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之我见

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之我见摘要: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学习生物知识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作者结合多年经验作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物教学观察能力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关系。
许多科学家认为,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我国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已将生物科学列为各项重点研究与发展领域之首。
那么,在生物科学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系统掌握生物知识,把生物知识运用到我们生活、生产和国家建设的实践中去,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的解剖、分类、生活习性、动物行为、实验、教学模型及挂图都要认真观察,其活动是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途径,在观察中,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可见兴趣对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物实验现象,找出生命的规律。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观察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综合理解一些生命现象,认识一些生命规律;其次培养学生成就感,成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热情地投身到观察学习之中。
因此,设计与观察有关的问题要一步一步地加大难度,最终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二、有的放矢,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手、眼、鼻、嘴、耳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
实验时首先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订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作者:杜小莹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2期摘要: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
具有良好的观察力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观察力;生物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30-01培养观察力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对于基础自然科学,观察力尤为重要。
自觉有效的进行观察,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积累对生命现象的感性认识,是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一、观察力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直觉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学生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式,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从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观察能力较小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观察的精确性、概括性、自觉性都有待提高,尤其是观察有些较复杂的生物现象时,不能看到其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的特征,需要在教学中逐渐的训练和提高。
二、观察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的感知觉能力,这是培养观察力的基础感知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刺激物表面特征的反映。
教学中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具体的观察对象,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认识观察对象,并借助工具帮助观察。
例如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蚯蚓的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看,观察蚯蚓的体型、躯干、分节,通过触摸感觉体表特点,借助放大镜观察腹面刚毛,通过设计实验观察蚯蚓的运动特点等等。
在感知觉的基础上提高观察力。
2、树立观察意识,激发观察兴趣学生的观察力存在个别差异,有的学生能够主动观察,而有的学生则缺乏观察的意识。
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认识和理解的能力,是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基础。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设定实验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设定实验目的设定清晰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首要条件。
实验目的的设定应该具备明确性、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明确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具体、不可模糊,目标性是指实验目的要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匹配,可操作性是指实验目的要具备可测量性和可验证性。
设定明确、目标明确、可操作的实验目的,可以引导学生有效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对象可以包括实验现象和实验材料。
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准确感知和描述所观察的现象,如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观察实验材料时,要求学生对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其构造、特征和功能,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逐步提高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从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归纳、分类、比较、推理等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经 纬
浅 谈 生 物 教 学 中 观 察 能 力 的 培 养
江 苏铜 山县房 村镇 中心 中学 (2 1 5 刘兴 文 2 11 ) 观 察能力是 指人们 运用感 官有 目的、 有计划 、 思 有 维地感知外界事 物 的能力 。观察 是获 得感性认 识 的主
要 途 径 , 发 展 学 生 记忆 力 、 象 力 和 思 维 能 力 的 基 础 。 是 想 观察和观察 能力对 于认识 自然界 、 掌握 生物学 知识 、 发
二 、 确观 察 目的 , 握 观 察 技 能 明 掌
根尖的纵切片 , 找出根 冠、 生长点 、 长区等部分 。顺序 伸 观察法便于认 清生物各部 的形态特征与整体功能。 ( ) 比观察 法 。没有 比较 就没有 鉴别 , 2对 事物 之间 只有在 比较时 , 更容易 显现 出某 些差异 的特征 , 才 常常 在观察两种 或两 种 以上 的生 物特 性时使 用 。如认识 单 子 叶植 物 、 子叶植 物时 , 师要 引导学生 观察两种植 双 教
提高观察认识 , 养成观察 习惯
