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中的数学文化欣赏
艺术中的数学

数学简史论文—艺术中的数学【35】班级:园艺(一)班:元伟学号:2011014014艺术中的数学引言:数学——抽象的思辨、严密的推理、逻辑的论证、精确的计算,总揽全局而又步步为营的思维方式构造起号称为“思维的体操”的数学大厦的地基。
而艺术是对哲学思想的变迁和艺术家们对多变的技术环境的反应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浮想联翩、潇洒不羁、蔑视规律,跳跃的思维律动弥漫出若即若离的艺术图景。
乍一看数学与艺术看作水火不容,但细细品味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数学的语言和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五彩缤纷的艺术生活之中,鉴于辩证唯物论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统一的数学与艺术也蕴涵着在的统一。
美国代数学家P.R.Halmos说“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创造了美好的概念。
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像艺术家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思索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这样对待它。
”可见无论是数学还是艺术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并且包含了对于美的直接追求。
继平教授说“美是人性的追求。
”艺术是美的表达方式数学是美的语言数学追求美也创造美。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使美更加简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对自然精神生活的享受也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就算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到的广告、海报、宣传品等实用艺术新兴出现的现代媒体艺术中。
为吸引观众的眼球就必须运用数学鬼斧神工的创造力来产生艺术的无穷魅力。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和许多国家出现了一种应用数学方法研究艺术的思潮。
本文就从数学在音乐文学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应用来研究艺术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和精神。
一、数学在音乐中的应用音乐是心灵和情感在声音方面的外化数学是客观事物高度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产物那么“多情”的音乐与“冷酷”的数学有关系吗。
回答是肯定的西尔威斯特说过“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拉莫说过“音乐是一种必须掌握一定规律的科学这些规律必须从明确的原则出发这个原则没有数学的帮助就不可能进行研究我必须承认虽然我在相当长时期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许多经验但是只有数学能帮助我发展我的思想照亮我甚至没有发觉原来是黑暗的地方。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

解放前,有人作如下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这副对联和横批,非常含蓄,含 意深刻。上联缺“一”一与衣谐 音;下联缺“十”,十与食谐音。 对联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横 批的意思是“缺少东西”,也是 内涵极其丰富的两则谜语。
清乾隆五十年,朝廷为了表示国泰民安,把全国65 岁以上的老人请到京城,为他们举行一次盛大宴会。 在宴会上,乾隆看见一位老寿星,年高141岁,非常 高兴,就以这位寿星的岁数为题,说出上联,并要 纪晓岚对出下联:
19世纪,数学家亨利· 庞加莱创造了包含在圆内部 的双曲世界的模型。在这里,对所有事物和居民 来说,他们的这个圆形世界是无限的。这些生物 并不知道,无论什么东西在离开圆心时都会缩小, 在接近圆心时则会变大。这表明圆的边界永远无 法达到,因而这世界在他们看来是无穷大的。 1958年,艺术家M.C.埃舍尔创作了一系列木刻, 题作《圆极限》Ⅰ、Ⅱ、Ⅲ、Ⅳ,表达了对庞加 莱所描述过的东西的感觉。埃舍尔把一个世界描 述为“这个无限而有界的平面世界的美”。
(一问三不知)× (六神无主)= 13 × 6 (五颜六色) ÷ (七窍生烟)= 56 ÷ 7 (一意孤行) 1 + (三军抗命)= + 3
(七荤八素) = 7 (八面玲珑) (四面楚歌) = 8 = 4
这个题出自《射雕英雄传》:
瑛姑道:“将一至九这九个数 字排成三列,不论纵横斜角,每三 字相加都是十五,如何排法?”
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大庚对全书的字词句 做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并发现了一些专用词如 “端性”“索性”“越性”在各回中的出现情 况得出前80回为曹雪芹一人所为,后40回作者 另有其人,但后40回前半部含有曹的残稿。 惊人的发现在1987年,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李贤 平教授对每个回目所有的47个虚字出现的次数 进行计算机计算出频率得出的绘图,根据多方 面的资料收集和统计计算,从而发现不同作者 的创作作风论定了《红》成书的新理论,即 《石头记》的作者未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 删五次,将自己早年的《风月宝鉴》插入《石 头记》,定名为《红楼梦》,就是所谓的前80 回,后40回是曹的亲友将曹的草稿整理而成, 其中宝黛的故事实为一人所写,而程伟元、高 鹗是作为整理全书的功臣。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数学文化

