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甘薯组织柔嫩、水分多,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

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1.适时收获一般地温降至18℃左右开始,在腾茬种麦的“寒露”前后收获,留种用的夏薯在“霜降”前收获,食用薯稍晚些,但一定要在初霜前收完。

种用薯和食用薯宜在晴天上午收获,中午在田间晾晒,然后严格选薯,剔除在田间遭受水浸、冷害、冻害、破损和带病的薯块,精选后于当天下午运回窖内贮藏;另外,从收获到贮藏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轻装、轻运,以免碰伤薯皮。

2.贮藏窖的准备不管是哪种窖型,都要有良好的通气设备,较好的保温防寒功能,还要结构坚固,管理方便。

窖址要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并且管理、运输方便的地方建窖。

甘薯入窖前,将新窖打扫干净,旧窖消毒灭菌。

消毒方法是,可将窖壁及窖底刮去3~4厘米,以除掉附在窖壁上的各种病菌,并在窖底撒一层生石灰;也可用硫磺熏窖,一般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10克,点燃后封闭1~2天,之后放出烟气。

消毒灭菌后,将窖底铺上6~10厘米厚干净细沙,上面再铺放5厘米厚的秸秆或柴草,紧挨窖壁再竖向摆放5~7厘米厚的秸秆,以防湿保温。

3.适时入窖甘薯要随收获随入窖,堆放时要轻拿轻放,不损伤薯皮,薯堆中间每隔1.5米竖立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秸秆把,有利于通风、散湿、散热。

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2/3为宜。

4.贮藏期间的管理(1)贮藏前期管理。

从薯块入窖到封窖。

此期甘薯呼吸旺盛,温度高,湿度大,管理上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防止薯块糠心、发芽和病害浸染蔓延。

薯块入窖后温度保持在20℃左右,促进薯块伤口愈合,7天之后打开窖门及通风口,通风降温散湿,使窖内温度降至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如果白天窖外温度高,可将窖口用苇席或草帘遮盖,也可昼关夜开。

红薯安全贮藏技术

红薯安全贮藏技术

红薯安全贮藏技术
1、选择适宜的窖址窖址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和管理、运输方便的地方建窖。

2、适时入窖红薯入窖前,对贮藏窖刮除旧土,用石灰水涂刷窖壁或用硫磺薰蒸。

窖底填干净沙土厚10厘米,窖的四周用麦秸或谷草围好,以防潮保温。

入窖前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处理薯块,杀死薯块表面及浅层伤口内的细菌,起到防病保鲜的作用。

要随收获随入窖,如不能及时入窖,要堆成大堆并用柴草或薯蔓覆盖,以防冷害,入窖前要精选,彻底剔除病薯、冻薯、虫伤薯、霉烂薯以及创伤薯块,防止病害在窖内扩大蔓延引起烂窖。

入窖时要轻拿轻放,尽量不伤薯皮,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2/3为宜。

3、贮藏期的管理入窖20天内为贮藏初期,此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应打开门窗、窖口和气眼,通风排湿降温,使窖温基本稳定在14℃15℃。

入窖后20天至次年的2月上旬为贮藏中期,此期以保温防寒为主,加强保湿措施,把窖温控制在12℃14℃之间。

从立春到出窖为贮藏后期,此期以稳定窖温、适当通风换气为主。

稳定窖温的同时,窖内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甘薯的贮藏技巧

甘薯的贮藏技巧

甘薯的贮藏技巧甘薯的贮藏技巧甘薯的贮藏技术的好坏会影响到甘薯的保存的时间的长久的,有什么好的方法技术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甘薯的贮藏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甘薯种的选留与贮藏适时收获甘薯收获过早,产量较低;收获过晚,易遭受冻,影响贮藏。

所以,一般最好在气温18℃左右时开始收获,气温在10℃以上时(即枯霜期前)收获完毕。

一般先收切干用的春瓜地,再收作种用的夏甘薯。

精选瓜块在收获选留好甘薯品种时,一定要精心刨割,避免外伤。

为了多出苗、出壮苗和降低成本,应选块根150―200克的瓜块作种。

所选的瓜块要无病、无涝害,还要具有本品种的典型特性。

收获时,最好早晨割秧,上午收刨,下午入窖。

入窖贮藏用大屋窖或地窖贮藏,瓜种入窖前要对旧窖严格消毒,如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5%安索菌毒清水剂500倍液等喷洒瓜窖消毒。

存放甘薯时,每存一层甘薯,就用“甘薯保险剂”稀释液均匀喷洒一遍。

现将大屋窖贮藏甘薯的特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瓜种入窖前期(入窖15―20天),应先加温18―24小时,使窖内温度达到35℃―38℃,保持四昼夜。

