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思想的评论

合集下载

浅析孔子的哲学思想

浅析孔子的哲学思想

浅析孔子的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注重实践,努力寻求对人生的智慧,着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孔子的思想体系、人性观和伦理观三个方面浅析孔子的哲学思想。

一、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提出了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可以让人的善性得以发扬光大。

他强调“仁”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所有道德品质的根源,只有具备了“仁”的品质,才能够理解“礼、义、廉、耻”等要素。

孔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完善自身以及和他人的关系,通过学习探索,使自己更加符合“仁”的标准。

他的思想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个人性善良和“仁”为核心的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阐述了人性的本质孔子的人性观认为,人是有天赋的善良天性,他认为人性本善,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种说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使很多后来的思想家受益,并推进了这个基本的人伦思想。

孔子认为,教育能够发掘和引导人的善良本性,即人性完全可以受到教育的影响,其实我们的人性更容易转变。

孔子强调,如果社会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积极的道德引导,那么人性的善良和卓越品质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强调人的伦理观孔子的伦理观以“仁爱”为核心,他认为在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是“仁爱”之心,即一种亲切之情和平等之心。

孔子认为,照顾各种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了他对社会组织的重视。

他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道德做人的较深原则。

孔子提倡的这种伦理观和政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照亮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伦理、价值和行为规范。

他的伦理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总之,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孔子强调“仁”是道德的根本,它是人类文化最高解释资本,还强调要积极进行教育引导,发挥人类善良的本性,推进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优化,人际家庭伦理,这些思想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结评述孔子思想

总结评述孔子思想

总结评述孔子思想孔子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体系以道德伦理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了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之道。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通过仁爱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仁者爱人,孔子主张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治理,以己度人,以德化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

他强调人的德行和品德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孔子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他主张“教育无疆界”,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的机会,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品德。

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他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够不断进步。

第三,孔子思想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关系。

他强调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对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家庭的和谐,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后代,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他提出了“君子之于天下也,诚之为财”的理念,认为一个人的诚信和道德品质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孔子思想以道德伦理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了重要的价值观和原则,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历久不衰,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其思想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以仁爱为核心,注重人的德行和品德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与改造,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一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孔子的评析

对孔子的评析

对孔子的评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影响中国思想历史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出生于551年,去世于479年,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正是这个时期,中国思想开始了飞跃发展。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也受到深刻的影响。

一、时代评价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出现,社会秩序已经极其混乱。

当时,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已经过渡,先秦两汉时期仍然是封建社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已经演变成一个以政治权力为主体的社会。

当时,各个国家就不断争夺领土以及政权,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也都受到了影响。

孔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也受到了这种社会的影响。

他的思想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释放出来的。

二、思想评析孔子的思想受到传统道家、经学、后来人类学和政治观念等经典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他高度重视道德修养,他强调“仁”,他认为“仁”是一切行为的根本准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

他也强调孝敬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建立家庭的和谐,孝敬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他也强调修身养性,他认为若想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先从个人做起,修身养性,以德服人,良好的品德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

三、社会影响孔子提出的仁义道德理论,他提倡以礼以德,重视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他的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秩序的发展。

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同样重要,因此他把家庭修养放在社会和谐的根本上。

此外,孔子还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

他提倡“尽社会必要之义”,即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他的思想也被当时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所采纳,并用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结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不少,他提出的家庭修养、以礼以德、尽社会必要之义等思想,都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因此,孔子的思想也被世人尊为中国传统礼仪的奠基人。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精品5篇]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精品5篇]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精品5篇]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精品5篇]孔子思想总结评析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孔子思想总结评析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礼制”、“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方面。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即“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朋友、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爱。

孔子的“礼制”思想,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强调礼仪、礼节、礼貌,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孔子还提出了“道德规范”,认为人应该遵守道德规范,遵循“礼”的原则,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以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文化发展方面。

孔子的思想也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明交流方面。

然而,孔子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孔子强调了“礼”的原则,但有时过于强调礼仪、礼节、礼貌,而忽略了人的自由和权利。

