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

合集下载

实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

实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

作者: 乔治·诺凡克;徐崇温
出版物刊名: 国外社会科学
页码: 97-107页
主题词: 实用主义;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阶级斗争;自由主义者;中间阶层;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美国人
摘要: <正> 实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实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当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蔓延并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搅动了美国时,马克思主义吸引了某些机敏的美国学者和知识分子的注意.特别是它的经济学说被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根本分歧

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根本分歧

作者: 李英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82-85页
主题词: 实用主义;实践过程;三个环节;问题讨论;根本区别;客观环境;能动性;直接经验;社会性;理性
摘要: <正> 在真理的检验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实用主义的实践究竟有何不同,这在当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是一个不可不分辨清楚的问题。

本文依实践发展的次序,即目的、过程、结果三个环节,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目的”为人所特有,它体现了人对客观世界改造的能动性。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不是消极地适应,而是能动地认识与改造客观环境并同时改造着自己。

“目的”通过主观概念、范畴、逻辑的方式表达人变革现实的欲望和意志,它通常表现为可感知的具体计划、目标等。

实用主义及其意义简介

实用主义及其意义简介

• 方法论
实用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以效果、功用
为标准。其目的在于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科学和 宗教等对立的理论。实用主义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特点之 一,是从方法入手讲哲学。思维方式不是就概念本身而 论概念,而是探究它会产生什么效果。实用主义方法反 对首先设定最先存在的事物、 .原则或范畴,它只关注 最后的事物。
查尔斯·皮尔士被认为是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 1910),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 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 会的创始人之一。19 世纪 70 年代参加“形而 上学俱乐部”,认识了皮尔士,并接受其影响, 后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1872 年开始在哈佛大 学讲授解剖学和生理学,由于研究神经生理以 及与心理学有关的其他生理学问题,他逐渐转 向心理学的研究。1875年, .建立美国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威廉·詹姆斯所著同名图书《实用主 义》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 书,被认为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二、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
• 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 .,是一种工具,是
实用主义及其意义简介
一、定义
•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 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 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 法律、政治、教育 .、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些思考要回答“在当代条件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权威的意见。

来看看我党的几代领导人他们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怎样认识的。

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从前线回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时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每读一遍我都有新的启发。

没有大量真正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的干部,要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认识和体会。

1981年3月26日,在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的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很赞成陈云同志提出的“建议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这一很好的意见;邓小平同志随即指出:“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

”他还提出了把毛泽东同志的一些主要著作“选编一下”,同时“还要选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的学习要求。

次日,在同总政治部的负责同志的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再次强调:“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学习理论的要求。

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学员开学典礼的讲话中谈到: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

-----这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对党校学习的干部学员的要求。

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是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的。

领导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真正要把理论学精、学透、落实,大家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抱着一种畏难情绪和怀疑态度的。

下面就从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存在的认识偏差、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三个方面谈几点思考。

首先,为什么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学理论有畏难情绪甚至怀疑态度,我觉得和下面几个错误的观念有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基本经验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基本经验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基本经验作者:李冬来源:《锋绘》2018年第06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概况,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运动规律的理论,在俄国首先得到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况和提炼。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谋福社。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关于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主要包括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剩余价值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矛盾分析、阶级分析,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总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的原则出发,才能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自由与解放必然趋势,实现革命与改革的伟大胜利。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浅谈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浅谈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理论前沿
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了客观实在的认识 才是真理。这里所讲的其实也是一种“效用”,一种对人民群众 社会实践的效用。另外,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 因此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也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必 须在实践中经过多次检验,并不断丰富其内容、不断发展。实用 主义也认为“真理是从经验中产生,并随时随刻代表我们各个人 的最有利的反应”,并且“坚持事实与具体性,根据个别情况里的 作用来观察真理,并予以概括。”也就是说真理是随着时间和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此时此地是真理(指有效用的认识) 到了彼时 彼地则可能不是真理(有效用的认识)。这当然不违背马克思主 义。第三,实用主义的实践意义。实用主义注重实际效果、注重 个人进取,反对空谈、反对形式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它能较好地 调动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务实、首创精神。这也正是它能够在美 欧风行一时的主要原因。另外,尽管实用主义本身在本质上是唯 心主义的,但它所主张的方法对我们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是 有借鉴意义的。杜威由他的工具主义出发,指出认识或科学研究 必须经历五个步骤: (1) 感到困难; (2) 寻找疑难;(3) 提出假设; (4) 根பைடு நூலகம்假设推理; (5) 通过行动以检验真理。可见他并不把认识简 单归结为人的思想活动的结果,而认为是困难引发问题而导致 的,最后的检验还要付诸行动。这在客观上促使人们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综上所述强调真理的具体性、相对性,反对静止、僵化的真理 观,把真理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人们不断探索实验,积极 进取,无疑包含了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它对于反对因循守旧的思 维方式,反对教条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指导我国现代 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理,但完全可以说,真理必然是有用的。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就 是真理或理论用做指导实践或行为的价值,亦即真理作为工具的 价值。由此说来,就是工具主义——作为实用主义另一个价值观 结论——也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论意义。

实用主义真理观

实用主义真理观

浅谈詹姆士真理观十二队刘派实用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哲学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是美国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

列宁曾指出“在最新的美国哲学中,‘最时髦的东西’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在哲学杂志上谈论最多的恐怕也要算实用主义了”。

实用主义是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个哲学派系,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等产生巨大影响,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主义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实用主义真理观,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就是其代表。

