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_便携式螺旋管状缝纫机设计
手动缝纫机课程设计

手动缝纫机课程设计(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前言曾经每家每户都要有一台缝纫机,现在只有少数家庭还摆放着这种大型机器,没有缝纫机的家庭遇到缝补衣服时只能送到缝纫店,当有了手动缝纫机后衣服自己在家就可以缝补,出门在外遇上衣服需要缝补随身可以携带的手动缝纫机就是帮手。
小型手动缝纫机是2008年4月21日由把余韬、林洋、蔡书平、李桐、陈磊、陈文龙申请的专利。
这种手动缝纫机是一种采用单线缝合的方法,不需要底线。
手动缝纫机的发明使人们摆脱了繁重的大型缝纫机的束缚,便携、小巧、方便是它的特点。
分析手动缝纫机在材料、功能、色彩、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手动缝纫机的调查,进行改善。
结构是此次课程设计的立足点,人性化便是我此次课程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我们目前市面上有的手动缝纫机外形不够人性化,所以我的课程设计对其进行了改进。
外形的更改使其可以平稳的放在桌子等平台上,这样只需按压就可以工作,线轴位置的更改使其更加节省空间,同时可以使人在使用时更好的工作。
2 市场调查市场总体概括缝纫机的发展历史在1810年,德国针织工人克瑞姆斯设制出一种环线链式缝纫机(如图2-1所示),这种机器既笨重,效率也不高,因而未得到推广应用,但一些功能至今被此类机器延用。
1830年,法国裁缝西蒙尼尔造出效率更高的链式缝纫机(如图2-2所示),它能达到200链式针脚/分钟,工作平稳,非常实用。
其主要结构与今天的缝纫机基本相同,缝纫机速度比手工快10倍。
图2-1 1810年环线链式缝纫机图2-2 1830年链式缝纫机1834年,汉特发明了双线梭式缝纫机。
1845年,波士顿的机器匠赫威制造出更为实用的双线锁式缝纫机(如图2-3所示),由控制杆操纵来回转动的弯针,横插入布料缝出双线连锁针脚,机器上还装有移动布料的金属条。
1851年,威尔逊发明了缝纫机用的旋转梭机装置,第一台带中央卷线轴的双线锁式缝纫机诞生。
标准牌缝纫机gc6-1

标准牌缝纫机gc6-1标准牌缝纫机GC6-1。
标准牌缝纫机GC6-1是一款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家用缝纫机,适用于家庭日常缝纫、衣物修补等工作。
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缝纫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标准牌缝纫机GC6-1的特点、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事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牌缝纫机GC6-1的特点。
该缝纫机采用了全金属机头结构,机身稳固耐用,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同时,它配备了多种缝纫功能,如直线缝、Z字缝、钉扣等,满足了不同缝纫需求。
另外,标准牌缝纫机GC6-1还具有可调节的线程张力和针脚长度,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面料的特点进行调整,确保缝纫效果更加完美。
在操作方法方面,标准牌缝纫机GC6-1非常简便。
首先,用户需要将缝纫机插上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然后选择合适的线圈和线头,将线头穿过线路导向装置,调整好线程张力,并将布料放在缝纫机下方的工作台上。
接下来,用户可以通过踏板控制缝纫机的运转,开始进行缝纫作业。
在操作过程中,用户需要注意保持布料的平整,并根据需要调整针脚长度和线程张力,以确保缝纫效果符合预期。
除了操作方法外,维护保养也是保证缝纫机长期正常运转的关键。
首先,用户需要定期清洁缝纫机的外部和内部,以防止灰尘和纤维堆积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
其次,需要定期给缝纫机加注适量的润滑油,以保持机器零部件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另外,用户还需要注意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针头和线轮,以确保缝纫机的缝纫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标准牌缝纫机GC6-1是一款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家用缝纫机,具有多种缝纫功能和可调节的线程张力和针脚长度,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的缝纫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事项,以确保缝纫机的长期正常运转。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标准牌缝纫机GC6-1,为用户的缝纫工作带来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缝纫机设计总结报告

缝纫机设计总结报告
当代缝纫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居电器,其设计和功能的提升对于用户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对缝纫机的设计进行总结报告,按照以下格式展开讨论:
一、概述
1. 引言:简要介绍缝纫机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提出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2. 缝纫机的发展历史:回顾缝纫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二、外观设计
1. 设计原则:介绍缝纫机外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易用性、美观性等。
2. 外观材质选择:探讨不同材质在缝纫机外观设计中的优缺点。
3. 用户友好性:讨论如何设计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和操作习惯的外观。
三、功能设计
1. 功能需求分析:分析不同用户对缝纫机功能的需求,如基本缝纫、绣花等。
2. 创新功能设计:介绍一些新颖的功能设计,如一键上线、智能化控制等。
3. 实用性与安全性:探讨如何在功能设计中综合考虑实用性和用户安全。
四、性能设计
1. 性能指标选择:列举缝纫机的常见性能指标,如缝纫速度、噪音等。
2. 提升性能的设计策略:介绍一些优化性能的设计方法,如降低噪音、提高稳定性等。
3. 可持续性设计:讨论如何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缝纫机,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论述,本文将对缝纫机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报告,为缝纫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和方向。
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驱动性能研究