此外,孔子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如对女性的歧视、对少数民族的排斥等。

综上所述,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孔子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思想,以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的学说、“礼”的思想、“德”的教育观、“无极”的哲学观、“性相近”的心理学观等。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通用5篇)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通用5篇)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通用5篇)孔子思想总结评析(通用5篇)孔子思想总结评析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孔子思想总结评析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孔子思想总结评析(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以及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以下是我对孔子思想的一些总结评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涵盖了友善、公正、同情、责任感、忠诚等多种品德。

“克己奉公,无求生怨”,这是孔子对仁的解释。

简单来说,仁就是一种道德准则,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人生追求。

孔子的教育理念也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人的品格、道德、智慧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他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不应该受到阶级、地域、年龄的限制。

在政治上,孔子提倡“礼治”,认为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正名”,认为社会地位和身份应该与个人能力和贡献相匹配,这体现了他的公正和公平观念。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仁”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来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历史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普及,提高了人民的素质。

他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后世的政治理念打下了基础。

尽管孔子思想中有一些可以被质疑的地方,比如他的“礼”的思想可能过于强调等级制度,但他的思想仍被广泛接受和传承,是因为他的思想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社会公正、道德教育的追求。

同时,他的思想也为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学说和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和“礼”两个方面,他认为“仁”是一种道德准则,强调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并且提倡“克己奉公”、“仁者爱人”、“温良恭俭让”等行为准则,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

孔子思想的评价和总结

孔子思想的评价和总结

孔子思想的评价和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等经典著作中。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孔子思想进行评价和总结,突出其对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教育教学的贡献。

首先,孔子思想强调道德伦理。

他主张以“仁爱”为中心,认为道德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孔子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为政以德”的道德观念,强调人人都应该追求道德的完美,并以自己的言行为他人树立榜样。

这种强调道德的思想对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孔子思想对政治治理贡献巨大。

孔子认为君主应该以仁爱为本,以德治国。

他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主张君主和臣子、父母和子女应该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相互尊重和体谅。

他还强调君主应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倡导“敬天爱民”的治国理念。

孔子的政治思想强调了政治道德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最后,孔子思想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人才和培养德行,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念。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注重以身作则、示范教育的影响力。

他还提出“诗、礼、乐、书”等文化知识传统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教育要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体来说,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以及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对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教育教学的贡献具有重要价值。

孔子思想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促进了社会和谐与个人的品质提高。

他的政治思想注重了君主的德治和政治道德的重要性,对于现代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启示作用。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深远。

在孔子逝世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论和行事记录下来,形成了《论语》一书。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

同时,孔子也强调个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学习与思考,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经济方面,孔子主张节俭,反对奢侈,重视节俭持家,这也是儒家注重伦理道德的表现之一。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德治和礼制,即以德行为首要标准来治理国家,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同时,他也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提倡以“仁”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个人行为。

然而,孔子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的思想过于注重伦理道德,忽略了人性的其他方面,如情感和欲望等。

其次,他的经济思想过于保守,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他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和权威,忽略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总体来说,孔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孔子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以及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以下是我对孔子思想的一些总结评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涵盖了友善、公正、同情、责任感、忠诚等多种品德。

“克己奉公”是孔子对仁的解释,即克制私欲,尽力服务公众。

孔子的教育理念也颇具特色。

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应受家庭背景、财富等因素的限制。

他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强调了兴趣、热爱和享受学习的重要性。

总结评述孔子思想

总结评述孔子思想

总结评述孔子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总结评述。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他强调道德修养和仁爱之道。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以诚实、正直和道德修养为基础,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他强调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也认为人的善良只能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得以发挥。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应该包括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他教导人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他著名的“德行”思想。

孔子强调了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应该从家庭中开始。

他提倡人们要尽孝敬父母之责,处理好亲子关系。

他认为,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安定和和谐的基础。

他主张维护社会和谐需要有君主的德行和规范。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以仁爱之道来审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他主张君主要以榜样模范的形式对待臣民,通过德行的力量影响和感化他们。

孔子还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和品质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