以后打开天窗,排湿降温,经18―24小时,使窖温降至15℃;贮藏中期(入窖后20天到第二年春2月初),主要是保温、升温,以防止瓜种受冷害,此时的窖温应稳定在12℃―13℃;贮藏后期(2月初到育苗)及时开窖检查,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

用以上方法储藏的甘薯,保鲜时间长,甘薯完好率达96%以上甘薯的储藏诀窍1、薯窖类型:甘薯储存采用井窖,井窖深一般4.5-5m,窖膛上土层厚度2.5-3m。

2、薯窖消毒:将种薯放入无菌窖贮存,薯窖最好用新窖。

若用旧窖,可将窖壁及窖底刮去3-4cm露出新土,并在窖底撒上一层细沙,然后用硫磺15g/m3熏蒸1-2天,打开窖口7天以后选薯入窖。

3、入窖:(1)精挑细选入窖薯块宜为纺锤形或卵圆形的短薯块,并达到“七无”,即无病斑、无虫眼、无沟、(沟浅)、无损伤、无露头青、无冻、无水浸。

甘薯窖藏管理技术

甘薯窖藏管理技术

甘薯窖藏管理技术甘薯在中国是一种很普遍的蔬菜,不仅由于其营养价值高,还因为其可以保存数月甚至一年,所以它被大量种植,并且是重要的食物作物之一。

这里我们将介绍甘薯窖藏管理技术。

甘薯窖藏的好处有很多,但窖藏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管理技术,以确保甘薯保持在最佳状态。

甘薯窖藏之前的准备在甘薯窖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

首先是挑选好的甘薯。

只有健康成熟的甘薯才适合窖藏。

其次,清洁甘薯,去除泥土和其他物质,用刀子小心地切掉受损的部分。

然后,将甘薯晒干24 ~ 48小时。

甘薯窖必须准备好,以确保甘薯获得正确的环境和条件。

窖深度应在1.5-2米左右,宽度应在3-4米之间。

窖顶要有舱口或进气孔。

窝壁要有窝门和除湿管,以便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窖的外侧还需挖掘排水沟,以避免积水。

甘薯窖的管理分为四个方面:温度、湿度、通风和消毒。

温度的控制是甘薯窖管理的首要任务。

甘薯的最适温度在13 ~ 18℃之间。

当温度超过20℃时,甘薯会发芽,而当温度低于12℃时会冻伤。

因此,甘薯窖需要在夏季和冬季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甘薯窖稍微保持湿度较高是比较好的,通常保持在85% ~ 90%之间。

如果湿度过低,则甘薯会干燥龟裂,影响甘薯的外观和质量。

相反,如果湿度过高,则甘薯会逐渐腐烂,对甘薯的保存造成负面影响。

通风是窖藏管理的另一个重点。

它可以帮助控制雾气和甘薯的氧气供应。

然而,夏季夜间因需密闭,可能需要设施通风设备来帮助管理通风和温度。

消毒也是甘薯窖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

及时清除积水和垃圾,并及时处理发霉不良的甘薯,对于保护甘薯品质非常重要。

总结通过掌握甘薯窖藏管理技术,可以确保甘薯的保存和保持最佳状态。

提高窖藏效率和质量的标准,可以直接提高农民的收益,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食品选择。

甘薯的贮藏及栽培管理技术

甘薯的贮藏及栽培管理技术

合,经过成型、烘烤等工序,制成甘薯饼干。
甘薯饮料
02
将甘薯进行榨汁处理,得到的汁液经过过滤、调配等步骤,制
成甘薯饮料。
甘薯酒
03
以甘薯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酿制出具有独特风味
的甘薯酒。
甘薯的综合利用与前景展望
01
02
03
04
05
饲料利用:甘薯的茎叶 部分可作为优质饲料, 用于饲养家畜家禽,提 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淀粉提取
通过特定的工艺,将甘薯中的 淀粉提取出来,常用的方法有
酸解法、酶解法等。
淀粉精制
对提取出来的淀粉进行精制, 去除其中的蛋白质、纤维等杂 质,得到纯净的甘薯淀粉。
干燥和包装
将精制后的甘薯淀粉进行干燥 处理,降低其水分含量,然后 进行包装,防止受潮和污染。
甘薯食薯经过清洗、破碎、烘干等步骤后,与面粉、糖等原料混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害防治
甘薯常见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疫病等。可采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 制。若病害发生,可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
甘薯常见虫害有甘薯天蛾、甘薯麦蛾、蚜虫等。可采用黄板诱杀、灯光诱杀、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控。若虫害 严重,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和遵守安全间隔期。同时,要加强田间观察,及时 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防止扩散和蔓延。
工业原料:甘薯中的淀 粉、膳食纤维等成分可 用于生产生物塑料、可 降解材料等工业原料, 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的前景。
能源利用:甘薯淀粉经 过发酵处理,可生产生 物燃气,如沼气,用于 能源供应。
医药保健:甘薯中的多 糖、黄酮类物质具有抗 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可用于开发医药保健 品。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1. 引言甘薯是一种重要的全球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甘薯的种植和贮藏技术一直受到重视。

