

依据逻辑学证明论证的一般策略

依据逻辑学证明论证的一般策略论证的一般策略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推断来支持或证明一些陈述或观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论证的一般策略,并提供一些示例。

首先,一个好的论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前提、推理、结论。

前提是为了支持结论而提出的事实、数据、观点等信息;推理是基于前提进行的逻辑推断;结论是根据推理得出的结论或观点。

论证的一般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归纳法、演绎法、拒绝反驳法和统计法。

1.归纳法: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来证明结论是普遍适用的。

归纳法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相关例子来支持论点。

例如,要证明"所有鸟都会飞"这个结论,可以列举出许多鸟类的例子,如鹰、鹦鹉、乌鸦等。

2.演绎法: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来证明结论是正确的。

演绎法的论证过程是从普遍原则出发,应用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得出特殊情况。

例如,要证明"电影院里的人都喜欢看电影"这个结论,可以通过推理得知人在电影院里,因此可以推断他喜欢看电影。

3.拒绝反驳法: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来支持结论的可信度。

拒绝反驳法的论证过程是通过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或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要证明"人是凶手"这个结论,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嫌疑人,提供证据证明只有该人才符合凶手的特征。

4.统计法:通过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支持结论。

统计法的论证过程是通过提供相关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要证明"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力"这个结论,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报告或调查结果来支持。

除了以上四种策略,还有其他一些辅助的论证策略,如对比法、类比法、假设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应用,选取合适的策略对于有效的论证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论证时,还需要注意论证的缺陷和漏洞。

常见的论证缺陷有:未提供足够的证据、利用无效或不可靠的证据、逻辑错误等。

要避免这些缺陷,需要确保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使用正确的逻辑推理,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反驳进行充分回应。

论证逻辑的知识点总结

论证逻辑的知识点总结

论证逻辑的知识点总结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主要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

命题是陈述某种观点或主张,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如合取、析取、蕴含、等价等,这些概念和原理构成了命题逻辑的基本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不同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命题逻辑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推理规则,通过推理规则我们可以从已知的真命题推导出新的真命题,这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推理规则主要包括假言推理、假前提、构造假设法、假设的拒绝等,这些规则在命题逻辑中被广泛地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

二、谬误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逻辑错误,它可能导致结论错误或者无法得出结论。

在逻辑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常见的谬误,如陈词滥调、动机论谬误、关联谬误等,通过学习这些谬误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避免在思考和表达中出现的逻辑错误。

谬误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论证和推理过程。

通过识别谬误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三、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逻辑学中命题逻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真命题推导出新的真命题。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推理规则,如假言推理、假前提、构造假设法、假设的拒绝等,通过这些推理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推理规则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推理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推理规则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在思考和表达中更加周密和严谨。

四、范畴逻辑范畴逻辑是逻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

范畴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包括各种概念、性质和关系,通过范畴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学:逻辑论证

逻辑学:逻辑论证

二、逻辑证明的结构
从逻辑结构分析,任何一个逻辑证明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 方式三部分构成的。
(—)论题
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明的命题。证明的全过程都是围绕确定论题为真而 展开的。在论述过程中,论题往往既是开端又是终结。作为开端,论题就是提 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终结,论题就是问题的解决,就是结论。 所以,论 题是贯穿逻辑证明始终的,它起着统帅证明全局的作用。 论题可以是科学上已 经被证明的命题,也可以是科学上未经证明的命题。论题如果是已被证明的问 题,那么证明主要是侧重在表述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绝大部分是 已被证明了的,这时的证明最主要的是要用简练、概括的方式把科学上已达到 的成果合乎逻辑地表述出来。如果被证明的论题是未经证明的,那证明过程的 重点就在于探求,即为一种新的假设寻找理论的和事实的根据。所以,同是证 明,但由于论题有已证和未证之分,在性质上可以是很不相同的。
• (二)证明和推理的区别
• 首先,证明与推理的方向不同。 证明的出发点是论题(结论),然后找出论据(前提)来 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而推理的出发点是前提,由前提到结论。
• 其次.证明比推理的逻辑结构要复杂。证明往往包含一系列推理形式(简单的证明可以 是—个推理形式),是各种推理形式、逻辑方法的综合运用,是从各方面论证同一个论题。 因此,证明比推理有更大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说明归纳、类比等非演绎推理形式不是严格的逻辑证明,而是一 般意义上的论证,即为确定论题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根据或理由。
论题是表明“证明什么”,论据是表明“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方式 是表明“怎样证明”。平常我们论述问题时总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 问题,最后解答问题,从结构上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逻辑证明。毛泽东 同志曾形象地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话 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种内容的联系,不要 互相冲突,”这里的“开头”和“尾巴”部分,就证明的逻辑结构来说, 即论题的提出和归结部分,而“中间”则是提出论据对论题进行证明的 部分。

