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合集下载

小儿HbH病血清中sTf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小儿HbH病血清中sTf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9月第17卷第26期·临床研究·小儿HbH 病血清中sTfR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赖梅梅于霞廖志勇沈伟刘成桂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0091[摘要]目的研究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血红蛋白H(HbH)病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79例HbH 病患儿为病例组,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非缺失型组26例,缺失型组53例,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血清sTfR、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数目(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分析HbH 病患儿血清sTfR 水平与血液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病例组缺失型(-α3.7/--SEA 、-α4.2/--SEA )占67.1%,非缺失型(αCS α/--SEA 、αQS α/--SEA 、αΔ30α/--SEA )占32.9%。

缺失型组和非缺失型组血清sTfR、SF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b、RBC、MCH、MCV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非缺失型组血清sTfR、MCH、MCV、SF 水平高于缺失型组,而Hb、RBC 水平低于缺失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病例组患儿血清sTfR 水平与血清MCH、MCV、SF 呈显著正相关(r =0.621、0.734、0.521,P <0.05),而与RBC、Hb 呈显著负相关(r =-0.721、-0.675,P <0.05)。

结论血清sTfR 水平与HbH 病患儿贫血严重程度、铁代谢情况有关,有可能成为反映患儿病情的血清学指标。

[关键词]小儿;血红蛋白H 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09(b)-0117-04Changes of serum sTfR level in children with HbH 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LAI Meimei YU Xia LIAO Zhiyong SHEN Wei LIU ChengguiDepartment of Laboratory,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engdu Women′s and Children′s Central Hospital,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 (sTfR)in the serum of children with hemoglobin H (HbH)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to September 2018,79patients with HbH disease who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ur hospital”for short)were selected as case group,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non-deletion group (26cases)and deletion group (53cases)according to the genotype test results.A total of 40healthy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sTfR,hemoglobin (Hb),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red blood cell (RBC),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and serum ferritin level berween thre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sTfR level and hematological index⁃es in children with HbH disease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case group,deletion type (-α3.7/--SEA ,-α4.2/--SEA )accounted for 67.1%,non-deletion type (αCS α/--SEA ,αQS α/--SEA ,αΔ30α/--SEA )accounted for 32.9%.The serum levels of sTfR and SF in deletion group and non-dele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le the levels of Hb,RBC,MCH and MCV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0.05).The serum levels of sTfR,MCH,MCV and SF in non-dele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deletion group,while thelevels of Hb and RBC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deletion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0.05).Incase group,the serum sTfR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MCH,MCV and SF (r =0.621,0.734,0.521,P <0.05),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BC and Hb(r =-0.721,-0.675,P <0.05).ConclusionSerum level of sTfR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anemia and iron metabolism in children with HbH disease,which may be a serological indicator of the disease.[Key words]Children;Hemoglobin H disease;Solubletransferrin receptor;Clinical significance[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17PJ521)。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系统疾病-试卷5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系统疾病-试卷5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血液系统疾病-试卷5(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贫血最主要以哪项指标来诊断A.血容量B.血细胞比容C.血红蛋白量√D.红细胞计数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

2.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B.肝硬化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转铁蛋白缺乏症。

②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疾病、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

③正常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3.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是A.<30g/LB.30~40g/LC.30~59g/L √D.60~90g/L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为:轻度Hb>90g/L、中度Hb 60~90g/L、重度Hb 30~59g/L、极重度Hb<30g/L。

4.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是A.失血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5.下列哪项不符合贫血时机体的代偿表现A.心率加快B.呼吸加深加快C.2,3-二磷酸甘油酸降低√D.消化腺分泌减少贫血时,机体组织缺氧,红细胞只有合成更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以便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6.关于贫血实验室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情况B.血红蛋白测定主要用于确定有无贫血√C.骨髓检查可反映贫血时造血功能的高低D.骨髓检查可反映造血组织是否有肿瘤细胞浸润临床上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有无贫血,而血红蛋白测定主要用于判定贫血的严重程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可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或对贫血的代偿)情况。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