理论与方法丝绸JOURNAL OF SILK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驱动性能研究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ctuation performance of 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杨梦馨1,李浩云1,Iqbal M Irfan 2,孙丰鑫1(1.江南大学纺织软材料研究室,江苏无锡214122;2.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999077)摘要:针对现有软体气动机器人制备成本高㊁设计灵活性差㊁功率密度低㊁控制技术复杂等问题,文章以鞘芯结构的涤纶∕氨纶弹性纱为基材编织针织罗纹组织,以涤纶纱为纬向衬垫纱间隔织入,形成力学各向异性的针织衬纬组织,并将该衬纬组织作为包覆层与气囊内胆装配,实现具有高致动应变㊁低能量耗散的高性能纺织基气动机器人开发㊂文章通过力学性能和驱动变形测试,表征分析了衬纬组织织物层的各向异性力学特征和针脚排列方式等因素对软体机器人驱动性能㊁变形特征㊁输出力和运动状态的影响规律㊂结果表明:纺织基软体机器人展现了优良的弯曲应变(弯曲曲率可达0.27cm -1),高的驱动力输出(13N∕kg )㊂此外,开发的纺织基气动机器人具有低成本㊁设计灵活快捷㊁操控简单等优势,可通过编织结构设计和针脚方向的配置实现多模式的复杂变形,在可穿戴医疗康复训练设备和软体抓取器件等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㊂关键词:软体机器人;智能驱动器;多模式运动;医疗可穿戴;纺织结构;预编程中图分类号:TS 05;TP 302.7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4)02000108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4.02.001收稿日期:20230619;修回日期:202312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72149;118021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3M 7414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 0309200)作者简介:杨梦馨(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织物基气动软体机器人㊂通信作者:孙丰鑫,副教授,fxsun @ ㊂㊀㊀软体机器人能够完成传统刚性机器人所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1]㊂与刚性机器人相比,它们具有灵活性好㊁顺应性强㊁功率密度高㊁驱动简单㊁交互安全等优点[2-3]㊂因此,软体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内科手术操作㊁农业采摘㊁柔性机械手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4]㊂由于气动软体机器人响应快速㊁人机交互性友好㊁良好的复杂环境适应性等特性,受到研究者和工业界的普遍关注[5]㊂现有气动软体机器人设计中最常用的材料是硅基弹性体㊁聚乙烯弹性膜等[6],然而,这些弹性体的制作过程一般较为复杂,固化过程耗时,且固化后难以循环和再利用等问题,因而制备成本较高[7-8]㊂另外,常见的弹性体膜往往是力学各向同性的,因而气体驱动中难以实现单一方向膨胀,易造成能量的损耗㊂具有多尺度结构的纺织材料,可以通过结构编程设计,实现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途径㊂而且纺织品制备工艺成熟㊁生产效率高,同时具备好的柔顺性㊁质量轻㊁力学鲁棒性等明显优势[9-10],以及优异的触觉舒适性和亲肤性[11-12]㊂因此,纺织基软体机器人成为人机交互和可穿戴领域的理想候选者[13]㊂现有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研究主要是将纤维㊁纱线㊁织物等应变限制器结合到柔性物体上[14-15],当驱动膨胀时,应变限制器会施加限制作用力,控制特定的形状,如弯曲㊁扭转㊁螺旋等[15-17]㊂但是,对于纤维和纱线限制器来说,它们在驱动过程中会对弹性体产生剪切作用,导致气囊破裂并严重降低软体机器人的耐用性㊂在织物限制器方面,哈佛大学率先提出了针织和机织复合使用的弯曲变形软体机器人[18],然而基于传统织物结构设计的气动驱动器因织物层仍存在多方向相似的弹性而导致驱动应变小和驱动效率低等问题㊂鉴于此,本研究将衬纬针织组织引入气动驱动器的织物层,并通过改变针脚方向和材料杨氏模量诱导驱动器不同的变形模式,从而实现软体机器人可预编程的多模式运动㊂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展示了软体机器人可用于多种材质物体的抓握和人体辅助运动等应用,在智能纺织品和其他医学康复领域展现了可观的应用前景㊂1㊀实㊀验1.1㊀材㊀料44.4dtex 氨纶(诸暨利群化纤有限公司),69.9tex 涤纶1Vol.61㊀No.2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ctuation performance of 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青岛宏利纱线有限公司),厚度0.3mm㊁邵氏硬度25弹性气囊(常州嬴安杨仪器有限公司),尼龙扎带(上海以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㊂1.2㊀仪器与设备FA507B型环锭细纱机(无锡恒久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HZL-357ZP-C型缝纫机(日本重机),Micro LAB-110型高速摄像机(美国阿美特克),CMT6103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山东万辰试验机有限公司),FA2004N型电子天平(常州市衡正电子仪器有限公司)㊂1.3㊀气动软体机器人的制备1.3.1㊀各向异性针织护套层的制备首先采用FA507B型环锭细纱机纺制氨纶包芯纱,纺纱工艺:以6.6g∕10m涤纶粗纱㊁44.4dtex氨纶丝为原料,纺制15tex氨纶包芯纱,捻系数340,总牵伸24倍,后区牵伸1.1倍,氨纶丝牵伸倍数3.5倍㊂细纱机工艺参数:前罗拉隔距18mm,后罗拉隔距45mm,锭速12000r∕min㊂基于衬纬结构的各向异性针织物在双针床电脑横机上进行编织,以氨纶包芯纱为成圈纱㊁高模量涤纶纱线为衬垫纱,机号E20,编织宽度127cm㊂在织造过程中,包芯纱由前后织针间隔钩住,相互交错,交替形成前后线圈,高模量涤纶纱线嵌入线圈对之间㊂通过优化衬纬针织物的间隔针迹,可以增强布面的稳定性,并保持布面的弹性㊂最后将涤纶纱线用HZL-357ZP-C型缝纫机在距两侧布边各10mm的地方缝制一条应变限制纱线以形成应变梯度诱导弯曲应变,再将长方形织物平行于经向的两边用涤纶纱线缝合在一起形成圆筒形针织护套㊂1.3.2㊀气动软体机器人的组装将各向异性衬纬组织的针织护套层包裹在半径8mm㊁长度200mm的薄壁圆桶弹性气囊外,用3D打印机打印半径8mm的导气管并与气囊㊁织物层装配固定在一起,如图1所示㊂为了保证气密性,气囊与导气管间用胶黏接,然后用扎带环绕在导气管和气囊黏接处并同时将织物扎结固定㊂由于软体机器人的装配是将二维的衬纬织物层采用弹性较低的涤纶线进行缝合形成三维管状形态,因此缝合线可作为应变限制纱㊂将软体机器人有应变限制纱线的一侧称为低弹性区,其他区域则称为高弹性区,由此使圆柱形驱动器沿着径向形成模量梯度㊂连接自主设计的气动控制系统,在气体驱动时,高弹性区域优先在纵向上产生应变,而低弹性区域被限制应变,此时软体机器人形成弯曲变形效果,实现纺织基弯曲软体机器人的构建㊂图1㊀纺织基软体机器人配置示意Fig.1㊀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nfigurationfor 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1.4㊀测试与表征1.4.1㊀结构与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将设计的衬纬针织物层剪成30mmˑ200mm大小,使用CMT6103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织物层进行拉伸性能测试,设置夹持距离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预加张力为1N,每种样品分别测试3次,测量值以(平均值ʃ标准差)表示,得到不同织物的应力应变曲线㊂加压后弯曲曲率表征:使用Micro LAB-110型高速摄像机拍摄加压后软体机器人的运动过程,软体机器人的初始长度设为200mm,根据比例,测量不同压力下软体机器人的弯曲半径,算得其弯曲曲率㊂加压后阻断力测试:将加压后的软体机器人对FA2004N 型电子天平施加压力,作用时间5s,测定充气后软体机器人末端的阻断力㊂测试过程中,软体机器人的充气端固定且保持固定端的切线呈水平状态,以保证不同压力下末端初始位置的稳定性,从而确保阻断力测试的可靠性㊂1.4.2㊀多模式运动性能测试织物模量对软体机器人性能的影响测试:将三种不同拉伸模量的针织物制成尺寸相同的软体机器人,给其施加相同的压力,对比不同模量机器人产生的曲率差异㊂织物针脚方向对软体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影响测试:将织物斜裁为200mmˑ50mm的长方形,对比其与直裁织物在相同气压下产生的运动性能差异㊂软体机器人直径对其运动性能的影响测试:将织物斜裁为上底边50mm㊁下底边100mm㊁高300mm的梯形,并装配成软体机器人,观察其在同一气压下不同直径处的曲率㊂1.4.3㊀运动和变形性能测试机械臂运动性能测试:使用软体机器人加压后产生的弯曲运动辅助机械臂手肘进行运动,首先将软体机器人固定于人体假肢模型,之后通过增减驱动气压来驱动气动驱动器,并观测不同气压下人体假肢的抬起高度㊂2第61卷㊀第2期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驱动性能研究软体机器人末端运动轨迹测试:将具有多种运动轨迹的软体机器人连接在一起,将其垂直悬挂,使用视频分析工具(Tracker )记录软体机器人尖端在X ㊁Y 和Z 