“ 观察 , 观察 , 再观察 。这是 巴普 洛夫认识新 生事物 ” 的感悟 。在教学 中应启 发引导学生 , 学生 明确 观察的 让
重要 性 。“ 既 没 有 突 出 的 理 解 能 力 , 没 有 过 人 的 机 我 也
智, 只是在观 察那些 稍纵 即逝 的事物 , 并对其 精细 的观 察上 , 可能在众人 之上 。 ( ”达尔文 说) 可见观察 能力 的培
获 得 了对不 同事 物 的对 比鉴 析 能 力 。 () 3动态观察法 。它是在对事 物 的某些 属性进行观
() 1 观察是 有 目的、 有计划 的 知觉活 动 。在 指导 学 生观察 前 , 教师要 熟悉观 察 的对 象 , 了解 观察 的主要现 象、 次要 现象和可能 出现 的异 常现象 。然后 根据观察 的 目的 、 内容 , 定详 实周 密的观察 计划 。这样在 指 导学 制 生观察 时就不会遗漏主要现象 。 () 2 掌握基本 的观察技 巧 。生物教学 中运用感 官对 生物表象和内在结构 的观察是 远远不够 的 , 观察往往 需 借助于各种观察用具 , 具备相 关的操作技 能 , 规范操作 。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捧 图 是 生 物 教 学 中 常 用 的一 种 直 观教 具 ,它 和 教 材 中 的插 图 都 是 根 据 教 材 的 { 三 要 内容 或 者 难 点 而 绘 制 的 ,具 有
紧密配合 教材 、 生动 、 形象 、 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挂 图和插
罔进 行教 学 , 可 以 充 分 调动 学 生 的视 听 感 官 。通 过视 听感 官
质、 细胞 核 。从 而培养 了学 生 的观 察 能 力。
二、 利用 教 材 中的 插 图 和挂 图 , 培 养 学生 的观 察 能 力
师要 积极 引导学生在生活 巾培养 观察 能力。我 在每 节课 卜 几乎对 每个知识点 , 都尽带做到联系实际 , 如学 细菌 的知 识, 就联系食 品保鲜 技术 ; 学习植物 的光合作用 , 就联 系农 作物的增产技 术 ; 学 习植物 的生殖 , 就让学生观察花 和果实 的结 构 ; 学 习青春期发育 的知识 , 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 春期 的卫生保健 知识 ; 学 习人 的呼吸系统 , 就联系 吸烟 的危 害 、 煤气 中毒的急救等 ; 学 习人体 的血液循环 , 就联 系各 种心血
四、 在 生 活 中培 养 学 生 的观 察 能 力 生物科学是一 广 J 与实际 联 系 十分 紧 密 的科 学 ,生 物 教
行恰 当的引导 ,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 细心 的进行实验尝试 操作 , 对 于不规范的操作 , 教师要进行耐 心的指导 。在此 , 我 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 , 例如 : 调节粗细准焦螺 旋要用双手进行 , 转动转换 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 。观察到细
整个 制 作 过 程 总 结 为 : 擦、 滴、 撕、 展、 盖、 染 。 同时 , 教 师要 进
应该 : 1 . 演示操作必须规范 、 准确 , 实验 现象要 清楚。2 . 演示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21 0 2年第 4期
初 中 生 物 实 验 教 学 学 生 观 察 力 的培 养
孙 角峥
( 巩义市康店镇第一初 中,河南 郑州 4 15 ] 52 0
著 名 生 物 学 家 达 尔 文 在 总 结 自己 在 生 物 学 研 究 厚 的 兴 趣 , 一旦 有 机 会 他就 全神 贯 注地 对 向 日葵进 行
自然 界 的万 事 万 物 并 不 是 一成 不 变 的 , 教学 过 在
程 中随时注意观察对象 的发展变化 , 有助于培养学 生
用动 态 的观 点 认 识 事 物 。 以水 盆 中的 河 蚌 为 例 , 水 在
( 对 比观察法 二)
对 比观 察 是 运 用 纵 横 比较 进 行 观 察 , 中求 异 或 温 5 Y 左 右 时 , 0: 我们 可 以看 到 河 蚌 两 贝 壳 微 微 张 开 ,
活动中 , 培养学生观察 的兴趣 是一个很 重要 的 问题 。 师检 查 , 查 方 法 可 采 取 教 师 提 问 , 生 回答 , 可 让 检 学 也
伟 大 的 科 学 家 爱 因 斯 坦 曾 说 过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学 生 绘 制 观 察 的 标 本 图 示 , 样 一 定 能 达 到 观 察 的 目 “ 这 师 。一个学生如 果对 某种事 物 产生 浓厚 兴趣 , 就 的 。 ” 他
事物 、 获得某 种 事物 、 接近 某种 事 物 的心理 倾 向。 楚 , 或 要调好光圈 , 光线强 弱要控制适 当, 使学生按 照老
它 推 动 人 去 寻 求 知 识 , 大 眼 界 , 入 研 究 。在 观 察 师提 出的 目的要求 去观察 。观察 的结果好坏 , 由教 扩 深 可
平 时就 不 可 能 对 牵 牛 花 进 行 认 真 观 察 , 要 问 他 牵 牛 法 。 教会 学 生 用 正 确 的 方 法 进 行 观 察 , 培 养 学 生 的 你 对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进行观察、实验、论证等科学方法的实际操作,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的一种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际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力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能力之一。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现象。
例如,在讲解鸟类的适应性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鸟类的嘴型、翅膀结构等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推断它们的适应环境和生活习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敏感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总结实验结果。
例如,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变化,通过实验结果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论证分析论证分析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论证。
例如,在学习进化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化石记录、物种分布、生物共同之处等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进化论的科学依据。
通过论证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科学课题研究科学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深化环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生物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某种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实验验证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该植物的特点和生态适应策略。
通过科学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物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 物 教 学 要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吴 燕 雪
( 口市 琼 山华 侨 中学 . 南 海 口 5 l 5 ) 海 海 7 1 8
生 物 学 是 一 门 实 验 科 学 , 察 是 进 行 生 物 学 研 究 的基 本 观 方 法 之 一 。观察 能 力 是指 运 用 感 官 进 行 有 目的 、 计 划 、 久 有 持 的 知 觉 活 动 。它 是 学 生 认 识 自然 , 取 信 息 必 不 可 少 的 一 种 获 智 能 活 动 。 观 察 能 力 是 学 生 学 习 生 物 知 识 需 要 具 备 的 重 要 能 力之 一 。学生 的观 察 能 力 只 有 在 观 察 实 践 中 才 能 形 成 和发 展 。生 物 教 学 的 各 种 活 动 都 离 不开 观 察 , 它们 郁 是 培 养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的途 径 。因 此 , 生 物 教 学 中 , 师 应 当 把 培 养 学 生 在 教 的 观 察 能力 作 为 重 要 的教 学 任 务 之 一 。下 面 笔 者 结 合 自己 多 年 的 生 物 教 学 实 践 , 谈 如 何 在 生 物 教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谈 能力。 利 用 插 图和 挂 图 教 学 培养 观 察 能 力 挂 图是 生 物 教 学 巾常 用 的 一种 直 观 教 具 ,它 和 教 材 中 的
