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雨巷教案11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发布时间:2020-03-15一、教学目标1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 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诵读与鉴赏三、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方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用具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㈠导入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

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㈡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3.通过对雨巷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时对词语、句式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文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雨巷》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巷》的多种表达谱,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绘画、影像等方式,呈现《雨巷》所描述的场景,为学生描绘出狭窄、昏暗的小巷和雨中落寞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全文阅读课文《雨巷》。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解析:狭窄、昏暗、落寞、调笑、凄清、烟雨、嫁衣裳等。

•句子分析和理解:如“一幕幕,都是那么凄清”、“深巷里许多鬼神的宿老”等。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孤独和迷茫,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情感。

第三步:文学鉴赏(20分钟)教师针对《雨巷》的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韵律和形式美感。

•分析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借代、押韵等手法的运用。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第四步:写作指导(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雨巷这个主题,通过考场作文、日记、小说等不同文体进行写作指导。

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词语、句式的灵活运用。

•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力和语觉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此次课堂的学习收获以及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文《雨巷》及多种表达谱。

•学生阅读资料《如何学习文学鉴赏》。

•指导写作的素材和题目。

五、教学评估•阅读课文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分析和理解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

•能够将理解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提高写作质量。

《雨巷》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雨巷》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深圳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调研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碳酸二甲酯[(CH3O)2CO]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加入两极的物质均是常温常压下的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2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石墨1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H3OH+CO-2e-=(CH3O)2CO+2H+C.H+由石墨1极通过质子交换膜向石墨2极移动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和阳极消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乙烷、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分别是1、3,则C20H32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可能为()A.20 B.24 C.25 D.773.X、Y、Z、W是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已知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Y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B.X、Y、Z、W四种原子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C.Y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X的氢化物的沸点D.X、Y、W三种元素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用“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外用于皮肤后,能够缓释放出纳米银离子,抑制并杀灭与之接触的病菌并有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B.银是首饰行业中常用的金属材料,纯银由于太软,因此,常掺杂其他组分(铜、锌、镍等),标准首饰用银的银含量为92.5%,又称925银C.分别用液化石油气、汽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D.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熟石灰5.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AuS-与Fe2+发生反应沉积出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金矿(含Au),并伴有H2S气体生成。

对于该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2:3 B .AuS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 .每生成2.24 L 气体,转移电子数为0.1molD .反应后溶液的pH 值降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向0.1mol·L -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H +)/c(CH 3COOH)减小B .反应N 2(g)+3H 2(g) 2NH 3(g) △H<0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镀锌铁板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Zn 、Fe 、Ag 、Au 等金属 7.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木炭吸附溴蒸气 B .干冰升华 C .葡萄糖溶于水D .氯化氢溶于水8.蓓萨罗丁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皮肤T 细胞淋巴瘤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诗人戴望舒。

2、品味揣摩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反复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与鉴赏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交流式
【教学用具】课件、mp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丁香花》,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

(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一文的讲解。

课文为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于1927年的抒情诗,描绘了抒情主人公在狭窄阴沉的雨巷中,逢着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诗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雨巷》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独特的抒情手法。

3.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诗意、象征意义和抒情手法。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主义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雨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幅阴沉狭窄的雨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 课文朗读(5分钟)全班同学跟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内容讲解(15分钟)分析诗的意境、象征意义和抒情手法。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雨巷》,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现代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雨巷》1. 意境:阴沉狭窄的雨巷2. 象征意义:孤独、迷茫、期待3. 抒情手法:象征、暗示、描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雨巷》,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现代诗。

答案:示例作业《梦巷》幽幽梦巷,独自彷徨,身影 stretched,心绪荡漾。

逢着那挂满泪珠的窗户,是儿时飘散的花香。

梦巷的尽头,是希望,太阳的光芒,穿透迷惘。

握住那一抹温暖,前行,心中的答案,已然照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课文朗读、内容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对课文《雨巷》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教学案例(本站论坛专稿) 2010-11-08
王红英
教学目标:诗歌的意象、情感;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运用;感受“幽怨、凄美”的美学特征。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情感
教学难点: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运用
课型:新授课
教法:教师提示,学生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雨”字,问:“当同学们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教室一片静默。

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还有的同学一脸茫然。

只有一个同学回答:“麻烦!”“是啊,就是麻烦,烦燥。

除此之外呢?”教室里又是一阵沉默。

终于没有人发言。

“我出道选择题,当你看到雨这个字的时候,你是高兴还是悲伤还是忧郁?”“忧郁!”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它。

“是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

”那么“巷”呢?教室里更加安静,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巷,在北方,被称做小胡同,南方称做弄。

就像南北方人一样,南北方的胡同也不尽相同。

北方胡同像北方人,直来直去,如果是斜街,就注明。

南方的胡同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柯灵的《巷》来回答。

”“江南的巷,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有如古代的少女,优娴贞静。

”“江南的小巷,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

它又那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

那里常是寂寂的,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

”现在请同学回答当你看到“巷”字时的感受。

“寂静。

”同学们异口同声。

“在如此忧郁的天气里,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戴望舒的《雨巷》。

首先请同学朗诵这首诗。

”一个同学起来朗诵。

“从这位同学的朗诵中,你能听出作者的感情吗?”没人回答。

只好又是选择题。

“兴奋、愁怅、哀伤”。

学生们做了选择。

没有人选择兴奋。

那么这种忧郁之情,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物来体现的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事物。

这个过程好像比前几个容易一点,不过也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

“油纸伞”“雨巷”“姑娘”“篱墙”。

“我们再看看这些东西各有什么特点”。

“油纸伞”:“油纸”与“有子”谐音,圆形伞面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竹制伞架寓意节节高升。

同学们第一次看到“油纸伞”是在哪部影视中?“《白蛇传》!”“是啊,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的爱情故事!油纸伞成了恩爱、浪漫的像征。

”“作者撑着油纸伞在小巷中彳亍着,想要干什么呢?”同学们笑了,“寻找自己的爱情。

”“我们姑且这么认为。

”我们再看姑娘这个意象。

这个姑
娘像“丁香”一样?那丁香是什么样的?学生还是不知道。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优雅。

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了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也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被称做是“愁品”。

其实,我觉得紫色本身就是忧郁的颜色。

女孩子穿紫衣服最漂亮,但很少有女孩子能把紫衣服穿出那种美感来。

所以,这是一个带着愁绪的身穿紫衣的姑娘,她清幽脱俗,忧愁哀怨。

“像我一样。

这女孩子也撑一把油纸伞,是不是也在寻找自己的爱情?”这两个忧伤的人在蒙蒙的细雨中相遇,同样的哀怨,同样的找寻,却又是同样的擦肩而过”
从这些意象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怎样的氛围?
凄清、冷漠、愁怅。

这又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哀怨、惆怅、迷茫——失望、彷徨。

请看,在诗中出现的事物就叫做诗歌的意像。

由诗歌意像的特点或感情营造出来的这种氛围就叫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些意境又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这三点是一一相扣的。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作者通过各种意象构成意境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体会了作者失望、迷茫的感情,明白了诗歌的术语:意象、意境。

现在留课下作业:
预习《再别康桥》,做练习册1—5题;画出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得极不成功。

学生这里来说,没有反应,好像自己讲的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其实细查起来,是学生好奇心的缺失。

学生不了解雨有什么含义,不了解小巷的好处,脑子一片空白。

从自己这里来说,把学生想得太高,自己对文章的把握也不太到位。

在自己心中唯美的画面自己没有表现出来,上成了四不像。

只是解决了两个诗词的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