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金的物质

合集下载

壬二酸方式溶解

壬二酸方式溶解

壬二酸方式溶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柠檬酸方式溶解】柠檬酸方式溶解是一种常见的溶解实验方法,主要用于观察某种物质在柠檬酸条件下的溶解规律和溶解速度。

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式为C6H8O7,呈无色结晶状,可以溶解在水中,是一种弱酸。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常用柠檬酸溶液来进行溶解实验,从而了解不同物质在柠檬酸条件下的溶解情况。

在柠檬酸方式溶解实验中,通常会选取一定质量的柠檬酸和一定量的水,将它们放入容器中充分混合搅拌,待柠檬酸完全溶解后,再将需要进行溶解实验的物质加入其中。

通过观察物质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柠檬酸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规律。

柠檬酸方式溶解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只需要柠檬酸和水即可进行实验。

而且柠檬酸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溶剂,不会对大多数物质造成化学反应,因此可以用于观察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

柠檬酸方式溶解实验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通过测量物质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可以计算出物质在柠檬酸中的溶解度常数,并进一步推导出物质在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度。

这对于研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柠檬酸方式溶解实验的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物质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规律,对于分子化学研究和物质溶解性质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柠檬酸方式溶解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解机制,为制备新材料和改进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柠檬酸方式溶解实验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柠檬酸条件下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随着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柠檬酸方式溶解实验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化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突破。

【2000字】第二篇示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化学领域中不断探索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化合物和化学反应。

而在化学反应中,溶解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现象,它在溶液制备、催化剂合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际直饮水标准数值

国际直饮水标准数值

国际直饮水标准数值介绍国际直饮水标准是指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直饮水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直饮水的安全、卫生和可靠性,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国际直饮水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国际直饮水标准数值。

pH值pH值是衡量水酸碱性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直饮水的酸碱程度。

国际上的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pH值处于6.5-8.5之间,以确保水的酸碱度适宜。

总溶解固体(TDS)总溶解固体是指水中溶解的固体物质的总量,包括矿物质、溶解盐和有机物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要求TDS的浓度通常不应超过500毫克/升,以确保水质的纯净度。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如泥土、沙粒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悬浮物的浓度不超过5毫克/升,以确保水的清澈度。

含氧量含氧量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数量。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含氧量应大于5毫克/升,以确保水具有良好的氧气供应。

可溶性金属可溶性金属是指水中溶解的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如铁、铜、锰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可溶性金属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有害物质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指水中存在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水中微生物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卫生性。

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评估水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通常用于判断水的卫生性。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总大肠菌群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卫生安全。

总氯总氯是指水中氯化物和游离氯的总量。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一定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品质。

总大肠杆菌总大肠杆菌是评估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可以间接反映水体是否受到严重细菌污染。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总大肠杆菌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颜色、俗称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颜色、俗称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1、气体:溶的:CO2、HCl、SO2、NH3等。

不溶(或不易溶):O2、H2、CH4、CO、N2等。

2、金属氧化物:除CaO、Na2O、K2O、BaO溶外,大多数不溶3、酸:大多数溶4、碱:除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溶外,其他碱不溶于水;5、盐: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盐都溶于水;含Cl-的盐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盐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盐只有含K+、Na+、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1、酸类多数都易溶;2、碱类易溶钾钠钡铵,钙是微溶余不溶;3、盐类:①钾盐钠盐硝酸盐,还有铵盐都易溶;(钾钠铵硝都易溶)②硫酸盐中钡不溶,硫酸钙银是微溶。

③氯化物中银不溶;④碳酸盐只溶钾钠氨,但是全能溶于酸。

⑤AgCl、BaSO4遇酸也不溶,加稀硝酸不溶解。

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铁粉Fe(铁块银白色)2、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3、红色固体:铜Cu—紫红色,氧化铁Fe2O3——红(棕)色红磷P4、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5、浅黄色固体:硫磺S6、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无水硫酸铜白色),氢氧化铜沉淀Cu(OH)27、大部分固体:白色,如无水硫酸铜CuSO4,CaO,CaCO3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液体的颜色1、大部分液体:无色,如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等2、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Cu SO4溶液,氯化铜CuCl2溶液,硝酸铜Cu(NO3)2溶液3、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4、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FeSO4溶液,FeCl2溶液,硝酸亚铁Fe(NO3)2溶液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KMnO4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常见气体、无色气体:单质:氧气O2,氢气H2,氮气N2。

可以溶解在酸中的物质成分

可以溶解在酸中的物质成分

可以溶解在酸中的物质成分
酸性溶液中的物质成分
酸性溶液中的物质成分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

酸性溶液是指pH值小于7的溶液,其中含有能够溶解在酸中的物质成分。

这些物质成分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从而产生特定的化学性质和行为。

酸性溶液中常见的物质成分是酸。

酸是一种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它可以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氢离子和相应的阴离子。

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和硝酸等。

这些酸性物质成分能够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酸碱中和、气体释放以及溶解其他物质的效应。

