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酶相同底物不同的实验思路

探究酶的专一性酶相同底物不同的实验思路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对特定的底物具有催化能力,而对底物以外的化合物几乎没有催化能力。
今天,我们要探讨酶的专一性,一般将酶相同底物不同的实验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底物结构要探究酶相同底物不同,就必须先研究底物的结构。
因为不同的酶对底物的反应机制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底物,酶的反应机制也很可能不同。
因此,如果我们想研究酶的专一性,首先要深入研究底物的结构,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特性(如酰基位等)。
二、研究不同酶分子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以不同的酶比较它们分子之间的差异,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酶的专一性。
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酶的部位和结构对底物的反应有多大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研究酶分子结构所引起的电荷变化,以及不同酶中的可动性特性,促成它们在不同的底物上的反应活性差异。
三、比较不同酶的动力学性质此外,还要比较不同酶的动力学性质,来发现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活性差异,并寻求机理解释。
研究不同酶动力学性质时,常用的数据有催化速率常数、活性常数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不同酶对底物催化反应的潜在差异。
四、采用结构分离技术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结构分离技术,来揭示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机制差异,比如通过电泳技术,将酶分子依其分子大小、电荷、溶解性等指标分离,在不同的浓度和pH值下进行分离研究,就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用以发掘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机制差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就能更好地解析酶的专一性,以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结论。
因此,为了探究酶相同底物不同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来更好地揭示酶的专一性,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意义。
酶特性检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的催化作用特性,包括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作用。
通过对酶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掌握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酶提取液(如唾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底物溶液(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脂肪溶液等)- pH缓冲液(不同pH值的缓冲液)- 温度控制装置(恒温水浴)- pH计- 显微镜- 试管、试管架、滴管、移液器等2.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激活剂(如金属离子)- 抑制剂(如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三、实验方法1. 酶的专一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不同底物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相同底物,将酶提取液与无机催化剂(如FeCl3)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4.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pH值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5.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提取液和底物溶液中分别加入激活剂和抑制剂。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的专一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特定底物存在下表现出催化作用,而在其他底物上无催化作用,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催化底物反应时,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无机催化剂,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力达到最大值,超过此温度,酶活力逐渐降低。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引言:酶是生物体内一类极为重要的蛋白质催化剂,它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许多代谢反应的进行。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于特定底物的选择性反应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酶对不同底物的反应,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玉米淀粉溶液- 青枣淀粉溶液- 红薯淀粉溶液- 蛋白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淀粉试纸- 碘液- 试管- 显微镜2. 实验方法: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玉米淀粉溶液、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溶液。
3)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温度恒定。
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滴反应液,加入淀粉试纸。
5) 观察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6) 最后,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7) 使用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 玉米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逐渐变浅,表明淀粉被分解。
- 青枣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表明淀粉未被分解。
- 红薯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表明淀粉未被分解。
进一步观察淀粉试纸颜色变化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玉米淀粉溶液中的淀粉被蛋白酶分解,导致淀粉试纸颜色变浅。
这是因为蛋白酶对玉米淀粉具有专一性,能够特异地与玉米淀粉结合并催化其分解。
- 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在加入蛋白酶溶液后,淀粉试纸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蛋白酶对青枣淀粉和红薯淀粉的专一性较低,无法与其特异结合并催化分解。
此外,我们还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淀粉颗粒的形态变化。
在玉米淀粉溶液中,淀粉颗粒逐渐变小,甚至完全消失;而在青枣淀粉溶液和红薯淀粉溶液中,淀粉颗粒的形态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化。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酶对不同底物的专一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再设计

!!- 探究酶的专一性. 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 实验$教材通过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 糖的作用来探究酶的专一性# 这是一个经典实验$很 多教师对此进行研究和改造$教材也有详细的介绍# 然而$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上没有设计排除两种酶中混 有还原性物质的可能性(设置的 "Tm反应温度不是蔗 糖酶的最适温度$延长了酶促反应时间# 本文对此进 行重新设计$并在教学实施中获得良好效果# !"材料与仪器
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漱口$收集唾液$注意 除去唾液里的气泡!影响稀释倍数"$稀释 .$$ 倍!不同 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有差异$稀释倍数可适当调整" %"& #
蔗糖酶溶液' 取 . 8高活性干酵母置于研钵中$加 $N. 8石英砂和 # 蒸 >L 馏水$研磨 %# 取 >;,$ 出匀浆$ 稀释 %$ 倍# 置于 1#m水浴 # >;, 使杂蛋白失活# 过 滤$保存滤液%1& #
度的反馈练习$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
生物学教学$"#!#"' V& UV' % . & 陈!维N.$$'N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必修 ""N
北京' 科学出版社$%%' U%"."