他鼓励人们要学习并在学习中实践。

他主张教育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德行和才能。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教育三绝”思想也成为后世古代教育的范例。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思想基石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说一直被作为正统思想,并影响着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和社会的价值观。

孔子的思想也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孔子的“仁爱”思想被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道德观念。

总而言之,孔子的思想强调了德行修养、仁爱之道、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为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带来了和谐、秩序和教育的理念,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于丹《〈论语〉心得》说的人很多,看了一遍书,觉得于丹并未说出孔子思想的精髓。

孔子看到这本书真的要哭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孔子的误读,造就了今日中国的酱缸文化。

真的到彻底廓清孔子思想真相的时候了!孔子哭了!孔子早就应该哭了!因为我们的愚蠢和无知,因为我们的误读,不仅让孔子和孔子思想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笑话,也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笑话: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快乐的人。

《论语》开篇强调“悦”“乐”“不愠”四字,给中国传统文化定下了快乐的基调。

由此,中国文化便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区别开来。

孔子是个懂得快乐精神的人,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取瑟而歌”,喜欢唱卡拉ok。

孔子不仅不是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学究,他还为我们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快乐不仅是一种生活理想,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率真的人。

他憎恶虚假与伪善,他说:“把怨恨隐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对人家友好,我对这种行为感到耻辱。

”所以,他会对粗鲁无礼的人大发其火,甚至动手打人,“用手杖击打别人的小腿”。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中国社会理想的奠基人。

他期望政治统领社会,学术统领政治;他期望学术源于公众,不受政府钳制。

周公是他理想中的政治领袖,创建了西周礼制,孔子的梦想,就是复兴周公之道。

梁启超说:“西方为法治,中国为礼治”。

同为治理社会的方法,礼治、法治实在难分优劣。

所以孔子认为:“以法令引导民众,用刑法规范社会,民众只求免于受罚,不会有任何道德责任。

而以德行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规范社会,民众便会感受到道德责任,内心因为认同而归依。

”家庭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何况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我们治理国家的模式,近百年来都在向西方模仿、抄袭,这称得上现代中国的最大悲哀。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真正懂得好政府的人。

子贡问政时,孔子回答“一个好政府应该有充足的粮食、足够的军备、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先去哪个?”“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答“那就舍去粮食吧。

因为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

但是,如果民众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不能成立。

”孔子回答得多好!他还告诫后人:“国家有道,贫穷与卑贱是一种羞耻;但国家无道,富有与做官都是令人耻辱的事情。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坚定的革命者。

他的思想,为中国迎来了一场彻底的社会和政治革新。

他强调不以出身,而以德行和才能选择从政者;他认为统治者不应为自己敛财和攫权,而要设法给民众带来福利与幸福。

在他的思想引导下,他去世后的几个世纪内,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中国的大地上消亡了。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完全的人道主义者。

他崇尚的不是神道,不是君道,是完全的人道。

他说的“仁”是人心的境界,两人为仁,仁者爱人。

只有这样的礼乐之世,才会君臣有义、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仁”成为中国方式的宗教。

“殷人尚鬼”,到孔子时,他给中国人建了另一座教堂。

这座教堂信的不是上帝圣灵,而是家族宗庙。

在他的宗教信念中,谁都能做尧舜,人人可成佛陀。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最宽容的哲学家。

他期望每个人都反躬自省,他小心翼翼地不为后人制定任何死板的规则。

他说的“道”,就是个人自己的主张,所以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

他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他说“朝闻道夕可死也”。

他希望人们把求道、谋道、为道、行道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中心。

他也梦想有一种大道,能成为所有个人与国家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了所有的德行、真诚、正义、慈爱和喜好。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最伟大的老师。

在他眼中,贫贱者与富贵者永远平等,他只期望弟子们聪慧而勤奋。

他从四个方面教育弟子:文献、行动、忠诚和信义。

孔子的教育方式不是强制,而是说服,他不在意对错误的惩罚,但强调对正确的奖励。

他平易近人,没有后代老师那些可怕的清规戒律。

孔子虽然没能使弟子们得到世袭的权力,却巧妙地让他们拥有了“君子”之名。

从此,“君子”指的是饱学之人,而与贵族身份无关。

孔子也称“君子”为“士”,让他们肩负了一种使命:宁可自我牺牲,也要冲击强权,以民众的名义和利益掌管国家。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中国的第一位平民学者。

