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

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
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

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

不知道如何写教育学开题报告的朋友,下面请看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1]。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19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

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

[5]所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1],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

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1、呈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2、深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

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雷蒙·特鲁松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5]。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

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

[6]这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

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

件的一般含义”[1],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6-9

Abstract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13-16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16-32

第一节研究缘起与背景16-17

第二节研究综述17-28

第三节研究目的与方法28-30

第四节研究思路及创新30-32

第二章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32-50

第一节家庭之化育32-38

第二节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38-41

第三节失败的教师与父亲41-44

第四节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44-50

第三章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50-69 第一节《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50-53

第二节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53-56

第三节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56-59

第四节科学之本质59-62

第五节科学的六种败坏62-69

第四章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69-103

第一节《论不平等》的由来70-73

第二节自然法73-76

第三节卢梭的人类学研究76-80

第四节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80-97

第五节文明教化的诞生97-103

第五章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103-119

第一节《社会契约论》的地位103-106

第二节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106-109

第三节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109-112

第四节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112-119

第六章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119-137

第一节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119-123

第二节谁是爱弥儿?123-126

第三节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126-128

第四节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128-132

第五节《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132-137 第七章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137-147

第一节《爱弥儿》的现代道路137-140

第二节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140-142

第三节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142-147

参考文献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152-153

致谢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题目:全纳教育理念对特殊教育的启示: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例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在xxx年,笔者在北京市陶行知中学与日坛中学南十里居分校观摩实习。其中日坛中学的音乐课教学情况引起笔者一些思考。日坛中学校内设施齐全,分为小学部与中学部,师资力量雄厚,是北京市重点学校。实习期间,我们看到班级中有两个自闭症儿童。在我国精神或者身体方面有缺陷的儿童,大部分都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但是日坛中学老师将两个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并安排两位正常儿童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关注。自闭症儿童较之一般正常儿童反映迟缓或者过于敏感,行为奇怪,与人交流相较之更加困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有关全纳教育的理念(inclusivcation)与日坛中学教学现象不谋而合。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

(WorldConferenceonSpecialNeedsEducation:AccessandQuality),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①“全纳教育”概念特殊教育领域中提出,与20世纪80年代的“回归主流”与“一体化教育”一脉相承。②“全纳”的含义是“包括”、“包含”、“容纳”,从意义看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融合的意思。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教育者的经历与受教育环境不同,学者们对全纳教育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澳大利亚学者贝利的定义:全纳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学习,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觉自己与普通学生没有差异。③其强调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入统一环境中学习,

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接纳。我国黄志成教授对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这一定义体现出全纳教育是要全部接纳,注重相互合作,尊重个体差异性,重视教育质量,并提出这是长期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哪种定义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总体都有反对歧视和排斥,融合、包容的意思在其中。在阅读全纳教育理念后,笔者发现日坛中学将自闭症儿童与一般正常儿童融入在同一音乐教室内上课形式与这一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笔者而言是十分新颖的,因此,引发笔者对全纳性教育的研究兴趣。

我国特殊学校少,规模小,建立特殊学校的资金投入大,且特

殊学校大多只有在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才有。但适学残疾人口众多,且分布全国各地,怎样解决这些孩子的就读问题,培养他们今后的生存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特殊儿童对音乐很有天赋,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学习。本文中笔者阐述了特殊教育向全纳教育的转型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音乐课堂教学情况,将全纳性教育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第二节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一般特殊教育主要对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特殊培养为目标教育。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级主要教学对象是盲、聋、哑、智力缺陷及其他存在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其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的帮助特殊需要的儿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生活能力。全

纳教育提倡将需要接受教育特殊的儿童融入到普通班级或者普通学校进行学习,其教育模式包容性更强,是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减少排斥,反对歧视。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入一个集体学习,使普通儿童接触和了解不同特征的孩子,培养他们更多的包容心、耐心,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特殊儿童更早的接触主流群体,能够使他们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当然,这并代表全纳教育可以完全取代特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全纳教育弥补了特殊教育的不足。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国外研究现状