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

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

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

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3.血清铁<10.7μmol/L;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5.血清铁饱和度<16%;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准可以提高到<60μg/L);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9.铁剂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测试可判定贫血存在与否但对贫血的原因不能给出任何信息2、血清铁是组织铁和骨髓铁之间的运输形式,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半衰期1.5-3小时其浓度由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而定,个体变异很大。

降低尚见于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真红及慢性病贫血相对不敏感,敏感性 77.5% 特异性 35.6%3、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测定对体内铁贮量来说是个很灵敏的指标然而在仅为贮存铁降低而功能铁不减少时,铁蛋白的降低并无实际意义它又是急性时相蛋白,感染或恶性肿瘤等使得缺铁性贫血时测得值正常甚至偏高,失去诊断价值。

敏感性95% 特异性52.5%红细胞内铁蛋白(EF)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但操作繁琐,临床难以推广。

4、转铁蛋白相对不敏感,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增高:缺铁性贫血、妊娠、雌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肝炎降低:慢性病引起的贫血、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病、肝硬化、营养不良、创伤、心肌梗塞5、骨髓涂片是监测铁贮存量的金标准然而费力、麻烦使骨髓检查在严重及复杂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上的应用有阻力不可能作为一个常规方法,甚至不是所有国家都允许6、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临床应用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标1)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sTfR)的升高可见于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

2)sTfR的测定也可用于监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时升高。

比Hb 的增加要早4周。

3)sTfR浓度升高除铁缺乏与EPO治疗外,还与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镰刀形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脊髓发育不良综合症等有关。

4)sTfR特别适用于妊娠期缺铁的诊断,妊娠本身可引起血清铁(SI)下降,总铁结合力(TIBC)上升,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上升,而sTfR不受妊娠的影响。

铁的代谢

铁的代谢

1.铁的体内分布2.铁的来源及排泄3.铁的吸收、运输与利用(1)铁的吸收①铁的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铁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而VitB12的吸收部位在回肠末端,因此切除空肠可引起铁的吸收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切除回肠易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②铁的吸收形式: 以Fe2+形式被吸收。

③影响铁吸收的因素:铁的状态、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胃肠道功能、药物等都可影响铁的吸收。

铁主要是以Fe2+被吸收,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的铁可被完整地直接吸收,植物中的铁多为Fe3+,需要还原成Fe2+或与铁螯合物结合后才容易被吸收。

维生素c和其他还原剂能使Fe3+还原成Fe2+;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剂、胺类可促进铁成为溶解状态,均可促进铁的吸收。

(2)铁的运输: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2+→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

每一分子的转铁蛋白可与两分子的Fe3+结合。

体内仅1/3的转铁蛋白呈铁饱和状态。

说明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

(3)铁的利用运送到组织中的Fe3+→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Fe2+→参与形成血红蛋白。

注意:①铁是以Fe2+形式吸收,以Fe3+形式运输。

②铁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而VitB12的吸收部位在回肠末端,因此切除空肠可引起铁的吸收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切除回肠易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4)正常人体铁的分布及功能下表为2版内科学数据,仅供参考。

含铁量(mg)功能血红蛋白2500血液中输送氧肌红蛋白140肌肉中输送氧转铁蛋白3运输含血红素的酶约1氧利用等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300~1000贮存(5)铁的代谢下图为体内铁的代谢示意图。

4.解题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概念有些慨念教科书上未曾讲到,但考试中,只有清晰的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正确解题。

三种诊断缺铁性贫血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比较

三种诊断缺铁性贫血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比较

三种诊断缺铁性贫血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比较崔伟历;石凌波;江悦华;武婕;刁志红;杨永全【期刊名称】《人民军医》【年(卷),期】2004(47)8【摘要】目的 :比较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血清铁蛋白 (SF)和血清铁 (SI)三种诊断指标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微粒子免疫捕捉发光法和比色法 ,测定正常组 4 6人和贫血组 30例 (排除合并其他疾病 )的sTfR、SF和SI。

