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有关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2.感觉神经:嗅,视,听。

运动神经:副,舌下,动眼,滑车,展。

(辐射动车展)混合神经:三叉,面,舌咽,迷走。

(三面蛇走)3.视神经→同侧眼全盲,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视束→同向性偏盲,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动眼神经→上睑下垂,外斜视,瞳孔散大。

滑车神经→外斜视。

展神经→内斜视。

三叉神经→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咀嚼肌麻痹,张口偏向患侧,角膜反射消失。

舌前2/3味觉:面神经;舌后1/3味觉:舌咽神经。

4.运动系统: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小脑。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锥体外系: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红核、黑质、丘脑底核,总称基底节。

5.上运动神经元: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合称锥体束)。

皮质→单瘫。

(Jackson癫痫)内囊→三偏综合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脑干→交叉瘫:病变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脊髓→截瘫、四肢瘫。

下运动神经元:冲动→骨骼肌。

脊髓前角细胞→节段性周围性瘫痪,不伴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手套-袜型感觉障碍。

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痉挛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肌萎缩、肌震颤-,肌电图正常。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弛缓性):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肌萎缩、肌震颤+,肌电图传导减慢。

7.锥体束损害:肌张力折刀样痉挛,病理征阳性。

锥体外系损害:肌张力铅管样、齿轮样强直,病理征阴性。

8.小脑蚓部损害:躯干共济失调(轴性平衡障碍)。

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

当锥体束损害或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后),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的抑制作用即出现上述病理反射,故也称锥体束征。

一岁以下幼儿因锥体束发育不全、深睡、昏迷时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1.巴彬斯基(Babinshi)征:为下肢的的锥体束征。

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握住病人踝部,一手持一头部较尖的木柄或棉签柄,自足底跟部沿足底外侧缘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正常为足趾呈跖屈(为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外展即为阳性。

无反应为中性,如一侧阴性另一侧中性仍有临床意义。

2.霍复曼(Hoffmann)征:为上肢的锥体束征。

医生用左手托住病人一侧的腕部,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医生以右手食、中两指夹住病人中指,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病人中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出现病人拇指内收其余各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

在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双侧对称性阳性,并无诊断意义。

①Oppenheim征:以拇、食指沿胫骨用力自上向下滑压,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外展即为阳性。

③Gordon征:检查者用手以一定的力量用力挤压腓肠肌,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外展即为阳性。

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阳性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②Kernig征又称屈髓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时阳性。

Kernig征阳性除提示有脑膜刺激征之处尚提示后根有刺激现象,腰骶神经根病变,其疼痛仅限于腰部及患肢,而脑膜刺激征时Kernig征为双侧性,且同等强度,疼痛位于胸背部而不局限于腰部及患肢。

③Brudzinski征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髓、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称Brudzinski征阳性(一)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椎疾病等②Kernig征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时为K征阳性Kernig征阳性除提示有脑膜刺激征之处尚提示后根有刺激现象腰骶神经根病变其疼痛仅限于腰部及患肢而脑膜刺激征时Kernig征为双侧性且同等强度疼痛位于胸背部而不局限于腰部及患肢③Brudzinski征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髓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称Brudzinski征阳性1.Babinski征:用叩诊锤柄端等物由后向前划足底外缘直到拇趾基部,阳性者拇趾背屈,余各趾呈扇形分开,膝、髋关节屈曲。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

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脊液检查⼀.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是脑膜、脊膜和神经根遭受刺激性损害时,所致的⼀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主要见于脑膜炎、蛛⽹膜下腔出⾎、颅内压增⾼等。

【机制】脑膜、脊膜和神经根为颅内敏感结构,当其遭受刺激性损害,由其⽀配的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产⽣⼀种防御性反射。

颈肌主要接受颈丛(C1-4)神经⽀配,根据这种解剖结构可得知,脑膜炎或颅底病变、颈椎及颈神经根的⼀些病变都可以引起上述肌⾁痉挛、出现颈强直,⼀般来说,其反应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此外,当颅内外痛觉敏感结构如颅内外⾎管、静脉窦、感觉神经、头⽪、颅底部硬脑膜、颅⾻受到牵拉、伸张、压迫或炎症刺激,痛觉主要经第Ⅴ、Ⅸ、Ⅹ脑神经、C1-4脊神经及交感神经传递,因此在颈强直的同时,可产⽣全脑或局部的疼痛反应。

