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概述
计算机基础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 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门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
8
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 与存储技术 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25
对通信系统的一般要求
远距离:传输距离要远 低成本:传输成本要低 高速度:从发生到接收的延迟时间要短 可靠:传输的信息不能有错误 方便: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通信 安全:传输的信息要保密,不能泄漏
26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通信系统的模型
通信的三要素:
信源(宿)
Pentium III 80486 Pentium 80386 晶体管数 CORE 2 Quad CORE 2 Duo Pentium 4
1000x106
100x106 10x106
Pentium II
106
100 000
80286
8086 8080
8008 4004
10 00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1 000 2010
数字管理功能:
存储器能储存多达几兆字节的信息,采用分区存储,按不同安 全等级授权读写 采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全国联网快速查询和身份识别, 使二代证在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22
1.3 通信技术入门
1.3.1 通信的基本原理 1.3.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3.3 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 1.3.4 移动通信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传输、存储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推动力,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沟通方式。
本章将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主体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计算机软件则是指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程序和数据。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资源的程序,如操作系统和编译器。
应用软件则是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开发的各类程序,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不同类型。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和环型等。
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通常采用TCP/IP协议族进行。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来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按照一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其中数据以表格形式组织,通过各个表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
四、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或泄露。
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技术等。
隐私保护指的是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滥用,需要合理收集、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
其中,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它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支付系统实现了跨时空的商品和服务交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件完整版演示文稿

第27页,共192页。
2.1 计算机所使用的数制
2.1.2 二进制的运算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
加:
0+0=0
0+1=1
1+0=1 1+1=10
减: 0-0=0 0-1=1
1-0=1 1-1=0
乘:
0×0=0 0×1=0 1×0=0 1×1=1
本位为0, 向高位进位1
本位为1, 向高位借1当2
除:
0÷0=0 0÷1=0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工作站 服务器 嵌入式计算机
第13页,共192页。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 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 设备。
运算速度快
计
计算精度高
算 机
存储容量大
特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数据流
第22页,共192页。
1.2 计算机系统构成
1.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位于计算机系统最靠近 硬件的一层,其他软件一般都通过系 统软件发挥作用,系统软件主要包括:
(1) 操作系统。 (2) 语言处理程序。 (3) 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 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等。
应用软件
其它系统软 件
操作系统
第3页,共192页。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 思想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计算的需要。钟表业, 特别是齿轮传动装置技术的发展,诞生了最早的机械 式计算机。
下面介绍几位在电子计算机诞生前后对计算机发展有 过突出贡献的几位早期历史人物。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章

基于Linux的移动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智 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操作系统的功能
资源管理
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资 源,如CPU、内存、磁盘空间等。
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提供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 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任务调度
操作系统根据任务优先级和系统负载 情况,合理分配CPU时间,确保任务 高效执行。
THANKS
感谢观看
03
Excel
学习电子表格的制作,掌握单元 格的编辑、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02
Word
掌握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和 打印等操作,学习使用样式、表
格、图片、超链接等功能。
04
PowerPoint
了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掌握幻灯 片的编辑、动画效果和放映设置
等操作。
操作系统的维护
总结词
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计算 机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操作系统
Windows
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桌面操作系统,广泛应用 于个人和商业领域。
Mac OS
