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_下篇_
哥白尼革命

每当史学家们著书立说论述科学中那些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时,首先跃入他们心头的便是宇宙中心问题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一改那种把地球看作是宇宙的静止不动的中心的观点,而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亦即众所周知的哥白尼革命。
这一变革,常常被描述为我们天文学参考系的一次全面性变更,是富有革命性的转变,而哥白尼本人也因为这场“宇宙概念结构中的革命”被称为“反叛的宇宙设计师”;托马斯·库恩更称其为一场“思想中的革命、一场人类宇宙观及人类自身与宇宙的关系的观念等的转变”,认为它不只是天文学基本概念的革新,人类对大自然理解上的一次根本性变更,更是西方人价值观转变的一部分原因。
然而,即使被这无数的歌颂与赞美冲击得眼花缭乱,我也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来思考一下这个几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的话题:“在这场被称作‘哥白尼革命’的变革中,哥白尼本人到底是不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以哥白尼为始点的伟大的革命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又经过了怎样漫长的探索与发展?”,“这场革命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真的只是提出‘日心说’那么简单么?”首先,既然这个众说纷纭的时期被称作“哥白尼革命”,那么我们就不妨从这个主角谈起。
中世纪的欧洲,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的势力十分强大;神权胜过君权,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和反动势力的总代表。
按照教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并把他们安置在地球上,地球在宇宙中应占有特殊地位。
这样,托勒密体系正好为基督教义提供了“科学根据”,它变成了与宗教教义具有同等意义、同样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地心说”也就和人们由日常所见而积淀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连在一起。
科学在当时是神学的婢女,教会对新科学总是尽力压制,人们稍有科学探索的越轨行为,便会招来教会以异端名义的迫害。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是犹豫的。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当时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
哥白尼革命的主要内容

哥白尼革命的主要内容一、哥白尼革命的概念哥白尼革命是指1543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的《太阳系的结构》(De Revolutionibus),用来解释太阳系动力学移动的新理论。
它把太阳系从柏拉图及伽利略天体学的观点中甩开,定义出一套新的动力学理论,从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二、哥白尼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内容1、地心说:哥白尼动力学理论对伽利略的地心说做出了改变,他认为地球、其他行星和星球都是以太阳为中心,依照统一的运动规律围绕着太阳运行。
2、复数律:同时,哥白尼还提出了一套复数律,以解释和描述宇宙中行星的移动。
这些规律被称为哥白尼复数律,它合并了放射性原理、力学原理和引力原理,统一了行星运行的机制。
3、不可逆原理:哥白尼动力学理论还提出了不可逆原理,也就是说,行星的运行轨迹不可能被反向操纵或修改。
这一原理证明了每一次行星运行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又被称为哥白尼不确定性原理。
三、哥白尼革命对科学发展的意义1、哥白尼革命对当时西方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西方人从伽利略的地心说观点中解脱出来,探索客观实在,使科学思想从宗教信仰观点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教派和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进入了客观实在认识上,这也是西方科学的一次腾飞。
2、在发展科学知识方面,哥白尼的动力学理论也给科学家、天文学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现存的宇宙系统,特别是宇宙中的各种生物的发展历史,从而帮助科学家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理解。
3、哥白尼的理论也为现代天文学及物理学的研究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中,哥白尼的理论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在研究宇宙系统、太阳系的运动时特别有用,它也被用于探索宇宙大爆炸的历史。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出版后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人
