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同济第六版)第十一章总结

合集下载

高数下册第11章解析

高数下册第11章解析

则 1时级数收敛; 1 时级数发散; 1时失效.
(5) 根值审敛法 (柯西判别法)
设 un 是正项级数,
n1
如果lim n n
un
(为数或 ),
则 1时级数收敛; 1时级数发散; 1时失效.
3、交错级数及其审敛法
定义 正 、负项相间的级数称为交错级数.
(1)n1un或 (1)nun (其中un 0)
如果级数 an x n 在x x0处发散,则它在满足
n0
不等式 x x0 的一切x 处发散.
推论
如果幂级数 an x n 不是仅在x 0 一点收敛,也
n0
不是在整个数轴上都收敛,则必有一个完全确定
的正数 R 存在,它具有下列性质:
当 x R时,幂级数绝对收敛;
当 x R时,幂级数发散;
函数
1、常数项级数
定义
un u1 u2 u3 un
n1
n
级数的部分和 sn u1 u2 un ui
i 1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
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
lim
n
sn
存在(不存在).
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性质1: 级数的每一项同乘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敛散性不变.
性质2:收敛级数可以逐项相加与逐项相减.
(2)
讨论
lim
n
Rn
0

f
(n) ( x)
M,
则级数在收敛区间内收敛于 f ( x).
b.间接法 根据唯一性, 利用常见展开式, 通过 变量代换, 四则运算, 恒等变形, 逐项求导, 逐项积 分等方法,求展开式.
(4) 常见函数展开式
e x 1 x 1 x2 1 xn x (,)

同济版大一高数第十一章第三节格林公式

同济版大一高数第十一章第三节格林公式

2 a cos t(a cos t) a sin t a sin t
0
a2
dt
2
dt 2
统一变量化成定积分
0
Q x
y2 x2 ( x2 y2 )2
P .
y
16
例7 计算
其中L为上半圆周
沿逆时针方向.
解:
P ex cos y 2 Q ex cos y
y
x
I
LOA
OA
y
(Q P )d (ex sin y 2 y)d x
其中L 为折线 OABO, O(0,0) A(1,0) B(1,2).
yB
解: P ex , y
Q e y x
(e y ex ) d
A
0
x
L
D
1
dx
2x (e y ex )d y
OB : y 2x
0
0
1 (e2x 1 2xex )d x 1 e2 7
0
2
10
例3 计算 I ( y2 xe2 y )dx (x2e2 y x2 )dy, L
0
0
此题的特点: P 2x y Q x2
P 2x Q
y
x
23
二、平面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等价条件
定理2. 设D 是单连通域 ,
函数
在D 内
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则以下四个条件等价:
(1) 在 D 内每一点都有
P Q . y x
(2) 沿D 中任意光滑闭曲线 L , 有
L Pdx Qd y 0.
( Q x
P y
)dxdy
L
Pdx
Qdy
取 P y, Q x, 得 2 dxdy L xdy ydx

同济高数第十一章

同济高数第十一章
同济高数第十一章
• 函数与极限 • 导数与微分 • 导数的应用 • 不定积分 概念
函数定义
函数是数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是 一种特殊的映射关系,将一个集 合的元素按照某种规则映射到另 一个集合的元素。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包括解 析法、表格法和图象法等,其中 解析法是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函 数关系。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 增减性。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单调递 增,则该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导数大于等 于零;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则该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导数小于等于 零。
VS
函数的极值
函数的极值是指函数在某个点的值大于或 小于其邻近点的值。如果函数在某个点的 左侧导数大于零,右侧导数小于零,则该 点为函数的极大值;如果函数在某个点的 左侧导数小于零,右侧导数大于零,则该 点为函数的极小值。
03
导数的应用
中值定理与洛必达法则
中值定理
中值定理是导数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指出如果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则在开区 间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该点的导数等于函数在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之差除以区间的长度。这个定理 在研究函数的性质和解决某些问题时非常有用。
洛必达法则
洛必达法则是求极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处理分式函数的极限问题。如果一个分式函数的极限为 零,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导数都存在且分母的导数不为零,则可以将分子和分母分别求导后再求极限, 这个法则称为洛必达法则。
导数的计算
总结词
导数的计算是理解导数概念和运用其解决问题的基础。
详细描述
通过求导公式、链式法则、乘积法则和商的求导法则等,可以计算给定函数的导数。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对于理 解函数的性质、研究函数的极值和优化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数学同济六版第十一章11-2

