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7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生命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

生命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生命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导言:生命的意义是人类心理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对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是一个个体而独特的体验。
然而,生命中的困惑、挫折和痛苦常常使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
在这种背景下,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个体发现生命的意义和真正的自我。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集合了小组动力学、心理教育和集中辅导等多种方法的介入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共享感受和经验:在团体中,成员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这种共享会促使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内心深处的问题和需求。
2. 同理共情:通过观察和理解其他成员的经历和情感,个体常常能够产生对他人的同理和共情,从而不再感到孤立和被误解。
3. 互助支持:团体成员之间会彼此提供支持和鼓励,这种互助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思和学习机会:团体辅导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学习的机会,个体能够通过观察和参与他人的经历,发现自己的成长潜力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生命的意义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生命的意义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探索和讨论生命的意义,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并找到对生活更有意义的方向。
1. 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和他人分享和倾诉的空间,个体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更加轻松地开启自我探索的旅程,发现自己的内在渴望和快乐来源。
2. 意义的建构:在团体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可以重新审视和建构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定义。
通过分享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经历,个体能够获取新的观点和意义,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3. 寻找调和和平衡:生命的意义往往与和谐、平衡和满足感联系在一起。
团体心理辅导为个体提供了一个探索这种调和和平衡的机会,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寻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点,从而实现更具意义的生活。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案例团体心理辅导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积极作用,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1. 恢复力培训:在因意外事故或创伤经历带来的心理影响中,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个体建立更强大的恢复力,并在同类经历的他人中找到共鸣和支持。
第13章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4学时

2.精神性的存在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命而活着,还要追求超越生物性存在的精神性存在。人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指导和提升生物性的存在。正是有了生命的精神性的存在,才使人的生命有了人文意义和价值,有了理性的意蕴和道德的升华。
二、生命教育心理辅导
生命教育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生命价值提升,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生命教育的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体验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境界),是一种自我认识及自尊的教育(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性格,并对各种生命现象持尊重态度和人道关怀),是一种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发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实践),是一种体验教育(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四)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是关于生命的积极思考,是个人正在努力实现的自己给予高度评价的生命目标。具体说,包括个人存在的意义,寻求和确定获得有价值的目标,并去接近这些目标。
因此,生命的意义在于:
(1)人生最珍贵的宝藏是自己,人生的最大事业是经营自己。
(2)人生最大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就是追求不断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2)自由与责任并存:人生是自由的,但并不是逃避或为所欲为,自由与责任相随。
(3)独特性与群集性并有:人生的存在就是独一无二的独特性,但人在保有自己的独特性时,还需与他人及自然界来往。
7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我的美丽人生)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我们引用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的观点,即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刘济良:《教育育人的生命》,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当前大学生生命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引发我们对生命教育关注的重要线索。
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十分淡薄。
他们不了解生命是怎样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最终将要走向何处。
其次,对于生命价值缺乏理解。
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大多是比较优越的,家长的呵护、社会的关爱使许多学生不了解生存的困难,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许多大学生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每天都很“郁闷”,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生活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对死亡认识片面。
由于我国传统的对“死”的避讳,很多家长和老师也对此避而不谈。
所以导致学生对死亡不具备科学的认识。
许多学生认为死亡是可怕的、恐怖的;有人甚至认为死亡后灵魂还会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还有的认为人死之后许多愿望就能实现了,一切痛苦都可以消失了,这种想法极易使大学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生死是很神秘的、很可怕的、需要逃避的。
启发大学生热爱生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自杀率,而且更能够帮助大学生创造更有价值的大学生活。
一、活动方案设计二、活动过程与操作1、泡泡糖操作:团体领导者喊“泡泡糖”,大家要回应“粘什么”,领导者随机想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以及规定一个数字,比如说“三个左手”,成员就要三人一组把左手相接触。
而没有找到同伴的人要被罚。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方案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方案一、团体辅导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育人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学生漠视生命,自杀、伤人等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时代呼唤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些自然灾害、各种意外事故都可能夺去一些人鲜活的生命,使脆弱的生命防不胜防。
对于现有的一些中学生,无视父母情感,无视社会责任,甚至无视父母亲给予自己的生命,这种现象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理解。