不懂,而许多天文工作者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 表的一种方法。《天体运行论》在出版后七十年间, 曾经遭到马丁· 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 后来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说,危及了教会的 统治,罗马教廷才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 为禁书。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正式创立了“日心说”。它 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变 革。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 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 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 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 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 学中解放出来。
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
哥白尼所不满意的托勒密体系的问题: – 地球只保持了静止,实际并不处在宇宙的中 心 – 行星实际上并不做均匀圆周运动(只相对偏 心匀速点做匀速运动)
哥白尼所害怕的: – 地心地静理论已经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托 勒密宇宙论已经成了基督教地理学,挑战地 心说也就是在挑战基督教世界体系
哥白尼的革新 – 太阳中心。太阳崇拜 – 地球的三重运动:公转、自转、轴转 – 行星的留、逆行均是由于地球与行星之间的 相对运动所引起。逆行只发生在最亮的时候 – 解释了水星和金星为什么总是不离开太阳 (最大距分别为28度和48度) – 给出了行星的确定的排列顺序
¤ 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 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 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是“复兴”,不 如说是“创新”。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 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 济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 里的反封建斗争。
论哥白尼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论哥白尼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第一篇:论哥白尼革命的影响与意义哥白尼革命摘要:哥白尼革命作为科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一段故事,它到底对我们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哥白尼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下发现了日心说,回顾哥白尼革命的意义。
关键字:日心说宗教神学背景影响哥白尼革命是近代西方科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它一直是众多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的关注焦点。
托马斯·库恩就哥白尼革命撰写有专门论著,展现出科学内史与外史综合研究的基本取向。
研究哥白尼革命的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哥白尼革命就是以日心地动说为基础的新天文学取代了地心地静说的旧天文学,进而又引出以物理学革命为主干的科学革命。
但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我首先想到的是哥白尼是怎样发现日心说的,哥白尼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日心说和哥白尼革命对当时和如今的社会有何意义及影响?尼古拉·哥白尼,这位人类思想解放的先驱,1473年生于波兰的托伦城。
年轻的哥白尼在波兰克拉科夫大学,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思想传入波兰,他亲身经历了人文主义者同其政敌之间近代世界观科学观,同中世纪卫道士之间尖锐的思想斗争,这些都在年轻的哥白尼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怀疑的种子。
1493年酷爱天文学的哥白尼开始怀疑长久主宰人们思想的托勒密的地心说,他发现被人们视为真理的东西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太繁杂,并不符合数学和谐原理,哥白尼在给他的老师蒂诺瓦拉的信中这样写道:“有许多事实与托勒密的体系应当得出的结论并不相符合,因此他们对太阳的月球的认识就很不可靠。
”哥白尼日复一日的观测中,计算中,他经历了一个从对地心说不认识到认识,从相信到怀疑,从试图修补到全面彻底改造的过程。
他的思想越来越解放,信心越来越坚定。
从1510年开始,哥白尼整整花了20多年的时间,数易其稿,终于写成了6卷天文学巨著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的诞生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他掀起了天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揭开了近代科学向宗教神学开战的序幕。
哥白尼革命及其影响

哥白尼革命及其影响绪论目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哥白尼革命,理解哥白尼的革命道路之艰辛和他在发表“日心说”时的犹豫。
让人们明白哥白尼革命对近代及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牛顿思想的影响。
研究现状:哥白尼革命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是它对我们现在科学以及思想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目前人们对它的研究基本很少,“日心说”在我们大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本论文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总结并归纳了哥白尼革命的意义和它的影响,在人们更好认识哥白尼革命的道路上提供了方便。
