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 666 333 311中国教育史教育家思想汇总(冲刺背诵版)
333教育综合背诵笔记

333教育综合冲刺背诵笔记目录目录 (1)第一篇:《教育学》 (3)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3)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3)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第五章教育目的 (4)第六章教育制度 (5)第七章课程 (7)第八章教学(上) (8)第九章教学(下) (9)第十章德育 (11)第十一章班主任 (12)第十二章教师 (12)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13)第二篇:《教育心理学》 (14)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4)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14)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16)第四章学习动机 (18)第五章知识的学习 (20)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20)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20)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21)第三篇:《中国教育史》 (24)第一章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24)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24)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28)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29)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30)第六章早起启蒙教育思想 (32)第七章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 (32)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34)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完备 (34)第十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建设 (36)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36)第十二章现代教育家的探索 (36)第四篇:《外国教育史》 (39)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 (39)第二章古罗马的教育 (39)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39)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41)第五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41)第六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43)第一篇:《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33的背诵顺序

333的背诵顺序
333教育综合有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本书。
一、背诵顺序
由简到难: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教原
由繁到简:教原—教心—中教史—外教史
二、背诵时间
花整块的时间来背诵:比如上午固定4个小时背诵333,睡前花一个小时回忆上午背诵的内容。
(遗忘曲线)
三、背诵技巧
1. 关键词法
比如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关键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有价值、引起关注
2. 口诀法
(1)德育原则:连长才疏智浅,还对我们二结合。
(2)《中国教育史》中的书院教学用一个口诀“门沿是方形的”来记忆。
“门”是指书院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沿”是指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便于记忆并无实义;“方”是指教学方法;“形”是指教学形式多样;“的”便于记忆并无实义。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
3. 录音
把自己背的内容录下来,然后睡前或者吃饭的时候听。
(推荐喜马拉雅APP)
如果不想录音,也可以自己去APP搜索关键词“教育综合333”。
4. 不要单纯只是口头背诵,可以选择背诵和默写相结合。
四、背诵小贴士
1. 利用零碎时间
2. 找到适合自己的背书时间
3. 选择自己最舒适的状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
4. 要有属于自己的逻辑框架。
《311教育学考研考试攻略(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中国教育史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古 代教育
第二部分 中国近 代教育
第三部分 中国现 代教育
外国教育史
前言
第一部分 外国古 代教育
第二部分 外国近 代教育
第三部分 外国现 代教育
教育学原理
01
前言
02
第一章 教育学和 教育
03
第二章 教育与社 会的发展
04
第三章 教育与人 的发展
06
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九章 社会规范 学习与品德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
01
前言
02
第一章 教育研究 概述
04
第三章 教育文献 检索
06
第五章 教育调查 研究
05
第四章 教育观察 研究
第七章 教育研 究资料的整理与
分析
第六章 教育实 验研究
第八章 教育行 动研究、教育叙
事研究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311教育学考研考试攻 略(中国教育史、外国教
育史、教育学原理》
思维导图PPT模板
01 中国教育史
目录
02 外国教育史
03 教育学原理
04 教育心理学
05 教育研究方法
【编辑推荐】 丹丹老师311教育学精讲高分笔记,速学速记 思维导图+背诵攻略 +知识点详解+真题链接+助记口诀+课后自测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依据大纲编写,在分析历年考试情况的基础上,以专业的眼光、务实的思想、帮助考生应试通关的 目标,对考试内容优化整理,突出实用性和高效性。 ★以大纲为依据,融合教材和命题观点 ★根据学科特点,通过知识框架快速构建各学科知识体系 ★对重点难点内容深入解读,主次分明 ★注重对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攻略+助记 ★结合真题和实例分析讲解,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
2023-2024硕士研究生统一笔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含答案)

2023-2024硕士研究生统一笔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学记》中“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A.小学B.大学C.乡学D.塾2.形式训练说强调的迁移类型是:()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特殊迁移D.一般迁移3.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A.初等教育均衡发展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C.高等教育大众化D.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4.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A.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B.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漳南书院、茅山书院C.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D.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象山书院5.某班数学平均考试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9分,学生A分数为70分,那么,学生A的标准分数为()A.1.5B.-1.1C.1.67D.0.46.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是()A.使学校类型统一化B.全面批判西方教育理论C.新大学运动D.提高教育质量7.杜威所谓教育的内在目的是指()A.教育过程中的目的B.学校系统中的目的C.教育以人格发展为目的D.教育以知识掌握为目的8.在报纸上被评价为“夫试行……制度最大目标,厥为使政治学术化一语。
