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之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无知之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无知之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无知之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有感迫于功课的压力,笔者凭朦胧的印象,去翻寻一些关于古希腊的文字记载,有幸开始接触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笔者在对古希腊文化、哲学、政治,甚至对苏格拉底本人还谈不上有很深的了解的情况下,就在此发表感言,纯属管中窥豹。

苏格拉底(∑ωκρτη; 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①

作为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苏格拉底每天都在街头,与不同阶层的公民聊天、争辩,传播自己的哲学,却几乎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的著作。身为雅典的公民,苏格拉底被持不同理念者(政敌)安虞多、梅雷多和吕贡等三名原告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告上雅典法庭,最终被判处死刑。而在被送上法庭,在面临雅典公民代表的有罪与否宣判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仍然坚持自己的哲学,运用自己的逻辑及辩术,和政敌进行了最后的申辩和对真知的坚持,并且希望用自己的死,来警醒雅典的公民。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出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格拉底的申辩》,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精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仅其言谈,就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拜读此作后,笔者亦有所思,其中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无知之知,追求真知;二、为真知,大无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无知之知,追求真知

当时的雅典,是文化的圣都,人们热衷于对文化的学习,热衷于对人与自然的探讨,并且百家争鸣。苏格拉底是幸运的,生长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作为当时的雅典公民,苏格拉底的父亲从小就对苏格拉底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一方面是关于体育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关于音乐的教育,对苏格拉底的教育,父亲抓得很紧,决不放松。实际上,关于古希腊雅典的音乐教育,其内容不只是音乐本身,而且还包括文学、艺术、戏剧(含悲剧、喜剧、羊人剧等)、诗歌、天文及科学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两者都包含在内。这些是希腊神话中诗神缪斯掌司的职责,为苏格拉底的真理探索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①百度百科

苏格拉底为追求智慧、真知而生存,并自称为“爱智者”,他始终不渝地追求智慧,并且正视与细察自己与别人。

苏格拉底认知的升华,大概在其30~40岁之间。据说有一次在德尔斐神庙,他的好朋友凯瑞丰问皮提亚女祭司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吗,得到的回答竟然是没有,神认为苏格拉底是世上最智慧的人!这令苏格拉底诚惶诚恐,他深知自己智慧的有限,但又不能轻易否认神谕的权威,因而他认为这道神谕暗藏玄机,需要自己来参透。

苏格拉底不能回避从德尔斐捧回来的神示,而且由衷地认为神示所述正是他的使命,他的后半生要倾尽全力探索人的心灵。于是呢,肩负这个使命,他非常乐于与人争辩,尤其是与当时雅典的“智者”争辩。他经常在雅典城里,跑去和那些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对话、辩论:匠人、诗人、政治家……希望以此获得真知。辩论着辩论着,随着一个一个的对手被他放倒,并在追问中揭穿了他们的无知。苏格拉底终于明白为何神说他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的聪明之处在于认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他通过和别人辩论证明了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知识,而“辩证法”永远能找出“知识”的纰漏并可以不断改进。这一点从一而终地贯彻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你可以通过辩证法来不断的接近真相,但是永远都抵达不了真相本身,只能不断得到相对更真实的知识。

苏格拉底这种求知的思想,不仅仅贯穿于个人的认知过程,同时,作为先知者,也贯穿于对雅典青年的教导过程。

为此,苏格拉底常以冷静的态度询问雅典的青年:何谓名誉?何谓道德?何谓爱国?何谓德性?苏格拉底与雅典青年交谈总是问多于答,主要让这些青年发表意见,思索问题,然后苏格拉底言简意赅地解说就能使青年们茅塞顿开。苏格拉底的这些所作所为对雅典青年是富于启示和教益的。但是适得其反,苏格拉底关于问题的答案,他受雅典青年欢迎的程度,都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口实,以此罗织罪名,指控苏格拉底“蛊惑青年”。

苏格拉底的这一信念,已经成为他所必须遵行的生活方式,不管在遇到何种困难或危险,即使面临死亡,他也恪守不移,决不改变。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我抛弃了这种生活方式,你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将我带到法庭。”

苏格拉底在研究人时,将“无知”与“无知之知”互相配合,理智地寻求真理,他以探索人的灵魂为己任,有使命感。相反,那些无意间得来的世俗名声,反而引起他的困惑,酷爱智慧的精神,已经在苏格拉底的内心成为发热燃烧的火石并促使他有所行动。他关于“无知”及“无知之知”的实际检验,正与孔子所说的“……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暗合。这正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及文化的汇通点与接合点。

得到神谕前,苏格拉底只是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但神谕告诉他“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并不止于自知之明,通过省察自己和他人的无知来追求无知之知是更高的境界。