结果 :正常组sTfR、SF和SI平均值分别为2 4 83±6 18nmol/L、2 2 71± 19 35ng/L和12 73± 4 6 1mmol/L ,贫血病组sTfR、SF和SI的平均值分别为31 37± 6 8nmol/L、14 2 4± 17 99ng/L和9 5 3± 4 2 6mmol/L。

经统计学处理 ,正常组与贫血组比较 ,除SF外 ,sTfR、SI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ROC 曲线显示 :sTfR、SF和S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 778、0 2 4 3、0 30 4。

结论 :sTfR 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总页数】3页(P452-454)【关键词】诊断;缺铁性贫血;检测指标;诊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血清铁【作者】崔伟历;石凌波;江悦华;武婕;刁志红;杨永全【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3【相关文献】1.三种血清炎性指标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J], 许玲;薛立军;杜桂莲2.SI SF TIBC与sTFR 4项铁指标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血诊断价值的探讨 [J], 何玉红;封彩云3.三种血液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邢小飞;乔辉;蒋翠霞;齐林;韩静贤4.三种炎症指标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发热的诊断价值的比较 [J], 李丽;雷松;范景秀;王松;莫坤莲;王卷丹5.三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指标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J], 孟芝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妊娠合并贫血对母体、胎儿和新生儿均会造成近期和远期影响,对母体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的发病风险;对胎儿和新生儿可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羊水减少、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风险。

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患病率为19. 1%,妊娠早、中、晚期IDA 患病率分别为9.6%、19.8% 和33.8%。

当母体铁储存耗尽时,胎儿铁储存也随之减少。

补铁可增加母体铁储存。

本指南用于指导妊娠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 和IDA 的诊治。

本指南的循证证据等级评价及推荐建议说明:(1) 证据等级Ⅰ:证据来白至少1 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Ⅱ-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Ⅱ-3:证据来自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干预措施效果的差异;Ⅲ: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者专家委员会报告等的专家意见。

(2) 推荐建议A:证据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B:证据较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C:现有的证据间不一致;D:有一定证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E:有相当证据建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F:没有足够的证据。

一、妊娠期铁缺乏和IDA 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浓度<110g/L 时,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根据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100-109 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 g/L) 和极重度贫血(<40g/L)。

目前,铁缺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20 μg/L 诊断铁缺乏。

IDA 根据储存铁的水平分为3期:(1) 铁减少期: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及Hb正常。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2. 从形态学分类上对贫血的类型做出诊断


可以通过四个参数,即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 平均Hb含量(MCH)、红细胞平均Hb浓度(MCHC)以 及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ed Cells Volume Distribution, RDW)进行分析,见表1、2。 其中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的参数,用红细胞 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仪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测量 10万个红细胞的体积,计算出均值( )和标准差(s), 然后计算出结果。参考值范围0.115~0145。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程 序和诊断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 胞数(RBC)和红细胞比积(Hct)。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需要借助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等 参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是每个贫血病人必须检查 的项目,它对于鉴别贫血的基本性质有重要意义。 直方图的观察分析,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小等 特征的观察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必要的生化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溶血性贫血又是 一大类贫血,病因很多,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 行检查。骨髓检查必须掌握临床适应证。
此不单独应用作为诊断缺铁的指标。TIBC则较稳定。
TIBC>64.44μmol/L。TS对缺铁诊断的准确度方面次于血清 铁蛋白和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
指标之一,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目前临床按<15%为IDA
的诊断标准。
3.3 红细胞游离卟啉(FEP)和血液锌卟啉(ZPP) 测定

