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自我保护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上)

自学指导2
• 学生看教材P87(3分钟) 思考1、当遇到侵害的时候如何拒绝 侵害。(黑体字) 2、拒绝侵害的措施?(小字部分)
“不”字论坛
就下面的观点和说法进行讨论。 观点一:向犯罪分子说不,会激怒 他们,结果更糟。 观点三:“不”敢进入网吧等危险的 地方,是胆小鬼。 观点三:拒绝陌生人的好意,说“ 不”是没礼貌得表现。
柳塘乡中
冯慧
学习目标: 1、了解身边存在对青少年(自己) 的侵害现象,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 的复杂性。 2、通过本节课学会识别和判断面临 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自学指导1
• 同学们看教材P85—86 1、看教材中的案例《危险的离家出走 》完成反思问题,先自主学习2分钟, 结合P85黑体字内容,再和小组讨论3 分钟。 2、结合教材P86的例子,同学讨论(3分 钟)。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危险?我们怎 样做才能远离危险。
吸取的教训:
• 见教材P85: 1、我们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 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 2、这也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 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2、我们周围的危险。
1、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网吧,台球室, 游戏厅,KTV等; 2、下河洗澡、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3、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食物、饮料、玩 具等; 4、玩火,玩电等危险的物品; 5、违反交通规则; 6、在楼道嬉戏、打狂等。
• 1、学生自测、互测,检测本届可 学习的内容。如何远离危险,如何 拒绝侵害。 • 2、见备课系统视频案例,学生思 考。并回答。
温馨提示
• 遭遇侵害和险情,冷静沉着是前提。 • 准确判断是关键,机制灵活是法宝。
1、其实坏人像你一样害怕,他们怕 被人发现,怕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 我们应该勇敢的拒绝。 2、“不”去做某些事情,不是胆小而是 懂得自我保护。 3、社会是复杂的,生活也是复杂的。 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中,有好人,也 有坏人,应该提高警惕。婉转回绝, 既保护了自己,又不至于让善良的人 受到伤害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课件

(3)不会游泳不要跳水施救,可在岸上用竹竿或绳子抛 向溺水人施救。
(4)救上岸后,可先清除嘴里的泥沙。再做胸部按压和 人工呼吸,等待医护人员救援。
LOGO
火眼金睛识危险 勇敢机智拒侵害
拿钱来!
▲小维遇到了什么危险?
被恶人敲诈勒索。
▲面对这种侵害,他应该
怎么办?
小 维
勇敢机智,拒绝侵害。
8
第一关
火眼金睛识危险 勇敢机智拒侵害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不要上陌生人的汽车
女生不要独自去单身男性 不要独自在没有人的地方活动
的房间
庞某被捕后交待:他将马雯带走的路上,曾不只一次地遇 到行人,当时他心里很紧张,但马雯并没有呼喊求救。事后 据那位出租车司机说:“小姑娘死得太可惜了!当时她是自 己开门上的车,一路上也没有向我求救,否则我肯定会帮助 她的!”
◆出租车司机为什么说小姑娘死得太可惜了?
因为她不懂得自我保护和向他人求救。
3
警示录
考 考 你
②向人民法院起诉。
21
第三关
LOGO
合法权益侵害后 依法维权途径多
过关收获
1、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后,要善于运用
法律武同器侵权行为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是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
9
讨论
❖ 几个同学一起迷路了。这时来了几个穿制服的人,表 示愿意用汽车送他们回家。他们应该怎么办?
向他们问路,并感谢他们的好意,但不要上他们的车。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风度翩翩的人,他们打听如 何去你家附近的某个地方,你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走。他们 说,既然是同路,就坐他们的车回家,也好帮他们找到那 个地方。你应该怎么办?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教学内容】第十一课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初步了解这些行为所应承担的和社会责任。
2、学会分析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适合自我的保护途径。
【教学重点】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3-5分钟)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2、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四种保护?二、揭示目标(3-5分钟)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3三、学生阅读课本,初步熟悉教材。
(3-5分钟)四、新授:(20-25分钟)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出走、吸烟、攀比……)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反思: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P85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不要置身于危险地带、保持距离、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P87:补充: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帮助、告诉(报警)……}(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师:敢于、善于斗争。
阅读P88“如何应对灾难性危机”后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讨论:师:如何防止①被绑架②敲诈勒索③欺骗利诱④被拐卖……五、练习。
(10分钟)①练习册P92 身临其境②课本P86讨论。
六、小结本课内容。
(3-5分)意识―――预防―――敢于、善于斗争。
【板书设计】第十一课自我保护1、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为青少年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和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关键是靠自己。
青少年要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学法、知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怎样做到远离危险,拒绝侵害?(1)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环境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
3、当我们遇到危险时:(1)要敏锐地洞察全局,清醒地判断事件,仔细地分析疑点,保持镇静,树立摆脱困境的必胜信心(2)要客观估计形势,采取灵活机制的自卫措施,如果没有被人可以依靠,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尽一切可能摆脱困境。
11课自我保护

当自己被侵害时: 见到别人被侵害时: 还有哪些拒绝分割的措施:
板块二:学会求救和自救
远离危险,是我们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基 本措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 保证不遇到危险。
当我们遇到 危险时:
有效地求救和自救。
如何应对灾难性危机?P88
“不”字论坛
讨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 观点一:向犯罪分子说“不”,会激怒他们,结果更糟。 其实,坏人像你一样害怕,怕被人发现,怕受到法律 制裁。应该勇敢拒绝。 观点二:“不”敢进入网吧,去危险的地方,是胆小鬼。
“不”去做某些事情,不是胆小而是懂得自我保护的表现。
观点三:拒绝陌生人的好意,说“不”,是没礼貌的表 现社。会是复杂的,生活也是复杂的。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应该提高警惕。婉转回绝,既 保护了自己,又不至于让善良的人受到伤害。……
收获园地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远离 危险的方法?
