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减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及真菌性感染、 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神经梅毒、低血糖 增高:脑出血、糖尿病、脑干损伤
CSF
3.氯化物
血浆蛋白>脑脊液蛋白 血浆氯化物<脑脊液氯化物
参考值: 成人:120 ~130mmol/L 儿童:111 ~123mmol/L
CSF
氯化物
影响因素
①血氯浓度
②血-脑屏障通透性
无
可见致病菌 抗酸杆菌或结 核菌培养阳性
无
增加,L 主 新型隐球菌源自增加,N 为主无增加,L 为主
无
CSF
病例分析
某成人男性,突然嗜睡,唤醒后主诉头痛, 不能回答其他问题。体温39℃,脑膜刺激征 阳性。腰穿检查脑脊液,测得压力为 255mmH2O。脑脊液标本检查,外观混浊, Pandy试验(十十十),蛋白定量2.4g/L,葡萄 糖0.9mmol/L,氯化物110 mmol/L,白细胞数 890×106/L,多个核细胞占93%,单个核细胞 占7%,试分析此结果,作出初步判断并指出 如何进行确诊。
③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④pH值
临床意义
减低: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低氯血症
增高:见于尿毒症、脱水、心力衰竭
CSF
4.腺苷脱氨酶(ADA)
来源于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增高: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 炎、脑出血等
CSF
5.髓鞘碱性蛋白(MBP)
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组织独有的蛋 白质,脑组织实质性损伤的特异性标记, 含量与损伤范围、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返回
CSF
一、理学检查
31
透明度
2
颜色
3
凝固性
CSF
1.透明度
参考值:清晰透明 浑浊原因
血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临床意义

,故可据此9做出鉴别。
二、有助于对瘤性脑出血的诊断
细胞
瘤性脑出血 可查得瘤
10
二、有助于对瘤性脑出血的诊断
白血病性脑出血 可查得白血病瘤细胞
11
三、有助于对出血时间的估计
1、出血后1~3天出 现红细胞吞噬细胞
2、出血后3~5天 出现含鐡血黄素吞 噬细胞
3、出血后5~7天 出 现 胆 红 质12吞 噬 细
四、有助于对出血是否停止和再出血 的评估
出血已停止 红细胞多被破损, 无新鲜红细胞的出现 。
13
四、有助于对出血是否停止和再出血 的评估
再出血 新鲜红细胞的数量将会再次明显增 多。
14
五、有助于对出血量的估计
计算公式: (根据脑脊液总量为130ml计算) 出血量(ml)=(130×含血脑脊液红细胞计
数/mm3)/(外周血液红细胞计数/ mm3 )
举例: 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计数为0.2 百万/mm3 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为4百万 / mm3 ; 出血量=(130×0.2)/4=26 / 4 =6.5ml
通过上述方法可估算出脑或/和脑脊髓1蛛5 网膜下腔
六数带.入+有实的助际白于病细对理胞脑白数脊细三液胞个白数计细+数由胞的出的总血正和确血计液 数 含血脑脊液中的正常和实际病 理 白 细 胞 数 / m m 3 = ( 含 血 脑 脊 液 白 细胞数/ mm3 )-(血液进入脑脊液 时所带入的白细胞数/mm3 )
一般人的外周血液中红白细胞 比数为700:1
血液进入脑脊液时所带入的白 细胞数/mm3 =(含血脑脊液中的红 细胞数/mm3 )×(1/700)16
六.有助于对 含血脑脊液白细胞的正 确计数
举例: 含血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总数=44/mm3; 含血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计数=28000 /mm3; 血液带入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 28000
医学检验脑脊液知识点总结

医学检验脑脊液知识点总结一、脑脊液的概述脑脊液是由脑脊膜细胞分泌的透明无色液体,主要包括脑室内脑脊液和脑室外脑脊液,是维持脑组织微环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脑组织的机械支撑、调节脑脊间质的成分、维护脑代谢和排除代谢产物等。
二、脑脊液的采集1.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是最常用的脑脊液采集方法,通过在腰椎间隙穿刺椎管,能够直接获取脑脊液。
适用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
2.经颅穿刺经颅穿刺是在脑室、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或抽取脑脊液的方法,适用于脑脊液引流、血行性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等。
3.脊髓外导管脊髓外导管是通过椎弓切开直接将导管放入蛛网膜下腔,用于脑室外引流、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治疗。
4.蛛网膜下腔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是通过在脑脊液腔注射药物或抽取脑脊液的方法,适用于脑膜炎、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治疗和检查。
三、脑脊液的理化检查1.外观正常脑脊液外观为透明无色,无血性或浑浊,无血迹和异物,浑浊或混浊可能表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等。
2.颜色正常脑脊液颜色无色或微黄,有血迹使颜色变为红褐色或黄褐色,代表脊髓脊-膜出血。
3.透明度正常脑脊液透明度高,浑浊、混浊可能表示有炎症、蛋白质含量高、白细胞增多等。
4.化学检查①蛋白质含量:正常成人脑脊液蛋白浓度为0.15-0.45g/L,增加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代谢病和变性疾病等。