中国此后的学术,都以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为主要血脉。

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他不尚空言,他强调知行合一。

他思想的精髓,是学习如何为人做事,即使“不识一字,亦可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所以中国学术求会通,而西方学术求的是差别。

如果今日学者只重学理,不求人格,永远也无法领悟中国学术的深义。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人士,他的思想推动了欧美民主的进程。

17世纪始,耶稣传教士把孔子思想带到欧洲,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大量思想家、政治家按受了孔子的影响。

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颂孔子:“我全神贯注的读了他的这些著作,我从中汲取了精华……”他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最值得人们尊敬的时期,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期。

”赖克韦恩也写道:“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所以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

通过法国的思想运动,孔子也影响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甚至想比照中国的科举制度,建立一种教育体制,作为美国的政治基石。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在现代中国只剩下一位真正继承者,这就是国父孙中山。

孙先生从来都把孔子称为民主主义者。

他宣称:“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

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他还断言:“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出了一种民主哲学……欧洲超过中国的,不在于政治哲学,而只在于物质文明……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科学,而不是政治哲学。

因为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还需要向中国学习。

”孙先生是唯一要把中国新政治和历史旧传统连根接脉的伟人。

他把中国政治原有的考试、监察制度,并入西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创立了他五权分立的政治思想。

孙先生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在于他融会中西的政治抱负。

国父孙中山的这种远见卓识,将绵历百代。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个厌弃财富的人。

所以他说:“吃粗粮,喝白水,曲臂而枕,我在其中仍然很快活。

”所以他夸奖子路“穿着破烂的麻布袍子,与衣着轻裘的人并肩而立,却没有丝毫的羞耻之感。

”所以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中国与西方在历史与文化精神上有太多的不同,现在却拼命地在往同一条路上挤。

致使中国文化传统,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已学绝道丧、奄奄一息。

渊源不同。

钱穆先生总结过,中国文化源于农耕,仰仗的是天、地、雨水,这三者都不是人力可改变的,所以它的文化形态是静定、保守,讲究“天人相应”“物我合一”,于是有“和合”“顺应”“安分守已”之说;西方源于游牧文化,自给不足,向外扩张,因而它的文化是流动、进取,标榜“天人对立”“物我对立”,于是有“自由”“独立”“自我”之说。

中国人“安、足、静、定”的精神气质,遭遇西方“富、强、动、进”文化攻势,势必无所适从,价值观势必沦丧。

文化何谈进步,它只有绵延。

文字思维与文化精神不同。

中国文字“简单表现复杂,空灵象征具体”的精神,也就是中国文学与艺术的精神。

中国文学是人世的,西方文学是社会的。

社会只需关注“有”,而人世却要知“无”知“有”。

所以中国文学重情不重事,西方文学重事不重情。

西方艺术与中国也完全不同,西方艺术的核心是娱乐,而中国艺术的本质为礼乐,礼乐既为艺术,也是道义,更是人生。

孔子哭了!因为汉武帝之后,孔子学说就开始被滥用,以至败坏到为专制统治辩护,这与真正的孔子全无关系。

然而今天,中国人的历史观早已被捣成了一团糨糊,于是打倒“孔老二”的喊声至今不绝于耳。

一个国家舍弃了历史,又怎会有文化可言?孔子的《春秋》,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命脉。

历史千变万化,不外乎一个“治乱盛衰”。

稍逢衰乱之世,就否定自己的老祖宗,这种民众与文化心态确实令人悲哀。

千万不要忘记,留在我们今天记忆中的历史,大多都是对历史的误解与错读。

孔子哭了!如果他的哭声,仍旧不能唤醒我们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与评价,那我们下一个听到的,将会是后代对我们怨恨的哭声。

