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
现浇、预制混泥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
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
取σ=5.00(N/mm2);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其中:σa,σ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σa=0.46,取σb=0.07;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混凝土预制块制作施工方案

混凝土预制块制作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概述本合同段地形为卡斯特地貌,属于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由于地势高低和微地形影响,气候类型多样,曲靖北部会泽、宣威、富源等县为暖温带气候,其他各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19℃,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4℃。
本合同段内把首批制作的60块预制块作为首件。
预制块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场共计20套模板,振动棒2套。
本工程混凝土预制块为(宽度×厚度×长度,单位cm)28×20×49,主要用于路堤墙、路堑墙。
2、材料本工程材料主要来源:水泥云南曲靖雄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P.O32.5砂中天石场Ⅱ区粗砂(水洗)石子沾益县独石山石场 4.75mm-31.5mm3、施工条件:本工程预制场地设置在拌合站办公室以南,占地面积约300m2。
场地北方为拌合站修建的施工便道,交通、水源均比较方便。
二、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1、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9月22日,计划完工日期:2015年1月22日,总工期4个月122天。
2、资源配置:水泥、砂、石配合比设计(C30混凝土的配合比大致为:343:802:1062)预制场区根据每天的生产量及周转次数设置300m2C10混凝土地坪,厚10cm。
混凝土预制块堆场按存储1000块设置,需100m2。
目前,预制场占地面积300m2,满足生产能力。
三、施工现场布置(见附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四、施工工艺1、拌制:根据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由拌合站统一拌合。
2、运输:场内混凝土运输主要采用人工手推车运至预制场区。
3、制作:模具使用前,对其边长及对角线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将模具固定在预制场区,并涂刷隔离剂,人工将混凝土倒入模具内,用小型振动棒振捣密实。
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将其表面抹光。
4、养护:混凝土终凝后5---8h之内,开始洒水养护,并维持7天,同时做好养护记录。
养护用水主要用自来水。
五、质量控制措施1、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措施(1)水泥a.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试验报告,工地实验室应按取样标准进行抽样复检。
混凝土预制块制作及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方案

混凝土预制块制作和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方案一、工作内容1、混凝土工程主要包含护坡工程中C20 混凝土块预制和C20 现浇混凝土横向排水沟两个部分。
2、工程所用砂质量基本符合水工用混凝土骨料;粗骨料就近料场购买;水泥从当地购买汽运至施工区预制场地水泥仓库。
二、施工顺序施工顺序现浇混凝土施工顺序:基面清理检测→模板安装固定→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拌和→混凝土浇制、振捣、养护→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块预制料施工顺序:混凝土材料及抽样测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定型钢模板制作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预制块养护→混凝土预制块运输→测量放样→浆砌混凝土预制块。
三、混凝土预制块施工方法1、施工方案为不影响混凝土护坡施工,混凝土预制块的制作在开工之后立即开始。
预制在外滩设置的预制场内预制。
2、混凝土拌和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胶轮架子车运输,采用平板振捣器密实。
木抹初平、铁抹精平。
模板采用按设计要求加工的定型钢模。
四、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方法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先人工开挖土方,底部铺设砂石垫层,装模浇筑混凝土排水沟底板,待浇筑混凝土已经初凝,强度达到2.5MPa 时,开始进行两边侧墙的浇筑,模板采用钢模板,内外层加固,混凝土拌和采用搅拌机,人工运输、人工振捣和养护。
五、施工技术要求1、模板安装时必须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详图尺寸。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模板如有变形走样,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矫正。
2、拆除模板的期限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以上,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才能拆除;拆模采用专门工具,以减少混凝土及模板的损伤;拆下的模板、支架及配件及时清理、维修,并分类堆存,妥善保管。
3、拌合设备应具备将骨料、水泥、外加剂及水在规定的时间内均匀拌合且卸料也不发生离析的能力。
配料系统的称量设备应有足够的精度,称量偏差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
4、混凝土应能连续、均衡、快速及时地从拌合机运到浇筑地点,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允许有骨料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干燥以及坍落度产生过大变化,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
C50预制箱梁混凝土砼配合比设计

S237省道淮安段建设工程237-HY-C合同段项目工程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标准实验报审表S237省道盐河桥C50预制箱梁砼配合比设计一、设计原那么:C50预制箱梁配合比设计依照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本着符合质量要求、经济合理、易于施工为原那么进行设计。
