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写作辅导与范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我爱秋季的田野。咧开嘴的玉米,猫着腰的稻谷,涨红了脸的高粱……真是五 谷丰登,一片丰收的景象。③田野那边汩汩流淌着一条清亮明净的小河,天空倒映 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瓦蓝瓦蓝的;悠悠飘拂的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更加显得雪 白无瑕;鸟儿在空中飞,鱼儿在水中游,虫吟鸟鸣,汇成一首金秋交响曲。远山朦 朦胧胧,幽幽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小河两岸都是树林,时而有几片弯弯的柳 叶打着旋儿飘落下来,鱼儿浮在水上的叶子旁边欢快地游来游去,恰似为远航的小 舟送行。④
三、按照顺序 可以按照时间变化、空间变换,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实到虚等顺序来描写
景物。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 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 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济南的冬天》 这里是按照“山上”“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来描写雪景的,条理清楚。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我爱秋季 相比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热情奔放,冬的傲雪凌霜,我更爱秋的宁静与成熟。①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当枫叶红得似火,当阵阵凉风吹进人们的心田时,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 们的身边。秋天像一位魔术师,她能把人带入梦的世界;秋天像一位设计师,把一 切都设计得那么美;秋天像一位画家,把美好的风景都融进这美好的画卷。②当叶 子开始飘落,秋天是理智的——她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炎热,冬那么寒冷;秋 天是成熟的——她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袒露,冬那么内向。秋霜是她的代表 物,许多诗人将笔墨花在描写秋霜或秋景上,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深深思念和孤独情 怀。 ②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季的美丽多姿。
③抓住秋天庄稼成熟的特点写出丰收的景象。 ④从色彩、声响等方面描绘了一幅金秋田野图。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优秀作文(精选十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优秀作文(精选十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优秀作文1.家乡的鱼池子我愿称这是所有乡下小孩最熟悉的:一条长长的水泥路,路两边是鱼塘,旁边生长着杂乱的绿植,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用我们的话叫“鱼池子”。

小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

父母长期在外,也没有朋友的陪伴。

幸好,爷爷奶奶们都有一块自己的鱼池,最开心的便是去鱼池了。

一条长长的水泥路,两旁的泥巴上总是有许多,已经死掉的蚌壳、小鱼和螺,所以每逢走这条路都捏着鼻子走,不然臭死。

爷爷骑着电瓶车,我总坐在后面(没有头上的篷子)。

这条路不仅臭还十分的"危险"。

"看着啊,低头有树枝。

"爷爷总是这样说。

可我每次低头了也会被打到,因为这些树长得太杂乱无章了。

到了我们家鱼塘边的小房子,(小房子中间的走廊是空心的),径直走到后门口便可看到一大块鱼塘,爷爷乘起一大瓢鱼食用力泼向鱼塘,顿时鱼儿跃起,完美诠释了"沉鳞竞跃"。

出门看看旁边的小草原,草长得参差不齐,无聊地端个板凳坐下来,微风吹过发丝,浮过小草,让树叶摇晃,不远处还有几朵小花,和我腿一样高,双手撑着头,七星瓢虫在草上爬爬到顶端又飞下来.头上的太阳越升越高,坐在凳子上懒洋洋地,最喜欢了。

晚上坐在躺椅上,看着弯弯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星,忽然一群亮晶晶的东西闯入了我的视线,起身一看,原来是萤火虫,好多萤火虫,仔细听,还有一支美妙的交响曲在播放,蝉吱吱",青蛙"呱呱”,风"呼呼",鱼儿越水"沙沙",真是奇妙,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鱼池子,也许对于你们来说是一文不值的,可对于我们乡下的小孩,简直是"欲界之仙都"!2.我爱夏天折一艘纸船,放入时间的长河如璀璨的明珠,在生命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每当我轻轻触碰,便会泛起层层涟漪,思绪也随之飘向那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夏天。

我记得那个夏天还没有现在那么热,我还在外婆家寄宿着,蝉在树上吱吱地叫着,而我也兴致勃勃地前往小时候的那么一个风水宝地。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景物描写?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二、写作引导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

三、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第一、定点观察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有不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

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动用多种感官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花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第四、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第五、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例如《安塞腰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实践活动: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

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二、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圆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精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辅导】写“校园一景”片段:要选择校园景物中能留给自己最深印象的一个来写,要抓住这个景物的特征,采用合理的描写顺序,调动多种感官生动具体地描绘。