安全贮藏技术对于保护甘薯的品质和延长其储存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甘薯安全贮藏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

2. 甘薯贮藏前的准备工作在将甘薯储存起来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以确保最佳贮藏效果。

2.1 选择健康的甘薯选择健康的甘薯作为贮藏原料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的甘薯应该没有任何疾病或损伤,在质地、颜色和大小上均匀一致。

2.2 对甘薯进行处理在贮藏之前,甘薯需要进行一些处理步骤,以减少腐烂和疾病的风险。

2.2.1 清洗将甘薯轻轻地用清水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土壤等。

2.2.2 风干将清洗过的甘薯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直到表面完全干燥。

这有助于减少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2.2.3 切掉受损部分如有需要,可以将甘薯上的受损部分切掉,以防止疾病在贮藏期间蔓延。

2.3 确保贮藏环境除了甘薯本身的准备外,贮藏环境也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2.3.1 温度甘薯的贮藏温度应保持在13-16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甘薯的质量和储存寿命。

2.3.2 湿度甘薯的贮藏湿度应保持在85-95%之间,过湿或过干都会造成腐烂和萎缩。

2.3.3 通风提供良好的通风可以帮助减少二氧化碳积累和甘薯产生的热量。

确保贮藏区域有足够的通风量。

3. 甘薯贮藏技术有几种常见的甘薯安全贮藏技术,具体如下:3.1 敞开式堆堆贮藏敞开式堆堆贮藏是一种简单的贮藏技术,适用于小规模的农户。

它的步骤如下:1.在适当的地点建立一个平整的贮藏区域。

2.将甘薯放在堆垛上,形成一个小山形。

3.确保堆垛堆顶的甘薯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蚀,可以使用塑料覆盖或屋顶来保护。

4.定期检查堆垛中的甘薯,将腐烂或病变的甘薯移除。

3.2 地窖贮藏地窖贮藏是一种较常见的甘薯贮藏技术,适用于大规模贮藏。

以下是地窖贮藏的步骤:1.挖掘一个地窖,确保它的大小适合贮藏的甘薯数量。

红薯入窖后如何管理红薯贮藏和加工方法

红薯入窖后如何管理红薯贮藏和加工方法

红薯入窖后如何管理红薯贮藏和加工方法简介红薯,也被称为甘薯,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块茎类作物。

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红薯在许多地区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红薯在采收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贮藏和加工,以延长保鲜期和提高利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红薯入窖后的管理、红薯贮藏和一些常用的加工方法。

1. 红薯入窖后的管理1.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红薯的贮藏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贮藏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红薯入窖后应保持较低的温度和相对较高的湿度。

温度应控制在10-16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85%-90%的范围内。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延长红薯的保鲜期和减少贮藏损失。

1.2 通风和通气红薯入窖后需要进行适当的通风和通气,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通风可以通过窖门和窖顶的开启来实现,通气则可以通过设置通气孔或穿孔纱布等方式来实现。

通风和通气有助于降低红薯窖内的湿度和温度,减少疾病和害虫的发生。

1.3 光照和光照控制红薯对光照的敏感性较高,过强的光照会导致红薯品质下降。

因此,在红薯窖内需要进行光照控制,避免直射光照射到红薯上。

一般情况下,窖顶和墙壁可以采用遮光材料进行覆盖,以减少光照强度。

另外,在红薯出窖前的适应期,可以逐渐增加光照强度,使红薯适应室外环境。

2. 红薯的贮藏方法2.1 整薯贮藏整薯贮藏是将完整的红薯直接存放在窖内,是最常见的贮藏方式之一。

在整薯贮藏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检查和筛选:在贮藏前,应仔细检查红薯是否有病虫害和损伤,如有,则进行筛选和排除。

- 堆放方式:红薯应均匀地堆放在窖内,避免相互挤压和重叠。

可以采用竖穴堆放或堆垛式堆放的方式。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红薯的贮藏情况,如有发芽、腐烂或变软等现象,则及时处理,并调整窖内的温湿度。

