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干儿童诗四首赏析(儿童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尹才干儿童诗歌

尹才干儿童诗歌

尹才干儿童诗歌一、尹才干儿童诗歌简介尹才干的儿童诗歌特别有趣呢。

他的诗歌充满了童真童趣,就像孩子们心中的奇妙世界直接被搬到了纸上。

他的诗歌用词很简单,但是组合在一起就特别有画面感。

比如说他会用很常见的小动物或者小物件来构建一个充满幻想的场景,让小朋友读起来就觉得特别亲切,仿佛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

二、尹才干儿童诗歌的特点1. 富有想象力他的诗歌里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组合。

像把星星想象成天空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

孩子们读着读着就会跟着他的思路去想象更多有趣的东西。

2. 语言简单直白尹才干知道儿童的词汇量有限,所以他用的都是很简单、很直白的话语。

不会有那些生僻的字或者复杂的句子,这样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能读懂,并且能够理解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

3. 充满情感他的诗歌里有着对孩子们满满的爱。

无论是描写小动物之间的友情,还是大自然的美好,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善意,就像是一位亲切的大朋友在给小朋友讲述美好的故事。

三、尹才干儿童诗歌对儿童的影响1. 培养想象力小朋友们读他的诗歌,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他们会学着像尹才干那样去观察世界,把平常的东西想象成不一样的事物。

2. 提升语言能力简单的语言也有大魅力。

孩子们通过读这些诗歌,可以学习到如何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画面,这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 感受美好在他的诗歌里,充满了生活中的美好。

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种美好,从而对生活也充满热爱。

四、我与尹才干儿童诗歌的故事我第一次读到尹才干的儿童诗歌是在小学的图书馆里。

当时翻开那本诗集,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我记得那首关于小蚂蚁的诗,小蚂蚁们在他的笔下就像一群勇敢的小战士,每天都在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努力奋斗。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找他的诗歌来看,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童年那无忧无虑的时光。

现在我上大学了,还是会偶尔翻出他的诗集来读一读,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在和小时候的自己对话一样。

儿童文学诗鉴赏

儿童文学诗鉴赏

儿童文学诗鉴赏一、儿童文学诗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

你看那首,“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简单的几句话,就像带着孩子坐上了月亮船,在浩瀚的星空中遨游。

这哪里只是一首诗,分明是一场奇妙的星际旅行啊!你难道不想跟着一起去看看那美丽的星空吗?二、儿童文学诗是充满魔力的糖果,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甜蜜。

就像,它把风在四季的样子描绘得活灵活现。

春天的风像温柔的妈妈,轻轻抚摸着大地;夏天的风像调皮的孩子,跑来跑去带来清凉;秋天的风似勤劳的小使者,吹熟了果实;冬天的风像严厉的老人,带着寒冷的气息。

这诗就像把四季的风都变成了小伙伴,在孩子身边陪伴着,多么有趣呀!你能不被这样的描写吸引吗?三、儿童文学诗如同明亮的星星,在孩子的心灵天空中闪烁。

拿来说,“雨滴雨滴,你为什么像断了线的珠子?是不是天空妈妈在哭泣,你是她的眼泪滴。

”这诗充满了孩子般的好奇和想象。

就好像一个小朋友站在雨中,仰着头跟雨滴对话。

这样充满童真的对话,就像我们小时候跟小伙伴互相问着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一样。

你不觉得这特别可爱吗?四、儿童文学诗是一座梦幻的花园,里面开满了各种各样绚丽的花朵。

中,“蝴蝶蝴蝶,你真美丽,穿着五彩花衣。

你是从花的国度飞来的吗?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诗人把蝴蝶比作从花的国度来的仙子,这就像孩子心中那最美好的幻想。

仿佛自己真的能跟着蝴蝶,去到那满是鲜花和惊喜的神秘国度。

你是不是也渴望这样一场奇妙的旅程呢?五、儿童文学诗像一位亲切的小伙伴,时刻陪伴着孩子成长。

像那首诗,“小种子,小种子,你睡在土里。

春风吹,春雨下,你快快发芽。

”这就像是孩子之间互相的鼓励。

小种子就像一个小朋友,周围的春风春雨就像其他小伙伴在给他加油打气。

这感觉多温暖啊!你难道不想拥有这样一位诗歌小伙伴吗?六、儿童文学诗是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窗。