“全纳教育”虽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对于全纳性教育的推行也存在差异。本人从PQDT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此数据库是美国UMI公司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文摘索引型数据库,数据库收录1861年至今欧美1000余所大学的博硕士论文270多万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的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查阅到近十年有关全纳性教育方面的论文篇数。

国外与全纳性教育有关文章多达107096篇,涉猎学科领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民族研究、哲学、国际关系、社会学、语言学、神学、艺术史学、音乐教育学等,涉猎各个学科领域。在全纳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学校管理(7985篇)、高等教育(7564篇)等方面研究偏多。全纳教育中与音乐有关的文章2117篇,与音乐教育有关的398篇,有关音乐高等教育的论文25篇,教育史

学20篇,表演艺术17篇;教师教学14篇;中等教育13篇等。有关全纳性教育刊物共1130篇,其中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有8篇。发达国

家全纳教育的发展相对我国较快,各项服务也相对完善1975年之后

美国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立法都表现出美国对全纳性教育的支持,例如:《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美国残疾人法》、《残疾人个体教育法案》、《残疾人教育促进法》等。1975年依赖,美国颁布的促进全

纳教育发展的法案多达十几部,同时每个州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还设立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全纳教育更有效的进行。

2、国内研究情况

有关国内全纳性教育的论文笔者从读秀网站上查阅到,从xxx

年到xxx年十年间学位论文共计50篇,其中内容主要是全纳教育的

发展、课程构建、中外全纳教育的发展情况的对比等。其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文化、科学、教育、语言、文字等方面,而有关全纳性音乐教育的文章为0篇。在读秀网站上查阅到有关全纳性教育期刊文章1072篇,其中文化、科学、体育类974篇,而与艺术类相关的仅两篇(一篇与舞蹈和电视有关、一篇电影艺术)。与音乐教育相关文章0篇。由此可见,与我国相比,国外对全纳性教育理念研究领域更为广泛,虽然如此,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与全纳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第一章第三条与第三章第十七条:如图(1)(2)所示。由此来看,我国教育法规条例是提倡将残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融入在一起学习,这刚好与全纳性教育理念相吻合。特殊儿童送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或者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殊班级。让大家对特殊儿童有

更多了解,减少歧视,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平等教育,有效的减少特殊学校设立,减少教育上人力与财力的开支。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提出特殊教育想全纳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2、调查法:在学校进行实习和观摩全纳音乐课程的教授过程并且进行记录。

3、总结法:通过对文献研究及对实习情况的总结,在全纳教育的理念的影响下,对我国特殊教育转型的进行一些探索。

二、研究框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国际视野下全纳教育的理念与措施

第一节美国全纳教育理念

一、零拒绝与免费公共教育

二、相关服务(relatedservices)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

四、“最少受限制环境”(leastrestrictiveenvironment)第二节美国全纳教育的措施

一、财政支持

二、组织结构与安置

三、灵活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的任职与社区支持

五、保障措施

第二章中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及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实情况

一、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

二、中国特殊教育现存的问题

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一、主培养人的社会性发展

二、培养人的独立性发展

第三章从特殊到全纳:中国特殊教育转型及对策思考

第一节全纳课程的开发

一、加强实践学习

二、注重文化差异

三、课程的灵活性

四、全纳教育的评估

五、加强全纳教育师资培养

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现有师资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需求

二、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三、现有课程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四、现有的评价机制无法保障特殊教育质量第三节采取随班就读模式

一、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二、随班就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随班就读模式的评估与监控

第四章全纳性音乐课程的探索

第一节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一、全纳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全纳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辅助设施

第二节相关支持

一、学校与家长的支持

二、社区的支持

三、财政支持

第三节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描述结语

致谢

三、进度安排

1、20XX.XX-20XX.XX开题:准备开题报告相关事宜

2、20XX.XX-20XX.XX研究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确定实验对象和实施方法。

3、20XX.XX-20XX.XX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4、20XX.XX-20XX.XX总结提高阶段:将实施阶段的情况、数据和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5、20XX.XX-20XX.XX撰写论文初稿和研究报告

