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 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三首导学案
三、自读古诗,
1.板书诗题,引导解题。
指
导学生自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
字。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描
绘了什么景色?写出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理解
字词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这两
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4.出示后两句诗,思考:这
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
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字。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古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宁
静的景色,写出了诗人山行时
轻松愉悦的心情。
3.读前两句诗,理解字词
和诗句意思,交流回答问题。
首句点明了游览的时间是
梅子黄时,第二句点明了此行
的路线。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
高涨的游兴。
4.齐读后两句诗,交流问
题,理解诗句意思。
5.读背古诗。
2.燕子导学案
3.荷花导学案
2.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
3.多音字组词。
4*.昆虫备忘录导学案
5.守株待兔导学案
1.多音字组词。
6.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7.鹿角和鹿腿导学案
8*.池子与河流导学案
1.比一比,再组词。
9.古诗三首导学案
10.纸的发明导学案
11.赵州桥导学案
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多音字组词。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
1.多音字组词。
13.花钟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5、翠鸟 第二课时

科目
语文
班级
执教人
课题
5、翠鸟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5、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时间:5分钟)
合
作
探
究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3、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通过练习了解学生课文掌握情况
(时间:8分钟)
盘点收获
总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总结全文,实施教育
学习准备
课件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有几句话?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课题不懂就要问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1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
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3.能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先生提问的原因。
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不懂就问的故事;搜集孙中山的资料。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介绍资料,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1.课件出示孙中山的画像。
2.简要介绍孙中山。
1.通过图片认识孙中山。
2.在小组内交流孙中山的资料,听取教师对孙中山资料的介绍。
教师在介绍资料时,要引导学生把资料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7分钟)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出示字卡,指名认读,相机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4.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小组交流。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认读课件中的词语,要认清字形。
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4.(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对词语的理解。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1.认读生字时,指导学生读好生字:“诵”的读音是平舌音;“楚”的读音是翘舌音,在“清楚”一词中读轻音;读准多音字“背、圈”。
2.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引导学(2)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私塾”“糊里糊涂”“鸦雀无声”“霎时”“厉声”。
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
如,寻找近义词来理解“霎时”;“鸦雀无声”可以运用表演法来理解;“私塾”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用时:18分钟)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6)组织学生交流: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色有哪些? (7)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或做美文积累卡。
(8)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1.同桌互读古诗,尝试标出停顿。
2.学生组内交流。
3.学生思考、交流,学习古诗《绝句》。
(1)描写的是春天。
(2)能感受到春天的词: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暖。
1.学生读谜语,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燕子。
2.学生看图片,介绍燕子。
3.学生读课题,在积极的思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1.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以轻松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
2.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对燕子的了解,为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做准备。3.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清楚表达、有序表达。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6分钟)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2.布置作业:朗读两首古诗,读出韵律感。
1.学生针对老师的意见想一想怎样改进。
2.学生在课后朗读古诗,提高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巩固读文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教师点明本课学习内容:三衢道中。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注意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认读生字,互相指正。
(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句子的朗读情况,巩固字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导学案教学文案

课题 5 翠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关键词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重点2、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是难点。
前置作业1、了解每个自然段作者写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2、提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1-2句都可)导学案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听写本课容易错的生字自学交流齐读自学目标1、想想每个自然写了什么,用铅笔在旁批注。
2、对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困惑,用“?”标出。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出示自学目标1、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的?2、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我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展示点拨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描写了翠鸟,其中-----------------可以看出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从-----------------------------可以看出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小组展示时,可画一画(由同学边展示画,其他组员边读本段)可夸一夸(用“这真是一只----------------的翠鸟!”的排比句来夸。