而一年来,现象之呈露,无一非为学术之官僚化”。
这个制度是()A.大学区制B.戊辰学制C.教育独立化D.训育制度9.从19世纪70年代四批留美幼童的籍贯看留学意愿和本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当时留美幼童求学最多的两个省份是()A.福建、广东B.江苏、浙江C.浙江、福建D.广东、江苏10.关于问卷编制,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A.题目不要太多B.问题表述要简洁C.避免使用让人感到紧张或有压力的用语D.要尽量使用专业性术语11.近代以来我们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同时,还有其他有优越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A.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队教学B.个别教学小队教学小组教学C.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D.小队教学分层教学小组教学12.某研究者对15位优秀乡村教师的教学日记进行了逐级编码分析,以探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A.行动研究B.叙事研究C.民族志研究D.扎根理论13.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关于学生内隐学习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该研究属于A.基础研究定性研究B.基础研究定量研究C.应用研究定性研究D.应用研究定量研究14.现代学制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多种,我国学制的类型是()A.单轨型B.双轨型C.三轨制D.分枝型15.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关系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有操作性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16.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校的表述错误的是()A.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B.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C.医学、建筑学和法律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D.雄辩术教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7.强调古典自由教育,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对美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潮是()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C.要素主义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18.下列学校是拜占庭时期的大学是()A.君士坦丁堡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巴黎大学19.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中,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以下不属于程序教学理论主张的是()A.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B.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C.学科本位的教学内容D.程序教学方法20.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其认知与行为的特点有()A.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征B.认为别人比自己聪明,那是天生的结果。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终结版)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终结版)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终结版)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问题的科学。
在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背诵教育学要点是掌握和理解教育学核心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总结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重要知识。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的自由、完善和幸福为使命。
2.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教育学是研究这种实践的科学,教育学以教育为对象,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和系统化表达。
3.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和目的,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学科范畴教育学的学科范畴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
它们分别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
2.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目的和价值的学科。
它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全面人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是人的自由和幸福。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的社会发展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心理治疗理论等。
5.教育方法学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学科。
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交往式教学等。
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1.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发展与改革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教育制度变革、教育结构优化、教育管理改革等。
2.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关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反作用,以及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333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背诵(打印版)

333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背诵(打印版)中国教育史1.西周的教育制度:① 在政府中学习;②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分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学习内容为“乡三物”,由大司徒负责;③ 大学和小学:皇帝设立了一所大学,名为毕永;王子们建立了一所大学,名为“潘宫”;④ 家庭教育:教师在7岁时分为男性和女性。
2.“六艺”教育:① 礼仪的作用:理顺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② 音乐的功能:音乐是一切艺术教育的总称,包括德、智、体、美等各种教育因素;③ 礼乐关系:“礼”是道德行为的外在规范,“乐”是道德精神的内在修养;④ 射击和防守:军事技能训练;⑤ 图书数量:小学学习内容;《诗篇》是西周时期的一部小学教材。
3.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① 私立学校兴起的原因:政治经济的下行导致学术文化的下行;官方学校的衰落;士人阶层的兴起和培养士人的盛行;②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③百家争鸣对教育的作用:“百家争鸣”必然推动教育实践的活跃、教育思想的繁荣、教育理论的发展。