苹果公司开发的专有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苹 果设备。
Linux
开源的操作系统,适用于服务器、桌面和移 动设备,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计算机体系结构、操 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 法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 成和功能。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编程语 言和开发工具。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02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2.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含义)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D.记忆性强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1、光计算机2、生物计算机3、量子计算机5.常用的数制基数:R进制的基数=R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 信 息 及 其 特 征

传递性
共享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上机练习:
1、到门户网站,申请一个实际名字注册的E-MAIL邮箱 (新浪 ,雅虎中国,)
2、学会使用通信软件 腾讯QQ、Msn等,没有QQ 号码的同学申请一个免费的QQ号码
3、使用QQ软件,实名制加入班群(群号班级成员自创)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及其定义
二、信息的载体形式
三、信息的传播途径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对信息的不同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通信工程)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计算机工程)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 状态和方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传播过程
用何载体 信息发出方
以何途径 信息接收方
(信息的传递) (信 源) (信 道) (信 宿)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特 性
(结合课本完成书中的实例) 实 例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真假难辨 老皇历看不得 一传十,十传百 玉不琢,不成器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 特”
——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发出方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 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
2
3
4
小石头
算筹
算盘
计算尺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机械计算机就是由一些机械部件,如齿轮、杆、轴等来构成的计算机。机械计算机 的发展历程中有5位代表人物,达芬奇、什卡尔、帕斯卡、莱布尼兹、巴贝奇。达芬奇 曾经设计了加法器,但最终未能实现。德国人什卡尔1623年发明了计算器,但遗憾的 是,当计算机快研制成功的时候毁于大火。帕斯卡1642年发明了加法器,利用一个有 10个齿的齿轮表示1位数字,几个齿轮并排起来表示一个数,通过齿轮与齿轮之间的关 系来表示数的进位,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的加法器。莱布尼兹是德国著名的数学 家、哲学家,在1674年发明了能直接进行乘法运算的乘法器。以前数学用表是人工手 动计算的,巴贝奇想使用机器计算而避免人工计算错误。
C O M P U T E R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慕课版
目录
CONTENTS
1.1
计算机的发展
1.2
1.3 1.4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科学思维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早期的计算工具有4种。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奠基期
探索奠基期主要的事件。
技术基础 的建立
理论基础 的建立
ABC计算 机
Colossus 计算机
ENIAC计 算机
、EDVAC 方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

例如,已知“中”字的国际码为5650H,则根据上述公式得:
“中”字的内码=“中”字的国际码5650H+8080H=D6D0H 二进制表示: 0101011001010000B+1000000010000000B=1101011011010000B
1.1.6 电子商务
1.狭义电子商务 狭义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一种方式。 主要指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 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等。 2.广义电子商务 广义电子商务(E-Business)是利用Internet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 活动。
第二个特点是易失性。
1.3 计算机硬件系统
(2)只读存储器 CPU对ROM只取不存,里面存放的信息一般由计算机制造厂写入并经 固化处理,用户是无法修改的。
几种常用ROM简介:
①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②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1.3 计算机硬件系统
(3)内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容量和速度。 存储容量:指一个存储器包含的存储单元总数,这一概念反映了存 储空间的大小。目前常用的DDR3内存条,存储容量一般为2GB和4GB。 好的主板可以到8G,服务器主板可以到32G。 存取速度:一般用存储周期(也称读写周期)来表示。存取周期就 是CPU从内存储器中存取数据所需的时间(读出或写入)存储器之 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取周期一般为60~100ns。
1.1.2 计算机的特点与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图灵机与冯· 诺依曼式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 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参与了ENIAC的研究, 并提出了重要的原理。被人们称为“现代电子 计算机之父”。 根据冯· 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 理制造的计算机被称为冯· 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虽然结构更加复杂,计算能力更加 强大,但仍然是基于这一原理设计的,也称为 冯诺依曼机。
晶 圆 直 径 ( mm) 300
引脚数目 700
300
350
957
400
450
3350
功耗(w)
90
130
183
1.3.2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1(μ m微米)= 1000(nm纳米)=1/1,000,000(米) Intel P4:采用0.13μ m工艺制造生产 AMD:在其Athlon 64 X2双核台式机处理器中首次采 用了其65nm工艺技术。 酷睿双核的物理特性
1.3.1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的关系:
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它们是计算机 的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
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 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成为世 界第一大产业
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 通常是?
