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内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疼痛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对预防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能明显缓解症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同时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药物抵抗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发生胃癌的概率。目前中医药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以下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策略和实验总结。

1、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为6种证型,分别为: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瘀血阻络证。这六种类型仅仅是目前共识的内容,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多样不能完全概括,因此各医家需要灵活变通,精准辨证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章程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疗以疏肝降热、和胃降逆;脾胃虚弱型,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错

杂型,治疗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治疗以养阴和胃、和胃降逆。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美拉唑镁联合莫沙比利片等)。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张福东将3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肝胃不和型,采用黄连、醋柴胡、甘草、白术等进行治疗;脾胃虚弱型,采用广木香、乌贼骨、陈皮、白术、甘草、党参等进行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白蔻仁、厚朴、佩兰、半夏、甘草、竹叶等进行治疗;胃阴不足型,采用麦门冬、谷麦芽、甘草、半夏等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结果显示:治疗显效17名、有效11名、无效两名,治疗总效率为93.3%。西医常规治疗(莫沙必利片、奥美拉唑)的总效率为66.7%,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效果更好。顾树江等将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莫沙必利片、奥美拉唑)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进行加减治疗,对于反酸严重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烧心严重者增加蒲公英;胃脘疼痛显著者增加丹参、延胡索。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

2、经方治疗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单用经方或经方合用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曾维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吗叮啉/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药物治疗时间以及症状改善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同时症状积分也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小柴胡汤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效果。畅玉娟将62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雷贝拉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治疗。两组治疗两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效率为78.26%,两组效果对比明显。在同时停药两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8.70%,对照组复发率为26.09%,由此证明了半夏泻心汤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还能降低复发率。薛红阳利用吴茱萸汤(吴茱萸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12g)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兼胃气虚寒两种类型的反流性

食管炎患者,结果显示,吴茱萸汤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要优于西医治疗组,同时中医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更少,远期效果也更好。

3、自拟方治疗

许多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自拟药方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蓓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将2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柴胡、枳壳、芍药、陈皮等),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15名、有效4名、无效1名,总治疗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王卫东等试验观察疏肝活血汤(黄连、厚朴、柴胡、半夏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与常规西医(雷贝拉唑、莫沙比利)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每组各30名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并且一个月后中医组复发1名,西医组复发3名,由此可见,中医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宋庆蕊将符合标准的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行气清降方(香附、陈皮、柴胡、黄芩等)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药泮托拉唑治疗。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食管黏膜病变,同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冉聃将伴有焦虑状态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自拟方瓜蒌蝶郁汤 ( 瓜蒌、红花、薤白、煅瓦楞子等 ) 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自拟方瓜蒌蝶郁汤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

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率超过93%

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率超过93% 江苏一位老中医自拟经验方,3年治疗130例反流性食管炎,痊愈112例,占86.2%;好转8例,占7.7%;无效10例,占6.1%。总有效率93.9%。患者一般1周左右,症状即缓解。 旋复降逆汤 组成:旋复花、代赭石,半夏、全瓜萎、乌贼骨,浙贝,茯苓、郁金、枳实,绿萼梅。 随证加减 其中肝郁犯胃者加吴萸、黄连、佛手、香附等药;脾胃虚寒者加丁香、柿蒂、刀豆子等;若疼痛为主,胃镜下见糜烂严重者,可加白芨、三七或云南白药。 用药分析 旋复降逆汤以旋复代赭汤、半夏厚朴汤加减而成,方中旋复花、代赭石以降气化痰;半夏、全瓜蒌破结化痰;枳实破气消积,茯苓健脾,绿專梅、郁金行气解郁,乌贼骨、浙贝制酸止痛;加白芨、三七粉、云南白药取其化瘀生肌、清热解毒之功效。 全方以理气解郁、降逆化痰为主,加荸荠[bí qí]粉调成糊状服用,使药物滞留于患处时间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其效果优于汤剂。 1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统计疗效。每日1剂,煎2次混合,浓缩至约200ml,加入荸荠粉2~3匙,文火调匀呈糊状。早晚分服,徐徐咽下,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或饮水。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炎症消失者; 好转:主症及体征明显缓解,胃镜见炎症减轻者; 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复查均无明显改善者。