关于智慧及如何追求智慧这一问题,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先哲对此都未曾染指,而苏氏则始终以爱智,即追求智慧自命与自任,否认自己本人是知悉一切事物的智者。苏格拉底曾说: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因为无知之知,成就了大哲人苏格拉底。

二、为真知,大无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这句充满无奈也充满勇气的话,可以用来概括很多洞察世事而又保持希望的哲人,苏格拉底确是其中的佼佼者。

生活在古希腊雅典的苏格拉底,是幸运的,也是灾难的。

“幸运”的是,雅典的“民主”,创造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为苏格拉底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苏格拉底哲学的形成,是雅典文化的结果。“灾难”的是雅典的“伪民主”,最终将一生执着追求真知、传播真知的苏格拉底推向死亡,苏格拉底的死,是其抗争“伪民主”的付出。

古希腊的雅典,已经发明了民主。当时公民意识已经形成。公民的参与并不局限于集会,还包括积极参与城市的管理,每个公民可以通过抽签,担任一定的官职,可以通过公民大会、法庭等机构,亲自参加国家大事的管理。

民主制,使雅典获得了空前繁荣。每个雅典人皆以生活在团结和谐的雅典而自豪,在当时的雅典人人皆可从政,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流执政,是雅典人心中神圣的事。①

然而,当时的民主有着非常的局限。即使在雅典最兴盛的时期,民主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权利。在古希腊的民主体系中,只要是希腊族的成年男子就可以拥有公民权,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看起来好像很多人拥有这些权力,其实由于古希腊是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对希腊人来说,人只有成为城邦一名自由成员时,他的生活才有意义。事实上,工匠、工人与奴隶并不是“完全人”,并且,所有在希腊版图之外的都是野蛮人。虽然希腊人发明了民主,但是他们的民主方式仅将公民自由赋予极少数具有公民权的男性而已。

①世界名人传记系列——思想家卷——苏格拉底刘以焕/王凤贤编著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雅典民主制度中几乎所有的公职都未见有专门技艺的要求,都是以简单的多数票或抽签产生的,甚至一切重大国事也以简单的多数票决定。民主和自由是美好和令人向往的。但是,如果运用失当,它也会转向反面。雅典民主政治无法防止极端化的产生:雅典民主制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个人独裁,但却无法防止野心政客利用群众情绪,进行党派斗争,进而破坏民主。①

在这种背景下,当苏格拉底被告上法庭时,以苏格拉底的智慧和认知,他完全知道决定他命运的500人陪审团的人员构成(缺乏真知、容易被煽动和利用的市井民众,却具有审批权),完全知道自己处于劣势,处于死亡的边缘。只要他低头求饶,他完全可以免于一死。但是,面对审判,甚至可能被处死,苏格拉底表现出了对于真理、智慧、信仰的热爱,无所畏惧,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申辩,去唤醒雅典公民的真知:

“任何一个有一点价值的人不应该总是计较生死,他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他自己做得对还是错,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还是邪恶的人。”

在陪审团判决他有罪之后,苏格拉底说“如果我再告诉你们对一个人来讲最好的事情就是每天探讨美德的问题,每天仔细的考察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我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生活的,你们更是不大可能相信。但我说的确实是真的,只是我很难让你们相信。”在陪审团判决他死罪之后,他从容淡定,反而论述了死亡是一件不值得害怕,甚至是美妙的事情,永恒的睡觉而已。

他给雅典人的忠告乃是“最简单和最高贵的对付指责的办法不是毁掉指责你的人,而是完善你们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他的生活是哲学生活,这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使他一生没有白过的是哲学,而使他面对政治不得不选择死亡的同样是哲学,即他生的根据是死的理由。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做的是这样,我在每一次把我认为最有力的说法当成假设,凡是我认为与此相合的,就是真的存在,无论是关于原因的,还是关于别的一切,否则就不是真的。”②归根到底,苏格拉底的申辩,并不是要让雅典政治理解哲学,让哲学家过上更安全的生活,而是要更深刻地揭示出哲学与政治的不可调和,为自己招来更多的忌恨。为哲学申辩的目的,不是让政治接受哲学,而是一个更高傲的姿态,向政治宣战。

①世界名人传记系列——思想家卷——苏格拉底刘以焕/王凤贤编著

②斐多语录

“我去死,你们去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灵知道”。

这是苏格拉底对雅典公民的最后劝告!

尽管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鸠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的逃亡,他的哲学、他的真知将同样消亡,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与其混沌的活着,不如为追求真知而死;与其委曲求全,掩埋真知,不如为弘扬真知,唤醒世人而死!

这就是为真知,大无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苏格拉底。

二千五百年前的先哲,已经树立了修生、治学的榜样。作为后辈,尤其是身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价值观相对滞后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思考自己的取向呢?