掌 握 各 种 观察 工 具 的 使 用 , 要 学 会一 些 基 本 的 观察 技 能 。 也 这 对 学 生顺 利 地 进 行 观 察 及 培养 观 察 能 力 是 很 重要 的。
四 、 过 生物 实验 培 养 学 生 的 观察 能 力 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 生 物 实 验 中 , 生 要 通 过 视 、 、 、 、 , 面 观 察 学 听 嗅 触 味 全 动 植 物 和 人 体 的 形 态 、 构 和 生 理 功 能 , 此 生 物 实 验 是 培 结 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种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是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观察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观察力强的学生,在教师用实物或挂图等直观教具或演示实验来讲解说明某一问题时,就能抓住本质,看到其中的变化和区别,从而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其意义。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传授知识与学生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
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观察等,其中以观察为主,因此在课堂内外创设观察环境,如: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动物行为等,对学生观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生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当然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生物观察中去。
学生只有兴趣浓郁,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处处留心、事事留意。
古往今来,生物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不少源于观察兴趣。
达尔文自幼勤于观察,使他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巴甫洛夫从“狗进食流唾液”这一极为普通的生理现象的长期观察研究中,首先提出
“条件反射学说”,他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勉励后人重视观察。
1.设置教学环境,激发观察兴趣
准备好成套的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设计观察步骤。
学生对活体标本及实地观察最感兴趣。
2.提出疑问,激发观察兴趣
根据教学要求提出观察目的,提出思考题、观察作业,使学生观察活动有目的、有结果。
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组织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使他们在观察中主动支配自己的感觉、知觉,把感知方向集中在一定对象和现象上。
在组织观察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为什么而观察,观察的中心与观察的范围是什么?应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等。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顺序观察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起点,按一定的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如:讲授《心脏的结构》时,准备猪的心脏作标本,让学生观察猪的心脏,先让他们观察外形,然后放在解剖盘中,分别让学生捏心脏的上面和下面的心壁,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让学生捏心室的左右两侧壁,比较哪一侧的心壁厚,哪一侧的心壁薄。
2.对比观察
把两个或几个大同小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进行认真观察,从中发现相似事物的共同特征或细微区别,以获得清晰的概念。
如:讲授“种子的结构”一节时,分别让学生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抽学生回答观察得出的结果。
结果是,两种植物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都有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
两种植物种子结构的不同点是:①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②菜豆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叶。
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几种种子的结构,这种“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比较观察方法,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揭示生物体的本质特征。
3.全面观察
通过某一实物的特征有意识地放在易混实物中,进行全面观察,从现象中见本质,从而获得对某一实物的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如:讲授《叶的形态》时,搜集许多不同植物的叶,让学生把平行脉和网状脉的叶分开,把单叶和复叶分开,这样通过学生对实物的全面观察,很快分出来了。
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了平行脉、网状脉、单叶、复叶等概念。
4.重点观察
按某种特殊的目的和要求在全观察的基础上,对被观察对象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某一处或几处关键点进行重点观察。
如:
讲授“被子植物分科”时,把不同科植物的花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区别,找出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
从观察结果中学生能得出,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的特征:“花冠呈十字形”“花瓣四瓣”。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尽力为学生创设观察环境,加以观察训练,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观察和认真观察的习惯。
1.运用多种感官协助观察
人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认识客观世界的。
所以,在观察中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多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讲一讲、摸一摸、做一做,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增加观察效果。
2.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观察不认真、不细致,“走马观花”就视而不见,“有眼不识泰山”;观察的只是浮光掠影,就会只见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见事物的本质。
3.在观察中思考、分析问题
思考应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必要时还可以在观察之前,或
延伸在观察之后。
启发学生在观察时要开动脑筋,通过对被观察对象的分析、比较、概括,以保证观察得更深刻、更细致。
4.乐于记录观察的结果
观察时单靠记忆是不行的,要教会学生随时把观察到的情况,
按要求加以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研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