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治疗49例,保守治疗16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好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80%~9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由于病情发展快,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急诊或早期手术又相对择期手术要困难,因此,及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直接影响疗效,决定了病人的预后。

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对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予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结石性胆囊炎5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保守治疗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43.5岁;手术治疗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发病后48h内入院者51例,超过3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体温高于38℃者49例,其中高于39℃者6例。

查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全腹压痛,39例伴局限性腹肌紧张,31例有轻度黄疽,莫菲氏征阳性者35例。

1.3 治疗入院后予以解痉镇痛、抗感染、禁食、补液等处理。

其中,1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暂不愿手术,其余49例行手术治疗。

入院12~72h手术38例,4~7天内手术11例。

术式选择:行胆囊切除术4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7例,胆囊造瘘术2例。

2结果1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4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研究论文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研究论文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最佳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方法和处理时间以及预后,比较术中出血量、胆道或其他组织损伤率、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住院天数等。

结果:延期手术组胆道或其他组织损伤率、切口感染率早延期手术组低、出血量小,但住院天数长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胆囊粘膜剔除术较其他术式胆道或其他组织损伤率、切口感染率低、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不同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尽早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手术时机;预后;胆囊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 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 0099- 01【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est mode and timing on cholecyat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cholecystitis.methods:158 patients’documents were studi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1.the patients was troubled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the document was consist of treatment method and treatment time and prognosis,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iliary or other tissue damage rate, wound infection rate, rate ofpulmonary infecti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sults: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biliary or other tissue damage rate, wound infection rate, rat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the delayed cholecystectom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arly cholecystectomy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the index of gallbladder mucosal resec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operation mod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he suitable mode and timing should be taken for different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as early as possible.【key words】acute cholecystitis; surgical mode ; surgical timing; outcome ;cholecystectomy急性胆囊炎多发生在暴饮暴食、胆石症之后,症状重,常以上腹部疼痛、黄疸、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病情发展快,不及时处理预后不良[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1例临床分析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1例临床分析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1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

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71例患者中67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中转开腹4例;53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2-4d后拔出;术后发生胆瘘2例,无胆管损伤、膈下及肝下间隙脓肿,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5-13d 后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肯定,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技巧。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6-01急性胆囊炎多因胆囊管梗阻、结石嵌顿、胆囊壁血运障碍而引发的急性炎症[1],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胆囊穿孔、胆囊坏死甚至胆汁外漏等,诱发腹腔内感染、胆汁性腹膜炎以及肝内外胆管炎等。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迅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女性39例,男性32例;年龄19-78岁,平均457岁;起病至就诊时间10h-3d。

患者入院时均出现右上腹部疼痛、明显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肝区叩击痛,伴发热者3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者47例;腹部彩超示胆囊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胆囊壁2-4mm者25例,4-5mm者29例,大于5mm者17例,多发性结石26例,单发性结石45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术前均留置导尿管及胃管,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

选脐部作为第一穿刺孔部位,脐部气腹针处使用布巾钳提起腹壁,将气腹针插入,建立人工气腹,压力以12-15kpa,取脚低头高左侧卧位,脐下缘10mm trocar,置入腹腔镜,紧贴胆囊将胆囊、胃、结肠、十二指肠进行钝性分离,胆囊肿大者在胆囊底部使用电凝钩进行烧灼1-2cm的下口以减压胆囊,立刻使用吸引器完全洗出胆汁,避免发生腹腔污染,减压口不应过大,以防胆囊结石滑出;自胆囊颈部使用电钩分离胆囊颈部后外侧的浆膜,逐渐移至胆囊颈部前方的浆膜,逐步将胆囊管分离,辨别清楚胆囊颈、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等的解剖关系,上钛夹后将胆囊管、胆囊动脉切断,切除胆囊后彻底止血胆囊床,再将生物蛋白胶喷洒于创面,依据腹腔炎症与胆汁渗出污染程度于肝下置入负压引流管。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57例诊治分析论文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57例诊治分析论文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57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选择。

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7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 57例中治愈56例,死亡1例。

术后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高达104%-155%。

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应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加重果断手术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诊治;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17-011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57例其中本组男22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1:16。

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7岁。

临床表现:有剧烈腹痛、38℃以上发热35例并伴有不同层度的恶心、呕吐症状,有巩膜轻度以上黄疸10例,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37例,肌紧张及反跳痛31例,可扪及胆囊肿大者13例,白细胞增高者21例。

行急诊b型超声检查,提示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49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8例。

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者41例。

本组中并存其他疾病者35例,高血压32例,心律失常3例,慢支肺气肿5例,糖尿病6例,中风后遗症2例。

2 治疗与结果本组行急诊手术治疗2例均因入院时有弥漫性腹膜炎,其中23例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因病情加重而改行手术治疗。

