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蔡元豪
红领巾成长梦蔡园子的故事

红领巾成长梦蔡园子的故事摘要:一、红领巾成长梦的背景和意义二、蔡园子的成长经历和特点三、蔡园子故事中的启示和价值观四、总结:红领巾成长梦与蔡园子的故事正文:红领巾成长梦是我国少先队员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中,蔡园子的故事极具代表性,她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时刻。
蔡园子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小就热爱红领巾,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她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红领巾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蔡园子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她让我们明白了,成长不仅仅是学术成绩的提高,更是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感。
其次,她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勇敢地去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她的故事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她参与的各项活动中,她始终秉持着“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原则,为团队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蔡园子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红领巾成长梦的力量。
这个梦想不仅激发了队员们爱国、爱党的情怀,还帮助他们塑造了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以蔡园子为榜样,继续传承和发扬红领巾精神,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红领巾成长梦是我国少先队员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这项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蔡园子的故事,正是这个梦想的一个生动缩影。
给悲伤找一个出口,天津港烈士父母再孕生子

给悲伤找一个出口, 天津港烈士父母再孕生子
文 /宝蓉
2 0 1 6年 8月 8日,接受记者采访 时 ,刘 云 打来了问候 电话:“ 爸爸 , 您这么多年辛苦了 ! 爱一直 紧紧抱着孩子 ,没 说几 句话 ,眼泪就 簌 祝您生 日快乐 ,也祝贺我们家乔迁新 居哈 !儿 簌滚落 : “ 我 终于把儿子找 回来 了!”丈夫 蔡 子不孝 ,不能 回来祝贺 。再过一年 ,我退伍了 ,
这天 ,是蔡 来元 的 4 5岁 生 日,也 是 家里 乔迁 新居的 日子 ,来了不少 亲朋好友祝 贺。
晚上客人们散 去后 ,刘云爱一直等儿子 的 电话 。等到晚上 1 1 点半 ,刘 云爱 的心忽然 “ 怦
上午 1 0点 ,家 里 的 电话响起 ,蔡 来元 赶 怦 ”直跳 ,担心儿子 出事 ,赶紧打他 的手机 。
自己少 啊 ! 刘 云爱 心 疼 地 抱住 丈 夫 哭 道 : “ 我 不死
同下 ,第一时 间赶到 天津 。蔡来元每天怀着一 了 ,我答 应你不死 了!我们两 个人一起扛 ,一 丝希望不停地拨儿子 的 电话 ,随着无数次 “ 您 起 受 … … 拨打的 电话 已关机 ”的提 示语音 ,夫妻俩 的希 望也一点点破灭 。绝 望的刘云爱强撑 出一丝气
力 ,摇摇晃晃地冲 出安 置宾 馆 ,她只有一个念
头一 到爆炸现场把儿子找 回来 !
但是 ,第 一次来天津的她不知道哪里是爆 炸现场 ,无助 的她再 也憋不住悲伤 ,倒在大街 上放声恸哭 。赶来 的工作人 员把刘云爱背 了回 去。 见妻子 这般 , 蔡来元强忍着悲痛安慰妻子:
“ 你先别急别慌 !不就是 手机关机吗?兴许 咱 儿子只是受 了点伤 ,还没被找到 ,治一治就 能
好 …… ”
棒球场上的小家大爱