6、20XX.XX-20XX.XX修改论文,定稿

7、20XX.XX-20XX.XX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doc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党的xx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了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的重要目标。xx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xx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任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也就是和谐校园的构建,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教育部在 XX 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 年)》,在该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②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创造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大学的艰巨任务,就不能忽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所在,体现着大学的形象和综合实力。”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既继承和宣扬了优秀的传统文

化,又高举时代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XX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 号文件)》中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指示①。XX 年 12 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重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 年 1 月,xx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②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本文从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的对比入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阐述了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以达到全面提升校园文化主体素质,推动高校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可以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深刻总结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大学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但是这些年来,用钱学森老先生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

英语教育硕士开题报告.doc

英语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中艺术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社会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此类院校,中学艺术生的扩大,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艺术人才,以及国家素质教育推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果。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艺术院校也加入扩招大军。由于高等艺术院校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要求较低,很多考生认为这是一条通关捷径,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纷纷选择艺术专业。所以高中艺术生是高中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思想严重,重专业轻学习,但同时他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热情澎湃, 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作为一名高中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研究掌握并重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 问题的提出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艺术学生的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发现艺术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目前艺术类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参加高考外,还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该类考生必须是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该院校录取分数

线才能被录取,且肩负着文化与专业学习的双重重担。笔者根据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艺术部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受文化课底子弱的影响,文化课学习积极性不强,不善于思考,学习主动性差,虽然他们也知道不止专业要好,同时文化课在高考时也很关键,但由于大多数的艺术生在中学时就是文化课的失败者,类院校在高考中。这些想法使笔者深入思考。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仅仅如此吗?怎样提高它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将使英语教学事半功倍。英语教学应以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为基础,培养目标仍然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任务,以具有良好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培养出在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及艺术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专门人才。此外,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推动力,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维持和效果。对艺术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真诚情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质量意义深远。 3.文献综述 3.1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习需要的驱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精选)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19311502.html,)/总结报告/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精选) 论文题目初中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的成因与对策 专业(方向)教育管理 论文工作计划简述(开题报告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的教育提出要培养“世界的领袖、地球村的村长”,日本提出“做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人”,香港提出“乐雨靴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作为中国现代人,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人、文化人、经济人,必须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人,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可见,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教育中的统帅学科。新世纪之初,第八次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作为学科统帅的思想政治课一直走在课改前列。近几年来,不断更新教材,修订《课程标准》,特别是开卷考试的推行,使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新课程改革存在很多优点,比如,知识体系依然是以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国情教育为知识主线,教材的内在联系加强了,也更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新课程改革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的方式,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和获得生命情感价值体验的主体,它真正地体现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发展型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自身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新课程解读对政治学科作了这样的定位----“初中思想政治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必修课”。从这一定位我们明白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为新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感到欣喜和自豪。 但是,新课改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根本原因是我省政治学科高考方案的变化,造成一线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上感到迷茫和彷徨,不少教师依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不敢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大胆改革。师生的思想仍未摆脱中、高考指挥棒的束缚,课堂仍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同时课堂又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硕士开题报告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革命”浪潮的兴起和发展,文化科学技术以前所未 有的广度和速度传播。人们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传播科学知识和最新信息的呢?首先是写作,尤其是英语写作。专家、学者、教授、新闻记者,一般都是事先写成讲稿、新闻稿,然后才借助传媒进行传播。可见,现代视听工具的普遍使用,不仅没有降低写作的地位,而是对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写作己成为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英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词组和句型,知道多少条语法规则,而在于他们能否用所学的语言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认知,而且能内他们所学到的语言,对所学语言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同化、分析、综合、判断、重建和再创造。(刘上扶,199&20)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稿)》(以下简称《标准》)对写作技能的教学过程提出了以下建议: (1)教学目的: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 养规范的写作习惯。