其余3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择期手术,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应用广谱抗生素、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

25例急诊手术患者中发现胆囊坏疽5例,穿孔3例,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2例。

本组病例行单纯胆囊切除17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胆囊部分切除2例,胆囊造瘘1例。

术后1例因并发脑血管意外而死亡,32例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得到治愈。

3 讨论31 老年急性胆囊炎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本组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高达869%(49/57),说明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文献报道约90%的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梗阻引起[1],胆石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因结石和炎症可互为因果以至于胆结石往往伴发胆囊炎,故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中西医结合治胆囊炎临床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胆囊炎临床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胆囊炎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急、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以提高胆囊炎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78例胆囊炎患者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急性胆囊炎总有效率100%,慢性胆囊炎有效率97%。

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

【关键词】中西结合胆囊炎中图分类号:r57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86-02胆囊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我于2007至2008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胆囊炎78例。

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33例,女45例。

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

20岁以下5例,21-40岁49例,41-60岁12例,60岁以上12例。

病程最短2天,最长16年。

急性胆囊炎49例,慢性胆囊炎30例。

其中胆道蛔虫继发胆囊炎15例,合并化脓性胆管炎2例,5例经b 超检查发现结石,中性粒细胞增高者61例。

临床以21-40岁之间发病率明显增高,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有关标准[1]。

1.2 中医辨证1.2.1 肝郁气滞型相当于发病初期的胆绞痛或单纯性急性胆囊炎。

疼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食少,嗳气频繁,右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或低热,口苦,舌质淡或暗,薄黄苔,脉弦,以肝胆气滞表现为主。

1.2.2 淤血阻络型相当于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

疼痛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更甚,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

以肝郁日久,瘀血停着,阻于胁络表现为主。

1.2.3 肝胆湿热型相当于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感染性休克阶段。

右上腹剧痛,向肩背部放散,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可触及肿大之胆囊。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研究(附77例报告)论文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研究(附77例报告)论文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附77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6-2010年间武侯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中, 男47 例, 女30 例;年龄23~85 岁, 平均52.4岁。

对12 例症状较轻者行非手术治疗;6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34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其中5例合并胆囊穿孔,18例为化脓性胆囊炎。

本组病人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例,肠梗阻2例并经保守治疗后痊愈,肾衰1例,切口感染3例。

死亡2例,1例术前合并心衰,术后出现肾衰,术后第5天死亡,1例术后15小时死于感染性休克。

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死亡率较高,需急行胆囊切除,部分症状较轻患者,可先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控制后再行择期性手术。

【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04-0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ac)是指经由影像学检查、开刀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中均未能发现胆囊存有结石病灶所衍生的急性胆囊炎。

根据流行病学的探讨,有近90%的急性胆囊炎伴随着胆囊结石的存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接受胆囊摘除术患者的5-15%之间。

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2041 例, 其中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77 例, 占3.77%。

现就本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aac 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77例中, 男47 例, 女30 例;年龄23~85 岁, 平均52.4岁。

院内发病(住院期间并发aac)12 例(15.6%), 院外发病(以aac 入院)65 例(84.4%)。

手术后并发aac 5例(6.5%),创伤后并发aac 3 例(3.9%), 合并心力衰竭5 例( 6.5%), 高血压10 例(13.0%), 糖尿病21 例(27.3%)。

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本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结论:加强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发生各种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02-01急性胆囊炎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为胆囊管发生阻塞以及被细菌侵袭引发的胆囊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出现阵发性的绞痛,且伴出现明显触痛以及腹肌强直。

急性胆囊炎是中年女性的高发病,尤其是肥胖和多次妊娠的女性,很多患者在发病前的症状表现为厌油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1]。

本文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为40.5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右上腹压痛和墨菲氏征(+)。

本组96例患者均以全身麻醉后对胆囊进行切除手术,并且手术全部成功。

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7~15天,平均为11天,护理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术前护理措施2.1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痛大多都出现在右上腹部,而且是持续性的疼痛,并且还伴有阵发性加剧,绞痛甚至蔓延到背部和肩部,还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腹部发生剧烈绞痛,导致反射性的恶心和呕吐,要持续对患者仔细的观察。

如果患者发生持续性的呕吐或者出现明显的腹胀、肠麻痹和漫性腹膜炎,要尽快报告医生,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胆囊炎毕业论文

胆囊炎毕业论文

胆囊炎毕业论文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胆囊炎主要指的是胆囊的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壁感染、胆囊结石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胆囊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胆囊炎的病因胆囊炎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胆汁淤积是胆囊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胆囊内胆汁排泄不畅时,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盐会沉积在胆囊壁上,形成胆囊结石,从而引发胆囊炎。

