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女性意识变化.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简介《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部作品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描绘了平安时代贵族阶层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和研究《源氏物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的方方面面。
日本传统文化的体现宫廷生活《源氏物语》以平安宫廷为背景,通过描写贵族们的生活方式、仪式和礼仪等细节,展现了当时宫廷社会的繁荣和精致。
比如,书中描述了各种宴会、舞蹈、游戏和赛事等各种社交场合,反映出当时高度发达且讲究礼仪规范的宫廷文化。
服饰与装饰在《源氏物语》中,对于服饰与装饰的描写非常详细。
不论男女,在宫廷社会中人们都注重穿着华丽精致的服装,并注重佩戴各种珠宝和装饰品。
这种对于外表的关注反映了贵族阶层对于美感与独特性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对于细节与审美的追求。
文学艺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自然受益于当时文化环境的熏陶。
《源氏物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元素,其中包括诗歌、随笔、插图等形式。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审美标准与创作风格。
女性意识的体现女性角色塑造《源氏物语》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其中包括贵妇人、侍女、红叶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命运,并在书中扮演着不同重要性质的角色。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责任和权利。
情感与爱情观《源氏物语》主要围绕主人公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的情感和爱情经历展开。
书中的女性角色常常表现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平安时代女性对于感情、家庭与婚姻的态度和认知。
社会地位与权力尽管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受男性主导的宫廷制度限制,但《源氏物语》中描绘了一些女性通过智慧、美貌或者其他方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情况。
这种描写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日本传统社会中的发展与演变。
结论通过《源氏物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女性意识

虽然过去5年了,我还有点印象,战前儒教思想男权中心的社会还有一个什么词(lz稍微搜索以下这一类的用词肯定有的)战后社会思潮受美国模范家庭影响(男主外女主内)同时因经济高速增长生活水平上升不需要女性在外赚钱另外从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可以发现日本政府支持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女性作家庭妇女的话丈夫的保障金反而多)好像是80年代女权运动高涨,这是思想基础和国际社会大环境同时结合90年日本经济跌入低谷家庭收入需要妇女参与工作,但是妇女的意识仍旧残留旧有思想,婚后产后辞职或者作兼职、小时工而非全职,做一般职而非业务的女性占大多数,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日本妇女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渐增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学历、晚婚晚育现象。
日本女人择偶:从“三高”变“三低” 20060621随着女性意识的强化,女性的择偶条件也改变了。
最近,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竟从“三高”变成了“三低”。
以往,日本男性要想迅速俘虏女人的芳心必须具备“三高”条件,即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子。
如今,这样的男人已经不再吃香了,在日本二三十岁的女性中,开始流行寻找所谓“三低”男人,也就是低姿态、低风险、低束缚的男性。
所谓低姿态指懂得尊重和珍爱女性,低风险指做派正直、不风流,低束缚是要给女性适当的空间。
过去,最能打动日本女人的求婚台词是“什么都别说,跟着我就对了”。
日本社会当时是男尊女卑的,情侣、夫妻走在路上通常是一前一后,更别说手牵手。
日本女性还不够独立,她们要依靠男人扛起一家的重担,而自己则在家相夫教子,这才是最理想的家庭蓝图。