(2)基本技能: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起草文章;组织语言;遣词造句;修改文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 小写。 (3)写作技能的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写前活动,写时活动,写后活动。 (4)材料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的明确;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5)教师角色:指导、启发、示范、商讨、鼓励、讲评。 建议中的教学思路与“过程体裁法”(ProcessGenreApproach)所倡导的改变单纯的写技巧的训练过程,将写作的各个要素调动在一起(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段)的做法基本一致。“过程体裁法”强调整个写作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语言方面的知识,各种学习策略的运用,积极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涉及交际能力要求的文化沟通。过程体裁法中强调交际的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强调体裁的常规性和制约性,体裁是语言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社会交际工具。因此,“过程体裁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但这一教学法是否能被有效地运用呢?有效教学(efficientteaching)中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吕文谦,20XX) 教学有没有效果,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是在教的过程中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那么,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后学生想写,能写,写作能力得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党的xx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了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的重要目标。xx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xx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任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也就是和谐校园的构建,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亦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教育部在 XX 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 年)》,在该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②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创造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大学的艰巨任务,就不能忽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因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涵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所在,体现着大学的形象和综合实力。”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既继承和宣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高举时代的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XX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 号文件)》中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指示①。XX 年 12 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重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 年 1 月,xx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②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本文从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

【开题报告】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人类社会似乎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相信,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回顾教育的过去,对话教学是存在的,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也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成了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理念。这样看来,我们提出“对话教学”,是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学习”即“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是激励思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胆表现自我,学会对话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别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本世纪初,“探究交往合作观”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门课程被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说明我国已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开发。不少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活动。其中,在吸取融合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特别是西方解释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话理论”,已成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引进的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该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我认为对话理论必将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目前,对如何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案例还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可供借鉴的案例。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

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就是确定了课题研究方向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或老师批准的选题计划,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前来阅读参考。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在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等高速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面前,我们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遇到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种种问题,“所以完全有理由把解决 问题视作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生活领域(包括学习、工作、家庭等诸方面)恰当而巧妙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则直接关系到其个人 生活质量和个人效能感的高低以及对他人、社会的贡献额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欲达此目的,一句话,必须善于解决问题。正因为此,问题解决是一个被多学科和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世界各国都将“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渠道,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落实情况,更应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以及将知识运用于自己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知识体系和本身所蕴含的问题解决的科学研究方法,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体现出来,体现其内在的教育价值。然而,长期以来的以升学和应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结果,行为主义的课堂教学观占据了主导地位,即课堂上教师唱主角,“满堂灌”,视学生为容器,“注入式”教学长期占统治 地位。因而便出现了“重知识,轻能力” 、“高分低能”、强化训练而导致学生负担的加重等 现象。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及关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最终发展效果,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中,其核心在学校、在课程、在教学。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进程和工作部署,教育部决定从2007年秋季开始,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和陕西省将全面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由去年的5个增加到10个,2010年以前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开。教育部同

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开题报告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 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学院(系):教育学院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研究生姓名:李爽 导师姓名:薛彦华教授 开题时间:XX年6月 篇二:师范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师范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之上。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艺术院校在录取生源时比较看中学生的艺术能力,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低,所以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出现瘸腿现象,加强艺术

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比较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学者普遍关注艺术教育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从情感、意志、情绪、伦理各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做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使之在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这体现了艺术教育应从过去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专业人文者。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起艺术教育一系列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学者认为崇尚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应该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艺术院校是文化艺术的摇篮,是一片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更应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有学者认为,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搞清楚他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艺术学科建设不能是粗放式的,而应该讲究精品效应。单科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家,综

教育学硕士专业开题报告书

1. 课程学习及实践(实验)、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等情况 2.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2.1选题背景 我国从2006年开始,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特岗教师,占据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当数量,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合格学历,或毕业于师范专业,或具有教师资格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他们的专业发展不仅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也影响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对特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寻找合适的方法促进特岗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提高整个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1农村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新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青少年学习英语不仅能够使其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多元文化,增进与其他各国青少年的交流和理解,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职业机会,还能促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生观。但据刘亚娜(2012)在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中调査发现,农村地区师资紧缺,部分教师身兼数科,英语专业教师少;语法、语音等专业知识不高;仍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不够普及;仍以学生成绩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英语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实施。如何尽快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地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新课程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是当前农村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2特岗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紧迫性 特岗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特岗教师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在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差,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无疑是个挑战。另外,报考“特岗计划”的教师专业与所教学科并无限制,

