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赛教科石榴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石榴》教材解读及相关练习

七年级语文:《石榴》教材解读及相关练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石榴》教材解读及相关练习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温梅开【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奇崛ju†:奇特突出。

枯瘠jŠ: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辟bŒ易:退避。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犀x‰利:锋利。

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

忍俊不禁j‰n:忍不住笑。

丰腴y’:丰满。

唾津:唾液。

柔媚:温柔和顺,讨人喜欢;柔和可爱。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争妍斗艳:争抢着展现自己的美丽、艳丽。

古味盎然:古雅的意味十分浓厚。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

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2023年《石榴》教学设计

2023年《石榴》教学设计

2023年《石榴》教学设计2023年《石榴》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品味__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作者的感情,明白__中石榴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

体会__运用比喻、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色。

课前学习: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托物言志。

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这方面的诗文名句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__的中心句。

(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美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1、质疑:“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这句话如何理解?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吗?讨论后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__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举例略。

五、师生共同小结__内容。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七、作业设计: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石榴的故事

石榴的故事

以…闻名:新疆的石榴以叶城的比较 闻名。
第二大段(第3~5自然段)主要介 绍了有关石榴的传说。
句型:
(1)…而…:关于这件事,他应该 告诉你,而不应该隐瞒你。
第三大段(第6自然段)主要讲述了 维吾尔族人民对石榴的喜爱的原因。
句型:
…由此可见…:艾力星期天都在学 习,由此可见,他非常勤奋。
课文总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汉语
八年级 下册
同学们,石榴是新疆常见的一种水果, 你们喜欢吃吗?
第十四课
石榴的故事
课文
石榴的故事
(课文)
维吾尔人非常喜欢石榴,因为它树姿优美,果 实香甜,营养丰富。石榴花娇艳美丽,可以盆栽。 所以,生活在新疆的人们喜欢在自己家中栽种石榴 树。
新疆栽种石榴的历史大约有两千多年了。公元 前2世纪前后,新疆就开始种植石榴。新疆的石榴, 果形独特,籽粒晶莹,饱满,甜酸可口。产地主要 在南疆,期中叶城的石榴以个儿大,皮薄,籽粒大, 味甜汁多而闻名,所以叶城素有“石榴之乡”的美 称。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新疆的石榴普遍比 内地大而甜,大的一个就重达一两斤。
没办法,国王只好领着人回王宫 去了。农夫就这样用自己的聪明智 慧保住了石榴树。
如今,维吾尔族姑娘中叫“阿娜 尔古丽”这个名字的很多,翻译成 汉语的意思就是“石榴花”。由此 可见,维吾尔族人民对石榴的喜爱。Fra bibliotek串讲课文
本篇课文分成3个大段6 个自然段
第一大段(第1,第2自然段)主要 介绍了新疆石榴的栽种历史,产地,品 质等。 句型: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深刻的了 解了石榴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 爱的一种水果。关于石榴,还留 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巩固练习
1.石榴有什么特点? 2.谁来说石榴的来历? 3.关于石榴有什么故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充分贯彻这一思想,下面对《石榴》的教材解读也充分体现了我的个性化阅读。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想通过以抛砖的行为达到引玉的效果,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石榴》这篇课文较短,只有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课文整体结构是一个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下面几段按照石榴生长的时间顺序,从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来对石榴作了介绍。

课文虽短,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什么是驰名中外?可以让学生以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驰名中外,如闻名中外、闻名遐迩、等等这些词都讲了一个意思,就是枣庄的石榴园在中国外国都很有名。

读到这里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期待,这里的石榴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中外有名?带着这种阅读期待我们往下读:第二自然段从石榴的叶、花这两方面作了介绍。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这句中的两个动词一个抽出,一个长出,让我们感受到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石榴树的勃勃生机,可以问一问学生这两个词语换着用行不行?来引导学生感受,抽出的是细长的条,而长出的是密密的叶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从叶子的变化来看,在春天叶子是嫩绿的,是新生儿,而到了夏天是郁郁葱葱的绿叶,石榴树也由春天的嫩长到夏天的茂盛。

再来看石榴花,通过抓词“火红”“一朵朵”“密”“盛”“满”我们可以把握住花的两个特点“红”、“多”。

而石榴花的多不是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突然多,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可能越开越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能越开越大、越开越红,越开越美来体会这石榴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挂满枝头的过程。