读,“森林的夜,静悄悄,小动物们都睡了。

月亮姐姐洒下银辉,守护着每一个小巢。

多彩的画卷,青春的乐章——尹才干诗歌《春之歌》简析

多彩的画卷,青春的乐章——尹才干诗歌《春之歌》简析

多彩的画卷,青春的乐章——尹才干诗歌《春之歌》简析多彩的画卷,青春的乐章——尹才干诗歌《春之歌》简析雄风(四川)昨日下午情绪不好,上网打发时光。

进入《子归》首页,读到诗歌栏的首篇《春之歌》,眼前一亮,如春风扑面,精神为之一振,一切愁绪烟消云散。

为何?是《春之歌》的诗意感染了我,是《春之歌》的精神鼓舞了我。

诗一开篇,以清新、奇特的语言、美好的意境夺人心魄,令人振奋:“当阴沉着脸的冬云/被春阳轻易地抹去/大地冒着淡青色的烟/生命抒发蓬勃的爱/一幅长卷挂在茫茫天地间”。

“阴沉着脸的冬云”,“被春阳轻易地抹去”了,阴云散去,阳光明媚,天气好转,人的心情自然也跟着好转。

这是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且淡且浓的美丽画卷。

“冒着淡青色的烟”,自然物象的客观涂抹,入画颜色较“淡”;“生命抒发蓬勃的爱”,生命物象的虚拟描绘,入画颜色较“浓”;天地茫茫,岁月无际,生命蓬勃的爱永无止境,天人合一,物我无间,这是一幅永远也看不够的多彩画卷。

从诗的结构上来讲,它是总写,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同时奠定了全诗清新明快、昂扬向上的基调。

接下来,在苍茫天地的大背景上,诗人挥舞一支大楷毛笔着色:“草原揉着睡眼披上绿装/骏马如风奔涌/冰河打着哈欠/载歌载舞欢声如潮/小鸟试练翅膀/飞向前方羞涩的云天/羊羔蹒跚学步/追赶粉红色的蝶梦”。

春天来到,万物苏醒,蓬勃向上:草原着绿,骏马奔腾;冰雪融化,江河咆哮;小鸟练翅,羊羔学步,蝴蝶做梦……多么美好啊!画到这里,诗人觉得意犹未尽,特色还不鲜明,再用一支排笔着色,几笔下去,热情洋溢,夹道欢迎“春”的到来!“春天——/从江南的烟雨中/走出来了/从湖面鸭子追逐的翅膀下/冒出来了/从天山岩石的缝隙里/渗出来了/从河岸柳枝的叶脉中/钻出来了/从孩童纵放蓝天的风筝里/飞出来了/从花蕾的梦中/开出来了/从蜜蜂的歌喉里唱出来了……”诗很有层次感,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由冬末到早春。

“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南湖泊众多,鸭子自然养得多,春天一到,水,逐渐温暖起来,最先感知的是鸭子。

尹才干诗歌《鼓浪屿》赏析

尹才干诗歌《鼓浪屿》赏析

尹才干诗歌《鼓浪屿》赏析诗歌《鼓浪屿》,是四川作家尹才干2000年6月游览有“改革开放前沿,美丽中国窗口”之誉的鼓浪屿之后,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受到了读者的喜欢。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潮起水涌,浪击礁石,声如擂鼓,人们称“鼓浪石”,明朝雅化为今名。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正如读者百舟渡海说,“美丽的鼓浪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厚重,(诗歌《鼓浪屿》)抒发了作者对鼓浪屿的热爱、赞美、眷恋之情。

”全诗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鼓浪屿,是一个鼓”至“载动所有的眷念”)概括叙述鼓浪屿的特色。

这一部分两层。

第一层“鼓浪屿,是一个鼓/海水拍打着它/飞出浪漫的音符”,将“鼓浪屿”比喻成“鼓”,天地之大鼓,令人赞叹;水花为敲出的浪漫“音符”,天籁之音,美丽诱人,写活了鼓浪屿的声响。