参考文献:

1.《柏拉图十讲》【美】保罗·埃尔默·摩尔著,苏隆编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

2. 《柏拉图对话集》(古希腊) 柏拉图著,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孔子学院发展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修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孔子学院发展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孔子学院相关工作的管理,促进孔子学院工作长效、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汉办《孔子学院章程》、《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待遇管理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194号)以及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以下简称总部)有关人员选派、项目执行等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孔子学院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推进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重点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含独立孔子课堂)。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学校成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校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组织、人事、外事、财务、宣传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研究孔子学院和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制定有关规划,督导工作落实,在人员选派、学科建设、项目实施、资源配置、管理考核等方面为孔子学院发展及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外事处,主要负责孔子学院发展工作与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衔接、校内跨部门沟通协调、拓宽孔子学院发展渠道等工作,外事处指定专人负责有关工作的沟通协调。

第五条孔子学院办公室与外事处合署办公。根据国家汉办的要求,依据孔子学院的规模与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行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孔子学院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孔子学院总部、学校有关工作部署,做好各地孔子学院的日常管理与统筹,相关信息与数据的汇总上报、孔子学院宣传等具体工作。 第六条孔子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孔子学院理事会成员由中外方合作院校共同组成,其人员及构成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理事会负责审议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终总结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及其预决算,聘任、解聘院长、副院长等工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我校选派的中方院长负责与外方院长的协调沟通,与汉办的协调联络,参与相关经费的预算制定与落实,和外方院长一起做好孔子学院的日常运营、管理和发展工作。 第七条学校通过年度考核、任期考核、院长年度述职等形式对各地孔子学院发展工作进行督导与考评,孔子学院办公室负责汇总考评意见并向领导小组提出考评建议,由领导小组根据考评建议,确定考评结果,填写考评意见。具体考评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人员与经费 第八条孔子学院人员派出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党委组织部牵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选派工作。根据国家汉办有关规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中方院长;任期一般为2-4年;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选拔中方院长。任职资格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汉办有关规定执行。 中方院长外派期间管理由孔子学院办公室具体负责;储备人选队伍建设由孔子学院办公室、组织部协同负责。

“知其不可而为之”优秀作文11篇_高三作文

“知其不可而为之”优秀作文11篇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 顺风可以飞的更快,逆风可以飞的更高,一个方向行不通时,尝试另一个方向,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题记莲花想拥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最后放弃了,因而铸就了它的高洁清雅。 彩虹想拥有磐石的亘古永恒,但它最后放弃了,因而铸就了它的绚丽多彩。 高山想拥有流水的细腻灵动,但它最后放弃了,因而铸就了它的巍峨沉稳。 大自然以它的博大昭示着人类:只有懂得放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未来。 智慧哲人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昭君知道自己享受不了宫廷的锦衣玉食,毅然踏上漫天黄沙的西域之路,因而铸就了“落雁”之美;英台知道不可以与山伯厮守到老,放弃了世间的一切繁华,却得到了蝴蝶的双宿双飞;李白知道自己一生怎么也得不到皇上的重用,因而放弃了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在历史的横流中,人只是沧海一粟,晋代诗人陶渊明因为仕途不顺,一路上坎坎坷坷,几乎经历了仕途中的一切龙争虎斗,尔虞我诈,但在朝廷上还是一无是处,无所建树,三思之后,选

择寄情山水,向往田园,保持人格的独立,追求精神上淡泊宁静,于是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就诞生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成为后世之士人的精神堡垒。陶渊明虽然死了,但它还“活”着,达到了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他,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寿!他,如此明智,如此伟大! 搁浅的船只只有丢掉船上的物品才能重新启航;行进的队伍只有丢掉部分的行李才能全速冲锋;升空的火箭只有丢掉沉重的身壳才能直上云霄;让我们学会有价值的“放弃”,这样“放弃”才能彰显自我本色! 【点评】:这篇文章颇具大家之气,没有一定文化底蕴是写不出的。优点有三:一是文笔细腻且深邃,二是句式整齐,排比句的应用使文章整齐划一,形式美做到了;三是卷面整洁,字体娟秀。炎炎的烈日之中看到这样的文章,一种别样的感觉萦绕在心头,能不给高分?(荐评老师:王三卫) 知其不可而为之 努力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经过努力。――――题记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论语》中说孔子的一句话。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后辈用一生去领悟。孔子用执著阐释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的面对困难。 几千年之前的孔子尚且如此,几千年之后这种精神仍矗立在我们当代人心中。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闵恩泽,在国