方向上的轨迹,以确定软体机器人的弯曲和扭曲行为㊂软体机器人抓握力测试:使用FlexiForce 柔性力传感器作为位于软体机器人末端和被抓握物体之间的探针,测得在不同压力下软体机器人夹持物体时的抓握力,每种压力下作用时间为5s ,记录5s 内的平均抓握力作为实验结果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织物结构与拉伸各向异性软体机器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管状的薄壁弹性气囊,作为基本的气动通道;另一个是基于针织衬纬组织形成的纺织护套,其包裹在弹性气囊外侧,限制气囊充气后的形变㊂通过调控纺织结构可获得纺织品不同方向的差异性弹性模量,进而实现对软体机器人的变形的调控㊂本研究主要探讨通过针织结构的各向异性设计和针脚方向实现软体机器人不同的驱动变形㊂常见的纬编针织结构(如罗纹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均具有良好的弹性,因而在受力时在各个方向均易发生显著的拉伸变形㊂本研究在罗纹针织线圈的纬向引入低弹性的衬垫纱(图2),限制了织物在纬向的拉伸变形,使纬向获得高模量;然而织物的经向仍然保持了优异的拉伸弹性,并且纬向拉伸应变的限制反而在织物受到双轴拉伸时不受纬向伸长的影响,而促进其经向的弹性㊂本研究定量比较了沿无衬垫纱方向(经向)的织物拉伸性能与沿着衬垫纱方向(纬向)的织物拉伸性能,如图3所示㊂由图3可见,在应变小于200%的拉伸过程中,纬向模量是经向模量的100多倍,展现了衬纬针织物突出的各向异性力学弹性㊂注:标尺长度1cm ㊂图2㊀衬纬组织针织物外观及其结构示意Fig.2㊀Appearance of a knitted fabric with laying-in yarnsand its structurediagram图3㊀衬纬结构针织物的各向异性力学性能Fig.3㊀Anisotr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knittedfabric with laying-in yarns2.2㊀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性能将力学各向异性的衬纬针织物包裹在圆柱形气囊外侧,二维织物形成三维管装需要将两端拼接缝合,缝合线采用弹性较低的涤纶纱线,因此该涤纶纱线限制驱动器一侧的弹性,在驱动中导致沿驱动器径向的应变梯度,实现弯曲软体机器人的制备㊂由于外侧包裹的衬纬针织物在其纵向和横向的各向异性,限制圆柱形软体机器人的径向膨胀,因此在受到气压驱动时,能量主要贡献于长度方向的伸长㊂该特性是提升纺织基软体机器人驱动效率,提高驱动应变的关键㊂随着压力的增大,弯曲软体机器人展现了高的输出力,如图4所示㊂由图4可见,在70kPa 气压下,测量的阻断力超过100cN ,该力值是此软体机器人自身质量(8g )对应重力的10倍以上,体现了纺织基软体机器人高的质量比功率㊂为了进一步阐释基于衬纬针织物的软体机器人的优异特性,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了衬纬针织物和普通纬编针织物制成的气动驱动器在不同压力下的弯曲驱动变形能力,如图5所示㊂由图5可见,随着气压增加,衬纬针织软体机器人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大的弯曲曲率,在60kPa 输入气压下其弯曲曲率可达0.27cm -1;而普通针织物制备的软体机器人最大弯曲曲率只能达到0.044cm -1㊂这归因于衬纬纱可以限制驱动器的径向膨胀,避免了能量耗散,使其在不同压力下径向膨胀的比例远低于轴向伸长的比例㊂需要指出的是,驱动器的弯曲曲率主要由驱动器内外的杨氏模量差决定㊂随着供应压力的增加,外部应变增大,导致杨氏模量升高(图3),从而使驱动器内外的杨氏模量差变小㊂当外部杨氏模量接近内部杨氏模量时,弯曲曲率的变化将满足有限响应㊂因此,随着供应压力从20~40kPa 的增加,基于三层编织物的驱动器的弯曲曲率急剧增加;而当压力超过50kPa 时,曲率变化较小,当压力从60kPa 变为70kPa 时,曲率几乎保持不变(图5)㊂此外,3Vol.61㊀No.2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ctuation performance of 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将圆柱形弯曲软体机器人看成杆元件,其总体弯曲刚度EI 受到其固有弹性模量E 和杆元件截面惯性矩I 的协同影响,其中截面惯性矩I 正比于软体机器人直径的四次幂㊂由此进一步说明径向膨胀会增大截面惯性矩而增加其弯曲刚度,进而阻碍弯曲驱动变形㊂因此,通过设计沿着软体机器人径向的衬纬纱限制其径向膨胀变形,从弯曲力学角度,也是增大其驱动应变的重要策略㊂图4㊀软体机器人的输出阻断力随驱动气压的变化Fig.4㊀Change of the output blocking force of soft robots underdifferent suppliedpressures图5㊀衬纬针织基和普通针织物基的软体机器人弯曲曲率对比Fig.5㊀Comparisons of the bending curvatures of soft robotics made by conventional knitting and modified knitting with laying-in stitches对于基于衬纬针织物的软体机器人而言,在具备较好的弯曲柔度和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实际使用中,循环性能也是影响其使用周期的关键因素㊂尤其是在输入气压较大的情况下,过度拉伸可能会导致软体机器人的结构被破坏,从而影响其耐久性㊂在此,本研究对该软体机器人在高气压下(50kPa )和低气压下(10kPa )进行了50次的充气放气循环测试,如图6所示㊂由图6可见,在50次循环之后,软体机器人的阻断力几乎不变,表明了该软体机器人有较好的循环驱动效果和优良力学鲁棒性,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实际中㊂图6㊀软体机器人在不同压力(50kPa 和10kPa )下阻断力的50次循环变化Fig.6㊀Reversible cyclic changes of the blocking forceover 50cycles of the soft robotics at differentpressures (10kPa and 50kPa )2.3㊀多模式运动性能分析通过针脚方向设计和不同材料弹性模量选配,实现软体机器人在单一气源控制下的卷绕㊁螺旋和弯曲等多模式变形形态,如图7所示㊂在传统的气动软体机器人中,多模式变形往往需要多组气源和充气管路的配合才能实现㊂为了在柔软的身体上赋予更复杂的运动,可以通过协同考虑改变织物的纤维∕纱线模量和针织针脚方向等几何参量㊁力学参量对纺织软体驱动器的变形曲率与运动模式进行简单的编程设计,进而实现多重运动形式㊂设计出通过单一气源控制的顺次变形的软体抓取机器人,避免了复杂的连接结构和多源气动控制系统㊂因此,该设计充分展示了纺织多尺度结构在软体机器人形变可预编程性㊁设计灵活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㊂由图7(a )可见,在驱动器弹性区域中的低模量部分会在充气时表现出更大弯曲变形,当杨氏模量在~10-2MPa 时,软体机器人可形成高曲率的卷绕变形(Ⅲ部分);通过以约为45ʎ排列针脚方向来创建螺旋运动形态(Ⅱ部分),可实现充气驱动过程中的螺旋和收缩冲程,以执行不同的变形需求,如物品提起和多点抓握等;当提升弹性区域的模量到~100MPa 时,虽然受到与Ⅲ部分和Ⅱ部分一样的气压控制,但Ⅰ部分展现了较小的弯曲变形㊂本研究还可以通过调整半径进一步设置驱动器的弯曲曲率,以实现类似触手的运动㊂由图7(c )可见,通过调整半径大小来制造锥形驱动器,以实现不同的弯曲效果,使其在不同压力(30㊁40㊁50kPa )下充气时,曲率变化范围从0.14~0.23cm -1(图7(d ))㊂4第61卷㊀第2期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驱动性能研究图7㊀针脚变化与材料杨氏模量协同调控下的软体机器人多模式运动Fig.7㊀Multi-modal motion of soft robots based on the controlling of stitch orientation and Young s modulus of materials2.4㊀在医疗可穿戴与抓取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举例高性能纺织基驱动器可以提供良好的佩戴舒适性,同时纺织品固有的透气性㊁柔顺性和良好的触觉极大地提高了人机交互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纺织基驱动器可用于辅助运动等医疗可穿戴领域㊂本研究制作了一条20cm 长的纺织基弯曲驱动器作为辅助人肢体运动的人工肌肉动力源,将其固定在手臂外侧,以辅助手臂运动,如图8所示㊂通过反复充压和释压,使驱动器膨胀弯曲和回复,从而驱动关节完成运动,驱动器的自身质量为0.019kg ,仅为机械臂质量(0.225kg )的8.4%左右,展现了高效的驱动变形和高质量比功率㊂图8㊀软体气动机器人用于手臂的辅助运动和康复治疗Fig.8㊀Application