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民间传说

合集下载

晋城民间故事五则

晋城民间故事五则

晋城民间故事五则司马山、司马剑、御马坪的传说白马寺山原叫司马山,山上有一石中木化石酷似一柄利剑刺入石中,被人们称为“司马剑”,半山腰的一片开阔地叫做“御马坪”,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和魏大将军司马懿有关。

话说司马懿一生征战,战功卓著,官至大将军,封为长平候。

一日司马懿率一支轻骑到封地巡察,行至泽州城南十里处,见有一山,地势险要,便率队上山察看。

行至半山腰一开阔地,战马突然裹步不前,司马懿挥鞭策马,战马长啸一声奋起腾空,后蹄直立,仍不肯前行。

两随从也扬鞭催马,岂料竟马失前蹄,跪卧不起。

司马懿见状,心存疑惑,心想我一生征战,纵横沙场,山水无阻,所向披靡,何曾遇到这等怪事。

正百思不得其解,忽见路旁有一怪石似乎在嘲笑他,不禁心头大怒,拨出随身佩剑,大喝一声向怪石剌去,直见火星四迸,剑身竟剌入石中不能拨出,众随从见之皆惊叹不已。

这时,一随从上前禀报说,民间传说此山有一白龙神马,故我等凡马不敢上山。

司马懿听罢,双手合抱胸前,祈祷曰:我乃魏将司马懿,率兵前来,为保百姓平安,请神马放行。

说来也怪,司马懿祈祷完毕,胯下坐骑便一溜烟似的向山顶奔去。

司马懿上到山顶,放眼望去,泽州古城尽收眼底,方圆数十里皆在掌控之中,实为兵家要地,于是下令派兵驻守山上。

现山顶高处便是司马懿当年屯兵之处。

司马懿刺石之剑,天长日久,剑柄全无,剑身便成为化石,被人们称为“司马剑”。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昭被封为高都公,后又被封为晋公。

司马昭一心想做皇帝,听说其父曾有神马相助,于是也骑马来到此山,请神马护佑他早成帝业。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5年废魏,自立为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

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其祖父司马懿为宣帝,其伯父司马胜为景帝,其父司马昭为文帝。

司马炎坐稳帝位后,便迫不及待的北上太行,来到当年这座无名山的开阔地,追思其先祖先父,并命人在山上修了一座晋庙。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司马山”,把半山腰司马懿祖孙三代下马的那片开阔地叫做“御马坪”。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还传承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既反映了山西人民的聪明智慧,又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让人们在阅读中领略到山西的独特魅力。

在山西的民间故事中,有一则关于“太原古堡”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太原城里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城堡的主人是一位富有仁义之心的大财主。

有一天,城堡的主人突然失踪了,城堡内的财宝也不翼而飞。

人们纷纷传言说,城堡里出现了鬼怪,于是城堡就被人们称为“鬼堡”。

后来,一位善良的年轻人前来探寻真相,并最终揭开了城堡主人失踪的真相,城堡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美好。

另外,山西的民间故事中还有一则关于“晋祠神话”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晋祠的神仙,他擅长驱鬼降妖,医术高明。

他常常化身为一个普通老者,四处行医救人。

有一次,一位善良的年轻人在山中迷路,遇到了一头凶猛的妖兽。

就在危急关头,晋祠出现了,他用自己的法术将妖兽镇压,救下了年轻人。

从此以后,晋祠的事迹就在山西广为传颂,人们也在山间建起了晋祠神庙,以此纪念这位神仙的功绩。

此外,山西的民间故事中还有关于“平遥古城”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平遥古城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城内商贾云集,物资充裕。

但是,城内也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传说。

传说在城内的一座古井中,住着一位美丽的水族仙女。

她常常化身为人类形态,帮助城内的百姓解决麻烦。

而每当城内出现危难,她也会化身为水族仙女,保护着平遥古城的安宁和繁荣。

这些山西的民间故事,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山西古老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山西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善良仁义。

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是人们心目中的楷模,也是山西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传说不仅是山西历史的见证,更是山西文化的瑰宝,它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传承下去,为山西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山西的传说故事

山西的传说故事

山西的传说故事
山西有许多传说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太原晋祠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晋祠是一座庞大的宫殿,里面住着一位名叫唐叔虞的神仙。

有一天,唐叔虞在梦中遇到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告诉他说,如果他能建造一座像天宫一样的建筑,就能得到永生。

唐叔虞醒来后,立刻开始建造晋祠,最终完成了这座宏伟的建筑。

从此以后,唐叔虞就住在了晋祠里,保佑着太原的百姓。

2. 壶关斗宝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山西壶关有一个名叫斗宝的小村庄。

有一天,村里的农民在田里挖到一块石头,发现里面藏着一件珍贵的宝物。

消息传开后,引来了无数人前来斗宝。

斗宝比赛非常激烈,参赛者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宝物进行比拼。

最终,一个名叫赵公明的参赛者凭借一件神奇的宝物获得了胜利。

3. 雁门关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雁门关是一个险峻的地方,许多英雄豪杰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家将的故事。

