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言语句翻译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三第二单元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选修三第二单元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语句翻译-文意通顺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语句翻译-文意通顺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第二章文言语句翻译-文意通顺增分突破四文意通顺,力争满分对应学生用书P29(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高中必修一“点金”《课时达标》第二单元的文言文全译

高中必修一“点金”《课时达标》第二单元的文言文全译
• 蹊:qī,用于“蹊跷”;xī,小路,桃李不言,下自成~;践踏。
•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 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 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 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 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 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 智伯率领赵国、韩国、魏国的军队进攻范氏、中行氏,灭了他们。休 息了几年,派人向韩国索取土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劝谏说:“不可 以。智伯的为人,贪图货利而又凶残,他派人来索取土地不给,一定对 我们韩国用兵。君王您还是给他。给了他,(他就会)更加贪婪,又将 向其它国家索取土地,它国不听从,智伯一定向这个国家用兵;这样, 韩国可以免除患难,坐待事情的变化。”韩康子说:“好。”派使者送 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智伯。//智伯很高兴,又派人向魏国索取土地, 魏宣子想要不给他。赵葭劝谏说:“不如给他。”魏宣子说:“好。” 因此派人送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智伯。智伯非常高兴,又派人到赵 国去,索取蔺城、皋狼两个地方,赵襄子不给他。智伯困此暗中勾结韩 国、魏国,准备领兵进攻赵国。
• 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 十分忧虑。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j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 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 当饿虎之蹊xī,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 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 也。”鞠j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 125-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5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综合训练5

综合训练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熊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字元节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答案 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第一编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七节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第一编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七节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4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二类名句 4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不让(他)学习。 4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对于牡丹的喜爱, 应当有很多人了。
50.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 色了。
7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翻译】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勇气。
7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 路。
7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翻译】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 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 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些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 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鲜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二轮语文第二章 文言语句翻译

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二轮语文第二章    文言语句翻译

增分突破四文意通顺,力争满分专项一文言语段演练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①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③汝愚之甚!蔽之甚!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渡到江心,船坏了,(大家)都下水游泳。

②你最擅长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呢?③你太愚蠢了!太糊涂了!(或:你愚蠢得很!糊涂得很!)(你)将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老子·第八十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

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需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陈放它。

③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的叫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①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原文与标准译文

《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原文与标准译文

《孟⼦》⼆章之《富贵不能淫》原⽂与标准译⽂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丈夫哉?
⼀怒⽽诸侯惧,
安居⽽天下熄。


孟⼦⽈:“是焉得为⼤丈夫乎?
⼦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命之;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家,必敬必戒,⽆违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居,
⽴天下之正位,
⾏天下之⼤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丈夫。


【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丈夫吗?
他们⼀发怒,诸侯就都害怕。

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事。


孟⼦说:“这怎么能算⼤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成年举⾏冠礼时,⽗亲教导他;
⼥⼉出嫁时,母亲教导他,送到门⼝,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定要恭敬,⼩⼼谨慎。

