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教案 授课内容

合集下载

五年美术《青花瓷》课教案

五年美术《青花瓷》课教案

五年美术《青花瓷》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绘、雕刻等手法创作青花瓷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青花瓷概述:介绍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青花瓷制作工艺:讲解青花瓷的制作流程,包括制坯、画坯、上釉、烧制等环节。

3. 青花瓷创作方法:教授彩绘、雕刻等创作技巧,并示范制作过程。

4. 作品欣赏与分析:展示经典青花瓷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纹饰等特点。

5.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青花瓷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创作方法,提高审美素养。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彩绘、雕刻等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青花瓷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青花瓷样品、绘画工具、雕刻工具、陶瓷材料等。

2. 材料:学生分组合作的青花瓷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实物展示青花瓷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与示范:讲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创作方法,并进行示范制作。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青花瓷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注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过程性评估: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兴趣、参与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2. 作品性评估: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3. 反思性评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作品质量等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优化和调整。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博物馆或邀请陶瓷艺术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陶瓷文化的了解。

青花瓷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青花瓷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青花瓷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青花瓷教学设计第12课青花瓷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知识。

2、能发现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色彩、纹饰等),运用蓝笔白纸再现青花瓷花瓶体验青花瓷的色彩纹饰美。

3、体会青花瓷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精粹的象征意义,学会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感受青花瓷的美教学难点:理解青花瓷与中华艺术的内涵联系教学准备:学生课堂学习笔记、教学课件、蓝色画笔(铅笔、彩笔、油画棒的蓝色)、画纸等。

教学设计构思:青花瓷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虽然我们学生绝大部分应该没有了解接触过,但是学会欣赏中国民间的传统的艺术,对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是非常好,能够激发对民族的认同与热爱。

我校学生家庭以普通职工家庭和小商业者家庭为主,大多数学生家庭不具备高文化素养和良好艺术熏陶的条件。

在课前准备这块,我不准备让学生进行收集资料,以保持学生上课的新鲜感,在一个课时的学习之后,学生对青花瓷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更加深入的知识学习。

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点主要是听学生偶像周杰伦《青花瓷》的歌曲,以及史上最贵的青花瓷拍卖品的介绍,让学生产生了解青花瓷艺术的欲望,通过视频的展示,师生一同探讨青花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如此高!体会青花瓷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粹的一种象征。

第一课时后期和第二、三课时,用学生容易取得材料——蓝色笔和白纸,在裁剪好的白纸花瓶造型上装饰,更深入的体会青花瓷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1、课前放松:播放歌曲《青花瓷》,学生倾听。

2、导入: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周杰伦歌中的青花瓷到底是什么样的?点击课题《走近青花瓷》。

3、走近第一步:欣赏史上最贵的青花瓷——元代“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瓷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学习活动一(思考):为什么一个青花瓷罐拍卖价格如此高昂?可以反映出青花瓷具有非常艺术价值。

《青花瓷》教案公开课

《青花瓷》教案公开课

《青花瓷》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制作工艺。

学会欣赏青花瓷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能够运用青花瓷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集和整理有关青花瓷的资料。

开展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自我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青花瓷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2.2 教学资源:青花瓷实物或图片。

青花瓷制作工具和材料。

相关书籍、文章和视频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展示青花瓷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青花瓷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3.2 讲解:介绍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讲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分析青花瓷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3.3 实践:分组进行青花瓷制作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难点。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青花瓷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制作技巧、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学生参与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3 教学目标达成评价:评估学生对青花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等方面。

评价学生对青花瓷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的中国传统瓷器,进行比较和欣赏。

邀请瓷器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瓷器艺术的了解。

5.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青花瓷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青花瓷教案7篇

青花瓷教案7篇

青花瓷教案7篇青花瓷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赏青花瓷盘的漂亮花纹及独特的颜色搭配。

尝试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青花磁盘。

观赏感受青花瓷盘不同外形花纹的美。

2、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装饰圆盘。

活动预备:1、青花瓷课件一套。

2、一次性盘子若干。

3、深蓝色记号笔,蓝色的水彩颜料活动过程:一、观赏ppt,激发幼儿的兴趣1、你们家的盘子上有哪些花纹?2、今日教师也带来很多美丽的盘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ppt。

这个盘子上你看到了什么?3、这盘子和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一样?上面有几种颜色?4、它们排列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重点引导幼儿找出青花瓷盘上装饰的规律以及瓷盘上的线条。

)5、梳理总结幼儿阅历;这些盘子都是围绕中心有规律的来装饰的,我们把这种的装饰方法叫做中心装饰法。

教师介绍:这种盘子是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用一种特别的青料来装饰、烧制瓷盘,这种瓷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盘。