1 哥白尼革命的必然性哥白尼革命作为人类文明由蒙昧到光明的转折点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起点。
1543年哥白尼《天球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天文学和宇宙论思想上一场剧变的序幕,我们称之为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革命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是人的宇宙概念以及人与宇宙之关系的概念的一次转型。
总的来说,哥白尼革命就是以日心地动说为基础的新天文学取代了地心地静说的旧天文学,进而又引出以物理学革命为主干的科学革命。
在文艺复兴思想史上的这一幕,被一再的宣称为西方人思想发展的划时代转向。
但这场革命也揭开了天文学研究中许多最晦暗和最隐秘的细节。
哥白尼是为数不多的一群最早复兴整个希腊化技术性的数理天文学传统的欧洲人之一。
《天球运行论》不仅模仿《至大论》,而且它差不多只是针对当时一群有能力阅读托勒密论著的天文学家。
《天球运行论》正是为解决在哥白尼看来托勒密体系及其继承者尚未解决的那些行星问题而著。
在哥白尼的著作中,地球运动的革命性观念最初只不过是这位熟练而又忠实的天文学家试图改良计算行星位置的技巧时一个反常的副产品。
这是《天球运行论》中第一个重要的不协调之处:激发哥白尼之革新的目标同革新本身之间的不相称。
哥白尼说,对当时天文学的坦率评价表明,靠地心说解决行星问题希望渺茫。
托勒密天文学的传统方法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相反还产生了一个怪物。
他断定,在传统行星天文学的传统思想中,一定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第4讲哥白尼革命

第4讲哥白尼革命文艺复兴以后,有三次科学革命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他们在不同层次上不断地对人类的自恋情结进行着无情的摧毁。
起初,人类的直觉告诉我们,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作为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但是,发生在16世纪的哥白尼革命,则揭示了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真理,我们人类居住的家园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浩瀚的星空中,地球不过是千万颗行星中的普通一员。
后来,直觉继续告诉我们,上帝在创造生命时,人类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
但是,19世纪中叶的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 –1882,英国)的革命,用进化论的观点,指出人类并不是想象中的生命的特殊载体,他与千万种普通的生物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进化得快一点而已。
最后,直觉安慰我们,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动物,是因为他们是有理性的。
但是,20世纪初的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革命,将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他告诉我们,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是非理性的结果,是在潜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理性,不再是人类绝对的优越感。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革命的历史,就是理性主义不断战胜人类直觉的一个过程。
哥白尼革命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
1.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Cosmos一词,是由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ca 560~ca 480 BC)创造的,原意为“一个和谐而有规律的体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天文学的目的,首先是追求宇宙的和谐,而不是狭义地去拟合观测。
因此,对于古希腊的科学家来说,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宇宙的奥秘。
构建模型、解释现象,要比追求实用、迎合世俗的价值观更加重要。
在他们的心目中,科学一定是美的,作为宇宙论的一个基本特征,和谐与简单,就是这种美学的最高标准。
这种科学观,最终形成了绵延持久的学术传统,对西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其《蒂迈欧》(Timaeus)一书中,柏拉图(Plato, 428~348)是这样论述天体运行所应该采用的轨道:宇宙的本质是和谐的,而和谐的体系应当是绝对完美的,由于圆是最完美的形状,因此,所有天体运动的轨道都应该是圆形的。
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

黪。 “
色 繁多 . 颜六 色 . 化无 穷 . 时 艺人 们 点 燃 五 变 这 了一 种 叫 “ 匣子 火 ” 的炯 花 , 轰 然爆 炸 , 先 而后
一
喜 。 非 故意 “ 驾 ” 况 且“ 老 鼠” 会 霄娴 绝 惊 , 地 只 喷火 , 不会 爆 炸伤 人 啊. 圣 皇 太后 想 r想 , 绝 恭 就 让 皇帝 释放 了那 几个 艺人 . 美 , 有 很 多 的缺 陷 和 足. 其 中蕴 涵 的革 还 但 命性 的 思想 很快 就 被 有识 之 _ 理解 并 接 受.1 } = 。 然 了 , 会肯 定 对 此 不 满 . 肝 始 了边 干 封 教 f I 锁 , 鲁 诺 就 为捍 卫 “ 布 口心 说 ” 迫 敛 . 【 被 f }
学 家 ,他用 于 支持其 学 说 的论据 主 要 是数 学.
