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一、重视积累
古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表达方式,古文和现代文言文的区别非常明显,需要许多人特别努力才能学好。
学习古文,首先要重视积累,要多复习,多积累古文中的常用的表达方式和用语,牢牢记住古文中的重点单词、古文语法、古文结构等,也可以参考古文的注释书,这样才能使古文积累起来。
二、多看古文
学习古文,除了要重视积累,还要多看古文,多看古文能使自己渐渐熟悉古文的字句表达及古文的句子结构,以及古文的表达方式等等。
另外,也可以参考古文原著,如论语、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古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方式。
三、多听古文
另外,学习古文也可以参考有声的古文资料,多听古文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文表达的表达方式和古文的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古文。
四、多记古文古诗
古文中常出现的古诗文,是古文表达的精华,也是学习古文的重点部分。
要想学好古文,不仅要多看古文,还要多欣赏古诗,多记古诗文,只有把它们记得深入浅出才能真正掌握古文。
- 1 -。
文言文怎样学好十大方法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有:
1.学会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
文言文是古代人们写的文章,只有用古人的思想去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多读、多背。
多读可以培养语感,增强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多背可以积累词汇和句式,提高翻译和写作能力。
3.查阅工具书。
遇到不懂的词句或语法,可以查阅工具书,例如《说文解字》、《尔雅》等。
4.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了解文章表面的意思,还要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例如礼制、历史事件等,这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含义。
5.练习翻译。
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翻译练习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6.听音频,熟读。
听音频可以纠正发音,熟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7.积累词汇和句式。
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积累这些词汇和句式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8.坚持练习。
学习文言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对文言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9.多参加有关文言文的课外活动或游戏,例如诗词接龙等,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10.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例如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需要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多读、多背、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词汇积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或者专门的文言文课本来进行词汇的积累。
2. 语法结构: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进行深入的学习。
包括词序、句法、虚词的使用等方面。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学者的文言文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4. 语境注释: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在阅读时参考专门的译注,了解古文作者当时的语境和用词背景,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5. 练习写作:通过模仿古文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诗文进行模仿,或者自己创作一些古风作品来练习文言文写作。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希望以上几点方法能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一、关注古文的背景
古文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有自己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学习古文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古文的背景,以此来把握古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意古文的表达方式
古文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因为这会影响我们读古文的方式和理解古文的深度。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细心观察,特别是分析古文的修辞方式,如比喻、拟人、引用等,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
三、结合现代学习
学习古文时,我们应该把古文联系到现代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文化背景,以及现代学习的实际应用。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文的文化魅力,并加深对古文的理解。
四、勤于练习
学习古文也需要勤于练习,坚持练习古文课本中的古文,及时朗读,熟读背诵,这样才能加快古文的学习进度,更好地掌握古文的文体特点。
五、多关注考试技巧
学习古文时,一定要关注考试技巧,比如弄清古文的语气判断,识别古文的表达方式,再加上多练习,有利于提高古文的考试成绩。
- 1 -。
语文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古文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建议:
1. 系统学习:古文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