)可写一写(模仿本段写写你心中喜欢的小动物。
)2、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从第二自然段的--------------------------个句子可以看出翠鸟的叫声清脆、飞得快。
其中( )、()这连个词用的特别好,因为-----------------。
第三自然段------------------------------个句子写出了翠鸟在捕鱼,其中----------个词可以看出翠鸟捕鱼的动作-------------。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第【1】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1.认识“囊、羡、殷”等9个生字,会认读“露、角、啊、哄、唉”4个多音字,会写“段、俩、练”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艺、表演”等15个词语,读准轻声的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景,仿照写一写。
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3.结合文中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
4.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是否真的窝囊,可以怎么开导“我”。
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景仿照写一写。
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难点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
1.生字词教学生字词教学中要求认读的词语中有几个多音字,多音字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境,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多音字。
2.批注阅读首先,在本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然后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情;通过展开合理想象来进入课文情境的方法去学习语言,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写在课文的空白处,教师要多加督促。
3.抓住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影响下阅读课文。
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标注出难写的生字、难读的字音。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囊、羡、殷”等9个生字,会认读“露、角、啊、哄、唉”5个多音字,会写“段、俩、练”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文艺、表演”等15个词语,读准轻声的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导学案导学案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一、整体设计思路本导学案主要围绕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展开,通过导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导学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大家好,《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篇文章要在本节课中向大家介绍。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小朋友眼中的缤纷世界,我们要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他眼中的世界。
你们对缤纷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呢?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师生互动(15分钟)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先将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写出来,可以用文字描述或者画画的形式,不限于任何形式。
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向全班分享。
同时,其他同学可以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论,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和发现眼中的缤纷世界。
3.小组合作(15分钟)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集体评论和讨论。
请小组内同学对选取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有关作品的亮点、不足和值得补充的地方。
4.整理归纳(15分钟)请同学们将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让小组代表将归纳结果向全班汇报。
全班共同探讨和进一步完善。
5.造句与扩写(15分钟)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造几个例句,并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扩写。
要求扩写的句子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虽然是自由发挥,但要符合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6.达标检测(15分钟)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中的要求和提示,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的习作。
要求字数300字以上,内容要充实,语句通顺。
老师将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导学案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讨论、互动、创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归纳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5、《灰雀》导学案第一课时设计人:审核人:温馨寄语:我自信我努力我快乐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及他们所组成的词语。
(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重)学法指导: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充分地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
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准备:灰雀: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毛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
群栖在河谷、树林中。
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
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列宁:(1870-1924)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
课前积累:名人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自主学习:1、自主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文中的“的”,“地”字短语用笔画出来。
2、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郊外胸脯可惜散步仰望或者诚实勇敢严寒低头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二、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找到描写灰雀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2、小组合作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认真读一读。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朗读背诵:课文描写灰雀的部分具体、生动、形象,让我们一起把它背下来吧!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课文主要讲的是()四、当堂检测:1、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灰雀()的公园()的孩子()地说()地唱歌()地找2、比较字形,并组词。
郊()华()者()低()校()桦()暑()底()效()花()著()纸()五、课后反思我的困惑:改进措施:第二课时设计人:审核人:温馨寄语:我自信我努力我快乐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品读语言文字中体会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三、2班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7、《可贵的沉默》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烦恼、享受”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烦恼、享受蕴藏重复安静缓和建议惊喜表达【合作、探究】仔细朗读课文,合作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自然段写课上发生的事?那些自然段写课下以后发生的事?【达标测评】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ī jǐ)几.乎 (xīng xìng) 兴.奋 (yūn yùn) 蕴.藏(shà shùn) 霎.时 (shè hè)赦.免稚拙.(zhuō zhuó)2、读一读,写一写。