1.3.2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信息施效 (效应器官)
1.1.2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
信息收集——感知、测量、识别、获取、输入等 信息加工——分类、计算、分析、综合、转换、检索、 管理等 信息存储 信息传递
信息施效——控制、显示等
1.1.2 信息处理
信息技术: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协助 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人的信息器官及功能:
1.2.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方向
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多媒体化
1.2.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新型计算机
高速电脑 美国发明的一种利用空气的绝缘性能来成 倍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新型技术。 IBM公司生产的IBM Linux集群计算机, 每秒钟可执行2万亿次浮点运算 ,是目前运算 速度最快的Linux超级计算机。
1.2.2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ENIAC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 • •
•
•
时 间:1946年2月 地 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用 途:军事计算 运算速度:5000次/秒 体积价格:170平方米,30吨,140千瓦,40万美元
1.2.2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年代 器件 电子器件 主存储器 外部辅助 存储 器 处理方式 运算速度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 磁芯、磁 鼓 磁带、磁 鼓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5千-3万次/ 秒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磁芯、磁鼓 第三代 1965-1969 中、小规模 集成电路 第四代 1970-至今 大规模和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小规模集成电路
1.3.1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所包含的电子元件数目分:
集成电路规模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集成度(个电子元件) <100 100~3000 3000~10万 10万~100万 >100万
集成电路的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
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晶体管的
尺寸越小,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
芯片上电路元件的线条越细,相同面积的晶片可容纳的晶体 管就越多,功能就越强,速度也越快。
1.3.2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Moore定律
– – – –
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获取信息
神经网络——传递信息 思维器官(大脑)——处理信息并再生信息 效应器官(手脚)——施效信息
1.1.3 信息技术
基本信息技术(四个)
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感觉器官功能, 提高人们的感
知范围、感知精度和灵敏度(雷达、卫星遥感) 通信技术——扩展神经网络功能, 消除人们交流信息的 空间和时间障碍 计算与存储技术——扩展思维器官功能, 增强人们的信
第一章 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 计算机的发展
1.3 微电子技术简介 1.4 计算机应用技术
1.2.1 图灵机与冯· 诺依曼式计算机的诞生
阿兰· 图灵(Alan Turing)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 国伦敦,他被认为是二十 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 1936年,图灵在他的论文 中,提出了思考原理计算 机——图灵机的概念。这 篇论文描述了一种假想的 计算机世界第一人 阿兰图灵 可实现通用计算的机器, 后人称之为“图灵机”。
磁芯、磁鼓、 半导体存储 半导体存储器 器 磁带、磁鼓、 磁带、磁盘、 磁盘 光盘 多道程序 实时处理 百万-几百万 次/秒 实时、分时处 理 网络操作系统 几百万-千亿次 /秒
磁带、磁鼓
监控程序 连续处理作业 高级语言编译 几十万-百万次/秒
1.2.2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
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Gordon E.Moore,1965年
Intel公司创始人
我国集成电路生产线的主流技术为:
8英寸0.18微米—0.25微米 12英寸110纳米—90纳米—65纳米
1.3.2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1999 工艺(μm) 晶体管(M) 时钟频率(GHz) 面积(mm2) 连线层数 0.18 23.8 1.2 340 6 2001 0.13 47.6 1.6 340 7 2004 0.09 135 2.0 390 8 2008 0.06 539 2.655 468 9 2014 0.014 3500 10 901 10
按内部集成电路芯片:
存储器卡:这种卡封装的集成电路为存储器,其 容量大约为几KB到几十KB,信息可以长期保 存,也可通过读卡器改写。
CPU卡:也叫智能卡,卡上集成了CPU、程序存 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还配有操作系统。
1.2.4 IC卡
IC卡(即集成电路卡)分类
按内部集成电路芯片分类
按使用方式分类
一般来讲,信息是指消息、数据或资料。
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N.Wiener(控制论创始人)
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客观事物立场
1.1.2 信息处理
人工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
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 信息加工 (大脑) 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
信息获取 (感觉器官)
事物客体
–
–
– – –
全新的Core架构,彻底抛弃了Netburst架构 全部采用65nm和45nm制造工艺 全线产品均为双核心,L2缓存容量提升到4MB 晶体管数量达到2.91 亿个,核心尺寸为143平方毫米 性能提升40% 、能耗降低40%,主流产品的平均能耗为65瓦 特
1.3.2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1.2.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生物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 制,采用生物芯片,由生物工 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构成。 在芯片中,信息以波的形式传 播,运算速度比现代计算机快 10万倍,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 通计算机的十分之一,并且拥 有巨大的存储能力 。 以色列的科学家制造了一 个有可能会比单个活细胞还要 小的计算机的模型。这么微小 的计算机也可能将在我们的体 内漫游,监视我们的健康。帮 助解决医学问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 计算机的发展
1.3 微电子技术简介 1.4 计算机应用技术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节重点:
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 4个基本的信息技术?
信息处理系统?
1.1.1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什么?
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关心 的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例如:中国人口有13亿多, 且每年以6%比例增长。
1.2.2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此后,计算机速度提高、功能增加、 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应用扩大,其 发展之快,不断改写预测。
1.2.2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年代的划分: 以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电子元件作为划分依据,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基本电子元件的演变: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息加工处理能力
控制与显示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增强人们的信 息控制能力
1.1.4 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指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 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 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
通信/存储 信息加工 通信/存储
感知与识别
控制与显示
信息处理系统结构
1.1.4 信息处理系统
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 化和微型化的技术,它以集成电路为核心。 电子技术使用的基础元件的演变:
真空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
现代PC机所使用的 处理器、芯片组、 图形加速器芯片等 都是哪种规模集成 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