哥 白尼 耗费毕 生精 力 , 日心说 和计算联 系起 把
来 , 宇 宙论 和 天 文学 计 算 结合 起 来 , 明那 把 证
些 堆 积 如 山的 天 文观 测 资料 和 日心说 是 吻 合
的. 终 他成 功 r . 的革 命 性 的思 想 和 对 这 最 他
烟! 太后 受此惊 吓 , 叫着 从椅 J 跳 下 , 尖 - 提着 农 裙 又跳 又 叫. 奈 年 迈 腿 脚 不 灵 便 ( 刨 时 都 无 宋
慧q ! -
j
独堡墨匝酉圈
憎I
在一 千 多 年 前 的宋 朝 .记 载 了这 样 一 个 有趣 的故 事.宋 理 宗继 位后 的第 一 年春 节 . 举 罔庆 祝 , 宫 装 点 得 如 神 f 府 第 , 常 漂 亮 . 皇 J I J 非 根 据 当时 的风 俗 , 还要 Ⅱ 戏 、 } = 燃放 炯 花 爆 竹. 1 当
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记得小时候,在小学自然课本上学到,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现在应该是八大行星了),九大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进行运转。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回到五百多年前的欧洲,你如果敢说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那么就会被周围的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甚至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那么谁又是敢提出这一理论的第一人呢?没错,他就是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
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1496年,哥白尼来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哥白尼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哥白尼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并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
1543年5月24日,他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书1。
但是为什么哥白尼40岁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直到临去世时才敢出版?这期间有什么难言的苦衷?有什么曲折的故事?一切的一切,要从那个时代的大背景讲起。
在15、16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大动荡、大变革。
这时正是欧洲一些国家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时期,各国的商业1也大大发展,对外贸易极其活跃,资本主义主义正在不断地萌芽和发展壮大。
但是,宗教教会仍然统治着大多数人的思想,宗教自身也在不断变革以图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把《圣经》作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要被处以火刑。
为了同封建势力和教会进行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发扬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载体,大力宣传人文主义思想,这就是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很快就发展到了波兰——哥白尼的故乡,并扩展到了全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的数学家或天文学家 。在这方面 , 他们 尊重希腊 人 , 尽 管 他 们 是 希 腊 的 征 服 者 。 罗马的上 层 家 庭 一 般 都 延 请 希 腊 人 教 其 子 女音乐 、诗歌 、哲学 。对希腊的各种各样 的文化 , 罗马人可说是照单全收 。我们今 天见到的那些希腊雕塑 , 绝大多数都不是 希腊的原作 , 而是在罗马时代复制的 , 从 希腊用船运到罗马去 , 装饰罗马的宫室或 家庭 。碰到 风暴 , 被埋 在海 底 , 到 近世 才 被挖掘出来 。
哲学与文化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下篇 )
翻译成阿拉伯文 。 十字军 东 征 当 然 并 未 抱 有 文 化 交 流 的