5.齐国稷下学宫:6.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7.孟克的教育思想:①“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②“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③“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④道德修养的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⑤教学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教育学——记忆口诀汇总

教育学——记忆口诀汇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和掌握教育学知识的过程中,记忆口诀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教育学相关知识的记忆口诀汇总:1.教育目的:育人为主,全面发展。
2.教育任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3.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4.教育模式:个别差异,群体差异。
5.教育途径:教室授课、实地考察、社会实践。
6.教育评价: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综合评价。
7.教育原则:8.教育方法:直接教法、体验式教法、合作学习法。
杜威、佛洛伊德、马克思。
10.教育学派: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11.教育言论:教育无止境,教育需要耐心,教育是光,教育启迪心灵。
12.教育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
13.八育理论:智育、体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法律教育、军事教育、心理教育。
14.教育评价理论:标准评价、综合评价、发展评价。
15.教育机构: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
16.教育活动:托幼、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7.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别差异、连续性、群体差异、子女教育影响力。
19.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德育、因材施教。
20.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校管理。
以上是教育学相关知识的记忆口诀汇总,通过口诀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教育学的知识点。
当然,要真正掌握教育学的知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实践。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中国教育史》讲义(背诵版)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1)时间与历史条件: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
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社会需要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
(二)原始学校的形态1、舜、虞时期:--萌芽--序;序是我国学校教育最初的形态,标志着我国教育的萌生。
2、夏朝:--雏形--序、校3、商朝--发展时期,较为完备---库、序、学2、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民间无学术,也就无学校教育可言,只有广义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而此类教育通常都是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西周的政治体制是领主贵族制度,诸侯、大夫都有自己的世袭领地,政府的官职也多是世袭的,史称“世卿世禄”。
在这种体制下,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的学校教育,其对象必然以贵族子弟为主,即所谓“国子”,他们的教育自然由官方来安排。
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
官吏既负行政职责,也有教学的任务。
比如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称大司乐,负责祭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礼乐官,同时兼管国学教育事务。
大司乐属下的一些官员,如师氏、保氏、大胥、小胥、乐师等就是国学的教师。
此时的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尚未分离,教育与政事合一。
国学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国家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如祭祀、乡射、献俘等活动都在国学进行。
各级乡学也是地方举行乡饮酒礼、乡射礼、士人议政、养老尊贤活动的场所。
政事活动本身也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参与政事的过程中接受各种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 人性由“天”创造,中品人是主要的 教育对象
王充
“性三品说”(唯物);
培养“鸿儒”,最看不
人性并非受于天命,而是由“气”构 起专经传授的教师,对
成,教育对人性形成发展的作用
文吏最持批判否定态度
人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 颜之推 有无知识决定着社会地位的高下;
从“利”的角度,知识是谋生手段
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 教育,培养治国人才, 提出对各种人才的培养
康有为 平等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还保留着明显的封建色彩
才;派游学、译西书;倡平等、重女教
近代教育 体系的建 立
“开民智”、“伸民权”
培养“新民”
《论师范》,师范教育是各类发展的基础 《 主张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
梁启超 “开民智”是国富民强的第一要义。 即有独立人格和权利义 论女学》,女子教育应与男子教育平等 《论 国内最早提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学制的人;
主张“施仁政”,中心是“民本
”思想,教育是“得民心”的最
有效手段
“六经”,尤重礼、乐
闻见知行;
儒、法合流的关键人物,总结诸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主导,代 子百家的第一人;
表了极端尊师的传统流派
传经、保存先秦儒家经籍;
开创了“外积说”
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 ;
主动,强说人、行说人;
科技和思维训练,辩论术(察类明故)、判 创造,述而又作
主义教 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教育是什么”是研究教育本质的 美、劳、群全方位教育,发展青年的知、情、意、行使之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述教育原理的专著
育) 根本问题;教育由经济和政治决定,并对其影响
”。最重要的原则是提倡自动自律,培养主动精神
某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地位:一贯的、整体的
黄炎培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第一定义) 、正统的
“四大教育”
“三大方式”(如何实施“四大教育”)
晏阳初 要解决中国“愚、贫、弱、私”四大社会病症,必须有针对性 学校式教育,总枢纽,对青少年最适宜,初、高级平民学校是希望所在
(乡村教 地实施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 社会式教育,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教育形式
育实验) 育,其中以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六府”、“三物”;
去实践,以获真知;不仅是教学 史、艺能、理学、帖括。除后两
方法,也是教育目的
斋应时制,其余皆实学
《劝学篇》,内篇专讲“中学”,外篇专讲 “中体西用” “西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最早表述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 张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大同书》,变法失败后才发表。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其重视学前教育、主张男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变科举、废八股;兴学校、育人
(“生活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
教育”) “社会即学校”,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