酸性溶液中的物质成分还包括金属。

金属在酸性环境中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离子和氢气。

例如,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的反应。

这些金属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取决于金属的活泼性,活泼性越大,溶解性越强。

酸性溶液中还可以存在非金属物质成分。

例如,酸性溶液中的非金属气体可以溶解在溶液中,形成酸性气体溶液。

这些非金属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

它们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气体的溶解度和酸性溶液的浓度。

酸性溶液中的物质成分还可以包括溶解的固体颗粒。

这些固体颗粒可以是酸性物质的沉淀产物,也可以是酸性溶液中的其他物质。


些固体颗粒的溶解度取决于酸性溶液的浓度、温度和其他因素。

酸性溶液中的物质成分主要包括酸、金属、非金属气体和溶解的固体颗粒。

这些物质成分在酸性环境中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化学性质和行为。

通过研究酸性溶液中的物质成分,可以深入了解酸性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初中化学酸及其性质【知识点及习题(答案)】

初中化学酸及其性质【知识点及习题(答案)】

酸及其化学性质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者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2.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2SO4、HNO3、H2CO3等;3.酸的通性:(1)跟指示剂反应PH<7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注意:用玻璃棒蘸少许溶液PH 试纸时滴在PH试纸中部.酸的PH<7,但PH<7的不一定都是酸。

(2)酸+ 碱--- 盐+ 水(中和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Fe离子二绿三黄)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4)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5)金属单质+酸(稀盐酸,稀硫酸,醋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像以上的(2)(3)(4)反应中,都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我们把它叫做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要求反应物必须要溶于水,而且生成的产物中必须要有气体或沉淀或水(其中1个即可)。

高中化学——溶解度表(700种金属盐)

高中化学——溶解度表(700种金属盐)
氮、镝
物质
BaS BiAsO4 Bi(OH)3 BiI3 BiPO4 Bi2S3 Pt(OH)2 PtBr4 PuF3 PuF4 Pu(IO3)4
化学式
一氧化氮 一氧化二氮 铬酸镝(III)

NO ND2yO2(CrO4)3· 10H2O
物质 氢氧化铒(III)

化学式 Er(OH)3
物质
化学式
五钆氧、化钙二、钒锆 V2O5
2.88
4.89
2.448×10-4
7.86 7.298×10-4 2.868×10-7 7.761×10-4 1.096×10-10 1.561×10-20 3.109×10-11 1.352×10-7 3.144×10-4 3.622×10-4 7.998×10-2
0°C 10°C
20°C 5.6×10-3
BaO Ba(ClO4)2 Ba(MnO4)2 Ba2P2O7 BaSeO4
45 120
0°C
58.8 12.5 0.29 98 20.3 31.2 43.9
26.2
1.67 182 4.95 50.3
239
55 144
10°C
62 16.1 0.44 101 26.9 33.5 44.6
0.159 28
锕、氨、铵
物质
化学式
氢氧化锕(III) Ac(OH)3
0°C 10°C
20°C 4×10-4
30°C

NH3
88.5
70
56
44.5
叠氮化铵
NH4N3
16
25.3
苯甲酸铵
NH4C7H5O2
20
碳酸氢铵
NH4HCO3

溶解度表(700种金属盐)

溶解度表(700种金属盐)
化学式 Ga(2O(CH2O)34)3· 4G2aO2(SeO4)3· 16H2O KC2H3O2 K3AsO4 KN3 KC7H5O2
91.9 135 43.5
84 7.6×10-2
25.5 0°C
0°C
216 41.4
162 47.7
89.6 0.24 30.5 10°C
10°C
233 46.2 65.8
说明:分享者在此对未知姓名的制作者深表感谢!同时希望受益者多多分享自己的珍藏好东西!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溶解度表以化学品中特征元素的拼音顺序排列。所有数据都为1atm下的数据,单位为g/100cm3。 钡、铋、铂、钚、氮、镝、铒、钒、钆、钙、锆、镉、铬、汞、钴、硅、铪、氦、钬、镓、钾、金、钪、镧、锂
11.9 溴化铵
NH4Br
60.6 68.1
76.4
83.2
碳酸铵
(NH4)2CO3
100
氯酸铵
NH4ClO3
28.7
氯化铵
NH4Cl
29.4 33.2
37.2
41.4
氯铂酸铵
(NH4)2PtCl6
0.289 0.374
0.499
0.637
铬酸铵
(NH4)2CrO4
25
29.2
3.8 336 1.5×10-2 9×10-3 5×10-3
70.5 208 0.84 30°C
75
0.95 109 41.6 38.1
0.162 34
5.59 4.6×10-2
250 11.5
硫酸钡
BaSO4
硫化钡 砷酸铋 氢氧化铋 碘化铋 磷酸铋 硫化铋 氢氧化铂(II) 溴化铂(IV) 氟化钚(III) 氟化钚(IV) 碘酸钚(IV)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大全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大全

溶剂的定义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

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

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

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

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溶解现象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

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

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

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⑷溶剂化作用;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

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

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

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水
王水(aqua regia)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冒黄色烟的液体,是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3)组成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从名字中就能看出:王,三横一竖,故盐酸与硝酸的体积比为3:1。

