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ppt说课课件(2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激趣—感知—诵读、赏析—探讨—拓展延伸。
【依据】:达尔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陶行知:“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
2、说学法 自主诵读法
学法
联想与想象法
合作和探究法
【依据】:陶行知“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走进雨巷 激趣导入
教 学 过 程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雨巷》是其成名 之作。适当的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有助于学 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
【依据】:孟
子:“ 颂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事也。”
白居易:“文章合时而作,诗歌合事而作。”
(二)感知雨巷 熟读顿悟
1、 听名家范读,领略全诗的感情基调,感 受诗人在诗中体现出来的感伤、迷茫、彷
【依据】: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诗中意象和象征意义,领会 本诗的“三美”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增强对现代 诗的赏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流露出 来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对美好希望及人生信念的追 求。 【依据】:新课标倡导“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并重的教学理念。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语言,发挥想象, 感受作者充溢与作品中的真情。
(四)回味雨巷 领略艺术
诗歌的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 3、修辞手法 2、音节特色 4、句式结构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把握诗 歌的艺术特性,体会其艺术的表现力。
(五)走出雨巷 总结拓展
1、背诵这首诗 2、搜集整理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些 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例如:竹、松、月、 流水……写出赏析性文字,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3、对比本诗和《再别康桥》,体会这两首诗 在艺术特色和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二)感知雨巷 熟读顿悟 (三)赏析雨巷 合作探究 (四)回味雨巷 领略艺术 (五)走出雨巷 总结拓展
(一)走进雨巷 激情导入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我将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独自一人 在雨中漫步的情景,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依据】: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莎士比亚:“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意。”
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 而不说成梅花姑娘,兰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
梅花: 高洁
兰花: 清逸 菊花: 孤傲
丁香花: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3、领悟三美: 意境——朦胧美 情感——含蓄美
形式——音韵美
注:注意和闻一多提出的三美进行对 比。
4、情感探究
(1)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着重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领略诗的“三美”特色。
难点: 1、“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2、象征手法的应用。 【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丰 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 高文学修养”。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借助多媒体课件手段。
《雨巷》说课训练
说 课 训 练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戴望舒的 《雨巷》,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
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说教材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按照大纲要求,本诗被安排在普高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 现代诗中,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诗,要求多诵读,反
【依据】毛泽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六、说板书设计
雨巷
意象 丁香花 意境的朦胧美
油纸伞
雨 巷
象征手法: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音节特色:舒缓悠扬,押韵。 艺术特色 修辞手法:排比、反复。 句 式: 复沓句、词的重叠。
情感的含蓄美
三 美 பைடு நூலகம் 色
语言的音韵美
谢 谢
徨的心境。
2、学生自己再诵读,领悟诗歌的“三美”特色。
【依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突出整体感知。
(三)赏析雨巷 探究合作
1、意象探究 雨巷 意象 (突出重点) 丁香
油纸伞
篱墙
【依据】:单元要求: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感受 充溢与作品中的真实情感。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解读丁香(突破难点)
复品味诗的意境和三美特色,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单元要求 反复诵读 鉴赏诗歌 ,着重分析意象 品味语言。 3.课文特征 浓郁古典气息 意象的典型象征性。
2、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通过老师的引 导,加深对现代诗的认识和了解。由于学生认识问 题不能深入本质,所以老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 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