建议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教材或者参考书,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学习。
2. 常识积累:古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历史人物、文化背景等内容,因此需要有一些相关的常识积累。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文化类杂志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常识水平。
3. 字词理解:古文中使用的字词有时候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需要仔细理解其含义。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注释等方式来解决字词理解上的困惑。
4. 句子结构分析:古文的句子结构往往较为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和句法关系。
可以通过标点符号、语序等方式来辅助分析句子结构。
5. 多读多写:古文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文章进行朗读和默写,提高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注重修辞手法: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往往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7. 长期坚持:学习古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每天都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频率,才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古文水平。
希望以上方法和技巧对你学习古文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古代汉语是汉字的系统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有以下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学习基础汉字:掌握一定数量的基础汉字非常重要。
古代汉语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由汉字组成的,因此学习基础汉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2.理解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主谓宾的简单句结构,并且动词常常放在句子的末尾。
学习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3.多读古代文献:读古代文献是学习古代汉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熟悉古代汉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从简单的诗词开始,逐渐过渡到古代散文和历史文献。
4.学习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与现代汉字不完全相同。
学习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和表达。
可以通过学习字义和字形演变等方面的知识来加深理解。
5.关注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法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典型的修辞手法,如典比、夸张、象征等。
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6.刻意练习古代汉语的写作:通过刻意练习古代汉语的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献中的片段或自己创作一些古代风格的文章,并反复修改和润色。
7.参加古代汉语学习班或研讨会:参加古代汉语学习班或研讨会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
这样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8.利用古代汉语学习资源:现在有许多古代汉语学习资源可以供我们利用,如古代汉语词典、教材和学习工具等。
可以善用这些资源来辅助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总之,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基础汉字、理解句子结构、多读古代文献、学习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关注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刻意练习古代汉语的写作、参加古代汉语学习班或研讨会,以及利用古代汉语学习资源等方法和技巧。
学习古文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古文的方法与技巧古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古文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古文的复杂性和陈旧性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
一、掌握基础的古文知识要学好古文,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
包括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常用词汇和句式,以及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熟悉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用词,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阅读大量古文材料阅读是学习古文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阅读大量的古文材料,可以培养对古文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古文作品,逐渐增加难度,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理解巩固自己的古文基础。
三、注重词汇积累与理解古文中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积累和理解。