*11*
生物学教学 .$%& 年!第 1" 卷"第 1 期
学生在前后知识的呼应中$理解内环境稳态不仅在个 了实物)模型)视频等感官传递物$丰富学生的直观体
体生命的重要性$在生物进化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验# 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感受生物体结构与功
高三生物——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高三生物——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解读 1.实验原理淀粉(非还原糖)――→水解麦芽糖(还原糖);蔗糖(非还原糖)――→水解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加热红黄色沉淀。
2.实验步骤试管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 mL - 3 mL - 3 mL - 2%蔗糖溶液 - 3 mL - 3 mL - 3 mL 新鲜唾液 - - 1 mL 1 mL - - 蔗糖酶溶液 ----1 mL1 mL温度处理 37 ℃恒温水浴保温15 min 本尼迪特试剂 2 mL2 mL2 mL2 mL2 mL2 mL水浴加热沸水浴2~3 min 实验结果不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出现红黄色沉淀3.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1.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探究方法——对比法(1)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2)设计方案项目 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同一种底物(等量) 与酶相对应的底物另外一种底物试剂与底物相对应的酶另外一种酶同一种酶(等量)现象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结论酶具有专一性酶具有专一性2.变量分析(1)自变量:不同底物或不同酶液。
(2)因变量:底物是否被分解或有无产物生成。
(3)无关变量:试剂量、反应温度、pH等。
命题点一实验原理、步骤和现象1.(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表为“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试管123456本尼迪特试剂/mL2222221%淀粉溶液/mL3\3\3\2%蔗糖溶液/mL\3\3\3新鲜唾液/mL\\11\\蔗糖酶溶液/mL\\\\11实验结果A.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B.按表格将各种溶液分别加入6只试管后,再共同保温一段时间C.试管3有红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葡萄糖生成D.若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不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答案A解析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所以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本尼迪特试剂需要在酶促反应完成后加入,过早加入可能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糖生成,但不能确定就是葡萄糖,C错误;5号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还原糖类杂质,D错误。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
通过实验,观察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情况,验证酶的专一性原理,并加深对酶的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 分子。
它们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只作用于特定的底物,产生特定的产物。
本实验选用唾液淀粉酶作为研究对象,以淀粉和蔗糖为底物。
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 2%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NaOH 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的 CuSO4 溶液)热水浴装置2、仪器试管滴管量筒烧杯四、实验步骤1、制备唾液淀粉酶溶液漱口后,含一口清水,在口腔内保持 1-2 分钟,然后将唾液吐入小烧杯中备用。
2、分组与设置对照实验取 3 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 1、2、3。
向 1 号试管中加入 2mL 淀粉溶液,向 2 号试管中加入 2mL 蔗糖溶液,向 3 号试管中加入 1mL 淀粉溶液和 1mL 蔗糖溶液。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向 1 号和 2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轻轻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向 3 号试管中加入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轻轻振荡。
4、反应一段时间将 3 支试管置于 37℃的温水浴中,保温 15 分钟。
5、检测反应产物取出试管,分别向 1、2、3 号试管中加入 2mL 斐林试剂,轻轻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将 3 支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2-3 分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1 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产生了还原性糖(麦芽糖和葡萄糖)。
2 号试管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未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没有产生还原性糖。
“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改进及反思

第36卷第2-3期2020 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6 No.2-32020文件编号:1003 - 7586(2020 )02 - 0073 - 02“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改进及反思赵广英(浙江省海盐县海盐高级中学浙江嘉兴314300)摘要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教材通过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来探究酶的专一性。
但教材未注明蔗糖酶的浓度,实验设计也不够严谨,故对原实验进行改进:以市售a -淀 粉酶替代新鲜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浓度都为1%;增加两个对照组,用以排除淀粉酶和蔗糖酶中混 有还原性糖的可能。
按照新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具有以下优点:耗时短、效果明显,更加严谨,3 关键词酶的专一性实验改进科学反思中图分类号Q -331文献标志码B1原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1)实验设计不严谨:淀粉酶和蔗糖酶都有可能不纯,教材上没有设计排除混有还原性糖的可能,设计不够严谨。
(2) 教材未注明蔗糖酶的浓度。
(3)教材中蔗糖酶的酶促反应温度设置为37T ,该温度不是蔗糖酶的最适温度,延长了酶促反应时间。