但是,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强化,日本女人已经走向社会,她们不仅可以找到工作养活自己还具备了独立精神。
这种思想的变化自然也影响到择偶标准。
因此,那些懂得尊重女性,了解女性需求和想法的男性自然受到新一代女性的欢迎。
像美容师、画家、教师等都被认为十分懂得女性心理,因此备受推崇。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从女性职业变化看日本人社会意识的变迁

动机, 本人纷纷投入到丰富多彩 的余暇活动中。体育、 日 业余爱好 、 娱乐和旅行这四类余 暇活动构成了余暇的“ 四大家族” 。纵观 日 本
学升学率 (3 %) 4 . 但是 女性短期 大学升学率很 高若加上短 大升学 4 率则 达到 4 . 略高于男性的 4 . 在这一背景下, 8 %, 9 5 %。 8 女性 的就业 状况也 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一些 研究数据表 明女性 的相对 就业率 基本没有改变 。 然而 其职业构 成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日 本农林业
日本进入了生 活余暇化 的时代 , 日本人 的生活重 心发生了重大变 化。17 9 3年 , 在石油危机 冲击下 , 日本人 的余暇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
由“ 钱 消 费 型 ” 金 发展 到 “ 间 消 费 型 ” 也 就 是说 日本 人 的 生 活 方 时 。
抽样 的数据统计结 果表 明: 国 5 . 全 8 %的家庭实行 的是核心家庭 8
有较强赡养功能的主干家庭愈来愈少, 与老年人的同居率较以前 下
降, 每户平均人 口从 5人减到 3 以下 。而核心家庭 、 人 单身家庭、 老 年家庭却 日益增多。随着女性就业机会 的增加 ; 家庭内男女角色分 工的意识 即过去那种“ 男主外 、 女主 内” 的家庭观念也发生 了变化,
1 战 后 民主 改 革 、 女 平 等 的 主 张 、 子职 业构 成 的 变 化 男 女
子、 做家庭主妇、 也可以走 出家 门到社会上工作。
22 生活 重 心 发 生 变化 .
制度 。 2 世纪初期 , 到 O 现实 中的家庭 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著
从日剧《昼颜》探究男权主义社会下日本女性意识的觉醒

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主妇”已成为日本女性最标准的生活方式。在男权主义社会下,许多日本女性受到“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规范及“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影响,把做贤妻良母视为自己的人生理想[1]。主妇模式分为几种,一种是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待结婚后辞去工作,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做一个全职太太。剧中女主角利佳子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全职主妇,每天除了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的起居,还需要帮丈夫打点好家里家外的各种关系。这种专职主妇没有经济来源,全靠丈夫抚养,看似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却由于生活圈子小对男性依赖性大而形成精神世界的空虚无助。另一种主妇则像剧中的纱和那样,除料理日常家事外,还在超市等场所做短期小时工。在当代日本社会,30-40岁的女性中有大约7成都愿意接受这种非正规劳动方式[2],待遇虽不高但时间上相对自由,像纱和1小时薪酬是890日元,下午3点便结束工作,既不耽误料理家务,经济上还相对独立,这也是日本很多主妇选择的一种生活模式。还有一种职业女性即使结婚仍继续从事原有工作,家庭与事业两不误,她们一般拥有较高学历和工作能力,独立意识较强,这也是新时代女性追求的目标。该剧男主角的妻子折原乃里子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大学教师,婚后仍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并顺利晋升为副教授。像这样无论哪一种生活模式,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促使一些女性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抛弃残酷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袁西玲.女性与和谐社会:日剧“冷暖人间”中女性形象群解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1):172-174.
[2]赵敬.社会性别分工与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5):103-108.