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通过家传或私塾传授数学知识。
VS
在科举制度中,数学并不是考试科目 ,因此数学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一些数学家仍然通过自学或 师承关系传承和发展数学知识。
03
中国古代数学与文化的关系
古代数学与天文历法
总结词
中国古代数学与天文历法相互影响,数学的发展促进了天文学的进步,而天文学的需求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古代数学的教育价值
培养逻辑思维
中国古代数学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证明,通过学习古代数 学可以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01
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古代数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2
03
提高综合素质
古代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 人文精神,学习古代数学有助于提高 人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算筹记数法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记数法,使用不同数量的算筹表示不同的数值。这 种方法简便易用,适用于各种数值计算。
算筹记数法采用纵横两种形式,其中纵式表示整数部分,横式表示小数部分,为 数学计算提供了便利。
《九章算术》的体系与内容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的 代表作,全书共分九章,收录了246 个数学问题及其解法。
《九章算术》的内容涉及分数、比例 、百分数、大数、小数、近似计算等 ,还包括了一些复杂的计算方法,如 开方、解方程组等。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几何学
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发展相对较晚,但也有一些重要的成果。例如,《周髀算经》中就提到了勾股定理 及其逆定理。
中国古代几何学注重实用,主要应用于天文、历法、水利、建筑等领域,如圆周率π的计算和应用等 。
古代数学对现代数学的启示
文科艺术生数学知识点

文科艺术生数学知识点
1.基础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包括
整数、小数和分数等的四则运算。
2.百分数:了解百分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能够计算百分比、比例和
利润等问题。
3.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比例和比例关系:了解比例的概念和比例关系的应用,能够解决有
关比例的问题。
5.几何图形: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圆、矩形、三角
形和正方形等。
6.数据分析:了解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包括制作简单的统计
图表和解读图表。
7.数量关系:了解数量关系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方程
式推导和解答。
8.概率和统计: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概率、解决统
计问题和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
9.金融数学:了解如何计算利息、本金和投资回报率等金融数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
10.日常生活应用: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如购物打折、计算时间和距离等。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文科艺术生可以借助教材、辅导资料和在线学习
资源等,注重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此外,通过数学与文科艺术学科的交叉学习,可以拓宽思维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古诗里的数学

古诗里的数学数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等概念,它运用符号、规则和逻辑来表达和推理,它具有严谨、抽象和普适的特点。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自然、科技、艺术、哲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古诗是一种文学,它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的艺术形式,它遵循一定的格律、韵律和音韵,它具有简洁、形象和韵味的特点。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与历史、社会、风俗、哲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为人类提供了欣赏世界和抒发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数学和古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门学问,但是在中国古代,它们却有着许多交流和融合的例子。
在这篇美句摘抄中,我将引用一些关于数学和古诗的名言佳句,来表达我对古诗里的数学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名言佳句来自于不同朝代、不同流派、不同身份的诗人,他们用各自独特而精彩的语言和方式来描述和赞美数学。
他们中有些人是数学家兼诗人,有些人是诗人兼数学家,有些人是对数学有兴趣或者涉猎的诗人。
他们的话语,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和鼓励,让我们也能欣赏到古诗里的数学。
1. “夫算者,道之所生也;道者,物之所以然也。
故算者不得不通道矣。
”——王安石《算经十书序》这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为《算经十书》所作的序言。
《算经十书》是中国最早的数学百科全书,收录了从先秦到宋代各种数学著作和问题。
王安石在序言中指出了算术(即数学)与道(即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认为算术是道的产物,而道是物事存在的根本原因。
因此,算术必须通晓道理。
这句话体现了王安石对数学的哲学思考和高度评价。
2. “圆者,天地之象也;方者,地之形也;三角者,火之形也;四方者,金之形也;六角者,水之形也;八角者,木之形也。
”——李冶《易林·乾》这是唐代女诗人李冶在《易林·乾》一章中所写的一段话。
《易林》是一部以《周易》为基础的占卜书,分为乾、坤两卷,每卷有六十四章,每章对应《周易》的六十四卦。
美丽的数学简介

美丽的数学简介
摘要:
一、数学的美丽
1.数学定义及作用
2.数学的美感来源
3.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
二、数学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界的数学规律
2.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3.数学与宇宙的关系
三、生活中的美丽数学
1.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
3.数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影响
正文: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科学,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数学的美感来源于其简洁、对称、和谐和普适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数学在艺术、自然和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学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都遵循着数学规律,如行星的轨道、花朵的形状、动物的行为等。
这些规律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预测,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同时,数学在自然科学的研
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数学也在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艺术中的许多作品都蕴含着数学的思想和美学价值,如建筑中的对称、音乐中的比例和节奏、绘画中的透视和比例等。
这些数学元素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优美和和谐,让人感受到数学的美。
在生活中,数学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购物、烹饪、交通出行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学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计算机程序的编写、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数学的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数学是一门美丽的学科,无论是在自然界、艺术领域还是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