在这里用了挂满枝头,而不是开满,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形状像小喇叭似的石榴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丛中,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石榴》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仿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水平。
5.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克服。
d.阅读理解: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进行展示,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主要讲述了石榴的特点、寓意以及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
5.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6.仿写练习:教师布置相关仿写任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7.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协作,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8.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仿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16 石榴 第2课时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16 石榴 第2课时 苏教版
16?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进步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欢。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这篇课文。上节课老师带大家认识了著名中外的枣庄石榴园,那我们回忆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春夏秋〕,师板书:春夏秋
过渡:那如今我们走进春天的石榴园
精读课文
(一)春天的石榴园〔学习第2自然段〕
(1)我们先走进春天的石榴园,课文那几句写了春天的石榴树,请你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石榴树的生长速度怎样?〔快〕从哪个词可以表达出他长得快?
〔抽出〕你可以做下“抽〞的动作吗?
秋天的石榴园〔学习第3自然段〕
转眼间,夏天过去了,热闹的石榴花凋谢了,石榴园里是不是就安静下来了呢?生:不是,石榴园里更热闹了。为什么呢?生:因为石榴园里结满了石榴。
1、学习第3自然段,先考虑,再交流,:
①、小声读课文,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和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②、成熟后的石榴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
2、〔出示课件〕[开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石榴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4、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指名汇报。
5、告诉老师,你刚刚画出了哪些颜色的词,又画了哪些顺序词。
颜色变化词有: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以语文版《石榴》一文教学为例,谈七年级状物类写作教学

以语文版《石榴》一文教学为例,谈七年级状物类写作教学
象。文中在描写石榴果实生长过程 中采用 了 比喻和拟人 的手法 , 达不出描述对象 的完美体现 。在语文教学 中许多课文都和写作教
让学生通过对文章 的阅读和理解 , 清楚地 了解 到作者是如何进行 学有着密切 的联系 , 同时也体现 了状物类 写作过程 中顺序 表达使 状物类写作 , 以此提高学生状物类写作水平 。通常情况下 的写作 用的词语。教师要活用教材 , 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 让学生意识 练习都 是写 事 、 写人、 写景 或是读 后感 等 , 其 中也会 写状 物类 文 到事物发展变化 并运 用顺 序词语将其完整地表达出来 。 章, 内容上只涉及所写对象 , 没有《 石榴》 这篇文章描述 得细致 , 引
看 到的景象 、 想象生 动而富有 内涵地表达 出来 。学 生在写作过程 写作意图和 内心思想情感 的表达 , 才能正确地 引导学生学 习状 物
中需要 有一 定的想象空间 , 才能将 自己心 中所想完整 、 准确 、 灵活 类习作 。同时教师对文中的重 点 、 难点和疑点也要 着重讲解 , 增强 而流畅地表述清楚。在写作教学课堂上 , 教师应该 将学生 的语 言 学生的认 识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描述展现 给学生 , 并进行适 当点评 和鼓励 , 从而 增强学 生主动表
达 的 积 极性 。 二、 明确 表 达 顺 序 。 规 范 语 言
四、 将 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自然 融合 《 石 榴》 这篇文章 的描述 和情 感表达 , 散发着一种像火 一样 的
生命力 , 充满着对内心世界的 向往 。文 中主要采用的是 比喻和拟
教师在状物类写作教学课堂上 , 首先要 以运用顺序表达 的方 人 的修 辞手法 , 使文 中的 内容 达到炉 火纯 青的地 步 , 是学生 在状 式, 让 学生明确 状物类写作顺序表达的重要性 。《 石榴 》 一文 中在 物类写作过程 中应 该值得学 习的地方 。文章 中比喻修辞和拟人修

《石榴》教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因此,学习的地位和意义很重要。

无论从阅读还是写作的角度看,都不可小觑。

二、学生学情分析: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在此这之前,学生对记叙文已有一定了解-——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而且,小学也学过一些简易的状物散文;同时,学生对借物抒情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因此,本类文章的学习可在此基础上进行。

当时的写作年代、社会背景离现在的中学生已远,而这又是理解本文主题的一个关键,因此,要重视这一点的设计。

三、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石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熟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而又精美的语言从而把握石榴形象,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石榴之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作者所言之志,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教学重点及突破:如何描写石榴特征及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刻画石榴形象的作用。

让学生在反复读文本的过程中体味石榴特点及语言的运用。

总之,通过抓关键词,多读来把握石榴特征;通过议论与点播相结合来领悟情感与主旨。

把学习领悟的主动权和动力交给学生。

五.教学难点及突破:情感的把握及作者在石榴身上赋予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联系背景帮助理解,通过练习运用巩固。

六.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两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学习领悟理解。

第二课时:拓展探究。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从作家和文本中学习所状之物特点、情感及写法。

七、课前准备:查阅有关石榴的资料;初步了解作家作品。

可上网查询,也可到图书馆查询。

网址推荐:书目推荐:诗集《女神》《星空》等,特别是诗歌《天上的街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八、选择教学策略:1、整体设计思想: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读: 喜讯 咧嘴 甜津津 酸溜溜 火红 红白相间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 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 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 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 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 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 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 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 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 亮。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课堂检测:
比比谁的本领大:
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23
梯级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 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的人听了都流口水。
24
7
挂 满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8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 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 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 出了满满的子儿。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 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 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 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 告着成熟的喜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