二、设计依据:一、JGJ 55-2000《一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二、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实验规程》3、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标准》4、施工设计图纸一、设计要求:1、设计强度为50Mpa2、设计目标坍落度为80-120mm二、原材料情形:1、水泥:镇江嘉新京阳水泥厂生产的京阳硅酸盐水泥,视比重为L;2、碎石:盱眙碎石,规格和5-16mm,其掺比为70%:30%,视比重为L;3、黄砂:宿迁黄砂,规格中砂,视比重为L;4、水:本地可饮用水;5、外加剂:安徽中凯合成材料生产的NF系列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三、配合比设计进程:1、强度:为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必要的保证率,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必需大于其强度品级:依照公式:R h=R b+tδR h—混凝土试配强度Mpa,R b—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t—为达到必然保证率所需的标准离差数,基其中保证率取95%,δ依照体会总结取,经计算得R h=2、水灰比:依照计算水灰比为为确保前期施工咱们取水灰比作为基准水灰比进行实验。
αa..F ceW/C=R h+αa.αb..F ce其中αa为, αb为, F ce=×=3、确信水、水泥及外加剂用量水用量依照体会取158kg/m3,那么水泥用量为:158÷=451 kg/m3,外加剂用量为:451×=m34、计算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绝对体积法):依照体会及施工实际需要砂率取29%Wo/Pw+So/Ps+Go/Pg+Co/Pc+10a=1000So/(So+Go)×100%=Sp代入计算得: Co:So:Go:Wo:W外=451:553:1354:158:四、试拌及调整:依照计算的配合比试拌后,测得坍落度为115mm,120mm,粘聚性良好,以W/C=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别离增减, 试拌后,测得水灰比坍落度为95mm, 粘聚性良好, 测得水灰比坍落度为130mm, 粘聚性良好,五、试配进程及实验情形见附件:注:一、施工前期预备采纳水灰比,待28天强度出来后进行优化调整再确信最终施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程名称: S237省道盐河大桥合同号: HY-C 编号:试配-005-1试表1-8混凝土稠度及表观密度实验记录表工程名称: S237省道盐河大桥合同号: HY-C 编号:试配-005-1试表1-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程名称: S237省道盐河大桥合同号: HY-C 编号:试配-005-2试表1-8混凝土稠度及表观密度实验记录表工程名称: S237省道盐河大桥合同号: HY-C 编号:试配-005-2试表1-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程名称: S237省道盐河大桥合同号: HY-C 编号:试配-005-3试表1-8混凝土稠度及表观密度实验记录表工程名称: S237省道盐河大桥合同号: HY-C 编号:试配-005-3试表1-3。
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

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预制混凝土构件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先进的工艺,在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本技术规程。
二、材料选择1. 水泥预制混凝土构件所使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
2. 骨料预制混凝土构件所使用的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不得使用含泥、含沙、含碱较高的骨料。
3. 砂预制混凝土构件所使用的砂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不得使用含泥、含沙、含碱较高的砂。
4. 水预制混凝土构件所使用的水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不得使用含有腐蚀性物质的水。
三、制作工艺1. 原材料的验收在原材料进厂时,应对水泥、骨料、砂、水等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材料应及时退货或重新加工。
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在制作预制混凝土构件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并进行试验确定。
配合比的调整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 混凝土的搅拌搅拌机应保持清洁,拌合时间和拌合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分钟,搅拌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4. 预制构件的制作(1)模板制作:模板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缝、毛刺等缺陷。
模板的安装应牢固,且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的使用次数应根据模板的材质和使用情况确定,不得超过规定次数。
(2)钢筋加工: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长度、直径、数量、弯曲和焊接等应符合国家标准。
钢筋的加工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浇筑高度不应超过50cm,每层浇筑后应进行振动,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质量。
(4)养护: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养护环境应保持稳定,养护过程中应注意通风、防水、防火等问题。
四、质量控制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且检测合格。
浅述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设计法

