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五编 第五章 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有显著的特点。他流传下来的一千九百多首诗,约有三分之二是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的诗,这种题材趋向与王安石、苏轼基本相同。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首先,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会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其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识。例如《演雅》一诗,咏及蚕、蛛、燕、蝶等43种动物,它们本来全是自然意象,查是黄诗并没有到自然界中去观赏这些禽鸟虫鱼,而是从古代典籍的字里行间去认识它们,全诗充满着典故。又如茶本来是一种生活用品,但在黄诗中茶却成为文人雅致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例如《双井茶送子瞻》:
陈师道诗的长处是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例如: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示三子》)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九日寄秦覯》)
前一首是写因家贫无力养活家口,妻子带着三个孩子随岳父远去的情景。后一首写自己迫于生计而到处奔波,在荒江旅途中的感受。情真意挚,十分感人。
陈师道不像苏轼那样才气过人,也没有黄庭坚那样精深的学力,但他在诗歌艺术上颇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有自己的风格追求。他以为作诗应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他在创作中也贯彻了这种美学追求,从而创造也以“朴拙”为主要特征的艺术风格。清人叶燮认为:“宋诗在工拙之外,其工处固有意求工,拙处亦有意为拙。”(《原诗》)陈师道以冥心孤往的苦吟形成了朴拙诗风,正是 “有意为拙”的典型例子。其实他早年的诗风并不朴拙,例如《十七日观潮三首》构思新奇,《放歌行二首》则绮语旖旎,但这些诗后来都被自己删去了。可见陈师道的风格追求是自觉的行为。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寄黄几复 •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五、晚年诗返朴归真
• 黄庭坚晚年的诗风改变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的 特点,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求新求变的精神 在晚期黄诗中仍有所体现,但随着诗人阅历的加 深和修养的提高,已渐渐达到炉火纯青、形迹尽 泯的境界。用黄庭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达到了 “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
• 《礼记》:“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 班固《西都赋》:“天禄、石渠,典籍之 府。”
• 《孟子》:“杨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为也。”《列子·杨朱篇》: “禽子问杨 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 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端为谁苦辛。”
三、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 庭坚顿首辱 教审 侍奉万福为慰承 读书绿阴 颇得闲乐甚善甚善 欲为索儿录数十篇妙曲 作乐 尚未就尔 所送纸太高 但可书大 字若欲小行书须得矮纸乃佳 适有宾客奉答草率 庭坚顿首 立之承奉足下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 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 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 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 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言
• 裴研《猩猩说》:阮研使封溪,见邑人云:猩猩 在山谷间,数百为群,人以酒设于路侧。又爱着 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 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 “奴欲张我。”舍之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 “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着 之,乃为人所擒获。刺其血,染毳罽,随鞭棰输 之,至于一斗。 韩愈《答张彻》:愁狖酸骨 死,怪花醉魂馨。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歌
陈师道也是苏轼门下的重要诗人。字履常,一字无 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一生贫寒,为人执拗刚直, 官终秘书省正字。
陈师道虽以苏轼为师,但他的作诗的方式是“闭门 觅句”式的苦吟,与苏轼风格迥然不同,所以他写诗 并不学苏轼,而是以同样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为师。 虽说陈师道的诗最终自成一体,但毕竟和黄诗有一层 渊源,因此和黄庭坚并称为“黄陈”。
“用昆体功夫造老杜浑成之地。”
——《风月堂诗话》
江西诗派的形成
1、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黄庭坚喜欢论诗,也喜在理论上指 点他人。黄庭坚作诗、论诗皆有一套法则,有利于初学者入门, 这使他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确立了他在江西诗派的影响和地 位。
2、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王禹偁始发其端;王安石达到极致。 苏轼提出“一饭未尝忘君”和“集大成”说,黄庭坚亦然。黄 庭坚重点在于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他的推崇最能体现宋代诗 学的时代精神。
(自注: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
谢谢大家!