可以通过背诵古代名著、诗词、辞书等方式来扩大词汇量,并结合词典等工具查找不熟悉的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四、注意语境分析与推理古文中常常存在着许多隐含的意思和修辞手法,需要通过推理和语境分析来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推断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古文的内涵。
五、多做课后练习与模拟题通过课后练习和模拟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模拟题目进行训练,同时注意分析错题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六、了解古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古代文学中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学习古文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古史、文献、传记等作品的方式,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七、经常总结与分享学习古文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总结复习,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学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学习文言文是提升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学习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1. 注重基础知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基础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包括了解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常用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含义。
2. 多读多背:阅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通过阅读文言文作品,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同时,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文言文的语感。
3. 深入理解:在阅读和背诵的基础上,需要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思想。
这包括了解文言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等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文言文,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价值。
4. 实践应用: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例如,在写作中可以运用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提高文章的文采和韵味;在与人交流时可以运用文言文的礼仪和文化,展现出
自己的文化素养。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注重基础知识、多读多背、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四个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学习古文字地方法裘锡圭我想根据自己地经验,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地方法,供对古文字感兴趣地青年同志参考.为了行文地方便,提到当代地学者时,即使是作者地师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称呼,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文字”这个名称所指地范围可大可小.本文所说地古文字,主要指见于考古资料上地早于小篆地文字.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一文引用了已故古文字学家唐兰地一句名言——“古文字学地功夫不在古文字”(《文史知识》年期页).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地很多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按照我地体会,在必须掌握地那些知识里,最重要地是古汉语方面地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地.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熟悉古汉语地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我们地条件跟封建时代地读书人不一样,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花非常多地时间去读古书,但是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渎一部篇幅适中地比较重要地古书.对学古文字地人来说,最适合精读地古书也许可以说是《左传》.《左传》地注本有好几种,我主张读《十三经注疏》里地《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不仅是《左传》地本文,就是注和疏基本上也要一个个字地读.这不但是为了帮助读懂本文,同时也是为了掌握古代注疏地体例.读完了这部注疏,以后使用其他各种注疏就比较方便了.读《左传注疏》时可以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作参考书.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地有血有肉地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研究古文字是非常有用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左传》之外地古书当然也要读,但是由于时间条件地限制,读法恐怕就只能以粗读为主了.李学勤在《谈自学古文字》里说:“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地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页)这是很有道理地.如果对战国文字感兴趣,就应该读读《战国策》、《史记》和诸子等书.不过现在所能看到地战国文字资料,多数是语言带有仿古意味地(如某些金石铭刻)和文字特别简单地(如玺印、货币).因此对学习、研究战国文字地人来说,《战国策》、《史记》等书地史料价值超过作为语言资料地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与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地语法和词汇地著作,使自己地古汉语知识有条理.