一、詹姆士真理观与马克思真理观的相似性1、概念具有相近性。

詹姆士说:“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用它很顺利地从一个部分经验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经验,僵尸舞完满地联系起来,很稳妥地工作起来,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就是说真理是一种认识。

它们都是指人的认识,因此两者在概念上是相近的。

需要注意的是两者概念只是相近而不是相同或内涵一致。

2、方法论具有相似性。

詹姆士和马克思在方法论的相似性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对真理范围的规范上,两者都采纳了一种关系说,即一种动态的、事件的真理观,以此反驳形而上学的精致、抽象、绝对的真理体系。

两者都认为应在主题和客观事物世界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来把握真理,应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来认识真理,这是一种辩证的、积极的方法。

二是在关于真理的性质问题上,两者都认为真理是观念的一种属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作为一种手段、工具,而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存在。

三是在对真理性的检验上,两者都承认实践的作用。

詹姆士提出直接证实、间接证实相结合的检验真理的方法,并以对观念的证实不引导我们的实践遇到挫折或矛盾为标准。

“证实”与“实践”的主体都是人,其过程都是在待证实的观念的“引导”或知道下进行的,其结果都用以证明观念的真实性。

因此,虽然詹姆士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是不严密、不标准、不科学的,但是它仍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检验方法和实践结果标准有一些一致之处。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的实用主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的实用主义
2第01199年卷9第月3期 JOURNALOFHUN湖AN南MA大SS众M传EDI媒A职VO业CA技TIO术NA学LA院ND学T报ECHNICALCOLLEGE
Vol.19No.3 Sep.2019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的实用主义
包 涵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摘 要] 建国以来,实用主义长期被中国社会各界视为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而受到非议。 事实上,实用主义具有诸多理论流派,不一而足。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着实用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在其历 史实践过程中时刻绽放着实用主义理论的光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的实用主义菁华,剖析其中的公 利哲学、实践哲学、务实哲学、变通哲学,将有助于推进社会密不可分的。没有 了实用主义精髓,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成功是不 可想象的。
一、公利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使命 公利哲学主张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公利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立 场的鲜明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洎今不渝的初 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广大人民群众,秉承为人 民谋福祉的公利哲学,将实现与发展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 2013年 8月 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 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3] 公利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实用主义 理论的灵魂核心,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初衷起点,恩格斯曾对马克思主义的公利哲学 作出过经典阐述。在《<法兰西阶级斗争 >导
所谓市侩哲学,具体表征即唯利是图、见利 忘义,为满足个人或一小撮特殊群体利益而无 所不用其极地采取各种手段,从而践踏社会的 道德法律。正因如此,常常有人将社会上的丑 恶现象归咎于实用主义,进而否定实用主义本 身。然而,这 种 逻 辑 实 际 上 经 不 起 深 入 推 敲。 根据这一逻辑推理,我们同样可以将社会上的 丑恶现象归咎于人身上的各种能力(不具备某 种能力,就无法从事犯罪活动),进而否定人的 能力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
与实用主义
思想路线的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Marxism)的认识论是我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它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有着根本的区别。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不能分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出现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种种误解和曲解。

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体现了他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句话被错误地批判为实用主义(Pragmatism)哲学。

那么邓小平的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到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还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
实用主义哲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唯一产生于美国的哲学流派,活动中心也一直在美国。

实用主义哲学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实用主义哲学家自称实用主义哲学为“行动哲学”,它的特点就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立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标。

因此实用主义哲学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和“效果”的衡量标准。

认为只要行动的结果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就是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效果,掌握了真理。

这种观点表面上同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实用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根本不同。

因为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

首先,实用主义的认识论是在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哲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认为,世界上唯一真实存在的只有经验,而经验属于主观领域,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说:“任何实在的东西必须在某一个地方被经验,而每一种类的被经验了的事物必须在某一个地方是实在的。

”在实用主义哲学看来,存在就是经验,或者说,经验就是存在。

所以存在归根结底是指经验的存在,即人的主观意识领域的存在,不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

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所说的存在是根本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存在是指在人的主观意识领域之外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和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客观世界。

这也是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在理解存在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其次,实用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也是根本不同的。

在实用主义哲学看来,第一,真理仅是经验与经验之间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联系:“真理的意义不过是这样的,只要观念(它本身只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有助于使它们与我们经验的其他部分处于圆满的关
系中,有助于我们通过概念的捷径,而不用特殊现象的无限相继续,去概括它,运用它,这样,观念就成为真实的了。

譬如说,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驾驭,如果一个概念能够顺利地从我们的一部分经验转移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完满地联系起来,很稳定地工作起来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第二,检验真理与否的标准是有用、成功。

詹姆士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观念实现了,而且能被证实了。

…真'是任何开始证实过程的观念的名称。

…有用是它在经验里完成了作用的名称。

”换言之,只要主观上认为一个观念有用或有效果,就可以把它作为真理。

主观上认为一个观念无用或无效果,就可以不把它作为真理。

这完全是一个主观的真理标准,同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完全是两回事。

马克思主义在真理问题上认为:第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的正确认识、正确反映。

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想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这是由真理的本质所规定的。

第二,真理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未必就是真理。

判别是否是真理性认识的标准不是有用,而是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用主义的认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强调的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先有客观世界,再有主观认识,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人的主观认识只有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所以人的思想认识是否正确,不是取决于人的主观观念和价值取向,而是取决于人的主观观念是否与客观事实的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相符合,主观认识只有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相符合,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这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解释中已经完全阐明了。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始终坚持这一“实事求是”的观点并加以贯彻的。

所以,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实用主义的主观真理论混为一谈,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曲解,是对邓小平理论精髓的曲解。

(资料来源:《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