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 ——韩愈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黄庭坚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零乱杏花香。 春风不解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黄庭坚
3、力主推陈出新
《赠谢敞王博喻》:“文章最忌随人后。”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黄庭坚
诗风朴拙
陈师道认为作诗应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他在创作中也贯彻了这种美学追求,从而创作 也以“朴拙”为主要特征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苏门文人集团 苏轼继欧阳修之后成为新的文坛 领袖, 领袖,他也同样注意发现和提携文学 新人。 答李昭玘 新人。在《答李昭玘qǐ书》中他曾说 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 过,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 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 “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这四 人由于苏轼推赏而知名于世、又因他 人由于苏轼推赏而知名于世、 们都曾任馆职,故称之为“ 们都曾任馆职,故称之为“苏门四学 此外如苏轼之弟苏辙, 士”。此外如苏轼之弟苏辙,与苏氏 兄弟并称为“二苏三孔” 孔文仲、 兄弟并称为“二苏三孔”的孔文仲、 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 三兄弟, 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苏轼的小同 乡、人称“眉山先生”的唐庚,以及 人称“眉山先生”的唐庚, 李之仪、陈师道, 李廤kɑo 、李之仪、陈师道,也都直接 ɑ 或间接地受到苏轼的文学影响。 或间接地受到苏轼的文学影响。在北 宋后期, 宋后期,这些苏门人物成了文学领域 一支最大的力量。 一支最大的力量。 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 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 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 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齐名,二人并称“苏黄” 齐名,二人并称“苏黄”。
二、诗歌主张
1、宣扬“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 宣扬“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 黄庭坚与苏轼彼此推重,相知甚深, 黄庭坚与苏轼彼此推重,相知甚深,但 在文学观方面, 在文学观方面,他却不赞同苏轼那种相 对纵恣的表现,而常常宣扬“温柔敦厚” 对纵恣的表现,而常常宣扬“温柔敦厚” 的诗学观念。他曾自述文学创作的历程 的诗学观念。 并教导外甥洪驹父: 并教导外甥洪驹父: 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 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 所作读之,皆可笑。 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 但以老病惰懒,不能下笔也……东 章,但以老病惰懒,不能下笔也 东 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 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 其轨也。( 答洪驹父书》 。(《 其轨也。(《答洪驹父书》)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中他又专门 谈到: 诗者,人之情性也, 谈到:“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 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源自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
第五编第五章 江西诗派

苏轼主持文坛的时期,宋代文学的发展达
到了高潮,其中宋诗的成就更是进入了巅 峰阶段。 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 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江西 诗派。这是两宋之际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
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并称 “苏黄”。 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 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
铁马胡笳彻底打破了诗人们宁静的书斋生 活,整个诗坛震惊了,代表诗坛风气的江 西诗派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诗人们纷纷用诗歌记录这场事变。
南宋初期,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开始不断地创新,在这个 演变过程中,最具有革新精神的首推吕本 中的“活法”之说。
吕本中 (1084—1145),是后期江西诗派最
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
打破常规;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 平仄和谐而流行圆熟的声调。
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
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 它最典 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同时, “山 谷体”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 点。
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
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首先,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 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 其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 的人文意蕴。
黄诗更引人注目的是鲜明的艺术个性。他
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 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 黄诗不论长短,往往包含多层次的意思, 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一节黄庭坚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一、生平作品(p72)、(p4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黄庭坚出身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黄庶有诗名,著《伐檀集》,专学杜甫、韩愈;舅父李常是有名的藏书家,为他自小博览群书提供了优越条件。
苏门四学士之一。
后两度被贬,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享年61岁。
现存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诗集注》等。
黄庭坚在宋代诗坛上占著着重要地位,与苏轼并称“苏黄”,原因:a.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b.诗歌本身成就很大1900多首;c.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二、诗歌理论1、他论诗以杜甫为宗。
以学杜来反对学习西昆体;专力学习杜诗的形式技巧。
如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
2、主张创新。
“文章最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刻意求新求奇,即使强调学习前人,目的仍是“以故为新”。
3、在创作方法上,以才学为诗,注重从古人、从书本中寻找灵感。
“无一字无来处”具体方法:A.“夺胎换骨”。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释.惠洪《冷斋夜话》引“夺胎”:将前人的诗意和造句格式加以发展,使之更加深刻化,造成自己的意境。
“换骨”:是将前人的诗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