hè xùn sù fù qià qià祝()()重()()huǎn pó yì xiǎng()和外()建()()受3、辨一辨,组词语。
缓()讯()贺()义()暖()迅()架()议()稚()享()拙()缓()堆()亨()出()暖()4、填一填,读一读。
()口()声()然()声()嘴()舌()约()同()气()足()顾()盼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迅速——()索性——()快乐——()依然——()期待——()班级三、2班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7、《可贵的沉默》导学案(二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下发生的事?【合作、探究】1、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在沉默之前这样兴奋,这样快乐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找出描述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读一读,体现孩子们领悟的道理。
3、不说话并不代表孩子们没有思考,完成下面的练习,想象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填空: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心想:4、如果你当时也在教室里,听了老师的这个建议,你会怎样做?【达标测评】1、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本课的四字词语。
(1)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意见、行动却完全一致。
()(2)不同的人说出同样的话。
形容众人的说法或意见完全一致。
()(3)左面瞧瞧,右面看看。
()2、读一读,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1)我们要珍贵别人的劳动成果。
(2)这次活动,小明和全班同学都参加了。
3、找出下面句子中用错的词,在下面画上“—”,然后把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1).长大当宇航员的空想一定会实现。
()(2).气象站的叔叔、阿姨每天考察天气变化。
()(3).我们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情欢迎。
()(4).枝头上,几只黄莺叫得多么明亮。
()4、下面的句子弄乱了,请你重新排一排。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我拾起一片仔细端详。
()我登高俯视,果然看见满山黄栌树。
()只见红叶像把小团扇似的,还散发着阵阵清香。
()树上长满了红叶。
班级三、2班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8、《她是我的朋友》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借助工具书或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迫在眉睫竭力啜泣呜咽【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细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达标测评】1、拼一拼,写一写。
yī yuàn shì fǒu cǎo diàn quán t ou zhì zhǐqīng róu pò zài méi jiéchí xù bú duàn2、考考你的眼力。
血型(x iě xuě)附近(fǔ fù)擦拭(chā cā)呜咽(yàn yè )抽泣(lì qì)3.比一比,组成词语。
竭()泣()捂()掩()渴()拉()语()淹( )4、选自填空,组词语。
()式()生型形医区典()()别()水()没洒酒掩淹喝()()盖()弹运()昨炸输愉()天()快5.请试着写出与“迫在眉睫”意思相近的成语,表示出情况万分危急。
班级三、2班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8、《她是我的朋友》导学案(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知道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2、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仔细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自主学习】1正确朗读词语。
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啜泣捂住呜咽竭力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合作、探究】1、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3、找出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请划出有关的动词。
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4、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想象阮恒当时是怎么想的?5、阮恒以为献血后会死,他为什么还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达标测评】一、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如果……就……因为……所以……只要……就……(1)小姑娘伤得最重,()不立刻抢救,()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马上为小姑娘输血,()可以挽救小姑娘的生命。
(3)()小姑娘是阮恒的朋友,()阮恒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小姑娘。
二、我会用同音字组词()序()号Zhì()止xíng ()态旗()()为()敬()场三、我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⑴“沉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举起来,又放下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然后又举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四个词语分别概括出阮恒的心理变化: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2、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⑴“男孩”指的是____________。
⑵“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说明男孩对输血这件事_______________。
班级三、2班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9、《七颗钻石》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学习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1、自学生字新词。
2、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达标测评】1、看拼音,写词语。
kě guàn fǎn dì tuò焦()水()()正()给()沫yǒng cōng cōng bàn hé()出()()忙忙()倒干()2、比一比组词添()渴()罐()涌()哀()舔()喝()灌()通()衰()3、多音字组词。
zuàn ( ) dǎo ( )钻倒zuān ( ) dào ( )4.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勿勿忙忙()唾末()脚低下()喜出往外()焦喝()感紧()七棵钻石()竞然()拌倒()5、选词填空。
干涸干枯焦渴(1)一队人在沙漠中艰难前行,他们()难忍。
(2)太阳炙烤着大地,没有水,草木都()了。
(3)一次大旱灾,河流都()了。
班级三、2班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9、《七颗钻石》导学案(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学习,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懂得关心别人。
【自主学习】1、朗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吗?从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并思考:(1)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结果如何?(2)小姑娘找水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情况,她做了什么?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组内交流回答,并从书上画出有关句子)【合作、探究】1、读了课文,你最喜欢小姑娘的什么?2、说说自己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达标测评】1、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捡(jiǎn ):拾起,拿起。
拣(jiǎn):挑选,拿起。
我()最大的苹果给了奶奶。
我()到一个钱包,把它交给了老师2、再读课文,填一填。
我知道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主要有:空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金水罐--()。
3、造句。
忍不住:……越……越……:4、快乐阅读爱心在这里闪光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横幅下,一群人密密地围在"募捐处"周围。
这时,一个小姑娘高兴地跑到募捐台前,把一元钱轻轻地放在一个阿姨手上,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妈妈身边。
见了这一情景,一个中年人说:"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接着又一群走到这里,无数爱心在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