反流性食道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属中医吐酸、噎膈、梅核气范畴,其病因主要与饮食及情志有关。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脾主运化,布散精微,以升为常。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损伤脾胃,脾胃失于健运,水谷精微不归正化,酿湿生痰,阻于谷道,致胃失和降;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使胃气上逆;或痰气交阻于食道,皆可致本病。

关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护理

关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 为胸骨后不适感、烧心、嗳气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严重 的病例会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良性食管梗阻等并发症。中医 提供了许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中医护理在辅助治疗中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中医护理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原则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肝胃湿热所致的疾病,治疗时应遵 循清热祛湿、和胃理气的原则,同时注意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二、中医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 中医中常用的方剂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寒证加减汤、消炎止嗽丸、升降散等。药物常用的有山楂、草决明、连翘、黄芩、黄连等。用 药时应根据患者的证虚实、湿热程度进行个体化的调配。其中有的 药物具有降火清热的作用,可以缓解烧心等症状;有的药物具有舒 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身心疲劳等问题,有良好的疗效。 2.中药熏洗 将薏米、陈皮、茯苓等组成的熏药装在罐子内,加适量水逐渐 烧开,再加入适量药材。患者将上半身暴露,熏药灸于胃液再流入 食管的尽头,每次10~15分钟,每日1~3次。 3.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是通过吸氧提高大氧分压,刺激人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一种方法。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可以通过氧气疗法提高胃肠道的氧供应量,调节消化功能,延缓胃肠道内过度腐败产物的形成,具有很好的护理作用。 三、扶正护脾 本病的发生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如过食生冷、熏烤等刺激性食物,或者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此,扶正护脾也是反流性食管炎护理的关键。 1.饮食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少吃过酸、过甜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多食鲜蔬水果、粗粮等;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不要在睡觉前吃饭,避免平躺或卧床时立即睡觉,应立即静坐或走一下,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2.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消化和代谢,并可以增加人体肠蠕动的频率和强度,减轻胃肠道不适。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以免损伤胃肠道。 四、情绪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中医认为“怒伤肝,忧伤脾”,情绪不良也会影响消化道功能,因此,平和心情、保持情绪稳定也是护理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环节。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反酸、嗳气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呕吐等症状。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酸药物、 制酸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长期服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并且不能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因此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就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 研究进行探讨。 反流性食管炎在中医上属于“食滞”范畴,是由于饮食不当、气虚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胃气上逆,食物反流至食管造成的炎症。中医认为人体机能的失调、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 导致食管炎的因素。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方法: 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是最常用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剂之一。它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消 食的功效,通过改善胃肠道功能和调节消化系统的平衡,有助于减缓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2.藿香正气丸 3.茯苓泽泻丸 茯苓泽泻丸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药,可用于治疗食管炎症、胸闷等症状。茯 苓泽泻丸的主要成分是茯苓、泽泻、车前草等,其通过利尿和清除体内湿气的方式,减轻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针灸疗法: 关元、中脘、承灵活络根据中医的理论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消化系统的虚实不同有关,因此针灸疗法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体内的气血不畅,从而达到治疗反 流性食管炎的目的。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关元、中脘、承灵活络等。 总之,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已经取得 了不错的效果。相比于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更加细致、温和,可以减少副作用,而且中药在调理体内的气血、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中医药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病情严重者在中医治疗的同 时应该持续接受西医的跟踪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医医案——反流性食管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陷胸汤加味治愈胃院痛 病案:安某,女,50岁。 初诊:1983年6月20日。 主诉及病史:近40天来,胸骨后及胃脘部胀痛,胸骨后有灼热感,吞咽时有梗噎感,伴嗳气、恶心、泛酸,时呕吐出食物,纳食差,大便秘结。进寒冷食物时疼痛加剧,周身疲乏无力,经用中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 诊查:现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滑略数,经钡餐透视检查诊为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肝胃不和,痰热互结。 治法:宽胸理气,涤痰开结。以小陷胸汤加味。 处方:炒川连5g 清半夏5g 全瓜蒌20g 厚朴花5g 制香附10g 砂仁壳5g 紫丹参10g 台乌药10g 大刀豆10g 二诊:服上方药1剂,即觉胸骨后烧灼感减轻,进食也较前顺利,效不更方,加重剂量。 处方:川连10g 清半夏10g 全瓜蒌30g 厚朴花10g 制香附10g 砂仁壳6g 紫丹参10g 台乌药10g 大刀豆12g 3剂 三诊:胸骨后烧灼感已明显好转,进食亦顺利,上腹胀痛

