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进展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进展

降之枢纽 ,喜燥恶湿 ,肺病及脾 ,子病 及母 ,脾失健 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多属肺气虚 、肺
· 75 ·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1ONAL CHINESE MEDICINE
阴虚或 气 阴两 虚 之体 。肺 气 虚 ,宣 肃 失 常则 咳嗽 不 热 。洪 氏¨ 根据肺 脾 与宗 气 生成 的关 系 ,本 着 “治
使 咳嗽 、吐痰 、咯 血 的症状 加 重 。又 因肺 本为 娇脏 , 禀赋不 足则愈加 易受外 邪侵 袭 。外邪 犯肺 每可诱 使 支气管 扩张症急 性 发作 ,其 中尤 以风 热 、风 寒 、风燥 犯肺最 为常见 。史 氏 认 为脾 为生 痰 之源 ,更 是 生
七 末 、制 大黄 、桔 梗 、败酱 草 、金荞 麦 ),扶 正 祛邪 ,补 虚泻实 ,同时 又重视 清 痰 热 、排 痰 浊 、散血 瘀 以治 标 实 ,为治本 虚提供 有效 的支持 ,避免 出现补虚碍 邪的 副反应 。临床用 药 观察 显示 患 者 痰量 显 著减 少 ,全
1.1.1 火 热 肝 火 犯肺 在 急 性 期 中是 影 响 支 扩发 或肌 肤 甲错 ,或 唇 甲紫绀 ,面 色 晦 暗 ,舌 红 或 边 有瘀
病 的重要 因素 ¨ ,可分 为 实 火 、虚 火 。肝 气 旺于 春 , 斑 ,舌底 静脉 迂 曲等 J。
秋燥伤肺或肝郁化火 ,木火刑金 ,肝火横逆侮肺均可 1.2 缓 解期 中医病 因病机
灼伤肺络引起咯血 ;《景岳全 书 ·血证》说 :“凡治血
支气 管 扩 张多 由于 感受 外 邪 日久 不 愈 ,邪气 留
证 ,须知其要 ,而血动之 由,惟火惟气耳 ,故查火者但 于肺 中 ,郁 久化 热 ,煎熬肺 中津 液 ,致 津 亏液耗 ,病程
支气管扩张最新治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最新治疗方案一、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首要任务。
为此,患者需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可通过雾化、拍背等方式协助排痰。
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剂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等方法。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
具体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三、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严重支气管扩张患者,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等,旨在切除病变组织,恢复肺部正常结构。
四、咯血处理支气管扩张患者常伴有咯血症状。
对于少量咯血,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对于大量咯血,需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
五、呼吸道管理呼吸道管理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入有害气体、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呼吸道感染。
六、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具有独特优势,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中药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化瘀等类药物。
七、氧疗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氧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吸入适量氧气,可改善患者缺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八、避免刺激因素患者应避免吸烟、吸入刺激性气体等刺激因素,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总之,支气管扩张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呼吸道管理等。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进展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进展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疾病,中医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
状和减缓病情的进展。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中药可以通过激发患者体内自身的调节机制,改
善支气管的通气能力,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杏仁、甘草、川贝等。
2. 食疗调养:中医认为调整饮食可以改善支气管扩张症的症状。
应注意少吃辛辣、过于油腻、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建议多食用瘦肉、
蛋白质、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3. 肺腑调理: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等手段调理患者的肺、肝、脾、肾等腑脏系统,促进体内气血畅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从而帮助患者缓解支气管扩张症的症状。
4. 健身锻炼:通过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肉,增加肺活量,改善支气管扩张症的症状。
建议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支气管扩张最新治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最新治疗方案第1篇支气管扩张最新治疗方案一、背景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的破坏和炎症,导致支气管永久性扩张。
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反复感染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结合最新医学研究成果,为支气管扩张患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病情恶化风险。
3. 修复支气管损伤,减缓病程进展。
4. 个性化治疗,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病情、并发症等因素。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生素: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2)祛痰剂: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常用药物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
(3)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
(4)糖皮质激素:减轻支气管炎症,控制病情进展。