浅述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设计法摘要经过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对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试配之后进行调整与确定,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准确进行理论配合比设计,保证了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原材料,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法设计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房建等工程施工,其常用技术指标为施工和易性(或工作度、可泵送)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和易性指标(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一般较易于掌握和调整,而要获得十分恰当的强度却比较困难,强度偏高就浪费材料,强度不足又危害工程。
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明确提到“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相对应的灰水比”。
考虑到作图法对于强度—灰水比关系图中三点往往不在一条直线时作图方法不统一以及作图过程产生的误差难以确定,笔者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利用数理统计中线性回归的方法,总结出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直线计算设计法(下称“强度—计算法”)。
即在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与确定时用数学计算的方法,确定恰当强度对应的灰水比,并进一步确定各种材料用量,从而确定理论配合比。
经过多年实际应用,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合理使用原材料方面、在设计效率与准确可靠性方面效果明显,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强度——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一般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粗细集料(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而成,在一定的和易性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强度和灰水比,强度计算公式(鲍罗米公式)为:f cu28=a a·fce(c/w-a b)式中:f cu28—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Mpa)f ce-—水泥28天抗压强度(Mpa)c/w—混凝土的灰水比a a、a b—经验系数上述公式表明:混凝土强度与灰水比成正比,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直线关系。
机械压制干硬性混凝土在小构件预制中的应用

机械压制干硬性混凝土在小构件预制中的应用作者:张锦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13期摘要:干硬性混凝土密实成型后,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折、抗压、抗冲击、耐磨等显著力学性能。
本文通过昌九大道项目对干硬性混凝土机械压制工法的试验总结和实践应用,通过与普通混凝土预制块制作工法的对比,对干硬性混凝土机械压制在预制构件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机械压制;干硬性混凝土;小构件预制1 引言附属工程是高速公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又称“穿衣戴帽”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实体的使用及外观质量。
昌九大道一级公路项目A5标段内附属工程主要为预制圬工构件预制安装,按照常规的普通混凝土生产施工工艺,需要的预制场地、周转材料及人工都比较大,无论对成本还是工期都带来极大的压力。
我们在充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机械压制成型预制构件。
经过实践证明,由于该方案的实施,大大地缩短了建设工期及对其它资源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机械压制干硬性混凝土在预制构件施工中的应用及预制构件两种不同预制工艺的对比分析,做出归纳总结,利于在今后的施工中推广应用。
2 工程设计综述昌九大道(九江境内)一级公路与105国道相接,是连接南昌与九江的快速通道,路线全长45.29km,A5标段全长10.438km。
本标段水沟均采用预制C20混凝土板拼制。
路堤边坡位于水塘、临湖等常年积水位置或有特殊防水要求时,采用路堤挡墙+预制实心六棱块护坡防护。
3 工艺特点及质量控制点预制块预制一般使用定制的一次性冲压成型的聚丙乙烯塑料模具预制或机械压制干硬性混凝土成型。
普通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等工序及要求在相关施工规范中均会做出具体规定,施工中基本有据可依。
而对于干硬性混凝土的相关内容在规范中却较少提及,给干硬性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造成了不便。
下面主要针对机械压制干硬性混凝土成型预制块的一些工艺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作详尽叙述。
配合比设计及配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选择一、配制混凝土的基本技术要求(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原理1.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选用的材料,通过试验定出既能满足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其他要求而且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比例。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有:1)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强度等级;2)所设计混凝土的稠度要求——坍落度或维勃稠度;3)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其质量水平,即强度富余系数γc;4)粗细骨料的品种、最大粒径、细度以及级配情况;5)可能掺用的外加剂或掺合料;6)除强度及稠度以外的其他性能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混凝土和混凝土混合料的性能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的。
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有四个基本变量:水泥、水、细骨料和粗骨料,配合比设计就是要确定这四个基本变量。
为此,必须建立起四个表示各未知数之间相互关系的方程式。
这些方程式体现出混凝土和混凝土混合料性能的变化规律。
(二)混凝土的强度分级根据交通部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混凝土的标号代表混凝土的强度标准或等级。
混凝土的标号是混凝土标准尺寸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单位为MPa(N/mm2)(该强度对标号而言,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