不仅仅写景,还需要写人的活动。

写景的文章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习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

写“窗外”作文:写窗外发生的人事物景,并以此来表达主题。

习作的开头和结尾需要扣住“窗外”以切题;习作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照应“窗外”。

写“我爱__季”作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可以写写喜欢产生的缘由,喜欢的具体内容,以及在这个季节的景物,发生的人和事等。

(崔进原创)【优秀习作】习作一:校园一景走进花园般的校园,各种颜色的花常年开放,五彩斑斓,人们都会驻足于此,却忘了在一片楼房的背后,却有别样的风采。

那天急急忙忙去交作业,回来时不经意间便看到了它。

它被修筑得四四方方,像从一块空地里直接陷下去的一样,整整齐齐。

老师以前好像讲过它叫什么名字,只是当时没怎么注意,现在反倒忘记了。

它是一个小小的池塘。

在这个有花陪伴的校园里,它并不是十分吸引人注意,而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好,正好被两栋楼挡住。

但它依然在那儿,无论春夏秋冬,它都在那儿。

等了好一会儿,在青绿色的水上竟冒出了小小的泡泡,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密密的排开,又一个一个的挤碎。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

全面观察景物——变换观察角度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全面观察景物——关注不同时间
以海边码头为例,休渔期和出海期就有不一样的 景致。
一棵树在风中、雨中、晴天中也是不同的表现。 我们生活学习的校园,春夏秋冬四季景观也不一 样。
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的妙招——想象和联想
一步一台阶,一书一世界
怎样写出好作文
一步一台阶,一书一世界
好作文的标准
写真就好, 写什么 有文更佳, 表达什么
扬善则美。——柳斌
妙招一
捕捉动心的人、事、物、景, 挖掘背后的“情”和“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
一步一台阶,一书一世界
重 庆 公 交 车 坠 桥
失控的情绪是恶魔; 自律、他律和法律; 反思后须行动!
。 ,还眨呀眨的
一步一台阶,一书一世界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 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 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 的名手画的吧。
一步一台阶,一书一世界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 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 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 的名手画的吧。
一步一台阶,一书一世界
妙招三
合理想象,虚实结合。
实:作者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人事物景。 虚:作者对生活的提炼、概括和虚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 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

【情窦初开】(导入新课)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如何才能作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呢?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立竿见影】(教学目标)自主探究法、问答探讨法、交流合作法、任务驱动法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特征写景,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写景。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第一节作文指导课【开门见山】(例文剖析)一、《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评析: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评析:(一)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形:高大、肥胖、臃肿、小球声:长吟、低唱、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二)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素材)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素材)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素材)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单元要求1.有针对性地观察,抓住景物形状、色彩、声音等不同方面的特征。

2.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述景物的特征。

3.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主观情感。

写作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类作文,抓住景物特征,在行文中灵活地穿插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染读者。

一、多点儿时空转换,让景物更立体。

时间不同,景物各异,不同季节,景物的形态一定不同;不同空间,同一时段的景物也有差异。

如《济南的冬天》第四段描写小雪的空间顺序是: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二、多点儿层次,让景物更有画面。

写景要突出景物层次,就要选择不同的观察点,要合理安排远近高低的顺序。

若以时间为经,既可以从大的时间,如春、夏、秋、冬各选一个时间段,也可以选取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景物变化。

如写出太阳升起或下落的几个片段,既可直接描写太阳光线变化,还可以借助云彩的变化间接写太阳。

若以空间为序,山峦、田塍、湖上……抓住各个画面最主要的景物,精心选择,注意色彩变化,动静结合,高低景物搭配,努力使画面有声有色。

三、多点儿感官描写,让景物更多彩。

景物描写要让读者如临其境,就要善于调动感觉器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角度描写,绘形绘声又绘色,将景物真切再现,使之富有立体感。

如写春天:从视觉来写树木的翠绿、花朵的艳丽;从听觉来写声音的悦耳;从触觉来写太阳的温暖;从嗅觉来写早晨空气的清新、鲜花的芬芳;等等。

四、多点儿动静结合,让景物更生动。

动静结合是景物描写最常见的手法,既要写出景物的静态,如景物的位置、形态、色彩,又要写出景物瞬间的变化。

有动有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景物描写,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要描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三要注意不同气候的特征,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