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环境是青少年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跟陌生人走,不上陌生人的 汽车,不独自去没人的地方,女生不独自去单身男子的 房间,不离家出走、四处流浪等都是远离危险的好办法。
第二层次:拒绝侵害
讨论:你怎样对付一个或几 个身强力壮的入室抢劫犯呢? 1、大声向邻居呼救或打电话 报警。
2、尽量不动声色,保全生命, 记下歹徒的特征,事后报警。
3、以各种家具物品为武器, 勇敢地同歹徒做斗争。
面对侵害
收获园地
面对侵害,不要害怕, 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 说“不”!勇敢地、机智地 拒绝侵害、反抗侵害。向侵 害者说“不”,就是在维护 自己的权益;向侵害者说 “不”,就是在警告坏人, 因为坏人最怕被人发现,最 怕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科版第十一课自我保护

教科版第十一课自我保护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潜在的危险。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我们都需要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我们的心理和情感的健康。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自我保护。
简单来说,自我保护就是在面临可能的危险或伤害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这包括对身体的保护,如避免交通事故、防止摔倒受伤;也包括对心理的保护,如应对压力、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等。
在学校里,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自我保护。
比如,同学之间的争吵甚至打架。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盲目地参与其中,而是要保持冷静,尽快向老师报告。
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嘲笑或欺负,这时候要勇敢地说“不”,并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同时,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遵循规则,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受伤。
在家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电器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火灾,锋利的刀具可能会造成意外伤害。
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比如不随意触摸电器插座,使用刀具时要小心谨慎。
另外,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自我保护。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与陌生人聊天,避免遭遇网络诈骗。
走出家门,社会环境更加复杂。
在公共场所,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财物,防止被盗。
特别是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如商场、车站,要特别小心。
如果遇到陌生人搭讪,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跟他们走。
独自外出时,要告诉家人自己的行踪,按时回家。
自我保护还包括心理和情感方面。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就否定自己,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失去信心。
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如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呢?第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书本、网络、讲座等途径,了解安全常识、急救方法、法律法规等。
比如,学习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处理。
第二,增强自我意识。
要对周围的环境保持敏感,能够察觉到潜在的危险。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学会自我保护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自我保护: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学会自我保护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小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困扰和挑战,如欺凌和虐待等问题。
因此,本篇文章将为小学生设计一份心理健康教案,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2. 理解何谓身体保护以及保持安全的方法.3. 学会提高警觉,判断危险情况.4. 掌握拒绝、告知和寻求帮助的正确方法.5. 培养勇气,增强自信心.二、教学内容:1.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向学生讲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生应该明白,自我保护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
我们会给孩子们讲述一系列真实的案例,提醒他们在面对可能的伤害时应如何行动。
2. 身体保护和安全方法:其次,我们将介绍身体保护和保持安全的方法。
我们将告诉学生要保持自己的身体干净和健康,饮食要健康均衡,多参加户外运动等。
同时,我们还会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要远离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活动。
3. 提高警觉和判断危险:接下来,我们将教给学生如何提高警觉和判断危险情况。
我们会和孩子们讨论一些常见的危险情况,如陌生人的接触和不安全的情况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学会辨别何时是安全的,何时是有危险的。
4. 拒绝、告知和寻求帮助的正确方法:随后,我们将教授学生拒绝、告知和寻求帮助的正确方法。
学生需要明白,当他们面临威胁时,必须学会坚定地说“不”,并且告知身边的人或者找到可靠的成年人来寻求帮助。
我们将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
5. 培养勇气和增强自信心:最后,我们会强调培养勇气和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性。
我们会告诉学生,只有当他们有勇气保护自己时,他们才能避免被伤害。
我们将通过阳光心理教育、表扬和鼓励等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三、善用法律武器——事后
善用法律武器,我们要学法、知法、守 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情,又要运用法 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在保证 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善于 同侵权行为作斗争。
你怎样对待一个或几个身强力壮 的入室抢劫犯呢?
