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PPT
合集下载
《八声甘州》课件

柳 永
八 声 甘 州
导入: 在北宋词坛史上有一位自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词人,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浪漫绮
丽,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缠绵,有倚红畏翠、 “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洒脱不羁。然而他的词作却妇孺皆知,老少同喜,
以致达到了“凡饮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盛况!他就是——柳永!
和张先的诗词作的“无理而妙”评论时说:“写情到真处好,到痴处亦好,痴者,
思虑发于无端也,情深者往往因无端之事作有关之想也。”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3)想佳人,江楼顒望,误几Fra bibliotek、天际识归舟。——诗从 对面飞来
• •
一、刘永简介 1.词人概况。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是北宋
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也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 全面革新的词人,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 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 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 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 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 能歌柳词”,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 市民的生活,善写“羈旅行役”的离愁别恨。 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 雅俗共赏。著有《乐章集》。
(2)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无理而妙”。
“无理而妙”的说法是清代词论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对唐代诗人李益和宋代
词人张先的诗词作评论时概括出来的。 “唐李益《江南曲》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张先《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 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 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所谓“无理”,乃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而言;所谓“妙”, 则是指其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各种复杂感情以及因 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鉴赏者所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在文学中,无理和有情, 常常成为一对统一的矛盾。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提到贺裳对李益
八 声 甘 州
导入: 在北宋词坛史上有一位自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词人,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浪漫绮
丽,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缠绵,有倚红畏翠、 “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洒脱不羁。然而他的词作却妇孺皆知,老少同喜,
以致达到了“凡饮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盛况!他就是——柳永!
和张先的诗词作的“无理而妙”评论时说:“写情到真处好,到痴处亦好,痴者,
思虑发于无端也,情深者往往因无端之事作有关之想也。”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3)想佳人,江楼顒望,误几Fra bibliotek、天际识归舟。——诗从 对面飞来
• •
一、刘永简介 1.词人概况。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是北宋
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也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 全面革新的词人,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 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 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 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 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 能歌柳词”,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 市民的生活,善写“羈旅行役”的离愁别恨。 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 雅俗共赏。著有《乐章集》。
(2)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无理而妙”。
“无理而妙”的说法是清代词论家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对唐代诗人李益和宋代
词人张先的诗词作评论时概括出来的。 “唐李益《江南曲》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张先《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 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 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所谓“无理”,乃是指违反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而言;所谓“妙”, 则是指其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各种复杂感情以及因 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鉴赏者所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在文学中,无理和有情, 常常成为一对统一的矛盾。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提到贺裳对李益
八声甘州.优秀精选PPT