②糖含量:正常成人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为2.5-4.5mmol/L,降低可能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5.细胞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包括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能够明确细胞数量和类型,用于白血细胞增高的疾病诊断,如脑膜炎、脑脊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四、脑脊液的微生物学检查1.细菌培养脑脊液细菌培养是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
2.真菌培养脑脊液真菌培养是用于真菌感染的诊断,如念珠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
聊一聊脑脊液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聊一聊脑脊液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脑脊液属于一种细胞外液,主要是由人体的各脑室脉络从通过血液透析作用下而生成的,会充满人体的脑室系统以及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最终一同进行血液循环,脑脊液的形成始终维护着动态平衡。
正常人的脑脊液量为120-180毫升,伴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升,脑脊液检验开拓出更多的研究领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指标。
今天就与大家聊一聊脑脊液检验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希望大家可以仔细阅读文章。
1.标本采集脑脊液检验需要进行腰椎穿刺采集标本,必要时行小脑延髓池和脑室穿刺。
由于脑脊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应用中还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腰椎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
将标本留取于3个无菌试管中立刻进行送检,化验通常不会超过一小时,容器须始终保持着无菌清洁的状态,容积也不应太大。
进行穿刺采集时,应从根本上避免把血液带入进标本中,为了不对细胞计数造成影响,当遇到高蛋白标本时,可以在其中添加少量的抗凝剂。
2.理学检验标本采集颜色:①无色。
正常的脑脊液颜色为无色透明。
除正常以外,梅毒性神经炎、慢性结核性脑膜炎、脑炎以及脊髓灰白质炎也会呈现出无色。
②红色。
红色脑脊液是由于其中混入血红细胞所造成的,并且因为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存在差异,可呈现出多种颜色,比如红色、淡红色、红褐色。
将脑脊液离心,上层溶液呈现出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数为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
上层液体无色,红细胞会沉入管底,一般为损伤病变所导致的新鲜出血。
③黄色。
黄色也被叫做黄辩证,主要显现在蛛网膜腔陈旧性出血、化脓性脑炎、椎管梗塞、流行性脑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等。
④绿色。
绿色一般多见于绿脓杆菌、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以及肺炎双球菌。
(5)白色:白色多见于白细胞增加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6)褐色或黑色:常见于脑膜炎黑色素瘤。
透明度:正常的脑脊液呈现出透明澄清的状态,结合浑浊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清晰、微混以及浑浊。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血性脑脊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血性脑脊液的鉴别诊断价值【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Cerbospinal flui, CSF)是一种细胞外液,它是血浆透过脉络丛后的清晰体液,它产生各自脑室的微血管丛。
通过血液的透析作用所产生,充满脑室系统及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最后回到血液循环。
它的产生保持着动态平衡。
不管是由于颅脑、脊髓或脊椎何种原因引起的出血,一旦进入脑蛛网膜下腔以后,必将引起软脑膜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和相应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因其刺激并非由致病菌所致,故与一般感染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不同[1]。
在我们日常接收的CSF标本中经常会遇见一些含血(或血性)脑脊液标本。
如不仔细分析是血性脑脊液还是穿刺伤所致以及白细胞增多的原因,就有可能将其误诊。
CSF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对病理性和腰穿误伤性血性CSF的鉴别诊断。
1 病理性血性脑脊液和腰椎穿刺伤的鉴别1.1 病理性出血脑脊液腰穿顺利,无损伤。
脑出血的CSF外观呈红色(或血性)、黄色或微黄,混浊度依出血量的多少不等。
血与CSF混合均匀,前后几个标本颜色相同。
经快速离心后,CSF上清色黄。
而轻度脑出血有时在外观上肉眼是观察不到红色,必须借助显微镜在镜下观察红细胞量的多少,红细胞膜不完整、有皱缩现象、不规则,有畸形改变,这就是所谓的镜下血性CSF改变现象[2]。
⑴ 出血早期的CSF细胞学特点大量的红细胞及高比例嗜中性粒细胞,2~3d内达高峰,占75%~100%,1~2周后消失。
随着嗜中性粒细胞的下降,激活单核细胞增加,并可见嗜中性粒细胞和激活单核细胞并存(图1,见封2),一般常在出血后2~3d出现。
约在3d左右出现红细胞吞噬细胞(图2,见封2)。