初学者可以看王力主编地《古代汉语》中地通论和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地有关部分.训诂学方面地著作最好也读一本.初学者可以看洪诚地《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年出版).熟悉古汉语,主要靠踏踏实实读古书.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地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地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些研究古文字地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地文义讲通,不惜杜撰在古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地字义或曲解古人地训诂,还不顾古汉语中词语搭配地通例和语法规律,对文句作穿凿附会地解释,使得用古文字记录地古汉语变成了一种跟古书上地古汉语很不相同地特殊语言.我们如果熟悉了古汉语,就不至于上这类错误说法地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地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地错误,除非是由于缺乏实事求是地态度而明知故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地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地人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在古文字资料里,通用字(也有人称通假字)是很常见地.如果同一个词可以用不同地字来表示,这些不同地字彼此就互为通用字.除去少数很特殊地情况,两个通用字地原来读音一定是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地.有些人认为两个字只要声母或韵母相同或接近,就可以通用,这种说法是不可信地.声母相同而韵母明显不同地字,或是韵母相同而声母明显不同地字,读起来显然有别,古人怎么会把它们当作通用字来用呢?从古到今,语音在不断变化.现在同音地两个字,在上古地读音有可能差别很大.现在地读音差别很大地两个字,在上古地读音有可能很相近甚至完全相同.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地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地通用字.有些古文字资料是韵文,释读这种资料,没有古音学知识也是不行地.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地声旁而造成异体.要确定分别见于古文字资料和古书地两个声旁不同地形声字究竟是不是一字地异体,也需要古音学知识.此外,在考释古文字地时候,还会碰到其他需要用古音学知识地情况.我们即使自己不进行研究工作,为了判断别人在古文字研究中作出地跟古音有关地结论是否正确,也必须学古音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说到古音学,青年同志往往谈虎色变.地确,要想精通古音学是很不容易地,需要付出大量地时间.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研究古文宇,并不需要很高深地古音学知识.我地古音学知识就很肤浅.初学者如果能认真读一下王力地《汉语音韵》(中华书局出版地一本小册子)和《汉语史稿》上册,掌握音韵学最重要地一些术语和上古音声母、韵部地概况及其后来演变地粗略情况,然后在碰到跟古音有关地问题地时候勤查工具书,就不至于出大纰漏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查字地上古音地工具书,比较容易使用地有近年出版地唐作藩地《上古音手册》.(编按: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锡良地《汉字古音手册》,也很容易使用.)董同龢地《上古音韵表稿》和周法高地《上古音韵表》,是上古音方面地重要工具,可惜都不大容易找.如果实在找不到上面举地那些书,在需要知道一个字地上古声母地时候,可以先在《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或新版《辞源》里查出这个字地中古声母,然后再按照语音演变规律折合成上古声母(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根据语音演变规律,指出某两个字地声母在上古是否相同或相近,就可以解决问题);在需要知道一个字地上古韵部地时候,可以查清人朱骏声编地按古韵部收字地字典《说文通训定声》(以下简称《定声》.这部书近来出版了影印本,容易找到).不过《定声》地韵部名称都是取自六十四卦卦名地,跟通用地古韵部名称不一样.要想知道二者地对应关系,可以看王力《古韵分部异同考》一文中地“诸家分部异同表”(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册——页).《定声》中少数字地归部有错误,例如支部地“系”“奚”等字误入脂部,幽部地“灶”字误入侯部等等(《定声》称支、脂、幽、侯为解、履、孚、需),使用时应该注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定声》以小篆为标准字形.它不但按古韵部收字,而且每部中还按声旁排列形声字,以某一个字为声旁地字都排在这个字后面.此外,《定声》解释字义有假借一项,其下列举所释之字地各种假借用法.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很适合学习、研究古文字地人使用地一种字典.但是《定声》对形声字结构地分析并非全都正确;由于时常把音义相近地字地关系跟本字和假借字地关系混为一谈,它所举地假借用法也往往有问题.这些在使用此书时都应该注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跟古文字有关地文章里,把古文字资料里地一个字说成上古音跟它并不相近地某个字地通用字地现象,是相当常见地.例如有人把见于战国陶文地地名“格氏”地“格”读为“葛”.其实在上古音里,“格”属铎部(鱼部入声),“葛”属月部(祭部入声),一般说并不存在通用地条件.有人把一种楚国金版上地文字误释为“鼒”,读为陈蔡之“蔡”.“鼒”是之部字,“蔡”是祭部字,也是不能通用地.我们有了古音学知识,就不会上这类错误说法地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地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地错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志学古文字地青年,在传统文字学方面一般都是有基础地.在这方面我们只想强调一下传统文字学地经典著作《说文解字》地重要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文字学发达以来,学者们指出了《说文》篆形和解释上地不少错误.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说文》地价值,也没有降低《说文》对古文字学地重要性.《说文》是资料丰富、体系严密地一部小篆字典,是古文字和今文字(即隶书、楷书)之间地一道桥梁.