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意义说明

合集下载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发布时间:2009-3-9 被阅览数:40 次作者:检验科免疫室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的临床意义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大多数的化验室如今用血清中的铁来评价铁的状态,包括总铁结合能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

然而,这些参数有一些局限性:在紧张状态或受感染的情况下,血清中铁的水平就会降低。

并且血清中铁的波动也非常大,在几天间,甚至一天之内的差别也会很大,这会影响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值。

总铁结合力的特异性较高,但是灵敏度较差。

转铁蛋白饱和度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测定铁蛋白的主要缺点是,在炎症状态下铁蛋白的量也会升高。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缺铁,铁蛋白水平也会表现为正常,甚至稍高于正常。

所有的这些局限性都可以在改用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来评价铁水平时被克服。

转铁蛋白受体是一穿膜的糖蛋白,它倾向于结合已经结合了2价铁的转铁蛋白,并且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所有的体细胞都在其表面表达转铁蛋白受体,但75-80%的转铁蛋白受体存在于骨髓的红细胞样细胞的前体中。

肝和胎盘的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密度也很高。

转铁蛋白受体的细胞外部分经剪切后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它与细胞上的受体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

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是否缺铁。

由于它是一个极为灵敏的标志物,诊断结果可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相区别。

又由于它与红细胞生成的量有关,因此它可作为监测红细胞生成治疗效果的最早的标志物。

在缺铁性贫血发生时(此时的临床症状还不明显),铁的消耗尽首先表现为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但此时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仍然正常。

在第二阶段,缺铁造成了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此时的贫血就伴有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不足。

随着这些参与正常生理功能的铁的缺乏,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的浓度就增加了。

用铁蛋白水平诊断贫血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因为它只能用来表征贫血初期短时间内的行为,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邓少丽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年(卷),期】2000(021)001
【摘要】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血清中转铁蛋白受体的水解片断,其表达是由铁在mRNA水平上来调节,与铁蛋白其同反映红细胞生成速率和铁贮状态。

sTfR可鉴别诊断小细胞性贫血、慢性炎症继发性贫血等疾病,并可监测肾衰性贫血的药物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邓少丽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6.04
【相关文献】
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与血清铁蛋白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合并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J], 章莉;蔡利
2.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柏晓松;金立钢;刘云
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J], 董梅;佟爱华;杨彩娥;孟祥红;李艳艳
4.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在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中的临床价值 [J], 刘
艳红
5.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转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 李白恩;陈慧琴;张琦;胡斌飞;郭红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铁蛋白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
铁蛋白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位于细胞表面,负责与铁离子结合并将其引入细胞内部。

铁蛋白受体主要包括转铁蛋白受体1(TfR1)和转铁蛋白受体2(TfR2)两种类型。

转铁蛋白受体1(TfR1)分布广泛,主要在体内吸收铁的细胞、生长迅速的细胞和癌细胞表面表达。

TfR1通过与转铁蛋白结合,促进铁的内吞作用,将转铁蛋白中的铁离子释放到细胞内。

转铁蛋白受体2(TfR2)主要在肝脏和其他组织的细胞膜上表达,与TfR1不同,它不参与铁的内吞过程,而是通过与转铁蛋白结合,调节体内铁的吸收和代谢。

转铁蛋白受体在铁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体内铁平衡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一些疾病如贫血、铁缺乏症和一些肿瘤等与转铁蛋白受体的异常表达或功能异常有关。

为了研究转铁蛋白受体在疾病中的作用,科学家通常会进行相关转铁蛋白受体的研究,包括对其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转铁蛋白受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血清可溶性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可溶性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铁蛋白受体(STRF)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以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时设缺铁性贫血(IDA)组35例,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30例,慢性贫血组(ACD)36例,恶性肿瘤组32例,分别检测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缺铁性贫血,慢性贫血伴缺铁组的STFR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

结论STFR可以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较敏感指标。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受体诊断贫血为一种常见性疾病,据调查,全世界约有25%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群。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疾病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疾病。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S)等作为铁缺乏的主要诊断指标,但各指标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而骨髓小粒铁染色(SF)则是目前临床诊断铁缺乏的金标准,但是具有创伤性的特点又难以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

所以寻找一种有效、便捷的诊断铁缺乏的方法尤为重要,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被认为是继血清铁蛋白之后诊断性疾病的重大进展。

本文通过对SI、SF、TIBC、STFR的测定旨在探讨STFR在铁缺乏症诊断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1.1正常对照45例全部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岁,要求血红蛋白(Hb)>120g/L,红细胞数(RBC)>3.8×1012/L。

缺铁性贫血(IDA)组35例,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30例,慢性贫血组(ACD)36例,恶性肿瘤组32例,选择要求Hb<80g/L,RBC<2.7×1012/L。

1.1.2标本采集 STFR测定采静脉血排除溶血标本-20℃速冻保存批量检测,应用芬兰ORION试剂,血常规检测采用美国雅陪CD3700五年分类学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

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徐丽华;姚玉前;张克琴【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法对4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清SF、Tf和STfR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儿作比较。

结果缺铁性贫血患儿在治疗前血清SF、Tf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而STfR水平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1个月后则与正常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血清STfR水平与SF、Tf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r=-0.4925,-0.6011,P<0.01)。

结论检测缺铁性贫血患儿血清SF、Tf和STfR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疗效和预后判定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579-579,580)【关键词】贫血,缺铁性;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作者】徐丽华;姚玉前;张克琴【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2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R556.3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小儿贫血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