教育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

“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 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1]。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 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19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 “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2]。 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 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 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 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 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3]。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 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 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4]。卢梭在他的第二 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 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 概念”[5]所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 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 “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 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 料”[1],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 的成分少”[2]。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 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 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3]。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 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 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 台机器”[4]。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 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 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

教育学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题目绵阳市中学生的识图技能与地理成绩的相关研究 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研究目的和意义: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 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地图是按照教学要求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能把遥远的地理事物表现在眼前,将文字难以清楚表达的地 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抽象的原理及概念形象直观的表达清楚;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和方向 等各种特征。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分布状况,使学生获得各种事物的信息。因此, 地图是和课本文字同等重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地图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学校课程中,只有地理课程讲授有关地图的知识以及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因此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传统教材的知识要点,更有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种图表。这充分体 现了地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 图能力的培养,也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当然图形结合的理解记忆方式可以增强中学生的 学习兴趣,当然随着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地理成绩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大的影响的。中学地理是一门 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理上的实践优势提高学生的 地理成绩。 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1985年启动的“2061”计划代表着美国第 三次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是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告诉其现成答案。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 手段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观。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曾以“教育立国”著称的日本开始重 新探讨和认识学校教育的功能,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有关报告中指出,

教育硕士专硕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专硕开题报告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最发愁的事情就是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刚开始最重要的是论文开题报告,对于体育硕士来说,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很多的,每一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题材,并撰写相应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写“毕业论文”及“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应该具有一定的、必要的科研能力,而写毕业论文就是对这种能力的考核和验收,如同任何学校的学生通过毕业考试来检验其学习是否合格一样。应该说,写毕业论文从本科班学生就开始了,只不过要求没有研究生这么严格罢了。 写“论文开题报告”实际上就是为写毕业论文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在指导教师(一般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教师,通常是一位)的帮助下,对论文的选题、论证、意义、价值、依据、内容、结构、写作、创新等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最后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再经过更高一级的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决定论文写作是否可以进行下去。所谓开题报告,是指在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下具备了开题资格(即得到了自己指导教师的认可)的学生,再向指导教师小组(通常有几位教师组成)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教师(开题时自己的指导教师一般不发表意见)集体指导的过程。在开题前,有多少指导教师学生就要提前印多少份开题报告送到教师手里以便接受指导。

如果多数教师认为,某一学生的开题报告有问题,不适合进行 下去(即写论文),就会以“不允许通过”的方式,使原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废,这样的学生就必须对论文构想进行调整,重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下一次的论文开题报告,直到被通过为止。(现在,通常一年一次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开题的学生另寻时间开题,尽量不耽误年度完成论文,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个学年度,如果再通不过,再往后推移,直至通过为止)而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的学生,则继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 可见,写“论文开题报告”还不等于“写论文”,只是作论文 的前期准备,写教育硕士论文与写别的论文也存在一定区别,应该弄清楚以下两个重要的不同。 二、写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毕业论文”和“论文开题报告”的区别 这里注意两种误区:一是有的学生把写“论文开题报告”同写“论文”混为一谈,开题写的很详尽,费了不少力气,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没通过,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二是有人很明白这个区别,在写论文开题时过于简单,把开题报告变成了写作提纲,结果言之无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开题报告同样不能通过。 应该说,论文的开题报告,把论文中主要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概括,让人通过开题报告基本能了解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大致轮廓,开题如能通过基本上论文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了。

教育学开题报告

沈阳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小学优化教学的探究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班级:小学教育082班 学生姓名:王飞 指导教师(职称):王晓芹(副教授) 2012年3月5日填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保证。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题依据 1. 设计(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2. 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 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参数); 2. 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四、文献查阅 学生至少阅读1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近期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少5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开题报告。必要时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报告。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 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开题报告的学生,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设计(论文)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随意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 5.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部分专业可根据需要手写在统一纸张上,但封面需按统一格式打印)。