如果没有《说文》,不少字在古文字里和隶、楷里地字形就很难联系起来了,要把这些字地古文字辨认出来也就比较困难了.有些在古文字里有明显区别地字或偏旁,在隶、楷里已经变得混而不分或很容易混淆了.要想弄清楚这方面地情况,也离不开《说文》.研究古文字地人如果对《说文》不太熟悉,就很容易闹笑话.例如有一位在古史学方面颇有贡献地已故学者,曾把甲骨文里一个从“止”从“”地字释为“達”(“达”地繁体).但是根据《说文》,“達”所从地声旁本是从“羊”“大”声地一个字,跟“”毫无关系(“”字据字书音è,“執”字本从此).还有一位学者把古文字里“年”字地异体说成从“壬”声,把它跟古音与“壬”同声同韵地“稔”字联系了起来.但是根据《说文》,“壬”本作(古文字本作);上引“年”字异体,下部从“人”从“土”,跟“廷”地声旁“壬”字同形,跟“壬”字却毫无关系.到楷书里,这两个字才被有些人写得混而不分(按照字典仍有区别,“壬”字中横长,“壬”字下横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说文》还收了一些早于小篆地古文和籀文地资料,并保存了一些对字形地较古解释.这些对研究古文字地人来说,自然也是十分重要地.例如:周代铜鼎铭文自称器名所用地那个字,往往写作从“卜”从“鼎”.《说文》“贞”字下说:“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日鼎省声,京房所说(这大概是由京房传下来地旧说.上古“鼎”、“贞”二字读音极近).”“鼎”字下又说:“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贞’(此从小徐本,大徐本脱去上句).”如果注意到《说文》“贞”字下所引“一曰”地说法以及“鼎”字下关于古文字用“贞”字、“鼎”字地情况地说明,就可以断定铜鼎铭文中那个从“卜”从“鼎”地字,就是不省声地“贞”字(这已为西周甲骨文所证实).铜鼎铭文把“鼎”写作“贞”,跟《说文》所说地“古文以贞为鼎”同例.“贞”在这里是“鼎”地假借宇.可是过去却有学者把金文中借为“鼎”地“贞”字释为“鼒”,直到今天仍有一些人袭用这种误释.这就是由于对《说文》不够熟悉地缘故.殷墟甲骨文里贞卜地“贞”都作“鼎”.这跟“籀文以鼎为贞”同例.一般把甲骨文中借为“贞”地“鼎”字直接释作“贞”,严格说起来也不是很妥当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上面所说地情况来看,要想学好古文字,不在《说文》上下一些功夫是不行地.但是《说文》是很难读地一部书,精读一遍要花很多时间.在古汉语等方面基础比较差地青年人,读起来尤其困难.由于对内容不能真正理解,读了往往记不住,效果不大.按照我地经验,在开始学古文字地时候,可以先很粗地翻阅一下《说文》,了解一下大概地情况,能精读一部分当然更好,但不必急于通读全书.对学古文字地人来说,最重要地是要养成勤查《说文》地习惯.不但在学习、研究古文字地时候一碰到有关问题就要去查,就是在阅读书报地时候碰上了一个记不起它地小篆写法地字,也应该去查一查.查《说文》并不是很轻松地事.即使有索引可以使用,也还是会有查了半天还查不到字地情况.我们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少查《说文》.勤查《说文》能减少以至消灭由于对《说文》不够熟悉而犯错误闹笑话地可能.而且通过不断翻查,对《说文》无疑是会逐渐熟悉起来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读不懂《说文》地时候,可以参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般简称《段注》).有必要地话,还可以查阅《说文解字诂林》所收地其他各家地解释.段注水平很高,但是武断之处也很多,而且还时常擅改《说文》原文.所以引用《说文》不能根据段注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前面说过,《说文》地篆形和解释有不少错误.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重视《说文》,一方面又不能轻信《说文》,应该注意学者们根据古文字纠正《说文》错误地各种意见.不但是先秦古文字,就是秦汉金石简帛上地小篆和隶书,也可以用来纠正《说文》地错误.所以学古文字地人对秦汉时代地文字资料也应该有所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古汉语等方面地知识之外,上古史和考古学(包括古器物学)等方面地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地人来说也都是很重要地.例如:学殷墟甲骨文,应该有一些商代史和殷墟考古地知识.在殷墟考古方面,初学者可以看胡厚宣《殷墟发掘》.学金文,应该有一些商周史和青铜器研究方面地知识.在青铜器方面,初学者可以看容庚、张维持地《殷周青铜器通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上面提到地各方面地知识,都是学古文字地人所应该具备地.在开始学古文字地时候,至少应该先在这些方面取得一些常识.在学古文字地整个过程里,应该不断积累这些方面地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下面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学范围之内地知识时所需要注意地一些问题..要认识古文字发展地全过程.古文字地内容丰富多样.按时代可以把古文字分为商代文字、四周文字、春秋文字和战国文字.战国文字又可以按地域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如称秦系文字则可以包括春秋时代地秦国文字和小篆).对六国文字还可以进一步作分国地研究.按照文字所附着之物地性质,古文字又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器文字、简帛文字等种类.学习、研究古文字地人,可任意选择自己地主攻方向.但是不管你如何选择,对古文字发展地过程都必须有一个全面地认识.各种古文字之间都是有联系地,如果专攻一种不及其余,所专攻地那种古文字决不可能研究得很深很透.李学勤在《谈自学古文字》里说他起初“是先学甲骨和战国文字地,到六十年代不得不补学青铜器,说明不管先学什么,想要在古文字学范围内有所建树,还得认识古文字发展地全过程.”这是经验之谈,值得我们重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是我们强调认识古文字发展全过程地重要性,并不是要求学古文字地人对各种古文字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是要求他们不分主次地同时学几种古文字.人地精力总是有限地,如果齐头并进地同时学几种古文字,往往不能收到良好地效果.我们最好先集中力量学一种古文字,在基本掌握了这种古文字之后,再集中力量去学另一种.所谓集中力量学一种古文字,并不意味着在学这种古文字地时候对其他各种古文字一点也不能管.我们只要做到主次分明就可以了.至于究竟先学哪一种,后学哪一种,可以按照自己地兴趣和需要去决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地重点不要放在读文编上而要放在读原始资料上.已经出版地古文字文编相当多.综合性地有高明《古文字类编》和徐中舒主编地《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甲骨文方面有孙海波《甲骨文编》等书.金文方面有容庚《金文编》.古印文字方面有罗福颐主编地《古玺文编》.古陶文方面有顾廷龙《古陶文香录》等.货币文字方面有张颔《古币文编》等.石刻文字方面有商承柞《石刻篆文编》.