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术后脂肪液化的处理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综合治疗

中 图分 类号 :R 6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8 - 0 0 9 8 - 0 1
切1 3脂 肪 液 化 在 外科 手 术 后 经 常 发生 ,使 切 1 3裂 开 ,愈 合 延
处理的早晚对切1 3愈合关系密切,因为液化的脂肪堆积在切1 3内不易
8 2 例 ,女5 5 例 ,男2 7 例 ,年 龄2 0 - 7 2 岁 ,对照 组3 5 例 采用常规 换药方
法 ,切 口愈合时间为2  ̄ 3 周 ,治疗组4 7 例采用综合治疗 ,包括换药、
引流 、缝 合、红外 线外照射 、中药大黄芒硝 外敷 ,同时治疗 伴发疾病 如糖尿病等 ,切 t 3愈合时间为 i N左右 ,取得 明显疗效。 2讨 论 2 . 1切 1 3脂肪液 化的诊 断 ,诊断条件 有 :①在 术后5  ̄ 7 d 切 口炎症 、水 肿缓解后 形成 ,②病 人有不 同程度 的切 1 : 3 疼痛 主诉 ,但体 温和局部皮 温正常 ;③切 1 3外观 无炎症反应 ,皮下形成积 液时有游离感 ;④穿刺 或撑开切 口可见淡黄 清亮含脂肪 渗液 ;⑤切 口边缘和 皮下组织无坏死 征象 ,但 愈合不 良,皮下组织游 离 ;⑥化验血 象正常 ,渗 出液镜检见 大量脂肪滴 ,连 续培 养3 次无细菌生 长。 2 . 2 切 口脂肪 液化 的治 疗 :①及 早处理和 充分 引流 仍是治疗 的关键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干预

通过临床 实践证 明重 组人 血管 内皮 抑制素对结肠 癌肺转
移患者有较好 的疗 效 , 严格按照临床医师 的指导进行周期性治 疗, 可大大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 。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癌 症患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 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 的发 生。
【 关键词 】腹部切 口 脂肪液化
护理
效果观察
切 口脂肪液化 作为腹部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其 发生 与年 龄、 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旦患者术后出现切 口脂 1 】 0
肪液 化 , 大大增加切 口感 染的概率 , 应延长 了患者的住 院 将 相
素、 易消化饮食为主 ,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 1 。
2 结 果
3 0例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患者 ,经过积极治疗 和有效 护理 干预后 , 口渗出液消失 , 切 术后 3d 7d切 口处有新鲜 肉芽组织 - 长 出。所有患者都没有 出现 院内感染 , 均在术后 7d 1 口 ~ 5d切
的正常愈合 ; ②手术操作过程 中 , 过多地使用高频电刀 , 高温导 致脂肪组织损伤 , 而使脂肪组织 出现变性 ; 继 ③手术过程 中, 止
血 和缝 合操作不恰 当 , 出现渗血 、 血肿 , 而形 成死腔 , 继 导致脂
[ 张子群 . 3 ]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临床护理体会 [. J 中国现代药物 应用 , j
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 24 消化系统反应 . 偶 见呕吐及腹泻 ,嘱 患者 化疗 期间 进食清淡易 消化 的半 流食 , 以减少对 胃肠 道的刺激 , 日三餐 每
后 漱 口, 减少 口腔异味引起 的不 良刺激。 如出现腹 泻 , 可在便后 用 软纸擦拭肛 门, 并用清水清洗肛 门。 也偶见肝功 能异常 , 仅有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很多人在进行手术后,往往都会出现伤口无法进行愈合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手术后脂肪液化。
伤口一旦出现无法愈合的情况,就容易造成细菌的感染,严重的时候还会让患者出现发烧以及其它疾病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手术后脂肪液化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第一,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对于手术后脂肪液化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切口愈合的情况以及切口渗出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渗液较少,切口大部分愈合良好,只需剪去1~2针缝线,置盐水纱布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合,不必敞开全部切口,否则反而使愈合时间延长;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时,尽早完全敞开切口,以庆大霉素盐水纱条或黄纱条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二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第二,挤压排液法加微波仪治疗:切口换药时,如发现敷料有黄色渗液,不必急于拆除缝线,可反复挤压切口排出渗液,待渗液挤尽后无菌纱布覆盖切口,微波照射,输出功率30w,辐射探头距切口3-4cm,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直至切口愈合。
并常规使用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感染倾向者静点抗生素3~5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拆除缝线,切口合并感染的机会低,疗效确切,使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明显缩短,平均不到4天,其原因是挤压法排出了渗液,而微波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对创伤的愈合均起到加速修复的作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细胞通透性增高,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而促进组织再生。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如果患者伤口脂肪液化较为严重,引流后效果不甚良好,可搭配使用于丶氏收口方湿敷疮面进行治疗,刺激肉芽生长,很短时间内创面即变为新鲜肉芽组织,且有很好的局部抗炎能力,抑制细菌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园 地