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布地奈德等。
2. 物理治疗(1)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体位,促进痰液排出。
(2)胸部按摩:增强肺部血液循环,提高肺功能。
(3)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改善通气功能。
3. 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等中药。
(2)针灸治疗:选取相应穴位,调节肺部气血,改善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重症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支气管扩张术等。
四、护理措施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性因素。
2. 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3.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遵医嘱调整剂量。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五、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症状、治疗及护理要点。
2.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
3. 强调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4.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热论治干性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

1 西医诊治
支气管扩张症的胸部 CT 特征根据病理解剖的不同类型表现 为双轨征、串珠状、印戒征、蜂窝状等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支气管 扩 张 症 的 治 疗 主 要 为 控 制 感 染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止 血 等 。 吴 建 辉 [4] 等人提出小剂量罗红霉素的长期使用,可预防支气管扩张的 急性加重。黄榆珍 [5] 通过观察长期吸入多黏菌素的支气管扩张稳 定期患者得出,吸入多黏菌素对减轻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症 状及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均有一定效果。西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方法 多为对症处理,特别是对于以止血、抗感染为主的干性支气管扩张 症,较为局限,容易反复出现急性加重,住院频率高,经济负担大, 而中医药对于干性支气管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76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概况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概况摘要】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到的疗效。
本文通过搜索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文献,总结其用药特色,包括分期、分型治疗。
一般认为支扩的中医证型可分为痰热蕴肺、肝火犯肺、气阴两虚和肺脾气虚等四型。
治法分别以清肺化痰、清肝泻肺、培土生金、益气养阴等为主。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32-02支气管扩张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气道和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性咳嗽、咳痰,或者间断性咯血,肺部闻及固定且持久的局限性湿罗音,疾病反复发作导致呼吸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下降,甚至易演变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
支扩是一种终身疾病,因此减少支扩急性发作次数并提高稳定期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重点。
目前,我国呼吸科医生对支扩的处理主要关注急性加重期症状的减轻,而对于支扩的治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病因学诊断和稳定期治疗被长期忽视[2]。
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独特优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中医药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1.1病名中医学无支气管扩张症的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咳嗽”“咳血”“肺痈”等范畴,《证治汇补》载:“久咳不已,浊吐腥臭,咳则胸中隐隐痛,口中辟辟燥”,“若觉胸膺有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者,当大补气血”,是古代医家对支气管扩张症最形象的描述,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
1.2病因病机杨继兵等[3]认为本病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肺气、阴之亏虚为根本,以痰、瘀、火之邪实为标,虚实夹杂。
洪广祥[4]认为支扩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阳虚弱为主,标实以痰、瘀、热为主,提出从“治肺不远温”辨治支扩。
张燕萍[5]认为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患者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感受外邪损伤肺络,脏腑功能失调,肺络失养,痰、热、瘀反复损伤肺络而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PPT课件)

02
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热解毒,祛痰化 瘀,方用《济生方》桔梗汤加减:桔梗、浙贝、桑白皮、 全瓜蒌、苡仁、海蛤粉、黄芩各15g,杏仁、当归、桃仁 各12g,金银、鱼腥草各30g,黄芪20~30g。
03
患者热毒炽盛,大量脓痰,高热不退,大便秘结等,可于 上方中加苇茎、鲜竹沥、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无大 便秘结亦常用之)、栀子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排痰。
03
病因病机
01
02
03
平素肝气郁滞,日久气 火上逆犯肺。
虚证形成原因有二:阴 虚内热之体,肺失清肃 之权,而虚火上炎;
促进康复
可用青霉素20万~40万U及链 霉素0.25~0.5g,或庆大霉素4 万~8万U,于体位引流后超声 雾化吸入。
特殊情况
结核患者应选用抗痨药。
其他措施
•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呼吸道化脓性感染或咯血,且中西医治疗不易控制,年龄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无其他严重器质 性疾病和肺功能严重障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措施