血清SF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2],Tf在肝脏中的合成代谢的影响、铁的缺乏导致合成增加,铁负荷过重则合成降低,因此,Tf可用诊断隐性缺乏和铁过量[3]。

STfR是新的铁参数,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4]。

本文报道缺铁性贫血患儿铁剂治疗前后血清SF、Tf和STfR水平的变化,并就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

1.1 资料患儿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5岁。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急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h m li ae i A e o t n m a( HA ) Meh d s f e e c d b L S 1c i rnw t v r u H yc . to s T R w r d t t yE I A i 3 h de i a o s A.R s l s f ( 9 4 e ee n l h i A 3 )w ss n i nl hge H ru a ot l( 3 8±33 ) n o L ( 1 .6 m l / n= 1 a i ic t i ri A A gopt ni cn o 1 . g fa y h n h n r .5 m l f n=1 ) ( < 2 P 0 0 ) TR w s oivl cr le i t uoy o n ( = .0 。P< . 1 .C nls n sf a eue v1 . 1 ;sf a p si y o e t wt r i l t cu t r 0 8 1 te r a d h ec c e 1 0 0 ) o cui TR cnb sdt ea o o .
h a I h — i ,e a.D p r etfH m toy fl t o i lfG inMei l ol e ul 4 0 1 hn u ,LU Z i pn t 1 eat n o e ao g ,A i e H s t u i dc lg ,G in5 10 。C i g m l i ad pao l aC e i a 【 btat A s c】 Obet e o xlr tes nf acs f o al t nf ri rcpo sf nt i ns f ct r jci T poe h i iene o l be r s r t eet TR)i h da oio u v e g i s u a e in r( e g s a e

血透患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血透患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 总铁 结 合

力 ( T IB C

) 转铁 蛋 白饱 和 度 ( T S )




清促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 s E p o )
<

C 反 应蛋 白
s T IR


将 结 果进 行 组 间 对 比

结果
两 组 在 I t b H CT S F



SI TIB C 以 及 Ts 方 面 差

P
0 1

) 与

sF 呈 SF
负相 关 ( r
=

0

523
<
0 1
) 与

TS 呈

负相 关

(
r
=

0
325
P
r
<
0 0 1

)

多变 量 逐 步 回 归 分 析 表 明

s
E po

是 两 个 能 够独 立 影 响 s T f R 水 平 的 因 素

结论
HD
患 者接 受
Hu Epo
治 疗 时 循 环 中 s T f R 水 平 是 反 映 骨 髓 红 细 胞 生 成 活 性 的 良好 指 标 反 映 了 H D 患 者 铁 的 贮
维普资讯
q A ( 1t a A c a d M e ( j W e i f a
n
g
1 d 30 4

No

1
2008 》
血 透 患者 可 溶 性转铁 蛋 白受 体测 定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含铁的铁蛋白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TfR存在于许多细胞的表面,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的蛋白水解作用衍生过来的。

在血清中sTfR 和不同的转铁蛋白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与组织转铁蛋白受体总量成正比。

血清中的sTfR是膜表面受体的酶切形式,膜表面受体主要表达于各阶段骨髓幼红细胞膜表面,以中、晚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表达最为明显,在调节细胞铁摄取和维持机体铁稳态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sTfR水平反映了体内铁状态。

铁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质,sTfR是功能性铁状态的一项特异性检测指标,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怀孕等。

因此,在炎症、慢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活跃的状态,sTfR更能准确反映机体内的铁缺乏状态。

临床意义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见于溶血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下降:慢性肾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后贫血、慢性病贫血。

•红细胞生成增多时升高.•不受炎症影响.•铁过剩时减少.•区别IDA 和ACD.图1 转铁蛋白受体(sTfR)介导细胞吸收铁蛋白图2 Ferritin和sTfR通过铁调素参与机体铁代谢平衡图3 sTfR的临床应用参考范围表1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单位正常范围mg/L<1.03nmol/L<14参考文献:1、S Kolias, H Nikolaou, P Eleftheriadi, N Sakarelou, A Fortis, M Laskou, N MaguinaCrit Care. Measurement of 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 (sTf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2001; 5(Suppl 1): P108.2、A Zoli, L Altomonte, L Mirone, M Magaró, B M Ricerca, S Storti, A Candido, M Bizzi. 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n Rheum Dis. 1994 October; 53(10): 699–7013、杨文睿,熊媛媛,张莉等.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早期疗效预测中的意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年8月第34卷第8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意义说明
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含铁的铁蛋白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TfR存在于许多细胞的表面,但是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TfR大部分存在于活性细胞上。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的蛋白水解作用衍生过来的。

在血清中sTfR和不同的转铁蛋白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血清中的sTfR大约80%来源于早期的红细胞,当红细胞生成活性增加特别是铁缺乏时会引起sTfR合成的增加,从而使血清中sTfR浓度的升高。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意义如下: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ACD)的鉴别诊断。

在铁缺乏早期就已观察到sTfR浓度的升高。

sTfR是功能性铁状态的一项特异性检测指标,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怀孕等。

在临床实践中,血清铁蛋白、sTfR和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准确分析病人铁缺乏的状态,这些分析物表明铁缺乏的不同阶段。

(2) 可预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

(3) 在健康人群中,体内高的铁贮存预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NIDDM是铁过多性疾病的一种普通的并发症;例如血色素沉着症。

NIDDM的危险性和铁过多的量有关,高的铁贮存和低的铁贮存的人相比发生NIDDM的危险性增高2.38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