第二层“鼓浪屿,是一艘船/海风升起云帆/载动所有的眷念”,将“鼓浪屿”比喻成“船”,漂浮海上,引人遐想;“鼓浪屿”载的是“眷念”,可见情感之多之深之浓,写厚了重了鼓浪屿的情感。

两个比喻句,新颖、生动、形象,气势宏大,声情并茂,震撼人心。

第二部分(“岛上那些沧桑的老房子”至“便可在沙滩上对饮一生”)详细叙写鼓浪屿的建筑特色、典型人物的精神境界。

又分两层:第一层写建筑风格和音乐表演。

“岛上那些沧桑的老房子/还在上演着,风格纯正的/欧美风情。

”鼓浪屿的建筑,独具特色,小楼红瓦,欧美风格浓烈,比如古希腊的三大柱式科林斯、爱奥尼克、陶立克,巴洛克式的浮雕,伊斯兰圆顶,哥特式的尖顶,罗马式的圆柱,门楼、拱窗,钩栏、壁炉、阳台等,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喇叭、噪音/在这里全都感冒失声/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小巷/是戴望舒的诗行。

儿童诗及其赏析6篇

儿童诗及其赏析6篇

儿童诗及其赏析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儿童诗及其赏析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儿童诗及其赏析篇一赏析常福生的《春天》春天作者/常福生:常福生笔名符笙。

祖籍武汉新洲,生于上海。

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师范,任小学教师数十年。

1990年至今,应聘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娃娃画报》、《儿童诗》编辑部工作。

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选自常福生儿童诗选《有孩子的地方》春天是一本书赏析/雪舟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浪漫的。

描写春天的儿童诗也很多,当然大多离不开从声音、色彩等方面去描述去赞美。

这首儿童诗虽然诗人也是从声音、色彩等方面去描述赞美春天的,但有其独特的新颖性。

春天是一本书,一本彩色的书,一本会笑的书,一本会唱的书,这是多么优美、新颖的比喻呀;春天是会笑、会唱的书,又是多么奇特的拟人化的描述;并且全诗三个小节的开头结构相似,形成了排比,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诗歌中,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

而诗歌的韵脚取“a”韵,读起来顺畅,一气呵成;又以排比近似于反复吟诵的手法,使全诗形成了回环辗转的旋律,更增强了音乐性。

春天是甜甜的笑。

小朋友们,在美好的春天里,你们的笑也很甜很甜吧!常福生童诗赏析--张诗旋10-11-30 18:28 作者:张诗旋吃云 .作者/常福生.云儿飘,云儿飘,有的像蛋糕,有的像面包。

花儿叫:云儿云儿快下来,我要吃蛋糕。

树苗叫:云儿云儿快下来,我要吃面包。

云儿飘,云儿飘,蛋糕面包手拉手,哗哗哗哗往下掉。

花儿张开小嘴巴,吃呀吃个饱。

树苗张开小嘴巴,吃呀吃个饱。

花儿说:蛋糕甜,蛋糕香,云儿蛋糕味道好!树苗说:面包甜,面包香,云儿面包呱呱叫!选自常福生儿童诗选《有孩子的地方》这是一首香香甜甜的儿童诗,诗歌中,作者把云、花、树这些事物的自然现象与小孩的生活现象,通过大胆的联想进行嫁接,赋予了事物的形象与灵性,塑造出两个活泼可爱的既嘴馋又嘴甜的娃娃形象。

尹才干图像诗《怀孕的冬》赏析

尹才干图像诗《怀孕的冬》赏析

尹才干图像诗《怀孕的冬》赏析图像诗《怀孕的冬》,是四川诗人尹才干诗歌《四季之孕(四首)》的第四首。

是一首抒写赞美冬天不事虚华,保持本真,拒绝矫情,包孕万物,迎霜凌寒,积蓄力量的图像诗歌。

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冬”至“掩期盼捉迷藏”)叙述冬天的景象,表明冬天虽然惨淡,但掩藏着期盼和希望。

