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我的家乡》

四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理解课文并能够口头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 学生能够书写一篇简单的关于家乡的文章。
3. 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了解到了解家乡的特点和自然环境。
4. 学生能够了解到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听懂理解文。
2. 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了解到了解家乡的特点和自然环境。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书写一篇简单的关于家乡的文章。
四、教学准备1. 电脑及投影仪。
2. 课件及教学PPT。
3. 活动卡片及画笔。
4. 课堂展示面板。
5. 《我的家乡》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张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事物,让学生注意到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课文学习教师给学生分发《我的家乡》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跟读,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在描述什么?”并让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点和自然环境,以及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 轮流朗读教师将本课文按照段落分配给学生,每个学生朗读自己有的那一段。
教师鼓励学生朗读有感情、有表情,并让有一个同学帮助其他同学发现朗读错误。
4. 个人思考让学生用画笔在画板上画出自己的家乡,写下家乡的名字并描述家乡的特点和自然环境。
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更深入,在体验中学习到家乡的美。
5.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描述家乡的特点并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6. 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具体的题目:根据家乡的特点和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要求:条理清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画板等多种方式描述了家乡的特点和自然环境,了解到了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锻炼了群体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家乡的观察,便于思考,激起好奇心,让他们更深入并感性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色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分析家乡的人文特色。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家乡的位置。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体验家乡的自然环境。
邀请当地长者讲述家乡的人文历史。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2.2 教学内容家乡的矿产资源。
家乡的水资源。
家乡的生物资源。
2.3 教学活动收集家乡矿产资源的图片和资料。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水利设施。
开展生物资源调查活动,观察家乡的植物和动物。
第三章:家乡的文化与传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3.2 教学内容家乡的语言、方言。
家乡的传统节日。
家乡的风俗习惯。
3.3 教学活动调查家乡的语言、方言,进行交流分享。
让学生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共同庆祝。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传授家乡的风俗习惯。
第四章:家乡的发展与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4.2 教学内容家乡的经济发展。
家乡的城市建设。
家乡的社会事业。
4.3 教学活动收集家乡经济发展的资料,进行展示和交流。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城市建设。
让学生关注家乡的社会事业,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第五章:家乡的生态环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5.2 教学内容家乡的植被与野生动物。
家乡的水土保持与污染防治。
家乡的环保行动。
5.3 教学活动调查家乡的植被与野生动物,了解生态状况。
组织学生参与水土保持与污染防治活动。
发起环保倡议,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第六章:家乡的历史名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贡献。
6.2 教学内容家乡的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的事迹和贡献。
学习历史名人的精神品质。
6.3 教学活动调查收集家乡历史名人的资料。
举行历史名人故事分享会。
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传承优秀文化。
四年级家乡教案

四年级家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乡之美——四年级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掌握有关家乡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通过对家乡的认识和探索,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
2. 学习并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
教学准备:1. 地图或图片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
2. 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
3. 学生绘制家乡的简单地图的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我们家乡的知识,我们家乡有哪些地方是你们特别喜欢的呢?2. 学生回答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步骤二: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1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并简单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
2.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家乡的人文历史,包括著名的历史人物、古建筑等。
3. 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三: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20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
2.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家乡的特色文化,如传统节日、特色食物等。
3. 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四:合作绘制家乡简单地图(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或景点,绘制家乡的简单地图。
2. 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重要信息。
3. 学生展示并交流各自的地图,共同探索家乡之美。
步骤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2. 鼓励学生对家乡的美好事物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展望未来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家乡的其他特色文化和历史人物。
四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四年级上册家乡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学生的家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文化。
2. 学习并能够正确使用有关家乡的词汇。
3. 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技能。
教学重点: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2. 学习和运用与家乡相关的词汇。
3. 发展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PPT或者教学图片,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文化。
2. 卡片或海报,写上与家乡相关的词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1. 使用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地理位置,比如它在哪个省份/国家,它与其他城市的位置关系等。
2.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例如:你知道你的家乡在哪里吗?离哪个大城市最近?Step 2: 学习词汇 (15分钟)1. 准备写有家乡相关词汇的卡片或海报。
例如,山、河、湖、人民广场、餐馆、传统食物等。
2. 复习每个词汇的发音和意思,可以通过示范和听音跟读的方式进行。
3. 进行词汇游戏,将词汇卡片混合后,学生抽取一张卡片,并用简短的语句描述所选卡片上词汇的特征、所在地等。
Step 3: 描述家乡 (15分钟)1.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
可以参考以下问题:a.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b. 它有哪些自然景观?c. 你觉得你的家乡最美好的地方是哪里?2. 鼓励学生使用之前学习的词汇,帮助他们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
Step 4: 听力练习 (10分钟)1. 准备一段关于家乡的听力材料,可以是一段描述、故事或对话。
2. 学生仔细聆听后回答问题。
问题可以是与听力材料相关的细节问题或整体理解问题。
Step 5: 拓展活动 (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或知名景点,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可以使用图片、海报等辅助材料。
2. 其他小组成员向介绍者提问,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Step 6: 小结与反思 (5分钟)1. 简要总结当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回顾所学的家乡词汇和描述。
四年级上册全册简明教案: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