缺铁时原卟啉Ⅸ不能继续合成血红素,故在红细胞内堆积。 原卟啉Ⅸ在铁络合酶的作用下形成ZPP,故缺铁时FEP增 加,ZPP也增加。FEP正常值为155~577μ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铁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布于人体:大多数的铁(~80%)参与转运氧的血红
蛋白和储存氧的肌红蛋白,还有几种存在于细胞氧化和呼吸链的酶中。过剩的铁
与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结合以备使用,因为游离的铁对细胞是有毒性的。只有相
当少的铁(~0.1%)在血液循环中被运输,它们与转铁蛋白结合,从“产地”
⎯⎯与具有生理功能的铁结合的蛋白(例如:在骨髓中合成的血红蛋白)被运往
“储存地”(例如:肝中的铁蛋白)。在健康的人体中,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大约
1mg的铁,并且有等量的铁丢失。红细胞含有大多数的铁(~2500mg),另外有
少部分但是必不可少的(~500mg)铁提供给肌肉和酶,使它们进行正常活动。
过剩的铁与铁蛋白结合,储存在不同的细胞中。
体内铁的平衡可被一些情况破坏,例如,铁需求量的增多(生长发育、怀孕);
铁供应的不足(营养不良/素食、吸收功能紊乱)或是体内铁过度丢失(急慢性
出血,如月经过多、胃溃疡出血):大多数(70%或更多)的缺铁都是由贫血造
成的,这种贫血的特征是红细胞变小和血红蛋白的量过少。缺铁会影响几项生理
功能:肌肉功能减退、对于神经系统来说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能力下降、温
度调节功能受影响、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缺陷以及对孕妇来说缺铁会引起早产。
然而,由不同原因造成的贫血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生
成的不足可由营养缺陷(缺铁、叶酸盐或维生素B12)、慢性炎症或原发性骨髓病
造成。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如溶血、脾机能亢进、血丢失增加和血浆扩容剂的
增容作用。
另一方面,铁不能过量补充,过量补充铁也会造成损害。铁过多负荷的最常
见的病有:血色素沉着症,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病的患者,由于肠对
铁的过量吸收并以与铁蛋白结合的形式储存在肝、心脏和胰中,损害该脏器的功
能。治疗方法包括周期性静脉放血,以增加铁丢失,直到储存铁(铁蛋白的量)
以及补充到组织的铁量(转铁蛋白饱和度或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都达到正常。
对评价铁代谢来说,测定不同的参数以了解不同状态的铁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铁蛋白反映了储存铁的情况,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细胞内总的铁蛋白储存量成一
定的比例关系。转铁蛋白在“储存地”和“吸收地”之间运输铁,还将铁运往骨

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1
髓以产生血红素。由转铁蛋白的饱和度可知被利用铁的百分率,这一百分率将随
着缺铁而降低,随着铁的超负荷而升高。参与正常生理活动的铁/生成水平的铁
的总量可由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量来反映。这种可溶性的细胞受体可
介导结合了铁的转铁蛋白进入红细胞样细胞前体。循环的可溶性受体与带受体的
细胞的密度成一定比例,随着对铁的需求量的增加和红细胞量的增多而增多。若
要把铁供给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前体),结合了Fe3+的转铁蛋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然后在受体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在细胞内,铁与其他的铁结合蛋白结合,
如血红蛋白、铁蛋白。然后,受体和转铁蛋白再次回到细胞表面,此时的未结合
铁的转铁蛋白与受体脱离。
大多数的化验室如今用血清中的铁来评价铁的状态,包括总铁结合能力、转
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然而,这些参数有一些局限性:在紧张状态或受感染的
情况下,血清中铁的水平就会降低。并且血清中铁的波动也非常大,在天间,甚
至一天之内的差别也会很大,这会影响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值。总铁
结合力的特异性较高,但是灵敏度较差。转铁蛋白饱和度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
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测定铁蛋白的主要缺点是,在炎症状态下铁蛋白的量
也会升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缺铁,铁蛋白水平也会表现为正常,甚
至稍高于正常。所有的这些局限性都可以在改用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来评价
铁水平时被克服。
转铁蛋白受体是一穿膜的糖蛋白,它倾向于结合已经结合了2价铁的转铁蛋
白,并且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所有的体细胞都在其表面表达转铁
蛋白受体,但75-80%的转铁蛋白受体存在于骨髓的红细胞样细胞的前体中。
肝和胎盘的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密度也很高。转铁蛋白受体的细胞外部分经剪
切后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它与细胞上的受体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
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是否缺铁。由于它是一个极为灵
敏的标志物,诊断结果可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相区别。又由于它与红细胞生成
的量有关,因此它可作为监测红细胞生成治疗效果的最早的标志物。
在缺铁性贫血发生时(此时的临床症状还不明显),铁的消耗尽首先表现为
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但此时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仍然正常。在第二阶段,
缺铁造成了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此时的贫血就伴有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不