及嗳气、泛酸等症均明显减轻。原方去大刀豆,7剂。 四诊:诸症均已消失,一般情况好,再服上方药3剂。1个月后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已正常。 按语此例胃脘胀痛,并有胸骨后食管灼热疼痛,舌苔黄,脉滑略数,显系内有郁热。小陷胸汤为清热化痰消结之方,又加理气活血等品,使气降热清而痰消,故诸症均除,钡餐检查也证实病变已消失。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7,何世英医案。 何世英,1912年生。天津市人。主任中医师。1936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为施今墨先生高足, 行医50余年。曾任天津市中医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副会长,天津经济开发区国际医学培训 中心主任,天津市科协常务委员,天津市医药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卫生局咨询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天津中医》杂志主编,天津市中医医院总顾问等职。 学术上一贯主张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长期临 床中,先为大方脉,继则专事儿科30年,晚年专攻脑病。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脑内科疾患有丰富 的经验。除发表过大量论文外,主要著作有:《儿科疾病》、《何世英儿科医案》、《医论选读》、《历代 儿科医案集成》、《重订幼科类萃》等。 在从事儿科医疗实践期间,曾创制“清降丸”、“肺闭宁”、“磨积片”、“疏表散”、“咳而安”等新 剂型成药,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疗效显著,国内很多医疗单位照方配制,推广应用。后来首创中医 脑病科后,全国不少地区相继建立中医脑内科、神志科、神经科、精神病科等,使中医脑病学逐渐成 为中医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型:多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而引起。证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感,每因情志不畅诱发或加重,胃脘及两胁胀痛,呃逆暖气,脘闷反酸,食欲不振,或吞咽格拒,舌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白芍15克、乌贼骨15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0克、苏梗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开胸顺气丸、宽胸利膈丸和气滞胃痛冲剂等。 肝郁化热型:证见胸骨后烧灼样痛,反酸暖气,性情急躁易怒,胁肋隐痛,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于结,舌红,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山栀10克、大黄10克、天花粉10 克、白芍10克、柴胡6克、生地20克、瓜蒌20克、石决明30克、竹茹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虚气滞型:证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暖气则舒,食欲减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舌淡,脉濡弱。治宜健脾理气、温胃降逆,方选丁香柿蒂汤加减:丁香3克、柿蒂20克、白术10克、延胡索10克、生姜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半夏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虚血瘀型:证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脉沉涩。治宜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方选启膈散加减:丹参20克、茯苓20克、太子参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15克、当归12克、郁金12克、三七粉(分冲)3克、桃仁10克、延胡索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