2新的实验方案2.1材料与仪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 蔗糖酶溶液,质量分数1%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1%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2.2 方法步骤① 取4个试管,分别编为1、2、3、4号。
② 向1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3 mL, 2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蔗糖溶液3m L,3号试管中加入1%的淀粉酶溶液3m L,4号试管中加入1%的蔗糖酶溶液3 m L。
然后向这四只试管中各加入斐林试剂3 mL。
③将4个试管内的溶液充分混匀后,放在沸水浴中煮2~3 m i n 。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④ 再取4个试管,分别编为5、6、7、8号。
⑤5号、6号试管中各加入1%的淀粉酶溶液1 m L , 然后向5号试管中加入1%的淀粉溶液3 mL,向6号试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 题“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中学生物教师P C K 比较研究”(课题编号为F J JG 16-06)的研究成果。
实验二探究酶的专一性

就是反应速率或催化效率。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温度、pH、重金属等
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的因素: 温度、 pH、重金属、酶
浓度、底物浓度等。
一般进行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 1)实验组至少三组; 2)在进行自变量控制之前不得将酶与底物首 先混合;
3)鉴定试剂一般实验最后一步滴加
1 1’
冰水
12 3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3.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
最适温度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
关系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
度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
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
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则虚线
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 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 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 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有关酶、维生素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活细胞都能产生的 B 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的物质 C 都是有催化作用和调节新陈代谢作用 D 都是高效能的物质
比较酶、激素与维生素
来源 化学本质
生理功能 共性
酶
激素
维生素
活细胞产生 特定部位细胞产生 主要来源于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剂,振荡均匀,放在沸水浴中加热2~3
min,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3) 酶的种类 是否出现红黄色沉淀
(4)20 ℃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 产生的还原糖少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一、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 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 糖)。还原糖能够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 生成红黄色沉淀。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二、活动方案 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底物 淀粉酶 淀粉非还原糖 ――→ 麦芽糖还原糖 (1) 蔗糖非还原糖淀粉酶 ――→ 蔗糖 (2)用淀粉酶分别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 再用本 尼迪特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生成 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 探索酶的专一性。
质量分数2%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1%的淀
粉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试管,37 ℃恒温水 浴锅,沸水浴锅等。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 加溶液,甲、乙、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
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溶液 蔗糖 试管 溶液 甲 乙 „ 淀粉 溶液 唾液淀 蔗糖 本尼迪 粉酶溶 酶溶 特试剂 液 液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四、结果分析: 1 .试管 1 、 3 、 5 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将
淀粉催化水解,而蔗糖酶不能;试管2、4、 6
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将蔗糖催化水解, 而淀粉酶不能。从而说明:一种底物的反应 只能被一种酶来催化。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2.试管1、3、4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只 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试 管2、5、6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只能催 化蔗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从而说
B.实验中有两次控制温度,目的是一样的
C.该实验也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本尼迪 特试剂的作用
D.蔗糖的纯度与新鲜程度如何并不影响实验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解析:选A。第一次控制温度(37 ℃恒温水
浴保温)是为了保证酶促反应的进行,而第 二次控制温度(沸水浴保温)是为了保证本尼
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的产生,B项错误;碘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2)实验步骤:
①分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照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现象并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所设计的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 观测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的酶催化同一种底物 淀粉酶 淀粉非还原糖 ――→ 麦芽糖还原糖 (1) 淀粉非还原糖蔗糖酶 ――→ 淀粉 (2)分别用淀粉酶和蔗糖酶作用于淀粉后, 再用 本尼迪特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生 成来判断哪一种酶将淀粉催化水解为还原糖, 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解析:选B。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和二糖的组 成。麦芽糖由 2 分子葡萄糖组成;蔗糖由 1 分 子葡萄糖和 1 分子果糖组成;乳糖由 1 分子葡 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组成。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4 .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
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 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碘化钾溶液只能检测淀粉,而不能检测蔗 糖,更不能检测还原糖的产生,C项错误;蔗 糖放置久了可能被细菌分解为还原糖,无法 完成实验,D项错误。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6.(2012· 台州高二期末考试)请选择下列所给
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来验
证酶具有专一性。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 度唾液淀粉酶溶液,适宜浓度蔗糖酶溶液,
浴加热,故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有错误,②
④会影响酶的活性,B、C项的判断是正确的; 该方案在实验步骤上没有问题,D项正确。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5.某同学为了研究酶的专一性问题,做了淀 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可通 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证明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
D.④和⑤的顺序无误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解析:选A。该实验采取的实验方案是“用同 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底物”,故底物的不 同属于“自变量”,A项错误;通常为保证酶 发挥最大催化效率,试管要用 37 ℃的温水浴 加热,而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是沸水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2)步骤:(以下只提供与(1)实例内容相符的实
验步骤,其他答案与(1)内容相符均可)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各加入 2 mL蔗 糖溶液 ②在甲试管加入 1 mL唾液淀粉酶溶液,在乙
试管加入 1 mL蔗糖酶溶液,混合均匀,放在
37 ℃恒温水浴中保温几分钟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③取出试管,甲、乙各加入 2 mL的本尼迪特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三、实验记录 1 试管 3 1%淀 粉溶液 mL 2%蔗 糖溶液 新鲜 唾液 蔗糖酶 溶液 — — — 2 — 3 mL — — 3 3 mL — 4 — 3 mL 5 3 mL — — 6 — 3 mL —
1 mL 1 mL — —
1 mL 1 mL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1 2 3 4 5 6 试管 温度 37 ℃恒温水浴保温15 min 处理 本尼迪 2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特试剂 mL 水浴 沸水浴2~3 min 加热 实验 结果 不出 现红 黄色 沉淀 不出 出现 现红 红黄 黄色 色沉 沉淀 淀 不出 现红 黄色 沉淀 不出 现红 黄色 沉淀 出现 红黄 色沉 淀
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五、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实战演练 (专项提能,小试牛刀)
1.(2012· 绍兴阶段性考试)证明生物酶具有催 化性、专一性、高效性的实验,选用的对照 条件分别是( A.化学催化剂 B.自然条件 C.自然条件 D.化学催化剂 ) 同一物质 不同物质 同一物质 不同物质 自然条件 化学催化剂 化学催化剂 自然条件
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4)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 ℃恒温水浴锅 的温度调到20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重新做上述实验,出现红黄色的试管中的 颜色会比37 ℃时的浅,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① 淀粉溶 液2 ml b 蔗糖溶 液2 ml c d
)
唾液淀粉 唾液淀粉 酶溶液2 ml 酶溶液2 ml
② 50~65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③ 将c倒入a,将d倒入b ④ 50~65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⑤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2 ml
⑥ 37 ℃恒温水浴 ⑦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验证酶的专一性,有2种实验方案: ①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种底物;②用同一
种酶催化两种不同底物。在不同方案中实验
变量不一样,实验步骤也不一样。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 唾液淀 溶液 蔗糖 淀粉 蔗糖 本尼迪 粉酶溶 试管 溶液 溶液 酶溶液 特试剂 液 甲 乙 „ + + - - + - - + + +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解析:选B。与不加催化剂(即自然条件)做对
照,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性”的结论;对 照酶对不同底物的催化作用,得出“酶具有 专一性”的结论;与加入化学(即无机)催化剂 做对照,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2.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 不紊地进行,是因为( B.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解析:选C。尽管细胞内有多种代谢反应,但 起催化作用的酶具有专一性,确保各种反应
“各行其是”,有条不紊。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3.如图表示一个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 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a、b、c分别表示( )
A.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B.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C.蔗糖、蔗糖酶、果糖 D.乳糖、乳糖酶、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