【临床特点】1.头痛最重要、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基本必然有的症状。

头痛出现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依据病因不同⽽异,如蛛⽹膜下腔出⾎时头痛突然发⽣,全头性剧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引起的头痛是亚急性发⽣,逐渐加重,多为⼴泛性头痛,头痛强度不定。

2.呕吐常见,多呈喷射状与进⾷⽆关,头位变动或头痛增重时呕吐明显,⼀般不伴有恶⼼。

3.颈强直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头前屈明显受限,头侧弯也受到⼀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强直表现。

4.kerning征病⼈仰卧位,先将⼀侧下肢伸直,另⼀侧下肢的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成直⾓,然后左⼿固定膝关节,右⼿托⾜跟抬⾼⼩腿,使膝关节伸直,正常可以使膝关节伸展达135°以上。

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伴有疼痛或对侧下肢⾃动屈曲。

5.Brudzinski征病⼈仰卧,下肢伸直,医⽣托起病⼈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当头部前屈时,若两侧髋、膝关节⾃动屈曲,则为阳性。

⼆.椎体束征锥指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瘫痪时引起的⼀组体征。

锥体束从⼤脑⽪质下⾏,经过⽪质下⽩质、内囊、⼤脑脚、脑桥基底部、延髓上部的锥体,⼤部分在延髓下部交叉,⾛⾏在脊髓侧索中,终⽌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临床脑膜刺激征病例分享、诊治思路、不同脑膜炎鉴别要点、脑膜刺激征阴性临床意义及要点总结

临床脑膜刺激征病例分享、诊治思路、不同脑膜炎鉴别要点、脑膜刺激征阴性临床意义及要点总结

临床脑膜刺激征病例分享、诊治思路、不同脑膜炎鉴别要点、脑膜刺激征阴性临床意义及要点总结病例分享青年男性,头痛7 天患者30 岁,7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颞侧持续性头痛,伴头部闷胀感,咳嗽时加重,伴头晕、恶心呕吐,呕吐后头痛症状有所减轻。

就诊于外院,测血压最高180/110 mmHg。

住院期间给予布洛芬止痛,降压治疗(具体不详),用药后头痛未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

患者4 年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2 周前咽痛,自行服用阿莫西林症状缓解。

否认其他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6.7℃,血压125/78 mmHg;体型肥胖;余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颅脑 + 胸部CT 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 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图1);脑电图:大致正常。

图. 头颅 MRI + MRA 检查完善腰椎穿刺脑脊液化验结果(见表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04 ×10^9/L,血沉、CRP、生化、凝血等正常;病毒全套TORCH:风疹病毒抗体IgG 11.1 IU/mL,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481.3 AU/mL,单纯疱疹病毒I 型IgG 516.9 AU/mL;IgM 值正常,提示存在既往感染,无现症感染。

真菌D 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未见明显异常。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变化诊治思路治疗经过:入院后的腰穿结果证实有颅内感染,考虑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予更昔洛韦250 mg,q12h 抗病毒,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患者头痛逐渐减轻。

出院后继续服用伐昔洛韦300 mg/次,2 次/天抗病毒治疗,建议患者10 天后复查腰穿。

诊疗思路:根据以上病历资料,基本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等;血压基本正常,可以排除高血压性头痛;询问患者无紧张焦虑情绪,睡眠欠佳可能由头痛引起,且头痛性质不典型,暂不考虑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

