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理论体系的区别
凯恩斯、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异同点

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交易动机、投机动机。
新剑桥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这三种动机不恩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于是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金融流量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融资动机、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分别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模型论证了两种利率变化通过影响持币成本作用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并分别求证了两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对未来预计补确定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达到总效用最大化,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自己的资产组合行为,从而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所以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部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
货币供给理论:外生货币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影响经济运行,却不受经济运行的影响。
因为金币的生产无利可得,纸币不能为私人生产。
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斯恩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往往只能被动地适应公众的货币需求难以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
在货币供给的控制上,他们认为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但是,其效果却没有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好。
因为银行体系会规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的控制存在着漏洞,还有它增加货币供给的能力比减少货币供给强。
新古典综合派在复杂乘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是相对的。
凯恩斯与新古典

凯恩斯与新古典区别
◆三、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 市场是完善 的, 也是完全竞争的, 各种价格包括工资率都可 以迅速充分地调整, 从而达到市场出清。认为工 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 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因 而人们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这样在决策时就要 考虑他人对自己决策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对自己 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 性的。
3
新古典主义
◆ 时间: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70年代 ◆ 代表人物:罗伯特· 卢卡斯、托马斯· 萨金特、尼尔· 华莱士 ◆ 背景:197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了油价,致使美国汽 车需求下降,而此时又正值美国经济衰退阶段,美国汽车 业受到双重打击,产品大量积压,工人大批失业,经济停 滞,出现了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 观点: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 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 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 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3
12
新古典缺陷
◆只适用于完全竞争的企业;新古典生产均衡理论 假设,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市场上都是既定的, 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 定者,或者说对市场价格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排除了非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新古典生产理论的 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每一个厂商对生产投入组合 是十分清楚的,每一次组合的品种、价格都是最 优的,时间都是最合适的,不存在任何调整的必 要;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拥有的技术与生 产组合是配置最合理的 ◆生产要素所得是各自要素市场交易的结果;从边 际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人获得工资,资本家所得 是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而企业家没有超 额利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凯恩斯主义的解释是边际消费递减理论,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新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少。
当消费者已经买够了的时候,而社会还在生产,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这时候经济危机就产生了,社会经济萧条,购买乏力。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货币主义②学派,讲究的自由经济不主张凯恩斯学派国家干预经济认为是有害的,经济的周期是由于市场对的货币的需求和国家发行的货币产生时滞产生的。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也是认为经济衰退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哪些明从重商主义开始到今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 *** 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分歧和争论从未停止过。
凯恩斯革命前,主张经济自由的新古典理论始终居上风;凯恩斯革命后,主张*** 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了主流,但主张经济自由的声音仍相当强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 *** 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这样,*** 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 *** 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 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 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214——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比较

关于政策建议的选择
• 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新凯恩斯主义比新古 新凯恩斯主义比新古 典宏观经济学派更加合理 • 原因如下:
• 新凯恩斯学派通过政策主张的调整,使宏观经济 新凯恩斯学派通过政策主张的调整, 政策面向实际 注重经验检验。 面向实际, 政策面向实际,注重经验检验。新古典宏观学派 过于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 过于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忽略经 验检验。 验检验。相对于新古典观学派过于沉湎于超脱现 实的抽象理论思辨和分析来说,新凯思斯学派的 实的抽象理论思辨和分析来说, 更具现实感。 假设、分析和结论更具现实感 假设、分析和结论更具现实感。新凯恩斯学派突 破凯恩斯主义只强调财政政策而忽视货币政策的 旧框框,吸收现代货币主义的部分观点, 旧框框,吸收现代货币主义的部分观点,把货币 政策与财政政策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政策与财政政策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将适当的 总需求水平与最佳的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 货币政策相结合。 总需求水平与最佳的财政 货币政策相结合 新凯恩斯学派针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 新凯恩斯学派针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调整政 策主张,使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可行性, 策主张,使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可行性,这对阻止 现代宏观经济学脱离实际、 现代宏观经济学脱离实际、纯学术化很有帮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渊源的不同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原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综合派解释现 实问题的软弱无力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 在货币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了理性预 期的概念
基本假设的比较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基本假设:(一)非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基本假设:(一 :( 市场出清( 价格粘性( 市场出清(二)价格粘性(三)经济当事 人最大化原则( 人最大化原则(四)理性限制性预期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基本假设:(一)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基本假设: 性预期假说( 自然率假说( 性预期假说(二)自然率假说(三)经济 当事人最大化原则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运行的科学,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政策,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理论和模型。
在经济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学派,它们对经济增长和政府干预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框架。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是生产函数的分析,即将产出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相联系,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限制,使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然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忽略了一些现实因素,特别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时期,这种理论的解释力有限。
随着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冲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积极角色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需求决定供给,并认为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无效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
根据这种理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高就业和经济稳定。
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可以通过稳定经济周期来提高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如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等。
这些政策被认为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虽然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政策建议和观点上存在差异,但两种理论在分析经济增长的手段和方法上有相似之处。
两个学派都使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释经济增长和政策效果。
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经济思路和研究角度。
在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经济学理论将对我们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与融合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与融合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长河,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也是其中两个重要的代表流派。
这两种理论不仅具有对立性,还具有融合性。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对立与融合,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
一、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对立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是经济学界的两个重要流派,两者的理论基础、方法及推导结论等方面都存在血的对立。
具体来说,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主导经济增长,而新古典主义则认为市场应该自由运作,政府干预只会影响经济效率。
就价值理论而言,凯恩斯认为需求决定了价格,而新古典主义则将价格看成是供求关系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凯恩斯主义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
而新古典主义则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兴起的,当时工业革命正在英国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新古典主义主义的思想逐渐取得了支配地位。
这两种流派的出现和流行都是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背景有关。
二、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融合虽然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存在着血的对立关系,但是现代经济学家不再是忠于某种学派,而是从两种理论中吸取营养,进行交叉学习和融合。
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分别强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重要性。
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宏观经济学在经济政策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解决宏观经济问题上有重要的作用。
而在新古典主义理论中,微观经济学则强调市场的微观机制,揭示价值的内在机制。
这两种学派之间的融合表现在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不仅着眼于宏观经济政策,也研究市场的运作机制。
2.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结合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也都承认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在新古典主义理论中,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因素导致的。
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于需求不足,资本不足等因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