艾灸:教会患者用艾条温 和灸双足三里各10分钟, 石门5分钟,以皮肤发红 为度,起床与睡前各1次 ,10天后改为每天1次, 常年不断。
自我按摩:取足三里、迎 香、太阳、百会等穴,经 常轻轻揉按,常年不断。
平时注意引流排痰,以保 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继发 感染,预防病情发展。
避免精神上的创伤,经常 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 病魔的信心,对于减少咯 血、咳嗽的反复发作具有 重要意义。
0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如坚持跑步、散步、打太极拳或练习气功;开 展耐寒锻炼,从夏日开始用冷水擦身,先从头面四肢逐渐擦全身,气温降低时 水温可作适当调整。体质强者冬天也可以冷水擦身或淋浴。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40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方法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療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用中药治疗,疗程均为2周。
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痰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好,可以有效减少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支气管扩张;治疗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化脓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和青年,中医学认为属咯血、肺痈的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咳大量脓痰、反复咳嗽、咯血等。
抗生素的应用使该病的发病率在逐渐降低,但是该病易反复发作,且病情迁延缠绵,严重者后期可发展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我院从2009年1月起对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支气管扩张患者80例,均符合《内科学》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1],并排除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咯血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2]。
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岁,病程4-15年,痰量7-54ml。
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岁,病程5-16年,痰量8-53ml。
两组病例均无咯血痰,并排除其它心肺疾病,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感染治疗。
未获得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前,对头孢菌素类不过敏的患者予以2g头孢拉定+1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过敏者采用0.3g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每日2次。
痰培养阳性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再调整抗生素,痰培养阴性者不予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进展
【摘要】本文针对中医对支气管扩张的辨证论治,以及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研究进展等加以综述。
通过对支气管扩张症状、体征及诊断的认识,以中医理论为根据,了解其病因病机,从而正确的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中医药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多继发于肺部感染之后,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损坏管壁而引起支气管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为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主要见症为长期咳嗽,咳吐大量脓痰,或反复大量咯血[1]。
近年来,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涉及到理论、药物机制、临床试验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具有一定优势及特色,现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支气管扩张属于中医学“咳嗽”“肺痈”“咳血”等范畴。
其发病多有一定的基础,大多是外因与内因共存,研究表明肺虚为本,痰、热、瘀为标,虚实夹杂,病位在肺,且与肝、脾、胃、肾有关[2]。
1.1 正虚为本:《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肖培新[3]等认为支扩患者多于年少时即发病,患者形体瘦弱,伴有气短气促等症,此乃肺虚,为病之根本。
肺虚则易受邪侵,驱邪不力则成窠臼,稍有外邪侵犯或劳倦,即可致疾病反复发作。
陈芳[4]等通过对80例支气管患者体质研究,得出支气管扩张症的基本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体现为肺脾气虚、阴虚,标实则以痰、热、肝火、血瘀为主。
杨继兵认为在支气管扩张慢性迁延期,正虚邪羁,邪正相争过程中正气易耗,或肺气阴不足,正气不复,痰浊难除; 或肺脾两虚,脾气虚则气不化精,精不上承,肺气失养,肺气虚,气不布津则痰湿内生。
肺脾肾三脏受累,病势加重缠绵,引发本病长期慢性化,反复咳嗽、咯脓痰甚至咳血,而致支气管扩张经久不愈[5]。
陈文辉在总结李素云教授的治疗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虚为主,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袭,内伏之痰热郁蒸而致。
,肺气虚弱是支气管扩张发病的根本原因[6]
1.2 邪实为标:陈沁[7]将113 例支气管扩张中医证型分别归纳为痰热蕴肺型,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4 类,,通过聚类得出的4 类证型可归为实证及虚实夹杂两大类,其中单纯实证62例( 占54.87% ) ,虚实夹杂例50 例( 占44.25% )。
说明邪实在支气管扩张发病中占主要因素。
有学者通过,150例支气管扩张病例的辨证分型中,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4类证型中,本虚体现为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痰热、肝炎和血瘀为主[8]。
肖培新等认为外感温热、内伤气郁、余邪未尽等原因,均可致邪热犯肺,肺气不利则见咳嗽不止,热伤肺络、热胜肉腐则引起咳血吐脓[3]通过对多位医家的论著分析,邪实的主要病理产物是,痰热、肝火、血瘀。
2 辨证分型:
关于中医证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一项对150例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的研究显示,痰热蕴肺、肺脾气虚兼痰热蕴肺、肺脾肾虚兼痰热蕴肺、气阴两虚兼痰热蕴肺几种证型为住院患者的主要证型,分别可占到总患者数量的28.0%、15.3%、10.0%及8.7%。
