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医学文献

合集下载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李杰;黄翠平;秦静;邓晶翠;徐作峰【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原发性肝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确诊为HCC行TACE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止血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HCC行TACE病人中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缩短止血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名称】《循证护理》【年(卷),期】2018(004)010【总页数】3页(P923-925)【关键词】动脉压迫止血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操作时间;止血;并发症【作者】李杰;黄翠平;秦静;邓晶翠;徐作峰【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518107;;[1]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518107;;[1]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518107;;[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8107;;[1]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5181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ar cancer,HCC)指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1]。

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发现时往往已近晚期,很多病人失去了手术机会。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公认的非手术治疗晚期肝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其方法是先行股动脉穿刺,在X线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一步将导管通过股动脉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随后经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射至肿瘤部位。

碘油或吸收性明胶海绵等栓塞剂注入靶区动脉后,可使肿瘤缺血坏死,进而起到局部杀死癌细胞的目的[3]。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0例患者术后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验。

结果:60例患者均止血成功,2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4例出现手部肿胀,3例前臂以下瘀斑,余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用于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具有安全、操作简便、调节性强、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关键词桡动脉压迫器护理并发症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8~88岁,平均年龄46±10.8岁;急性心肌梗死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疑诊冠心病27例。

同时伴心力衰竭4例,高血压病史32例,糖尿病史8例,吸烟史38例。

以上病例中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18例。

方法:通常采用右侧桡动脉路径,右上肢自然平伸外展30°左右,置于20cm×50cm的臂托上,将腕部垫起,于桡骨茎突近端处稍上方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肘关节以下前臂包括手掌部,同时消毒腹股沟部备用,铺无菌巾,在桡动脉穿刺处局部用2%利多卡因麻醉后做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于6F桡动脉鞘,造影前鞘内注入肝素2000~3000U,行支架植入术,术前再追加肝素5000~8000U,根据不同病变选用不同指引导管,导引导丝,球囊和支架,术毕立即采用桡动脉压迫器(TR Band)压迫桡动脉穿刺点,通过一种特制的注射器,注入空气,边注气边慢慢将导管鞘拔出,一般注入空气是15ml,术后2~4小时逐渐将空气每次抽出1~2ml,12小时完全解除桡动脉压迫器(TR Band)。

结果60例患者均止血成功,其中4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

桡动脉穿刺术及压迫止血器使用的临床文献资料概述:如果你想知道在什么科室什么情况下会采用挠动脉穿刺手术。

想知道桡动脉穿刺手术在血液透析,血气分析,血压监测具体如何操作的。

想知道桡动脉穿刺后传统止血方法及与使用压迫止血器后的效果比较。

想知道桡动脉穿刺手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它们的发生到底与止血器是否有关,该如何处理。

请你仔细阅读以下文献资料。

必要时自己做相关查询。

一桡动脉穿刺术正被广泛应用于以下临床领域①血液净化(主要是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的建立。

(肾病科,血透室)②介入造影检查和治疗的动脉通路建立。

(DSA手术室,介入科,心内科,肿瘤科神内,神外,消化等等。

)③持续有创血压的动态监测。

(麻醉科ICU 急症科)④动脉血流动力血标本采集。

(急症科ICU )⑤抢救时血管通路确保用药及药物剂量的随时控制。

(急症科ICU 麻醉)二桡动脉穿刺术及传统止血方法,压迫止血器止血方法桡动脉穿刺术根据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在桡骨茎突掌面,桡动脉分支于不同方向,动脉浅显。

此处桡动脉直径平均为0.27(0.22~0.32)cm。

穿刺点选在桡骨茎突与第一掌骨间隙处较易固定。

准备好物品,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在前臂的下方放置一块无菌巾,手腕下垫一块厚度约5 c m,长、宽各约10 cm的布无菌垫(因为布柔软、舒适)。

