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v-t图象课件-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共10张PPT)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专题v-t图象(共34张PPT)

0 12
-1
-2
-3
例3、v-t图象如图所示,则 物体的运动过程是怎样的?
34
56
7 t/s
思考:如果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代表何种运动?
V/(m/s) 400
① ②
300
200
100
0 -100
5 10 15 20
t/s
思考:图象的交点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4 v/ms-1
3
2
1
0
12
34
56
-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
2
1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0
12
34
56
-1
7 t/s
-2
-3
远离时间轴为加速,靠近时
间轴为减速
思考:v-t图象如图所示,代表物体做什么运动?
4 v/ms-1
物体的初速度
3
2
1
0
12
34
56
-1
7 t/s
-2 A: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3
思考: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思考:v-t图象如图所示,代表物体做什么运动?
• 平均加速度: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 度的改变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称为这段时 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粗略描述物体在一段 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 平均加速度与加速度的平均值是有严格区 别的,二者数值一般并不相等,不可混淆。
瞬时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 加 平速 均度 加,速在度即a为 瞬vt 时中加当速△度t趋。近于0的时候,
• 相对速度:
• 1.A以12m/s的速度向右行驶,B以8m/s的 速度与A同向运动,A、B之间原相距500米, 问A通过多长时间能够追到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本课件适用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涵盖了全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课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表,以及清晰简洁的文字描述,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1. 物质和运动本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2. 力和运动本部分详细讲解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动能和势能本部分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本部分详细讲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5. 热力学第一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熵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7. 气体动理论本部分介绍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气体状态方程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动理论。
8. 固体和液体本部分介绍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9. 热传导和热辐射本部分介绍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传递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
10. 热力学过程本部分介绍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瞬时速度(共20张PPT)

乙,逐差法有效地利用了所有数据,减少偶然误差。
小结:
• 1、速记规律: 推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相邻相等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定值,即
x aT 2
• 2、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a
x6
x5
x4 x3 (3T )2
x2
x1
练习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 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F、G共七个计数点,其相 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求加速度。
有vx 2
2
v02
2a
x 2
有 : v2
vx2
2
2aΒιβλιοθήκη x 2得:vx 2 v02 v2 vx 2则 2vx 2 v2 v02有:
2
2
2
vx
2
v02 v2 2
当堂检测:
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 台时的速度为1 m/s,车尾经过站台时的速度为
7 m/s,则车身的中部经过站台的速度为( C )
△X=aT2可用来判定连接纸带的物体是否做匀变 速直线运动
思考与讨论:
• 如下图所示是研究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试验中 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 为T,小车加速度用a表示(未知)则:
X1 X2 X3
X4
X5
X6
01 2 3 4
5
6
X4-X1=___3_a_1_T_2__
X5-X2=___3_a_2T_2___
练习2、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的实验中,获得一 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 个计时点,该同学选A、B、C、D、E、F六个计数点, 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图中,单位是cm。 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专题x-t图象(共16张PPT)

0
400
Ⅱ
300
200
100
α
VⅠ= kⅠ=40m/s VⅡ= kⅡ=20m/s
0 5 10 15 20 t/s
结论:斜率(倾斜程度)的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 慢,斜率越大运动越快。 zxxk
k=tanα 只有在单位长度一致的时候才成立
如果初始位置不为0处,即初始位置为X0处,X0=100m; 沿正方向匀速直线运动,10s后到达300m处,之后继
12
A
10
B
C
0
10 t/s
随堂练习
4.(多选)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 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 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 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
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小分队的平均速率相等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坐标变 化量 图像斜率
从图像可 得信息
交点意义
横坐标变化量表示时间 t t 变化量表示位移 xxx0
t0 ,纵坐标
kvxt 斜率(倾斜程度)越大,物体速度越快
1. 任一时刻的物体的位置坐标。
2. 发生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 物体的运动速度。
两物体相遇
运动方向 斜率为正,物体向正方向运动;
专题:x-t图象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得到的数0
20
30
40
位移 x/m 0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法则,即两个共点力可以合 成为一个对角线力,或者一个对角线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共点力。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 的条件。
三力平衡条件
当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 力必须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即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刹车问题
刹车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个典型应用。在刹车过 程中,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通过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刹车距离、刹车时间等关键参数 。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另一个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物体以 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物体上升的最大 高度、上升和下落的时间等关键参数。
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 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类型。
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 用,如刹车系统、传送带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称 为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一个力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称为力的分解 。
安装器材、启动打点计时器、拉动纸 带、关闭打点计时器、取下纸带、数 据处理。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专题:运动学图像(共18张ppt).ppt