[3]成都商报.昼颜:绝望的主妇下午三点做什么[EB/OL].(2014 -10 -26)[2014 -11 -16].http://e.chengdu.cn/html/2014 -10/26/content_494524.htm.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V . 9 No 5 2 。
长 春师范学 院学报 ( 人文社 会科学版 )
Ju a o hncu om l n e i { u ai s n oi c ne) or l f aghnN ra U i rt H m nt d c l i cs n C v sy i a S aS e e
战后 1本传 统 的婚姻 观受 到 了极 大 的 冲击 。随 着 女 性意 识 的 觉 醒 ,女性 政 治 经济 、文化 教 育 地 位 的提 3
高 ,当代 1本女 性 的家庭 观 、婚 姻观 也 发生 了 巨大 的 变化 。不 愿 过早 结 婚 而 选择 独 身 的职业 女性 在 不 断增 3
有稳定的收入 ,即资格保持者、公务员等安定的职业 ; “ 低依存”则是指男性婚后不会对女性过多的束缚,
尊重对 方的生 活 ,给对方 留有私人 空间 。
现代 女性婚姻 思想 的改 变 ,其 中也有 男性生存 状况 改变 因素 的作用 。过去 的 日本社会 ,男性工作几 年之 后 基本都 能够拿到 养活一家老 小的薪水 。但是如 今薪水 和工龄之 间 的紧密 程度 已经 大不如 从前 ,养 活一 家老 小 就成 了问题 ,晚婚 和少 子化 的情况 凸现 出来 。女 性择偶 观 的改变 也在一定 程度上 反映 出女性 对于男性 的理
战后 日本 女性 的婚 姻观发生 了巨大 的变化 。本 文从 日本 女性 的择偶观 ,婚姻 生活观 , 日本 女性的社会地
位提 高以及产生 该现象 的原因等几个方 面人手 ,详细 分析 日本 女性婚姻 观的变化 和发展 。
一
、
日本女 性传统 的婚 姻观
旧时的 日本妇 女 留给世人 的印象是 忍辱负重 、必恭 必敬 的贤妻 良母 形 象 。传 统 的婚姻 认 为 :男 大 当婚 ,
“少子化”现象折射出的日本现代女性意识的转变

&学教育2。
1905認錄il “少子化”现象折射出的日本现代女性意识的转变®王奸尼内容摘要: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
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 先驱国家。
人口少子化是日本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现在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少子化问题,如今日本政府正 在考虑推动“带孩子上班”等相关政策来缓解少子化问题。
少子化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因素,当然其中最重要的 一点就是现代女性意识的转变。
关键词:少子化现状女性意识—少子化”的概念虽然日本早已经步人了少子化社会,但近来“少 子化”一词在日本依然火热。
“少子化”是指新一代人 口增加的速度远远低于上一代人口自然死亡的速度,导致人口总体规模减少及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大幅度降低的状况。
“少子化”反映出未来人口可能 逐渐变少,对于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社会 保障、教育体系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 “少子化”现象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病,困扰着日本政府 和社会各阶层。
二.曰本“少子化”现状及最新应对政策日本作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亚洲国家,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老一代日本国民根深蒂固的观 念。
而“少子化”现象却使日本出生婴儿减少,甚至无 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
从下图一,平成29年日本厚 生劳动省总结的“人口动态统计”来看,日本出生数第一次高峰期是在1947~1949年间,约270万人。
第二次 高峰期是在1971~1974年间,约210万人。
1975年跌破200万人,从此每年持续下跌,虽然1991年(平成3年)以后增加和减少交替进行,但总体呈现出缓慢的减少 趋势。
H-为了缓解日本少子化现状,日本政府作出了各种努力。
据海外网2019年1月16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15 日日本少子化担当相宫腰光宽表示,日本政府正在考 虑推动“带孩子上班”相关政策。
日媒称,带着孩子上 班,可以兼顾照顾孩子和处理工作,创造“两手抓”的职场环境。
论日剧《阿浅来了》中女主角的女性意识及表达特征

艺术科技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34卷第4期2021年02月Vol.34 No.4February 2021论日剧《阿浅来了》中女主角的女性意识及表达特征李春娥,邓耘(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日剧《阿浅来了》是日本著名编剧大森美香的代表作之一。
剧中,大森美香从女性角度出发,对时代变迁 中女性意识的表达给予关照,刻画了一位敢于挑战传统、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女主人公形象,蕴含浓厚的女性意识。
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白冈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状态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探究剧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及表 达特征。
关键词:《阿浅来了》;白冈浅;女性意识;表达特征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 (2021 ) 04-0061-02由大森美香担任编剧的日剧《阿浅来了》自开播后,取得了惊人的收视率,一度被评为2015年日本人民最喜 爱的晨间剧,荣获第24届桥田奖、第88届日剧学院奖、东 京电视剧大奖三大奖项。