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与外方国家和机构名

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与[外方国家和机构名] 关于合作设立[外方机构名]孔子学院的协议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外方国名]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支持并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根据《孔子学院章程》,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以下简称总部)与[外方国家和机构名](以下简称外方机构名)就合作设立[孔子学院名称](以下简称学院)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宗旨 本协议的宗旨在于规定在合作设立和经营管理学院过程中总部和[外方机构名]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学院的性质 学院系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第三条执行机构 [外方机构名]表示愿意与[中方院校名]进行合作。总部将授权并委托[中方院校名]作为中方具体执行机构,与[外方机构名]合作建设学院。合作双方将就具体合作事宜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签署前须报总部审核。 学院须在本协议签署后的一年内启动运营。 第四条业务范围

根据总部章程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学院可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汉语教学,提供汉语教学资源。 2、培训汉语教师。 3、举办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 4、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 5、开展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6、其他经总部授权或委托开展的活动。 第五条组织、经营和管理 1、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理事会由双方推荐人选组成,其职责是:制定和修改学院章程;制定学院发展规划;决定教学、研究及经营方面的重大事项;负责筹集办学经费;任免学院院长;审批学院的预算和决算;向合作双方报告学院经营状况和重大事项等。 3、合作双方各派一名院长。 4、学院须接受总部的办学质量评估。 5、学院开展活动须符合《孔子学院章程》,并应尊重中国和[外方国家名]的文化习俗,不违背中国和[外方国家名]法律法规。 6、学院单独编制年度预算和决算,日常经营管理由[外方机构名]负责,最终通过教学和实施其他项目的收入实现自负盈亏。 第六条双方义务 总部义务: 1、授权使用孔子学院名称和标识。 2、根据需要提供各种教材、课件和图书,授权使用网络孔

《知其不可而为之》公开课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18.5 18.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文言现象; 2.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内涵;(重点、难点) 3.能从历史的高度认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 “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中国人 现在最大的病根,就是没有信仰”。(梁启超) 人,需要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一起走近《知其不可而为之》,再次去寻找这位圣人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两位同学分别诵读18.5和18.6章。(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尽可能读出情感。其他同学注意听清读音、句读。) 2.齐读课文 三、研习文本,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1.快速浏览文本,思考: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在文中找到你的依据。 明确:天下无道(板书)(社会政治混乱,“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依据:18.5“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18.6“滔滔者,天下是也”(桀溺)——正面指出“天下无道”; 18.6“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侧面指出“天下无道”。 2.面对无道的社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世态度,那么,从处世态度而言,文中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 明确:仕—为与隐—不为(板书)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思考:以接舆、长沮、桀溺为代表的“不为”者是如何看待孔子师徒的“为”的?(提示:这些隐者们的思想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言行来表现的,请大家认真揣摩其言语背后的深层含义。) 明确:接舆:“凤兮!凤兮!(有同情、理解)何德之衰!(讥讽,认为孔子的行为是道德衰微的表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劝告孔子避乱归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不满社会现实,劝孔子知难而退)”;(请几个学生诵读,让学生读出接舆的情感。对孔子) 长沮:“是知津矣”(讽刺孔子周游列国,无处不到,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替长沮重新说一遍,明确地表达出长沮的态度。比如:你到处游历,无所不知,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啊?) 桀溺:“滔滔者,天下是也,而谁以易之”(讥笑孔子自不量力,也侧面反映出孔子的孤立无援)“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对自己处世方式的自信,对孔子行为的不屑。)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素描像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生平经历。 公元前469年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

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然而,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立命馆孔子学院演讲大赛圆满成功2018年11月25日下午

