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体育与健康教案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概念。
2.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3. 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体育活动。
2. 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和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与健康的看法。
4. 总结: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体育与健康重要性的短文。
2. 制定一个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计划。
第二章:身体锻炼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锻炼的好处。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身体锻炼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身体锻炼的好处。
2. 正确的锻炼方法。
3. 身体锻炼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身体锻炼的好处和正确的锻炼方法。
3. 示范:示范正确的锻炼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锻炼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身体锻炼的好处的短文。
2. 制定一个每周参与身体锻炼的计划。
六章:营养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对健康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营养对健康的影响。
2. 基本营养物质的作用。
3. 健康饮食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讲解:讲解营养对健康的影响和基本营养物质的作用。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健康饮食的看法。
4. 总结:强调健康饮食的原则。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营养与健康的短文。
2. 制定一个每周的健康饮食计划。
七章:心理健康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第一课: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讨论、图表展示、小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对运动的重视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2.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的讨论和理解。
四、教学手段1.板书、图片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视频播放或图片展示运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呈现教师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3.引导讨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做什么运动?你们觉得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并在小组内形成讨论结果。
5.结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强调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庭成员平时的运动情况,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第二课:运动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图表展示、小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和喜好。
二、教学重点1.了解运动的分类。
2.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和喜好。
三、教学难点1.运动的分类的理解和归纳。
四、教学手段1.图表、图片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介绍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
2.呈现教师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运动的分类。
3.引导讨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运动可以分为哪些大类?每个类别有哪些具体运动项目?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运动的分类,并在小组内形成讨论结果。
5.结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强调运动有多种分类。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调查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注重健康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的定义与功能2. 健康的定义与标准3.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体育的功能。
2. 教学难点:健康标准的理解,体育与健康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分析体育的功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的定义与功能,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分析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4. 总结: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观念,提高运动能力。
3. 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运动,避免运动损伤。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运动生理反应3. 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运动生理反应。
2. 教学难点: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科学运动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分析运动生理反应。
2.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动,体验运动生理反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分析运动生理反应。
3. 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动,观察和体验运动生理反应。
4. 总结:强调科学运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运动。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运动营养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理解营养对运动表现和健康的影响。
七年级(下)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12课时 训练心肺功能

训练心肺功能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心肺功能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
2.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心肺功能训练项目。
3.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心肺功能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掌握几种心肺功能训练项目的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教学步骤:
1. 准备部分(5分钟)
•教师准备展示心肺功能训练项目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为课堂引入做好准备。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什么是心肺功能,以及心肺功能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解释心肺功能训练的好处,如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等。
3. 训练项目介绍(15分钟)
•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肺功能训练项目,如慢跑、快走、踏步等。
•分别讲解每种项目的动作要领、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
4. 练习与实践(10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心肺功能训练,如慢跑或快走,让他们亲身体验训练的感觉。
•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训练的姿势和强度。
5. 总结回顾(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心肺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几种常见的训练项目。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进行心肺功能训练,以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心肺功能训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几种常见的训练项目。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初中7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初中7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七年级教材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1. 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运动技能的掌握。
2.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
2.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1. 跑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强调呼吸和节奏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慢跑,逐渐提高速度。
2. 跳远:教师讲解跳远的基本动作,学生进行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3. 投掷:教师讲解投掷的基本技巧,学生进行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三、团队游戏(15分钟)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队长。
2. 游戏一:接力跑。
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游戏二:拔河。
学生分组进行拔河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运动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3. 教师强调课后继续保持运动习惯,注意身体健康。
教学评价:1. 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的表现。
3.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48课时)