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2
足。随着这些参与正常生理功能的铁的缺乏,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的浓
度就增加了。用铁蛋白水平诊断贫血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因为它只能用来表征贫
血初期短时间内的行为,不能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另外,
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可同时存在(复合性贫血)。区分缺铁性
贫血和慢性贫血的金标准是测定骨髓中的可染铁。但这是一项创伤性检查,会令
病人感到紧张。如果改为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就可很方便地区分缺铁性贫血
和慢性贫血。
患有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病人不一定缺铁。贫血是一个伴随性的症状,
尤其在慢性炎症疾病中,例如风湿病和恶性肿瘤。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机制还
未完全搞清,可能是将铁从储存地运出不足(铁分配不足),减少了红细胞生成
素的刺激作用,同时缩短了红细胞的半衰期。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患者,铁
蛋白的水平不成比例地增加,引起的血红蛋白量不足和形成小红细胞的症状与缺
铁性贫血的症状相似。相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只在缺铁的情况下才会
变化,其他的因素不会影响它。在1997年发表的在Punnonen进行的一项血液诊
断结果的研究中,以骨髓测定法作为参考方法,对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
体两个参数的测定进行了比较。对于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的病人来说,铁蛋白
没有得到不正常的低值,但是在缺铁性贫血和COMBI的病人中,许多病人没有被
诊断为缺铁,由于铁蛋白的值正常或偏高。相反在这些病人中,可溶性转铁蛋白
受体的值高得超出正常范围的比例相当高〔灵敏度:铁蛋白91%,可溶性转铁
蛋白受体94%〕。如果计算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F index(可溶性转铁蛋白受
体/log铁蛋白)的值的话,灵敏度更高,达98%。它可进一步区分病人是否真
正缺铁(区分缺铁性贫血、COMBI缺铁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测定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这一参数的另一作用是监测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
效果。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产生的激素。当氧饱和度在组织中降低时,产生红
细胞生成素的机制被激活。红细胞生成素又反过来作用于骨髓产生红细胞。在许
多肾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不足,导致慢性贫血的形成。如今基因重组的红
细胞生成素产品已能对癌症、类风湿病和AIDS病人的贫血进行矫正。红细胞生
成素治疗的目的就是增加血红蛋白的数量,使其接近正常的范围。但是要由血红
蛋白的增加看到治疗的效果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并且药物的剂量也是因人而异

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3
的。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治疗的效果,比血红
蛋白的量的增加早4个星期。
除了缺铁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外,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还与溶血性贫血、脊
髓发育不良和血红蛋白病(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关。要从都有红细胞
生成素增多这一症状的疾病中区分缺铁,可以很容易地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F index的方法做到这一点。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F index的值只有在缺铁的
时候会增高,其他情况下都保持正常。
最后,总结一下,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诊断相关性的基础是:
1.它可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2.它可区分仅仅是由于储存铁的耗尽引起的疾病还是由于缺铁引起的红细
胞生成增加。
3.它作为评价儿童、运动员、孕妇以及炎症和恶性肿瘤患者的铁水平是一
项非常可靠的参数。
4.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中,可以很好地预期治疗效果。
5.与急性期的反应和肝功能不相关。

铁代谢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功能性缺铁的最灵敏的标志物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