将手腕关节托起,嘱患者的掌心向上手稍向后伸,与手臂形成130°~150°角,使桡动脉贴近腕部皮肤,搏动清晰,穿刺时血管不易滑动。

按动脉穿刺要求严格消毒,距外侧0.5 cm处,以搏动点明显部位为准。

逆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30°~40°。

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

传统止血方法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血管穿刺点30分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手腕及患侧肢体制动。

每半小时观察穿刺点出血及远端肢体发绀及肿胀情况。

4-6小时松解绷带,如无渗血可以完全解除。

对于血透和使用肝素,凝血机制不好的患者,按压时间要延长到40MIN甚至1小时。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作者:王芳雷显碧陈娅等
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3期
经桡动脉穿刺在诊疗过程中非常常用,而桡动脉穿刺处术后止血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有旋钮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和球囊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都存在压迫时间较长的不足,这样会给患者手部造成肿胀、疼痛等不适。

笔者针对上述不足,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设计
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固定带、固定带上的压迫球囊和对压迫球囊进行充气的充气装置,还包括在压迫球囊上的冰袋,冰袋内填充有假酸浆软凝胶。

冰袋通过粘贴片固定在压迫球囊上;冰袋上方为医用藻酸盐敷料,由两条弹性带固定在冰袋上。

见图1,图2。

2 优点
(1)通过冰袋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冷敷,并结合医用敷贴进行止血,可以减少压迫止血所需时间,降低因长时间压迫而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2)冰袋与压迫球囊可以拆分,方便了对冰袋进行制冷和消毒,符合感控原则。

(3)充气装置压力可调控,应用安全。

(4)操作简单。

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使用观察

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使用观察
t a l o f 1 7 6 0 pa t i e n t s un d e r g o i n g t r a n s r a d i a l c a t h e t e r i z a t i o n we r e c o n d uc t e d. T he p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t o t wo
P < 0 . 0 1 ] , 术 后 患 者舒 适 度 优 于对 照 组 ( P < O . 0 1 ) 。结 论 低于对 照组 ( 6 . 0 %比 1 9 . 1 %, P < O . O 1 ) , 压迫止 血时 间较对 照组短 [ ( 2 4 5 . 8  ̄ 3 6 . 7 ) m i n比 ( 5 0 2 . 6  ̄ 1 2 4 . 6 ) m i n , 应用 含壳 聚 糖 一 次性 桡 动 脉压 迫 止 血器 有 助于 减 少 术后 血 管 并发 症 的 发 生 , 可显 著 缩 短 止血 时 间 , 提 高 患者 舒适 度 。 【 关键 词 】 血 管 成形 术 ; 经 腔 ; 经皮 冠 状 动脉 ; 壳 聚糖 ; 桡 动 脉 ; 血管 并 发症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 3 0 1 . 2 0 1 5 . 0 2 . 0 1 3
Y A N G凡 , L U i r n g - q i a n , L I R u i — y u n , e t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C a r d i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fK o u n m i n g
u nd e r g o i n g t r a n s r a d i l a c a t h e t e r i z a t i o n.M e t ho ds F r o m Ma r c h 2 01 3 t o Oc t b e r 2 01 4 i n Ku n mi n g c i t y h o s p i t a l ,a t o —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04-22T09:24:21.01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作者:陆丽华[导读] 嘉兴市第一医院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使用新型胶带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动脉穿刺点体外压迫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嘉兴市第一医院 314000【关键词】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应用;护理[中图分类号] R605.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03-01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是冠心病最主要的检查治疗手段[1],桡动脉路径是介入治疗最常用的途径,术后动脉穿刺处成功止血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使用新型胶带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动脉穿刺点体外压迫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00例,男450例,女550例;年龄35~86岁,于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手术后使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波立维150mg,拜阿司匹林 300mg,术中进行充分肝素化,术后继续予抗凝治疗。