七年级健康课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马超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下学期)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理论课教案《排球规则》介绍第三周第7课时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初步了解排球规则。
二、让一部份学生能参与排球比赛。
三、让大多数学生看懂一场排球比赛。
德育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则对于一场比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排球比赛规则对动作技术的要求。
教学难点:排球比赛规则对动作技术的要求中的进攻性击球、手过网等的判断。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通过桌上的排球联想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导入本课课题。
要让中国排球再创辉煌,就要普及排球运动,也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怎样开展排球比赛。
二、提出有关排球规则的几个问题:(放幻灯片)1、一场排球比赛比分为20:25是否继续比赛?2、请画出排球比赛中队员站位秩序。
3、一局比赛中可请求暂停多少次,每次暂停的时间是多少?4、比赛中每队最多触球几次?5、排球比赛是一个长宽为多少的长方形?三、排球规则的具体讲解:1、排球比赛的场地,(放幻灯片)2、排球规则的概述:(播放课件)球比赛的开始,由一队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发球。
然后每队可接触球了次(拦网触球不计算在内。
)比赛应不间断地进行。
如果球落地触墙,触天花板、触其他任何物体或某一队员犯规,则成死球,造成死球的一方失球。
只有发球的队胜1球时,才得1分。
如发球队犯规、失误。
或接发球的队胜1球时,则接发球队取得发球权,其队员须按顺时针方向进行1个位置的轮转。
一个队只有赢得至少5局3胜制,前4局打成2比2平局时,第5局为决胜局。
在决胜局比赛中,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
每局比赛前教练员必须将上场阵容位置表交给记录员或副裁判员,不得更换。
每队上场6人,站1号位,每次均由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发球,在发球击球时,双方队员都必须按规定位置站好,前后排和左右侧都不能站错,否则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球发出后其位置不受此限制)。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下册教案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2. 运动技能训练:跑、跳、投、游泳、球类等基本运动技能。
3. 体育鉴赏:让学生欣赏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的训练。
2. 教学难点: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示范运动技能,让学生模仿练习。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能力。
4. 鉴赏法: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 他人评价:同学、教师、家长等多方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
教案编写要求:1. 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要求编写教案。
2. 教案结构要清晰,内容要详细,具有可操作性。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4. 注重安全教育,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慢跑,做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能力。
2. 基本技能训练: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3. 体育游戏:设计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4. 体育知识学习:讲解与当堂课程相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教案

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教案教案标题: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2. 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培养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2. 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3. 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培养4. 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案例展示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简要介绍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包括身体锻炼对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体育活动的经验和感受,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第二课时: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引入:介绍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如跑步、跳绳、篮球运球等,并展示相关的示范视频。
3. 演示和练习:老师进行技能演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4. 反馈和指导: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技能水平。
第三课时: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培养1. 引入:通过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思考。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接力赛、搭桥比赛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竞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课时: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1. 引入:通过游戏、音乐或有趣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发表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论课:体育锻炼与身体机能的发展;饮食、体
育锻炼与体重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循环呼吸消化运动系统功能;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能量消耗。
2、能力目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评价身体机能、肥胖等指标,
3、情感目标:在保健方面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控制控制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评价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指标和判断肥胖的指标。
教学手段:先学后教,课堂讲解、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循环呼吸消化运动系统功能
1、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2、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
3、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4、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
二、两个评价指标
肺活量和肺活量指数
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
评价身体素质的指标
男生:50米、立定跳远、站立体前屈、引体向上、1000米跑
女生:50米、立定跳远、站立体前屈、屈膝仰卧起坐、800米跑
三、饮食、体育锻炼与体重
1、人长期贪吃、懒动,可以形成肥胖症。
肥胖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2、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能量消耗,所以运动加节食是减肥
或控制体重的最佳方案。
四、一个指数,一个共同点
判断肥胖的指标: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
肥胖少年儿童的共同特点是:好吃懒动
课后小结:
2、理论课: 体能常识
教学目标:
介绍提高反应速度、灵敏和柔韧素质的方法和要求,帮助我们在体育健身实践和课余体育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科学锻炼身体,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一、提高反应速度练习方法:
人的神经反应速度与遗传和后天训练有关。
经常参加相关的专门练习,可有效发挥自身反应速度潜力,并在体育活动中稳定地表现出来。
1、简单反应速度练习:
简单反应速度练习是提高基础反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简单反应速度训练时提高人的感官器官、传入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肌肉)通路连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过程。
练习中,通过对某些定向
信号作出规定的应答,来提高对刺激信号的反应速度。
如利用听觉功能,听哨声、口令、击掌等声音信号,完成规定动作的练习;利用视觉功能,看旗势、手势等信号,作出相应动作的练习;利用触觉功能,感知他人拍打身体部位等信号,做规定动作的练习等。
2、复杂反应速度练习
复杂反应速度练习是提高对不定向信号作出合理应答能力的有效
方法。
反复练习是提高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应答行为合理性的过程。
练习中,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方法,提高对短边环境和突出信号合理应答的反应速度。
练习要求:
①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身体肌肉的活性增加,信号传递通路通畅,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
②熟练掌握动作:反应速度与应答动作的熟练性有关。
二、提高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
儿童少年期是提高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
灵敏素质好,使人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反应动作。
练习内容:
1、主要有单杠、双杠、垫上运动、跳箱、变向跑、武术等。
通过这些练习,发展良好的空间、时间和用力特征,提高肢体相互配合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等能力。
2、主要有球类运动、跳绳、游戏等。
经常参加这些内容锻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