送报十年话欢乐
我是高东中心校1998年退休教 师遥 2005年9月袁我在路上碰到高东 新村老龄读书班学员黄根福遥 老黄 问我是否愿意加入读书班钥 我欣然 同意遥 到老年读书班后 袁我看到了一 些熟面孔 袁 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遥 开会前 袁 老龄干部捧了一叠厚厚的 叶浦东时报曳袁分发给每位学员袁每次 大家总能拿到 8至 10期的报纸 遥 于 是 袁我和学员沈国安主动向老龄干 部提议 袁 由我们负责把报纸分送到 20多位学员的信 箱 遥 2008年 袁叶今日 高东曳 创刊了袁 我们也一 并及 时发 送遥我和老沈分工合作遥 我送双号里 弄袁他送单号里弄 遥 一年后袁老沈因 身体不适袁 送报 任务就落 在我一人 身上遥 光阴似箭袁义务送报十年了 遥人 虽然辛苦一 点袁 但当得到 居民 和学 员们的好评时又十分欣慰 遥我 想院在 有生之年袁 要坚持把义务 送报 工作 做好袁让每一位学员及时看到报纸遥 高东新村 杨建忠
全家都是志愿者
—记高东三居陈惠贤家庭 ——
心 照 料 好年 近 九 旬 的 公公 尧 婆婆 和 老 母 亲 的 情况 下 袁 忙里偷闲 为 社 区 老年人服 务的 遥 前 年年 初 袁 85岁 的 殷 老 太 连续两 个 星 期不 来 测量血压 了 遥 陈惠贤 一 打 听 袁 原来 殷 老 太患 大病手 术后不 能 来卫 生 室 了袁 于 是 主动与 殷老太 结 对袁 每 个 星期 上 门 一 次测量血压 遥 三 年 多 来 袁 欣 连佳 苑18号的黄老 太袁 6号 的 唐老 太袁 48 号 的 戴 老 太 袁 高东 馨 苑 92 号 的 万 老 太 袁 以 及 殷 老 太 的老 伴 徐 老 伯 袁 这 些 八 尧 九十 岁 的老 人 袁 都 成了 陈惠 贤结对 服务的 对 象遥 她 定 期上 门 为 这 些 老 人 测量血压 尧 指导 用 药 尧 修 剪 指 甲 尧 洗 头 尧 聊 家 常 噎噎 老 人 们 都说陈医生就 像自己的女儿遥 有 一 次 袁 陈惠贤 因 病 住 院 袁 她 在病房里还惦记 着7位独 居老 人袁 刚 出 院 就 上 门 为 她 们 测量血压 遥 居 委 干部劝 她多休 息 袁 她 笑 着 说院 野 不 吃 力 的 袁 就 当 出来 散散 步 曰 再 说 老 人也 盼 着 我 呢 袁 上 门 看过 她 们 袁 我 心里就踏 实了遥冶 去 年 袁 陈惠贤 被 市 老年 协 会 授 予优秀老 伙伴志愿者称 号遥 今年 65岁的 印慰祖 袁 办 事认真 袁 又 乐于 助人 遥 2008 年 底 袁 居 委准备 让他 担任 429弄 37尧 38尧 46尧 47号楼 4个门洞 的楼道组 长 遥 当 时老 印上 有 耄耋之年的父母袁 下 有3岁多 的小 孙 女 袁 儿 子 媳 妇 都 忙 于 上 班 曰 老 父患 肠癌做 了 手 术 袁 老 母患 有 脑梗 尧 老 慢 支等 多 种疾 病 袁 都 需 要 他 照 顾 袁 不知 他是 否 愿 意 钥 家 里 是 否 支 持 钥 出 于 意 料 的是 袁 他与家 人 一 商 量 袁 全 家一 致 同 意 他 当 楼道组 长 遥 妻子 陈惠贤 说 院 野 我每 星 期 一 次 在 卫 生 室 为 中 老年 人 测量血压 袁 你 在家 里 照顾老人 和小囡袁 这是 对我 的支 持 袁 我 没 有 理 由 不 支 持 你 遥冶 儿 子 儿 媳 说 院 野 你 放心 去干吧 袁 你 们能 为 小 区 居民 服 务 袁 既 有 利 于 大 家 又 有 益 于 自 己 身 心 健康 袁 我 们 下 班 回 来 可 以 多 做 些 家 务 袁 多 关 心老 爹 老 奶 和 小囡袁 减轻你们的负担遥冶 2013年10月 26日 早晨 袁夫妻 俩 一 起出门参加 居委组织 的 野文明 星期 六冶为民服务活 动遥 欣连佳 苑健 身场 上人头济济 袁 为民 服务 的 项目众多 袁 有义 务理发 尧 义务修 车尧 义 务 修鞋 子 噎噎陈惠贤 为老年 居民测量血压袁印 慰祖现场服务袁维持 秩序 遥 9时 许袁小 孙 女 哭 着 跑 来 说 院野 奶奶 尧 奶奶 袁 老 太 太不好了浴 冶夫妻俩 立即跑回家里 袁88 岁高龄的公公已经与世长 辞遥 去 年年 初 袁 陈惠贤 因 病 住 院 两 周 袁 这下 更 辛 苦了 印慰祖 遥 他在家 里 照 顾 老 小 袁 去 医 院 照 顾 妻子 袁 还 要完成居委 交给的任务噎噎 夫妻 俩 热 心为 民 服 务 的 举 动 深 深 地感 染 了 全 家 人 遥 88 岁 高 龄 的老 母亲杨爱芳 经常去 老年 活 动室 走走 袁 帮助 打 扫 卫 生 袁 关 灯 关 门 窗 袁 成了 一名不在 册的志愿者遥 李建良 黄婷 王立珍
优秀小公民蔡宇豪同学事迹材料