“冬/似梦/调本色/惨淡画廊/水瘦又山寒/掩期盼捉迷藏”,在诗人尹才干笔下,冬天似梦一样美,是一幅素净的山水画。

万物对来年的梦想都被掩藏着、涅槃着,都在悄悄地积蓄着力量。

第二部分(“北风卷地白草折”至“哪能见彩虹”)叙述冬天经历风雨霜雪的洗礼,阐明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北风卷地白草折”,一个“卷”字,一个“折”字,意为风来势猛;“更有那千山鸟飞绝/落尽繁华万径人踪灭”,要让繁华“落尽”。

冬,敞开胸膛,不事虚华,拒绝矫情,“唯留高洁寂寞诉衷情”,最终启示人们“不遭遇一番寒彻骨/哪得果实扑鼻香/不经风风雨雨/哪能见彩虹”。

第三部分(“看透沧桑”至结尾)写冬的夙愿,就是要历练、涅槃万物。

“看透沧桑/谋夙愿/涅槃/冬”,万事万物,历经春的萌发,夏的热烈,秋的丰盈,到冬就应该收敛、寂寥、沉静,将“夙愿”涅槃,一切都在梦中思量着明春该用怎样的姿态逐鹿原野。

此诗的巧妙之处在于,诗中不着“孕”字,却写活了冬的孕育。

读着它,你会徜徉在冬的怀抱里,游弋在冬的情思里。

你会感受到冬天严厉、冷峻的外表下,总有激情在澎湃,总有爱意在张扬,总有梦想在升腾。

附录:《怀孕的冬》◎尹才干冬似梦调本色惨淡画廊水瘦又山寒掩期盼捉迷藏北风卷地白草折更有那千山鸟飞绝落尽繁华万径人踪灭唯留高洁寂寞诉衷情不遭遇一番寒彻骨哪得果实扑鼻香不经风风雨雨哪能见彩虹看透沧桑谋夙愿涅槃冬注释:1、“北风卷地白草折”,语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句。

“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完整版)儿童诗赏析

(完整版)儿童诗赏析

儿童诗赏析:秋风秋风秋风,你是红的吗?――看,你把这么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红色的火焰。

秋风,你是黄的吗?――看,你把数不清的谷穗,都染得金光灿灿。

秋风,你是白的吗?――看,你把一朵朵棉球,都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耀眼。

哦,秋风!你一定有支看不见的五颜六色的彩笔;要不,你怎么能把整个原野,点染得这样绚丽,这样灿烂?[诗情点评]古往今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美丽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这首诗,就是对秋风的礼赞。

诗人笔下“秋风”恰似魔术师,是神奇的,是灵动的。

连续的有规律的设问层层递进,通过不同颜色的描绘,七彩的秋天呈现在众人的眼前。

相信孩子们在读过这首诗后,对秋风又会增添一份新的喜爱之情…… 孩子们在读过这首诗后,也可以尝试进行积极的创编。

相信他们的作品一定会更加有趣!滑滑梯滑滑梯,真有趣,你先我后别着急。

上去好像爬高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来好像坐飞机,呼一下,飞到底。

热爱祖国(儿童诗赏析)儿童诗赏析:这首诗,以孩子的笔触、视觉描绘了对祖国深深的爱!相信孩子们在读过这首诗后,对祖国妈妈又会增添一份新的热爱之情由儿童诗所想到:热爱祖国,这可能是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听的最多的一句话了。

从幼儿园就开始讲,到小学里讲,到中学里讲,到大学里讲,踏入社会工作了更要讲。

古往今来,我们的老前辈,比如诗圣杜甫,还有那位想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都曾经以忠君爱国成为后世的楷模。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

我国是一个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的文明古国。

中华民族自古勤劳俭朴,重礼仪,讲道德而且具有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他们一代一代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造着自己的祖国,美化着自己的家园。

祖国,就如同我们的母亲。

母亲给予我们关爱与呵护,让我们幸福成长、健康成长!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热爱祖国!金色的秋天多美丽秋天到了,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金色。

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树叶飘飘而落。

儿童诗欣赏

儿童诗欣赏

儿童诗欣赏第一篇:儿童诗欣赏第一讲儿童诗欣赏天真活泼的儿童诗是组成复合的乐音中清脆而又响亮的童音,虽然带有稚气但却并不浅薄。

它们常常在幼稚中夹杂着深刻,在天然中传达着沉思。

应该说儿童诗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以问讯的眼光和自然淳朴的童心来观察这个世界,感受着自我的和成人的内心,并唤醒着,激发着成人们日益退去的悟性与灵性。