高等数学同济六版第十一章11-2

思考题
收敛, 收敛? 设正项级数∑ un 收敛, 能否推得 ∑ un 收敛?
2 n =1 n =1 ∞ ∞
反之是否成立? 反之是否成立?
思考题解答
收敛, 收敛, 由正项级数 ∑ un 收敛,可以推得 ∑ un 收敛
2 ∞ ∞ n =1 n =1
n→ ∞
( 2) lim un = lim = 0,
它是收敛的。 ∴ 它是收敛的。
1 n n→ ∞
三、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定义: 正项和负项任意出现的级数称为任意项级数. 定义: 正项和负项任意出现的级数称为任意项级数.
定 理 若
∞ ∞
∑u
n=1
n
收 ,则 敛
∑u 收敛.
n=1 n
1 证明 令 v n = ( un + un ) ( n = 1,2,L), 2 ∞ 且 v n ≤ un , ∴ ∑ v n收敛 , 显然 v n ≥ 0,
∞ ∞




∑ vn 收敛,则 ∑ un 收敛; n =1
n =1
(3) 当 l = +∞ 时, 若
∑ v n 发散,则∑ un 发散;
n =1 n =1


un 证明 (1) 由lim = l n→ ∞ v n
l 对于ε = > 0, 2
l un l ∃ N , 当n > N时, l − < < l + 2 vn 2
且 sn = u1 + u2 + L + un ≤ v1 + v2 + L + vn ≤ σ ,
n =1
n=1

n=1
即部分和数列有界

高数同济六版课件D11总复习

高数同济六版课件D11总复习

f(x,y)ds bf(x,(x)) 12(x)dx
L
a
• 对光滑曲线弧 L :r r ()( ),
L f (x, y)ds f(r()c o,rs ()sin ) r2()r2()d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总复习
第十一章
线面积分的计算
一、 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二、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1. 基本方法 曲线积分
第一类 第二类
( (
对弧长 对坐标
) )

转化
定积分
用参数方程
(1) 选择积分变量 用直角坐标方程
用极坐标方程
第一类: 下小上大 (2) 确定积分上下限
2、性质: P d y d z Q d z d x R d x d y P d y d z Q d zd x R d x d y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计算法
定理: 设光滑曲面 :z z (x ,y ),(x ,y ) D x y
R(x,y,z)是 上的连续函数, 则
Q [(t),(t), (t)](t)
R [( t),( t), ( t)] (t)dt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4、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
LPdxQdy L P c o Q sc od s
PdxQdy R d zP c o Q s c o R s co d s s
Q(x,y,z)dzdxD zxQ(x,y(z,x),z)dzdx
(右正左负)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4、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第十一章傅立叶级数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第十一章傅立叶级数


4
sin t ,
1
sin 3t , sin 5t , sin 7 t , 4 3 4 5 4 7
1
1
4 u sin t
4 1 u (sin t sin 3t ) 3
4 1 1 u (sin t sin 3t sin 5t ) 3 5
二、三角级数 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
1.三角级数
f ( t ) A0 An sin( nt n )
n1 n1

谐波分析
A0 ( An sin n cos nt An cos n sin nt )
a0 令 A0 , an An sin n , bn An cos n , t x , 2
a0 (a n cos nx bn sin nx ) 2 n1
三角级数
2.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
三角函数系
1, cos x , sin x , cos 2 x , sin 2 x ,cos nx , sin nx ,
正交 : 任意两个不同函数在 [ , ]上的积分等于零.
cos nxdx 0,
试求其Fourier级数的和函数
3 s( x )在 x , ,10各点处的值 2

s( x )是以2为周期的函数
f ( x )在整个数轴上连续 ,
其Fourier级数处处收敛于f ( x )本身
s( ) 0
3 s( ) s( 2 ) s( ) 2 4 2 2
n1
1 bn f ( x ) sin nxdx 傅里叶系数
( n 1,2,3,)
1 an f ( x ) cos nxdx , ( n 0,1,2,) b 1 n f ( x ) sin nxdx, (n 1,2,)