配服沉香利气丸,每次2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 脾虚胃热型:证见剑突下灼热,胃脘隐痛胀闷,纳呆,反酸,呕吐清水,暖气,舌淡而干,脉虚数。治宜健脾益气、清胃降逆,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10克、半夏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干姜5克、延胡索10克、大枣10克、乌贼骨2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对于较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可以配合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雷米替丁)、抗酸剂(氢氧化铝制剂)、促胃动力药物(吗丁啉、胃复安、普瑞博思)、及保护胃黏膜(硫糖铝)等西药治疗。其目的是保护食管黏膜,加强食管抗反流屏障作用,提高食管清除酸的能力,加快胃排空和防止胃及十二指肠反流,抑制胃酸分泌。 病患者要注重自我调护。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餐后尽量保持直立位或躯干直立的体位,以利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下行。 (2)注重减轻腹压、避免剧烈的活动,不要穿紧身衣和束腰带,给胃肠道创造松弛而顺利的通道。 (3)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特别是睡前少进饮热茶或饮料,戒烟并限制酒和酸性刺激性食物,以及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处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处方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子(女,53岁)。我是沧州市中心医院医师,狄华医生。请问您有什么症状吗?反酸,食管有异物,吃了好多西药。分享一个反流性食管炎可以吃的中药方子,我们可以用适量的白勺蒲公英,法,半夏柴胡党参,茯苓,三菱莪术,陈皮和白树,各十五克每天清洗干净之后,放入水中熬成药,喝十四天左右,大概就可以见效了。对于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来说,平时我们可以在春夏季采集叫蒲公英晾干,留到冬天的时候来泡水喝,我们都知道蒲公英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不仅对我们反流性食管炎有治疗功效,而且对其他方面也有着比较好的功效。而且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菱粉加上大米,再加上红糖煮成粥,每天早晨的时候服用多吃一些低脂的食物,而且平常吃饭的时候不要着急,要细嚼慢咽。1.参芪猪肚汤:猪肚1具、黄芪150克,党参150克。将黄芪、党参洗净切片,猪肚洗净。参芪以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文火炖煮,熟后去掉药包即可。趁热食肚饮汤,分作4~6次食完,每日吃2次,连吃1周。黄芪性味甘、温,为补气主药,能降低胃酸及胃分泌,保护胃黏膜。党参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功效。猪肚养胃、补胃、治胃,与参芪配伍,借其补气扶正之力,对于胃及食管炎症、消化不良、烧灼痛者有效。炒萝卜缨:新鲜萝卜缨300克,食油、盐适量。萝卜缨洗净、切断,放入热油锅内炒熟,加食盐少量调味,即可食用。具有理气消食的功效。对于呃逆、暧气、饮食积滞、胸胁胀满不舒,以及胸骨后烧灼闷痛和咽喉部有异物感等均有疗效。3.鸡肫花椒:鸡肫2只、花椒20粒、盐少许。将鸡肫里外洗净,放入花椒,加盐少许,湿纸包裹数层,火上煨熟,取出即可。切成薄片,趁热食用。每次吃1只,1天吃2次,连用1周。鸡肫养胃,通腑理气,临床观察能减轻胸骨后烧灼感及疼痛,减少呃逆及嗳气,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障碍均有一定治疗作用。你说的中药方各15克'一起熬,一次喝多少,喝几天换一次药方。对每味药物15克,一起水煎取药汁200毫升,分两次服用。先服七天。也可以服

『国宝秘方』反流性食管炎特效圣方制酸汤

『国宝秘方』反流性食管炎特效圣方制酸汤 李可,乃我国著名老中医,被医界誉为中医泰斗。由李可编著的《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成为国宝中的国宝。李可擅长用中药抢救濒危病人。常常以重剂“一剂知,二剂已。”号称一剂见效,两剂痊愈,遐迩闻名,非一般名医能及。在全国可谓绝无仅有!实为中医的脊梁。荷花小女子摘自本书中的名方,以餐天下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周平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疑难病研究室主任,我国知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中央保健局专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名医工作站名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四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认为临床实效是中医的灵魂,主张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他不仅对慢性肺间质疾病、激素依赖性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等疑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中医急症、热病、脾胃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病治疗上疗效显著。 周平安教授尤其在疑难病诊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临证心得与体会,用药灵活多变,治疗得心应手,深受患者好评。 秘方: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0g,厚朴10g,黄连5g,栀子10g,淡豆豉15g,煅瓦楞15g(先煎),生麦芽15g,蒲公英15g,甘草6g,白芍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病例:杨某,女,26岁。胃脘疼痛一周,伴胸骨后烧灼感。现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恶心不思饮食。舌红苔白,脉细弦。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用七剂后,各症均有减轻,仍恶心,不思饮食。舌红苔白,脉细弦。二方为: 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0g,厚朴10g,栀子10g,淡豆豉15g,煅瓦楞15g(先煎),生麦芽15g,蒲公英15g,焦山楂15g,竹茹10g,甘草6g。服药后,诸症悉除告痊愈。 方解:本方具有止痛制酸之功。主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独特而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献方人:周平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 备注: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克;一两等于十钱;一两等于三十七点三克;一钱等于三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疼痛、烧灼感、酸臭味、咽部不适和吞咽困难等。传统中医药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肝郁气滞、胃阴不足密切相关。而中药疏肝和胃汤常常被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胃阴不足等相关疾病。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疏 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中药疏肝和胃汤的组成和作用 中药疏肝和胃汤是由柴胡、佩兰、栀子、生地黄、黄柏、山药、山楂、陈皮等多种药 物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其主要作用是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滋阴润燥。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功效,佩兰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栀子、生地黄、黄柏、山药等均具有滋阴 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胃阴不足等证候。 1. 调节胃肝功能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胃肝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药疏肝和胃汤可以通过疏肝解郁、 和胃降逆的作用,调节胃肝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排泄,改善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减 轻炎症症状。 2. 抑制胃酸分泌 胃酸过多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药疏肝和胃汤中的栀子、生地黄、 黄柏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缓解胃肠 道的酸性刺激,改善患者的症状。 3. 缓解炎症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往往受到损伤,出现炎症和溃疡。中药疏肝和胃汤中的 佩兰、山楂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帮助减轻炎症症状,促进黏膜的修复。 4. 改善不适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常出现胃酸反流、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咽部不适等症状。疏肝 和胃汤可通过缓解胃酸反流、舒缓胃肠道的痉挛和炎症,起到改善不适症状的作用。 三、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验证中药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共 选取了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内镜检查结果。