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大庚对全书的字词句 做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并发现了一些专用词如 “端性”“索性”“越性”在各回中的出现情 况得出前80回为曹雪芹一人所为,后40回作者 另有其人,但后40回前半部含有曹的残稿。 惊人的发现在1987年,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李贤 平教授对每个回目所有的47个虚字出现的次数 进行计算机计算出频率得出的绘图,根据多方 面的资料收集和统计计算,从而发现不同作者 的创作作风论定了《红》成书的新理论,即 《石头记》的作者未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 删五次,将自己早年的《风月宝鉴》插入《石 头记》,定名为《红楼梦》,就是所谓的前80 回,后40回是曹的亲友将曹的草稿整理而成, 其中宝黛的故事实为一人所写,而程伟元、高 鹗是作为整理全书的功臣。
1、首先计算句子的平均长度,结果3组样本十分接近。于是再 按不同的长度细分成若干组,对3组样本中对应的句子组进行比 较,发现肖洛霍夫的小说与《静静的顿河》比较吻合,而克留 柯夫的小说与《静静的顿河》相距甚远。 2、进行词类统计分析。从3个样本中各取出10000个单词,结 果发现,除了代词以外,有6类词肖洛霍夫的小说都与《静静的 顿河》相等,而克留柯夫的小说则与之不相符。
具体办法是把《静静的顿河》四卷本同肖洛霍夫、克 留柯夫这两人的其他在作者问题上没有疑义的作品都 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并加以比较, 以期澄清疑问,得出谁是真正作者的结论。捷泽等学 者从〈静静的顿河》中随机地挑选出2000个句子,再 从肖洛霍夫、克留柯夫的各一篇小说中随机地挑先 500个句子,总共3组样本,3000个句子,输入计算机 进行处理。处理的步骤如下:
此题出自我国明代的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凑,于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注:小半即四分之一)
数学中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数学中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数学中,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数学的发展和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角度,探讨数学在历史中的发展轨迹以及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数学史1. 古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代。
这些文明古国的数学发展对于数学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埃及人发展了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应用于建筑和土地测量。
巴比伦人则为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们发明了60进制的计数系统,并提出了代数和几何的问题。
2. 古希腊数学的辉煌时期古希腊以其杰出的数学家而闻名于世。
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数学家在几何学、数论、解析学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被誉为几何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数学的发展与变革中世纪欧洲的数学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宗教和哲学思想的限制。
然而,在阿拉伯世界和印度的影响下,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学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同时,欧洲的数学家们开始从几何向代数的转变,并逐渐建立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4. 近代数学的革命与创新在近代科学革命的推动下,数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现引发了一场数学革命,为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统计学、概率论、数理逻辑等新的数学分支也相继涌现,推动了数学的多元发展。
5. 当代数学的新起与前沿当代数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数学的前沿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计算数学、拓扑学等。
数学的应用领域也正在不断扩展,如金融数学、密码学、数据科学等。
当代数学正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展示着其无限的潜力。
二、数学文化1. 数学的哲学与思维方式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技术,更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哲学和思维方式。
数学所强调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推理能力等都对人类思维产生了积极影响,培养了人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艺术中的数学文化欣赏文学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两种基本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同一性。
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
文学是“以美启真”,数学则是“以真启美”虽然方向不同,实质则为统一。
文学艺术与数学冒似两条路上跑的车,实则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请看几位大师的论断:雨果说:“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
”完全脱离数学的文学艺术如同少了筋骨,而没有了文学艺术这个舞台,数学也必然少了许多风采。
经典文学中的数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十分深厚。
古圣和先贤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诗、词、曲、赋、传奇、小说、散文中,名句佳作如林。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间往往嵌着数。
诗文中的数字又似点睛之笔,犹如夜空的星辰熠熠闪光。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中写过近百首气势磅礴、流韵千古的诗词,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体现了伟人的心路历程。
在中国毛主席的诗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毛主席在诗中最喜欢用的却是一个“万”字。
在公开发表得37首诗词中竟然出现了25次之多。
一个“万”字,尽显毛主席广阔的胸怀、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暴敢于拼搏的革命精神。
“万”字正是主席诗词中一颗明珠。
沁园春长沙 1925年“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敌军围困万千重”采桑子重阳 1929年10月“寥廓江天万里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 月“十万工农下吉安”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百万工农齐踊跃”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二十万军重入赣”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到1935年“万马战犹酣”七律长征 1935年十月“万水千山只等闲”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飞起玉龙三百万”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屈指行程二万”沁园春雪 1936年2月“万里雪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0 年10月“万方乐奏有于阗”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万里长江横渡”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年5月11日“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七律二首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春风杨柳万千条”七律答友人 1961年“红霞万朵百重衣”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1月17日“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冬云 1962年12月26日“万花纷谢一时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1月9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唐诗宋词千古流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以至欧美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而这些诗词中的数字常常起着关键的作用,出神入化,令人遐想无穷。