同时,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形象具体地绘其形、绘其声、绘其色,给人如见其景的真实感。

二、变换角度,多感综合。

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或变换观察的角度,有利于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地描写景物,给人以具体、清晰的印象。

此外,还要发挥不同感官的作用,如朱自清《春》中,作者先后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感受春风,将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生动而具体。

三、动静结合。

将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景物结合,如《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内在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美好的感受。

如《答谢中书书》中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收束,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传达了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校园一景丹桂开得羞涩,那金黄色的清新香气如一只柔弱无骨的小手,牵着你走入秘境。

香气萦绕着一扇古色古香的圆月门,是一种含蓄无声的邀请。

走进古朴的洞门,外面的喧闹嬉笑似乎也被隔绝在外,里面是一片宁静。

足下是一片片泛青的灰色石板,以几抹莹绿点缀,颇有几分相映成趣的诗意。

金灿灿的阳光停在有金灿灿桂香的凉亭上,让人的心情也变得金灿灿,柔和而轻松。

看着亭内捧书细读的同学,我的身心愈发放松,压力、烦恼如小妖见了神明纷纷逃开。

走进凉亭,有轻不可觉的默读声,有清越雅致的竹叶声,有风过桂花的桂枝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明净美好。

嗅着交融着墨香的桂花,目光似能从层层如翠玉的竹林,看到同学们求知的赤子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写作辅导与范文第三单元习作:学习描写景物写作实践要求: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

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二、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圆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精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学生课本上写作指导学习描写景物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影,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写景还要注意融人情感。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如《雨的四季》中,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

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教师教学用书》写作指导描写景物,关键是要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特征?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练就的观察能力。

学习描写景物,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具体情境,细心观察,如此才能眼处心生句自神”(元好问语)。

细心观察的第一步是确立好观察点。

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上,要学会变换观察角度,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就像一个摄影师,把镜头一会儿推远,一会儿拉近,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观察景物才全面。

如《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写景时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除了在固定的观察点上观察,还可变换观察点,即所谓“移步换景”“选点描绘。

法国大文豪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特点。

”每一处景物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会为景物涂上不同的色彩;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景物又会展现不同的风姿;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又会给景物带来各种变化。

写景要写得好,就要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景物的“个性”,而这些“个性”往往就体现在景物的“细微”之处。

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所写的多为寻常细节,如“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以及人们寒喧中的语音语调。

甚至以枣的形状颜色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从中秋到晚秋的时序推移对北京最“有名”的秋景,却是闲闲带过,几不着墨。

这样写,似乎少了一些“北京的符号”,却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了故都的秋韵秋味,也更好地佐证了作者将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所做的对比。

描写的成功,正因为作者在观察中抓住了“故都的秋”不同于别处秋天的细微“个性”特点。

描写景物要讲究顺序,一般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的安排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选取固定观察点,按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描写各位置上的景物;二是不取固定观察点,采用游览顺序,其优势是层次清晰,犹如绘画中的长卷。

采用时间顺序的优势在于能描绘出景物的变化。

实际的文章写作中,人们往往会把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起来运用,这样写来,景物丰富多彩而又层次井然。

采用逻辑顺序的优势是能面对较为复杂的写作对象,充分彰显作者的写作意图。

描写景物,要运用联想,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把果树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人们熟知的“火”“霞”“雪”来比喻盛开的花朵,让读者感受到了花儿的鲜艳和勃勃生机。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是由“花”放飞了想象,由眼前的“花”想到了将来的“果”,把读者带到了鲜果满园的丰收季节。

当然,把景物的特征描绘出来,并不是说写景一定要依赖于华丽的辞藻和大量的修辞手法,关键还是准确和具体。

有时候不用一个形容词或副词来描写,只说一句极简单的话,但因为说得具体,说得有感染力也能使人恍如亲历。

“我望着天空、树木和青草,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来没有的快感,我恨不得变成母牛,好去吃草。

”(福楼拜语)这就是把情感和意志移入景物中,去收获满眼的瑰丽和丰富。

自然景物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不同人物的眼中,却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色彩。

观察景物,要注人感情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要调动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全方位观察感受景物。

如《春》中“花里带着甜味儿”就是嗅觉的体验,“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则又是听觉的感受。

描写景物,要学会融情于景把主观感情投射到景物上,写出特定心境下看到的景色。

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中,使景物鲜活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当景物在自己心灵上激起波澜时,要善于捕捉此时对景物的独特发现,写出景物非同寻常的美。