患者 2 周前有咽痛病史且急性起病,白细胞增高,考虑颅内感染可能性大。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7分)⑴颈强直测试操作正确(3分)被检查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⑵ 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2分)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曲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关节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⑶ 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2分)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住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观察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锥体束病理反射(7分)⑴ Babinski征(2分)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⑵ Oppenheim征(2分)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查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⑶ Gordon征(2分)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查者腓肠肌中部,阳性表现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⑷ Chaddock征(1分)用锐器竹签在被检查者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腹部听诊(7分)⑴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3分)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听诊各区(1分)②顺序正确:左→右,上→下(1分)③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1分)⑵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1分)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0.5分)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0.5分)⑶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2分)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1分)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腹上部(1分)肝脾触诊(7分)⑴肝脏触诊(4分)①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方向,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②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⑵脾脏触诊(3分)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1分)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1分)③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内容提要
一.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二.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 三. 病毒性脑膜炎及脑炎(病脑)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3头 ❖皮 ❖结 ❖构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常见锥体束征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常见锥体束征
神经病础知识复习
❖脑膜刺激征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1.神经系统组成: ❖①中枢神经系统:

❖ 脊髓 ❖②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大脑
脑干
❖脊髓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神经(12对)? ❖??? ❖脊神经
【致病菌及入侵途 径】
病原菌: 2/3患者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 属,G-,呈肾形或豆形, 直径 0.6 ~ 1.0 微米, 凹面相对成双排列,亦可 四个菌相连
流感嗜血杆菌:G+。多呈球杆状或双 球状,可呈短链。分6型:a-f型。 b型含荚膜的菌株毒性最强,最易引 起脑膜炎和肺炎。
❖按部位可分为:①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② 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③脑膜脑炎。
❖常见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概述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败血症、蚊虫叮咬等 直接感染:副鼻窦炎、颅骨断裂等 逆神经干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等
❖小儿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膜刺激征
神经病学基础知识复习
脑膜刺激征

临床医学综合:精神、神经系统试题预测三

临床医学综合:精神、神经系统试题预测三

临床医学综合:精神、神经系统试题预测三1、单选有关惊恐障碍的特点不包括()A.呈发作性,一般持续5到20分钟B.突然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窒息感或失控感C.发作时可有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回忆D.有时有回(江南博哥)避行为E.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正确答案:C2、单选赵某,女,26岁。

该病人每天总感到有许多蚂蚁在身上爬,有电流击他,有人用针刺他的全身,非常疼痛。

此症状是()A.幻触B.错觉C.感觉过敏D.感觉倒错E.本体幻觉正确答案:A3、单选30岁.1年来有反复发作的瞪视不动、意识模糊、奔跑、游走等,持续约半小时逐渐清醒,过后对行为毫无记忆。

其可能是()A.精神分裂症B.杰克逊(Jackson)癫痫C.癔症D.感染性精神病E.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正确答案:E4、单选病人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头脑中涌现大量思维,伴不自主感是()A.强迫观念B.强制性思维C.被动体验D.物理影响妄想E.思维被插入正确答案:B5、单选男,65岁,4小时前展练回家后,自觉左侧肢体无力,右侧单眼黑蒙,持续约6分钟后自行恢复,反复发作3次。

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史。

查体:血压165/100mmHg,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灵敏,无眼震,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头CT检查待回报。

若该病人头CT示未见明显异常,则最可能诊断为()A.脑血栓形成B.脑供血不足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脑栓塞E.高血压脑病正确答案:C6、单选皮质脊髓束病变可产生()A.肌萎缩B.肌束震颤C.肌张力减低D.腹壁反射减低E.交叉性瘫痪正确答案:D7、单选40岁男性,自觉走路地面不平,似踩棉花感。

查体:双下肢触觉丧失,Romberg征睁眼正常,闭目站立不稳。

可能的定位诊断是()A.脊髓前角B.脊髓前角,锥体束C.脊髓后索D.脊髓灰质前联合E.脊髓半侧损害正确答案:C8、单选下列关于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临床表现哪项正确()A.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缺血可出现人格和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等B.颈内动脉主干TIA主要表现为对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C.最常见表现包括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D.大脑前动脉的TIA可出现缺血对侧肢体的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常出现失语和失用,非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空间定向障碍E.大脑中动脉的TIA可出现病侧Homner征、对侧偏瘫正确答案:A9、单选右侧胸髓损伤的主要表现是()A.右上下肢痉挛性瘫,左侧半身痛觉障碍B.左下肢瘫,右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C.右下肢瘫及深感觉障碍,左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D.右下肢瘫,膝腱反射消失,Barbinski征(-)E.左下肢瘫,右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正确答案:C10、单选属于碳酸锂的不良反应的是()A.引起瞳孔增大B.引起呼吸抑制C.引起共济失调D.引起急性呼吸衰竭E.感觉障碍正确答案:C11、单选男性,48岁,既往有冶游史,25岁时有皮肤损害,31岁时结婚,妻子第二年怀孕流产,3年前因精神因素呈兴奋状态,大声喊叫,焦虑、苦闷、坐立不安,夜间看见一个人腾云驾雾。