二、出示范画,激发幼儿制造欲望1、假如你来创作,你准备怎么画上些什么线条和图案呢?2、出示范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制造想象。

3、梳理总结幼儿阅历:原来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和图案都可以来装饰青花磁盘的。

三、幼儿作画,发挥幼儿创作想象1、交代作画要求:我们在装饰盘子的时候,围绕中心有规律的进展装饰,中心的图案要大。

2、教师进展个别指导。

四、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今日你们也来做一个青花瓷盘好吗?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作品。

你的盘子是哪个?怎么设计的?六、观赏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应用。

青花瓷教案篇2设计意图: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有关青花瓷的日常用品虽然许多,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清爽,秀丽的设计了解甚少。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以观看和沟通为根底,通过提问、争论,引导孩子熟悉青花瓷,了解其特点,激发连续探究的兴趣,设计有关青花瓷元素的作品,从中感受青花纹样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宠爱之情。

《青花瓷》教案(精选13篇)

《青花瓷》教案(精选13篇)

《青花瓷》教案(精选13篇)《青花瓷》篇1设计思路:青花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

大班活动“青花瓷”从欣赏传统的青花瓷切入,通过创设环境、欣赏传统青花瓷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引导幼儿在造型各异的材料上装饰花纹和图案,绘制具有民间工艺特色的青花瓷,从中感受青花瓷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1、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来设计和装饰青花瓷。

2、欣赏青花瓷,观察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美。

活动准备:各种青花瓷、圆形纸片、扇形纸片、瓶状纸片、一次性碟子、蓝色记号笔、视频活动过程:一、了解青花瓷——此环节重点为回忆和绘画,回忆青花瓷的特点和花纹关键提问:1、今天我们要参观青花瓷展览,在参观之前,想问一下小朋友们,什么叫青花瓷?小结:青花瓷是蓝色的花纹,白色的底。

而蓝色也叫做青色,所以我们把白底青色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瓷。

2、请朋友上来画一画你见过的青花瓷的花纹。

小结:你们画了不同的花纹,有的是花朵、树枝、叶子,这些是来源于大自然的花纹;那么我们还有其他什么花纹(PPT),有山水风景、传说故事,这些是来源于人们表达美好的愿望。

二、参观青花瓷展——此环节重点为观察并交流青花瓷花纹的规律关键提问:1、接下来我们来参观青花瓷展咯(幼儿上前参观)2、青花瓷上的花纹有哪些特点,设计师们是怎么设计的?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青花瓷,你如何设计?小结:设计青花瓷有很多方法,比如重叠法、对称法、间隔法等等。

有的从上往下画,有的从里往外画,有的从外往里画,还有从左往右画或者从右往左画。

三、幼儿设计、绘画——此环节重点为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设计青花瓷关键提问:1、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一只漂亮的青花瓷。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和花纹来设计)四、活动延伸——此环节欣赏彼此的作品和视频,进一步感受青花瓷的美(播放视频)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青花瓷究竟是怎么制作的。

湘版美术青花瓷教案5篇

湘版美术青花瓷教案5篇

湘版美术青花瓷教案5篇制定好教案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和时间控制,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湘版美术青花瓷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湘版美术青花瓷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纹样装饰特点,感受青花瓷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尝试运动连续的线条或者花纹设计一件青花纹样的花瓶。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人手一只蓝色记号笔、一张印有花瓶的白纸。

3、古典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肖老师带来了什么?(花瓶)2、师:你们知道花瓶有哪些部分组成吗?(瓶口、瓶颈、瓶身、瓶底)3、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花瓶,请你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蓝色的花纹)它们的底色呢?(白色)4、师:那你们知道这种蓝色的花纹白色底的花瓶是什么花瓶吗?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青花瓷花瓶,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人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叫青花瓷花瓶,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哦。

二、观看ppt,欣赏并了解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

1、师:你们喜欢这种青花瓷花瓶吗?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对比:这两个花瓶哪个是青花瓷花瓶呢?为什么?这个青花瓷花瓶的花纹在哪里?它是怎么组合排列的?3、师:它们两个是青花瓷花瓶吗?它们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瓶口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设计师把大块的花纹放在了哪里呀?它是怎么组合排列的?4、总结:每个青花瓷花瓶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都是设计师们精心设计的,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的花瓶才会更美。

三、小小设计师1、师:今天我请我们小朋友来当设计师,我们一起来设计青花瓷花瓶哦。

2、师:请你们先想一想可以在花瓶上装饰一些什么样美丽的花纹?瓶口怎么设计?瓶颈?瓶身?瓶底?一些花纹你可以怎么组合、排列起来才好看呢?3、师:我请一些小设计师上来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美丽的花纹。