逻辑学-----论证要纯粹

逻辑学-----论证要纯粹

• 第四十三回(节选)
• 次日,……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 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 施礼已毕,坐于客位。
•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 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 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 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 生,觉得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 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种谋士,若不先 难倒他,怎样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 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 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第二、假定反论题非p为真,并根据这一假定推出一种或某些 显然荒唐旳命题q;
第三、利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从否定q进而否定反 论题非p;
第四、根据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旳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既然非p为假,那么, 论题p必真,即论题p得到了证明。
符号形式:
假如非p,那么q
论题p
非q
反论题非p
第二、对前提或结论真实性旳要求不同。 论证要由断定论据旳真实性,进而断定论题旳真实性 推理只断定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络或者或然联
络,并不必然断定前提旳真实性。 第三、逻辑构造旳复杂性不同。 论证一般比推理复杂 第四、目旳不同。论证在于拟定某个命题为真,阐明 真理;而推理在于得出新命题,发觉真理。
第四节辩驳
一、辩驳旳概念
是引用已知为真旳命题来拟定某一命题旳虚假性旳或对它旳 证明不能成立旳思维过程。
二、辩驳旳种类
1、辩驳论题 根据已知为真旳命题来拟定所要辩驳旳论题旳虚假性。

逻辑学中的论证

逻辑学中的论证
非形式逻辑
强调实际论证中的语境、修辞、 论辩等非形式因素,研究如何在 实际论证中提高说服力。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根据已知 的一般原理推出特殊的结论。
归纳推理
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观察 和实验等手段,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或原则。
论证的有效性与说服力的区别
有效性
指论证的结构和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规则,是否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说服力
指论证的实际效果,即能否有效地说服听众接受结论,这涉及到语言、情感、 语境等多方面因素。
03 论证的评估
评估论证的标准
清晰性
准确性
相关性
充分性
论证的表述应清晰明确, 避免含糊不清或歧义。
论据和结论都应准确无 误,不能有错误或误导
性的信息。
论据应与结论直接相关, 支持结论的成立。
论据应足以支持结论, 不能出现逻辑上的跳跃
或漏洞。
证据的可靠性
可信度
证据的来源和提供者应具有可信 度,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
完整性
证据应完整无缺,不能有遗漏或篡 改。
可验证性
证据应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验证, 而不是孤证或不可重复验证的信息。
推理的合理性
符合逻辑规则
推理过程应符合逻辑规则, 不能出现逻辑错误或悖论。
排除其他可能性
推理过程中应排除其他可 能的解释或因素,确保结 论的唯一性和确定性。
常见的论证谬误类型
偷换概念
以人攻击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论证者故意将两个不 同的概念当做一个概念使用,或者用一个 概念偷换另一个概念。
通过攻击论证者的个人特征或动机,而非 其论证的内容,来进行反驳。

7第七章论证 法律逻辑学 教学课件

7第七章论证 法律逻辑学 教学课件

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
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 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用“你是卖国贼”来论证“我的话是不错的”,又用
• 错误类型:转移论题、偷换论题。 法庭辩论中不讨论具体犯罪事实与情节,而讨论被告平
时表现、社会环境、制度问题等。
争论中大量存在:关于媒体报道某集团要斥资200亿人
民币仿建圆明圆,争论中的“仿建”与“重建”;评价
我国房产市场争论中的“有无泡沫”和“有无需求”…
(3)论据应是已知为真的判断。(论据规则)
逻辑推理只要求“形式有效”。
4.论证在法律工作中的意义:
论证贯穿于法律工作的全过程。定性、处罚都需要根据
确凿证据和法律规定做出论证。
• 公诉人(原告):证明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
• 辩护人(被告):反驳对方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
• 法
官:考察双方论证,进行论证评价,确定法律上能
接受哪个论证。(就主要方面来说)
• 规则要求:使用真实的和确定的论据。(证据—事实)
• 错误类型:理由虚假、预期理由。 • 理由虚假:法庭上使用伪证、得不到证明的“事实”就
属于理由虚假。
• 预期理由:想当然或主观臆断;用于论证的材料未确证;
希望真的材料当作真实材料来用。
古有叶衡,病重,向人打听 “一个人死后状状况好不
好?” 有人答:“非常好。” 叶异之,那人答“若人
论证方式:论据与论题联系方式;
回答“怎样论证” (如利用三段论、归纳推理等)
3.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推理是论证的基本工具,没有推理就无法论证。但推理
不等于论证。
• 论证:先有论题,去找论据,使用推理,论证观点;

