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

合集下载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种不同于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因为它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

这使得TNBC的治疗相对困难,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

对于TNBC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病理特征1. 分子亚型TNBC通常被分为六个分子亚型,包括基底样、免疫原性、分化型、分泌型、基底样免疫原性和基底样分化型。

基底样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TNBC的70-80%。

这些分子亚型的存在表明TNBC是一个高度异质的疾病,这也是导致其治疗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2. 组织形态学在组织形态学上,TNBC常呈现为高级别的浸润性导管癌,伴有明显的细胞核多形性和核分裂相增多。

TNBC还可能具有炎性乳腺癌的特点,即肿瘤周围有大量浸润性淋巴细胞浸润。

3. 分子特征TNBC的分子特征主要表现为p53突变、高增殖指数、增殖细胞异质性以及DNA修复通路的异常。

这些分子特征与TNBC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临床预后1. 生存率相比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阳性乳腺癌,TNBC的生存率相对较低。

研究表明,TNB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约60%,远低于其他乳腺癌类型。

这主要是由于TNBC的高复发和转移率,使得其预后较差。

2. 复发和转移TNBC的高度侵袭性使得其易于复发和转移。

尤其在早期治疗后的远处复发和转移率较高,给治疗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临床医生需要更关注TNBC患者的远期随访和随访策略,以尽早发现复发和转移,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三、治疗策略由于TNBC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因此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对其无效。

目前,化疗是TNB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且难以预测化疗的疗效。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检查
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
治疗
目前还没有特有的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因此其治疗一般按乳腺癌常规标准治疗进行。治疗药物有 戈沙妥珠单抗等。
1.化疗
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率较高,但如果只是常规的标准治疗,其预后依然很差。
三阴性乳腺癌
介绍
01 流行病学
03 检查05 预后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 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较其他类型差。
流行病学
多项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妇女。
乳腺癌的疾病分型多种多样,其中三阴性乳腺癌因预后极差被称为“乳腺癌之王”。整体乳腺癌的生存情况 较其他癌症要好,但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1%。
临床表现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其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机会较骨转移高,脑转移几率也 较高。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肿瘤大小为 2cm,50%有淋巴结转移。此类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
预后
本病预后仍较差,死亡风险较高。
谢谢观看
2.辅助化疗
FEC序贯多西他赛化疗有较好的反应。紫杉类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铂类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 中可能更有效。顺铂新辅助化疗有相当疗效。
3.免疫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或有新突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邵志敏 教授、胡欣研究员、狄根红教授领衔的团队,经多年研究,发现基因“半乳糖结合凝集素2”是三阴性乳腺癌免疫 逃逸的“帮凶”。该基因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靶点。2022年6月30日,国际期刊《科学·进展》在 线发表了该成果论文。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的一种亚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的定义、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意味着患者的肿瘤细胞对于常规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

二、特征1. 年龄和种族: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女性。

2. 病理特征:肿瘤组织呈高度恶性特征,常伴有高度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3. 临床表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症状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似,如乳房肿块、皮肤凹陷、乳房疼痛等。

三、诊断1.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乳腺穿刺或活检,获取乳腺癌组织样本,进一步确定其亚型。

四、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根治手术是首选,通常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术。

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常结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放疗:手术后常联合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3.化疗:化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常采用多药联合化疗,如TC(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方案。

4.新辅助治疗:针对肿瘤较大或转移较多的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5.靶向治疗:尽管HER2阴性,但有一些患者可被转化为HER2阳性,从而受益于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

五、预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常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短期内的转移风险。

然而,对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总结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与其他亚型不同。

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

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

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多种亚型。

其中,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基因突变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4. 持续治疗:乳腺癌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三、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乳腺切除术:适用于早期、单侧乳腺癌患者。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局部晚期、双侧乳腺癌患者。

(3)乳腺癌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肿瘤较小、切缘阴性、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2. 放疗治疗(1)术前放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前放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放疗:对于局部晚期、切缘阳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3. 化学治疗(1)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辅助化疗:对于早期、切缘阴性、肿瘤较小、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辅助化疗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3)解救化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三阴型乳腺癌患者,解救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 内分泌治疗由于三阴型乳腺癌缺乏ER、PR等内分泌受体,内分泌治疗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效果有限。

三阴乳腺癌 治疗方法

三阴乳腺癌 治疗方法

三阴乳腺癌治疗方法三阴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二阴性的乳腺癌。

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乳腺癌亚型,但却具有高度恶性和易转移的特点,其治疗较为棘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1.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通常是三阴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目的是通过切除乳房中的肿瘤组织,达到根治或辅助治疗的目的。

外科手术的常见方式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

对于早期三阴乳腺癌,乳腺保留手术通常是首选,可以保留乳房的外形和功能;而对于晚期病例或肿瘤较大者,乳腺切除手术通常会被采用。

手术后通常还会进行淋巴结清扫,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三阴乳腺癌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使用高能X 射线或粒子束,放射治疗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可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控制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症状。

3. 化学疗法: 化疗是三阴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因为这种癌症缺乏对激素的敏感性,不能通过激素治疗来抑制其生长。