❖
《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
翻入中国。”《伊州》《甘州》《梁州》诸曲,音节慷慨悲壮,柳永精
通音律,用来抒写他贫士失意的感慨,有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注释
❖ 1.选自《乐章集》。八声甘州,词牌名。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4.关河:关隘山河。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 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 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来年踪迹,何事苦淹 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词牌名
❖ 《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玄宗时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
二﹑ 《八声甘州》分析
❖ 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的手法 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
先写雨景 再写雨后: 眼下(“当楼”)
近景(“是处”) 远景(“东流”) 景中融进了词人的愁思, 增添了词人的愁思。
❖ 词的下片:写游子思归。先写自己 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归思”), 然后推想家乡的佳人切盼自己的回 归(“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最后写对佳人的抚慰(“争知我”) 由现实—想象—现实,反映了词人 起伏翻腾的思绪。
三、词的艺术特色
唐玄宗时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宋代《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
❖❖ 情抒景情交的融曲、折情、景细相腻生、深婉 如怎红如凝凡不不远二王苒”若若 若叹回词苒原《么,《愁大忍知景﹑国苒今《《《息家的苒名八 知 翠 八 , 曲 心 一 ( 维 , 所 象 象象 这 的 下 , 三《声道,声愁就登切“说同传八八 八些船片同变八甘我指甘绪本上景东过“《声声 声年。:“,声州,代州凝宫高语流:荏八甘甘 甘来写荏字甘》倚花》聚调山皆”“苒声州州 州的游苒耆州云着草云化制下情)昔”甘》》 》行子”卿》:栏树:解引看语人,州,, ,踪思,,分‘杆木‘不、远也论指》即即 即,归指福析霜的。霜开序方。诗光,是是是为。光建风时风。、,词阴《用用 用什阴崇凄候凄慢眺有流乐其其 其么流安紧,紧、望景逝章法法 法苦逝人,正,近渺语。集于于 于苦。。关这关、茫、》‘‘ ‘地河样河令遥情入中中 中长冷的冷,远语“吕吕 吕期落愁落盖的之仙调调 调停,思,度故别吕’’ ’留残深残曲乡。调。。 。在照重照者,”异当。当常渴。乡楼楼态求?。。。回想家起的心心上思人难,以正收在拢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
宋词5-柳永八声甘州(上课用)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33岁),宋真 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 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 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 著名的《鹤冲天》: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 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 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大范围、大尺度、广 阔辽远,景物繁多,气象 雄阔,符合登高临远的角 度。营造氛围,渲染环境, 为下片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上片绘景,下片抒情
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如何写的?
从词中“望故乡”“归思”“想佳人” 等词句可看出表达了“思归、思乡”的情 怀。 用了从对方着笔的手法,先写自己的 思念,再写远在家乡的佳人对自己的思念, 然后又写自己的思念,虚实结合,抒情浓 烈而深挚,绵绵不绝。
八声甘州
柳永
慢词:
慢 词
依慢调填写的词,称作慢词。唐宋时,词 与曲合,便以节奏的缓急而区分乐曲,节奏舒 而缓者称为慢调,简称为慢。慢曲子与急曲子 相比,声调延长了,因此,慢词的句数、字数 也随之增加了。北宋时,柳永应教坊乐工请求, 依新兴慢曲大量填词,以后词家纷纷效仿,慢 词便盛极一时。慢调与长调共同之处是字数较 多,但在唐宋时,慢调与长调的意义是不同的。 长调是就词的长短而分,慢调则是就曲的急缓 而别。
• 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 声甘州》“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 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
《八声甘州》

最有名的还是莫过于李清照,是宋最杰 出的女词人。《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些寻愁的人,常 常说这句话引以自慰……伤感的婉约词 如同悲怆的宋史一样,血和泪相交融着。
王静安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学创 作中情是最可贵的,这使我想起了白居易《与元 九书》中的一段话:“感人心者,莫根乎情,莫 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清,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 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 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 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 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 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 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 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 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 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
重难点问题
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理出抒情 层次。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倒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 词以一“对”字领起,先描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 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 “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飒; 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 人生如寄的感伤。 写景中无不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 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 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八声甘州》ppt课件

乐章集凡一百五十 馀曲 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 田蹊径 柳氏家 法 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
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 之大 其词对后 世词家及金元戏曲 明清小说有
重大影响
柳词内容有三类:
1 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 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 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 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 们的深切同情的;如 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 恨的;如 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 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 迷 仙引
3 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雨霖铃 八声甘 州 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八声 甘州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 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 铃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八 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 词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受 怀人——想佳人
二 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分析上片:
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时间 天气 作者所见所感入手
时间——暮秋 傍晚暮雨 清秋残照 天气——雨 风潇潇 霜风凄惨 所感——霜风凄惨 所见——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 江水东流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赏;认为此 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为什么
八声甘州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
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排行第七;人称柳七;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在扩大词境 发 展慢词 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 之大 其词对后 世词家及金元戏曲 明清小说有
重大影响
柳词内容有三类:
1 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 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 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 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 们的深切同情的;如 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 恨的;如 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 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 迷 仙引
3 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雨霖铃 八声甘 州 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八声 甘州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 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 铃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八 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 词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受 怀人——想佳人
二 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分析上片:
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时间 天气 作者所见所感入手
时间——暮秋 傍晚暮雨 清秋残照 天气——雨 风潇潇 霜风凄惨 所感——霜风凄惨 所见——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 江水东流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赏;认为此 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为什么
八声甘州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
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排行第七;人称柳七;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在扩大词境 发 展慢词 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停留在异乡?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PPT