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春望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渡津门送别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黄鹤楼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百云千载空悠悠”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早春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江南春绝句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赤壁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渭城曲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示儿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横溪堂春晓虞似良“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春日朱熹“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游园不值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登鹳雀楼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望庐山瀑布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江陵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满江红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送崔珏往西州李商隐“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山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泊船瓜州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赠汪伦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题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风二首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妇犹饿死”蜀相杜甫“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阁夜杜甫“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充满智慧的数学诗著名作家秦牧在其名著《艺海拾贝》中有“诗与数学”一节,他认为数字入诗,别具韵味,充满智慧,“情趣横溢,诗意盎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人们的传说中,与数相关的故事很多,卓文君的“数字情书”可谓是千古佳话。
汉代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赴长安赶考,踏入仕途,后官拜中郎将之职。
地位变化了,他渐渐产生休妻的念头,想抛弃结发之妻卓文君,所以五年不曾有书信回家。
妻子卓文君忠于爱情,朝思梦想,翘首望长安,恋情戚戚。
忽一日,有人从京里送来一信。
文君惊喜交加,展开书信看去,只有十三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君十分聪明,马上明白了司马相如的含意。
心中无“亿”,即“无意”于我了。
悟之丈夫已经变了心,她十分悲愤,马上写了一首句句嵌有数字的情书交给来人。
信中写道: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接到书信,感到卓文君情真意切,被她的九曲回肠感动,自感羞愧难当,于是有了悔过之心。
他亲自回乡把妻子接到任上,遂后夫妻相敬如宾,百年偕老。
文君的情书,用正序和逆缀的方法展列了从一至万和从万至一的数字,让丈夫看到了妻子出众的才华以及纯真的爱情。
一首诗挽救了一个即将破裂的家庭,成为千古绝唱。
中国古代关于数字诗的佳作很多。
诗中充满的智慧令人赞叹不已。
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十三个数字被诗人巧妙地运用到诗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全诗妙趣别具,平添许多艺术魅力。
下面介绍一些精彩诗作。
五言绝句朱绍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家巧妙运用十个数字,描绘出一幅旅途风光,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
咏雪郑板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这首诗前三句平淡无奇,如稚童在数数,但最后一句,却奇峰突起,令人耳目一新,只见大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大地一片白茫茫。
无题陈秋舫一帆一浆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此诗呈现了一幅渔翁在秋江月下荡舟独钓,怡然自得的生动画面。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作数字诗,她写过一首“一”字诗。
诗中用了十个“一”,但不让人感到丝毫重复。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深秋僧人夜归的山林晚景图。
天意山中月夜独坐(清)易顺鼎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天上唯一月,山中惟一人。
仅仅四个“一”字,山中月夜独坐的一幅水墨画已跃然眼前。
还有一首诗为唐诗名家集句而成,分别以一至十起头,很有特色。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三军大呼阴山动(岺参)四座无言星欲稀(李顺)五湖烟水独忘机(渔庭筠)六年西顾空吟哦(韩愈)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八骏日行八万里(李商隐)九重谁省谏书函(李商隐)十鼓只载数骆驼(韩愈)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也写过一首数字诗:登山(明)唐伯虎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这首诗前两句淡如白开水,后两句却意境鲜明,使此诗骤然生色。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也写过一首这样的数字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一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此诗头两句十分粗俗,正可品出朱元璋出身贫寒,来自底层的“原子原味”,后两句却气度不凡,颇有帝王诗风,可感到有一股英雄情结在胸中。
妙趣模生的回文诗对称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渗透在文化、艺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中的回文诗与数学中的镜反数,还真的体现了对称的核心思想,并蕴涵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数倒读之后所得的数,称为原数的“镜反数”,原数和“镜反数”是相互的对称的关系.如37896—>69873即互为镜反数.而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却能诵读的诗.这种诗形式变化无穷,十分活泼,能上下颠倒读,顺读,倒读,斜读,循着一定的数学规律去读,都是一首优美的诗篇.苏轼曾有一首回文诗,水平很高:《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把这首七绝由后向前读,就有了与原诗意境相同的另一首优美的七绝.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
轻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诗十分奇特,读之成韵,回环往复,令人荡气回肠,是中华文学中的奇葩.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原动力,学科的发展进步、不同学科的交叉有力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理工科的一般长于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而学人文科学的惯于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
直觉与逻辑是科学思维和创造的两翼,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个车轮。
爱因斯坦曾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像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像力是无限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曾强调:“追求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联和均衡,是人的创造力的本能。
数学与文学艺术具有相当紧密的血缘关系,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
大力弘扬数学文化,对于大学生全面文化素质养的提高裨益良多,意义十分深远。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