保生”;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提出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身处社会的杂艺、农业生产知识
言;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
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辅佐之; “道”是衡量和选择教师的根本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应该“相互为师”,冲破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
儒学的卫道者,从汉代儒家经学 到宋明理学;《师说》中国古代 第一篇论述教师问题著作
重选举以选贤才
通览古今
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问”(问难); 反对“但拘一经”、“记诵章句”,主张“贵通、贵用”; 知物由学;见闻为、开心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效验
德与艺;德是根本,树立儒家仁义信念,最 严与慈相结合;对待子女以同样 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
终目的是实践仁义;艺是基础,广博知识、 的爱护和教育标准;重视通用语 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
小学,“学其事”,重在打基础;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 《四书章句集注》,最权威的一
大学,“明其理”,教材主要是《四书》和 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种注解。“四书”地位超过“五
《五经》。《四书》是大学的基本读物
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经”成为官定必读注本
“六经皆史”,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 “随人分限所及”,“分限”即学生认识水平和限度;
可作为教学内容;但知识如果不融入“心” 批判教育束缚摧残儿童;乐是心中本体,教育要激发儿童乐学情
中,是不可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
绪;给儿童“诗歌”、“习礼”与“读书”三方面教育
学校将讲学与议政紧密结合,既培养人才, 集讲学和议政于一身 又监督政府、议论政事利弊
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对中国近 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君主专制、反 封建教育起了启蒙作用
典型的“教育救国论”
务并重思想的新国民 幼学》,学以致用,反对脱离实际
1986年《请推广学校折》,筹办京师大学堂之议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中国最大的忧患是民贫、民愚、民弱,其中以愚为最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对于“中体西用”思想,严复持否
严复 重,“唯急从教育上着手”;用资产阶级的德、智、体三育取代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
断言论是否正确(三表法)
揭开“百家争鸣”的序幕; “察类明故”,中国古代逻辑理 论的开创者
“法自然”; 反对过多人为说教、干预、引导
“逍遥”,追求个人精 “天道”(自然之道) 神解脱
提倡对现有知识和学习的怀疑 否定孔子的仁义道德; 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作用
“人性利己说”; 法家 用法制改造人性不良品质
私人讲学 的兴起与 传统教育 思想的奠 基
孔丘 孟轲 荀况 墨家 道家
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思想
教育实践
社会性作用:庶、富、教
学而优则仕
个人性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善论”;
明人伦,即父子有亲、
人性先天固有:仁、义、礼、智;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找回散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教学的基本方法) 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由博返约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整理修订了“六经”; 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述教 育作用的第一人
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持志养气、动心忍 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深造自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 形成“思孟学派”;
肯定、对主观作用的提倡
(职业教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
育) 在于解决人民生计问题
有业者乐业
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敬业乐群; 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科学化 ;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存、知识与技 能并重”
1916,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 1917,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发表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 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理论与实 (乡村教 解决之道 依靠乡村建立新的乡村文 为原则,重视精神陶冶)、高级部(培养乡村建设干部);
践
育建设) 化俗,恢复伦理本位的社会秩序
乡农学校,学校式与社会式结合,课程分为“恒常”与“特殊”
精神陶冶 以民族精神为核心 1929年在河南辉县创办了河南村
合理的人生态度与修养方法的指 治学院;
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活教材,书本是活教材的补充; 组织形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幼稚园——鼓楼幼稚园;
式打破了惯常的学科中心的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 ”,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 1941年创办《活教育》,标志着
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体系——“五指活动”
的责任是进行有效指导
“活教育”理论形成和开始
欲,恢复本心,即“致良知”
欲”
“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改变国家政事之是非标 准由天子一人决断的专 制局面
道德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正谊明道、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 强勉行道、明于性情、必仁且智 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义、礼、智、信”
韩愈
“性三品说”; 人生来具有仁、礼、信、义、智; 教育作用的发挥要受人性的制约
发展教育是为政之本; 伯乐相马,人才并不难 得,关键在识别培养
朱熹
“性三品说”;
读书穷理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
”,使“人心”服从“道心”
“致良知”、“学以去其昏蔽”; 最终目的在于去除人
王守仁 良知就是天理。教育的作用是去除人 欲,即“存天理,灭人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 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陶行知 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并实验;
点、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对中 1931年在山东邹平主办了山东乡
国历史文化的分析
村建设研究院
“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 育”)
“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育”的教学论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批评传统教育把书看做唯一材, 以“做”为出发点、核心基础“ 开创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
理学教育 思想的批 判与反思
近代教育 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