化疗通常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予患者多种药物,包括多西他赛、顺铂、卡铂等。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分裂,从而阻止癌症的进展。

化疗通常在手术前、手术后或作为辅助治疗进行。

4.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抑制癌细胞内部的特定信号通路或蛋白质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一些细胞因子受体抑制剂或酪蛋白激酶抑制剂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选择。

例如,帕博利珠单抗、依泊利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5.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在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常被使用。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肿瘤细胞释放的抑制性信号,从而激活免疫细胞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然而,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免疫治疗在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由于缺乏针对这些受体的靶向治疗药物,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相对有限。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二、手术治疗1. 手术目的(1)切除肿瘤,降低肿瘤负荷;(2)明确肿瘤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3)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手术方法(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肿瘤、乳腺、腋窝淋巴结及部分胸壁肌肉;(2)乳腺癌保乳手术:切除肿瘤、乳腺部分及腋窝淋巴结;(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评估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三、放疗1. 放疗目的(1)降低局部复发风险;(2)改善局部症状;(3)提高生存率。

2. 放疗方法(1)全乳放疗:适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后的患者;(2)区域淋巴结放疗:适用于腋窝淋巴结阳性或高危患者;(3)胸壁放疗:适用于局部复发或胸壁受侵的患者。

1. 化疗目的(1)降低肿瘤负荷;(2)降低远处转移风险;(3)提高生存率。

2. 化疗方案(1)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如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卡培他滨;(2) Taxotere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3)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个体化调整。

五、内分泌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有限。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伴有HER2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可以考虑使用抗雌激素药物如氟维司群(Fulvestrant)进行治疗。

六、靶向治疗1. 靶向治疗目的(1)降低肿瘤负荷;(2)降低远处转移风险;(3)提高生存率。

2. 靶向治疗药物(1)Herceptin(曲妥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2)Tykerb(拉帕替尼):适用于HER2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3)Ibrance(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HER2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中缺乏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种亚型,它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10%至20%左右,目前被认为是乳腺癌中最具有异质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亚型之一。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其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探讨。

一、病理特征1.肿瘤形态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呈现高度异型性,具有高度浸润性和侵袭性,形态多变,常见的有实性、糜烂性、团块状、瘢痕性等多种形态。

肿瘤细胞核分裂相、细胞间质增生明显,边缘模糊,含微小的核分裂象,是典型的恶性肿瘤生长特征。

2.分子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以基底样亚型和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由肿瘤干细胞、浆细胞、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

该亚型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通常表现为蛋白水平的缺失或基因的缺失,这就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无效。

3.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更年轻化,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到一半以上,肿瘤生长快,侵犯淋巴管径路和血管,同时也因为缺乏ER和PR的表达而使得其亚型对激素治疗无效。

此外,三阴性乳腺癌还有和BRCA1突变有关的遗传背景,肿瘤细胞具备更高的增殖能力和更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二、临床预后一般而言,三阴性乳腺癌较其它亚型的发生率更快、复发率更高,疗效评估也较为困难。

化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然而三阴性乳腺癌不同于其他亚型,不像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或ER/PR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和内分泌治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处理要强调病理特征和体征诊断。

1.预后指标三阴性乳腺癌疾病预后因人而异,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人的年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等。

(1)肿瘤分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分期是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2)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一项重要特征,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中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种亚型。

它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与其他乳腺癌亚型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以及与其相关的临床预后。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呈现高度恶性的组织学特征,如高级别的肿瘤分化、高细胞增殖、核分裂活性和细胞内间质反应。

乳腺癌细胞可呈现多样性,可见桥接生长、管腺状、实体状和浸润状等不同形态。

2. 分子特征:三阴性乳腺癌缺乏ER、PR和HER2表达,这也决定了它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不敏感性。

它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分子标志物,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羟基酸脱氢酶(HIF-1α),这些标志物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分级和分期: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呈高分级(Grade III)和高分期(Stage III/IV)的特点。

这可能与其高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有关。

1. 生存率: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

这部分是由于其高度恶性的组织学特征和缺乏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所致。

2. 复发和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率较高。

它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和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尤其是骨转移。

3. 治疗选择有限:由于三阴性乳腺癌不表达ER、PR和HER2,在治疗选择上相对有限。

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对于复发和转移的患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手段。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