妇产科 腹部手 术后脂肪液化 的原 因吉林梅河 口 150 ) 0 0 3
【 摘要l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 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 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 1 倒脂肪液化病人分为 8
A,B两蛆 , 分别换 药处理 。结果
织, 予1 给 号医学 美容 线全 层 Ⅱ 缝合 , 留死腔 , 药 3 , 期 不 换 次 于术 后 2 d 合拆线 出院 。 5愈 3 讨 论 3 1 切 口脂肪 液化原 因 .
[】 古丽红 .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 1脂肪液化 4 例分析【】中国实用妇 3 6 J. 科与产科杂志 ,0 5 2 ()2 4 2 0 , 14 : 1 .
脂肪液 化的 1例 。 8 年龄 均在 2 ~5 岁 , 5 5 体形 均较 肥胖 , 皮下 脂肪 厚度
外伴发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等, 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增加脂肪液化的
危 险 陛。 ) ( 有手术瘢痕 , 6 再次手术 。 口脂 肪液化 的处理原则应 根据切 切
8 5m, ~1c 所涉 及手术 类型 有子 宫切除 术 、 卵巢 瘤核 除术 、宫外 孕
死征 象 ; 出液 涂片镜 检可 见大 量脂肪 滴 , 无细 菌生长 “ ③渗 培养 】 。
13 治疗 方法 .
化的关键。1 () 慎用电刀。 对于肥胖患者应用电刀时 , 应将电刀强度调到
恰 好能切割组织为宜 , 勿以高强度 电流切割组织 , 切 同时应尽量缩短 电 刀与脂 肪组织接触的时 间 , 电场及热 损伤降到最低 , 少脂肪组织破 将 减 坏 。 ) 腹壁脂 肪厚应 早期处 理 , 术 中放 皮下 引流条 , (对 2 如 术后2 ~4h 4 8 后拔 除 。 ) 术中严格精 细操作 , 细 止血并 尽量缩 短手术时 间。 (手 3 仔 缝合 腹膜后 用生理盐 水或 甲硝唑 冲洗 切 1 将 已坏死 的脂肪组 织冲洗 掉。 3, () 术后 及时纠 正贫血 、 4术前 低蛋 白血 症 、 糖尿病 等 。5缝合 时应将 皮 () 下组织 全层缝合 , 不留死腔是 关键要 素。 ) 后易发生 咳嗽者 , 加 (术 6 术后 用止咳化 痰药物 。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标题: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经历第一部分:引言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然而,手术切口在术后可能会出现脂肪液化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一个护理个案,详细描述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过程。
第二部分:个案描述我是一名护士,某天接到了一个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任务。
患者是一位年轻的产妇,术后已经过去了两周。
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我发现她的手术切口处有明显的红肿和分泌物。
我立即与医生进行了沟通,并开始了相应的护理工作。
第三部分:护理过程1. 评估和观察:我首先对患者的切口进行了仔细的评估和观察。
我注意到切口处有红肿、渗液和局部感染的迹象。
我记录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体温,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2. 切口清洁:为了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我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清洁患者的切口。
我使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地擦拭切口周围的皮肤,并注意不要碰到切口本身。
3. 抗生素治疗:由于切口已经感染,医生开具了抗生素治疗的处方。
我按照医嘱给患者服药,并提醒她按时吃药,直到医生的指示停药。
4. 湿敷换药:为了促进切口愈合,我使用湿敷进行换药。
我先将无菌纱布蘸湿,然后轻轻敷在切口上。
我提醒患者每天更换湿敷,以保持切口清洁和湿润。
5. 定期复查: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并发症,我定期复查患者的切口。
我观察切口的颜色、渗液量和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第四部分:护理效果经过几周的护理,患者的切口状况逐渐改善。
红肿和渗液减少,切口愈合迹象明显。
患者的疼痛感也明显减轻。
医生对我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并对我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第五部分:总结通过这个护理个案,我深刻理解了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过程。
及时的评估和观察、切口清洁、抗生素治疗、湿敷换药以及定期复查都是保证患者切口愈合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护士,我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帮助她们尽快康复。
(注:本文为虚构情景,仅供参考。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过程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操作。
产科术后脂肪液化处理流程