第十三届立命馆孔子学院演讲大赛圆满成功 2018年11月25日下午,立命馆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汉语演讲比赛。 本次活动于7月份进行第一次审查,共有13名选手报名参加,他们都获得了决赛资格。参赛选手有高中生和小学生,他们将同台竞技,各放异彩。 受到台风的影响,原计划于9月30日举行的演讲比赛延期至11月25日。 25日14时,立命馆孔子学院院长宇野木洋首先发表致辞,他肯定了参赛选手和各方工作人员为此次比赛所做的努力,期待各参赛选手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并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汉语,为将来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互动打下坚实基础。 14时10分,比赛正式拉开帷幕,13名选手依次登台演讲,在两分钟的时间里分享了自己学习汉语、与中国的故事,他们有的讲述了自己学习汉语的原因和经历,有的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中国看法的转变,有的介绍了自己和中国朋友交往的经历,有的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青少年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坚持,以及更加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国的愿望。选手们的演讲各具特色,或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或声情并茂,令人动容,不时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可见每个选手为此次比赛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演讲结束后是提问环节,每位选手需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回答评委老师的问题,选手们的回答或简明或幽默,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艰难的评选,最终,来自福井县立足羽高等学校的小村爱华获得了最优秀奖,她介绍了自己在中国参加汉语培训的经历,分享了语言学习的感受,并表达了自己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汉语的愿望。其对问题的回答反应灵活、内容充实,赢得了评委老师的赞赏。获得优秀奖的是来自福井县立足羽高等学校的永原黎太郎和来自福井县敦贺气比高等学校的谷口巴菜,两位选手在演讲内容和问题回答上均体现了较高的汉语水平。另外有一位选手获得了院长特别奖,四位选手获得了审查员特别奖,五位选手获得了奖励奖。最后由宇野木洋老师为各位选手颁奖并宣读获奖词,颁奖结束后,所有选手与评委老师合影留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解题: [问题]“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怎么翻译呢? 【明确】知道自己这件事(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但还是要去做。(强调“其”指孔子的政治理想) [问题1]孔子在他生活的时代也是被当时的人看成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课文中哪一章 直接提到这一点? 【明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宾语前置)?”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一)字词 1. 子路宿于石门:状语后置 2. 奚自:自奚,宾语前置 3. 与:通“欤” (二)分析 1.生读,重点揣摩语气及蕴含的情感。重点揣摩句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晨门对孔子做法是带一种怀疑的,不以为然的看法。揣摩语气:“哦,就是那个明知事情不能做成功还一定要去做的那个人吗”。言下之意,不是傻瓜,便是疯子,有挖苦之意。 2.当时孔子很有名,人人皆知。这位看城门(看管人进出的,阅历很丰富)的话,大约颇能代表当时流俗对孔子的看法。 补充资料:课本P83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丧家之犬解释: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孔子于55岁离开鲁国,带着一帮弟子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先后到了6、7个国家,遍求十几位国君,但是终不被用,于68岁回到鲁国。历经14年。用“丧家狗”比喻孔子确实有些相似。在世俗人看来,孔子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即“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知其不可”。 二、分析“知其不可” 【问题2】孔子知道“不可”这个现状吗?(分析14.21) (一)字词 告于哀公:状语后置,于哀公告于,向 夫:fǘ那,那个 以:因为 之:到,往 省略句:之三子告,不可。(孔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 (二)分析 1.弑君: “弑”的理解(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春秋末期,由于公室衰微而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弑君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当属晋、齐,在齐国这次政变中,孔子弟子宰我死于难。 2.在得知陈成子杀了齐简公之后,孔子为何要“沐浴而朝”?