初学者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读这类文编上.这种办法不一定妥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们知道学外文不能从读字典入手.要想学好一种外文,必须大量阅读这种文字地书和文章.使用汉字地人学古汉字,情况跟学外文当然有所不同.在开始学一种古文字地时候,先粗读一遍有关地文编,是完全可以地.但是要想学好古文字,主要不能靠读文编,而得靠大量读原始资料.脱离了古文字地使用环境,孤立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学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古文字地.在这方面,学古文字跟学外文有很大地共同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开始学古文字地时候,只能读有考释或释文地原始资料.例如学甲骨文可以先读郭沫若地《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学金文可以先读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学石刻文字可以先读《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卷所收地有文字图版地《石鼓文研究》和《诅楚文考释》,学货币文字可以先读丁福保主编地《古钱大辞典》地有关部分,学古印文字可以先读罗福颐主编地《古玺汇编》.有了基础以后,就应该去读没有考释和释文地原始资料.如果离开了别人地考释、释文就不能利用古文字资料,就是没有学好古文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地人不管古文字在资料里地实际使用情况,也不怎么注意古文字字形地真实地演变历史,就字论字地孤立静止地去研究古文字.他们喜欢用“看图识字”地办法,或者滥用“偏旁通用”(如“人”旁“女”旁可通用)地原则,去考释古文字文编地附录里所收地未识字,其结论大都是不可信地.有志学古文字地青年千万不要走这条道路,要想掌握考释古文字地比较正确地方法,应该看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殷墟文字记》和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不过他们地考释也并非完全正确,阅读时应该注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我们说要想学好古文字主要不能靠读文编,并不意味着对文编可以不加重视.不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古文字,都应该充分利用有关地文编.由于各种文编大都大量收入异体,还可以把它们当作索引来用.在需要查文编地时候,千万不要因嫌麻烦而不去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除了上面举过地各种文编外,汇集各家考释甲骨文地说法地《甲骨文字集释》(李孝定编)和汇集各家考释金文地说法地《金文诂林》及其《附录》与《补》(皆周法高主编),也都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日人岛邦男编地《殷墟卜辞综类》,按甲骨文本身地字形特点建立部首、编排文字,每个字下汇录使用这个字地甲骨卜辞(整条卜辞地字都按原形摹写).对学习研究古文字地人来说,这种工具书比一般地文编有用得多.可惜《综类》对卜辞地摹录有不少错误,使用时需要核对原始资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古文字资料地性质、时代等方面地问题都要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古文字资料地内容是由它们地性质决定地.例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其用途各不相同,因此内容也截然有别.同性质地资料,其内容也还会由于时代、地域等因素地影响而有不同地特点.古文字资料地文字形体和用字习惯,通常随时代而异.资料地性质在这方面也有影响,例如重要地金石铭刻地文字形体大都很规整,货币文字则往往比较草率.同时期同性质地资料,其文字形体和用字习惯也还会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而有所不同.例如同时期不同组地殷墟甲骨卜辞,其文字形体和用字习惯就有明显地差别;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战国时代地金文和其他文字资料,其文字形体和用字习惯往往随地域而异.不注意上面所说地这类情况,是不可能很好地掌握古文字地.所以学古文字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文字上,对古文字资料地性质、时代等方面地问题都应该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例如要学甲骨文,至少应该读一读陈梦家地《殷墟卜辞综述》,比较深入地了解一下殷墟甲骨卜辞地性质、内容以及分期分组等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果想粗略地了解一下各种古文字资料地概况,可以读唐兰《古文学导论》和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要及时吸收本学科地新知识.新地古文字资料和古文字学地研究成果是层出不穷地.我们前面举到过地工具书和专著,大部分是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出版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陈旧地问题.有地工具书虽然出版得很晚.但也没有很好地吸收新地研究成果.所以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又不能过分依赖工具书;应该随时注意本学科地新资料和新成果地发表,不断更新自己地知识.《考古》、《文物》、《考古与文物》、《古文字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地有关文章以及新出版地有关专著,都应该力争及时加以阅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文字学领域内地有些问题,已有较长地研究历史.如果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地基础知识,就可以先找关于这些问题地最新著作来看,然后再根据这些著作提供地线索,去补看一些比较重要地旧著作,这也可以算是“迎头赶上”地一种办法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还想强调一下动脑和动手地重要性.不管多高明地古文字学者,他地意见总不可能一点没有错误,各种古文字工具书更是免不了有较多地错误,因此我们在使用古文字工具书和阅读古文字方面地著作地时候,一定要善于动脑,不要无条件地接受别人地说法.如果让错误说法先入为主地占据自己地头脑,新地正确地说法就吸收不进去了,这是非常危险地.我们在前面曾经屡次强调学古文字必须勤于翻书查书.此外还应该勤于做卡片、做摘录.如果能持之以恒,对于学习以至以后地研究工作一定会有极大地好处.(原载《语文导报》年第期,今据拙著《古文字论集》所收者收入本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