of the soft pneumatic robot to auxiliary motionof arms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除了可以用于医疗辅助外,还可以通过对针脚方向㊁针织材料等的设计实现软体机器人的预编程化,使其在单一气源控制下具有顺次的卷绕㊁螺旋和扭转的形态,用于抓取和提起物体㊂与普通弯曲软体机器人相比,螺旋软体机器人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和更复杂的运动形态,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抓取能力,尤其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㊂软体机器人可以通过将尖端穿过胶带中心并通过扭转变形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抓住并提起物体(图9)㊂由图9可以看出,在抓取过程中,第三节扭转软体机器人先进行扭转运动,使末端触手勾住目标物体,然后中间螺旋软体机器人通过螺旋收缩,将物体提升㊂此外,弯曲收缩和拉伸部分沿正交方向变形,以便在不同平面上变形并扩大工作空间㊂图9㊀基于单气源控制的多形变软体抓手Fig.9㊀Multimode deformable soft gripper controlledby a single air source5Vol.61㊀No.2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ctuation performance of 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由于其材料特性,驱动器非常柔软,因此可以适用于各种形状㊁质量和材质物体的抓取,并且不会损坏易碎物体㊂图10(a )展示了基于织物的驱动器在抓取和提升不同物体(如香蕉和花瓶)的多功能应用,其质量分别为150g 和300g ,驱动器(ʈ19g )可以举起一个比自身质量高约16倍的花瓶(ʈ300g )㊂本研究使用了力传感器作为位于软体驱动器和刚性或柔性形物体之间的探针,柔性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模拟人的触摸感觉来测量夹持力并进行实时反馈,如图10(b )所示㊂夹持力与弯曲驱动器的曲率变化密切相关,曲率变化由提供的压力决定,当压力超过40kPa 时曲率的变化变小(图10(c )),夹持力显示出小幅增加,并且随着压力从40kPa 增加到70kPa 而趋于稳定㊂该传感器在多个不同的气压下都表现出稳定的夹持力,夹持力的实时测量和分析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将基于纺织品的传感器集成到驱动器中,以设计基于自感应和纺织品的智能驱动器㊂图10㊀软体机器人在不同气压下抓取不同物品及其握持力Fig.10㊀Variation in grip force of a soft robot grasping different materials at different air pressures3㊀结㊀论采用高弹性的氨纶包芯纱作为针织圈纱,以涤纶低弹纱作为衬纬纱,织造了具有显著力学各向异性的衬纬针织物,并将衬纬针织物作为应力限制层包裹于气囊外,研发了大驱动应变㊁高能量利用率和高质量比功率的纺织基气动软体机器人㊂通过探讨不同织物模量㊁针织针脚方向等织物几何和力学因素对软体机器人运动的影响规律,实现了变形多样化㊁可预编程和灵活操控的多模式运动软体机器人的开发㊂进而实验验证了具有多种运动形态的单气源控制的软体机器人抓手㊁医疗辅助驱动器等应用,展现了纺织基气动驱动器更安全舒适的人机交互性,说明了纺织基驱动器在医疗可穿戴等智能设备的潜在应用,以及在人机交互中可观的应用前景㊂‘丝绸“官网下载㊀中国知网下载参考文献:[1]SINATRA N R ,TEEPLE C B ,VOGT D M ,et al.Ultragentlemanipulation of delicate structures using a soft robotic gripper [J ].Science Robotics ,2019,4(33):1-11.[2]SCHAFFNER M ,FABER J A ,PIANEGONDA L ,et al.3Dprinting of robotic soft actuators with programmable bioinspiredarchitectures [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9:1-9.[3]GORISSEN B ,REYNAERTS D ,KONISHI S ,et al.Elasticinflatable actuators for soft robotic applications [J ].AdvancedMaterials ,2017,29(43):1604977.[4]YANG S Y ,KIM K ,KO J U ,et al.Design and control oflightweight bionic arm driven by soft twisted and coiled artificial muscles [J ].Soft Robotics ,2022,10(1):17-29.[5]HAO Y F ,GONG Z Y ,XIE Z X ,et al.A soft bionic gripper withvariable effective length [J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2018,15(2):220-235.[6]SHE Y ,CHEN J ,SHI H L ,et al.Modeling and validation of anovel bending actuator for soft robotics applications [J ].SoftRobotics ,2016,3(2):71-81.[7]HEUNG K H L ,TONG R K Y ,LAU A T H ,et al.Robotic glovewith soft-elastic composite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activities of daily6第61卷㊀第2期纺织基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驱动性能研究living[J].Soft Robotics,2019,6(2):289-304.[8]GREER J D,MORIMOTO T K,OKAMURA A M,et al.A soft,steerable continuum robot that grows via tip extension[J].Soft Robotics,2019,6(1):95-108.[9]QUINLIVAN B T,LEE S,MALCOLM P,et al.Assistancemagnitude versus metabolic cost reductions for a tethered multiarticular soft exosuit[J].Science Robotics,2017,2(2):1-10.[10]SANCHEZ V,WALSH C J,WOOD R J.Textile technology forsoft robotic and autonomous garments[J].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1,31(6):2008278.[11]NG J L,SINGH T,KWAN L C,et al.Biotextilogy-prototypingand testing mechanical gradient textiles that emulate nature s own [J].Results in Materials,2019,2:100018.[12]WANG Y Q,LIU X L,ZHU C K,et al.Production and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phosphate glass fibre yarns,textiles,and textile 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2019,99:47-55.[13]LASCHI C,CIANCHETTI M.Soft robotics:New perspectives forrobot bodyware and control[J].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2014,2(3):1-5.[14]CACUCCIOLO V,RENDA F,POCCIA E,et al.Modelling thenonlinear response of fibre-reinforced bending fluidic actuators[J].