1、大声向邻居呼救或 打电话报警
2、尽量不动声色,保 全生命,记下歹徒 的特征,事后报警
1、刘某能否避免被害?如果你是 刘某,你会怎么做?
2、刘某被害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遭到各种意外 和侵害。
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
性侵害
被人勒索、殴打、拐骗
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
2、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方面给我们提供 的保护,只是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 外部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 最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P85)
求帮助; 4. 站住脚,“迎上去厉声质问跟踪者,你总跟
着我干吗? ” 5. 突然挤上公共汽车; 6. 招手叫辆出租车,并向司机说明情况,请他
带你走一段路。
被坏人勒索怎么办?
1、乖乖掏出身上的 钱,要什么,给什 么;
2、转身冲着窗外喊 救命
3、与之抗争,勇敢 地保卫自己
4、避免发生冲突, 说好话拖延时间
被坏人绑架了, 以下哪种做法不妥呢 ?
1.奋力抗争 决不屈服; 2.不卑不亢 尽量服从; 3.耐心等待 伺机逃脱;
? 你知道怎样面对不法侵害(如歹徒行凶)吗
1. 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 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机智 拒绝反抗侵害。
2. 机智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 脱险境。
3. 记住不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和去向。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课标要求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知道法律帮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能够在权利遭受侵害时,选择自我保护的途径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知道法律帮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预习内容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内容。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利用教课书所提供的案例“危险的离家出走”进行导入。
先介绍案例,再小组讨论,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的保护,最关键的是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观看视频,感受意外伤害:播放视屏《焦点访谈:意外伤害》,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里面涉及的意外伤害有哪些,感受意外伤害带来严重的损伤。
(2)引导学生讨论:假设自己遇到上述侵害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学生小组交流,共同探究得出结论:面对侵害要保持冷静,机智的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经常遇到危险和意外伤害还有哪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掌握必要的自救、求救的方法。
(1)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刘怡雪》、《少年智斗三劫匪》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少年面对灾害和侵害时采取了哪些行为?通过分析交流让学生掌握自救时应注意的问题。
(2)设置新情境:多媒体出示八个图片,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当你遇到上述情景(意外事件)如何做?先学生提出自己的办法,再小组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形成自我保护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第一课时《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教学设计课标依据: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青少年为什么需要自我保护初一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较浅,社会是复杂的,生活也是复杂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人也有坏人。
初一的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对周围的好人、坏人认识不够,比较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培养学生做到远离危险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远离危险。
初一的学生遇到侵害后,往往采取忍气吞声的方式,会导致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或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受到的伤害,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得到不到维护而且受到法律的制裁;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情分析未成年人求知欲强,对家庭、学校以外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比较差,自我控制力欠缺,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他们的生活阅历和应变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具备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但是针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侵害,抵御能力仍然欠缺。
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缺乏认识,不懂得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式,也需要通过学习本课,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权利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件,选择自我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了解这些行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掌握面对不法侵害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教学方法:运用“预学—达标”模式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
教学过程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情境创设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流星雨之夜1998年11月18日是人们关注的“流星雨之夜”。
凌晨3点多钟,北京八里庄14岁的女中学生马某和她表弟在看完流星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罪犯庞德禄。
庞犯自称是联防队员,要查看马某的证件。
当马某的表弟被支走回家取学生证时,庞犯以去派出所为由将马某带上出租车,诱骗至高碑店乡的一隐蔽处,突然将马某摔倒在地,双手掐其颈部,并用木棍殴打马某的头部,还用布堵住马某的嘴,见马某昏死过去,便对其进行流氓活动。
当庞德禄发觉马某已经死亡,便用草覆盖尸体后逃逸。
据庞犯交待,他将马某带走的路上,曾不止一次地遇到行人,当时他心里很紧张,但马某并没有呼喊求救。
另外,罪犯遇到马某姐弟的地方,离马某的家不过300米! 距离凶案现场却有很长一段路程,庞犯还打了一辆出租车。
事后据那位出租司机反映,当时马某是自己打开车门上的车,一路上,她也没有向司机示警或求救。
那位司机说,这个小姑娘死得太可惜了,其实当时只要她有一点儿暗示,我肯定会帮助她的。
思考:这一案例中马某受到了哪种侵害?探究过程:学生认识到社会侵害。