2.2 红薯切割贮藏红薯切割贮藏是将红薯切成适当的块状后进行贮藏。

切割贮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红薯的利用率,并且方便加工和烹饪。

在红薯切割贮藏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切割方式:将红薯切成大小适中的块状,一般为3-5厘米宽度的段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切割方式。

红薯贮藏方法及注意问题

红薯贮藏方法及注意问题

红薯贮藏方法及注意问题
红薯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贮藏得当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下面是关于红薯贮藏的方法及注意问题:
1. 温度控制:红薯的最佳贮藏温度是10°C至13°C。

太高的温
度会导致薯块变软,腐烂,太低的温度则会导致红薯变黑。

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冷藏室或存放在温度适中的地方非常重要。

2. 湿度控制:红薯在贮藏期间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太干燥的环境会导致红薯失水,皮变得干燥。

但是,太湿润的环境会导致红薯容易腐烂。

因此,在红薯周围放一些湿毛巾或者保持适当湿度的环境是有帮助的。

3. 避免晒太阳:红薯是敏感的食材,容易受到阳光暴晒的影响。

因此,在存放红薯的地方要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4. 排除烟草异味:红薯容易吸收周围的异味,特别是烟草的味道。

因此,在存放红薯的地方要避免放置烟草或者其他有强烈气味的物品。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红薯的状态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有任何腐烂或变质的迹象,应及时将其取出。

6. 保持分开存放:红薯容易互相感染,如果其中一个薯块腐烂,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薯块。

因此,最好将红薯分开存放,以防止腐烂的薯块影响到其他的薯块。

7. 避免冷冻:红薯不适合冷冻,冷冻后红薯的质地会变得粘糊糊。

总之,红薯在贮藏期间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定期检查红薯的状态,并将其分开存放,同时避免冷冻。

这些方法能够延长红薯的保鲜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一、收获
(一)适时收获。

无明显成熟期,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2℃-15℃时为最佳收获期。

(二)注意事项
1.选择晴天收获,避免雨天收获。

人工、机械起薯时要发力均匀,避免戳伤和损伤薯块。

2.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种薯、鲜食薯和加工薯)分别收获。

3.应去除薯块表面泥土,在粘土地或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生长的甘薯,采后应及时除泥;在沙质土壤生长的甘薯,抹去甘薯表面附带的泥土即可,要注意避免伤薯。

4.田间筛选,筛选种薯时,应剔除带病虫、腐烂、损伤、不完整、有裂皮、受冻、畸形及杂薯等;筛选鲜食薯和加工薯时,应剔除带病虫、腐烂、损伤、受冻及畸形薯等。

筛选过程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转运次数。

5.收获后,应避免暴晒、雨淋和霜冻。

6.收获、运输工具、容器应进行消毒。

可使用0.2%-1%的过氧乙酸或0.05%的二氧化氯稀溶液擦拭,或0.1g/m3-0.2g/m3的二氧化氯或6g/m3-10g/m3的硫磺熏蒸等符合食品添加剂要求的化学方法,或采用热烫、紫外线或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二、质量要求
(一)种薯。

种薯级别分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用种,各级种薯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各级别种薯质量要求
项目
允许率,%
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
纯度100.0 100.0 >99.5 >98.0 薯块整齐度≥90.0 ≥90.0 ≥85.0 ≥85.0 有缺陷薯≤1.0 ≤1.0 ≤3.0 ≤5.0 杂质≤1.0 <2.0 <2.0 <2.0 软腐病0 0 0 <1.0 镰刀菌干腐病和
腐烂
0 0 0 <1.0
茎线虫病0 0 0 ≤1.0 根结线虫病0 0 0 0 甘薯蚁象0 0 0 0 根腐病0 0 0 0 黑斑病0 0 ≤1.0 ≤2.0
(二)鲜食薯。

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鲜食薯质量要求
等级 重量 质量要求
一级薯 200g-400g
薯皮光滑无须根、形状整齐;薯块无畸形、无创伤、无开裂、无虫伤、无霜冻、无涝渍、无发芽、无黑斑病、黑腐病和软腐病及其他病害引起的腐烂
等;其中由损伤引起的缺陷不得超过 5 %,病害引起的缺陷不得超过1 %。

甘薯中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含量应低于食品中污染物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要求。

