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合集下载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务必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们思维的工具。

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

因此,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它的工具性的一面。

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

总结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言文字如何训练:一、要提升语文教师意识对我们课堂的实践者教师来说,训练意识比语文功底更重要,众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优美的文字构成的,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学生才从中学得了知识,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能力。

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以领悟其中的规律性,并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运用。

从细微处彰显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训练意识,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在教材里能处处看到“语文”,在备课和上课中时时不忘训练。

二、要准确定位训练目标备课时选好训练点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课文,即“细读文本”。

语文教师应当以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细读教材文本。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致要经过感知、理解、赏析、迁移这几步,教師备课也要亲历这样的过程。

训练点是在教师熟悉教材、字斟句酌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下来的。

要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新课标对该年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部分构成的。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有明确、适度的训练目标,并使教师“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到位却万万不能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指语言训练超出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地拔高训练要求,这样不仅使训练如过眼云烟,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训练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训练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不断变着花样吸引顾客地眼球,而随之而来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见规范汉语言文字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

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教师要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榜样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进行到底,作为学生指路灯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榜样。

我们首先要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其次,语文教师首先要在语文教学方面为人师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够标准,但只要勤查字典,随时纠正自己的读音、书写毛病,只要有诚心,有动力,就会不断进步的。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始终在发展,语文教师不能满足现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让学生说好普通话,书写规范字说好普通话,书写规范字这两者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一)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1. 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要从音量、音准、情感方面一步一步地培养,力求“音准调正”。

朗读训练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小组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对于一些易错字,教师要坚持给学生正音;对于长句子,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停顿。

天长日久,学生也就掌握了朗读的要领。

2. 要努力创造普通话朗读训练的氛围和舞台。

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在班内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新闻播报等活动,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

小学汉语教学要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汉语教学要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汉语教学要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越来越注重教育的质量。

毋庸置疑,语言文字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是认识和表达思想的途径,对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更是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现实,许多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未能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首先,小学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成为语言文字表述的榜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避免不规范的用法和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语言文字用法。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语言文字技能的训练。

小学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以实际情景为背景,注重实用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训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带着学生参观校园、参观动物园,让学生观察动物、植物,然后鼓励他们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描述。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造诣。

阅读是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语言文字水平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理解。

同时,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传统的语文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极其不利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语文的本质出发,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下面,我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一、通过扎实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 鼓励自主识字,夯实阅读基础。

自主识字是小学生主要的语文技能目标。

学生如果不习惯自主识字,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就会采取回避态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读书只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阅读质量,还会造成以后写作出现用词不当,错字成灾的现象。

学生的识字量大,就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深入,语文基础更加坚实。

因此,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例如,学生看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该怎么办呢?学生的识字方法各异,有的是查字典,有的是请教他人,还有的是查百度……识字方法只要有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踏踏实实地自主识字,不但能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积累了词汇,还能培养学生用词准确,规范书写的能力,从而养成了自主学习,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不读书,我们就犹如耷拉着翅膀的鸟,飞不高。

老师要培养学生安安静静看书的习惯。

很多课外书,会出现大量优美的词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丰富语言词汇量,厚积薄发,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开展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各种语言场景来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练习。

比如口语交际--打电话,可以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练习打电话。

这种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十分重要。

2. 教师要鼓励学生仿写句子。

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献)

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献)

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完整
文献)
前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以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目标
本方案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达成目标:
-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 规范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惯
-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操作
为达成以上目标,本方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 教师指导
教师应当担负起指导、监督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责任。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时纠正学生表达错误,指导学生更好地表达和组织语言。

同时,教师应该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杂志等来提高自身的语言
文字表达水平,以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2.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经常阅读各种书籍、杂志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和训练,鼓励学生多写作,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3. 国家和学校加强规范化管理
国家层面应该加强对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引导和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促进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开展。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惯,建立一套完整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制度。

结论
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它将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方案将通过教师指导、学习环境创设和国家、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工作实施,以达成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规范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习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写作能力等目标。

最新小学语言文字: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

最新小学语言文字: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言文字论文: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摘要】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语言文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语教学的任务首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以上可见,虽然小语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我们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突出的偏向和误区。

如:①把语文课上成情节内容分析课,一个是重在情节分析,另一个是重在内容分析;②把语文课上成知识讲授课或常识介绍课。

因此,往往把语文课上成自然或思想品德等科目,而没有涉及至语言文字的训练。

那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根据我个人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谈谈如下几点:1.要正确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

这样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求和基础水平来确定。

低年级应注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的训练。

如:二年级语文中有一篇课文《丑小鸭》,有位老师上这一篇课文一味地让学生分析故事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

这样就不适合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

那么,这篇课文应该先从关键的字、词去理解课文,再让学生通过读来训练,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和积累了一些字、词,还通过分角色进行读的训练,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又如一位特级教师上《阿德的梦》这篇课文,在讲解课题时先让学生理解“梦”字的意思,学生根据题目理解为“做梦”,再让学生根据这个“梦”的意思引出一连串的词语:梦想、梦话……,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又能丰富和积累词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汉语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初步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汉语。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升语言文字训练效益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文字训练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1-094-01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当中就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文字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对汉语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且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从这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并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应当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实际上小学语文当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包括很多的内容,比如:字、词、句、篇的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等。

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训练的侧重点,如果对这些训练内容平均用力,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反而会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在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都应当要结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并对课文的特点和编排意图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语言文字训练的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