其次,胆囊壁感染也是胆囊炎的重要原因。

当胆囊内的细菌感染胆囊壁时,会引起胆囊的炎症反应,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此外,胆囊炎还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

二、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腹痛是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疼痛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黄疸等全身症状。

三、胆囊炎的诊断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询问和体格检查。

其次,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肝功能情况。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扫描等,以了解胆囊的病变情况。

有时,医生还可能会进行胆囊造影等特殊检查。

四、胆囊炎的治疗胆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的胆囊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痉药、消炎药等。

对于严重的胆囊炎或复发性胆囊炎,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镜手术。

胆囊切除术是将整个胆囊切除,适用于胆囊炎严重、合并胆囊结石等情况。

而胆囊镜手术则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胆囊内的结石取出,适用于胆囊结石较小、无明显炎症的患者。

总结起来,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与胆汁淤积、胆囊壁感染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治疗49例,保守治疗16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好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80%~9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由于病情发展快,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急诊或早期手术又相对择期手术要困难,因此,及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直接影响疗效,决定了病人的预后。

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对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予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结石性胆囊炎5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保守治疗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43.5岁;手术治疗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发病后48h内入院者51例,超过3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体温高于38℃者49例,其中高于39℃者6例。

查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全腹压痛,39例伴局限性腹肌紧张,31例有轻度黄疽,莫菲氏征阳性者35例。

1.3 治疗
入院后予以解痉镇痛、抗感染、禁食、补液等处理。

其中,1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暂不愿手术,其余49例行手术治疗。

入院12~72h手术38例,4~7天内手术11例。

术式选择:行胆囊切除术4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7例,胆囊造瘘术2例。

2结果
1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4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

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均非手术治愈,患者住院8~17天,平均9.1天。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有3种[1]:①由胆囊管梗阻引起的。

其中80%~90%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发,也可因胆道蛔虫、胆囊肿瘤、扭转、狭窄等非结石原因引起。

胆囊管梗阻后,存留在胆囊内的胆汁浓缩,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浓度升高,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如果胆囊内已有细菌感染存在,胆囊的病理改变过程就会加快并加重。

②由于细菌的入侵。

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而来,但主要是由肠道内细菌通过胆道入侵胆囊,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严重创伤、其他部位的手术及其他严重应激反应也可以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对其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判定不当,病情将继续发展,可导致胆囊坏疽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禁食、解痉药物止痛,静脉输液并补充营养及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一般结石性胆囊炎在非手术治疗下约有60%患者可因结石移动或梗阻充血、水肿减退而症状缓解。

而对于手术治疗,时机是关键,目前有两种不同主张:一种是尽量应用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再择期手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另一种意见则是当患者全身情况经短时间积极处理后,尽可能作早期手术处理,以免发生胆囊坏疽及穿孔。

一般说来,急性期手术的危险性大于择期手术。

目前,早期手术多界定在发病72h内进行。

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术,一般在6周以后进行[2]。

如果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在20×109/l以上,黄疸加重,胆囊肿大而张力高,局部有腹膜刺激征,并发重症胰腺炎。

这时,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应采取早期手术处理。

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胆囊切除术,另一种为胆囊造瘘术。

胆囊切除术是最彻底的手术方式,在当前也是较安全的术式,总体手术死亡率<1.0%,但急性期手术死亡率要稍高一些。

具体方法有顺行切除和逆行切除两种方法。

顺行切除法较多使用,要先在胆囊管和肝总管交汇处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肝总管,此时须注意胆
囊动脉的解剖变异,查明其解剖关系。

胆囊动脉一般自肝右动脉发出,在结扎胆囊动脉的过程须在靠近胆囊壁处理,以防误伤肝右动脉。

应注意急性胆囊炎,特别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因胆囊胀大,胆囊颈部可与右肝管和右肝动脉紧贴,甚至粘连。

解剖至此时,应仔细分辨,避免损伤右肝管和右肝动脉[3]。

胆囊造瘘术适用于少数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较复杂手术的病人。

这类病人胆囊局部炎症较重、渗血多、解剖界限不清,若勉强施行较复杂的胆囊切除术,反而可出现并发症或误伤肝门部的重要结构,增加手术死亡率。

胆囊造瘘的目的是采用简单方法引流感染病灶,防止其坏死穿孔,至于根治清除病灶,则留待择期处理。

总之,胆囊管急性炎症发作超过72h,决非手术禁忌。

当患者症状、体征经治疗无缓解,特别是胆囊肿大、b超显示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时应注意局部解剖关系,避免误伤,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宁新.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 322-323.
[2]黄家驷,吴阶平,裘法祖.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77-1286.
[3]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60-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