宗旨 , 不过这些连绵不断的战争事实上促 进了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交往 , 从 而为西方带来了一场小小的学术复兴 。西 方人从阿 拉 伯 人 那 里 重 新 了 解 了 一 点 儿 希 腊和罗马 。学者们从阿拉伯文把亚里士多 德译成拉丁文 , 有时候更曲折 , 先从阿拉 伯文译成西班牙文 , 然后再转译成拉丁文 。 终于 , 到 13 世纪后期 ,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已经差不多全部被译成了拉丁文 。一般说 来 , 从希腊化时期直到罗马文明的沉没 , 柏 拉图的影响一直大于亚里士多德 。但在中世 纪晚期 , 亚里士多德被称作 the Philosopher, 独一无二的哲学家 , 其影响大大盖过了柏 拉图 。柏拉图的著作仍只有少数译成了拉 丁文 。大学出现在欧洲各地 , 虽然最初的 大学和僧侣培训班差不了多少 。希腊罗马 的建筑 、雕塑被挖掘出来 , a lo st wo rld重新 在人类面前展现 。 15 世纪迎来了伟大的文 艺复兴 。在很大程度上 , 我们的确可以把 这两个世纪视作希腊罗马文明的 “复兴 ”, 就是回到了希腊罗马的人类生活理想 , 要 建立地上的文明而不是一味企盼天国 , 依 靠均衡的 理 性 来 生 活 而 不 是 沉 浸 在 密 不 透 风的信仰 里 。人 们 恢 复 了 对 真 理 的 兴 趣 , 这是针 对中 世纪 人对 信仰 的 兴 趣 来 说 的 。 求真的 、归根到底也是怀疑的态度重新生 长起来 。
就像要 为 不 可 能 一 味 太 平 作 证 似 的 , 在罗马繁 荣 昌 盛 的 同 时 , 地 中 海 的 一 角 , 在巴勒斯坦北部的拿撒勒地方 , 出现了耶 稣这样一个人 。耶稣是犹太人 , 但他宣扬 的学说却不为一些犹太宗师所喜欢 , 或不 如说 , 他的力量使这些人感到威胁 。犹太 人被罗马征服 , 再次受制于人 , 人们普遍 企盼弥赛亚救世主出现 , 当时 , 像耶稣这 样的怪人层出不穷 。我觉得无论是在摩西 的时候 , 还是在耶稣的时候 , 还是到了现 在 , 犹太人都带有神秘的 、并且是有一点 点疯狂的 对 末 世 的 感 觉 和 自 己 将 拯 救 世 界
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候 , 即公元初的 两个世纪 , 地中海世界第一次实现了真正 的统一 。地中海是战乱不断的地方 , 直到 今天仍然是各种文化冲突的大舞台 , 巴勒 斯坦和以色列就在地中海边上 。但在罗马 帝国的统治下 , 整个地中海成为一个统一 国家的内海 , 不再有敌国之间的征战 , 不 再有海盗船出没 。罗马帝国的繁荣 、昌盛 与和平 , 不 但 是 当 时 的 人 类 很 难 想 像 的 , 也是此后的人类也没有再经历过的 。罗马
我们几乎会认为人类发展到这儿也就差 不多了 。“罗马治下的和平 ”〔Pax Romana〕 成为字典里的一个短语 , 指一个强权通过 它的开明政治和法律统一了世界 , 实现了 和平昌盛 。当然那些被征服的民族可能会 心怀不满 , 但是只要愿意接受罗马的统治 , 生活也是很安定的 。
这种统一当然也有缺点 , 突出的一条 是对创造性 、对文化多样性不利 。也许还 有一条 , 那就是人天生不愿意一直太平下 去 , 总是过好日子 , 时间长了就没劲了 。
苏东刚垮台的时候 , 美国人 想象 : 由 美利坚合众国建设一个罗马的和平 。由一 个最文明 、最先进 、最强大的势力来统一 世界 , 结束纷争不已的状态 , 结束各种意 识形态的冲突 。老百姓安居乐业 , 商业繁 荣 , 世界和 平 。在 苏东 刚垮 台的 时候 , 这 是美国政府的 、也是美国人民的非常普遍 的设想 。这段历史还太近 , 我们还没法作 出判断 。不过 , 今天的人们比从前似乎更 讲究各自文化的独特性 , 不愿用太平把独 特性换掉 。总之 , 我们大概觉得我们不是 面临一个 “罗马的和平 ”, 如果不说灾难更 加深重的话 , 至少是灾难仍然深重的一个 时代 。
在内部 , 罗马经历了罗马精神到基督 教精神的转变 , 在外部 , 罗马经历了蛮族 的入侵 。从 此 , 欧 洲进 入了 中世 纪 。进 入 中世纪之后 , 欧洲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 地方 。历史上把中世纪称作 “黑暗时代 ” ( The Dark A ges) , 说宽了 , 包括 6 ~15 世 纪 , 说得窄点 , 主要指 6 ~10 世纪 。过去 人们把中世纪视作一个反科学时代 , 近几 十年有不少研究表明 , 近代初期的许多技 术手段都 是 在 中 世 纪 创 造 出 来 的 或 准 备 好 的 , 只不过当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这 有点像中国 , 中国的许多技术手段也是很 先进的 , 只不过没有用到系统的科学发展 上去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正是中世纪为新 时代作好了准备 , 尤其是在技术进步方面 , 水轮 、风 车 、尾 舵 、纺 纱 车 、鼓 风 炉 、机 械钟都是 在 中 世 纪 发 明 出 来 的 , 造 纸 术 、 火药等等都是在中世纪从中国传到西方的 。 但从大的画面看 , 在中世纪里 , 希腊和罗 马创建的人类文明几乎完全消失 , 不见踪 迹 , 再没有庞培那样阳光灿烂的城市 , 没 有生机勃勃的希腊雕塑 , 全都没有了 。人 民几乎全 都 不 识 字 , 包 括 那 些 小 士 绅 们 。 他们不仅见不到希腊和罗马的东西 , 而且 几乎不知 道 曾 经 有 希 腊 和 罗 马 这 样 的 文 明 存在过 。除了寥若晨星的几个僧侣 , 没人 懂得古希 腊 语 , 希 腊 的 典 籍 也 荡 然 无 存 , 只有修道院里保留了几本 。希腊典籍后来 绝大多数是从伊斯兰人手里找回来的 。比 较当时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 , 伊斯兰世界 的科学要发达得多 , 文化要开明得多 。亚 里士多德的手稿辗转传到伊斯兰 , 并且被