四年级上册全册简明教案: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第一单元:认识家乡第一课时:家乡的特点- 目标:通过观察和描述,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家乡的特点。
- 教学准备:图片、地图、家乡的风土人情资料。
-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点。
2. 观察: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老师帮助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3. 描述: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特点,老师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
4.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
-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采访家长或其他长辈,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特点。
第二课时:家乡的变化- 目标:通过观察和描述,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家乡的变化。
- 教学准备:图片、家乡的变化资料。
-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
2. 观察: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老师帮助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3. 描述: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变化,老师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
4.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家乡的变化。
-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采访家长或其他长辈,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变化。
第三课时:家乡的名人- 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名人,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及其贡献。
- 教学准备:图片、家乡的名人资料。
-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名人。
2. 了解:学生了解家乡的名人及其贡献,老师帮助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3. 分享: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家乡的名人,老师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
4. 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名人,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邀请家乡的名人来学校做分享,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名人。
第二单元:家庭生活(以下内容省略)...。
四年级家乡教案

四年级《家乡》课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
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共15个内容。
内容包括:农业与农村;走向市场的农业;家乡的民族风情;家乡的戏曲与曲艺等。
通过本册的内容,让学生领略家乡蓬勃发展的农业、多姿多彩的民族和异彩纷呈的艺术,激发学生对家乡更浓烈的热爱之情,感受农业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1、农业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农业与农村包括农具的变迁、农业新面貌、农村新风貌。
2、走向市场的农业包括日渐兴起的农村产业;身价倍增的玉米;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及游览博览会来进一步扩大知识。
3、了解吉林省的民族风情包括传统的民族服饰、美食、住所、体育项目和节日。
4、了解我省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曲艺。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要求。
2、难点:查阅资料,提前预习。
五、教学措施通过网络、书籍来搜集有关家乡的农业、农村的新变化、市场农业的快速发展、家乡的各种民族风情、家乡的戏曲与曲艺等相关的文字、图片、故事、音像等资料,来了解吉林家乡农村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六、评价方案1、课堂上的参与力和学习态度看40%。
2、课堂认为完成情况看30%。
3、看学生的预习(材料的准备、作业的完成)能力看30%。
七、教学进度表及安排隔周上一节《家乡》课。
(四)年级(家乡)教学进度表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所在的城市、省份和经纬度。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介绍家乡的自然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自然特点。
1.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自然特点,评估他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知道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俗、艺术、建筑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
介绍家乡的文化传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和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2.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乡文化传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经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知道家乡的主要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知道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活动。
3.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自然资源,通过地图、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介绍家乡的经济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经济特点。
3.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经济特点,评估他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第四章:家乡的环境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家乡的必要性。
我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