深入了解其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对于指导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Rouzier 等应用含紫杉醇及蒽环类的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结果显示 basal like型(多数为三阴型)获得 45% 的病理 完全缓解率(pCR),而Luminal 型乳腺癌的 pCR 仅为 6%。 • Carey LA 等应用 AC 方案进行的新辅助化疗研究也显示, basal like 型乳腺癌的 pCR为 85%,而 luminal 型乳腺癌 为 47%( <0.0001)。
(二)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组异 质性疾病
• 广义上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组织类型(髓样 癌、鳞癌和黏液癌等) • 浸润性导管癌再分为基底细胞样癌(Basal like) 和非基底细胞样 • 基底细胞样型是三阴乳腺癌主要组成,约占 70%~80%,表达 CK5/6 和 EGFR,预后较非基 底样细胞癌更差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些临床特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基底样乳腺癌。但三阴性乳腺癌是基底样乳腺癌 的一个亚型,二者不完全同义,不能完全互换。
姑息性化疗
• 同样没有经典的化疗方案,但目前似乎铂类地位颇高, Koshy N 发现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对三阴型乳腺癌具有 更好的疗效,中位 PFS 为 5.3 月,而其他类型乳腺癌中 位 PFS 仅 1.7月( =0.058)。 • 也有报导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化疗 • 伊沙匹隆为新一代抗微管药物,但作用机制与紫杉类相似, 其结构有别于紫杉类。 Rugo等将预先接受AT方案化疗的 1973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卡培他滨+伊沙匹 隆治疗组和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组。在两组的TNBC患者中, 发现联合伊沙匹隆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得到改善,表现出 改善OS趋势,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伊沙匹隆联合卡培 他滨是蒽环、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疗选择。
化疗
• 新辅助化疗 可使TNBC患者获益更多 • 术后辅助化疗 强调大剂量、序贯治疗 • 姑息性化疗
新辅助化疗
• 一般使用含紫杉类及蒽环类的方案,强调 大剂量、密集使用,无标准方案 • 部分研究使用含铂类的药物 • 常见的方案有: 1.TAC 2.密集AC序贯紫杉醇/q2w 3.AC序贯周剂量紫杉醇 4. 铂类联合方案
(三) 三阴乳腺癌分子和病理 学特征
• 三阴性乳腺癌常有BRCA1和p53突变,约50%高 表达EGFR,BRCA1突变发生的乳腺癌有70%为 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有30%有BRCA1突 变 • CK19 作为一种导管上皮细胞标记物 ,其表达缺失 和乳腺癌的局部复发明显相关 , 并且与远处转移 及总生存率相关,CK19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 性表达率高达 95. 9 % 。 • 根据CK19 、CK5/ 6 、CK14 的染色结果将三阴 性乳腺癌分为两类,一类是预后较差的基底型 ,另 一类是预后较好的包括黏液腺癌、髓样癌在内的 非基底型。
(三) 三阴乳腺癌分子和病理 学特征
• 促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K(MAPK) 调节 基因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起关键作 用。MA P K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 率为34. 9 % ,而 MA P K 过表达者常对蒽环 类化疗药物敏感。 • 组织学Ⅲ级>70%,核分级Ⅲ级>90%
(四) 临床特点
靶向治疗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在激素受体及表皮 生长因子方面均为阴性 , 目前 , 尚无靶向治 疗药物大规模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报道 , 但有些药物取得一定临床疗效。
贝伐单抗:为VEGF单克隆抗体,NCCN推荐 其联合紫杉醇用于 HER2 阴性复发及转移 性乳腺癌的一线 。
• 与其他类型相比有着最差的无病DFS及OS • 远处转移率是非三阴乳腺癌的 2.6 倍 • 脑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约13%,大多发 生于2年内) • 复发高峰为术后 1-3 年,大多5年内死亡 • 死亡风险是非三阴乳腺癌的 3.2 倍 • 死亡率分别为 42% 和 28% • 中位复发到死亡时间分别 9 个月和20 个月
• 显示出三阴乳腺癌患者相对于非三阴乳腺 癌患者有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进一步 研究发现达病理完全缓解的三阴乳腺癌患 者与非三阴乳腺癌有相似生存率,而未达 到 pCR 患者的生存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更 差。
术后辅助化疗
• 与luminal型乳腺癌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采用类 似的化疗方案,但更强调密集、大剂量 • 由于BRCA1基因与DNA双链的断裂修复有关,而 铂类药物可与DNA双链交联,导致DNA双链断裂, 阻碍DNA复制、转录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因此铂 类药物在BRCA1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更有效,但 目前无证据表明TNBC辅助化疗中含铂方案优于 或不劣于含蒽环及紫衫类的方案
(四) 临床特点
• 初治对恩环及紫衫类药物反应性较好,但 表现出较短的PFS • 新辅助化疗可能改善OS
治疗现状
三阴乳腺癌的 ER、PR 及 HER 2 均阴性, 因而内分泌治疗或曲妥珠单抗治疗无效, 临床主要依靠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 疗,靶向药物逐步应用,但疗效仍不理想。
常用药物有:
• 1.微管稳定剂,如多西他赛、紫杉醇、纳 米紫杉醇 、伊沙匹隆等 • 2. 抗代谢药物,如吉西他滨 • 3.铂类 • 4. VEGF 抗体,如 贝伐单抗 • 5.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 dasatinib • 6. EGFR 抑制剂,如 C225、厄洛替尼 • 7. PARP 抑 制 剂 • 8. mTOR 抑制剂
三阴性乳腺癌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的一种特殊类型 乳腺癌。
(一) 流行病学
• 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 国妇女 ,Carey等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下非 洲裔美国妇女的发病率甚至可达39%,白色 人种则仅为16%,绝经后非洲裔美国妇女为 14%。 • 我国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左右,主要为 绝经前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