逻辑学论证课件

逻辑学论证课件

培养批判性思维途径
学习逻辑学知识
掌握逻辑学基本概念和推理规则,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理论基础。
阅读与分析
通过阅读各类文章、报告等文本资料,分析其中的观点、论据和逻辑 结构,锻炼分析和评估能力。
讨论与辩论
参与讨论和辩论活动,倾听不同观点,学会质疑和反驳不合理观点, 提高思维敏捷性和表达能力。
实践与应用
参加学术讨论和辩论活动
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习他人 的优点。
关注时事热点
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最新动态, 积累论证素材。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清晰表达观点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
倾听他人意见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形式、规 则和方法,以及这些形式、规则 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论证及其构成要素
论证的定义
论证是一种推理过程,它通过提出一系列的前提来支持或证明一个结论的正确 性。
论证的构成要素
一个完整的论证通常包括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其中,论题是论证 所要证明或反驳的观点;论据是用来支持论题的理由或证据;论证方式则是将 论据和论题联系起来的推理过程。
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
01
重视科学方法的运用
成功的论证往往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02
保持开放和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新的观点和论证时,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
受或拒绝。要学会分析和评估论证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以及结论的可靠

逻辑学-17论证

逻辑学-17论证

二、反证法
• 反证法是通过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论 断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论题为 真的论证方法。 •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设立反论题——要证明一个论 题P为真,就先假定与P相矛盾的判断 “非P”为真。
• 第二步:归谬推演——从反论题出发, 加上其他明显为真的判断,合乎逻辑 地推出一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来。(如 果非p,则q) • 第三步:证明反论题为假——运用充 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由q假, 必然推出非p为假。 • 第四步:证明论题为真——根据排中 律, p和非p不可同假,非p为假, p 就必然为真。
• 第二步:从p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一 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 • 第三步: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 后件式,由q为假,必然推出p为假。 • 上述步骤的基本模式是: 被反驳的论题:p 论证:假定p为真 (第一步) 如果p为真,则可合乎逻辑地 推出q (第二步) q假;所以,p为假 (第三步)
• 在语言中,归谬反驳的过程常省略为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 如果这辈子杀什么下辈子就变什 么,那么这辈子杀人下辈子就会变成 人了。 • 归谬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做“导 出矛盾法”,即从被反驳的论题合乎 逻辑地推出一对逻辑矛盾来。 • “导出矛盾法”的基本模式是:
• 第一,理由必须真实。 • 第二,从理由能够合乎逻辑地推出论 题。 • 充足理由原则也被称为“充足理由 律”。 • 充足理由原则的两项具体要求,就是 论证规则中关于论据和论证方式的两 条规则。
二、关于论题的规则
• 论题有两条规则: • 规则1:论题必须清楚明确。 • 要做到论题清楚明确,首先自己要对 论题有清晰的理解。在写议论文和发 表演讲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 第一,应将论题鲜明地交代出来,一 般议论文提倡开门见山,就是说要在 论文(或演讲)开始时,直截了当地 表述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理由能够合乎逻辑地推出论 题。 • 充足理由原则也被称为“充足理由 律”。 • 充足理由原则的两项具体要求,就是 论证规则中关于论据和论证方式的两 条规则。
二、关于论题的规则
• 论题有两条规则: • 规则1:论题必须清楚明确。 • 要做到论题清楚明确,首先自己要对 论题有清晰的理解。在写议论文和发 表演讲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 第一,应将论题鲜明地交代出来,一 般议论文提倡开门见山,就是说要在 论文(或演讲)开始时,直截了当地 表述自己的观点。
二、反证法
• 反证法是通过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论 断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论题为 真的论证方法。 •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设立反论题——要证明一个论 题P为真,就先假定与P相矛盾的判断 “非P”为真。
• 第二步:归谬推演——从反论题出发, 加上其他明显为真的判断,合乎逻辑 地推出一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来。(如 果非p,则q) • 第三步:证明反论题为假——运用充 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由q假, 必然推出非p为假。 • 第四步:证明论题为真——根据排中 律, p和非p不可同假,非p为假, p 就必然为真。
• 反驳论证方式,就是指出对方论证过程 犯有“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 一种特殊的反驳论证方式的方法——形 式归谬法。 • 形式归谬法:就是以一些明显为真的前 提(论据),按照与对方完全相同的推 论方式,推出对方显然不能接受的结论 来,以此证明对方的论证方式是错误的。 它的逻辑根据是:如果一个演绎推理前 提为真而结论为假,那么它的推理形式 必然无效。
• 第二步:从p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一 个明显虚假的结论q。 • 第三步: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 后件式,由q为假,必然推出p为假。 • 上述步骤的基本模式是: 被反驳的论题:p 论证:假定p为真 (第一步) 如果p为真,则可合乎逻辑地 推出q (第二步) q假;所以,p为假 (第三步)
• 在语言中,归谬反驳的过程常省略为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 如果这辈子杀什么下辈子就变什 么,那么这辈子杀人下辈子就会变成 人了。 • 归谬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做“导 出矛盾法”,即从被反驳的论题合乎 逻辑地推出一对逻辑矛盾来。 • “导出矛盾法”的基本模式是:
第二节 常用的论证方法
一、直接演绎法(引证法) 引用一些已为人们认同的真实判 断,运用演绎推理形式从论据直接确 立论题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论证方法。 这是论证中最常用的方法。 直接演绎法的一般模式是:
论题:p 论证:q, r…… (q并且r并且……) |==p 所以,p 式中q, r等是作为论据的判断, “|==p”表示由这些论据可以合乎逻辑 地推出p。除了三段论外,直接演绎法 经常运用的推理形式还有假言推理、 二难推理。 直接演绎法又叫引证法,权威的 言论常常是人们引用的论据。
1、论证和推理的联系 论证 推理 论题 前提 论据 结论 论证方式 推理形式 2、论证和推理的区别
第一,两者要求的重点不同。“论据必 须书籍为真”,推理强调的是前提与 结论之间联系方式的逻辑性 第二,两者的认识和表述过程不同。论 题——论据;前提——结论 第三,两者结构方式的繁简不同。论证 复杂,推理简单。
第八章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则 第四节 第五节