据说杨家将的祖先曾经在雁门关驻守边疆,抵御外敌入侵。

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敌人。

从此以后,杨家将的故事就在雁门关广为流传。

以上只是山西传说故事的一部分,如果您对山西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可以查阅更多相关资料。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民间故事传承着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间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晋祠三绝”中的“晋祠三绝”之一的“晋祠醉翁”。

相传,晋祠醉翁是一位善良而又酷爱饮酒的老者,他常年居住在晋祠附近的小山村里。

一天,他在山间遇到了一位行色匆匆的道士,道士告诉他,他将在山下遇到一位乞丐,只要将自己的酒杯倒满了酒给他,就能得到一件宝贝。

醉翁照做了,果然得到了一块玉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乐善好施是受到上天眷顾的。

接下来是关于“晋祠三绝”之一的“晋祠古柏”。

相传,晋祠古柏是由大禹治水时期的一位大臣所植,树龄已经有3000多年了。

古柏树身高大挺拔,树冠浓密苍翠,给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感觉。

古柏树下还有一块巨石,据说是大禹用来治水的石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勉和坚韧不拔是可以留下永恒的印记的。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晋祠三绝”之一的“晋祠古井”。

相传,晋祠古井是由大禹治水时期的一位工匠所挖,井水清澈甘甜,从未涸竭。

古井旁边还有一座古老的亭子,传说是大禹在此休息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逊和奉献是可以流传千古的。

这些山西民间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山西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民俗风情,传承着山西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宝贵的民间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山西的美丽传说。

山西晋城市玉皇庙的故事

山西晋城市玉皇庙的故事

山西晋城市玉皇庙的故事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寺庙。

它建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玉皇庙是晋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晋城市民信仰的重要场所。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建筑、信仰等方面,为大家讲述玉皇庙的故事。

历史玉皇庙建于唐朝,当时是为了纪念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德而建。

唐朝时期,玉皇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有着重要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随着历史的变迁,玉皇庙经历了多次兴衰。

在明清时期,玉皇庙得到了重建和扩建,成为了现在的规模。

如今,玉皇庙已成为晋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建筑玉皇庙的建筑风格典雅,气势恢宏。

庙宇主要由山门、大殿、后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建筑组成。

其中,大殿是玉皇庙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式的木结构建筑,高达十几米。

大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观音菩萨、三清等神明。

后殿是玉皇庙的次要建筑,供奉着关公、土地公等神明。

东西配殿是玉皇庙的辅助建筑,供奉着各种神明。

钟鼓楼是玉皇庙的标志性建筑,高达二十多米,是晋城市的地标之一。

信仰玉皇庙是晋城市民信仰的重要场所。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玉皇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参拜。

此外,玉皇庙还是晋城市民祈求平安、求子、求财等的重要场所。

每天,都有众多信徒前来祈求神明的保佑和庇护。

总之,玉皇庙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典雅、信仰浓厚的道教寺庙。

它见证了晋城市的历史变迁,也是晋城市民信仰的重要场所。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文案吧,文案用于分享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文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西民间传说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西民间传说故事11、河东羊肉泡馍山西运城地区传统的秋冬风味小吃。

说起河东羊肉泡馍的起源,还有一段与千古名将关羽相关的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解州城里住着一个人称“熊虎员外”的恶棍,勾结官府,仗势欺人,横行乡里。

他为了调戏妇女,命家丁把解州城里所有的水井全部填平,只留下他家一口井,让全县城里的人都到他家那口井里担水,并要求汲水者必须是年轻媳妇或姑娘。

这事传到常平村冯贤(关羽原名)耳中,冯贤不禁大怒,当即把刀子磨得快快的。

五月十三那天,一大早便揣了两个饼子跑进解州城,街上只有一个卖羊汤的小贩,于是他取了一只大碗将饼子掰成小块放入碗中,又让小贩舀了些羊汤泡着饼子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

吃饱后他怒气冲冲来到熊虎员外家,杀了熊虎员外,随即跑到异地躲了起来。

解州百姓为感谢关羽为民除害,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三这天,家家户户杀羊煮肉,吃羊肉泡馍。

到了明、清两代,河东的解州、北相、夏县等地都有不少专营羊肉泡馍的摊店,相互竞争,使羊肉泡馍技术日臻完美。

运城羊肉泡馍各具特色,出现了解、相、夏、津四大派系。

2、“精卫填海”发生地的传说浊漳河发源于山西长子县发鸠山东麓,其源头的“四星地”古代称“东海”。

远古传说“精卫填海”的故事发生于此。

说的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一去就没回家,原来她掉到东海里淹死了。

女娃死后变成了精卫鸟,就发誓要填平它。

于是不管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发鸠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东海里。