教师引导: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侵害。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能够平平安安,不要受到任何的伤害。
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方面给我们的保护只是外部条件。
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还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防范侵害,即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多媒体课件展示:第十一课自我保护[新课讲解,研讨展示]环节一:分析案例,吸取教训学生读教材P85的案例“危险的离家出走”,小组讨论:为什么戴宁和李丽的合法权益会遭到侵害?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戴宁和李丽的合法权益会遭到侵害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轻易相信陌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有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拒绝侵害;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学生自主展示后,师生达成共识: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教师引导: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危险,又如何远离这些危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
环节二:走进生活,远离危险赠品某中学门口,学生三三两两放学回家。
巷口,一群学生围着一个发放赠品的青年。
青年吆喝着:“薯片,免费赠送。
小同学,为了便于公司回访,请填一下你们家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
”学生甲:“叔叔,我们家没有固定电话。
”青年:“就填你爸爸妈妈的手机号吧。
青年又指着学生乙的登记表指点着:“你们家庭成员的姓名也必须填写。
”很多学生一边吃着赠送的薯片一边回家了……由三位学生有感情地读上述材料,一位读旁白的语言,一位读青年的语言,一位读学生甲的语言。
教师设问:你如果也从这里路过,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假如路过这里,不会要赠送的薯片,因为要向陌生青年暴露自己家的隐私,会带来安全隐患。
教师设问:这些学生也接受过安全教育,怎么轻易地将家庭隐私告诉陌生人呢?探究过程:这些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轻易地相信陌生人。
教师设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还有哪些值得警惕的情况,讲出来请同学们一起避免;你还有哪些避免侵害的好办法,讲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生活中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有的人会坐他的车,此时他的危险可能有被拐骗、被侵害,避免的办法是不要做陌生人的车;天黑时有的人独自穿越公园或树林,此时他的危险可能有遭遇被欺诈、被被伤害,避免的办法是不要独自一人穿越公园或树林,尤其是在黑夜……学生回答后,由学生对以上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评价,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引导。
教师继续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树立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远离危险,还要学会拒绝侵害。
环节三:拒绝侵害多媒体展示:故事一:何壮壮身材瘦小,刚上初一就被初三的学生王某勒索,王某威胁说,每个星期都得交30元保护费,否则就被打骂。
壮壮吓坏了,哭着回家,妈妈问他,他也不敢说。
故事二:李小刚也曾被高年级男生勒索财物,他冷静地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勇敢地说:“你勒索财物达到一定数量,就要被公安局立案,我如果现在给你钱就是帮你进少管所。
我好朋友还等我一起回家呢。
”说完就追上同学一起走了。
讨论:面对校园勒索事件,两则故事的主人公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何壮壮面临危险感到害怕,不敢求救,会继续受到伤害;李小刚面临危险敢于斗争,制止了违法行为,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设问: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探究过程:学生分析认识到面对危险,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着说不,机智勇敢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向侵害者说“不”,就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就是在警告坏人,因为坏人最怕被人发现,最怕受到法律制裁。
如果你一味地默默忍受,只能助长他们的气焰,导致自己或他人无辜地受侵害。
教师继续设问:当你看到何壮壮被勒索时,你会怎么做?探究过程:学生认识到看到他人被勒索时要灵活机智地让侵害者停止勒索。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是具体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同学们回答的不错。
当我们面对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保持冷静,机智勇敢的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要做到拒绝侵害,必须学会一些方法,巧妙地应对侵害者,才能真正保护自己。
同学们,想知道有哪些妙招吗?请看妙招大看台。
[巩固应用,情感升华]活动:妙招大看台情境一:当你遇到恶霸时你应该怎么做?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装做镇定和自信,别理会那些恶霸,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情境二:假如某天你放学回家看到有人正在欺负你的同学,你会怎么做?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将这事告诉其他人,与被欺负者做朋友,拨打110……学生回答后,由学生自主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评价。
教师要进行点拨、引导: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要见义“巧”为,见义“智”为。
那么,拨打110报警时应注意什么?探究过程: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人员处理。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妙招非常实用。
当遇到以上两种情境时,希望对大家有所指导和帮助。
[课堂小结,归纳反思]教师引导:进行到这儿,第十一课自我保护的第一部分《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我们已经学完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学习,我认识到--------我以后会--------此环节,有学生自主进行展示,若有的学生不会说,教师鼓励学生哪怕是一句话、一个方面或者是自己的一点做法都可以。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同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星星擂台利用课堂最后的5-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每组互选学生回答问题,自选题目难度和题号。
评出优胜组。
让学生进行当堂测评,对于选择题,有一小组的学生进行讲解,其余学生进行点评。
教师引导。
对于探究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路,学生在进行分析,整理。
欣赏《自我保护问答歌》。
结束语:在音乐声中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在生活中遇到危险要远离,遇到侵害和险情,冷静沉着是前提;准确判断是关键,机智灵活是法宝。
最后祝愿每个同学都能远离危险,拒绝侵害,健康成长!六、布置作业(1)把“自我保护的知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
(2)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设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