由于红细胞的破碎、血红蛋白被酶解,出血后5~7d即可见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和胆红质细胞(图3,见封2),在吞噬细胞胞浆内含铁血黄素细胞被染色成灰黑色或棕黑色颗粒。
⑵ 具体检测方法将腰椎穿刺所获得的0.1mL新鲜CSF,置于我室Cytosoin3型细胞玻片离心仪,以500~1000r/min离心5~10min后取出玻片,经自然干燥,行迈-格-姬(MGG)常规染色,于细胞图像仪下观察细胞形态。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规范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诊断规范脑脊液细胞学是针对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它是在腰椎(或其他部位)穿刺获取标本后,用显微镜观察脑脊液中细胞形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如果我们将脑脊液视为一种组织,那么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既是对蛛网膜下腔的组织活检,又反映了蛛网膜下腔的病变情况,且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往往只反映在脑脊液中。
因此,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脑脊液的诸多检查项目中,其重要性不可替代。
它不仅能够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帮助,而且在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扩展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白血病、寄生虫、脑血管病以及神经细胞免疫功能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监测等,成为临床工作不可缺少的有力帮手;结合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技术,使一些棘手的神经科疾病得到了确诊。
但是我国目前脑脊液细胞学诊断发展仍不平衡,实验室操作和报告不够规范。
临床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系统培训上岗还不够普及。
为了更加规范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诊断,制定一个简单而便于操作的脑脊液检测和临床应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发展历史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之前只能进行简单的细胞计数和分类。
在Sayk和Watson等相继发明了“玻片细胞沉淀法”和“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后,该方法才有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型学科—脑脊液细胞学。
我国的脑脊液细胞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侯熙德教授和粟秀初教授先后建立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室,并研制成功了侯氏自然沉淀器和粟氏FMU-5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在此基础上,对脑脊液细胞的分类、染色和肿瘤细胞检查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一系列规范,举办了多起学习班,出版了多部专著。
这些工作为我国脑脊液细胞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孔繁元教授引进Cytospin-2玻片离心沉淀仪并国产化,近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又对原粟氏沉淀仪进行了改进,新一代FMU-6细胞涂片离心沉淀仪已经问世并投入使用。
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检验一、脑脊液常规检验(一)外观检验脑脊液颜色检验1.英文或缩写:Color of Cerebrospinal-Fluid,CSF。
2.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取脑脊液2-3 ml,立即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为无色。
4.临床意义:红色:排除穿刺性损伤如标本为血性,为蛛网膜下隙(下腔)出血,应注意区别:(1)将血性脑脊液离心(1500r/min)沉淀后,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时间已超过4 小时。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淀管底,多为穿刺性损伤或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多见于陈旧性出血,但不能排除穿刺性损伤引起的出血。
黄色:见欲陈旧性出血,也可见于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和黄疸患者。
米泔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的缘故,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5.注意事项: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应立即检验,久置可使细胞破坏、葡萄糖分解、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为了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 盐抗凝。
脑脊液透明度检验1.英文或缩写:Diaphaneity of CSF。
2.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取脑脊液2-3 ml,立即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应清晰透明。