优秀小公民蔡宇豪同学事迹材料蔡宇豪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出生于2008年10月,蒙古族,现为敖润苏莫蒙古族中心学校一年级学生,副班长。
在老师眼里,他是一名思想独立、性格开朗、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关爱父母、自立自强在家里蔡宇豪是一个好孩子,在上学期间,他每天都能按时作息,从不让父母操心,在生活上也很勤俭节约,从不乱花零用钱,个人衣物从不让父母插手,并能帮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由于父母在工作上比较繁忙,他更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学习上独立思考,真正做到使父母放心,使家庭舒心,是父母的“小帮手”。
他始终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鞭策着自己,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正直坦诚、积极进取的人。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成长的道路上,他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二、严以律己,全面发展在学校里蔡宇豪是一个好学生。
从跨入学校的那天起,她便在老师的指导下,立志做一个有志向、对社会有用的人,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为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蔡宇豪同学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自上学以来,从没有发生过迟到和早退现象。
加之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各方面表现优异,学习成绩突出,每学年度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受到学校表彰。
当学校开展图书收集活动时,他多次自愿捐出图书五十余本,深受学生和老师的称赞,并获得奖励。
三、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在社会上他是个好儿童。
他从小便在父母的教育下,做一个讲公德、有爱心的人,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积极主动地为老人、带小孩的乘客让座。
从不随便乱扔垃圾,街上看见有人随手丢弃的纸屑,他主动地拾进垃圾箱内。
他虽然只有八岁,还很稚嫩,可助人为乐的精神却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几年来,他主动帮助班里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共同努力,以进步为荣、落后为耻,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温暖、鼓励他们。
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
在得知他们他们学校有个孩子得了重病,需很多治疗费用时,他主动和同学们一起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捐献给了那个学生,奉献一分爱心。
陪孩子慢慢长大

陪孩子慢慢长大三(3)班蔡天赐家长蔡雪芳我的孩子今年16岁,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
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是我最大的快乐!。
儿子幼儿园时,每次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很多家长都不会去重视这些作业,会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没有动手的能力,要做也是家长的事,没这必要。
而我总会耐心,不厌其烦的完成,我跟孩子的第一件手工作品是用一个很可爱的小熊袜子做成一个小熊娃娃。
而儿子只在娃娃的胸前用红色彩色笔给它画上漂亮的红领巾。
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默默地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作品陈设区。
哇!真棒,三等奖,儿子,我们合作真愉快,看着儿子充满快乐的样子。
我觉得非常幸福!儿子在很多方面是我的“小老师”。
刚上小学一年级,要学汉语拼音。
对于我来说以前学得也忘得差不多。
每次给他听写词语,都会有儿子直愣愣地瞅着我这种现象。
我以为他不会写,原来是我发音不准,后鼻音,翘舌音多没读准。
于是,他会认真地教我,看他的口形。
在这样相互学习下。
更能鼓励他学习拼音。
增加记忆。
同时让我再一次学习了汉语拼音,真是两全其美。
何乐而不为!生活中,孩子是我学习的榜样。
比如说过马路,我以前经常是“中国式过马路”习惯成自然了,好几次被拉回来,真是惭愧。
对于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问题,孩子学以致用,而我会虚心听取,积极配合。
让孩子知道他很了不起。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成人。
学习方面知识越来越难。
我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但我还会每天花点时间翻阅他的各科作业本,也就看看错误率,最重要的是错的题目订正了没有。
碰到有争议的题目。
我们会一起探讨。
有时候他会给我讲解题目,虽然我听的云里雾里。
看他那个兴致勃勃的样子。
我会很认真地听完。
就像孩子说的在这个过程中等于又把题目做了一遍。
正因为这样,孩子跟我之间无话不说。
我也能时时刻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很快就要进入高中了。
有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
我想与他在一起学习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所以我劝告初为父母,已身为父母的家长。
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一个成长阶段,多抽出一点点时间,.要好好的关注他。
感恩日记 八(2)班 蔡贤豪

感恩日记
八(2)班蔡贤豪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
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
”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
回报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是精神、情感的。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吃桑叶的春蚕就要吐丝。
”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
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
央视曾播过的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
就是这样的一个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人。
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那份发自内心对母亲的感恩。
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默默的为我们付出,不求回报。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吧!。
一岁宝宝成长日记系列:我家有豪初长成