儿童诗一般可以分为以儿童的口吻来创作的诗歌作品和为儿童所创作的诗歌作品。

前者由于是通过孩子的心灵来观看世界,往往摒弃了成人的条条框框,在诗歌形式和诗歌的意象方面都相当自由和灵活。

后者则体现了成人对儿童的关爱,如一盏灯来点亮儿童的心灵。

一、儿童诗鉴赏的途径(一)从细节中体验情感儿童诗是以舒展感情为目的的文体,无论写景、状物还是记事,作者都在袒露自己的心声,细节往往就成为情感寄托的依附点。

因此,欣赏儿童诗时,要捕捉散发着感性神采的细节,并由此品味作品所表达的情怀。

何谓细节?细节就是细微的局部,在文学作品中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之处进行细致的描写。

如圣野的《欢迎小雨点》:“来不点,不要太多。

/来一点,不要太少。

/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小蘑菇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小荷叶站出水面等。

/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一点一个敬礼。

”诗作描绘的是雨天的情境,以五个不同的细节来展现:泥土“裂开了嘴巴”,小蘑菇“撑着小伞”,小荷叶“站出水面”,小水塘“一点一个笑窝”,小野菊“一点一个敬礼”。

诗作描绘了当雨降临时,大自然中一幅幅恬静又富于动态的画面,蘑菇长了出来,荷叶舒展开了,雨滴落在水塘中,点点水印如同欢快的笑颜,雨滴落在野菊上,如同殷殷的谢意。

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大自然的雨中情形,给读者以生意盎然的感觉,表现了大地对于小雨点来临时热切的期盼、喜悦的等待以及殷切的欢迎。