而根据四聚类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四种证型:痰热蕴肺(37.2%)、肝火犯肺(32.9%)、气虚血瘀(22.%)及肺阴虚证(7.4%)[8]。
另一项113例支扩患者的证型聚类分析中得出证型分布情况为:痰热蕴肺型(10.71%),其次是气阴两虚兼痰热蕴肺(22.12%)、气虚血瘀兼痰热蕴肺(15.93%)、肝火犯肺兼痰
热蕴肺(9.73%)[7]。
莫华梅[9]通过对35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得出CT分型和中医分型有一定的联系,痰热壅肺证多为混合型支扩, 主要是囊状扩张为主,肝火犯肺证以柱状扩张为主,寒痰阻肺证多见于囊状或曲张型支扩。
肺阴虚证多见于继发于肺部其他慢性炎症之后所牵拉造成的支气管扩张, 以柱状扩张为主。
气虚血瘀证影像学表现为右肺及左上肺透亮度增强, 肺纹理纤细, 右下肺动脉呈/ 残根状0增粗, 左肺体积缩小, 舌段及内基底段内有囊状或“串珠状”透光区及“双轨征”, 部分有浅液平影。
3 治疗:
根据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分布情况,由于正虚与邪实程度的不同,本病可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
病程全程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痰热邪实及气阴两虚相互搏结,又以正虚为主,而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痰热壅盛伤及肺体、肝火邪热破血妄行的感染及咯血急症。
3.1 稳定期的治疗:
张念志主任将支气管扩张的病机特点总结为本虚标实,肺肾阴虚为本,痰火瘀血为标,可因实致.因此在治疗上应该缓解期治疗宜补肺肾之阴为本,活血化瘀为助,以固护胃气为守,益气健脾为法。
行缓滋其阴,以滋阴润肺,兼清余邪为法[10]。
章先富[11]认为支气管扩张症迁延期患者体质多虚,防御外邪能力降低,故易反复感染,缠绵不愈,对体弱易感风虚,也可因虚夹实。
寒者,应加用玉屏风散健脾益肺,益气固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有学者通过对3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考虑为可见正气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因,也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基础,贯穿疾病始终,病机的实质是本虚标实。
贯彻祖国医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12]。
李素云教授认为在缓解期:,以肺阴虚多见,治疗常用治疗方药有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百合、玄参、桔梗、当归、芍药、沙参、牡丹皮、甘草等[6]。
3.2急性期治疗
支气管扩张在急性期主要为感染所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时的微生物学研究资料很少,估计急性加重一般是由定植菌群引起,60% ~ 80%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潜在致病菌的定植,最常分离出的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13]。
而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辨证及分证论治,
张念志主任主张在支扩急性期注重清热、化痰、祛瘀、排脓、清肝; 在缓解期强调,补益肺脾肾对于支扩急性期,在苇茎汤的基础上,自拟支扩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14]。
杨宏志[15]运用桑白皮汤汤治疗支扩,对比发现运用中药治疗支扩,在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上明显优于西药组。
有医家应用泻白散联合清燥救肺汤治疗支扩,数据表明表明泻白散合清燥救肺汤加味能明显改善支气管扩张症肺部炎症,降低炎症细胞数量,可减少支气管扩张病人反复感染、咯血次数及住院次数[16]。
夏洪涛等[17]认为,“治肺不远温”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理论基础,且痰多是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矛盾,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主张从脾为治疗,温化痰液。
并认为“温”要以“和”为度,既不可温之太过,亦不可温之不及,应以温化、温运为原则。
张燕萍教授认为治疗上应扶正祛邪,消、托、补三法并用,,轻者选用千金苇茎汤、桔梗汤治之,重者则选葶苈大枣泻肺汤[18]。
各临床医家用药精妙之处,当借鉴采用。
3.3 针对咯血的治疗:
《证治要诀6》云: “咳血者, 咳出痰内有血者是”,支扩引起咯血因热盛者为多。
但同属热盛, 仍有虚实之分。
张念志主任认为,,支气管扩张咯血多因火伤肺络所致,或为实火,或为虚火。
治疗以“凉血止血”为总则,以凉血止血为急,化痰降火为要,配以滋阴润燥之剂,药用仙鹤草、三七、白芨、生地榆、沙参、麦冬、玄参等[10]。
张寿清[19]等认为咳血的病因虽多,临床常以阴虚火旺多见,故运用百合固金丸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咯血,使阴血充足、肺肾得养,则虚火自降,痰浊自消,诸症自愈。
清·唐容川《血证论》中提出了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在辩证的基础上结合气、血、阴伤及血瘀的程度不同配合补血、补气、养阴、消瘀之法[20]。
支气管扩张虽以肺虚为本,但其主要表现为咳吐脓痰或痰中带血,在急性期多属痰热较盛,痰热瘀互结为主。
有学者认为咯血时当重火邪、顾阴津、兼清痰热。
风热燥邪犯肺者治以清燥救肺汤加减。
木火刑金者治以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阴虚肺燥者治以百合固金汤加减[21]。
4 现代研究:
多年来,针对中医药治疗支扩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有很多,目前已知作用主要有:抗箘、抗病毒作用,如常用白茅根、黄芪、瓜蒌、丹参等药,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广泛的抗菌谱,有抑制肺炎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作用。
丹皮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效果。
丹皮、茯苓、甘草半夏可杀菌消炎。
能拮抗阳性菌及链球菌[22]。
这些关于作用机制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明确并说明了中药治疗支扩的作用。
5 结语
支气管扩张病情迁延缠绵,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很大挑战。
目前西医的主要治疗为一般治疗兼以针对症状的控制感染、去除痰液及控制咯血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整体治疗及辨证论治特点,既可以控制急性期感染、又可以针对患者个体,在缓解期改善患者体质,减少患者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更加有其独特之处。
与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必将优势互补,同时为今后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思路及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