产科术后脂肪液化处理流程英文回答:After giving birth, many women may experience excessfat in the abdominal area. One op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is through a procedure called liposuction. Liposuction is a surgical procedure that removes excess fat deposits from specific areas of the body, including the abdomen. However, there is a newer technique called fat liquefaction that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liposuction.Fat liquefaction, also known as laser-assisted liposuction or laser lipolysi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that uses laser energy to melt and liquefy fat cells. This technique is less aggressive than traditional liposuction and has a shorter recovery time.The process of fat liquefaction involves several steps. First, the surgeon will administer local anesthesia to numb the area being treated. Then, a small incision is made inthe skin, and a thin tube called a cannula is inserted into the fatty tissue. The cannula is connected to a laser device, which emits laser energy to heat and liquefy thefat cells. The liquefied fat is then suctioned out through the cannula.One advantage of fat liquefaction is that it can be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which means that the patient is awake during the procedure. This allows for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surgeon, and also reduce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Another advantage of fat liquefaction is that it promotes skin tightening. The laser energy not only melts the fat cells but also stimulates collagen production, which helps to tighten the skin and improve its elasticity. This can result in a smoother and more toned appearance.In addition, fat liquefaction has a shorter recovery tim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liposuction. Most patients can return to their normal activities within a few days,although strenuous exercise should be avoided for a few weeks.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fat liquefaction is not a weight loss procedure. It is designed to remove localized pockets of fat that are resistant to diet and exercis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have realistic expectations and understand that the procedure will not result in significant weight loss.中文回答:产后,许多女性可能会在腹部积累过多脂肪。
脂肪液化处理

换药和引流很重要,但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愈合,有时也不能完全愈合,常留有窦道,使伤口经久不愈合,我们的做法是:1、换药:根据伤口情况,每次换药都要清除坏死脂肪组织,清除标准最好是见到出血,再使用vitc加庆大霉素冲洗创面干净;2、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法有:a、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湿覆创面,甲硝唑使创面无菌,葡萄糖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b、红花酒精湿覆创面,可起到活血、化淤、去腐生肌功效;c、丹参注射液湿敷也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作用,最好是再创面干净时使用;经上述处理如有肉芽组织生长,可用碟型胶带拉紧创口或二期缝合创口。
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原则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2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
妇产科传统开腹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

【 yw r】 rdt n l p nsre ; eai cs no el g D bie n; riae Ke o s T aio a e ugr Op rt ei i o f ai ; er me t D an g i o y v n i h n d