4、师:每位设计师的想法都很不错哦,现在我请你们来自己进行真正的创作啦!四、展示青花瓷花瓶1、师:小设计师们,完成的作品请拿上来展示哦。

2024年幼儿园《青花瓷》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青花瓷》标准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青花瓷》标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青花瓷基本知识,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2. 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美术鉴赏能力;3. 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花瓷基本知识、制作工艺以及图案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青花瓷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花瓷实物或图片、投影仪、白板、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花瓷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瓷器叫什名字?”、“它们有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青花瓷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图案设计,让学生对青花瓷有全面解。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一个故事形式,讲述一个小女孩为奶奶制作青花瓷礼物事,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

4. 例题讲解(10分钟)示范绘制一个简单青花瓷图案,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画纸上尝试绘制青花瓷图案,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青花瓷基本知识2. 青花瓷制作工艺3. 青花瓷图案设计4. 绘画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设计一个青花瓷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青花瓷特点,如蓝白色调、花卉、线条等元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线条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青花瓷资料,解其发展历程,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

同时,尝试运用青花瓷元素进行其他艺术形式创作,如剪纸、布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故事讲述2. 例题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3. 学生随堂练习指导4. 作业设计个性化要求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践建议故事情节要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能够产生共鸣;故事中要融入青花瓷基本知识和制作工艺,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语言表达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

2024年幼儿园青花瓷教案范文5篇

2024年幼儿园青花瓷教案范文5篇

2024年幼儿园青花瓷教案范文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课程,主要围绕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青花瓷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五章《传统文化》第二节《青花瓷》的详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青花瓷的基本知识,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特点,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花瓷绘画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了解青花瓷的基本知识,感受其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花瓷实物、图片、视频、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花瓷实物和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谈论青花瓷的特点,激发他们对青花瓷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1)介绍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特点。

(2)讲解青花瓷绘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10分钟)(1)分发画纸、画笔、颜料等材料。

(2)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绘制简单的青花瓷图案。

(3)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2)老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一道关于青花瓷的例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A. 色彩丰富B. 纹饰多样C. 釉面光滑D. 造型独特答案:B6.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关于青花瓷的随堂练习。