神经内科诊断要点

神经内科诊断要点

霍纳Horner综合症: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脸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

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辨别:前者全数脸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舌偏向患侧,可见四肢瘫痪。

后者为病灶对侧下脸部的表情肌瘫痪,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感觉障碍的常见类型(定位诊断):一末梢型:双侧对称性以四肢结尾为主的各类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明显。

二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干受损时,其支配区各类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三后根型:后根与后根神经节受损时,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节段散布一致,伴放射性痛。

四脊髓型:部位不同临表各异。

1、传导束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缺失或消退,后索受损,病变侧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并显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侧索病变,对侧痛、温觉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2、后角型:节段性散布的感觉障碍仅阻碍痛温觉,保留触觉和深感觉。

3、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或消退,触觉保留。

五脑干型: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六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消退,深感觉和触觉障碍较痛温觉更明显。

七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偏盲。

八皮质型:为复合感觉障碍和单肢感觉缺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辨别:1、散布:整肢体为主|肌群为主。

2、肌张力:增高|降低。

3、腱反射:增强|减低。

4、病理反射:有|无。

5、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

6、肌束哆嗦:无|可有。

7、神经传导:正常|异样。

8、失神经电位:无|有。

大脑半球损害的病症和定位:1、额叶:要紧为随意运动、语言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2、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病症较轻,专门在右边时,有时称为静区。

颞叶前部病变累及内侧面嗅觉和味觉中枢时有钩回发作,表现为幻嗅或幻味,做咀嚼动作。

当痫性放电扩散时表现为错觉、幻觉、、自动症、旧事如新等。

当白质内视辐射受损时,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颞叶受损时感觉性失语和健忘性失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脊膜和神经根遭受刺激性损害时,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主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机制】脑膜、脊膜和神经根为颅内敏感结构,当其遭受刺激性损害,由其支配的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产生一种防御性反射。

颈肌主要接受颈丛(C1-4)神经支配,根据这种解剖结构可得知,脑膜炎或颅底病变、颈椎及颈神经根的一些病变都可以引起上述肌肉痉挛、出现颈强直,一般来说,其反应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此外,当颅内外痛觉敏感结构如颅内外血管、静脉窦、感觉神经、头皮、颅底部硬脑膜、颅骨受到牵拉、伸张、压迫或炎症刺激,痛觉主要经第Ⅴ、Ⅸ、Ⅹ脑神经、C1-4脊神经及交感神经传递,因此在颈强直的同时,可产生全脑或局部的疼痛反应。

【临床特点】
1.头痛最重要、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基本必然有的症状。

头痛出现时间、
部位、性质、程度依据病因不同而异,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头痛突然发生,全头性剧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引起的头痛是亚急性发生,逐渐加重,多为广泛性头痛,头痛强度不定。

2.呕吐常见,多呈喷射状与进食无关,头位变动或头痛增重时呕吐明显,一
般不伴有恶心。

3.颈强直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头前屈明显受限,头侧弯也受到一
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而头后仰无强直表现。

4.kerning征病人仰卧位,先将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的髋关节及膝关
节屈曲成直角,然后左手固定膝关节,右手托足跟抬高小腿,使膝关节伸直,正常可以使膝关节伸展达135°以上。

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伴有疼痛或对侧下肢自动屈曲。

5.Brudzinski征病人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托起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
当头部前屈时,若两侧髋、膝关节自动屈曲,则为阳性。

二.椎体束征
锥指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瘫痪时引起的一组体征。

锥体束从大脑皮质下行,经过皮质下白质、内囊、大脑脚、脑桥基底部、延髓上部的锥体,大部分在延髓下部交叉,走行在脊髓侧索中,终止于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它义叫皮质脊髓束,是大脑皮质和脊髓之间惟一的直接长纤维联系。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瘫痪时,主要损伤锥体束及其他下行纤维束,出现受累肢体的痉挛(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一般称为锥体束征。