因此,后人就用“精卫填海”来比喻不怕艰苦,非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3、舜的出生地的传说山西垣曲县同善镇附近有一个斜井村,村中有一古井,人称“舜井”,即传说舜的继母推舜落井处,斜井村附近又有诸冯山,传说是大舜的出生地。

晋城的民风民俗

晋城的民风民俗

晋城的民风民俗
晋城的民风民俗包括以下几种:
1、祝寿:俗称过生日,一般指整十岁的大寿,有大庆、小庆之分,逢十为大庆,年庆为小庆,大庆遍邀亲朋,小庆聚集儿孙,大庆的贺礼有寿匾、寿屏、寿联、寿酒、寿肉、寿面、寿桃等;当儿女的还送寿衣;小庆则只送寿桃。

寿桃即用面做成桃形,附青枝绿叶于其上。

2、贺婚:亲戚和领友给男方和女方送些衣服用品,送钱要用红纸包住。

3、贺居:俗叫“馁方”(讹为暖房),修起新房初住,新朋来贺。

4、满月:生下小孩1个月头上,来场庆贺,旧时因所生男女而分为大贺小贺,现则不分大小亲戚均给小孩送些衣帽等物。

5、暖房:左邻右舍、熟识朋友多送辫钱。

【民间故事】赵州桥头说张果老

【民间故事】赵州桥头说张果老

【民间故事】赵州桥头说张果老赵州桥是中国古代一座有名的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北部的赵州县境内。

赵州桥共有136个拱洞,长415米,是中国古代木质栈桥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相传在赵州桥的桥头附近有一位道士,他姓张名果,因此被称为张果老。

张果老是道教中的一个仙人,相传他修炼道法成仙,拥有神奇的能力。

传说中,赵州桥每年都要发生洪水,洪水来临时,水势浩浩荡荡,冲击桥墩,有时甚至会冲垮整个桥梁。

人们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都不奏效。

一天,张果老看见桥头附近的村民们因为洪水而烦恼,便决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他端坐在桥头的一块巨石上,手持长竹杖,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片刻之后,他突然站起来,手中的竹杖挥舞起来,竖立在桥头的地面上。

就在张果老挥动竹杖的瞬间,人们看到,一条闪电从他手中的竹杖上发出,直接击中了对面的一座山顶,顿时山顶炸开一个巨大的洞穴。

接着,人们听到了一声巨响,洪水顿时停止了。

从此以后,每当洪水来临时,张果老就会出现在赵州桥头,手持竹杖,将闪电引到对面的山峰上,以防止洪水对桥梁的破坏。

张果老的事迹传开后,村民们都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们常常在赵州桥头供奉张果老的画像,并为他建立庙宇,用来祈求平安和顺利。

在民间,张果老被视为一个保护人们的神灵,特别是在水灾来临时。

人们相信只要祈求他的保佑,他就会施展神奇的力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赵州桥头说张果老的故事虽然是民间的传说,但它所传达的精神却深深影响着人们。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怀善意,积极行动,就能够化解困境,创造奇迹。

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灾难的不屈精神。

人们通过祈祷和信仰来安抚内心的恐惧,寻求力量和希望。

赵州桥头说张果老的故事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民间故事,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民间传说--有凤来栖
作者:发布时间:2012-7-9 10:55:12 编辑:泽州县农廉办录入:泽州县农廉办浏
览次数:117

晋城民间传说--有凤来栖
“祥凤凌空”矗立于市区泽州路和凤台街交会处。

市雕形象缘起于“有凤来栖”的民间传说,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地名故事。

相传古时晋城北约10公里处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众人举为王,其练武台称为王台(今为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

一日,王子见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从空中飞过,便紧紧追赶。

追至一河边,王子照着大鸟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却是一位姑娘的手臂。

王子将姑娘扶回家疗伤治疾,后结为夫妇。

男耕女织,相敬如宾。

忽一日,电闪雷鸣,天兵骤至。


来这姑娘是瑶池的金凤凰下界,见天兵到来,姑娘又变作凤凰带着王子西飞。

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会的小河边。

见雷电将劈向王子,金凤凰便抖动翅膀,盖住了王子。

只见金凤凰的身子变得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覆盖了小河两岸,化作了山脉、河流。

从此,晋城大地就有了凤凰山,有了丹河、沁河。

“王台铺”、“凤凰山”、“凤台县”等皆因此而得名。

现在,晋城市内和周边的许多新的地方仍然喜欢用带“凤”字的名称来作为地名,市内的很多小区的名称都带有“凤”字。

如:凤翔小区、凤鸣小区、凤台小区、凤苑小区、凤阳小区。

市政府办公大楼前的街道也叫凤台街、
1998年,晋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中心竖立一座既能代表地方历史文化,又可反映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城市雕塑,雕塑由中央美院杨淑卿女士创作,市规划局承担整体景观环境设计和安装工程指导。

“祥凤凌空”象征着年轻的晋城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永葆青春,凤翔云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