1.2 操作方法动脉压迫止血器(天津怡美医疗)由度盘、螺旋手柄、基座、压板及固定胶带组成。

它是一种体外佩戴式的止血器械,通过压板从体外直接压在股动脉穿刺点上,2条固定胶带直接粘在皮肤上,利用螺旋手柄向下旋转加压达到止血目的。

操作前先检查止血器是否完好、有无损坏。

操作者确认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将动脉鞘推出2cm,然后确认股动脉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纱布禁止折叠。

将压板紧压在动脉穿刺点,调整基座方向,固定胶带围绕股部顺势加压箍紧并粘牢。

胶带固定必须保证螺旋手柄和压板的平衡。

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6~8圈,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加压,确认压板对止血点加压平衡稳定时,拔出动脉鞘,再继续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3圈左右至穿刺点不出血。

动脉压迫止血器GOLDFINGER在经股动脉肝癌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动脉压迫止血器GOLDFINGER在经股动脉肝癌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血压 迫之 后 , 将刻 度调 节 到 0, 进 行一 段较 低压 力 的维 持性 压 迫 。巩 固压 迫 结束 后 可 解 除 压 迫 器 。 解除后 下 肢制 动 3 0 m i n , 患 者可 在 床上 活 动 。再 观察 4 h后 , 允 许 下床 活动 。
1 . 3 观 察指标
无需 催 眠药 物 ; 2为必 须用 催 眠药物 ; 3为需 要 2
G E R( 生产 商 : 深圳 市 升吴 科 技 有 限公 司 ) 压 迫 止 血 的患 者作 为 观 察 组 , 共2 2 7例 , 其 中男 1 2 8例 ,
女9 9例 , 年龄为 6 1 . 1±1 0 . 2岁 。
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楠, 乔 玉娟
(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盛京 医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0 0 4 )
关键词 :动脉压迫止血器 ; 肝癌 ;股动脉 ; 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7 3 5 . 7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6 ) 2 3 - 0 8 9 - 0 2 D O I :1 0 . 7 6 1 9 / j c m p . 2 0 1 6 2 3 0 2 6
原 发性 肝癌 是 中 国常 见癌 症 之一 , 发 病 率 居 恶性 肿 瘤 的第 3位 ¨ J 。肝 癌 的介 入 治疗是 通 过股 动脉 将抗 癌药 物 和栓塞 剂 注入肝 动 脉 的一 种 区域 性局 部 化疗 联 合栓 塞 , 其疗 效 肯 定 。本 研 究 选 取
2 0 1 0年 3月_ 2 0 1 5年 3月 本 院介 入 治 疗 的 肝 癌
记 录 2组患 者 的止血 成 功率 , 血肿 、 血栓 并 发 症、 血 管迷 走反 射 发 生 率 以及 临床 舒 适 性 相 关指 标( 制动 卧床 时间 、 躯体疼 痛评 分、 排 尿 障 碍 评 分、 睡 眠障碍 评分 、 胃肠道 反 应 发 生 率 ) 。 睡 眠 障 碍评 价 :0为 完 全 没 有 障 碍 ;1为 人 睡 有 障 碍 但

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止血的效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止血的效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止血的效果邹春莉;钟代曲;黄玲玲【摘要】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16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8 h,B组采用手法压迫30 min后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局部渗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皮肤受损伤情况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肢体制动时间、排尿障碍情况及患者不舒适感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AG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效果好,患者肢体制动时间缩短,患者不舒适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0(027)004【总页数】4页(P245-247,250)【关键词】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作者】邹春莉;钟代曲;黄玲玲【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3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了确切的指标。