检查常用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竹签自足跟部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躅指侧,正常反应为足趾跖屈。

如表现为拇趾缓缓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散开为阳性反应,是锥体束受损害的重要体征之一。

三.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是一种细胞外液,它是血浆透过脑室脉络膜丛后形成的清晰液体。

脑脊液不断地产生和被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

脑脊液对神经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来的机械性损伤。

此外,脑脊液还调节颅内压变化,保持颅内压恒定,保持酸碱平衡,参与营养代谢,完成神经组织与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供应神经细胞营养和排泄废物等。

当脑组织和脑膜等发生病变如感染、炎症肿瘤等时,都可引起脑脊液的性质、成分和量发生变化,脑脊液变化随病变性质而异。

主要反映在脑脊液的透明度、颜色、压力、细胞数量及各种生物化学成分上的改变,因此脑脊液检验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观察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细菌性脑膜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一)肉眼观察
1.压力
脑脊液压力检测是在腰穿成功后用压力管或压力表检测。

正常人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为:新生儿:0.29~0.78 kPa,儿童0.39~0.98kPa,成人0.69~1.76 kPa。

脑脊液压力超过1.96 kPa(200 mmH20)为压力过高,低于0.49 kPa(50 mmH2O)为压力过低。

颅内压增高:可发生于任何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量增加的病变,常见有颅内肿瘤、脑水肿、颅内炎症、脑血管病、脑积水,或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肝性脑病和肺性脑病等。

颅内压降低:可发生于任何使脑脊液循环阻塞或分泌减少的病变,常见有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持续脑室引流、脑外伤后脑脊液漏、脑外伤后或病毒感染所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或全身性疾病严重脱水后,以及原因不明低颅压症。

2.外观
正常为无色透明水样液体,经放置后也无改变。

出现浑浊,提示含少量红细胞或白细胞,细菌,霉菌,瘤细胞。

出现尘埃状微浊,提示细胞轻度增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早期。

呈毛玻璃状:提示细胞中度增多,见于结核性、霉菌性、流感杆菌脑膜炎。

呈脓状:提示细胞高度增多,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

3.颜色
正常无色。

灰色浑浊脑脊液:见于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所致的脑膜炎。

绿色或黑色脑脊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膜黑色素瘤和黑色素肉瘤病。

黄色或黄褐色脑脊液: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原因导致的椎管梗阻。

(二)一般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查
包括细胞计数、查找癌细胞以及病原体。

脑部炎症病变时白细胞增高明显,结核性、霉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等以单核细胞增加为主,化脓性脑膜炎以多核细胞增多为主,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时可发现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涂片检查时,有时可找到病菌、霉菌、寄生虫卵及脑肿瘤细胞等,对病原确诊有重要意义。

2.生化检查
(1)蛋白质含白蛋白及球蛋白,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为150~400g/L。

正常情况下Pandy蛋白定性实验为阴性。

脑脊液中蛋白增高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脑出血、脊髓压迫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2)糖正常含糖400~700g/L,糖增高一般见于糖尿病、注射葡萄糖。

糖降低可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或慢性期有急性发作时,霉菌性脑膜炎、脑膜转移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细胞破坏期,因白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葡萄糖分解酶,分解葡萄糖所致。

(3)氯化物正常为7200~7500g/L。

氯化物含量通常以氯化钠表示。

细菌性脑膜炎时因蛋白质含量增多,脑脊液部分氯离子弥散至血浆以保持渗透压的平衡,氯化物含量降低。

(三)特殊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蛋白电泳
2.病原体检查:涂片、培养、动物接种
3.细胞学检查
4.酶学检查
5.免疫学检查、
6.核素吸收试验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蒋云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神经定位诊断学》. 孙忠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06.
《内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卫生部乡村医生培训中心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
《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供中医药类专业用》赵小平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6第一版
《实用急诊鉴别诊断书》茅志成主编2005.03出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小儿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周克英潘小梅陈光副主编2006.08第1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