收稿日期 : 2006 - 02 - 21 作者简介 : 陈嘉映 , 男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3·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六卷 ·第二期 哲学与文化
人人识 字 , 都 能 阅 读 , 到 处 有 公 共 浴 室 , 供市民享受 , 到处有公共体育场 , 人们在 那里进行体育活动 , 观看竞技比赛 。
往往很多天都看不到任何坐标 , 这就对更 精确地确定经纬度提出了要求 。就一般情 况而论 , 天文学是当时唯一比较成熟的科 学 。我们曾讲到 , 天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 最早成熟的科学 , 主要原因是因为它适合 于接受数学的处理 。比如与描述一片羽毛 在空中的飞动相比 , 描述天体运动的数学 要简单得多 。实际上天文学从来就是数学 即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哥白尼是当时欧洲 最优秀的数学家 。《天球运行论 》这本书 , 除了前言 , 差不多就是一部数学著作 。数 学使一个学科转变为专门的科学 , 需要通 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 。哥白尼时代的哲 学 - 科学 , 例如关于推力和冲力的学说 , 都是定性的学说 , 外行不难理解 。各种炼 金术理论非常繁复 , 也不容易掌握 , 但要 掌握这些理论的学理 〔而非实践 〕, 主要是 靠记忆 , 并 不 需 要 多 少 抽 象 的 推 理 能 力 。 可是哥白尼的著作却只有数学家读得懂 。
二 、哥白尼革命
16~17 世纪 , 近 代 科 学 在 西 方 兴 起 , 很多论者称之为科学革命 。人们通常把哥 白尼提出日心说定作这场革命的起点 , 哥 白尼的日心说也被称作哥白尼革命 。
科学革命从天文学领域发端 , 并非偶 然 。就具体情况说 , 观测天文学的复兴和 旧儒略历需要改革有关 , 也和日益增加的 远洋航海活动有关 , 因为船只在远洋深海
·4·
的感觉 。犹太人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 家 , 这也许跟他们的这种气质有关系 。安 于承平世界 , 就不大会形成伟大的思想 。
基督教 提 倡 的 德 行 几 乎 全 都 跟 罗 马 人 相反 。他们提倡苦修 , 杜绝物质追求和享 乐 , 组织 隐 秘 的 聚 会 , 举 行 古 怪 的 仪 式 。 而罗马文 明 灿 烂 辉 煌 , 罗 马 人 安 居 乐 业 、 丰衣足食 、健康历山大死后 , 他的帝国很快就分崩 离析了 , 直到罗马重新实现统一 。我们知 道 , 所谓古典世界 , 在西方就是指希腊和 罗马 。罗马帝国是从现代罗马这个城市那 里发源的 , 使用拉丁语 。它本来是一个小 部落 , 但是由于它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 政治才能 , 逐渐占领了整个意大利 , 进而 击败迦太 基 人 进 入 北 非 , 又 占 领 了 希 腊 , 把这些 地方 都变 成了 罗马 帝 国 的 一 部 分 。 罗马的征 服 和 扩 张 主 要 发 生 在 公 元 前 的 三 个世纪里 。
哲学与文化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下篇 )
陈嘉映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200062 ]
关键词 : 亚里士多德 ; 自然哲学 ; 托勒密 ; 天学 ; 哥白尼 ; 哥白尼革命 ; 地心说 ; 日心说 摘 要 : 古希腊人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宇宙论 : 大地是球形的 , 是地球 , 处在宇宙中央 , 有若 干天球围绕地球旋转 , 恒星和七大行星分别镶嵌在这些天球上 。希腊的天学或宇宙论是希腊自然哲学 的一部分 。要彻底改变希腊的天学观念 , 需要彻底改变希腊的自然图景 。更有甚者 , 需要把自然哲学 的思考方式转变为近代科学的思考方式 。哥白尼通常被视为近代科学第一人 。本文介绍了科学史家对 哥白尼革命的看法 , 并提供了作者的相关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B50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7511 (2007) 02 - 000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