诗人趣事
诗人的那些不被知晓却很有趣的传闻和故事。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 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 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 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 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 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 填词柳三变”。
眠花宿柳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 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 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 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 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 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 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歌伎是柳永 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 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 了他的文学地位。
写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 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 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苏轼《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古诗词PPT

基本内容
字词注释
谢公雅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虽为大臣, “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造讽海之装,欲经 略初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 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 “西州路”三句:《晋书·谢安传》载:安在世 时,对外甥羊昙很好。安死后,其外甥羊昙“辍 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某次醉酒,过西州门, 回忆往事,“悲感不已”,“恸哭而去”。 西州, 古建业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 州刺史治所,以治所在城西,故称西州。
诗词赏析
词作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 分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写江潮“有情”而 来,却终“无情”而归,似有情而实无情。“几度 斜晖”的发问,又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上潮水 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则是天地无情,万 物无情。“俯仰昔人非”写人世转瞬万变,如同梦 幻,这又是社会人生的无情。对此无情的人生,词 人的态度却很乐观,“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 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因而他能超脱时俗, “白首忘机”。这种达观的思想,在苏轼词中表现 得极为普遍,而在这首词中则更明显,词人俯仰天 地,纵览古今,得出的结论“一切无情”。因此, 他的“忘机”,就带有深刻的了悟性。
基本内容
字词注释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见《列子·黄帝》, 传说海上有一个人喜欢鸥鸟,每天坐船到海上, 鸥鸟便下来与他一起游玩。一天他父亲对他说, “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于是他 就有了捉鸟的“机心”(算计之心),从此鸥鸟 再也不下来了。这里说苏轼清除机心,即心中淡 泊,任其自然。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 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苏轼《和子 由送春》:"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 相得:相交,相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想佳 人妆楼用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 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 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 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 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 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 苦地长期在异乡停留? 想那佳人,正在华丽的 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 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 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 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 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其实,柳永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 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 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 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 高志须酬。”
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 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 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 首发牢骚的词,说我没考上有什么关系呢?只 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 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 把它换来喝酒唱歌。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 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 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 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
自由朗读上片,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 雨景图。“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 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 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冷落、夕阳残照展现骤雨冲 洗后苍茫浩阔、清寂寒凉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 峻肃的悲秋气韵。“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 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 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 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 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1、自由朗读上片,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有人说上片“一番洗清秋”中“洗”用 得非常好。你同不同意?为什么?
3、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如何写的?
小结
• 这首词上阕写景,以暮雨、霜风、江 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图 。 下阕抒情,表现了词人的思归怀远之 情及羁旅之苦。艺术手法上写景抒情 融为一体,加上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 将词中思乡怀人之意,抒写得淋漓尽 致。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 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 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 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 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 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洒江天)
柳 永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 对潇潇、暮 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 雨洒江天,一番 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 洗清秋。渐霜风 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 渐地迫近,关隘、山河 凄惨,关河冷落, 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 残照当楼。是处 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 红衰翠减,苒苒 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 物华休。惟有长 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 江水,无语东流。 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 东流淌。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了解作者
柳永 (约980--约1053年), 原名三变,字耆卿。
柳永“奉旨填词”
柳永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俚俗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 “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可见,流行的程度远远超出 了现在歌坛上的“四大天王”。他称自己是“奉旨填 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 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 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 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 名字勾掉了。 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 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 词。”从此他流连在歌馆妓楼,他身上的文学才华 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 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至景佑元年 (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 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苏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有人说上片“一番洗清秋”中“洗”用得非 常好。你同不同意?为什么? “洗”有冲刷的意思。秋天本已萧瑟, 再经雨水的“洗” ,就更加空旷洁净,突出 了雨的大,照应“潇潇暮雨”,让人产生凄 凉之感,为后文的抒情做好铺垫。 。
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 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如何写的? 从词中“望故乡”“归思”“想佳人” 等词句可看出表达了“思归、思乡”的情 怀。 用了双写的手法,先写自己的思念, 再写远在家乡的佳人对自己的思念,然后 又写自己的思念,虚实结合,抒情浓烈而 深挚,绵绵不绝。
古诗从对面写举例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 重要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