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

善 与 仁 :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 许卫刚,陈 林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东方和西方 轴心时代 的开创者,在道德学说上分别提出了 仁 和 善 。其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表现在:道德价值的确立,道德普遍性的发现及道德神圣性的高扬。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仁;善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9247(2006)02 0028 03 Kindness an d Hum anity :C ommon to C onfucian and Socrates !Moral T houghts XU Wei gang,C HEN Li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Huazhong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 y ,Wuhan 430074,Hubei,China) Abstract:Confucian and Socrates are the pioneers in both O riental and Western wor ld.T hey respectively put for ward kindness and humanity in moral theory.T he things they hav e in common are:the setup of moral value,the discovery of mor al univ ersality and the sacredness of it. Key w ords:C onfucian;Socrates ;kindness ;hum anity 雅斯贝斯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用 轴心时代 一词来形容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人类几大文明所发现的 超越的突破 。直到近代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1](P14) 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无疑是 轴心时代 最关键、最重要的开创者,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突破包括了 哲学的突破 。所谓 哲学的突破 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对人类处境及其基本意义获得了新的理解。认真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这种 哲学的突破 在孔子和苏格拉底那里不仅表现为启迪了中华民族和希腊人的道德自觉意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人类的共同目标和道德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就是孔子所开创的 仁 和苏格拉底开创的 善 。本文欲从 仁 和 善 的共通之处,对孔子和苏格拉底之思想作一比较研究。 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 与 认识你自己 :道德价值的确立 孔子和苏格拉底之所以能成为这一 轴心时代 的开创者,主要是他们思考和探索的不是前人所思考和探索的,而开创了一个文化的新领域,或者说他们把人们关注的中心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方面。当然这种开创或转变并不是断裂的突变而是对前 轴心时代 所已有的文化的连续中的突破、突破中的联系。这一新领域就是 人 ???开发和确立了人的道德价值,是一种 人文 的转向。 中国前 轴心时代 的文化由原始的巫术文化到殷商的祭祀文化再到周代的礼乐文化,体现着理性的觉醒和人文精神的兴起,尤其是周初 以德配天 、 敬德保民 思想的出现表明人不再是被动地祈求上天赐富,通过 修德 这个纽带,人可能主动寻求上天赐福,人的自我"主宰性"开始显现。当 天 和 人 的关系由直接的天向人赐福转变为人主动修德以求天向人赐福时, 人 和 德 的关系逐渐取代了 人 和 天 的关系,人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修德以使天赐福,所关注的 是能敬的主体(人),而 不是所敬的客体(神,上帝) [2]。 德 取代了 天 的地位,人们认识到是德向人赐福,而德是人修来的,所以实是人自己向自己赐福。 天 实际成了外在法则性的一道德次序。 在春秋时代,虽然由道德的人文精神之伸展,而将天地被投射为道德法则之天地;但在长期的宗教信仰中,依然是倒转来在天地的道德法则中,求道德的根源;而尚未落下来在人的自身求道德的根源。 [3]此时, 天 仍是僵死、外在于人心之天;周文化中所讲的 德 也是一种外在事功,无内在根据,对人为什么能修德,德的根源何在没有做出回答。 孔子于是来了一个 哥白尼式革命 ???将外在之天拉入人之内心,将外在法则性之德转化为人内心的道德意识。这就是孔子的 仁学 思想。孔子肯定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容已、自反自省之心,修德之根源并不存在,而是人之本性之要求。这种内在人格道德意识是人之真生命所在,是一切价值的根源和标准。 仁 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仁的境界之实现,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故孔子不轻易许人以仁,亦不以仁与圣自居,唯是不厌不倦地以其全部生命为 仁 做见证。 仁 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是人一生所应当追求和努力的,而不应去追求别的什么名利。这里即有所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一言一行,唯求 正当 、 合理 ,不计较利害得失,而小人只顾一己之私,唯利是图。所以孔子说 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人生之根本是在由道德情感所开发出来的: 义 上。所以孔子有以 义 克 命 的思想。 道之将行兴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论语%宪问#)。道之 应行 是合乎义的,是价值是非问题。道之 兴 或 废 是成败问题。成败问题乃受客观条件所决定,非人身所能负责的,人所能负责的只能是是非问题,而不是成败问题。所以人所应关注的是唯求尽 义 ,而不去计较成败。 人们常习惯用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希腊哲学 从天上拉向人间 来形容他对西方哲学的重大贡献。的确如此,当苏格拉底接着德尔菲神庙的铭句 认识你自己 往下说的时候,希腊哲学开始了 自然 向 自我 的转变。前苏格拉底时期,希腊哲人更习惯于探索一种或多种质料性的宇宙的具体的 始基 。无论是泰勒斯把水当作万物之本原、赫拉克利特把火当作万物之始基, 收稿日期:2005 09 28 作者简介:许卫刚(1980-)男,山西祁县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28 第23卷第2期 2006年3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 nhui U niversity of Techno logy (Social Sciences) V ol.23,N o.2M arch ,2006

浅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浅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哲学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西方古典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的出现,哲学变得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一.生平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并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并进人五百人会议。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然而,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二.主要的哲学思想 1.知识论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通过彼此谈话洁难,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寻求真 理的方法。基本内容分为三步。(1)出发点是“自知其无知”,事先不 提出任何独断的原则。驳斥自然哲学家就重要间题提出的论证是彼此 分歧的,其思辨超出人类知识的限度,批评智者派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的放弃求知的原则。(2)手段是通过对知识的爱(爱洛斯)和彼此的谈 话、诘难以寻求真知识,同时也推进了问答者彼此的友谊。(3)目的

孔子学院总部

孔子学院总部 与 [外方国名] [外方学校名] 关于合作建设[外方学校名]孔子课堂的协议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外方国名]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支持并促进[外方国名]汉语教学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孔子学院总部(以下简称总部)与[外方学校名]就合作建设[外方学校名]孔子课堂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宗旨 本协议的宗旨在于规定在合作成立和运作[外方学校名]孔子课堂过程中总部和[外方学校名]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孔子课堂的性质 [外方学校名]孔子课堂系非营利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增进中[外方国名]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第三条执行机构 经总部授权和委托,[中方机构名]将作为具体执行机构与[外方机构名]合作建设孔子课堂,合作双方

可就该协议未尽事宜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签署前,须报总部审核。 课堂须在本协议签署后的一年内启动运营。 第四条业务范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外方学校名]孔子课堂可开展以下项目: 1、开展汉语教学、文化活动和其他与汉语及中国文化有关的竞赛; 2、培训当地汉语教师; 3、组织当地师生来华夏(冬)令营; 4、编写汉语和中国文化教材; 5、其他与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 第五条组织和管理 双方执行机构将推荐人选组成理事会对孔子课堂进行管理。 课堂开展活动须符合《孔子学院章程》。参与孔子课堂活动的中国公民应遵守[外国国家名]和所在学校的法律和政策。参与孔子课堂在中国举办活动的[外国国家名]公民应遵守中国法律和政策。 第六条双方义务 总部义务: 1、授权使用孔子课堂名称,提供孔子课堂标识; 2、提供必要的启动经费,用于装修孔子课堂教学办公场地,