因此,CAG已成为一种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陈溢玲
文献摘要:
目的:为减少患者的皮肤损害,缩短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操作时间,研究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法(温水湿透胶带,缓慢揭起)和改良法(温水湿透胶带,揭起时加用75%酒精纱布边擦边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时间和患者的皮肤损害程度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采用改良法优于常规法。
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技术和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股动脉压迫器止血在减少动脉损伤相关并发症,缩短肢体制动、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手工压迫止血。但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仍不能忽视,应做到提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文献标题
《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两种方法的比较》
发表期刊
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1月第17卷第1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周围有无震颤,如听诊有收缩期杂音应立刻通知医生,并行血管超声检查。确定为假性动脉瘤后,局部加压按压30min后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12 h。假性动脉瘤形成后,重新按压时压迫范围要扩大。本组出现假性动脉瘤3例,其中1例经加压包扎后假性动脉瘤消失,2例经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后治愈。
3动静脉瘘形成
由于动脉的血液正常孔道流入伴行的静脉,可造成瘘的局部血管病变和瘘局部、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多因穿刺时同时贯通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且术后压迫不彻底而造成。当发现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搏动感,并伴有震颤时,须通知医生,并行血管超声检查。确定为动静脉瘘后,局部加压按压30 min后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12 h。本组出现1例,经加压包扎后动静脉瘘闭合。
文献标题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期刊
武警医学院学报第18卷第5期2009年5月
作者单位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邹艳刘军翔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和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压迫止血器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12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人工组(n=108)和压迫器组(n=162),人工组采用传统手压止血方法,压迫器组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两组均不包含使用压迫器失败后改为手压止血的患者并将其纳入更换组(n=42)。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术后拔管时间、操作时间、制动时间、血肿发生率等差异。再将压迫器组中发生假性动脉瘤患者和更换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假性动脉瘤而分为动脉瘤组(n=12)和正常组(n=37),分析发生假性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更换组中女性较多(P〈0.01),腰围大于另外两组而且穿刺点较高(P〈0.05),压迫器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P〈0.05)。更换组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高于人工组和压迫器组(P〈0.05);动脉瘤组年龄低于正常组(P〈0.05),收缩压高于正常组(P〈0.05),心绞痛人数低于正常组而心肌梗死患者高于正常组(P〈0.05),腰围和腿围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次穿刺患者多于正常组(P〈0.01),穿刺点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使用压迫止血器是安全的,但对于高危患者应有选择使用。
5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是PCI术后一种较常见且十分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常发生在拔除动脉鞘管时。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拔鞘管前应向患者讲明拔管的目的,步骤及拔管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拔管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拔管后30 min内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可使用利多卡因麻醉穿刺口周围皮肤或使用强痛定镇痛。
文献标题
《PCI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发表期刊
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3月第25卷第5期
作者单位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张黎
文献摘要:
1穿刺点出血及血肿