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很有必要,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小学生知道生命是父母赐予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能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二、团体目标1. 让成员认识到生命有限性、唯一性,从而学会珍爱生命。
2. 让成员学会感恩,懂得生命承载的责任。
3. 尊重生命,建立和谐的生命关系。
4. 让成员试着追求生命的意义及价值。
三、团体性质:发展、教育与成长性团体四、团体对象:高中生五、团体活动频率及次数为期三周,每周两次,共六次,每次一个半小时。
六、团体成员甄选标准海报招募,填写生命教育报名表,服从团体辅导的原则,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同质性成员。
需要30人。
七、地点场地宽阔、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或安静、安全的室外环境八、活动原则:自愿与引导结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九、活动设计理论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本章要点: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翔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目标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班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涉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仰、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等。
活动一:沧海一粟----树与人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2.协助学生检视自已的生命历程。
3.协助学生领悟人生命的可贵。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活动目的:体验人生的短暂活动容:1.参天大树。
2.树与人的对话。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生命教育在生理与身体层面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仆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增进身体的健康;并学习对物质适度的感受与期待,使个人得以减少对物质的沉迷,以使有限的人生不至于过度耗费在追逐仆人感官的享受与物欲的满足上,而能投注精力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发展上。
以便发展出更具独特性与社会性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人的人生与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活动材料:纸、彩笔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树?你喜欢哪种树?二、分组:按树的种类分组(树组、松树组、白桦树组、柳树组、苹果树组等)。
三、发展活动(一)参天大树每个同学画出自已喜欢的大树,想象它有多少岁,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受了多少世间沧桑,它都有哪些价值?自已和它相比,是怎样的感觉?(二)树与人的对话每个同学与自已画的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并将对话写在树的下方。
(三)分享时刻1.小组分享与讨论。
2.全班分享与讨论。
3.辅导教师结合大家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二:意外人生----盲人打棒球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2.促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主题: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活动目的:1.体验眼盲者的不方便之处。
2.了解并珍惜自已的生命。
活动容:1.盲人打棒球。
(最新整理)7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操作:请学生们安静闭目,然后找出一个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经历和时刻.5 分钟后,大家
分别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在组员分享的时候,其他组员积极回应,在这过程中,组员往
会刻在墓碑上,共任凭吊。
墓志铭除了生年、卒年外,最低限度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一生的最大目标;
2。在不同年纪时的成就;
3.对社会、家庭或其他人的贡献;
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绝处逢生
目的:通过帮助别人打消轻生的念头,认识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为什么要心存希望。
请每个小组中选一位同学扮演因父母离异、自己生活无着落而感到无亲情之爱、悲痛欲绝的角
7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7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 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7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的内容 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 下为 7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的全部内容。
7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我的美丽人生)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 1968 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 关注。 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我们引用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的观点,即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 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 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 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刘济良:《教育育人的生命》, 载《教育研究》2004 年第 5 期) 当前大学生生命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引发我们对生命教育关注的重要线索.首先,部分大 学生的生命意识十分淡薄.他们不了解生命是怎样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最终将要走向 何处.其次,对于生命价值缺乏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大多是比较优越的,家长 的呵护、社会的关爱使许多学生不了解生存的困难,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与来之不易。许多大学 生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每天都很“郁闷”,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生活的价值是什么。第三, 对死亡认识片面。由于我国传统的对“死”的避讳,很多家长和老师也对此避而不谈.所以导致 学生对死亡不具备科学的认识。许多学生认为死亡是可怕的、恐怖的;有人甚至认为死亡后灵 魂还会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还有的认为人死之后许多愿望就能实现了,一切痛苦都可以消失了, 这种想法极易使大学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生死是很神秘的、很可怕的、需要逃避的。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美国亚利桑那州 从砂岩上泻下的瀑布
六十以後才明白: 應該在適當時候去放下,滾滾紅塵只是一個幻象。
美国迈阿密 麦克阿瑟大桥的色调来自夜总会发出的粉红色和紫色
六十以后才明白: 岁月匆匆带走了美貌鲜颜的同时增益了宽容和平易的傻笑。
加拿大 福克斯的秋天红叶
六十以後才明白: 人是孤單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也要孤單地離開。
孟加拉 美格纳河上的帆船
六十歲以後才明白: 真正的友情是如此的珍貴; 知己是如此的難得。
美国新墨西哥州 沙丘鹤在水面的倒影
六十以后才明白: 每一个人都是天然的教育者,要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
美国亚利桑那州 大峡谷里的仙人掌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赵晓川
六十歲以後才明白: 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神秘和美麗。
按鍵換頁
美国旧金山
清晨的阳和雾霭笼罩在金门大桥上
六十歲以後才明白:一片樹葉是如此的充滿著智慧。
美国华盛顿 每年3月底到4月上旬的的樱花节
六十歲以後才明白: 要珍惜我眼前的一切景像,因為它可能會永遠地消失。
南极洲 女王岛
生
命
的
过
往
左手叙事
如果生命只剩一年,你最希望做的事情? 如果只剩下一周呢? 只剩下一天呢?