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16,25(10):105020. [15]KIM S Y,BAINES R,BOOTH J,et al.Reconfigurable soft bodytrajectories using unidirectionally stretchable composite laminae[J].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10:3464.[16]ZOU J,FENG M,DING N Y,et al.Muscle-fiber array inspired,multiple-mode,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 through planar design and one-step rolling fabrication[J].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1,8(10):1-11.[17]GUAN Q H,SUN J,LIU Y J,et al.Novel bending and helicalextensile∕contractile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 inspired by elephant trunk[J].Soft Robotics,2020,7(5):597-614.[18]CAPPELLO L,GALLOWAY K C,SANAN S,et al.Exploitingtextile mechanical anisotropy for fabric-based pneumatic actuators [J].Soft Robot,2018,5(5):662-674.7Vol.61㊀No.2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ctuation performance of 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ctuation performance of 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YANG Mengxin1LI Haoyun1IQBAL M Irfan2SUN Fengxin1boratory for Soft Fibrous Material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214122China2.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999077ChinaAbstract Robots contribute a significant part of smart living and production in modern pared to rigid robots composed of hard materials soft pneumatic robotics constructed with flexible materials are more lightweight andflexible offering greater complianc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safety when interacting with humans and fragileobjects.Therefore they hold considerable promise in areas such as medical rehabilitation human-robot interaction andoperations in unstructured complex environments.However existing soft pneumatic robots constructed from multi-directionaland highly deformable membrane materials often suffer from issues such as low power-to-weight ratio complex control andfabrication processes and poor skin-friendliness.Textile materials as a category of typical fiber-based soft materials offeropportunities for multi-scale controllable structural design.They possess characteristics like a solid phase with the ability tosmoothly deform with multiple curvatures and high strength combined with flexibility.Consequently they have the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power output controllability and applications of soft robots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wearables.On this basis the multi-scale design strategy of textile structure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and textile-based soft actuators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were developed so as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pneumatic actuators.Inthis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knitted fabric layer of the textile-based actuator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knitted layer with laying-in yarns and anisotr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wa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actuating efficiency ofthe actuators.Furthermore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bending curvatures of soft robotics made by conventionalknitting-based actuators and modified knitting-based actuators with laying-in stitches.A modified knitted architecture withlaying-in yarns was pioneered to fabricate textile-based actuators.The loop yarn of the modified knitted fabric possessedcore-sheath structure by wrapping spandex filaments with polyester fibers so that high elasticity was achieved.The laying-in yarns were made of polyester fibers to endow the yarns with relatively low elasticity.The modified knitted fabric showssuperanisotropic mechanical performance.Specifically the Young s modulus in the direction of laying-in yarns is up to145kPa while the Young s modulus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is only1.1kPa.Such an isotropic mechanical property ofthe designed fabric enhanc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actuator along fabric s elastic direction but restricts the deformation ininelastic direction endowing the