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20个成语

合集下载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论语》中的30个经典成语(见贤思齐、三思而行等等)

《论语》中的30个经典成语(见贤思齐、三思而行等等)

《论语》中的30个经典成语(见贤思齐、三思⽽⾏等等)学⽽不厌、名正⾔顺、见贤思齐、成⼈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论语》。

孔⼦与其弟⼦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量的经典⾔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

你知道这些成语出⾃哪句话吗?1.教育⽅⾯孔⼦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讲学之风,建⽴了我国乃⾄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

孔⼦的教育思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关于教育⽅⾯的成语也⼀直在我们的语⾔中津津乐道。

如:【有教⽆类】[出处]⼦⽈:“有教⽆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都给以教育。

【诲⼈不倦】[出处]⼦⽈:“诲⼈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释义>教别⼈时耐⼼、不厌倦。

【学⽽不厌】[出处]⼦⽈:“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哉?”(《述⽽》)<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

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出处]⼦⽈:“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或职位⽐⾃⼰低的⼈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出处]⼦⽈:“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知⼗】[出处]“回也闻⼀以知⼗,赐也闻⼀以知⼆。

”(《公冶长》)<释义>听到⼀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来形容聪明⽽善于推理。

【举⼀反三】[出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释义>原指教⼈认识四⽅形的东西,举出⼀个⾓就能类推另外三个⾓。

后⽐喻从⼀件事类推⽽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孔⼦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

他认为⽤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

如:【名正⾔顺】[出处]“名不正则⾔不顺。

”(《⼦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9慎终追远: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19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多含贬义。

20 温故知新: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

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21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2 异端邪说: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23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25 哀而不伤: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26 不咎既往: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27 尽善尽美: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28 了如指掌: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

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29 杞宋无征: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论语》11-20篇中的成语

《论语》11-20篇中的成语

成语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5.9 志士仁人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义: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
15.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成语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 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 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
16.1
开柙出虎
原文: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 椟中,是谁之过与?
成语义:原指看管虎的人未尽 责任。后也用来比喻放纵坏人。
16.5 直谅多闻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 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成语义: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见 识广博。
16.9 困而不学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 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语义:遇到困惑而又不学习。指 基础很差而又不爱学习。
成语义:一句话导致国家沦亡。告诫人出言慎重。
13.16
近悦远来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 远者来。” 成语义:邻近的人由于受到恩惠而 喜悦,远方的人也闻风赶来归附。
13.17
欲速则不达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语义:做事只想快速,目的反而达 不到。指急于求成,反而无法把事情 办好。
成语义: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 动一定要坚决果断。
13.23 和而不同 原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
成语义:虽然与人和睦相处, 但不盲从附和。
13.25 求备一人 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 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 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 焉。” 成语义:要求人完美无缺。比喻对 人苛求的非常过分。

《论语》中语句演化为成语

《论语》中语句演化为成语

《论语》中语句演化为成语
1、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qí]
出自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2、举一反三[ jǔyīfǎn sān ]
出自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shuō]
出自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4、诲人不倦[ huìrén bùjuàn ]
出自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温故知新[ wēn gùzhīxīn ]
出自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3、一言以蔽之。

4、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

7、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当仁不让于师。

9、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10、道听途说: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说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1、恶衣恶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2、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饮。

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100个《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100个《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成人之美)舍弃别人的好事。

(原文)《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所指一骂人就能够说道至点子上。

(原文)《论语・一流》:“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碰到必须搞的事就积极主动回去搞,不辞让。

(原文)《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则表示怎样筹办都行,没一定的主见。

(原文)《论语・微子》:“我则相冲于是,就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来形容光阴例如流水一去不返。

(原文)《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息。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高的或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求教为不负责任。

(原文)《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5、(匹夫不容预演)虽就是平民也不容胁迫他退出主张。

(原文)《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丑也,匹夫不容预演也。

”1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察言观色 释义:出自《颜渊》,琢磨,观察别人的言语, 脸色来揣测其心思。 12.无所用心
释义:出自《阳货》,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 么事情都不关心。
13.三思而行 释义:出自《公冶长》,反复的考虑之后再去做。 14.既往不咎 释义:出自《八佾》,对以往的 错误、罪行不再追究,处分。 15.过犹不及 释义:出自《先进》,做过了头, 就跟做的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6.分崩离析 释义:出自《季氏》,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 步。 27.祸起萧墙 释义:出自《季氏》,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28.名正言顺 释义:出自《子路》,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 多形容理由正当充分。 29.学而不厌 释义:出自《述而》,学习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 学。 30.不耻下问 释义:出自《公冶长》,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的 人请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论语》中的30个成语
1.有教无类
释义:出自《卫灵公》,不论什么人都给予 教育。 2.望而生畏 • 释义:出自《尧日》,意思是看见了就害怕 3.不亦乐乎
释义:出自《学而》,不也是很快乐吗?指 心里很高兴。 4.富贵浮云
释义:出自《述而》,不义而富贵,对于我 就像浮云那样轻飘飘。
乐以忘忧
释义:出自《述而》,快乐地忘记了忧愁。
20.三省吾身 释义:出自《学而》,原指每日从 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来指多次自觉的检查自己。
21.见贤思齐 释义:出自《里仁》,见到好人就想学的跟他一样。 22.择善而从 释义:出自《述而》,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 法加以实行。 23.欲速不达 释义:出自《子路》,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 自己的目的。 24.一言兴邦 释义:出自《子路》,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25.待价而沽 释义:出自《子贡》,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 待用。
16.成人之美 释义:出自《颜渊》,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 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一样。
17.文质彬彬
释义:出自《雍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 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18.杀身成仁 释义:出自《卫灵公》,指不惜舍弃 自己的性命成全仁德。 19.当仁不让
释义:出自《卫灵公》,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 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勇敢的承担起来,绝不推让。
6.后生可畏 释义:出自《子罕》,青年人是新 生力量,很容易就超过老一辈。他们才是最可敬畏的。
7.诲人不倦 释义:出自《述而》,教导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8.温故知新 释义:出自《为政》,温故旧的知识, 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9.闻一知十 释义:出自《公冶长》,听到一件事 情,便可以推知很多。形容聪明善于推理。 10.举一反三 释义:出自《述而》,原来的意思是指 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 角。后来比喻从一件事类推到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 理,触类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