豪豪成长日记
我家有豪初长成。
不知哪位著名的科学家说人一岁之前就已经有了人一半以上的智力。
本不相信,但是天天看着崽崽,我渐渐相信了。
昨天给他买了套李阳克立兹天才一号,说是零到三岁用。
我看豪除了会摔之外什么都不会用。
呵&五百呢。
豪啊,一定要学点东西进去哦。
妈妈天天要它讲故事给你听。
哈哈&晚上吃饭之后跟着一群奶奶们跳了一个小时的广场舞。
感觉还好,就是瞎跳。
回到家豪出去了,赶紧出月考试卷。
呵&抽空干正事。
一会儿他奶奶带着他回来了,因为她又不舒服,只好刮痧,休息。
他爷爷也很久没有睡过好觉,我劝着也早早睡了。
老公表现不错。
一个人带儿子玩。
豪也挺懂事,不吵也不闹,玩得不错。
他把鞋都玩掉了,我叫他捡起来,他真的拿在手里看着我。
呵&被我骂他就把鞋给丢了。
九点多,让他爸带他睡觉,我就赶着出试卷,还有公开课,事情不少。
十二点差十分,去瞧瞧豪睡得怎么样,一进门就看见他跟他爸不知道玩得多开心。
呵&晕&这么晚都没睡。
看到我进来,笑开了花。
身体都摇晃起来。
好可爱。
老公说,给你看一个我跟豪之间的亲子游戏。
呵&他把豪玩的一个塑料瓶放在豪的头上,豪把眼珠往上看,没看到什么,想了想,笑了笑,使劲的摇头,瓶子掉下来,他就哈哈大笑。
呵&可真乐&我家的豪越来越有意思了。
不一会儿,擦眼睛了,要睡觉了,一边喝米汤一边满足的睡了。
因为爱,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曹红义)

因为爱,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寮步东源小学教师曹红义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小时候,我有个好朋友的妈妈是老师,因为有妈妈的辅导,她的学习一直很棒,对此我特别羡慕。
没想到长大后,我也当了一名教师,我的孩子拥有了一个教师妈妈,照理说他应该高兴才是啊,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与千千万万天下母亲一样,当儿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才,我一直坚持订阅育儿杂志,送他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从他入学后,坚持辅导他功课,然而,令我失望的是,这一切努力并没换来我想要的结果。
儿子在班上的表现并非出类拔萃,让我这个当了13年教师的人常常生出一种挫败感。
凭心而论,这不是儿子的错,错在我。
简言之,是我的急功近利影响了他的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数学得了93分,但我回来把他狠狠打了一顿,原因是这个成绩在班上倒数。
现在儿子对这件事仍然耿耿于怀,每念及则恨恨地说:“考93分还打我。
”是啊,到现在我也不能原谅自己,因为我常常对家长说考得不好不能打,可为什么说一套,做一套呢?环顾四周,对子女教育问题颇费脑筋的教师远不止我一人。
我有个同事,她的孩子一直到初中都很优秀,上了高中后情况发生了转变,发展到最后,这孩子就不去上学了。
为此,我的同事没少掉眼泪,看到她无助心焦的样子,我也很难过。
当然,在我身边,也有许多教师教子成功的案例。
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思索:同样是教师,为什么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人欢喜有人忧呢?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客观地说,教师要想教育好子女,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
依稀还记得当年孩子口齿不清地喊着:“妈妈!”时那稚嫩的嗓音;还记得当年孩子在身边蹒跚学步的样子;还记得当年孩子手握筷子却不停掉菜的模样;还记得……时光匆匆,转眼间孩子已近长大了。
回首孩子一路的长大旅程,忽然发现其实长大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我,一位妈妈。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自从孩子出生起,我就买了几本幼儿用书,每天夜里孩子入睡前,读上一两篇文章哄孩子入睡。
渐渐的,孩子识字了,我们娘俩就窝在小小的书房里,我指着图片,引导孩子跟着我念:“1,2,3……”听着孩子那软绵绵的声音,看着孩子那副努力向我模仿的可爱模样,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一股股暖流。
不知不觉中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
每天早晨,目送孩子背着小小书包一蹦一跳着向学校远去的身影,我的心不免有些空荡荡的。
但每天放学回家,孩子总会用他那愉悦的嗓音向我阐述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妈妈,我今天得了一朵小红花。
”“妈妈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很乖。
”“妈妈,今天我交了一个新朋友哦,我们一起玩,可开心了。
”……耳畔里回响着的欢笑声,感染了我,驱散了那丝丝孤寂。
有时孩子也会向我倾诉在学校里的烦恼以及挫折,这时,我便会耐下心来,教孩子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我常常会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鼓励他、安慰他,帮他想办法、找对策,和他共享喜悦和烦恼。
与此同时,孩子也以他的行为,回报给了我许许多多意料之外的欣慰。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了,浑身使不上一点劲,但望着床边分针的缓缓移动,我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做饭,却看见他端着热腾腾的牛奶走进房门,扶我起来喝。
和儿子在公园漫步,看到他顺手捡起一张烂纸,我正打算批评他不爱干净弄脏手时,却看到他小跑着把纸扔到到了垃圾桶里,看了看自己脏兮兮的小手,冲我一笑。
每当我望着孩子并不理想的成绩,对儿子说要和好学生在一起玩,不要和某某在一起,他学习太差,可是儿子却马上反驳说:“不,我们是朋友!”而后气冲冲地跑进了房门。
还有……
旅途中,我教了孩子许多,孩子也用它的童真教会了我许多。
我和孩子就如同两根交织在一起的线,缓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