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抗凝剂;穿刺位置不当;医师使用止血器初期操作不熟练,压迫止血力度不当;患者使用止血器后,思想较t放松,认为使用止血器穿刺处就不会出血,所以随意在床上变换体位,出现过早、过大幅度运动等不当行为;患者咳嗽剧烈、打喷嚏、便秘等;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或不按时服降血压的药物,引起血压骤升,也不利于穿刺处止血;肥胖者皮下脂肪层比较厚,止血器固定不稳定,压迫点易移位;术中已有血肿形成,压迫时难以找准穿刺点,进一步引起出血;胶布松脱也是导致出血血肿的一个原因。本组有6例发生出血或血肿,其原因主要有:2例老年男性患者出现便秘,长时间解便增大腹压,导致止血器移位;2例拔管后活动过频,制动效果差;1例肥胖患者腹部下坠使止血器压迫点移位;1例术后大量出汗致胶布松脱。因此,使用压迫止血器前需擦干患者皮肤上的迹、汗迹、消毒液,防止因胶布松脱导致止血器压力低引起出血;注意防止患者活动过频,必要时约束肢体;对肥胖患者适当增加压迫点纱布厚度,减少止血器移位的可能并加强巡视;对老年便秘患者使用大黄苏打等润肠、通便药物。如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疼痛、烧灼感、波动感、肿胀,或心电监护提示心动过速、血压低等立即告知医生。若血肿形成,应及时拆除压迫止血器,局部加压20一--30 min后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6 h,观察血肿大小、硬度、范围变化。指导患者血肿侧肢体保持平伸位,勿弯曲,必要时监测血常规、血红蛋白变化。
【结果】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均成功止血。两组出血、桡动脉闭塞和迷走神经反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包扎远端肿胀麻木和皮肤破损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2种压迫器均可成功达到止血目的,YM-RAO-1229压迫型止血器对周围组织压迫少,对皮肤损伤小。
文献标题
《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6皮肤损害的护理皮肤损害常见于以下因素:
固定胶带导致部分患者皮肤过敏;胶带粘性较大,与皮肤粘连牢固,解除时易产生皮肤损伤;去除胶带手法不熟练、粗暴。本组10例患者出现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水疱形成,伴瘙痒或红斑等。为了减少皮肤损害,使用血管压迫止血器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胶布过敏史,备皮要彻底,去除胶布时先以松节油浸湿胶布再揭开,去除胶带时手法轻柔。通过对采用股动脉穿刺法行PCI术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256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示我们:护理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水平是预防PCI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发生不良反应的关键。充分
发表期刊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6期
作者单位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心内科刘皖
文献摘要:经皮穿刺股动脉是目前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常用穿刺技术。由于股动脉具有粗直、固定、搏动明显及便于穿刺等特点,因此成为医务人员首选的动脉。但在介入术后极易出现穿刺点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及腰背酸痛、烦躁、失眠、尿潴留等不适;出现并发症和身心不适等矛盾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今,我科应用了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股动脉穿刺术后动脉穿刺点闭和止血(以下简称止血器),不但考虑到了患者的身心感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在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临床应用40例,取得满意效果。
文献标题
《不同类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比较》
发表期刊
武警医学院学报第18卷第8期
作者单位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岳继华董军亚曾山刘军翔朱勇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TR-Band和YM-RAO-1229压迫型止血器在患者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优势。
【方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采用TR-Band压迫止血器,60例采用YM-RAO-1229压迫止血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情况、桡动脉闭塞及局部并发症。
2假性动脉瘤形成
其发生与介入操作的各环节、术前术后用药及患者自身血管解剖与功能状
况有关,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有搏动感、震颤以及血管杂音。可出现血管破裂压迫周围神经、血栓栓塞、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假性动脉瘤形成多因穿刺浅表股动脉或术后动脉修补不完善,如压迫不彻底而造成。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在于注意操作技术、彻底的压迫止血和术后穿刺部位的正确观察,当发现患者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波动感,或怀疑穿刺部位有血肿形成时,须仔细触摸伤口
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医学文献汇编
文献标题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应用与护理》
发表期刊
中国医学创新2009年10月第6卷第28期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丽宁刘磊明
文献摘要:
动脉压迫止血器术后即可止血和调节压板压力方面优越于传统自制弹力绷带。传统自制弹力绷带需要按压20-40分钟。同时绷带无法调节松紧度影响静脉回流的缺点从而引起远端肢体肿胀麻木,淤血等不适。
4腰背疼痛的护理
PCI术后长时间制动、卧床,使术侧肢体处于强迫伸直位,骨骼肌长时间收缩等,易导致腰酸背痛、周身不适等症状。特别是老年及肥胖患者,由于病情较重,耐受力差,心理负担重,
术后平卧时间长,术侧肢体制动,卧位不舒适或同一体位保持时间过长,护士未能及时协助、指导患者更换体位等均易导致上述症状发生。本组21例出现腰背酸痛的患者中,18例为60岁以上者,7例为肥胖者。要避免腰背疼痛的发生,术前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训练床上翻身,准备舒适的病床,创造安静、温度适宜的病房环境。术后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并对局部进行按摩,减缓腰背疼痛的发生;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无异常,按时解除止血器,帮助患者早期活动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