fabricated actuator with high energy efficiency and blocking forces.A large bendingcurvature of0.27cm-1is achieved under a low applied pressure60kPa .This bending actuation strain is much largerthan that of actuators fabricated by conventional knitted fabrics.The multimode movements are achieved by programmingthe Young s modulus of the fabrics to form bending curling and coiling deformations.For the given size of the actuatorsthe bending curvature of the actuators ranges from0.25cm-1to about0.13cm-1when the Young s modulus varies from0.05MPa to5.6MPa.Also the bending curvature can be tuned by the dimension of the actuators and a conical actuatorcan possess variable bending curvatures along its generatrix.The actuators can be used to assist arm motion displaying highspecific work as indicated by the high actuation strain over90ʎ and high weight ratio between the arm weight0.225kgand actuator weight0.019kg .Moreover the actuators can also be assembled to produce soft grippers to grip and thenlift objects by a sequence deformation of the actuators driven by a monotonous air pressure source and the gripping forcecan be easily tuned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ied pressures.Unlike the conventional strategy to integrate different components into actuators a modified knitted architecture is used to fabricate actuators with superior actu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design of textiles.The proposedtextile-based soft robotics fabricat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knitted fabric show a good bending actuation strain at lowapplied pressure a large blocking force and high specific work.Als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actuators can be easilyprogrammed by tuning the Young s modulus and dimensional size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textile manufacturing processand thus the actuators possess low-cost and easy-fabrication features.The developed textile-based actuators are promisingfor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soft robotics medic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oft gripper and other areas that are not possiblewith conventional linkage rigid actuators.This approach can be a paradigm to put forward structure innovation of textile-based actuators.Key words soft robotics smart actuators multi-modal movement healthcare wearables textile structures preprogramming8。
2015毕业设计清单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并联机床实验台总体结构设计(SW) 玻璃横切结构及人机界面系统设计 槽凸轮的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加工 涤纶短纤后处理设备七辊牵伸机的牵伸辊设计 连杆弹簧复位自动调偏装置(课设) 母线槽贴标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长度尺寸测量装置设计 CA6140车床改装成车削多面体的专用机床设计 程控机械手的设计 齿条-链传动货叉设计 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粗镗活塞销孔专用机床及夹具设计 大尺寸多工步自动推料进给装置及控制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弹簧支架级进模设计及其制造工艺 数控导轨磨床设计 导向套工艺及钻孔夹具设计 道奇T110总泵缸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地铁门槛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设计 电缆恒阻力收放装置设计 织机定张力卷布装置的设计 汽车碰撞模拟实验台设计 断路器翻转台设计(Pore三维建模) 堆垛机轮胎载货台设计 多层次金属密封蝶阀(8”D H 943H-300Lb-JS) 多功能焊台设计 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顎式破碎机设计 分离式液压切排机 风机状态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风扇叶片注射模设计 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机机械系统设计 手持式电动旋盖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 缸体夹紧定位机构设计 钢卷开平机的设计 钢珠式减振器在铣床模型机上的减振实验研究 高剪切均质机设计 高位拣选机 高压均质机传动端的设计及运动仿真 数控机床除尘设备设计 LBC—(Y)型金属刮板式流量计 滚筒采煤机截割部的设计 海马台灯底座注塑模设计(sw三维造型设计) 花生收获机设计 送料浇铸机械手设计及Solidworks运动仿真(SW三维造型设计) 托森差速器设计 基于Adams五点斜排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缝纫机 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安全须知当使用缝纫机时,必须遵守基本安全注意事项,这些事项包括:使用之前请务必阅读使用说明书。
危险 -为了降低触电的危险:1. 缝纫机在无人看管时,切勿将电源线插头插入电源插座。
使用后和清洁前请务必从电源插座中拔出缝纫机的电源线插头。
2.更换照明灯泡前,请务必拔出缝纫机的电源线插头。
请更换额定功率为15W的同类型灯泡。
警告-为了降低灼伤、火灾、触电或人身伤害的危险:1. 请勿将本缝纫机作为玩具使用。
当儿童使用本缝纫机或使用缝纫机时附近有儿童时,请务必悉心看护。
2. 只能将本缝纫机用于本说明书规定的用途。
只能使用厂商在本说明书中推荐的配件。
3. 当电源线或插头破损、缝纫机不能正常工作、发生过跌落或损坏或曾掉入水中时,切勿继续使用。
请将缝纫机送到就近的授权代理经销商或维修服务中心,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检修、电气或机械调整。
4. 操作缝纫机时切勿堵塞任何通风口。
要确保缝纫机的通风口和脚踏控制器中不要堆积任何飞绒、灰尘或碎布。