再比如台湾诗人林武宪的《鞋》,则借助于一个感性的物件写事抒情,“我回家,把鞋脱下/姐姐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阅读!
孟春于苏州尹山湖畔
第二节把中秋月比喻为“酒”,意义就更进一层, 这种乡情酒,是世界上最醉人的酒。中秋月下喝的酒, 可以说不是“酒”,是故乡“情”,是故乡“愁”。 正所谓“劝君更尽一杯酒,明日别离不用愁。把酒对 月常畅饮,故乡栖息在心头。”(尹才干《故乡栖息 在心头》)“大家一喝就醉了”,醉,沉醉之意。一 醉,就是千年万年。诗中引出了神话人物吴刚,醇香 之酒——桂花酒,丰富了内涵,厚重了诗意,增添了 阅读趣味。
“过了十五又缺了”,一个“又”字乃 神来之笔,读者读到此词,一种遗憾、失落、 感伤之情立即涌上心头,情绪由高处一下子 又跌落到低处了。正如尹才干打油诗曰: “人有阴晴时,月也有圆缺。中秋一夜短, 何处不咬月?”(尹才干《何处不咬月》) “又”,意指月亮原来是缺的,圆少缺多, 慨叹“此生此夜”多么短暂,正是“月有阴 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包含了世间 聚少离多的哀伤与感慨等,内涵丰富,意义 广泛。
诗歌《浪》,创作于1978年10月, 被读者誉为尹才干打油诗的“第一号 作品”,横空出世,大受赞誉。
诗歌的核心意象“浪”,取法于司 空见惯的大自然,却赋予了丰富的社 会、人生世象,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具有无限的张力,给人以宽广无垠的 想象空间,让人获得多层面、多角度 的历史、现实、未来启示。
全诗“浪”起“浪”收,切入自 然;一浪一浪,前赴后继,描写天成, 毫无雕琢之痕迹,令人叫绝。语言平 易,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记易诵, 符合中华传统打油诗的审美要求。
第三节把中秋月比喻为“灯”。这里“灯”,指 “心灯”。思念故乡的情愫,将永远升腾在心空,将 永远照亮天涯海角的归家之路。正如诗人尹才干的一 首打油诗所言,“悠悠中》)
整首诗从中秋月的“形状(饼)”诱人写 到“情愫(酒)”的陶醉,再写到“神韵 (灯)”的思念,由当年中秋之月夜,推想至 之前之后的360多个日子,都是回归在中秋的 路途中,由团聚情归结到离别情再归结到团聚 情,即团聚——离别——团聚,回环往复,结 构完整,浑然一体。诗歌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新,平易通俗,意味深长,感染力强。 尤其是创新意象“咬”,“咬”出了新意,咬 出了境界,咬出了价值,咬出了诗歌的生命力。
全诗共三节,73字,每节皆用一个比喻句展 开。
第一节将中秋月比喻为“饼”,吻合中秋佳 节人们喜欢吃圆圆的糍粑、饼子的习俗等;“天 下人都去咬一口/过了十五又缺了”两句,在构思、 立意、达意上最为创新,最为巧妙。其中“天下 人都去咬一口”一句可谓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别有趣味。诗句并没有直接写普天下的人如何赏 月,而写的是普天下的人都在“咬”月,“咬” 比“赏”自然进了一层。一个“咬”字,不仅是 在“咬”月,而且是在“咬”团聚,“咬”亲情、 友情、爱情,“咬”得境界全出,团聚欢乐、赏 心悦目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咬”,应当是爱 得深沉,爱入骨髓了,相见时表现出的一种异常 行为。“天下人都去咬月,且把月亮咬缺”一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是首次出现。
这首图像诗《旗帜》的“天空”“树 枝”“云霞”“梦想”“星星”“掌心”“心空” 等意象明亮鲜活,充满了无限的正能量。语言晓 畅和谐,既有外在押韵(押“an”韵),又有内 在韵律;基调明朗,色彩对比强烈。更为巧妙的 是,在诗意与图像的呈现中用“闪亮”与“黯淡” 进行对比,不仅增大了诗意的想象空间,情感张 扬的力度,还艺术地凸显了有了“灿烂的梦想” 的旗帜,“人生就不会黯淡”的崇高主题。做到 了内容(旗杆、旗面、装饰物)与形式(旗帜形 状)的高度统一,达到了形似(物质化旗帜)与 神似(精神化旗帜)的高度融合。诗歌一面世, 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诗歌《浪》一经面世,入脑入心, 空前启后,随即口口相诵,爱不绝口, 广为流传。
三、中秋月
尹才干 中秋月是一个饼 天下人都去咬一口 过了十五又缺了
中秋月是一坛酒 吴刚用桂花酿造的
大家一喝就醉了
中秋月是一枚纽扣 扣在游子风衣上
温暖一个个冰凉之夜
中秋月是一盏灯 悬在遥远心空
照亮天涯回家路
《中秋月》这首小诗,创作于2000年9月。 从题目便可推测,写的是中秋时节“人月两圆”的喜 悦,“人月两缺”的感伤,尤其是创新性的“咬 月”“缺月”,可谓是四川作家、诗人、评论家尹才 干先生的又一妙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引起读者 广泛关注,被一些学校选作学生阅读教材,做成 课件(选编时删去了一节)。
《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作品选读》
尹才干儿童诗四首赏析
一、唱儿歌
尹才干
躺在外婆怀里, 儿歌轻轻响起。 唱落天上月儿, 掉到梦中井里。
诗歌《唱儿歌》(童谣),创作于 1973年3月,叙述了诗人尹才干童年时代 的夜晚,在月光下,躺在外婆怀里,听着 外婆唱着儿歌而进入梦乡的故事。
整首诗,基调亲切,语言自然,想象 奇特,情感本真,充满了天真、快乐的童 趣。尤其是“掉到梦中井里”一句,把对 外婆儿歌声的“欣赏”“依恋”“回味”, 写得惟妙惟肖,无不令人叫绝。
同时,对诗歌的音乐性、语言的 童稚化、内蕴的丰富性、表达的通俗 性,都把握的十分到位,显示出了诗 人高超的写作智慧。全诗表达出对童 年、对外婆的真挚深情,特别符合儿 童诗歌的审美要求。
如此这些,使诗歌《唱儿歌》, 能够经得起时间与诗歌审美的检验, 流传久远。
二、浪
尹才干
一浪一浪又一浪, 浪浪撞在石头上。 明知前浪折了腰, 后浪还要跟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