如《济南的冬天》中,薄雪“忽然害了羞”,让我们看到了姑娘似的娇媚;水因水藻而“不忍得冻上”,让我们体会到了水的万般柔情。

写作辅导辅导一:写好“实践要求”中的三个作文题写“校园一景”片段:要选择校园景物中能留给自己最深印象的一个来写,要抓住这个景物的特征,采用合理的描写顺序,调动多种感官生动具体地描绘。

不仅仅写景,还需要写人的活动。

写景的文章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习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

写“窗外”作文:写窗外发生的人事物景,并以此来表达主题。

习作的开头和结尾需要扣住“窗外”以切题;习作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照应“窗外”。

写“我爱__季”作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可以写写喜欢产生的缘由,喜欢的具体内容,以及在这个季节的景物,发生的人和事等。

辅导二:中小学生如何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穿插景物描写?一位“李睿泽”的同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好,请问写作要如何适当的添加一些优美的环境描写?今日专就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根据判断,他所说的写作应该就是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根据写作侧重点不同,分为写人记叙文、写事记叙文、写景或状物记叙文。

他在这里所说的应该是在写人记叙文和写事记叙文中如何适当添加一些优美的环境描写的问题。

景物描写,常指自然环境描写,有时也被称为环境描写。

一般在记叙文中我们称“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我们称“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在写人或叙事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首先必须是要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

如果表现中心思想需要在某个地方进行景物或环境描写,则可以添加;若不需要就不能添加,添加了就是多余。

其次,穿插景物或环境描写前有明确的目的,即为什么要在这儿穿插一个景物描写,穿插这个景物描写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即说明穿插景物描写的目的明确。

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可能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为故事发展铺设条件;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这些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和突出中心思想的。

第三、要对可能写的景物进行仔细筛选。

不管是写人还是叙事,可以写的景物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景物都可以写进去,而是必须只能写一些与人物或事件密切相关而且对表现中心有作用的景物。

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的景物写进去,不仅不能给习作增色,反而因脱离中心而显得多余后成累赘。

这样的景物描写必须删去。

第四、穿插景物描写要选择适宜的时机。

可以在开头写景,也可以在结尾写景,还可以在习作的中间随时穿插写景。

至于在哪儿穿插写景最好,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随着人物的刻画或情节的开展,选择最适宜的时机和位置进行穿插描写。

第五、穿插景物描写的形式一定要灵活,适可而止。

记叙文中穿插写景,可以是简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两个词语,还可以是整个段落。

但在一篇习作中的多处写景,一定不能仅用一个形式,而是形式不断变换而灵活多变。

穿插景物描写要适可而止,因为这只是一种表现中心思想的辅助手段,切不可过多地描写,以免冲淡习作的主要内容。

优秀范文习作一:校园一景走进花园般的校园,各种颜色的花常年开放,五彩斑斓,人们都会驻足于此,却忘了在一片楼房的背后,却有别样的风采。

那天急急忙忙去交作业,回来时不经意间便看到了它。

它被修筑得四四方方,像从一块空地里直接陷下去的一样,整整齐齐。

老师以前好像讲过它叫什么名字,只是当时没怎么注意,现在反倒忘记了。

它是一个小小的池塘。

在这个有花陪伴的校园里,它并不是十分吸引人注意,而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好,正好被两栋楼挡住。

但它依然在那儿,无论春夏秋冬,它都在那儿。

等了好一会儿,在青绿色的水上竟冒出了小小的泡泡,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密密的排开,又一个一个的挤碎。

我这才知道这个池塘中有鱼,我想,它是伟大的。

小小的红点慢慢浮出水面,变换成小鱼的形状,它们吐着泡泡,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的交替着,有规律的呼吸着,像在做游戏,一边嬉戏一边追逐玩耍,惹人无限怜爱。

不知不觉竟站到了晚上,夜晚的微风有些透凉,而白天平静的池水在这时发出耀眼的光芒,波光粼粼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而它似乎还不满足,争抢着向月光发出邀请。

而旁边的杨柳竟也不老实,在微风的带动下摇摆不定,阻挡着月光的到来。

终究是月光战胜了,仅如银丝的月光一缕缕的从树缝中透出,照到本就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更加耀眼,配合着桂花的香气,仿佛一幅唯美的画卷,把我围在其中,如痴如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