5. 切勿让任何物体掉进开口或将异物插入任何开口。
6. 请勿在室外使用。
7. 请勿在使用喷雾剂或存放氧气的场所使用本缝纫机。
8. 若要断开缝纫机电源,请先将主电源开关置于“{”位置(表示关闭),然后再从电源插座拔出插头。
9. 拔插头时请勿直接拉电源线。
请握住插头部分(而不是电源线)将它拔出。
10.请勿用手指触碰任何运动部件。
在缝纫机针附近要特别小心。
11.请务必使用合适的针板。
使用不合适的针板会引起断针。
12.请勿使用弯曲的针。
13.缝制过程中请勿推或拉布料。
否则可能引起针弯曲或断针。
14.在针附近进行穿针线、更换针、梭芯穿线或更换压脚等调整操作时,请务必先将缝纫机的电源开关置于“{”位置关闭电源。
15.当打开机盖、上润滑油或进行其他本说明书中提到的用户维护·调整操作时,请务必从电源插座中拔出缝纫机的电源线插头。
16.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本缝纫机不适合年幼儿童或残疾人使用。
标准缝纫机0303

标准缝纫机0303标准缝纫机0303是一款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家用缝纫机,它拥有多种缝纫功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布料和缝纫需求。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缝纫经验的人,都可以轻松上手操作这款缝纫机,完成各种缝纫任务。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标准缝纫机0303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标准缝纫机0303具有多种缝纫功能,包括直线缝、Z字缝、蝴蝶缝、盲缝等,能够满足不同缝纫需求。
同时,它还配备了不同的缝纫脚,如针板、拉链脚、开边脚等,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更多样化的缝纫任务。
其次,标准缝纫机0303采用了先进的缝纫技术,拥有稳定的缝纫性能和高速缝纫能力。
无论是轻薄布料还是厚重布料,它都能够轻松应对,确保缝纫效果美观、牢固。
除此之外,标准缝纫机0303还具有便捷的操作设计。
它配备了简洁明了的操作面板和一键式线路引导,让用户可以轻松掌握缝纫机的使用方法,快速上手。
此外,它还具有自动线切割、线头吸入等智能功能,大大提高了缝纫效率,减少了操作难度。
在使用标准缝纫机0303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缝纫机处于稳定的工作台面上,以免在缝纫过程中发生晃动。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缝纫需求选择合适的线头和缝纫脚,以确保缝纫效果。
最后,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和保养缝纫机,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标准缝纫机0303是一款性能稳定,操作便捷的家用缝纫机,适合广大家庭用户使用。
它的多种缝纫功能和先进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缝纫需求,帮助用户轻松完成各种缝纫任务。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只需注意一些基本的操作和保养要点,就能够充分发挥标准缝纫机0303的优势,享受高效便捷的缝纫体验。
手持式单线缝纫机的原理

手持式单线缝纫机的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手持式单线缝纫机的原理呀!你说这手持式单线缝纫机,就像是一个小巧却超厉害的魔法盒子。
它虽然个头不大,可那本事可不小嘞!想象一下,一根细细的线,就像一个听话的小跟班,在缝纫机的巧妙安排下,乖乖地在布料上穿梭。
那缝纫机里面的各种小零件呀,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小团队。
比如说那个小小的钩针,就像一个机灵的小探险家,左探探右探探,总能精准地抓住线,然后带着它在布料上留下漂亮的痕迹。
还有那送布牙,就像一个勤劳的小搬运工,一点点地推着布料往前走,和钩针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呀!这手持式单线缝纫机用起来可方便啦!你可以随时随地把它拿出来,就像掏出一个神奇的小法宝。
不管是给衣服补个小口子,还是给手帕绣个小花边,它都能轻松搞定。
你看,它多像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呀!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也不需要占多大地方,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
有时候我就想呀,这小小的缝纫机就像我们人生中的一些小确幸。
看似不起眼,但是一旦拥有了,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和温暖。
它就像一个默默陪伴我们的小伙伴,不声不响地为我们服务着。
当我们用它做出一件漂亮的小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呀,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且呀,它还能让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线,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图案。
这多有意思呀!朋友们,可别小瞧了这手持式单线缝纫机哦!它虽然简单,却蕴含着大大的智慧和乐趣。
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手工的魅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怎么样,是不是对它刮目相看啦?赶紧去试试吧!让这个小小的魔法盒子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快乐!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1 前言 (1)2 缝纫机系统整体设计 (2)2.1 总体方案论证 (2)3 缝纫机坯片导出及切断部分具体设计说明 (4)3.1 进出料口形状设计 (4)3.2电动机及减速机选择 (6)3.3电磁离合器选择 (6)3.4联轴器选择 (7)3.5链轮设计及校核 (7)3.5.1链轮的设计 (7)3.5.2链轮较核 (8)3.6凸轮设计 (9)3.7轴设计与主要轴的校核 (10)3.7.1传动轴的尺寸设计 (10)3.7.2中空轴的尺寸设计 (13)3.7.3从动轴的尺寸设计 (14)3.7.4传动主轴较核 (15)3.8滑动丝杠副选择计算 (16)3.9轴承及轴承座选取 (16)3.9.1轴承的选取 (16)3.9.2轴承的安装方法 (17)3.9.3轴承的预紧 (17)3.10弹簧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17)3.10.1弹簧的设计 (17)3.10.2弹簧疲劳强度验算 (21)4 强度校核 (22)4.1螺栓校核 (22)4.2键校核 (22)4.3销校核 (23)5 结论 (24)参考文献 (25)致 谢 (26)附 录 (27)1 前 言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与小麦的历史连在一起。
早在有历史记载前,人类就 种植小麦。
2008年,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证明小麦的种植起源于中东土壤肥沃的 新月形地带。
小麦是谷物中最重要的,世界上靠小麦作为食品的人多于靠其它任何 食品生活的人。
世界上20%以上的可耕地种植粮食,小麦占地最多,高于220%。
一 年中每个月,世界上都有一个地区收获小麦 [1] 。
小麦面筋除了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外,在其它行业的应用亦得到蓬勃发展,如 医用胶囊;发胶等化妆品;香烟的过滤嘴;鱼虾的饲料;可降解可重新利用的绿色 粘贴剂;水泥制造中亦可加入面筋,因为其与Ca交联而增强了水泥的粘合性和防水 性;环境保护工作者可将其作为处理废水的固化物 [2] 。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该种设备,面筋的生产过程全部为手工作业,工作环境十分 的恶劣,急需得到改进。
整个面筋的生产过程共包括:面筋的绕制在形、水煮、挑 选清理、包装等。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以面筋绕制成形的工作量最为大,生产条件 最为恶劣。
这一生产过程为生产工人手拿夹持筷将剪成段的生面筋缠绕在筷上,整 个生产过程工人的手须不时的浸入生面筋的保护液中(保护液为稀氯化钠溶液,即 稀盐水)。