无论生活给了你什么,
都请善待生命,
让生命之花怒放枝头!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粉红色的滑翔伞在沙漠上的投影
六十以后才明白: 绝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凡事都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做, 人生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看透了这些, 就会从容淡定。
西太平洋 帕劳的岩石岛
六十以后才明白: 得到的可能已经失去,失去的也许正在身边围绕。 得不到已不再令人嚮往,把握现今,顺其自然, 好好享受才最重要。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范文大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范文大全第一篇: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本章要点: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翔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目标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班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涉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仰、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等。
活动一:沧海一粟----树与人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2.协助学生检视自已的生命历程。
3.协助学生领悟人生命的可贵。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活动目的:体验人生的短暂活动内容:1.参天大树。
2.树与人的对话。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生命教育在生理与身体层面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仆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增进身体的健康;并学习对物质适度的感受与期待,使个人得以减少对物质的沉迷,以使有限的人生不至于过度耗费在追逐仆人感官的享受与物欲的满足上,而能投注精力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发展上。
以便发展出更具独特性与社会性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人的人生与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活动材料:纸、彩笔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树?你喜欢哪种树?二、分组:按树的种类分组(杨树组、松树组、白桦树组、柳树组、苹果树组等)。
三、发展活动(一)参天大树每个同学画出自已喜欢的大树,想象它有多少岁,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受了多少世间沧桑,它都有哪些价值?自已和它相比,是怎样的感觉?(二)树与人的对话每个同学与自已画的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并将对话写在树的下方。
(三)分享时刻1.小组分享与讨论。
2.全班分享与讨论。
3.辅导教师结合大家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二:意外人生----盲人打棒球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2.促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主题: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活动目的:1.体验眼盲者的不方便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教育团体辅导
(我的美丽人生)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我们引用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的观点,即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刘济良:《教育育人的生命》,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当前大学生生命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引发我们对生命教育关注的重要线索。
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十分淡薄.他们不了解生命是怎样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最终将要走向何处。
其次,对于生命价值缺乏理解。
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大多是比较优越的,家长的呵护、社会的关爱使许多学生不了解生存的困难,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许多大学生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每天都很“郁闷”,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生活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对死亡认识片面.由于我国传统的对“死”的避讳,很多家长和老师也对此避而不谈。
所以导致学生对死亡不具备科学的认识。
许多学生认为死亡是可怕的、恐怖的;有人甚至认为死亡后灵魂还会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还有的认为人死之后许多愿望就能实现了,一切痛苦都可以消失了,这种想法极易使大学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生死是很神秘的、很可怕的、需要逃避的.
启发大学生热爱生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自杀率,而且更能够帮助大学生创造更有价值的大学生活。
一、活动方案设计
二、活动过程与操作
1、泡泡糖
操作:团体领导者喊“泡泡糖”,大家要回应“粘什么”,领导者随机想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以及规定一个数字,比如说“三个左手”,成员就要三人一组把左手相接触.而没有找到同伴的人要被罚。
(唱歌或自选其他动作)
注意:喊出的身体部位要有一定的可实行性。
2、生命倒计时
目的:引导成员思考生命议题。
操作:
请每个小组分别迅速算出如果以60岁、70岁、80岁、90岁作为生命的长度分别共有多少天?多少小时?把数字写在黑板上。
请每位成员算出自己已经度过了多少天,多少小时,可能还剩下多少时间。
引导学生讨论:当你算完这些数字后有什么感受?这些数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3、未来之路
目的:肯定自我价值及生命的意义,设计自己的未来生命历程。
操作:团体指导者先说明练习内容(见表7—1),然后让团体成员自行填写,10分钟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小组交流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表格给其他人看,边展示边说明,注意自己与他人内心的反应.
4、墓志铭
目的:协助大学生反省个人价值观及了解人生目标。
准备:白纸、笔、“墓志铭”表格(见表10—1)。
操作:介绍练习背景,使参加者投入活动及了解何谓墓志铭。
举例如何写墓志铭(可以简单至只有名字、生年及卒年,也可以长篇大论)。
分发“墓志铭”表格给参加者填写(可视团体目标或对象,选择写自己的墓志铭或他人的墓志铭)。
将填好的表格张贴起来(不必写名),然后讨论。
讨论:看完这么多墓志铭:你觉得有哪些人的人生目标吸引你并值得尊重?为什么?哪些人的成就是“真正"的成就?为什么?你认为对社会或他人最有贡献者是谁?假若你要替自己重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
5、绝处逢生
目的:通过帮助别人打消轻生的念头,认识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为什么要心存希望。
请每个小组中选一位同学扮演因父母离异、自己生活无着落而感到无亲情之爱、悲痛欲绝的角色,请其他同学列出理由劝说他放弃自杀念头。
另一种情况:一位同学刚刚与相恋三年的恋人分手,痛苦万分,准备自杀.请其他同学列出理由劝说他放弃自杀念头.评出每组最佳“劝手"。
集体讨论,你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绝望?通过今天的游戏你学到了什么?
6、最快乐的时刻/事件
目的:协助学生明了个人对快乐的界定,并重温快乐经历,以期增强个人的内在力量。
操作:请学生们安静闭目,然后找出一个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经历和时刻。
5分钟后,大家分别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在组员分享的时候,其他组员积极回应,在这过程中,组员往往会对自己有一些新的发现。
若时间容许,或领导者希望有更深入的探索,可以请组员尝试讲述该快乐的经历对现今人生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例如在一个小组中,一位组员小敏在小组中告诉大家她最快乐的经历就是与已去世的男友共处的一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后,当组长邀请她讲述那快乐的经历与当前生活的影响时,小敏沉默了好一会,然后好像恍然大悟地、开心地说:“对啦!虽然他已去世一年多,但当我现在忆起当日的欢娱时,就会感到很温暖,而他许多鼓励与支持的说话,也推动我积极地生活下去。
"。