同济高等数学第六版D11_2数项级数及审敛法

同济高等数学第六版D11_2数项级数及审敛法

1 1 1 n n 1 1 1 n ( n 1 ) (n 1) n 1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 、交错级数及其审敛法
设 un 0 , n 1, 2 ,, 则各项符号正负相间的级数
称为交错级数 . 定理6 . ( Leibnitz 判别法 ) 若交错级数满足条件:
设对一切 都有 分别表示弱级数和强级数的部分和, 则有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 若强级数 因此对一切
收敛, 则有 有 也收敛 .
由定理 1 可知, 弱级数 (2) 若弱级数 因此 发散, 则有
这说明强级数
也发散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1 1 1 例1. 讨论 p 级数 1 p p (常数 p > 0) p 2 3 n 的敛散性.
1 1 时, p p , 故 n x
1 1 1 1 1 1 1 考虑强级数 的部分和 1 p 1 p 1 p 1 p 1 p 1 p 1 p 1 (n 13 ) 2 n 22 n (n 1) n

1 1 1 n n p 1 1 1 p 1 p 1 (k 1) (n 1) k 1 k
故强级数收敛 , 由比较审敛法知 p 级数收敛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n
调和级数与 p 级数是两个常用的比较级数.
若存在 N Z , 对一切 n N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定理4 . 比值审敛法 ( D’alembert 判别法) u n 1 设 为正项级数, 且 lim , 则 n u n (1) 当 1 时, 级数收敛 ;

大一高数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高数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高数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是大一高数的最后一章,也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章主要涉及到了一元函数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学习这个章节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理,以及一些常用的积分求解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不定积分是积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表示一个函数的原函数。

如果函数f(x)是函数F(x)的导函数,那么F(x)就是f(x)的一个原函数。

不定积分的计算可以用积分表或者运用常用的积分公式来完成。

在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定积分具有线性性质和可加性,以及积分与导数的基本关系。

二、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定积分是积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表示了函数在一个闭区间上的平均值。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包括用定积分的性质来计算、用微元法进行计算、利用换元法进行计算等。

在计算定积分时,我们需要掌握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并且需要注意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基本关系。

三、变限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法当我们计算某些复杂函数的不定积分或定积分时,可以利用换元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换元法可以将原来的积分问题转化成一个更易处理的积分问题。

在应用换元法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换元变量和变限积分的变量范围,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是微积分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建立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微积分的基本定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函数的原函数来求解相应的定积分。

同时,基本定理还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计算带有变限积分的定积分。

五、换元法的应用换元法是微积分中一种非常常用的积分计算方法。

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变量进行变量替换,将原来的积分问题简化为更易于计算的问题。

换元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三角换元法、指数换元法、对数换元法等。

在使用换元法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被积函数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换元方式。

六、分部积分法的应用分部积分法也是微积分中的一种常用的积分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第一节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第一类曲线积分)
1、 体现的是“对弧长”的积分,∫f(x,y)ds L
[其中L 为光滑连续的一段或分段曲线],依然用黎曼积分法得出。

2、 积分算法的主线是将对弧长s 的积分化成对t ,x 或其他一个变量的积分:
①有参数方程 x =φ(t)
y =ϕ(t)
ds =√φ′2(t )+ϕ′2(t)dx (a ≤t ≤b )
则化为∫f(x,y)ds L =∫f(φ(t),ϕ(t))√φ′2(t )+ϕ′2(t)dt b
a 极坐标形式中ds =√r 2(θ)+r ′2(θ)dθ
②有显方程y=f(x),则有ds =√1+f ′2(x)dx
第二节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类曲线积分)
1、有F (ξ,η)=P (ξ,η)i +Q(ξ,η)j , dr =dxi +dyj ,则有
积分∫Fdr =L ∫Pdx L
+ Qdy (有向量的存在,则必然有方向问题)
2、对第二类曲线积分的算法,中心也是要把对x ,y 的积分化为t ,x 等一个变量的积分
3、两类积分的关系:某点处的方向向量e l =(cosα,cosβ)则有∫Pdx L + Qdy =∫(Pcosα+Qcosβ)ds L
第三节 格林公式
1、 描述的是曲线积分与二重积分的关系(有图示):
12“正向规定”,围成的复连通区域为D
②格林公式的形式:∮Pdx L 1+L 2+ Qdy =∬(∂Q ∂y −∂P
∂x )dxdy D
③Green 公式成立所满足的条件:区域D 由分段光滑的曲线围成;P 、Q 在D 上有一阶连续偏导
2、平面积分与路径无关:∮Pdx L
+ Qdy =0,则 ①
∂Q ∂y =∂P ∂x ②必有某个函数μ(x,y)使得dμ=Pdx +Q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