人的手在无防护的情况下,长时间的与稀盐水接触,将很大程度上地伤害 我们的皮肤。
但如若在生产过程中加带防护手套作业,以将出现一系列影响生产的 问题,使生产操作和灵活性不能适应生产。
工人的操作将变得笨拙,在取生面筋时 也时常批滑,从而影响生产率和生产质量。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所以操作工人生产 时必需徒手生产。
然而在如此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只有相当少一部分工人的手能适 应。
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不能再从事生产。
因此若能设计一部机器来代替或部分代替水面筋操作工人的这一生产过程将是 一个很好的想法。
当前关于面筋及面筋相关的产品越来越多,但由于面筋本身的高粘结性和高弹 性,机械成形难度很大,现行的螺旋管形水面筋成形都为手工制作,尚未曾搜索到一 例面筋成形机产品或研究论文。
因而本课题研究当属首创。
面筋成形机的设计共分三部分的设计:1、面筋坯片导出装置的设计,2、面筋 切断装置的设计,3、面筋卷绕装置的设计。
这里的设计说明主要是关于面筋坯片导 出装置以及面筋切断装置的设计。
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设计好的面筋成型机可直接用于工业生 产,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2 缝纫机系统整体设计2.1总体方案论证由于面筋本身所特有的弹性和延展性,面筋很容易恢复原来的形状。
而使面筋 变形又只有靠拉力或者靠压力来完成。
面筋很柔软,又很容易被拉断,所以靠拉力 来使面筋变形是不理想的。
在选择如何挤压面筋使它变形的方案上最终确立的是使 面筋变形最切实际的方法就是靠压力来实现。
本设计主要依赖挤压力使面筋成型导 出,考虑到面筋的特性,设计用的是滑动螺杆的结构,滑动螺杆的结构是为了增加 推动力,采用大小料斗是有助于其成型成功,面筋一次导出的量越多越不容易成型, 这是因为其具有高粘弹性。
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所采用的是绞肉机改装成的小型单螺旋轴挤压机构的设计方 案,在实验中发现,由于箱体与螺旋轴之间的间隙较小,在这样的空间间隙下,面筋 导出的连续性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来又设法改变螺旋轴的表面粗糙度,发现在小的空 间中较大的挤压力破坏了面筋的内部结构, 影响了面筋的质量和口感,所以用单螺 旋轴的设计方案没有能够成功。
第二个设计方案采用的是推压装置,把面筋放置在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中,靠活塞 的运动将面筋从小口中挤压出来,从而达到把面筋变形的目的,然而在模拟实验中发 现在相同的速度下面筋从出料口出料时的压力是不均匀的,量越多受到的压力越不 均匀。
后来把出料口做成漏斗状,并且减少了一次导出的面筋量,出来的面筋料就 近似片状了,所以把出料装置设计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料斗共同作用的方案。
这种方案有以下;再次,小料斗处的料较少从而料容易成型导出;最后,滑动 螺杆挤压有较好的稳定性能,螺旋转速和下料的速度更容易控制。
在以上特点的基础 上,螺旋挤压最为可行的就是滑动螺杆的挤压方案,料斗也采用了较复杂的大小料 斗共同作用的方案,所以最终确定和使用这种方案。
具体的结构简图见图2-1:2图 2-1 面筋成型机坯片导出及切断装置结构简图1.下料口2.小料斗3.螺杆4.压料板5.大料斗6.切料刀具7.切料推杆8.弹簧9.凸台 10. 切料凸轮 11.轴 12.活塞凸轮 13.链轮 14.活塞推杆 15.小活塞3 缝纫机坯片导出及切断部分具体设计说明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本设计主要是面筋成型机的坯片导出装置以及切断装置的设计。
设计原则基于 面筋有很高的弹性及延展性,以及柔性突出,很难将它压制变形。
设计的第一个难 点就是如何将面筋变成片状,为了弄清楚面筋制作的工艺流程和详细了解面筋的特 性,曾去了楼王的面筋厂实地考察,并且亲自动手去卷制了很多,也测量过工人卷 制时的面筋的尺寸,同时也向厂里工人询问机器制作时应该达到怎样的尺寸和标准, 在设计的时候所依据的就是这些尺寸和标准。
由于设计时把坯片导出装置与切断装 置设计成一个整体,所以这两个装置的具体设计将一起说明。
3.1进出料口形状设计根据总体方案的设计,首先要设计的是进料和出料料斗的形状。
根据生活中的 常识,选用常见的漏斗式进料设计,面筋出料要成片状,所以出料部分末端采用长方 口的形状。
具体设计分为两部分,大料斗进料和送料,小料斗出料。
大料斗上部分 是圆柱形,方便滚动丝杠螺杆的挤压运动;下部分要方便出料,所以选择了漏斗形 状。
小料斗上部分也采用圆柱形的,下部分采用圆积方的形状。
工作原理:将大团的面筋原料从送料口送入大料斗装置中,靠滑动螺杆的挤压 推力向前运动,直至小料斗的空间被面筋充满,切片装置切断面筋的同时滑动螺杆 停止运动,小料斗处的活塞快速向下送料,等活塞恢复原状的同时滑动螺杆再次旋 转。
通过实验测得0.075kg重的面筋其体积为0.0628L,0.1kg重的面筋其体积为 0.0879L。
所以小料斗以及大料斗的设计尺寸就是根据这些数据来的。
小料斗一次下料的量在150g~200g之间,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
大料斗一次装料的量为5kg,符合人工加料的要求。
大料斗和小料斗的具体结构尺寸见图3-1和图 3-2。
4图 3-1 大料斗的具体结构及尺寸图 3-2 小料斗的结构与尺寸3.2电动机及减速机选择面筋的绕制过程原为纯手工操作,生产处于一个轻微耗能的状况。
设计中将考 虑电动机长时间连续运转,常温下工作。
因无同类设计产品的比较,在此功率的确螺旋管状面筋机总体及坯片导出装置设计6定仅依靠面筋厂的电动机使用功率。
如若在以后生产实践中有更为可靠的功率将作 进一步的改进。
此电动机是进出料装置以及坯片切断装置中的电动机。
Y 系列 0封闭式三相异步电动机 [15] 主要性能及结构特点:效率高,耗电少,性 能好,噪音低,震动小,重量轻,运行可靠,维修方便。
为B 级绝缘。
结构为全封 闭、自扇冷式,能防止灰尘、铁屑等杂物侵入电动机内部。
冷却方式为IC411。
缝纫 机选用Y90L-6 型号,根据装配的需要选用立式电机,其主要参数为:额定功率: 1.1KW;转速 : 0r/min;电流: 0A;效率: 05%;功率因数cos j :00;额定转矩:00N.m;额定电流05A;噪声05dB;净重:04Kg;电动机的满载时转速为910r/min。
根据电动机的满载时转速910r/min 以及输出轴的转速20r/min 来确定总的传动 比为: i = 20910 = 05(r/min) (3-1) 所以选用减速器的型号为 WD80的蜗轮蜗杆双输出轴减速器,其传动比为41。
WD 型圆柱蜗杆减速器为一级传动的阿基米德型圆柱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工作平稳可靠,无噪音,能做正反运转,并有自锁作用等特点。
适用条件:a) 蜗轮滑动速度不大于0(m/s);b) 高速轴运转速度不大于00500(r/s);c) 工作的环境温度为-400(℃)。
3.3 电磁离合器选择由于实验生产时,面料不能一直导出,必须要用离合器,所以要选择离合器。
鉴于磁粉离合器的以下诸多优点,在设计时选用的是磁粉离合器。
磁粉离合器是由传动单元(输入轴)和从动单元(输出轴)合并而成。
在两组单元 之间的空间,填有粒状的磁粉(休积大约40 微米)。
当磁性线圈不导电时,转矩不 会从传动轴传至从动轴,但如将线圈电磁通电,就由于磁力的作用而吸引磁粉产生 硬化现象,在连继滑动之间会把转矩传达。
磁粉离合器的特点:a.转矩随激磁电流成线性变化,转矩控制范围广,控制精度高,输出转矩与转 速无关,可在主从动轴转速同步或有转速差下工作。
b.接合平稳,动作迅速,响应快,控制功率小(约为输出功率的1%),而且传 递转矩大。
c.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结构简单,重量轻,噪音低。
d.具有恒转矩特性,过载时有保护作用。
磁粉离合器主要用于接合频率高,要求接合平稳,需要调节起动时间,或过载 时能起安全保护作用及要求自动调节转矩,转速和保持恒转矩的转动系统。
3.4联轴器选择凸缘联轴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固定式刚性联轴器,它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传递转矩大,装拆方便,可以联接不同直径的两轴,也可以联接圆锥形轴伸。
凸缘 联轴器有三种不同的对中方式。
有利用绞制孔螺栓对中的,有利用凹凸对中,还有 一种用一对部分环对中的。
在这里我们考虑使用第二种凹凸对中的凸缘联轴器。
3.5链轮设计及校核缝纫机的传动主要依靠链轮,本设计中的链轮有两对,两对链论的转速一致,其具 体的结构设计如下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