“复兴国学”是一句大而无当的空话,“复兴儒学”也是一句不学无术的套话。

在中国,复兴孔子质朴而本真的思想,倒是一句能够做到的大实话,这也是重建中国文化精神、民族信心与民众价值观的唯一出路。

孔子哭了!他流下了所有中国人的眼泪!孔子哭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人士,他的思想推动了欧美民主的进程。

17世纪始,耶稣传教士把孔子思想带到欧洲,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大量思想家、政治家按受了孔子的影响。

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颂孔子:“我全神贯注的读了他的这些著作,我从中汲取了精华……”他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最值得人们尊敬的时期,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期。

”赖克韦恩也写道:“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所以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

通过法国的思想运动,孔子也影响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甚至想比照中国的科举制度,建立一种教育体制,作为美国的政治基石。

----------------------------------------------------------------------又意淫了.哭孔孔哭文章十一评,一哭“因为我们的愚蠢和无知”,孔子知道我们卫星上了天,有了原子弹,加入了世贸,马上要办奥运会吗?既然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说现代人愚蠢和无知,借古骂今哗中取宠,这可是文德问题!二哭“不知他是个快乐的人”翻开中国的历史,春秋战乱,三国争斗,水浒造反,清朝屈辱,民国无能,南京大屠杀,死了30多万中国人,中国人何乐之有,孔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并取瑟而歌,真是先已乐而天下乐者!如果他是一个汗滴禾下土者,他能乐的起耒吗?三哭“我们不知他是一个率直的人”他恨虚假伪善,他说‘把怨恨隐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对人家友好’所以他对粗鲁无礼的人大发其火,甚至动手打人,这真是连说谎都不会,大凡粗鲁无礼的人都是心直口快之人,打他们何意?不言自明!四哭“不知他是中国社会理想的奠基人”人分男女,位分尊卑,子孝父慈,等级制度,愚腐思维,千年锁链锁了一代又一代人,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有后人谈恋爱,他们还会干涉!这叫封建余孽,流毒极深!五哭“不知他是个真正懂得好政府之人”此话从何讲起,王朝更替,他劳而无功!粮食,军备,政道,孙子早已讲得清清楚楚,无粮不能生,无军不能存,无道不能兴,三者取一乃愚人,笑话也!六哭“不知他是个坚定的革命者”这真是天下奇文,革命意昧着什么?他那严懂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能有此等意识,开此先河,金庸写了那么多武艺高强的武侠小说而他坦白地对人说‘我对武功武艺一窃不通’想耒孔子只能是愚生一个,难怪毛从不提他!七哭“不知他是个完全的人道主义者”他以礼乐治世,根本读不上人道“君臣有义,父子有恩,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刘邦杀韩信,宋江毒李逵,何义之有!父子兄弟为了房产遗产闹的牛死马瘟,吃亏上当,陪了夫人又折兵,往往就败在那朋友之信上,明知道不通又强加于世,分别虚假骗人,八哭“不知他是个宽容的哲学家”哲学乃人类社会科学,何以宽容之说,论道他不如老子“大道废有仁义”,论哲他不如马列,中华民族的解放,孔何功之有九哭“不知他是伟大的老师”,臭老二根本教不出好学生,修家谱,守孔庙,树碑立传,名利之徒而已,十哭“他是第一位平民学者”这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十一哭“他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人士”,他竞成了美国的政治基石,说不定他还是个归国华侨,再吹再哭下去,马列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都在孔学上发展起来的,不要哭不要吹了,再吹美国人可要开着航空母舰到中国进行孔学申遗了!从十一哭到十七哭,还有五哭,再哭下去,恐怕人事不醒了,但有一段话应该引起人们的警醒“孔子的春秋,奠定了中国文化命脉,历史千变万化,不外乎治乱盛衰,稍逢衰乱之世,就否定自巳的老祖宗,这种民众与文化心态确是令人悲衰”这些话不但言重了,而且意识模糊了,不能沉论古文悲观厌世,何况中国文化留给我们的,一是生产技艺,二是抗争本能,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物质赖以生存,精神让人震奋创新!其它全是垃圾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