即混凝土标号等于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
并规定试件的标谁尺寸为150×150×150mm立方体。
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所测定的强度应经过换算,乘以表3-15所列换算系数。
混凝土试件强度换算系数表3-15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三)混凝土的强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比须满足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要求,对有抗拉要求的混凝土,尚须满足对抗拉强度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作者:————————————————————————————————日期:2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无锡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安鸣晓陆益钱小玲一、概述近几年在制作小型预制块(如路缘石)时,有好多单位采用了利用压机和定制的模具进行静压成型的制作工艺,此工艺操作简单,设备简单,生产速度快,成本低,所以被许多生产单位采用,对成品质量检测方面国家已制订了JC899-2002《混凝土路缘石》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但用此工艺制作的小型预制块,其所有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并且其成型方法为静压法,其所用混凝土和成型方法与以往传统方法不同。
然而现行规范对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没有明确和详细的方法,如用相关的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来设计此混凝土配合比,因为此方法在制作试件时采用的是振动和插捣的方法成型试件的,但用机压成型的小型预制块所用的混凝土为干硬性的,用振动和插捣的方法无法成型试件,所以笔者参考相关规范和经过大量的试验总结了以下一套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二、设计方法构思1、根据此机压混凝土预制块的制作工艺和国家现行规范要求以及设计图纸要求确定此混凝土的试配要求,试配要求如下:1.1 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2 混凝土的工作性应符合施工要求;1.3 混凝土的经济性应符合施工实际情况;1.4 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2、根据试配要求确定试验步骤:2.1为了要达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主要应先确定此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和水灰比,此二个指标笔者采用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来确定。
2.2在初步确定上述二个指标的基础上,再来确定此混凝土的工作性,要确定此混凝土的工作性,主要应先确定此混凝土的砂率(或粗细集料的比例)和单位用水量,因为混凝土的砂率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度有关,并且此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缺乏流动性,为了能使此混凝土达到比较好的和易性和密度,笔者参考了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觉得他采用“粒子干涉理论”合成的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比较适合此机压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的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因此混凝土的砂率确定要基于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面层碾压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
另外在干硬性混凝土的水灰比、砂率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单位用水量与干硬性混凝土的密度有关系,单位用水量的增加会增加干硬性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水泥浆的增多会增加混凝土中集料间的滑动使混凝土容易达到密实,但当单位用水量的增加过多以致干硬性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过多,在利用压实工艺致使混凝土密实的前提下,水泥浆过多会导致混凝土逐渐失去可塑性使混凝土不容易达到密实,所以根据此关系笔者采用击实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当干硬性混凝土达到最大密度时的最佳单位用水量作为此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2.3为了要达到混凝土的经济性和最佳配合比,笔者采用了3种不同水灰比的配合比进行对比,为了与制作工艺相同,笔者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来制作试件和进行相关强度试验,从而来确定最佳配合比。
2.4对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来制作的试件进行耐久性试验,确定其耐久性。
三、设计方法以设计强度C25的路缘石配合比设计为例简述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1. 设计参考依据1.1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2 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3 JC899-2002《混凝土路缘石》1.3 设计图纸2. 试配要求2.1 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机压混凝土预制块设计强度为C25。
2.2 混凝土的工作性应符合施工要求:以击实试验试件达到最大密度并制作试件的压力满足现场制作的要求为依据。
2.3 混凝土的经济性应符合施工实际情况。
2.4 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3. 材料3.1 水泥:无锡恒安P.O32.5级,ρc=3100kg/m3,28天抗压强度为38.2 MPa,抗折强度为6.7MPa。
3.2黄砂:江西灨江中砂,级配良好,细度模数2.6,表观密度ρs=2650kg/m3。
3.3 碎石:宜兴碎石,采用5-20mm的碎石,表观密度ρg=2740kg/m3。
3.4 原材料按GB/T14684-2001、GB/T14685-2001、GB/T17671-1999、GB/T1345-1991、GB/T1346-2001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资料附后。