论证的概述 常用的论证方法 论证的基本原则和论证的规 反驳 揭露和驳斥诡辩
第一节 论证的概述
一、论证的定义及构成 1、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 某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2、论证的构成要素 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 方式三个要素构成的。
• 驳倒了对方的论据或论证方式,只能 说明对方的论题未能得到充分证明, 而不等于驳倒了对方的论题,因为, 由对方的论据虚假或论证方式不正确, 并不能证明对方的论题一定为假。如: •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因为 他写过许多著名的长篇小说,并获得 过诺贝尔文学奖。 • 因此不能用反驳论据或论证方式来代 替反驳论题。
• 间接证明的方法主要有反证法和选言 证法,具体方法见第二节。 • 间接反驳:通过证明某一与被反驳的 论题不能同时为真的判断为真,从而 确定被反驳的论题为假的反驳。间接 反驳又叫“独立证明”,其逻辑结构 和具体方法见第四节。 3、科学定律的论证和一般主张的论证 4、演绎论证和非演绎论证
三、论证和推理的关系
• 分情况证明的一般模式是: 论题:p 论证:如果q1,则p 如果q2,则p 如果q3,则p q1或者q2或者q3 所以,p 分情况证明运用的推理形式是假 言选言推理(多难推理)。
2、分方面证明 将论题所涉及的主体分解为若干 方面,分别证明每一方面都有某属性, 而这些属性的总和可以说明总论题成 立。 分方面证明所使用的推理形式是 联言推理的组合式和充分条件假言推 理的肯定前件式。 一般模式是:
二、论证的种类
1、证明和反驳 证明:确立某一判断真实性的论证。 反驳:确立某一判断虚假性的论证。 2、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直接论证:从论据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 性或虚假性的论证。 间接论证:从论据不能直接推出论题的 真实性或虚假性的论证。
间接论证又可分为间接证明和间接反驳。 间接证明:先证明某一或某些与论题不能同 时为假的其他判断为假,从而间接地推出论 题为真的证明。逻辑结构如下: 论题:p 论据:q, r, s…… 论证:从q, r, s……推出p1(p2,p3……) 为假 根据常识,p与p1(p2,p3……)不能 同时为假 所以,p
• 在论辩中,双方对某一论题(判断) 的理解也应保持一致。如果将对方的 论题加以歪曲,然后再加以“有力的 反驳”,这是违反规则2的无效反驳。 三、关于论据的规则 • 论据的规则只有一条,即: • 规则3:论据必须已知为真。这条规则 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作为论据的判断本身必须是真实 的。引用虚假判断(材料)作为论据 的逻辑错误叫“论据虚假”。 (2)基本论据的真实性必须是已知的, 而不能是尚待证实的。违反这一要求, 用想当然的所谓理由来为自己的观点 作论证,这种逻辑错误叫做“预期理 由”。 (3)非基本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靠论 题的真实性来证明。否则会犯“循环 论证”的逻辑错误。
二、反驳论题和论据的方法
• 论题和论据都是判断,反驳论题的方 法也适用于反驳论据。反驳论题和论 据有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之分。 • 直接反驳:就是引用论据运用合乎逻 辑的推理形式直接推出被反驳的论题 (或论据)为假。归谬法是直接反驳 的一种具体方法。
• 间接反驳又叫独立证明,即先证明与 被反驳的论断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另一 论题为真,然后根据矛盾律,确定被 反驳的论题为假。其基本模式是: 被反驳的论题:p 论据:q, r…… 反驳:q并且r并且 …… |==p’ p与p’不可同真 所以,p假
第四节 反驳
一、什么是反驳 • 反驳是用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判断 来确定另一判断的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反驳又叫驳论,是论证的一种。前两 节关于论证方法、论证规则的内容, 都适用于反驳。由于反驳有一些特殊 的问题需要说明,所以这里单列一节 来讨论。