我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名人典故、传统节日等。
3. 家乡的风土人情:介绍家乡的方言、民俗、特色美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家乡的信息,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家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4. 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家乡2. 板书内容:- 家乡的地理位置- 家乡的历史文化- 家乡的风土人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乡2. 作业内容:-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 绘制一幅家乡的风景画,要求色彩丰富、形象生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2. 学生反思:检查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计划。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严谨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下面问题:
①你周围的人有开微博的吗?有没有威信?一天能接收多少条短信?
②设想一下,你作为一个“自媒体”的经营者。你怎样设计你的LOGO?你对自己的媒体经营有怎样的设想?
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地方“传媒”
传播媒体
家乡的“传媒”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集备教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秋收是农民的事,与家乡其他人无关,这种说法你怎样理解?
小组讨论汇报 :
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家乡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行动起来,确保地里的庄稼颗粒归仓 。
二、新授
1、在秋收时,总会发生一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学生讨论哪些农作物是夏天收获的,哪些农作物是秋季收获的? 小组交流结果写在纸上。
5、你最熟悉的汽车是哪一种?汽车的哪个方面最吸引你?同学交流。
6、我设计的汽车
如果你是未来的汽车设计师,你会设计一辆什么样的汽车让人们惊叹呢?用文字,或者用图画,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吧!
三、总结
板书设计
7、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的摇篮
汽车品牌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集备教师
无
课题
8、各民族大团结
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
吉林省玉米加工和深加工规模逐步扩大。如今,作为农产品的玉米,其用途已扩展到工业、交通、医药等诸多领域。
3、认识玉米加工过程
初加工阶段:简单的玉米食品
扩大加工阶段:淀粉、饲料、玉米油等
深加工阶段: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生化药品、酒精等。
三、社会调查
调查商店里、集市上销售玉米加工产品的种类,把受欢迎的玉米加工产品记下来。
吉林省的民间艺术
吉林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分布及艺术形式示意图
3、试一试
①你们哪儿有哪些民间艺术?
②你了解我省哪些民间艺术?
4、写一写:
①家乡的生活中有哪些“民间艺术”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欣赏?
②对于保护和发展家乡的民间艺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三、总结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
音乐 舞蹈 戏曲
三、总结
说一说,关于家乡戏曲的情况,你还知道些什么?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地方戏曲
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二人转、吉剧、
新城戏、黄龙戏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集备教师
无
课题
11、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省民间艺术的主要种类。
2、知道我省民间艺术对我省人民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对家乡的贡献。
教学难点:现代信息资讯工具对生活的改变。
教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无
学具准备
无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你们知道现在家乡的传媒有哪些?
二、新授
1、议一议:
互相说说你对现代信息资讯的了解。家乡的信息传媒有哪些特点。
2、读一读:
家乡的传媒,它们都有那些各自的特点?
3、写一写:
假如你是家乡某个传媒的老总,你打算怎样经营?写出你的经营想法。学生汇报,师总结。
教学难点:体会民间艺术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无
学具准备
无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民间艺术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们知道现在家乡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二、新授
1、议一议:
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民间艺术分布。 家乡的民间艺术有哪些特点
2、读一读
现代工业体系
三大支柱产业:汽车 石化 农产品加工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集备教师
无
课题
7、汽车工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的汽车工业
2、汽车工业对我省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汽车工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教学难点:汽车工业的配套工业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教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你们知道家乡的省会吗? 你对我省的省会有那些了解?
二、新授
1、读一读
吉林省区划简介
2、试一试 看一看,记一记:
3、吉林省行政区划示意图
二、新授
1、吉林省地方戏曲剧--吉剧
吉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各地以及辽宁、黑龙江、一些地区。它是在建国后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剧种,因其诞生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而得名。
这个吉林地方戏曲剧种,在曲艺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其他民间歌舞和地方戏曲逐步发展而成的。在成功地将二人转传统剧目《蓝河怨》作为新剧种的第一个实验剧目后,开始解决小生、小旦、彩旦、小丑等行当和戏。
江源区四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 题
第一课 农业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农业发展,及农产品。
2.教育学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农业发展和农产品。
难点: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表现。
教 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图片
学具准备
无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图片
学具准备
无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奔驰的汽车都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二、新授
1、你们都认识哪些汽车?
2、介绍中国一汽。
3、议一议:
互相说说,我们国家最早的汽车产自哪里?
4、理解我省为什么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我省的汽车工业带动了那些配套企业?
2、议一议: 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少数民族,你是哪一个民族。
3、家乡的少数民族分布有哪些特点: 读一读,吉林少数民族的分布!
4、调查一下我们身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5、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我省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你知道或发现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写下来。完成P23“我了解到的信息”。
剪纸 根雕 农民画 泥塑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集备教师
无
课题
12、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省的行政区划分。
2、知道我省各行政区划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牢记我省行政区划。
教学难点:各行政区的特点,及各自特点。
教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无
学具准备
无
教学流程
3、家乡的工业有哪些特点。
4、读一读,吉林主要工业的分布!
5、试一试:调查一下我们熟悉的工业产品还有那些?
6、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本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家一起找一找,看平时接触的东西中,哪些是本地生产的工业产品。
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6、生活中的工业
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无
课题
10、地方戏曲
教学目标
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喜欢东北地区的地方戏曲,培养学生对地方戏曲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地方戏曲,并了解地方戏曲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了解地方戏曲的历史,发展及过程。
教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无
学具准备
无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吉林省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有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些剧种。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农业发展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渔业、副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也是动植物本身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 题
第二课 黄金玉米带
教学目标
1、了解玉米的千变万化。
2、玉米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玉米带的三大独特资源优势。
教 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
3、读一读
家乡的秋天
4、试一试,小组讨论。
(1) “秋收是农民的事,与家乡其他人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在秋收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三、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4、 秋收季节
家乡的人们互相帮助
电视台播报农业天气预报
加油站保障用油的供应
农机站对农机进行保养
6、读一读
我省几个少数民族的美丽服饰。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理由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各民族大团结
1个自治州3个自治县
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欣赏各民族的美丽服饰
课后反思
主备教师
孙嘉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