德谟克利特原子理论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 赫拉克利特开创了一个永无休止的运动概念。可是,我们到底怎样才能领人信服地解释变动不居的世界呢?显然,解释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它的立论点本身不能是游移不定的。我们已经知道首先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早期的米利都学派了。此后,也是有一位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最后的答案。此人就是原子论之父留基波(Leucippus )。留基波的鼎盛期约公元前440 年(1)。他不仅继承了与米利都相联系着的科学理性主义哲学,而且也受到了巴门尼德和芝诺很大的影响。可是,关于他,人们知道得非常少。因此,人们在提到原子论的创始者时,通常总是将留基波与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约公元前460 年—前370 年)相提并论,或大多挂靠在德谟克利特的名下。 德谟克利特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Abdera )。他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很有资产和地位的人。德谟克利特拜访过埃及,埃塞俄比亚,波斯和印度。据并不确切的史料称,德谟克利特曾就学于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和苏格拉底讨论过哲学。在苏格拉底看来,他就像是奥林匹亚赛会中的一位五项全能竞赛的胜利者。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在整个希腊文化史上,其博学多才的程度除了亚里士多德,无人能及其项背(3)。虽然公众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是他喜欢沉思的生活胜

过了活跃的生活, 因此婉言谢绝了这些公众的荣誉而渡过了孤独的余生(4)。据说,留基波曾和巴门尼德一起研究过哲学,但是二者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非存在和存在一样存在,这就是原子和虚空,它们都是事物生成的原因。德谟克利特正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发展和系统化,使原子论成为体系。 1.原子与虚空 留基波——如果不是德谟克里特的话——试图调和以巴门尼德与恩培多克勒分别为其代表的一元论与多元论而走到了原子论。他们的观点极其有似于近代科学的观点,并且避免了大部分古希腊的暝想所常犯的错误。亚里士多德说:“但留基波认为他有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与感觉一致,不会取消存在物的生成、消灭、运动和多样性。在对现象作了这些说明后,针对坚持存在为一,并认为没有虚空就无运动的人,他宣称虚空是非存在,而存在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是非存在;因为严格地说,“存在”就是完全充实。但这样的充实不是一,而是无限多,只是由于体积太小,不能为肉眼所见。它们在虚空中被移动(因为虚空存在着),其结合造成事物的生成,分离导致事物的消灭。在其碰巧接触的地方,它们就动作与承受(因为在那里,它们不是一),当被放在一起且被缠结时,它们也生成。但是,从真正的一,不会生出多,从真正的多,也不会生出一,这是不可能的(325a25-36 )"。 德谟克利特扩大了留基波的原子理论,维护了无限地分开事物是不可

2016超星尔雅通识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走进心理学 1 心理学是在()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正确答案:C 2 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C 3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不要苛求()。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正确答案:B 4 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正确答案:√ 5 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正确答案:√ 作业标题:什么是心理学 1 主观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觉知之间构成的现实。 正确答案:√ 2 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正确答案:√ 3 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正确答案:× 4

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多选)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这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智商较高 正确答案:ABC 5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感觉、()、情绪、意识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A、思想 B、行为 C、外形 D、动作 正确答案:B 作业标题:心理学讨论什么 1 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正确答案:√ 2 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正确答案:√ 3 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正确答案:√ 4 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正确答案:√ 5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正确答案:√ 作业标题:古典心理学 1 马丁·布伯是()家 A、政治 B、历史学 C、宗教哲学 D、军事 正确答案:C 2