4.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呈乳白色浑浊;结核性脑膜炎时呈毛玻璃样浑浊。
5.注意事项: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应立即检验;为了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 盐抗凝。
凝块和薄膜检验1.英文或缩写:略。
2.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取脑脊液2-3 ml,立即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无凝块或薄膜。
4.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 h,可见倒置漏斗状的薄膜形式。
脑梅毒、脊髓灰质炎时,可有絮状凝块形式。
5.注意事项: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应立即检验,不宜使用抗凝剂。
脑脊液细胞学规范化检查和诊断程序

讲 座脑脊液细胞学规范化检查和诊断程序孔繁元 范学文 吴若芬中图分类号:R4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2009)01-0071-05作者单位5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传统的脑脊液检查只能提供其细胞的总数和简单的分类,收集细胞不多,辨认各类细胞特别是恶性细胞非常困难,临床诊断价值有限。
随着脑脊液细胞收集方法的不断改善和染色技术的不断完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被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脑寄生虫病等疾病不可缺少的诊断和监测手段之一。
并有助于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包括影像学在内的其他检查均不能取而代之。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南京医学院侯熙德教授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粟秀初教授相继建立了我国最早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室,并研制了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仪。
到80年代以来,在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医教研单位相继建立了各自的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1985年至今我国相继召开了7次全国性脑脊液细胞学学术会议,及时总结和交流了脑脊液细胞学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成果,出版脑脊液细胞学专著5部,发表论文多篇;1991年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批准,成立了脑脊液细胞学学组,标志我国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研究工作已形成规模,成为我国一门具有较好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
但是我国目前脑脊液细胞学诊断发展仍不平衡,实验室操作和报告不够规范,临床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系统培训上岗还不够普及。
为了更加规范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诊断,制定一个简单而便于操作的脑脊液检测和临床应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脑脊液细胞的收集和检查步骤(一)、脑脊液标本的收集:1、腰椎穿刺术,收集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标本;2、留取脑脊液标本:可按需要缓慢放出脑脊液3~4m l,分别置于3~4个消毒过的小瓶(管中)送检,一般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需0.5~1.0m l 脑脊液即可;3、注意事项:留取脑脊液标本后应尽快(5~10分钟内)送至脑脊液细胞室进行细胞的收集和固定,否则细胞将会变形、变性和自溶,且在体外放置的时间越长细胞损伤越严重,一般不超过2小时,并注意标本送检宜平稳不宜摇晃,常温为宜,避免高温、冷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红细胞吞噬细胞
出血后1~3天后出现
6
一.有助于对病理性和穿刺误伤性含血脑脊液标本的鉴别
2. 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出血后3~5天出现
7
一.有助于对病理性和穿刺误伤性含血脑脊液标本的鉴别
3. 胆红质吞噬细胞 出血后5~7天出现
8
一.有助于对病理性和穿刺误伤性含血脑脊液标本的鉴别 1、出血后1~3天出现红 细胞吞噬细胞 2、出血后3~5天出现含 鐡血黄素吞噬细胞 3、出血后5~7天出现胆 红质吞噬细胞 既往未进行过腰 穿的新 鲜血性脑脊液来不及形成 和不出现上述吞噬细胞, 故可据此做出鉴别。9
含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行性争议的商榷
根据我们应用FMMU-5型玻片离心 脑脊液细胞沉淀收集器和MGG染色法 的多年临床体验,含血脑脊液的细胞 学检查不但能查好查,而且应该进行 检查,因为它具有较多的临床意义和 应用价值。现将我们临床应用的初步 体验简介如下,供参考。
4
一.有助于对病理性和穿刺误伤性含血脑脊液标本的鉴别
12
四、有助于对出血是否停止和再出血的评估
出血பைடு நூலகம்停止 红细胞多被破损, 无新鲜红细胞的出现 。
13
四、有助于对出血是否停止和再出血的评估
再出血 新鲜红细胞的数量将会再次明显增多。
14
五、有助于对出血量的估计
计算公式: (根据脑脊液总量为130ml计算)
出血量(ml)=(130×含血脑脊液红细胞计 数/mm3)/(外周血液红细胞计数/ mm3 )
18
感 谢 诸位光临!