意同而语异。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万死投荒十二年”。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刘禹锡:遥望洞庭湖翠水,白银盘里一青螺。
《颜徒贫乐斋二首》:“小山作友朋,义重子舆桑。
香草当姬妾,不须珠翠妆。
”卢仝:草石是亲情。
B.“点铁成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课程资料: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

• 3 求新求变,“以俗为雅”
• 黄庭坚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赠谢敞王博喻》)又说:“随人作 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 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作诗正如作 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见 《王直方诗话》)意即运用出乎意料的 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 力。
江西诗派
• 因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吕本中在此书中,收了25位创作风格相 近的诗人的作品,尊崇黄庭坚为宗主, 正式提出“江西诗派”的名称。此派诗 人论诗,提倡学习杜甫、韩愈,崇尚瘦 硬风格,注重对字句的锤炼,要求“无 一字无来历”,强调“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的手法,袭用前人诗意而 略改其词
• 黄庭坚诗以生新瘦硬的风格自成一体,被 称为“黄庭坚体”、“黄鲁直体”或“山 谷体”。特点是文人气、书卷气浓厚,句 法迂曲回旋,音节打破常规,多用拗句, 力撰硬语,想象奇特,兀傲奇峭,以常见 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具有生新廉悍、奇 崛瘦硬的艺术风格。
黄庭坚的诗论
• 黄庭坚论诗主张循序渐进,多读前人作品,炼字、 造句、谋篇,再打破束缚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 的境界。
南宋、金、夏形势图
• 2)努力发掘自然物象中所蕴含的文化内 蕴,反映诗人内在的情感。
• 2、艺术个性: • 1)追求生新:“文章最忌随人后”;“随
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 2)章法回旋曲折,追求奇崛效果; • 3)修辞上求奇、求新;声律上追求奇峭; • 4)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
“山谷体”
• 2、“点铁成金”说
• 黄庭坚提出的文学创作观点,见于《答 洪驹父书》:“老杜作诗,退之作文, 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 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 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指积极借 鉴前人作品的一种创作方法,通过阅读 得到启发,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然后 吸取化用,以故为新,构成自己的创作。
05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

第四节 江西诗派的演变
• 吕本中的“活法”说
– 吕本中在理论上提出了 “活法”之说:“学 诗当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 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所 谓“活法”,是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 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
第五节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 吕本中和曾几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 键人物,南宋的其他诗人受到江西诗派的 影响,大多是以他们二人为中介的。
• 思考题:
– 1.夺胎换骨 – 2.吕本中的“活法” – 3.黄庭坚的“点铁成金”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 • •
•
•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晋书· 阮孚传》:未知一生能著几兩屐。 《晋书· 張翰传》: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 时一杯酒。 《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 《列仙传》:关令尹知老子当过,物色而留之。 • 《汲塚周书》有《王会篇》,郑玄曰:王城既 成,大会诸侯及四夷也。以《松扇》诗考之, 猩毛笔盖穆父使高丽所得。 • 《礼记》: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 • 班固《西都赋》:天祿、石渠,典籍之府。
• 2.山谷体的内涵
– 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 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 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 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 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 运用修辞手段 – 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 寄黄几复 •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 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 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 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9
黄庭坚晚年落尽豪华之作
《跋子瞻和陶诗》:子瞻谪岭南, 跋子瞻和陶诗》 子瞻谪岭南, 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 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 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p7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平生几 两屐,身後五车书。物色看王会, 两屐,身後五车书。物色看王会, 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 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端为谢 杨朱。 杨朱。
p8
“山谷体”的特征:生新瘦硬 山谷体”的特征: 山谷体
p 17
吕本中的诗歌创作及“活法” 吕本中的诗歌创作及“活法”说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 学诗当识活法 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 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 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 集序》 集序》。
p 18
陈与义学杜及不同的诗风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p 15
江西诗派的形成
黄庭坚喜欢论诗, 黄庭坚喜欢论诗,尤其喜欢在理论上指点 青年诗人。 青年诗人。他对青年诗人在诗歌艺术方面 作了许多具体细致的指点, 作了许多具体细致的指点,而且黄庭坚的 诗论却使初学者有法可循, 诗论却使初学者有法可循,这使他拥有为 数众多的追随者。 数众多的追随者。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少时戏作《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少时戏作《江西诗社 宗派图》 把黄、 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 江西诗派” 为“江西诗派”。
p 22
p5