妙用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妙用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李佃贵是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在肝、胆、胃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总结出一套系统和辨证施治理论和方药,疗效显著。笔者从事消化病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临床中运用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以其与诸位同道共同切磋。 1、姜黄散与小承气汤加减 姜黄散出自《中医临证备要》,由姜黄、羌活、白术、甘草组成,小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根据临床经验常选用姜黄、枳实、川朴和白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该组方具有疏肝理气之功并兼止痛之力。临证如见胸脘闷痛或胀痛、刺痛,咽下困难,时有恶心,反酸嘈杂,暖气,心烦易怒,喜叹息,纳食差,大便干燥,舌淡黯或紫红,苔黄或黄腻,脉沉弦等肝气犯胃者可依本方加味治疗。方中姜黄辛散温通,能活血行气止痛,为芳香健胃药,并降胃之浊气,枳实、厚朴辛行苦降,长于行气,白术补气健脾。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脾胃健运,气机通畅,升降正常,共奏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 2、香苏散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各四两,炙甘草一两,陈皮二两组成,有理气解表之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舌苔薄白的患者。历代医家常以本方在根据患者病情加减药物,用来治疗四时瘟疫等症。笔者经临床实践,用本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有良好的效果,I 临症如见胃脘胀满,暖气频繁,泛酸呃逆,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颇佳。香附辛能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缓急,为疏肝行气之要药,紫苏、陈皮醒脾宽中,行气止痛,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本方有疏理气机、调畅中焦之效,其药性平和而不燥。 3、小陷胸汤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谈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四法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谈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四法 单兆伟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有柔空、通降、濡润、抑酸护膜4法。 1、柔空:食管自咽至胃,《难经集注》称之“胃之系”,《医贯》所载“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可见,食管有“柔空”的生理特性。气滞、痰湿、瘀血阻滞食管,影响食管 “柔空”之性,治疗当以宣通之品。常用宣通药物有橘络、急性子、威灵仙、王不留行等。 兼气滞者用枳壳、木香、佛手等;兼痰湿者用茯苓、法半夏、砂仁、薏苡仁等;兼瘀血者用丹参、莪术等。 2、通降:本病基本病机为胃失通降,常用通降法有和胃降逆法和通腑法2种。有嗳气、反酸等症状以和胃降逆法,常用药:法半夏、枳壳、厚朴、佛手等。单教授认为枳壳能双向调节贲门开合。保持大便通畅,通过调理肠道气机,达到腑通胃降得目的故常用通腑法。常用药物莱菔子、决明子、枳实、槟榔等。 3.濡润:本病病程较长,食管炎症或溃疡持续不愈,郁热日久,伤及阴分,食管与胃失濡养,气机升降失调。《临证指南医案·脾胃》云“胃宜降则和者,……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甘寒柔润之品滋养胃阴,胃阴来复,则食管得以濡养,胃气得以和降。常用药物:南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兼有咳嗽:加杏仁、苏子、炙百部。 4.抑酸护膜:常用抑酸药有乌贼骨、大贝母、煅瓦楞子等。 乌贝散(乌贼骨、大贝母):乌贼骨微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制酸功用较强,兼能止血;大贝母性微寒,具有中和胃酸,抗溃疡作用。二药相合,寒温之性相互牵制,去性存用。 另有乌芨散、乌芍散等,为抑酸护膜常用方。 护膜药:木蝴蝶、白及、凤凰衣等。 病案举隅: 气郁阴伤案:患者王某,男,61岁,2015年7月10日初诊。嗳