腹 部 手 术 后 切 口脂 肪 液 化 (p rt eics no el g o eai n i o fh a n . v i i O H) 手 术 切 口处 的 脂 肪 细胞 因手术 创 伤 而 导致 坏 死 。 因 I 是 为脂 肪组 织 血 管极 少 , 发 生无 菌性 坏 死 。坏 死 的 细胞 不能 易
pr c s o es
DoNG Da x nu
De at n fAn sh sooy Pe pesHo p tlo u n C t nJln P o i c ,T me 1 3 0 h n p rme t e te ilg , o l ' o s i fT me iyi i rvn e u n ,C ia a i 3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脂肪液化处理
首先明确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
处理方法:每日检查切口, 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 观察有无渗液, 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 应注意有无红肿、压痛、硬结,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后, 每日挤压切口1~2 次, 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 然后于切口表面敷盖聚维酮碘( PVP -I) 纱布, 并予切口频谱仪照射30 分钟,一日二次。
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 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一般于术后8~9 天先拆除未渗液处切口缝线, 渗液处缝线于渗液完全停止2~3 天后拆除。
预防方法:
(1) 作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 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
(2) 脂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电凝;
(3) 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
(4) 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
(5)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病人。
切口液化的预防
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
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1) 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如同本文做法,在皮下组织层仅使用普通手术刀及结扎止血。
(2)关腹时,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
(3)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
(4)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
α 糜蛋白酶的应用
α 糜蛋白酶是从牛胰脏提取的生化制剂,为蛋白分解酶,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创面净化,从而有利肉芽组织生成,因此现用于创伤或手术后创口愈合、抗炎及防止局部水肿、积血等 .
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裂口两遍,再用无菌纱布行裂口清创,吸净渗液,若表皮未裂开,可不打开,而是将创口内渗液挤出,然后将α 糜蛋白酶粉2mg均匀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3、5天后换药。
此方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高渗糖在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应用糜蛋白酶治疗脂肪液化是个好点子,但我们用高渗糖治疗脂肪液化数十例效果也不错,首先明确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
拆除液化处缝线,给予清创换药数次,待渗出减少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干纱布拭干,将适量50%高渗糖倒入伤口碟形胶布拉合对拢。
其原理是利用高糖使伤口周围细胞处于高渗状态,减少创面渗出,并有粘合作用,配碟形胶布拉拢消灭残腔更利组织愈合。
首先,发现伤口问题是关键,我不赞同楼主说“每日检查切口, 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 观察有无
渗液”,一个外科医生每天都对每个腹部手术病人进行换药检查,会累死人的……如无特殊情况,对腹部手术病人我基本上是术后第2、4、7天换药,但是每次换药都要仔细。
第一是视,一般来说,脂肪液化的伤口早期周围稍红,敷料上有少量渗出,可见脂肪滴(渗出部位就是液化部位);第二是触,脂肪液化的伤口在缝线间有空虚感,由切口两边向中央挤压,可见带有脂肪滴的渗液;第三是听,脂肪液化的病人,手术切口会有较正常伤口更重的疼痛,他(她)会和你说的。
一旦确定伤口脂肪液化,我的做法是直接拆除液化区缝线,撑开皮肤,把皮下空腔完全敞开,用1%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放置盐水纱布引流,每日换药1次,3天后90%以上的伤口渗液很少,创面清洁,直接用大皮针兜底缝合,如果创面小也可以用蝶形胶布拉拢。
我以前也试过挤压切口,试图不拆除缝线,但往往到最后还是免不了二次打开伤口,而且容易出现并发感染及切口全层裂开情况。
楼主说的方法不能有效的消灭脂肪液化后出现的死腔,处理起来时间势必较长,必然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
而只要敞开空腔,通畅引流,愈合很快,甚至无须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个人意见,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我碰过好几个病人(科室其他年轻医生经管的病人),伤口拆线后仍诉疼痛较重的,虽然皮肤愈合很好,但镊子一撑,就全部裂开,发现里面液化、残留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