二级薯
100g-200g
三级薯
50g-100g
(三)加工薯。

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加工薯质量要求
等级 重量 质量要求
一级薯 大于300g
薯块无畸形、无创伤、无开裂、无虫伤、无霜冻、无涝渍、无发芽、无黑斑病、黑腐病和软腐病及其他
病害引起的腐烂等;其中由病害引起的缺陷不得超过
1%。

甘薯中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含量应低于食品中
污染物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要求。

二级薯
200g-300g 三级薯
100g-200g
三、贮藏设施准备
(一)检查。

贮藏前应检查库(窖)整体安全性、牢固性、密封性、保温性,通风管道的畅通情况,必要的风机、照明、监测等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清杂。

贮藏前一个月应将库(窖)内杂物、垃圾清理,彻底清扫库(窖)内环境卫生。

(三)通风。

贮藏前1-2周,应将库(窖)的门、窗、通风孔打开,充分通风换气。

(四)控湿。

对于气候比较干燥地区,应在贮藏前2-3周,用适量水浇库(窖)地面,使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

对于气候比较潮湿、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将库(窖)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散湿,并在库(窖)地面、墙壁摆放5-7 cm 厚的消毒秸秆,或在库(窖)地面铺放疏密均匀、清洁干燥的砖块、干木板等架空或垫底材料,垫层高10-15cm ,防潮湿,利通气。

(五)消毒。

按库(窖)体积,可使用1g/m 3
的过氧乙酸、或0.1g/m 3
-0.2g/m 3
的二氧化氯、或6g/m 3
-10g/m 3
的硫磺熏蒸24小时,熏蒸完毕后通风换气,排尽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并将燃烧余物打扫干净,防止污染。

四、预贮
在温度15℃-18℃、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下放置1周;或在温度35℃-38℃、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下放置2-3天。

要保持通风,预贮期间通风量要适当加大,确保甘薯表皮干燥和去除呼吸热。

五、贮藏
(一)贮藏方式。

应按不同品种、不同用途、不同等级分类贮藏。

堆放、码垛时,应轻装轻放,由里向外,依次堆放,贮藏总量不应超过库(窖)容量的65%,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贮藏库(窖)高度的2/3,堆垛与库(窖)顶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m。

适宜贮藏量根据贮藏库(窖)的总容积(m3)计算,按照每立方米650kg-750kg,由以下公式计算出适宜贮藏量:
适宜的贮藏量(kg)=窖容积(m3)×700×0.65
1.散堆。

自然通风库(窖)薯堆高度不超过 1.5m;具有地面通风系统的强制通风库和恒温库种薯薯堆高度不超过3m,鲜食薯和加工薯堆高度不超过4m。

2.袋藏。

有透气编织袋、网眼袋或麻袋多种包装形式,如使用有效宽度为550cm-650cm、线密度为111tex、经纬密度为36×36根/100mm-40根×40根/100mm的编织袋包装时,甘薯码放高度一般不超过6层,垛与垛之间留有观察过道,宽度不小于0.6m(可根据机械搬运作业需要确定)。

3.箱藏。

分木条箱、塑料箱或可防潮防腐蚀的金属筐多种包装形式。

如使用容积为1.8m3-3.6m3木条箱包装时,甘薯码放高度一般不超过6层,垛与垛之间留有运输和检查作业过道。

(二)贮藏条件。

温度一般控制在10℃-14℃,相对湿度80%-90%;贮藏库(窖)内CO2浓度不高于5%。

(三)贮期管理。

整个贮藏期间中,应最大限度的将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保持薯皮干燥,贮藏薯不发生冷害。

堆垛内外温差不超过2℃,库(窖)内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5%,并及时去除烂、病薯,尽量控制病害发生,抑制薯块过早发芽。

(四)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库(窖)体有无鼠洞,若发现鼠洞,应及时进行堵塞。

检查库(窖)周围的排水情况,注意防止雨水、地下水渗入窖内。

检查库(窖)体结构,发现库(窖)体裂缝、下沉等涉及安全的问题,及时处理。

经常维护库(窖)内照明、风机、温湿度监测等设备。

六、标识
每个贮藏堆垛及最小包装单元均应单独建立贮藏标识。

其中:种薯应包括品种、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级别、质量指标、生产商或进口商名称及地址、联系电话、产地、生产年月、净含量、种薯生产许可证号、种薯检疫证号、包装日期。

鲜食薯应包括品种、用途、产地、收获时间、等级规格、数量、入出库(窖)日期、保质期。

加工薯应包括品种、用途、产地、收获时间、等级规格、数量、入出库(窖)日期。

七、出库(窖)
选择晴朗、无风、气温高于9℃的天气出库(窖)。

装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控制好温度,避免冷、热造成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