食道炎中药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的中医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引起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病.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将反流性食道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情志不畅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治疗采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白芍15克,乌贼骨15克,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肝郁化热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蒌各20克,石决明30克,竹茹12克. 脾虚气滞型症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治疗采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3克,柿蒂20克,白术、元胡、生姜各10克,党参、茯苓、苏梗各15克,半夏12克。 气虚血瘀型症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启隔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各15克,当归、郁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脾虚胃热型症见剑突下灼热、胃脘隐痛胀闷、纳呆、反酸、欲吐清水、嗳气等。以健脾益气、清胃降逆为治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半夏、黄芩、元胡、大枣各10克,干姜、黄连、炙甘草各5克,乌贼骨20克,茯苓15克。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餐后应尽量保持直立位或躯干直立,还应注意减轻腹压,避免剧烈的活动,不要穿紧身衣和束腰带.睡前少进热茶或饮料,戒烟,平时限制酒和酸性刺激性食物及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 对于较严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之,调情志,适寒温,配合适当的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食道炎的病因及症状 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粘膜发生水肿和充血,就是食道炎.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肠反呕上来的胆汁、烈酒、辣椒、太热的菜汤、过于浓热的茶,等等。 正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会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胆汁就会反流到食道,对食道粘膜刺激强烈,引发食道炎.餐后平躺,进食过量,甜食或油腻食物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胃里的东西向食道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 方1 栀子汤 {处方组成}栀子14克、大黄4克、牡丹皮10克、苏梗10克、降香6克、白芍15克、枳壳8克、代赭石30克、竹茹12克、阿胶18克、白芨6克(研末冲服)、海螵蛸5克(研末冲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卧位徐徐服之。3周为一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胸骨下灼热疼痛,平卧或弯腰俯拾时加剧,咽下困难,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来源} 摘自《福建中医药》1996,(1) 方2 公英白芨膏 {处方组成}蒲公英210克、白芨70克、三七35克(研极粉末)、鸡子5枚(取清)、蜂蜜100克。先将蒲公英、白芨水煎2次,每次煮沸1小时,去渣,共取汁1000ML,过滤静置,取上清液置锅中,慢火蒸发浓缩至100ML,得清膏侯凉。然后将三七、蛋清、蜂蜜加水混匀,即得煎膏,装瓶备用。上述剂量为每人份7日量。 服法:服药前,先饮少量温水以冲洗食管,然后平卧床上缓缓咽下煎膏,每日3至6次,7天为一疗程,服药其间忌食油炸、辛辣食物,食后再用温水以冲洗食管。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正常情况下,人均有胃食管反流,称生理性反流,此时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反流可发展成病理性反流,最终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与胃连接处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坏。如第一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结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可引起病理性反流,主要有拟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安、安定、钙受体拮抗剂、

吗啡、脂肪、酒精、咖啡因、吸烟、口服黄体酮避孕药等药物或食物,因影响了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而诱发病理性反流。 2.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本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具有减少食管粘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如食管排空异常,易致反流物长时间侵蚀食道粘膜而发生本病。 3.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主要是指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胃排空异常、胃酸分泌过高、幽门括约肌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十二指肠液和胃液反流入食管,最终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而引起本病。 5.诱发因素。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本病属于中医的“噎食”、“噎膈”、“吐酸”等病证范畴。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舒,气滞不畅,日久化热化火,灼伤津液,食管失去濡养,或因气滞津停,加之嗜食肥甘,痰热内生,痰阻食道,胃气不降而发生本病。反流性食管炎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患有胃排空障碍、胃酸分泌过多、幽门括约肌松弛等胃肠疾病者,应及时诊治,以免胃、肠液反流而导致本病。 2.增强体质。平素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体魄,使食道下端括约肌维持一定的张力,同时可以保持良好的体型,使之不致肥胖,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3.怡情放怀。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舒畅,气机调顺,胃肠液体下行为顺而不反流,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禁食刺激之物。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易伤脾损胃,高脂餐、饮酒、咖啡、吸烟等均易致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平素无病者应少食,有本病者应禁食。 5.慎用某些药物。发病原因中所提的某些药物,如多巴安、安定等应慎用,以免引起“第一抗反流屏障”的损害而诱发本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