第三,黄庭坚提出了著名的“ 第三,黄庭坚提出了著名的“点铁成 夺胎换骨” 金”与“夺胎换骨”论。 一,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 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 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 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 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 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二,师承前 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 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 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p 11
创作主张与创作方式
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宁粗无弱,宁僻无俗。 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宁粗无弱,宁僻无俗。 “闭门觅句”式的苦吟 。 闭门觅句”
p 12
诗风: 诗风:朴拙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 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 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 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 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 未稳。( 示三子》 。(《 未稳。(《示三子》)
p6
黄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丰富的人文意象
《双井茶送子瞻》: 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p3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
首先,反对“强谏争庭” 物物有托, 首先,反对“强谏争庭”、物物有托, 强调陶冶万物, 强调陶冶万物,抒写个人性情
p4
第二, 第二,力主推陈出新 。 赠谢敞王博喻》 ﹡《赠谢敞王博喻》:“文章最忌随人 后。”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随人作 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 公诗如美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公诗如美 色,未嫁已倾城”二句,把“倾城倾国” 未嫁已倾城”二句, 倾城倾国” 的成语用得极有新鲜感。 的成语用得极有新鲜感。
第五章 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
1
1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及主张
p2
黄庭坚( ),字鲁直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 ),字鲁直, 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 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有《山谷集》。 山谷集》 黄庭坚一直苦心研诗,对杜甫尤为推崇, 黄庭坚一直苦心研诗,对杜甫尤为推崇, 通过汲取杜诗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长处, 通过汲取杜诗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长处,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而且他还提 出了一整套的“诗法” 出了一整套的“诗法”,使得许多使人诗 翕然相从。 翕然相从。
p 16
南渡诗歌
靖康事变对诗坛的影响 金兵的铁马胡笳彻底打破了诗人们宁静的 书斋生活,整个诗坛震惊了, 书斋生活,整个诗坛震惊了,代表诗坛风 气的江西诗派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气的江西诗派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颇多呼吁抗金的诗。即使在咏物、 颇多呼吁抗金的诗。即使在咏物、咏史一 类传统题材方面, 类传统题材方面,也时而可见他们的忧国 伤时之思。 伤时之思。
p 19
曾几的活泼诗风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 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 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 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苏秀 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 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 苗以苏,喜而有作》 苗以苏,喜而有作》)
p 10
陈师道的诗歌创作
(一)陈师道的生平 陈师道(1053-1102)也是苏轼门下的重 陈师道(1053-1102) 要诗人。他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 要诗人。他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 今江苏徐州) 因不满新学而不应科举, (今江苏徐州)人。因不满新学而不应科举,至3 岁时才由苏轼的举荐而任州学教授。 5岁时才由苏轼的举荐而任州学教授。后历任颍州 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教授、秘书省正字。 (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教授、秘书省正字。诗 宗杜甫,受黄庭坚影响尤深,世称黄、陈。有《后 宗杜甫,受黄庭坚影响尤深,世称黄、 山先生集》 任渊有《后山诗注》 山先生集》。任渊有《后山诗注》。
p 14
一,江西诗派的组成概况
第一期:产生期。代表诗人是黄庭坚、 第一期:产生期。代表诗人是黄庭坚、陈师道等 其创作理论与实践是后代的楷模。 人,其创作理论与实践是后代的楷模。 第二期:扩展期,以吕本中、曾几、 第二期:扩展期,以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为代 体现了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 表,体现了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 第三期:余波期,其影响波及到杨万里、范成大、 第三期:余波期,其影响波及到杨万里、范成大、 陆游等人的创作,但他们都能从江西入而不由江 陆游等人的创作, 西出,到此宣告结束。 西出,到此宣告结束。
p 20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
p 21
总 结
总之,在苏轼和黄庭坚以后, 总之,在苏轼和黄庭坚以后,陆游等中兴 四大诗人之前的四五十年间, 四大诗人之前的四五十年间,江西诗派的 崛起是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现象。 崛起是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现象。江西诗 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 宋诗风的转变。这种演变, 宋诗风的转变。这种演变,固然受到了靖 康事变等外部因素的激发, 康事变等外部因素的激发,但更重要的原 因则是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因则是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江西诗派是 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p 13
第二节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
诗社宗派图》 把以黄庭坚、 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 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 为首,下列25人 这派诗人学习杜甫, 为首,下列25人。这派诗人学习杜甫,主张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讲究篇章字句的安 锤炼,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用典, 排、锤炼,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用典,多 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 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元代方回提出了江 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江 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 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三人称为诗派之“ 三人称为诗派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