练习题:请用画笔和颜料,绘制一个简单的青花瓷图案。

六、板书设计1. 青花瓷的基本知识2. 青花瓷绘画技巧3.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青花瓷”为主题,绘制一幅青花瓷作品。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孩子们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黄金期
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自明以来,景德镇压倒了历史上一切著名窑场,一跃而为全国造瓷事业的中心。如果说元代的青花瓷器曾动摇了青釉瓷器的地位,那么从明代起,景德镇的白地青花瓷器,开始压倒了历史上的青瓷。以后,青花瓷器的制作日多,青瓷的制作便逐渐减少了。青瓷的商业市场上甚至下降到这样的程度,据《明会要》记载:当年一个处州青瓷碗在海外的价值一百五十贯,一个青花白瓷碗就要值三百贯,一个青花白瓷碗的价格比青釉瓷碗高一倍,而青花瓷器却又比青釉器更容易烧成。所以青花瓷器打败了处州青瓷。
由于元青花近年才被人们认识的,因此随着对元青花的了解,扭转了过去人们认为元瓷粗率的错误看法。实际上元代瓷器随着青花釉里红彩绘碗、盘的出现,无是料色、器型、花纹图案都已相当考究。从国内外传世或出土的元代青花来看,其料色有所谓“苏泥勃青”型的,即蓝里有黑色斑点,线条有晕散现象;有呈鲜艳的蓝紫色的,它非常接近于现代用很纯粹的氧化钴所配制的青料色调;也有呈灰青色的,它可能是使用土料绘成的。就这些情况来看,当时的青料来源比较广阔。
授课内容
青花教案陶瓷彩绘技法——青花
授课
时数
120
授课
日期
10月16日-----11月24日
教学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们要对传统青花瓷及其历史有一定的认识,能动手绘画,且达到一定水平,以便于日后的创作。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在于了解青花装饰历史后,熟知各朝代的风格特点,并能动手仿之,达到一定水平,而后进行创作,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难点在于勾线、分水,要做到娴熟,需要长时间练习。
明早期:
入明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洪武二年,在镇设立御厂。其所制瓷,只求精工,不计成本,专供宫庭贵族享用,这种制度一直沿袭至清末。青花瓷器是明代瓷器的主流,这时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已日臻精美。明初的青花瓷器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宣德时期的作品上,永乐、宣德时期是明代瓷器生产鼎盛时期,而《景德镇陶录》云:“宣窑青花最贵。”可知明瓷第一种的“宣德窑”是以“青花”为代表作的。“宣德青花”的特征为发色深蓝苍翠,明艳浑厚,料色透入釉骨,线条往往有散晕现象及深色晕点(即使用所谓“苏泥勃青”型的青料)。很象中国画在宣纸上所形成的墨晕一样,加上错落有致的晕点,笔线自然浑化,别具风趣。的描绘技法上,是采用画笔描线与涂染,画面上表现深浅关系是用笔拓出来的,这是宣德及以前的青花绘瓷技术上的特征,因当时还没有发明运用浑染(分水)法。所绘内容多缠枝花卉瓜果,也有画一些人物、园景、鱼禽、走兽、海涛云龙等图样,配以一定的边脚图案,在盘碗上又往往里外都画,使整个瓷器装饰得比较丰满而庄重。又多作大缸、坐墩、大盘、大花瓶等大件器皿,加上浓重浑厚的青花装饰,更显得气势磅礴,创青花艺术一代之奇。明中期:
元代青花不但料色丰富,而且在器型及花纹装饰上也相当工整细致,有其一定的特色。这一时期比较常见的器物为大盘、瓶和罐。大盘一般折沿,有圆口和棱花口两种形式,这种大盘是当时输出国外的主要品种之一,现在留存在伊朗、土耳其及印度尼西亚的为数颇多。据韩槐准氏《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瓷》一书称:"当时马来亚人习惯,凡遇宴会,例用可供四人至八人共食之大盘"。因此元代的大盘可能专为外销烧制的。大盘常采用的青花纹饰在花卉方面有菊、莲花、牡丹、卷(蔓)草、竹子、芭蕉、竹子和芭蕉一般是和石头画在一起。禽鸟有飞凤、鹭鹚、鸭和鸳鸯。兽类有麒麟和鹿。龙的运用也较多,具有特色。如故宫博物院藏瓷中的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造型是小口、短颈、丰肩、瘦足,所装饰的龙与十五世纪以后明代龙的形状不同,它的特点是细颈三爪,龙总是和云或海水画在一起。瓶身纹饰多为三组,肩上常为下垂的如意头纹、纹内画花卉;中部画花卉或云龙纹;下部多为莲瓣纹,纹内画莲瓣或八宝。罐的造型多为直口、短颈、阔肩、瘦足,肩上突起双兽面耳,口部、颈部、肩上和足上均装饰得工整细致。如1960年在北京德胜门外出土的青花大盖罐,小口广腹、器身通体作十三瓣瓜棱形,上覆荷叶式盖,盖纽上画垂云纹。盖面主题为折枝花卉,盖边环以卷草花纹。器身口沿以回纹图案作边,下饰如意重云纹。器身主体部分以各种不同种类的花卉作图案,花卉根部衬以山石。器身下部饰仰复莲,仰复莲内分别填以朵花及四叶菊花,两莲中间以回纹带相隔。底足周围环以卷草纹。象这种在一件器物上,盖画七层,器身画十层不同纹饰的大型青花产品,比明清两代考究的工细的青花作品也毫不逊色。又如1970年在北京元大都发掘的青花凤首扁壶,青花托盏及青花大碗,其中青花凤首扁壶是一件空前希世的佳作。它的造型是发晋唐发来的天鸡壶发展过来的。景德镇的五代及宋代仍有鸡头壶的制作。而元代的陶工们巧妙地继承了这一传统造型手法,配合青花对凤的形象的彩绘装饰,而与壶体结合得十分自然而贴切。使整个凤壶的形象更加生动而富有装饰性。同时吸收了北方民族马蹬壶的扁体造型,这显然与使用对象的生活爱好有关的。它的青花呈色鲜蓝苍翠,用的是当时上等好料,所画笔法工整细腻,也出自绘瓷能手。这样的作品是当时经过精心设计制作的少量奢侈品,从这些精工的元代装饰样上,可以看出与宋代景德镇影青刻花和定窑印花纹样的渊源关系,如盘上的回纹边,及菊花、牡丹、莲花、云龙、飞凤等纹样造型都从影青刻花和定窑印花纹样脱胎而出。而新出现在壶肩部的大如意加花纹的纹饰则是受蒙古族的文化影响。这种纹样以后一直在明清的陶瓷上出现,成为我国陶瓷装饰上的特有样式。
景德镇的陶工,正是明代的丰富多彩的青花陶瓷艺术的创造者。明代所制作的青花瓷器,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按照它的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器的不同时代特征加以区分的话,那么,可以把明代的青花瓷器分为:一、明早期(永乐至宣德);二、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明中后期(嘉靖至万历);四、明末期(天启、祟祯)。这四个时期的青花用料来源不同,呈色有显著的区别。