不能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之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
⾛在天下最光明的⼤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同遵循正道⽽⾏,
不得志的时候独⾃⾛⾃⼰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才称得上⼤丈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回顾
试题再做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高祖受禅之 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 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 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 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 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称为良二千石。
在职数年,上表曰: ‚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 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 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 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 ‛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 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固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 ,有删改)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 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 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 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 良政。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 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 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 乎?‛于是相率归附。
令狐熙在职几年后,向皇上上表说: ‚我寄居岭 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已经六十一岁了。才学浅 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阔,安抚 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但他们也 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如今我年纪大了,疾病又 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 ‛皇上发下 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些药物。后来因为 李佛的儿子作乱一事,皇上听说后很怀疑令狐熙,就 派使者拘捕他到京城。走到永州,令狐熙因忧愤发病 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等到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 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 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 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 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 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 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 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 被百姓称为良政。
(1)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译文: (2)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 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 译文: (3)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 辈其可违乎? 译文: (4) 上闻而固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译文:
解析
(1)“承”“类”“以”为关键词,“以实”
傅弈说:“礼本出自对父母的奉养,终结于对皇上的 侍奉。而佛祖 (释迦牟尼 )逃出城外,离开家庭,逃离 他的父亲;以一介匹夫而对抗天子,以子女的身份却 背弃亲人。萧瑀竟然尊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 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 吧!” 萧瑀不能回答,只是合掌说:“ 地狱的设置, 正是为了这种人!”高祖将要采纳傅弈的意见,恰逢 传位而作罢。 贞观十三年傅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告诫 他的儿子说:“佛教扰乱国家,所有的人都被迷惑 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 可悲啊!你们不要研习佛教。”
(1)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弈)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恨他。 译文:
(2)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 ,他眼中没有父母”, 译文: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 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 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 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 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 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 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 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 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 亲。萧 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 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 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 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 等勿学也。‛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 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 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 州后,大施恩典,讲求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 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 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 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说的就是你萧瑀吧!
(3)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
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 ,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
解 析 (1)“ 举 ”“ 过 ” , 宾 语 前 置 。 (2)“非”“亲”“其„„之谓”为关键点。(3)“举世 皆惑 ”,意念被动句; “ 唯独”为前主语“ 我” 的省 略;“窃”“从”为关键实词。
第二章
考点风向
文言语句翻译
文言语句翻译为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多年来 形成了以下命题特色: ①句子不长,多为叙事性的,兼有陈述句、问句 或感叹句。 ②考点全面而突出。全面:从通假字、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重点实词、重点虚词到特殊用法、特 殊句式,乃至语气、文意通顺,多有涉及。 重点:突出对关键实词、文意通顺的考查。 ③赋分点多,几乎一字关乎一分,不可不慎。
后须补充,以使文意通畅。 (2) “及”“祠”( 名词作动词)“次”为关键词。 (3) “以”,凭借;“相”,偏指代词,偏指“我 们”;“乃”,却,竟;“其”,岂。 (4) “固”,加强肯定语气;“锁”“诣”为关键实 词。
答案
(1)当时山东地区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
都没按照实际情况登记入册。 (2) 等到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 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 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 (3) 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 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 (4) 皇上听说后很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拘捕他到京城。
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高祖即位时,令狐熙 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封为司徒左长 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 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因功升任上开 府知府,后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承袭了北齐 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没按照实际情况登记入册。令 狐熙就告诉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 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被称为好 刺史。
一轮反思与二轮对策 文言翻译在一轮复习中起步较早, 当时效果较好。 但时间长了,又无相应的语言环境,所以到了二轮复 习阶段,学生多有遗忘,荒疏了。在此,特别有必要 对它进行强化训练: 1.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 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翻译的步骤。
2.阅读下列文段,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傅弈,相州邺人也。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 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俭,以其父 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 惩其事;又耻以数术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 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 时人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 状,屡会上旨。
参考译文 傅弈,相州邺县人。唐高祖(李渊)担任扶风太 守,非常敬重他;等到高祖登基后,召见傅弈并任命 他为太史丞。太史令庾俭,因为他的父亲庾质在隋朝 时说了占卜预测吉凶之事,违背了隋炀帝的意愿,被 打入牢狱,最终死在狱中,于是庾俭引以为戒;又以 凭借占卜来升官为耻,于是推荐傅弈代替自己,傅弈 就被提拔为太史令。傅弈和庾俭职位相同之后,(傅 弈 )多次举报庾俭的过失,但是庾俭不恨他。当时人 称赞庾俭仁德厚道,而称赞傅弈坦率正直。傅弈所上 奏的天象变化情况,多次和皇上的心意相合。
武德七年,傅弈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说:佛 教在西域,在遥远的地方制造祸乱,本地人翻译佛经 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附会。因而使得百姓 不忠不孝,有的削发为僧,对父母君主无礼;游手好 闲,穿上袈裟逃避赋税。现在的和尚尼姑,请让他们 还俗成婚,就有十万户人家,生男育女,自然对国家 有益,可以使兵源充足。国家免于疆土被侵占的灾 祸,百姓知道皇上的威严和自己的福分。又上疏十一 篇,言词尖锐率直。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 中书令萧瑀与他争论说:‚佛是圣人。傅弈发出这样 的议论,是诽谤圣人目无礼法,请对他施加严刑。‛
2.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抓住关键词语一一对应 落实,对号入座,不歪曲,不遗漏,切忌笼统应对, 也不随意增减意思。 3.在字字落实的前提下,关注每一分句是否有特 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4. 译好后判断一下是否符合生活常理和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力争原句提供的字词一字不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