4. 按规程JGJ55/2000进行计算、调整和确定初步基准设计配合比4.1 初步基准配合比的计算4.1.1 确定试配强度:ƒcu,0=ƒcu,k+1.645σ= 25+1.645×5=33.2(Mpa)4.1.2 计算水灰比:W/C=αa׃ce / ( ƒcu,0+αa×αb׃ce)=0.46×32.5×1.13/(33.2+0.46×0.07×32.5×1.13)=0.49(根据经验取0.47)4.1.3 根据混凝土试配工作性的要求确定单位用水量:4.1.3.1 根据试配工作性要求按规范和经验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25kg/m3;4.1.4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0=m w0/( W/C)=125/(0.47)=266(kg/m3)(根据砼耐久性要求、砼外观要求和以往经验,此砼单位水泥用量取266kg/m3)4.1.5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定和以往试验经验,此普通混凝土的砂率采用βs=37%,砂率的选取宜使粗、细集料合成级配符合下表。
机压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应用了面层碾压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19.0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通过百分率(%)90-100 50-70 35-47 25-38 18-30 10-23 5-15 3-104.1.6 体积法计算初步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混凝土中粗集料、细集料的用量:m c0/ρc+m g0/ρg+m s0/ρs+m wa/ρw+m j0/ρj0+0.01α=1βs=m s0/( m s0+m g0) ×100%经以上公式计算求得:m s0=780(kg/m3)m g0=1328(kg/m3)4.1.7 保持水灰比和砂率不变,用五种不同用水量作为五组对比配合比为:配比号各材料名称水泥黄砂碎石水1#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13 822 1400 100.0 各材料重量比 1.00 3.86 6.57 0.472#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39 801 1364 112.5 各材料重量比 1.00 3.35 5.71 0.473#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66 780 1328 125.0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93 4.99 0.474#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93 759 1292 137.5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59 4.41 0.475#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319 738 1257 150.0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31 3.94 0.474.2 用击实法(丙法)确定最佳用水量的配合比作为基准设计配合比:4.2.1 用于击实试验的每个样的各种材料用量为:配比号样品总用量(g)水泥用量(g)黄砂用量(g)碎石用量(g)水用量(g)1#6000 504 1945 3313 236.82#6000 570 1910 3253 267.93#6000 639 1874 3190 300.34#6000 708 1834 3122 332.75#6000 777 1798 3062 365.14.2.2 根据上述测得的5个配合比的干密度(5个配合比的干密度列表如下)绘制单位用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并确定最佳用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相对应的最大湿密度:配比号1#2#3#4#5#各配合比的干密度(kg/m3)2201 2211 2228 2210 2177 确定的最大干密度(kg/m3)2228相对应的最大湿密度(kg/m3)2363相对应的最佳用水量(kg/m3)1414.2.3 根据上述确定的最佳用水量确定基准设计配合比为:各材料名称水泥黄砂碎石水修正前配合比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300 753 1282 141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51 4.27 0.47修正后配合比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86 719 1223 135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51 4.28 0.475.1 以基准设计配合比的水灰比为中心,按±0.02增减幅度选定2个水灰比,重复上述4.1.3-4.2.3步骤确定最佳用水量下的2个对比混凝土配合比A组、C组,包括基准设计配合比在内的三组配合比如下:组号各材料名称水泥黄砂碎石水混凝土湿密度(kg/m3)A组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98 714 1215 1342362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40 4.08 0.45B组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86 719 1223 1352363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51 4.28 0.47C组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75 723 1231 1352363 各材料重量比 1.00 2.63 4.48 0.495.2 采用无机结合料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制件方法,进行上述三组配合比砼的制件(一个试件的各材料用量如下表),每个配合比共制试件2组每组试件3个,分别用于测定7天、28天抗压强度:组号试模尺寸直径*高试模体积(cm3)此砼的湿密度样品总质量水泥用量(g)黄砂用量(g)碎石用量(g)水用量(g)(mm)(kg/m3)(g)A组150*150 2649.4 2362 6258 790 1892 3220 355.2 B组150*150 2649.4 2363 6261 758 1905 3240 357.7 C组150*150 2649.4 2363 6261 728 1915 3260 357.55.3 A、B、C三组配合比的砼试件经上述方法拌制成型,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天、28天后,分别测定其抗压强度值为:配合比组号A组B组C组水灰比0.45 0.47 0.49 7天抗压强度(MPa) 27.9 24.3 20.128天抗压强度(MPa) 39.2 33.8 27.4达到试配强度百分率(%)118.1 101.8 82.55.4 根据上述试验数据,依据满足试配强度要求和试件外观要求以及经济性要求确定最佳设计配合比为B组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