运动学图像专题
x-t图像和v-t图像
其它图像
典型例题
运动学图像专题
x-t图像和v-t图像
其它图像
典型例题
运动学图像专题
x-t图像和v-t图像
其它图像
典型例题
x-t图像和v-t图像
运动学图像专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图像
其它图像
典型例题
(1)a-t 图像
由v=v0+at可知, Δv=at,图像与横轴
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所示。
(2) x
-t2
x/m
图像
2
由x=v0t+ at 可得,
2
当v0=0时,x= at
2
x-t 图像的斜率k=
k=
0
t2/s
运动学图像专题
x-t图像和v-t图像
其它图像
典型例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图像
(3)
-t
图像
2
由x=v0t+ at 可得,
-t
= + ,
v0
k=
图像的截距是v0 ,斜率为
v2
(4)2 − x图像
由v 2 − v02 = 2ax 可得v 2 = v02 + 2ax
图像的截距b=v02 ,斜率k = 2a
v02
0
k = 2a
x
x-t图像和v-t图像
运动学图像专题
【练习1】
其它图像
典型例题
质点A、B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像如图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章临界问题(共11张PPT)

• A. 50N
B. 100N
• C. 125N
D. 150N
当堂训练3.如图,用细绳连接的两物体 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4kg和8kg, 细
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现用力F将 F
它们向上提起,要保证细绳不被拉断, 力F的取值范围?(g取10m/s2)
A 120N≤F≤150N
B
• 当堂训练2.如图,质量分别为1kg和2kg 的A、B 两木块浮在水面上,且被6N的外力压住处于平 衡,若突然撤去外力,求两木块间的弹力大小. (g取10m/s2)
g=10m/s2。12N
F m1
(1)当F1=9N时,试分
m2
析m1所受的摩擦力;
5N
(2)当F2=15平向右、a2=3m/s2水平向右;
•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 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 M ,斜面与物块间无摩 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 F , 要使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力 F 应为多大?
F
A
12N
B
水
F-f=ma,f=10N<12N
若地面并不光滑,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 试求F=25N时,物块的加速度;
小车不动,则物块加速度a=13/6m/s2
当堂检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表 面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面有一质量 为m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μ,若要以水平外力F将木板抽出,
则:d=x0+x=(mA+mB)gsinθ/k; 对A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gsinθ-kx=mAa 得:a=(F-mAgsinθ-mBgsinθ)/mA;
有关摩擦力的临界问题:
• 地 为面使光m1滑不,会m滑1落与,m2试之求间F的的摩取擦值因范数围为。μ,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25(3)实验:利用重物测量重力加速度(共13张PPT)

(4)重复几次,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分析
• 注意事项:
(1)为尽量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重物应选质量大, 体积小(密度大)的物体。
(2)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 上,竖直拉纸带,以减少摩擦阻力。
由h 1 gt2, h 20m得t 2h 2s
2
g
则杠下端到P点的时间t1 1s
h
-
L
1 2
gt12
得L 15m
实验变式:水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作法如下:(1) 让水滴落到垫起来的盘子上,可以听到水滴每次碰盘 子的声音,仔细地调整水龙头的阀门,使第一滴水碰 到盘的瞬间,同时第二滴水正好从阀门处开始下落. (2)从听到某个水滴的声音时开始计时,并数“0” ,以后每听到一次响声,顺次加1,直到数到 “100”,计时停止,秒表上时间为40s.则滴出相 邻两滴水的时间间隔为_0_._4_0__s.(3)用米尺量出水 龙头滴水处到盘子的距离为78.56cm,根据上述实验 所得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为_9_._8_2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是34米;
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是34米;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2hn2 t2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2h(n -1)2 t2
思考:实验原理是什么?
h 1 gt2 2
g
2h t2
变式2:在用滴水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时,让水龙头的水 一滴一滴地滴在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 一滴水滴到盘子里面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 水龙头,第一滴水击盘子时开始计时,设听到n次水击 盘子声音时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 的高度为h,既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 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