欢 迎
各位同道们 光临指导
1
含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行性争议的商榷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
(西安市710032)
粟秀初
2
含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行性争议的商榷
在日常临诊工作中,遭遇到送检的含血腰 椎穿刺脑脊液标本数量甚不少见。含血脑脊液到 底能不能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 国内同行们至今仍存在较多争议,且未获共识。 临检科认为脑脊液已被血液污染不好查,即使查 了也无临床意义,而拒查。临床医生没有检查设 备和条件,而显得无奈。病人只能花钱干等再次 腰穿复查,而遭罪。为此,常易导致病人的诊疗 延误 、安全隐患甚至医患纠纷,不能不引起人 3 们的应有重视。
举例: 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计数为0.2 百万/mm3
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为4百万 / mm3 ; 出血量=(130×0.2)/4=26 / 4 =6.5ml
通过上述方法可估算出脑或/和脑脊髓蛛网膜下
腔的出血量,通过动态观察还可作为对颅内出血 15
六.有助于对 脑脊液白细胞的正确计数
脑脊液白细胞总数=正常白细胞数+实际病理 白细胞数+由出血 血液带入的白细胞数三个计数的 总和 含血脑脊液中的正常和实际病理白细胞数 /mm3=(含血脑脊液白细胞数/ mm3 )-(血液进入 脑脊液时所带入的白细胞数/mm3 ) 一般人的外周血液中红白细胞比数为700:1 血液进入脑脊液时所带入的白细胞数/mm3 = 16 (含血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数/mm3 )×(1/700)
二、有助于对瘤性脑出血的诊断
瘤性脑出血 可查得瘤细胞
10
二、有助于对瘤性脑出血的诊断
白血病性脑出血 可查得白血病瘤细胞
11
三、有助于对出血时间的估计
1 、出血后 1~3 天出现红细胞吞 噬细胞 2 、出血后 3~5 天出现 含 鐡 血 黄素吞噬细胞 3 、出血后 5~7 天出现 胆红质 吞噬细胞 根据上述不同类型吞噬细胞出 现的有无,即可对出血时间做 出估计。
众所周知,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一旦进 入脑、脊髓蛛网膜下腔后,红细胞及其血 红蛋白会在不同时点上被降解为含鐡的血 黄素和去鐡后的胆红质,将被视为一种具 有抗原性的异物而引发免疫反应,最终被 吞噬细胞去除,这就是鉴别病理性和穿刺 性含血脑脊液标本的理论依据。
5
一.有助于对病理性和穿刺误伤性含血脑脊液标本的鉴别
六.有助于对 含血脑脊液白细胞的正确计数
举例: 含血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总数=44/mm3; 含血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计数=28000 /mm3; 血液带入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 28000 /700=40/mm3; 实际白细胞计数= 44-40=4/mm3. 提示脑 脊液细胞数正常.
17
结
语
由上可见,含血脑脊液细胞学 检查是一项新兴而又简便的可行临 检项目,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 值。为此,建议在有条件的医疗单 位推广应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的诊疗和减轻病人的疾苦提供更多 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