例如:在对《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当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将对“沉默”这一词的理解和运用作为本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沉默”的可贵之处。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摘要:汉语,做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它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而汉字,做为组成汉语的基础,它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语言文字教学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榜样,教学生说好普通话,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抓好小学生的规范字书写训练,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一、注重生字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小学生在初写字或写难字时,常常是看一笔写一笔,把一个字拆得七零八落。

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写字前要认真观察范字,研究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不仅看准每一笔的位置、形状和特点,更要看清笔画间是如何组合的,从而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把字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

除了观察范字,还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范写。

其次是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小学阶段主要由语文课承担汉字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生字教学中就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教学“魔”字时,有一个学生就说“在广阔的森林里有鬼,那就是魔”,这样一说全班同学都能记住这个字了,而且他们识字写字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另外,每一课都有几个难写字,教师要注意特别指导,如“聚、漾、藏、隆”这样的字,不仅要引导学生记住字形,课后还要反复地指导听写,促使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不至于多笔少画。

此外,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笔顺笔画,很多学生写字时不注意笔顺,比如在横竖训练时“土”、“王”等字时总会有些学生先把横写完再写竖,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记忆字形,也会严重地影响书写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摘要:本文是从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为什么要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抓好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抓好书写方式;增强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等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引言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写错。

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甚至让人费解,给阅读者带来诸多不便。

现代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字传统的文字书写有所改造,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等不规范的文字。

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军。

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

不规范汉字是指在《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异体字[①];1977年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及1965年淘汰的旧字形。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

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

用好汉语文字,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②],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

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

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

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③]”和“洋字号”、网络语言[④]满天飞┅┅出版物、广告、包装、商店招牌、公共设施甚至一些影视剧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些随意,时有错误出现,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混乱。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力,作出贡献。

二、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一)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类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耳朵听,还是眼睛看。

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

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

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

写别字。

这占的比例最多。

例如:有人把“高楼大厦”错读成“高楼大夏”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

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

我们在写作和默写时经常会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

有人竟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

我倒是真想问问他国庆是条河吗?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写作时把“的”、“地”、“得”,混淆过,原因就是它们的发音是一样的。

有的把“连结”写成“连接”,还有“近”和“进”。

谁叫它们的发音相近呢。

(二)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文字,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社会用字情况不容乐观,不规范用字的问题亟待解决。

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对识字尚少的中、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一)为什么要加强朗读训练作为中国人而言,学会中国人的语码——普通话则显得相当重要。

在语言交际中,对所使用的语言,交际双方必须都江堰市具有必要的语言知识,都懂得这种语言,都懂得说或写出来的言语每个词语、句子。

否则无法用语言交际。

所以,推广普通话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普通话,包括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

语文课听说读写四样功夫,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没有口语考试,所以听逐渐被淡化,普通话的口语训练(包括朗读、朗诵、口述、演讲、辩论等)被淡的境地。

当今时代,广播、电话、互联网[⑤]等有声媒体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空前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度迫切。

不会说流畅标准的国家语言[⑥],没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这样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知识时代,没有竞争能力的。

因此,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语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重一些。

好在,正在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已经将“口语交际识字、阅读、写作并列起来,并且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

1994年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可用于对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评价。

布龙菲尔[⑦]在《语言论》中说:“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原有一段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作于桥梁。

”英国文学家肖伯纳也曾经说过:“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多么好,要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

”说明朗读作为读把作家的作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使其受到感染,声如见人,如临其境的地步。

假如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能用普通话纯正在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半了。

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普通话朗读训练1、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要从音量、音准、音色、情感方面一步一步地培养,力求“音准调正”。

就要抓好汉语拼音的学习。

可坚持给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易读错的生字词注音的方法,天长日久,学生们对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心领神会了。

再就是搞好方言和普通话标准音的对应规律,这样我们就能做到“音准调正”了。

2、想要学生说好普通话就得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更感兴趣的、更容易适应的良好环境。

首先,教师无论在课内、课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在校园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写上“请讲普通话”“我想听普通话”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

其次,学校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

这些做法,都可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3、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好口语交际课,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

如在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讲述波斯猫向燕子、蜜蜂、青蛙找快乐时,采用分男女读、小组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最后让学生表演波斯猫向燕子、蜜蜂、青蛙找快乐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的说话时间、空间,较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小组讨论。

因为它没有教师的压力,只是小伙伴们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换个人意见,往往能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尽量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他们自由地说。

4、加强课外普通话训练。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中形成与发展的。

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以身作则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在每期的黑板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

除了在课外要求讲普通话,我还布置和普通话有关的家庭作业,如回家收看、收听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大风车》等节目。

这些节目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生喜欢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规范的普通话语法,培养良好的语感等,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听说水平。

四、抓好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抓好书写方式(一)为什么要抓好书写方式说好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是缺一不可的。

字是文章的衣冠,书写作为语言文字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可以说一个人,完成了九年义教育,再读完大学,十几年下来,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应该是高水准的。

不仅书写纯熟,而且字体美观大方端正,具有硬笔书法的品位。

然而并非这样,书写较好的能过一半已经是不错的了。

尤其是男学生有的书写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

究其原因,那是20年来一成不变的应试教育[⑧]模式使语文教学难以把书写这一素质的训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学生功课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三呼万岁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书写练习。

其次,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中小学生制订一个汉字书写的标准和级别。

老师心中无数,也没有考核的评估规则,自然也不会引起重视。

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要把字设计得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不需要用手写字了,其实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人们一样要学会走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