• 反驳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孤立的判断。 • 反驳的对象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论证, 例如一篇论文、一个演讲、一本论著 等。 • 对整个论证进行反驳时,反驳论题是 最主要的。这是因为假如我们认为一 个论证的论题是正确的,仅仅是存在 论据不足或论证方式不严密的问题,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其论题加以补充 论证,而不是进行反驳。
• 选言证法也是常用的间接论证方法, 它的基本模式是: 论题:p 论证:p或者q或者r 证q不成立 证r不成立 所以,p
五、分解法
• 分解法是将所要论证的论题分解成若 干分论题,然后分别加以论证,从而 使论题得到证明的方法。将总论题分 为若干分论题有三种常用的方式: 1、分情况证明。 先穷尽地列举与总论题相关的各种 情况,再分别证明在每一种情况下论 题都能成立。
被反驳的论题:p 反驳:如果p真,那么就能合乎逻辑地 推出q; 如果p真,那么就能合乎逻辑地 推出非q; 根据矛盾律,q与非q不能同真; 所以,p假。 以上模式中的最后两行在语言表 达中可以省略。
四、选言证法
• 选言证法又叫“排除法”或“淘汰 法”,这是一种通过否定与论证相关 的其他几种判断,从而确定论题为真 的论证方法。 • 由于否定肯定式在相容的选言推理和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中都是有效式,所 以作为论据的选言判断可以是相容或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四、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
• 论证方式也只有一条规则: • 规则4:论据必须能够推出论题。 • 这条规则要求论证者对论题提供充足的 论据。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做 “推不出”。 • 这种错误有三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1)论证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违反演 绎推理的规则和非演绎推理的逻辑要 求。 (2)论据与论题不相干。 (3)论据不足。 • “论据与论题不相干”和“论据不足” 的错误与“转移论题”的错误往往是 相通的。
• 上述步骤的基本模式是: 论题:p 反论题:非p (第一步) 论证:如果非p,则可合乎逻辑地 推出q (第二步) q假 所以,非p为假 (第三步) p或者非p(排中律) 所以p (第四步)
三、归谬法
• 归谬法是一种常用的反驳方法。这种 方法由被反驳的判断(对方的论题或 论据)合乎逻辑地导出一个荒谬的结 论,从而揭露它的虚假性。 • 归谬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要证明一个论题p为假,就先 假定p为真。
论题:所有S都具有P属性。 论证:证S1具有P属性 证S2具有P属性 …… 证Sn具有P属性 S只有n类 所以,所有S具有P属性。
六、例证法(简单枚举和典型归纳推理) 七、类比法(打比方、类比推理) 八、喻证法(辅助论证方法)
第三节 论证的基本原则 和论证的规则
一、论证的基本原则——充足理由原则 充足理由原则是任何论证都必须 遵循的基本原则。充足理由原则的基 本内容是:任何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 (或为假),都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充足理由就是充足的论据,它包 括以下两项要求:
• 如:贝尔克反驳参议员的话:“所有 的鹅都吃白菜,您也吃白菜,所以您 是鹅。”加拿大外交官切斯特·朗宁: “牛的血统”。 • 形式归谬法的一般模式是: 反驳对象:对方的论证方式 反驳过程:如果q能证明p,那么q’ 就能 证明p’ q’不能证明p’(因为q’真 而p’假) 所以,q不能证明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