教育硕士的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硕士的开题报告范文 一、实践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各级各类专家和一线教师尽管摸索、奋斗、研究了几十年,但是,仍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对于这个难题,我们一线的中学教师能有何作为呢?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便是功德无量的事。当然,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绝非在一朝一夕、仅凭一人之力就能奏效。但是,如果我们每位一线教师若能抓住本校学生的一个问题深入研究,寻求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方法,假以时日,举全国教师之力,效能就十分可观了。 进入新课改半年来,我让高一4班的学生写过几次作文。通过对他们几次作文的分析和比较,我发现他们写作文时存在选材视野不开阔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学生的20xx年10月份的作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我让学生以“不能没有你”这个题目为题写作文,仔细推敲学生的作文,我发现:一、“不能没有你”这个作文题,前面的主语明明没有任何限制,但22位同学(全班共35人)都想当然地把主语定为“我”;二、“不能没有你”这个题目中的“你”,也没有限定是谁或者什么物,但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选材时都没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这两种现象表明,学生在写作时选材视野不够开阔的问题亟待解决。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拓展作文选材的视野呢?方法当然很多,也有见仁见智之别。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散文的研读指导中,侧

重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散文中存在的类比思维的方法,将能帮助学生掌握拓展作文选材视野的一种方法。基于学生的上述情况,我决定以“在中国古代散文研读指导中,拓展高一学生作文选材视野的研究”这个课题作为我研究的重点。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决定以“在中国古代散文研读指导中,拓展高一学生作文选材视野的研究”作为我开展作文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概念界定、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概念界定 (1)中国古代散文,是指我国近代以前的、与诗歌、戏剧和小说相对而言的文章,如《过秦论》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由于研究对象是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所以本课题所涉及的散文主要是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 (2)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研读,这里的研读不是面面俱到的研读,而是侧重分析古人类比思维的方法。 (3)拓展作文选材的视野,是指学生在审题时,启发他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同时,不要把思维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而是思考得更深更广。 2、选题的目的 选择本课题,是为了充分利用和深入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散文,使学生通过对它们的研读,学习古人类比思维的方法,从而能够拓展自己写作时的选材视野。 3、选题的意义

教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爱弥儿》大义——卢梭教育哲学研究 开题报告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

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19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

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是研究生实施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教育学硕士的开题报告

教育学硕士的开题报告 题目:全纳教育理念对特殊教育的启示: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在20XX年,笔者在北京市陶行知中学与日坛中学南十里居分校观摩实习。其中日坛中学的音乐课教学情况引起笔者一些思考。日坛中学校内设施齐全,分为小学部与中学部,师资力量雄厚,是北京市重点学校。实习期间,我们看到班级中有两个自闭症儿童。在我国精神或者身体方面有缺陷的儿童,大部分都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但是日坛中学老师将两个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并安排两位正常儿童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关注。自闭症儿童较之一般正常儿童反映迟缓或者过于敏感,行为奇怪,与人交流相较之更加困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有关全纳教育的理念(inclusivcation)与日坛中学教学现象不谋而合。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 (WorldConferenceonSpecialNeedsEducation:AccessandQuality),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①“全纳教育”概念特殊教育领域中提出,与20世纪80年代的“回归主流”与“一体化教育”一脉相承。②“全纳”的含义是“包括”、“包含”、“容纳”,从意义看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融合的意思。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教育者的经历与受教育环境不同,学者们对

全纳教育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澳大利亚学者贝利的定义:全纳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学习,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觉自己与普通学生没有差异。③其强调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入统一环境中学习,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接纳。我国黄志成教授对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这一定义体现出全纳教育是要全部接纳,注重相互合作,尊重个体差异性,重视教育质量,并提出这是长期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哪种定义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总体都有反对歧视和排斥,融合、包容的意思在其中。在阅读全纳教育理念后,笔者发现日坛中学将自闭症儿童与一般正常儿童融入在同一音乐教室内上课形式与这一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笔者而言是十分新颖的,因此,引发笔者对全纳性教育的研究兴趣。 我国特殊学校少,规模小,建立特殊学校的资金投入大,且特殊学校大多只有在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才有。但适学残疾人口众多,且分布全国各地,怎样解决这些孩子的就读问题,培养他们今后的生存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特殊儿童对音乐很有天赋,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学习。本文中笔者阐述了特殊教育向全纳教育的转型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音乐课堂教学情况,将全纳性教育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第二节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