它是少数几种能够溶解金(Au)物质之一,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

王水一般用在蚀刻工艺和一些检测分析过程中,不过塑料之王——聚四氟乙烯和一些非常惰性的纯金属如钽(Ta)不受王水腐蚀(还有氯化银和硫酸钡等)。

王水极易分解,有氯气的气味,因此必须现配现用。

有两位科学家,劳厄和弗兰克,曾获得1914年和1925年的物理学奖,德国纳粹政府要没收他们的诺贝尔奖牌,他们辗转来到丹麦,请求丹麦同行、1922年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帮忙保存。

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丹麦,受人之托的玻尔急得团团转。

同在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匈牙利化学家赫维西(1943年化学奖得主)帮他想了个好主意:将奖牌放入“王水”(盐酸与硝酸混合液)中,纯金奖牌便溶解了。

玻尔于是将溶液瓶放在实验室架子上,来搜查的纳粹士兵果然没有发现这一秘密。

战争结束后,溶液瓶里的黄金被还原后送到斯德哥尔摩,按当年的模子重新铸造,于1949年完璧归赵时,当时弗兰克工作的美国芝加哥市还专门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奖牌归还仪式。

虽然王水的两个组成部分单一无法溶解金,但它们联合起来却可以溶解金,原理是这样的:硝酸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氧化剂,它可以溶解极微量的金,而盐酸则可以与溶液中的金离子反应,形成四氯合金酸(铂是生成了六氯合铂酸,简称氯铂酸),使金离子在氯离子的配位作用下减少,降低了金离子的电势,这样硝酸就可以进一步溶解金了。

其实不是增强了硝酸氧化性,而是浓盐酸增强了金铂的还原性。

取一体积浓硝酸慢慢倒入到三体积浓盐酸中,不断用玻棒搅拌.看到溶液迅速变黄:这是由于生成亚硝酰氯之故.容器壁微热 .没有什么样的剧烈反应!
王水需现配现用,王水可用来溶解许多金属和合金,其中包括钢、高温合金钢、铝合金、锑、铬和铂族金属等。

王水和其他类似混合液在化学分析中用于溶解某些铁矿石、磷酸盐岩石、矿渣、镍铬合金、锑和硒以及不易溶解的汞、砷、钴和铅的硫化物;植物体与废水也常使用它来进行消化。

王水可从硅酸盐基质中酸洗出部分金属,但无法有效的加以完全溶解。

逆王水:也叫勒福特王水(Lefort),是三份硝酸与一份盐酸的混合物,可用来溶解氧化硫和黄铁矿。

危险,注意安全使用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能被王水溶解,王水因此被称为“水”中之王。

王水溶解金和铂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Au+HNO3+4HCl=H[AuCl4]+NO+2H2O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最常见和为人熟知的王水为硝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但是其中的氧化剂HNO3可以用其他氧化性强酸所代替。

一:
两种强酸。

二:
其中一种是配合性强的酸,保证大量的Cl-(Cl-一定的络合性),F-虽然表现为更强的金属配合性,但是HF在水中难以完全电离,难以保证大量F-的存在;Br-太容易被氧化,难以保证整个溶液强有力的氧化性。

所以必须用盐酸。

三:
另一种酸氧化性必须适中,要足够强,但是不能太强,太强,把Cl-(氯离子)大量氧化了就丧失了第二个条件,而浓硝酸刚好是常见酸中满足这个条件的。

这两种最常见的酸配伍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但是其实硝酸其实可以用别的酸代替,比如硒酸(H2SeO4),但是并不常见,但是却和王水有一样的效用,好处是还原产物(H2SeO3或者SeO2)不是气体,不会造成气体中毒,反应产物全部在溶液中。

见大巫)。

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都可以被王水溶解(铂必须被加热才能缓慢反应)。

(铂金反应很慢基本肉眼难以观察到)
高浓度的氯离子与其金属离子可形成稳定的络离子,如[AuCl4]-:
(理论上的化学式)
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小,有利于反应向金属溶解的方向进行。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其中铂金反应尚待研究)
由于金和铂能溶解于王水中,人们的金铂首饰(黄金)在被首饰加工商加工清洗时,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加工商用这种方法偷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王水能够溶解金和铂的原因,过去曾被认为是在王水中产生了原子氯和强氧化性的氯化亚硝基的缘故:
HNO3+3HCl=NOCl+Cl2+2H2O
现在看来,主要是由于大量氯离子的存在,能够形成配位离子,从而改变了电极电势的结果。

以金为例:
Au与Cl配位形成[AuCl4]-离子
+ 3e = Au; E = 1.52V AuCl4 + 3e = Au + 4Cl; E = 1.002V 可以看出,在没有氯离子存在下,硝酸和氯都不易氧化金,但是当金在氯离子存在下时,它的电极电势降低很多,换句话讲,由于形成AuCl4而增强了金的还原能力。

这时氯甚至浓硝酸也能氧化Au成AuCl4。

所以,王水能溶解金的主要原因不是王水的氧化能力被增强,而是金属的还原能力被增强。

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