知其不可而为之公开课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味孔子为政治理想而百折不挠而特立独行的坚韧品质。 2、感觉隐士“邦无道则隐”的不同人生追求,比较他们和孔子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孔子外貌看着挺大气,精神却有些萎靡,看着像是丧家之犬,为什么而劳累着? 推行他的主张,施行德治,礼治,然而他成功了吗?他放弃了吗? 大家看幻灯片,孔子的一生 ●孔子一生(前551—前479年) ◆55岁之前,仕于鲁国====努力恢复鲁国的君臣之礼====计划失败 ◆55—68岁,周游列国====努力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 ◆68岁以后,返回鲁国====努力收徒授业整理典籍====培养治国贤才,让理想表于后 世 孔子的一生可谓悲剧的一生,然而,令我们佩服的是,虽然他一直处在失败中,却坚定着,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探究文章 1、请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地读一遍,考虑一个问题。“知其不可“具体表现在那件事情 上。 对陈成子弑君这件事情上。孔子把这件事情报告哀公,但是鲁哀公没有权利,问三子,曰,不可。但是作为大夫的职责,却不得不告,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重视礼仪,可引申到颜渊死时,他的父亲叫孔子把车卖了买棺椁的事。 2、其实,在鲁国当官,或是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在推行主张的这条路上,像三子这样 的权贵不采纳他的建议是很平常的,然而孔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除了这些达 官显贵,他还遇到一些什么人呢? 有才华的人,避世的人,楚狂,长沮桀溺,丈人,荷蒉者,隐士 3、他们对孔子的评价以及对态度是怎么样的?速读全文,找出类似的人并找出他 们对孔子或直接或间接的评价,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组讨论:适当的分角色朗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3.2与世界深度互动同步检测新人教版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一、选择题 1.当前孔子学院业已成为包容共享、和谐共生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课堂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这表明 ①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②文明交流互鉴更应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③中华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④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不利于自身文明的独立自主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8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 37 届会议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的决议。决议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人权领域对话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这说明 ( ) ①中国在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过程中主动作为、贡献智慧 ②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积极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④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全部认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目前,全球已有 146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525 所孔子学院和 1113个孔子课堂,近年在校学习汉语的美国中小学生人数出现“爆炸性增长”,汉语成为美国中小学生的第四大外语,使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断吸引着世人追随的脚步。这表明( ) A.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国文化将逐步取代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 C.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德谟克利特及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 目录 一、德谟克利特生平 二、德谟克立特的主要思想 三、德谟克利特的主要著述 四、后世对德谟克利特的评价 五、轶事 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κριτο? 英文Demokritos/Democritu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广泛,在数学,教育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 一、德谟克利特生平 德谟克立特所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公元前440年后,即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奴隶制社会最为兴旺、科学学术活动欣欣向荣的伯里克利时代。他早年一度经商,但由于他童年的教育,使他淡泊名利和学位,他的教师是有学问的波斯术士与加勒底的星相家。 德谟克立特出生在希腊东北方的工业城市阿布德拉的一个富商之家。阿布德拉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经济发达,文化丰富。 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见多识广。小时候,他作过波斯术士和星象家的学生,接受了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非常的专心,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一次,父亲从小屋里牵走了一头牛,他都没有察觉。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并且刻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有时他到荒凉的地方去,或者一个人呆在墓地里,以激发自己的想象。

孔子学院章程

孔子学院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 第三条孔子学院的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相符合。 第四条孔子学院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第五条孔子学院本着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在海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六条孔子学院应当遵守注册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教育传统与社会习俗,并且不得与中国有关法律相抵触。 第七条孔子学院不参与同孔子学院设立宗旨不相符的活动。 第八条根据各国(地区)特点和需要,孔子学院的设置模式可以灵活多样。 第九条中国境外具有从事语言教学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能力且符合本章程规定申办者条件的法人机构,可以向孔子学院总部申办孔子学院。 第十条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采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十一条孔子学院提供下列服务: (一)开展汉语教学; (二)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 (三)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 (四)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 (五)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第三章总部 第十二条孔子学院总部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机构,拥有孔子学院名称、标识、品牌的所有权,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球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总部设在中国北京。 第十三条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和理事组成。其

中,主席1名,副主席和常务理事若干名,具体人选由中国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理事15名,其中10名由海外孔子学院的理事长担任,第一届理事由总部聘任,以后选举产生或按孔子学院成立时间顺序轮流担任;其余5名由中方合作机构代表担任,由总部直接聘任。理事任期为两年,可连任一次。理事会成员任职期间不从孔子学院总部获取任何报酬。理事会设立总干事、副总干事。总干事为总部法人代表,由常务理事担任。 第十四条理事会的职责是:制定、修改孔子学院章程,审议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审议总部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研究孔子学院建设的重大事项。第十五条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主席召集。必要时可由主席决定召开临时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议。 第十六条孔子学院总部在理事会领导下履行日常事务,其职责是: (一)制订孔子学院建设规划和设置、评估标准; (二)审批设置孔子学院; (三)审批各地孔子学院的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和预决算; (四)指导、评估孔子学院办学活动,对孔子学院运行进行监督和质量管理;(五)为各地孔子学院提供教学资源支持与服务; (六)选派中方院长和教学人员,培训孔子学院管理人员和教师; (七)每年组织召开孔子学院大会; (八)制定中方资金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总部设专项工作委员会,为总部提供咨询意见。委员由总部聘任。 第十八条总部聘请中外知名人士担任高级顾问。 第四章设置 第十九条孔子学院的申办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办机构是所在地合法注册的法人机构,有从事教学和教育文化交流并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 (二)申办机构所在地有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需求; (三)有符合办学需要的人员、场所、设施和设备;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二十条孔子学院的申办者须向孔子学院总部提交申请,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