女主人公的名字“浅”与日语 中的“朝”同音,《阿浅来了》这个剧名可谓一语双关, 不仅是指阿浅来了,还暗示阿浅是一轮朝阳,带给人们新 的希望。
该剧聚焦于白冈浅的事业奋斗史,比较真实地 反映了日本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处境、对两性关系 的认知以及在男权主义长期压制下思想观念的转变,具 有浓厚的女性意识。
本文拟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该剧进 行分析。
1《阿浅来了》的剧情建构日剧《阿浅来了》以德川时代末期为故事开始的时 代背景,讲述了出生于富商大家的女主角通过努力奋斗 成为日本著名女性实业家的故事”白冈浅原名今井浅,是京都兑换商今井家的二女儿, 婚后改姓白冈。
白冈浅是一个勇于跨出旧制,挑战新事 物的女性,个性中有崇尚自由、人格独立的一面。
她从小 就对学问和生意感兴趣,但由于生活在幕府末期,自小便 被父母要求学习三从四德、女红和古琴”父母坚定地认 为学问和生意是男孩子才能做的,尽管如此,她也偷偷坚 持识字和学习算术。
明治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文档资料

明治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圆地文子(1905-1986)是昭和时期日本剧作家,小说家。
她自幼受良好的家庭熏陶,对日本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品《饥渴的岁月》、《女坂》、《妖》、《二世之缘拾遗》、《女面》、自传三部曲等作品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圆地文学。
《女坂》发表于1949年,曾获野间文学奖,是圆地文子的代表作。
“坂”在日语中即为坡的意思,女坂象征着女主人公白川伦充满艰辛的爬坡似的一生。
随着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男性中心的社会文化结构中摆脱出来。
对于女性作品中是如何表达女性自我的这一问题成为女性文学研究的重点。
尤其是在现代化不彻底、封建体制残存的近代日本,女性更是被制度化,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
处于这种矛盾漩涡的女性为了抵制旧势力,表现自我,就必须发掘新的表现方法。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女坂》中主人公的女性形象,探讨圆地是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觉醒的女性意识这一主题的。
一、封建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坂》描写的是白川伦在明治家长制度下,在丈夫的绝对支配下忍受妻妾同居的屈辱从而终其一生的故事。
在白川伦为其丈夫上京寻找合适的妾室时,借住于久须美家,这家的女主人认为如果男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两个妾室也是理所当然的。
她的话恰好点出了小说的时代背景。
而且,当时社会上“多是把乡下娶的旧老婆送回家乡,堂而皇之地把美丽的舞妓和艺人娶进门的富贵绅士们”,“妻子的地位就像蔓草一样微不足道”。
《女坂》这部作品所批判的就是把女性当作物品对待的男性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大多数女人即使被当作物品看待,也不得不依附于这种道德和价值观而生存。
在这种把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极端典型化的残酷背景下,作为女性代表的白川伦的精神及心灵的成长则具有更深刻的含义。
生于封建家长制度主导下的时代,对女性来说是一种痛苦和折磨,也正因为这样,她们受尽压迫却仍然顽强生存的精神更值得赞扬。
在此有必要探讨一下表面温良顺从的白川伦内心的真实想法,听一听她的心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女性意识变化
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她的权利意识,婚姻意识,家庭意识的变化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起很大的决定作用。
对日本女性来说,她除了有与其他民族相同的意识特征外,还有随日本历史变化和随时代变化的独特的意识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几千年来受中国女训影响,随着儒家思想的兴盛以及封建家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日本女训在近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对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儒家女性观的吸收和借鉴是日本女训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
在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确立使得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权利得不到保障,虽然明治维新以后受西方的影响,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基本上变化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女性是日本男权社会的经济附庸,没有自己的财产意识。
在男权社会中,日本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
女子在出嫁前没有财产,出嫁后作为妻媳也无私有财产,甚至女子从娘家带去的财产的所有权也被剥夺了。
有时女性甚至沦为男性买卖的对象,有卖为奴婢、卖为妻妾、卖为童养媳、卖为娼妓,陷入最悲惨的境地,这都是因为女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造成的。
泯灭女性的经济权力,令其成为男子的性奴隶与生育工具,已成为封建宗法约束女性的有力武器。