(二)青花瓷的成熟期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从湖田古瓷遗址所遗存的大量窑具及瓷器碎片中,可以发现当时印有“枢府”字样的印花器和青花瓷片。在这些瓷片中,有一种青花的纹饰呈灰青色调、瓷质较差,是用土料画成的;而另一种则用笔工整、构图繁复、发色鲜蓝、瓷质细腻,是当时的精致作品。我们推测,这种用土料画成的青花瓷器可能是当时民间用瓷,而发色鲜蓝的精致青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应该是价格昂贵而远销海外的“人间瑰宝”。
陶瓷装饰技法------青花
一青花瓷简史
(一)青花瓷的始源
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白瓷的泥质坯体上用毛笔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1300摄氏度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对于青花瓷器产生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发现了一件书有“至正十一年”纪年铭款的元代青花瓷瓶。从此以后,国内外研究我国古瓷器的人,便根据这件瓷器的造型、胎、釉、料色与纹饰方面的特征,把许多传世的、或出土的和这件瓷器的工艺与装饰风格相近的青花瓷器,确定为元代的青花。这只带有年款的瓶子公诸于世以后,中外研究古陶瓷的作为元代创始青花的依据。但是这些青花瓷器纹饰精美,料色浓艳,气势宏伟,无论是装饰还是工艺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在元代已普遍出现,而风格固定趋于成熟,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样成熟的青花瓷器,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它一定经历了一个草创的阶段而逐步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青花瓷器的创始时期,近年来有些人根据元代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宋代的青白瓷盛传江湖,造成景德镇瓷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推定青花瓷萌芽于当时已具有质地优良、能清晰以发显青花蓝色透明釉的景德镇宋窑场。
随着青花瓷器的发展,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进入空前发展的程度。据记载,当时景德镇被称为“江南雄镇。”后人记述这里的繁华情况是:“毂击肩摩,四方云集,巷连鳞接,万户星稠,诚江右一大都会也。”据说当时官窑和民窑将近三百所之多,年产瓷器数十万件。生产情况是?“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熏天”“终岁烟火相望。”产品则是:“器成天下走。”商市争售,并远销世界各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说:“若夫中华器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明代景德镇的瓷器最主要的就是“青花”,从这些情况来看,明代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峰。
课后
作业
每星期要交至少一件质量不错的青花瓷器,练习中较好的一个在课程结束时作为青花瓷作业。
教学安排
第一周:讲授青花瓷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能对青花有一个总的认识,而后准备青花绘画所需的工具、坯体、颜料等等。一切就绪之后,示范绘画结束。学生们开始练习,周末需交一件作品。
第二周:初步计划开始仿古瓷绘画,练习基本功,如:勾线、搨染,分水等,交完成仿古瓷青花作品一件。
第三周:依然绘制仿古青花瓷绘画,练习基本功。如勾线,分水等技法。完成仿古瓷青花作品一件。
第四周:开始创作,在具备了一定功底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至少完成一件传统风格作品。。
第五周:创作一件现代特色的青花作品。
第六周:本课程最后一周,在熟知青花瓷的历史,掌握青花瓷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创作一件可为传统风格亦可为现代特色的青花瓷器,也可为具有青花装饰的综合装饰作品。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元大都遗址时,和景德镇陶瓷馆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中,都出土了有确切地层关系的青花瓷器。如景德镇陶瓷馆在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时,发现有青黑釉下彩绘的影青碗底心残片一块,及影青釉下加褐斑点黑彩的虎形枕等遗物,对研究景德镇瓷器釉下彩绘的起源和青花瓷器的萌芽问题,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由于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早期青花瓷器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而景德镇湖田古瓷窑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又与国内外传世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青花瓷器在世界上出现。最晚在我国元代(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并为我国的陶工所制作。
明代景德镇的民窑青花非常发达,画风豪放雄伟,制作浑厚朴实,是官窑瓷器莫及的。明代中叶以前的民窑瓷器,有许多不写款,在还可以查考得出来的明代著名的民窑,有明中叶嘉靖、隆庆所间的崔公窑,制品精好。
到明代末期,政治腐败,国势动乱,官窑生产几乎停顿,重工精致的瓷器很少出现。相反,当时民窑的青花瓷器有许多精彩作品,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构图简洁清丽,寥寥数笔,生趣盎然。青花色调也很净丽青翠,另有一番民间简朴清新的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