二、女性被排除在日本政治之外,没有自己的政治意识。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乾坤正位”便成为规范男女的理论基础。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 “……男主内,女主外……这种分工模式给两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男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增长了…才干‟,那些成功者制造了自己的…历史‟,成为财富与权力,妻妇与奴隶的拥有者,而生活于其中的妇女不得不屈从于男人为自己设就的生活范围和既定的角色,将自己的职分降到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妇女无权的隐忍的经历,形成了认为妇女是无能的短见的偏见,从而妇女本身也就成了无史的沉默的群体。
” 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
不仅如此,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
政,必酿成祸患,甚至宠信妇人,使之预政便是祸患的传统理论。
无论家政、国政,都奉之为信条,引之为鉴戒,使只成为限制女性预政的一件理论武器。
总之,一切女性的基本政治权利在这一男权社会中消失殆尽。
三、传统日本女教自始至终渗透着封建伦理的观念,没有自己的权利意识。
儒家思想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石,故传统女教向以贯彻儒家的宗法伦理观念为宗旨。
女教轻视智育,认为“妇女只许初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有益无损也”,有的竟认为“妇人识字多诲淫”。
正是这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剥夺了日本妇女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与机会,使她们的才智开发不出来,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不能自立。
与此相反,女教异常重视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尤其是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
“封建社会的这些所谓女教、女学,不是真正的女子教育,而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奴化教育。
向女子灌输奴性服从的礼教纲常,给她们套上精神枷锁,束缚妇女的言行,限制她们的发展,以使妇女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自觉遵行者和殉道士,使她们长期安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女性意识抬头。
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意识越来越独立。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和六十年代越南战争联合国军和美国从日本购入大量的物资,创造了日本的经济奇迹,日本女性在这期间经
济上得到广泛的独立,在一些重要产业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意识的觉醒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女性女权运动的发展,使得女性的意识得到解放。
二、婚姻自主意识得到改变及深化。
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婚姻早已不再是包办买办等封建婚姻观念,在婚姻上日本女性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权利保障,自由恋爱及婚姻意识得到解放和深化。
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日本二、三十岁的女性之间,开始流行找所谓的“三低”男,也就是低姿态、低风险、低束缚的男性,懂得尊重、珍惜女性的男士身价日渐看涨。
以前日本社会男尊女卑,
情侣、夫妻走在路上通常是一前一后,更别说手牵着手,但是随着女性意识的抬头,东京街头已有愈来愈多的男女牵手并行,女性的地位显然已提高许多。
也因为这样,日本女性的自我主张愈来愈强,二、三十岁的单身女性想工作,想保有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兴趣,使得晚婚的情形愈来愈多。
年龄差距也不在是束缚日本女性择偶观婚姻观主要问题。
的据统计,一九八七年,日本夫妻男比女小的比率不及全部的18%,四年前已经增加到将近全部的三分之一。
日本女性结婚的年龄不断往后延,一九九二年首次结婚的平均年龄是25.9岁,去年是29.8岁,年逾30而仍然单身的女性则由一九九○年的14%增加到去年的32%。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日本女性工作地位不断提高意识不断觉醒变化的趋势,与她们必须服从男性的传统观念之间出现明显的落差。
越来越多女性选择比较年轻的男性主要是因为,她们认为个人的价值不须靠伴侣的经济能力或地位来确立,而须由自己去追求。
日本女性不再一结婚就必须辞职。
一九八六年生效实施的“就业机会平等法”解除日本女性此前必须面临的许多职业障碍。
年轻男性的态度比较开放,这对许多不愿意被传统贤妻良母角色束缚的日本女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日本女性的政治权利意识也发生很大变化。
战后有许多女政治家登上历史舞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比如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孙女就声称要参加议会选举,就是不知道选上没
有。
政治权利意识的变化为女性的地位的提高和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女性意识的变化与觉醒。
总结:日本女性的意识变化为世界女性的地位提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女性权利的保障起到了团结与促进作用。
哈哈哈哈哈哈,就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